lc1507股指期货走势图

上海中期宏观经济期货市场策略报告2013年6月刊
金融界网站
  内容概述:
  6月份,豆类价格走势将分化,豆粕价格走强,而豆油价格继续疲软;棕榈油,菜油难有较大起色;谷物类中玉米价格将保持坚挺,而小麦和籼稻价格依旧低位运行。软商品中的棉花区间震荡为主,白糖难改弱势格局。
  豆类:偏弱震荡格局为主(第2页)
  进入6月,天气因素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过量降雨已经引发市场担忧,美豆远月走强。豆粕方面,生猪存栏仍旧偏高,豆粕需求刚性。然而,豆油库存小幅回升,油粕比价低位徘徊。
  植物油:棕榈油弱势难改,菜籽类油强粕弱(第18页)
  受斋戒节前需求预期提振,以及美豆近月强势带动,5月份国内外棕榈油期价呈反弹震荡走势。但在基本面利空格局不变下,6月份需求预估难有大幅改善,期价亦难有持续性反弹,顺势短线参与为宜。
  6月份,菜籽国储收购价格符合市场预期,在收获供应压力下,期价或下探政策性成本支撑后,企稳窄幅震荡整理;菜粕供销均处于旺季,现货市场挺价积极,期价偏强震荡为主;因国储收购菜籽以菜油方式存储,菜油期价则在政策性成本支撑与疲态现货购销多空交织下,维持窄幅震荡格局。
  谷物类:玉米近弱远强,小麦、籼稻仍有下行空间(第32页)
  玉米,现阶段市场开始聚焦于东北玉米产区春播问题,大量玉米进入临储库,后期玉米市场供应面偏紧。小麦,随着新季小麦收割持续进行,市场供应量逐渐放大,强麦后市或将以震荡下滑为主。早籼稻,南方“镉米”时间发酵,天气变化带来不确定性。
  软商品:棉花区间震荡为主、白糖继续下寻支撑(第44页)
  储备棉抛售平抑价格,下游需求有所复苏,但全球棉花库存依旧处于高位。棉花价格料将继续区间震荡。
  全球食糖供应过剩,国内糖价遭遇进口量激增压力,后市价格难有较大起色。
  6月豆类期价延续偏弱震荡
  一、豆类5月行情回顾
  图1:美豆11月合约日K线走势 图2:豆粕1401日K线走势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图3:豆油1309日K线走势 图4:豆一1401日K线走势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美豆近月5月合约的强势延续至7月合约,陈豆库存紧张依旧,加之南美大豆的点价高峰期,推升7月合约强势运行于1500美分/蒲一线。出乎意料,在南美大豆物流运输不畅,以及阿根廷农民惜售的背景下,市场最终证明美陈豆库存偏紧的利多强于南美大豆丰产所带来实际利空,7月合约突破去年10月以来的震荡区间上沿,并站稳1500美分/蒲一线。远月11月合约在1200美分/蒲一线附近运行近1个月,确认此处的强有力支撑。5月下旬开始,新作美豆进入种植期,北半球低温多雨的气候不利于大豆种植和出苗,市场进入季节性天气升水行情,11月合约突破1290美分/蒲一线重要阻力位。CBOT大豆合约从前期的近强远弱格局转向整体走强。
  5月国内豆类期价整体上继续跟随美豆期价反弹,但品种之间的强弱分化依旧较为明显:连豆粕与美豆相关性较高,与外盘走势较为一致,实现期价的整体反弹;连豆油受需求再度转淡、去库存化预期减弱等利空压制,加之国内、国际宏观面未能提供有效利多支持,维持在元/吨区间内震荡整理,多空都较为犹豫,市场观望情绪升温;5月开始,收储政策支撑不在,豆一走势跟盘为主,市场关注度大幅下降,主力1月合约期价保持在4700元/吨一线横盘震荡。
  二、国际豆类市场变化因素
  1、过量降雨引发市场担忧,美豆远月走强
  自5月下旬开始,国际豆类的市场的焦点明显有所变化。美豆的种植进程开始主导市场,配合已成定局的美陈豆偏紧的平衡表,CBOT美豆合约实现整体反弹,自四月上旬开始扩大的美豆近远月价差进入高位震荡格局。
  图5:美国大豆主产区天气变化表
  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今年,美国春播进度较慢,中西部种植带陷入近几年来最慢开局,其中大豆播种是17年来最慢。USDA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5月26日当周,美豆播种基本维持上周播种速度,一周增加20%,达到44%,但仍大幅低于去年同期的87%和5年均值61%。此外,大豆出苗率为14%,之前一周为3%,去年同期为57%,5年均值为30%,同样明显落后于往年。从天气模型上看,6月初美国方面仍将处于多雨低温的天气,预计大豆播种仍将延迟,且市场担忧播种的延迟和出苗期的低温多雨气候会对幼苗生长形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单产,美豆远月期价自播种数据公布后强势上行。
  图6:美国大豆播种进度
  资料来源:USDA
  图7:美国玉米播种进度
  资料来源:USDA
  此外,我们看到,玉米种植受益于机械化播种,播种在短时间内大幅加速,市场有关玉米播种延误的炒作已基本降温。虽然尚有14%的玉米尚未完成播种,但预计由于播种天气,导致玉米改种大豆的情况并不会形成规模,大豆最终的种植面积应不会出现出乎意料的增长。(因此,我们在对新作美豆产量分析上,仍依据美国农业部在5月报告中提供的种植面积数据。)
  2、鉴于USDA5月报告数据,未来天气变化给市场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5月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中,美国农业部预计2013/14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7710万英亩,收获面积预计在7620万英亩,单产在44.5蒲式耳/英亩。这与3月末的新季年度作物展望报告数据相差无几,使11月期价在5月大部分时间里,仍处于价格低点美分/蒲的区间内部运行。表1中,我们对新作美豆平衡表进行分析,并配合目前基本面的变化进行一定调整。(表中,沿用5月USDA的种植面积预估,美国国内压榨量预估)。我们可以看到,按照USDA预估的7710万英亩的种植面积,美豆单产需达到43蒲式耳/英亩以上,才能在满足USDA新作出口预估和压榨预估数据的前提下,保证美豆库存消费比较2012/13年有所回升,实现由紧转松的平衡表调整。否则,新作年季的期末库存仍将非常紧张。因此,我们认为,新作年季的美豆供需状况对不利生长气候的容忍度依旧很低(见下表)。我们推断,在新作生长期结束,新作美豆产量基本确定之前,市场很难判断新作美豆供需是否能顺利完成由紧转松的调整。对应在盘面上,11月合约期价将凭借这一不确定性在1200美分/蒲一线获得强支撑。一旦在种植和生长期发生恶劣天气,导致美豆单产大幅下降,那依旧有可能使美豆市场形成类似去年的恐慌性上涨行情。
  表1:美国大豆供需平衡预估
  资料来源:USDA,上海中期
  此外,由于中国在2012/13年度延迟大豆进口,导致5月报告中,本季中国进口量自3月的6300万吨大幅回落至5900万吨,而2013/14年度国内进口大豆预估则被大幅上调至6900万吨的历史天量。但从某种程度来看,这一上调未必夸张,可以理解为原定本季2012/13年度进口的400万吨大豆延迟至新作年季进口,同时国内为了维持今年上半年过分消耗的国内库存,会加大补库的力度。因此两方面因素叠加,新季进口需求较本季上调800-1000万吨仍在合理范围内。5月上旬开始,CBOT市场抓住当前国内外大豆现货供应结构性失衡的机会,在南美大豆买家的点价高峰期顺势推高期价,有意图逼迫南美大豆买家高位点价,这将使部分南美大豆买家进口成本大幅上升,后市国内或有规模性洗船巴西大豆的可能,或将使南美大豆到港节奏低于预期,导致部分进口需求再度向美豆新作上市期推延。因此,我们认为,美豆新作出口需求预估仍有继续增加的可能,利多美豆合约整体。
  3、在新作收获之前,美豆将离开出口供给市场,近月价格继续抑制需求
  图8:美豆出口累积成交(单位:吨)
  资料来源:USDA,上海中期
  图9:美豆周度出口装船量(单位:吨)
  资料来源:USDA,上海中期
  截止5月23日当周,美国本年度交货的大豆累计成交3657.4万吨,USDA在5月报告中维持大豆出口预估3674万吨,目前已完成预估销售计划的99.5%。美豆目前未执行合同数量仅为182万吨,其中对华出口未执行合同数量已不足20万吨, 4月份,南美大豆丰产格局已定,并开始进入流通渠道,美陈豆出口消费需求自然下滑,进入季节性出口淡季(见图9)。在美豆新作上市前,美陈豆将大致退出国际大豆出口市场。因此,我们认为,后市美豆近月合约走势主要将受美国本土压榨需求和美国是否进口南美大豆这两个因素影响。
  美豆本土压榨方面,NOPA 4月大豆压榨量不及市场预期,仅为1.201亿蒲式耳(326万吨)。美国国内大豆供给紧张程度限制加工商生产活动,即便豆粕出口强劲,压榨仍有较好利润,但美国大豆月度压榨量环比回落12.3%,同比回落8.8%。
  在4月报告中,我们曾经预估,2012/13年季4至8月平均每月压榨量应在1.12亿蒲左右(330万吨)。因此可以认为,这一数据从侧面进一步证实了美陈豆库存偏紧的状态,从盘面上看,近月7月合约期价仍将维持高位震荡走势,以有效抑制本土的压榨需求,当然前提是美国压榨商不采取大规模进口南美大豆的计划。
  图10:NOPA美国大豆月度压榨数据及预估 单位:吨
  资料来源:USDA,上海中期
  三、国内豆类市场变化因素
  1、巴西集中出口延至7月,6、7月国内处于到港高峰
  根据国粮中心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进口大豆到货量仍不及预期,到货量为398万吨,5月预计到港560万吨,虽较前期预估减少30万吨,但已使油厂开工率较之前有所回升。同时,进口大豆港口库存从5月中旬的350万吨回升至379万吨,供给偏紧格局得到一定缓解。
  巴西港口装运的推迟并不代表国际大豆供给的绝对数量会有所下降,而只是由于巨量的出口计划,使出口高峰期延长至7月。据巴西贸易部数据显示,3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为354万吨,4月份跳增至715万吨,5月份前3周出口大豆500万吨,预计全月出口量有望超过2012年5月的历史最高记录728万吨,6、7月份的出口也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运往国内的船期预报来看,6月到港量应在750万吨左右,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7月将略有回落在660万吨左右,按照目前开工率,国内压榨消耗在450-500万吨一线。
  正如我们之前预计的,5月份国内进口大豆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6月份开始,庞大的到港数量对应相对稳定的压榨消耗,届时国内港口大豆供应偏紧的局面将继续改善。就供需而言,支撑豆粕现货价格高位运行的利多因素将转弱。从动态的角度看,目前南美大豆到港完税成本在4200元/吨左右,按照当前豆粕、豆油现货平均价格测算,订购南美大豆的压榨利润将盈利140元/吨,后期油厂加大开工率的可能性较大,供给预期的增加将给豆类品种整体价格继续上行形成一定压制。
  图11:历年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数据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国粮中心,上海中期
  2、生猪存栏仍旧偏高,豆粕需求刚性,但后市看淡
  图12: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单位:万头)
  资料来源:Wind,上海中期
  5月中,农业部公布了2013年4月份国内生猪存栏信息,4月生猪存栏环比微升0.7%,同比则仍下降3.4%;同时,能繁母猪存栏较上个月继续缓慢下降0.4%,但较去年同期仍增加1.2%。且由于春节前夕压栏猪较多,农户在春节前的涨势中加大出栏力度,导致2月存栏数回落至4.4亿头。3月开始,整个生猪养殖行业进入亏损期,能繁母猪存栏进入下降周期。然而,目前大部分养殖户资金压力仍未达到加速淘汰的临界点,行业并未出现规模性主动淘汰宰杀母猪的情况,能繁母猪量缓步下滑,自然淘汰产能。因此,能繁母猪量仍处于偏高的状态,连续第8个月维持在5000万头以上的高位。未被淘汰的母猪产能继续产出仔猪,自繁自养开始被动补栏,导致生猪存栏数自3月开始小幅回升。我们认为,在不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前提下,上半年豆粕在生猪养殖饲料方面的需求仍偏刚性。
  但同时,4月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自今年1月以来连续3个月下滑,关注后续能繁母猪数量是否会出现加速下跌。目前,受端午节备货需求提振,生猪养殖亏损局面正在缓解。截至5月22日,国内猪粮比价为5.5,连续5周回升,但仍偏离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亏损约100元/头。在未来3个月,如果生猪养殖自繁自养利润继续维持现有的亏损状态,市场或将出现规模性的淘汰母猪现象,使下半年开始生猪存栏量有较为显著的下滑。因此,生猪养殖行业的持续亏损,就中长期来看对豆粕需求确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市场对豆粕后市需求较为看淡。
  图13:国内猪粮比价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3、豆油库存小幅回升,油粕比价低位徘徊
  从11月末至5月底,豆油商业库存经历半年的去库存进程,库存总量回落至98万吨一线。3、4月份中,由于春节期间下游大量备货,需求一度转淡,导致豆油去库存化进程基本停滞。而3、4月份中,由于国内进口大豆库存偏紧,油厂方面本来就降低了压榨开工率,3月初开始全国范围主要油厂平均开工率自47%下调至41%,直到5月下旬开始随着南美大豆的集中到港才有所回升。可以说,豆油去库存的最佳阶段已经过去,后期随着大量南美大豆到港,油厂加大开工率,且豆油进入传统消费淡季,后期豆油去库存化压力较大。故料豆油近月9月合约仍将承压,因该合约上并不具备吸引市场做多的基本面。
  图14:国内豆油每日成交量和商业库存
  资料来源:天下粮仓,上海中期
  从上图豆油的每日成交量我们可以看到,豆油需求方面自5月中旬开始再度回复至平稳清淡,且5月南美大豆到港,油厂开工率上升,使豆油商业库存有缓慢增加的迹象。夏季本就是豆油消费的淡季,6、7月份面临接近1500万吨左右的进口大豆到港压力,对自身需求较为刚性的豆油来说,市场预期后市库存上升压力将再度显现。
  当然,自2月底开始,南美大豆丰产确认这一利空豆类的因素在豆油品种上得到有效的释放,1309合约盘面上形成近1000元/吨的跌幅,因此目前豆油09合约7500元/吨的价格已部分消化了南美大豆增产对国内豆油供需平衡所造成的利空影响。但后市供应预期的大幅上升,仍使多头暂时缺乏买兴,市场静待豆油的去库存表现。在国际宏观面不出现大幅利多大宗商品的背景下,豆油凭借自身供需基本面仍难以形成上涨趋势,油粕比价仍将低位徘徊。
  四、操作策略
  图15:美豆7月合约月线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上海中期
  从月K线上看,美豆7月延续5月合约的坚挺走势,自成为近月主力后,在4月确认1330美分/蒲一线支撑,5月中进入南美大豆买家点价高峰期,加之强劲的豆粕出口数据,使美豆旧作库存偏紧的格局凸显,7月合约大幅走强,突破1500美分/蒲一线,这是去年10月确立的高点,确认南美大豆丰产的利空影响已经基本被市场所消化(当然,前提是美国不采取大规模南美大豆进口计划)。因此,美陈豆国内压榨需求仍有被抑制的必要,使美豆7月期价保持强势。但从K线上看,如果仅仅是出于美陈豆的紧缺,7月期价上方阻力或在1550美分/蒲一线,后市继续上涨或许需要更多新鲜利多因素支撑,谨慎看涨7月合约。
  图16:美豆11月合约日线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上海中期
  美豆11月合约在种植天气利多提振下强势走高,并突破1300美分/蒲一线阻力。从分析中,我们也得出,2013/14年度美豆种植和生长期的天气因素仍将给美豆市场带来较大不确定性,虽然市场已有南美新作大豆作为有利补充。但同时,考虑到南美新作供给较为充裕,如果北美天气风调雨顺,那么在2013年下半年南美作物与美豆新作将在9月上市季形成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认为美豆11月合约就目前基本面来看,依旧难以出现类似去年的大幅上涨,上方第一阻力在1350美分/蒲一线。
  图17:豆粕1309合约月线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上海中期
  图18:豆粕1401合约月线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上海中期
  连豆粕09合约5月涨幅接近8.3%,美豆7月合约的强势仍将继续支撑豆粕09合约维持高位运行。但在未来进口大豆到港高峰期,油厂加大开工是大概率事件,豆粕现货价格料将走弱,以收窄9月合约基差,但预计收窄过程以现货价格回落为主,期货价格维持震荡整理走势(关注国内油厂是否会由于美豆7月价格的高企再度发生洗船巴西大豆的行为,这一消息代表进口大豆数量有所减少,利多9月)。
  我们目前始终谨慎看多豆粕1401合约。一方面,美豆种植天气炒作仍在进行,低温多雨的天气或对单产产生负面影响。但多雨的气候也同时改变土壤墒情,有利于生长期的大豆生长。另一方面毕竟南美大豆供给充裕,一旦南美物流通畅,纸面偏松的供需平衡将得到实现,从而提升国内大豆供给,因此市场做多热情有限。一旦种植升水支撑不在,可能导致期价回落,目前1401合约上方第一阻力为3300元/吨,如果市场对于天气的恐慌持续,将推升美豆期价进一步上扬, 1401合约价格可能上冲考验强阻力位3450元/吨一线。
  图19:豆油1309合约周线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上海中期
  连盘豆油期价继续受国内油脂库存高企的影响,是整个豆类品种中长期处于下行通道的品种。从周线走势上可以看出,自去年11月开始,豆油主力1309期价已选择进入平缓的下行通道运行。目前,豆油在供应、需求和外盘油脂的影响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新鲜利多,使豆油品种上,市场毫无做多热情,豆油成为农产品中最弱的一个品种。粕强油弱的格局延续,豆棕价差收窄,这些套利组合短期内仍可持有。5月豆油虽结束8个月的下跌历程,期价小幅上涨2.4%,但期价仍受制于7600元/吨一线阻力,震荡筑底走势不变。目前市场等待南美大豆集中到港后,豆油的去库存表现,以及油厂开工率的变化,多空并不急于移仓换月。6月上旬以观望思路为主,中下旬若美豆强势格局有所减弱,豆油商业库存走升,则采取逢高抛空的操作思路。豆油上方阻力在7600元/吨,下方支撑在7000元/吨一线。
  图20:豆一1401合约周线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上海中期
  4月份,2012/13作物年季国产大豆收储政策结束。受这一政策影响,使近半年来,连豆合约走势较为独立,A1309合约期价主要围绕4800元/吨上下80元/吨区间震荡整理。但收储政策过后,由于国产大豆仍属于豆类品种,暂不能脱离国际大豆基本面,加之近期东北主产区大豆现货成交停滞,国产大豆自身国内供需基本面缺乏有效变化,导致豆一合约市场关注度大幅降低。从周线形态上看,连豆1401合约上行仍承压于4720元/吨一线,这与国际豆类市场2013/14年季整体偏空的格局相一致(因纸面数据上,国际大豆供需平衡已由紧转松)。但鉴于美豆近期整体走强,对连豆合约将形成一定带动作用,我们暂时维持对豆一1401偏强震荡的判断。操作上,我们认为在6月上旬,美豆种植进程的延迟仍将对国际豆类市场整体形成支撑,豆一1401合约有向上尝试突破4720元/吨一线的动力,逢低短多尝试,下方支撑在4620元/吨一线。
  棕榈油难有持续反弹
  受斋戒节前需求预期提振,以及美豆近月强势带动,5月份国内外棕榈油期价呈反弹震荡走势。但在基本面利空格局不变下,6月份需求预估难有大幅改善,期价亦难有持续性反弹,顺势短线参与为宜。
  一、全球供应维持宽裕,行情赖于需求提振
  美农业部5月份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13/14年度全球总植物油期末库存提高10%至1963万吨, 其中棕榈油期末库存预估提高幅度最大,提高了21%至792万吨。
  表1:全球主要植物油期末库存(单位:万吨)
  时间总植物油棕榈油豆油菜油2011/12年度1712012/13年度191月预估)194资料来源:USDA
  2013/14年度全球棕榈仁产量较当前年度预估提高4.7%至1521万吨。在此基础上,2013/14年度棕榈油产量增幅5%至5807万吨,而总消费的增幅在4.4%至5579万吨,这导致全球棕榈油期末库存预估大幅提高至959万吨,远高于当前年度的792万吨,及前一年度的671万吨。其中,主产国印尼2013/14年度期末库存量较当前年度预估提高73.8%至353.1万吨;马来西亚期末库存量较当前年度预估提高10.5%至285.2万吨。
  图1:全球棕榈油供需情况(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USDA数据
  从全球主要植物油库存消费比来看,棕榈油库存消费比稳步提高,而豆油明显下降,菜油基本持平。棕榈油相比豆油、菜油供应充裕,且价格便宜,国际油脂需求或存在增加棕榈油的倾向。因此,全球及主产国棕榈油供应维持宽松格局下,市场行情有赖于需求面的提振。
  图2:全球主要植物油库存消费比
  资料来源:USDA数据
  二、主产国外销转内销,斋月需求增幅有限
  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数据,马来西亚4月末棕榈油库存为193万吨,较上月下滑11%。且据彭博社消息,印尼4月末棕榈油库存量较3月减少5.1%至280万吨,降至六个月内低位。低于市场预期的月度库存,提振了5月上旬国内外棕榈油期价反弹震荡整理。
  但进一步从产量和出口数据来看,马来西亚4月份毛棕榈油产量137万吨,较上月增加3.1%。4月份棕榈油出口量145万吨,较上月增加5.6%;印尼4月份产量增加10.5%至210万吨,出口量增加0.6%至171万吨。棕榈油开始进入增产季节,而出口需求增幅有限,库存的下降主要因本国国内消费的增加所致。
  从棕榈油主要需求国来看,印尼、马来西亚属于自产自销,棕榈油消费占比较高,但2013/14年度印尼棕榈油消费占比其总植物油消费的78.7%,低于当前年度的79.2%,连续第六个年度下降。2013/14年度马来西亚棕榈油消费占比61.4%,亦连续三个年度下降。因此,主产国的外销转内销格局,并不能大幅提高棕榈油的消费。
  图3:棕榈油在主要需求国植物油中的消费占比(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USDA数据
  对棕榈油进口需求依赖性较大的印度、中国、欧盟三地的消费占比相对平稳。但因国际豆棕价差自1月份的300美元/吨以上缩窄至5月底的185美元/吨左右,棕榈油出口需求受到抑制。据船运调查机构ITS数据,马来西亚5月份棕榈油出口1,262,281吨,环比下降3.3%。其中,欧盟进口需求未有明显增加。印度、中国其国内库存均处于高位,进口增幅亦有限。因此,市场期待7月份穆斯林斋戒月前需求好转,或对6月份棕榈油行情提振幅度有限。
  三、国内供需格局失衡,期价反弹继续承压
  受今年国内提高进口食用油植物油检验标准政策影响,去年四季度国内棕榈油进口量猛增,导致港口库存也攀升至130万吨以上的水平。且因融资需求较大,港口高库存量并未抑制棕榈油的进口步伐。根据船期检测数据,预计4月份我国棕榈油(含硬脂)到货总量为58万吨,5月份为50万吨,进口量依然相对平稳。
  图4:国内棕榈油月度进口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海关数据
  而需求方面,受国内餐饮业在3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影响下,据汇易网监测,国内4月份棕榈油表观消费量预估48万吨,同比略减0.14%。虽然5月份以来,小包装油降价后棕榈油的搀兑需求有所增加,但相对稳定的进口量,需求回暖缓慢,棕榈油港口库存水平或仍将维持高位。
  5月底,近月24度棕榈油进口成本与国内现货价差走势较平稳,但承压国内失衡的供需格局,棕榈油现货港口报价5900元/吨左右。从基差走势来看,5月份较4月底基差维持小幅缩窄走势,现货价格涨幅小于期价反弹幅度。因此,国内期价强于现货价格跟随外盘棕榈油走势,只要价格出现反弹,在期货盘面上卖出保值仍优于出售缓慢的现货。因此,棕榈油现货需求疲态未有明显改善下,期价反弹上行将继续承压。
  图5:近月24度棕榈油进口成本价与国内现货价差走势(单位:元/吨)
  资料来源:wind数据
  图6:国内24度棕榈油现货与主力合约基差走势(单位:元/吨)
  资料来源:wind数据
  四、反弹或难持续,宽幅震荡为主
  图7:棕榈油主力09合约周K线走势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Application Data\\Tencent\\Users\\\\QQ\\WinTemp\\RichOle\\HB%`L6ONWN4Q_S)J7`QD3LC.jpg" \* MERGEFORMATINET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综上,在棕榈油供应充裕下,短期需求改善或有限。因此,棕榈油期价或难有持续性反弹。且国内棕榈油供需失衡,疲态现货仍将拖累期价走势。技术上,连棕榈油在点区间震荡整理后,顺势短线参与为主。期价上方6500点阻力较强,下方支撑位5600点。
  菜籽收获期承压,菜粕走势强于菜油
  5月份,菜籽主力09合约震荡下行,自5250元/吨下探至5184元/吨,月跌幅0.84%;菜油主力09合约维持在元/吨区间窄幅震荡整理,月涨幅0.14%;菜粕09合约在2300元/吨支撑位以上震荡上行,月涨幅4.14%。月底一周主力换月至1401合约,期价突破元/吨区间,上行收至2231元/吨。
  6月份,菜籽国储收购价格符合市场预期,在收获供应压力下,期价或下探政策性成本支撑后,企稳窄幅震荡整理;菜粕供销均处于旺季,现货市场挺价积极,期价偏强震荡为主;因国储收购菜籽以菜油方式存储,菜油期价则在政策性成本支撑与疲态现货购销多空交织下,维持窄幅震荡格局。
  一、国储收购价符合预期,菜籽压榨扭亏为盈
  为保护农民利益,保证食用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促进食用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有关批复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5月23日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收购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这次国家临时存储油菜籽收购总量暂按500万吨掌握(折菜油166.7万吨左右),收购执行区域为内蒙古、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区、市)。以上收购总量如不能满足实际收购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将另行研究。这次国家临时存储菜油收购,采取由委托收储企业按规定挂牌价格向农民收购油菜籽,再委托加工企业加工成菜油转为国家临时存储油的方式进行。油菜籽挂牌收购价格为2.55元/斤(国标三等质量标准,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0.02元/斤掌握)。
  国产菜籽收储价格符合市场预期,政策公布后未有给市场带来新利多提振。因新菜籽中水杂含量略高,主产区现货价格普遍维持在5000元/吨左右,略低于国标收储价格。不过,菜油现货价格在10200元/吨较稳定,菜粕现货价格2700元/吨有支撑,使得菜籽压榨利润扭亏为盈。预计,随着6月份新菜籽的大量收获上市,企业收购热情将会提高。
  图1:湖北地区国产菜籽压榨利润走势(单位:元/吨)
  资料来源:wind
  二、国际供应偏紧格局有所缓解,进口需求较平稳
  2013/14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较当前年度预估提高3.7%至6339万吨,但期末库存预估下调6.6%至282万吨,连续四个年度下滑。下游菜油、菜粕均维持相对紧平衡格局,菜油期末库存预估略上调1.6%至194万吨,菜粕期末库存预估上调21%至34万吨。
  图2:全球油菜籽供需情况(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USDA
  国内方面,2013/14年度国产油菜籽产需缺口预估略有扩大至264万吨,即使加上进口油菜籽核算,菜粕总产量预估953.9万吨,略低于973.9万吨的消费预估量;菜油总产量预估539.4万吨,亦低于629万吨的消费预估量。在油菜籽供需存在缺口下,菜籽类进口需求将整体增加。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4月我国进口油菜籽36.44万吨,较上月大幅增加53.91%,较上年同期增加26.88%。
  图3:国内油菜籽月度进口量(单位:千吨)
  资料来源:海关数据
  因国产加籽粕的增加,导致国内直接进口菜粕量锐减。而且,日开始,我国实施对菜籽粕进口登记制度,品质相对较差的高芥酸菜粕很难进口。国内前四个月低芥酸菜粕进口量为零,高芥酸菜粕进口量有限,4月份进口高芥酸菜粕0.18万吨,较上月减少39%。
  图4:国内菜粕月度进口量(单位:千吨)
  资料来源:海关数据
  虽然4月份国内进口油菜籽成本已经超过700美元/吨,达到705美元/吨,较上月提高26美元/吨,但仍然未能降低国内企业的进口热情。因国内菜油大部分处于国储库中,商业库存量有限,且政策性成本支撑下,菜油现货价格居高不下。据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4月份菜油进口量18万吨,较上月增加15.2%,是去年同期水平的2.6倍。
  图5:国内菜油月度进口量(单位:千吨)
  资料来源:海关数据
  三、菜油抗跌震荡整理,菜粕企业挺价积极
  1、菜油相对抗跌,但仍有价无市
  受国储收购政策性成本支撑,菜油价格较为抗跌,江苏、湖北地区四级维持在元/吨,四川200型(浸出)四级10350元/吨,国产四级10800元/吨。但因菜油缺乏市场流动性,现货市场仍处于有价无市格局。因此,菜油相对豆棕呈现滞涨滞跌走势,在5月份豆棕小幅反弹下,菜豆、菜棕价差缩窄300-400元/吨左右。
  图6:菜油与一级豆油、24度棕榈油价差走势(单位:元/吨)
  资料来源:Wind
  即使不包括新季菜籽收储计划,国储菜油库存已高达360万吨左右,加上豆油170万吨及其他油脂储备,国内总油脂储备在550万吨以上,储备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在成本政策性支撑及油脂高库存拖累下,菜油仍或维持疲态行情。
  表1:国储菜籽收购及菜油储备情况
  年份收储抛储菜油储备节余元/斤,150万吨,折油50万吨 --50万吨元/斤,430万吨,折油150万吨--200万吨元/斤,250万吨,折油90万吨连续竞价和定向抛售200万吨90万吨元/斤,340万吨,折油120万吨--210万吨元/斤,420万吨,折油150万吨--360万吨元/斤,计划500万吨,折油178.5万吨----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2、菜粕供销活跃,企业积极挺价
  虽然5月份菜粕现货价格略有下调50-100元/吨左右,但随着水产养殖备货需求旺季的来临,菜粕价格至2700元/吨呈现较强抗跌性。且据市场消息,中储粮亦建议代收购企业的菜粕出售价格不低于2700元/吨。在菜油现货有价无市下,加工企业对新季菜粕挺价心态较强。
  而且,在5月份豆粕、菜粕现货价差小幅扩大至1350点左右,坚挺的豆粕行情也给予菜粕市场一定利多提振。
  图7:国内豆粕与菜粕现货价差(单位:元/吨)
  资料来源:wind
  四、操作策略
  国内菜籽集中上市,压制了相关品种的期价走势,但国储收购成本支撑较强,菜籽、菜油偏弱震荡整理,下方菜籽5100元/吨、菜油9800元/吨支撑均较强,试探性逢低短多参与,期价上方菜籽5250元/吨,菜油10000元/吨阻力较强。不过,菜粕处于供销旺季,市场挺价积极,支撑位2200元/吨以上,多单可继续持有,上方元/吨区间阻力位较强。
  市场供应趋紧,玉米后期有望上涨
  自4月24日,国家卫计委通报,禽流感疫情发布频率从原来的每日公布改为每周公布,意味着禽流感疫情完全退散。次日,玉米期市因禽类饲用量骤降引发的恐慌情绪终于画上句点,由前期急速下挫转而进入反弹通道。
  现阶段市场开始聚焦于东北产区春播问题,今年东北玉米播种情况引发担忧,特别是黑龙江地区春涝以及低温负面影响,致使农户播种搁置,局部地区种植进度明显比往年偏慢。而且,5月初国家粮食局正式发出通知,将东北临储时间延长至5月底,大量玉米进入临储库,致使基层存粮量明显下降,后期玉米市场供应面偏紧。
  从需求面来看,尽管随着气温逐渐走高,猪肉终端消费下降,但目前生猪存栏量以及能繁母猪数量均处于高位,在出栏量下降的情况下,饲用刚需仍存。因此,在后期供应明显不足而下游刚性需求支撑的大环境下,玉米价格有望上涨。
  一、禽流感效应退出舞台,禽类饲用需求缓慢恢复
  4月初,H7N9病毒爆发疫情,玉米市场明显受到负面心理的拖累,引发急跌行情。然而随着气温升高,H7N9病毒在高温下难以存活,疫情逐渐受到控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明显下降。民众恐慌情绪得到改善,禽类下游需求趋向回暖。在4月初疫情刚出现且愈演愈烈的时段,鸡苗价格骤然下挫,从3月底的0.7元/羽疯狂下跌至4月中下旬的0.15元/羽,月跌幅高达78.6%。而自4月25日,疫情逐渐消散以后,鸡苗价格明显触底回升,5月15日创造阶段性高位1.08元/羽,鸡苗价格的上涨意味着下游养鸡行业饲养热情逐渐恢复,补栏数量急剧增加,引发上游鸡苗价格跳涨行情。鉴于禽类生长周期较短,为30-40天,存栏量由前期受挫转为加速上涨,相应的禽类饲用需求量将扩大,对主要饲用原料玉米价格将起到提振效应。
  图1:鸡苗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布瑞克数据、上海中期
  二、政策面提振,猪肉价格反弹
  目前猪肉价格在国家第二次冻猪肉收储后出现小幅反弹。截至到5月31日,猪肉价格上涨至22.84元/千克,结束自4月中旬开始的低迷行情。而且,猪粮比价上升至5.63:1,这是继3月中旬猪粮比跌破5.5:1的小幅亏损水平线后的首次回归,生猪养殖亏损收窄,养殖户补栏意愿趋强。但是考虑到现阶段生猪供应较为充足,虽然市场因政策提振有所回暖,但终端需求并未出现明显放大,周期性亏损仍将延续。截至到4月,国家农业部公布数据显示,全国4000个监测点:4月份生猪存栏量44669万头,环比增长0.70%,能繁母猪存栏量5013万头,环比回落0.40%。鉴于目前生猪存栏量持续走高而能繁母猪数量高位运行,同时6月开始气温升高,猪肉终端消费疲弱,预计后期生猪存栏量或将持续升高,玉米饲用需求有望继续升温。
  图2:养猪利润及猪粮比价
   INCLUDEPICTURE "D:\\QQ记录\\\\Image\\HSS[90MYB08(3PAT)]3U`9T.jpg" \* MERGEFORMATINET 
  资料来源:上海中期 布瑞克数据
  三、东北产区临储延期,导致后市粮源紧缩
  鉴于今年东北新粮水分大、质量差,以及4月禽流感拖累,农民销售玉米困难重重,因此五月初国家粮食局发布公示,将2012年东北产区临储时间由原来的4月30日延长至5月31日,对玉米市场形成中长期利好。据市场消息,目前中储粮收储玉米的入库数量已接近2800万吨,市场预计2012年临储玉米收购有望突破3000万吨大关,预示着后期市场玉米存量下降,基层粮源紧缺,随着中储入市数量不断增加,为玉米价格提供较强支撑作用。纵观目前玉米市场,贸易主体库存结构存在矛盾,大量粮源集中在临储库,周边企业及贸易处库存偏低,且本身今年东北产地优质玉米产量下降,后期随着余粮见底、需求升温,玉米价格或存在较大上涨空间。
  四、黑龙江地区播种缓慢,该种情况引发市场忧虑
  年度黑龙江地区玉米产量同比增加,主要得益于玉米种植面积的明显扩张。一方面玉米种植收益高于大豆,另一方面去年播种期间土壤表层积温引发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农户选择播种玉米而放弃大豆。而今年的情况出现反转,今年黑龙江南部和中部地区较快,哈尔滨周边基本完成播种,东部和北部地区较慢。基于今冬降雪频繁,黑龙江东部雪量较大,入春后大面积农田被积雪覆盖,气温回暖后形成几十年不遇的严重内涝,随后,降雨天气持续,不利于土壤湿度下降,阻碍春耕工作正常进行,多地农田至今尚未整地。因此,在4-5月玉米播种高峰期,黑龙江天气因内涝问题以及土壤表层温度较低,农户种植玉米顾虑重重,播种进度极其缓慢,预计局部地区播种期延迟到小满甚至6月份以后的可能性较大,考虑到后期播种延后致使玉米生长期缩短,农户开始考虑种植短日照玉米品种或改种大豆,因此今年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为大概率事件,加之早熟或中早熟玉米品种的种植比例增加,极易导致后期玉米质量和产量均呈现下滑趋势。而去年东北产区,玉米产量之所以能实现平年略增的整体情况,也主要是由于黑龙江地区产量明显上升,弥补了吉林以及辽宁持平或减产的缺口。而今年春播期间,黑龙江省并未打好开局,引发市场对下一年度玉米丰产预期减弱,对短期内玉米价格形成明显提振效应。
  综上所述,鉴于东北玉米大量进入临储库,导致后市玉米市场存量下降,供应面偏紧的态势将有所显现,同时优质粮源紧缺的问题将愈加严重,下游企业提价收购优质玉米为大概率事件。而同时,饲用需求随着生猪存栏量走高而不断升温,玉米下游刚需仍对价格存有支撑。加之黑龙江地区大豆改种玉米耕地面积较去年下降,春播的延期或将对下一季度玉米单产以及种植面积均有负面影响,推助市场做多气氛渐浓。因此,对于C1309合约,建议投资者在2422元/吨附近建立中长线空单,目标点位2474元/吨。若期价下破布林道中轨与30日均线组成的强力支撑带,则考虑止损离场。
  五、操作建议:偏多思路操作
  图3:DCE玉米1309合约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具体操作策略如下:
  交易时间:6月-8月;
  资金运用:以10万资金为例,占用资金量可达50%,即5万;
  参与合约:C1309合约;
  参与方式:逢低建立多单;
  入场点位:当C1309期价跌至2422元/吨附近,可考虑建立多单。
  离场点位:倘若C1309期价跌破2400元/吨整数大关,则减仓止损离场;
  止盈点位:若期价上涨至2474元/吨,鉴于前期在此点位压力偏重,可考虑获利平仓离场。
  新麦上市打压,强麦价格弱势下行
  由于去年小麦产量略增,加之年前制粉工厂存货量偏高,小麦需求一直处于疲弱态势,在国家连续政策性供应的背景下,小麦市场供应量较为充足。虽然近期天气情况为期货盘面提供一定支撑,目前跌势有所放缓,但随着新季小麦收割持续进行,市场供应量逐渐放大,强麦后市或将以震荡下滑为主。
  一、产区新麦陆续上市,丰产预期增强
  2013年冬小麦种植面积为3.4亿亩,占整个夏粮面积的82%,种植面积较去年略有上升。目前小麦已经到达收割季节,部分地区冬小麦已经零星上市。据相关机构最新预测,冬小麦单产将较去年有所提高,如果后期天气基本正常,预计冬小麦总产将达11660万吨,增长1.59%。河南地区新季小麦少量收割上市,南阳社旗地区个体粮商新麦收购价元/吨(水分18%);安徽南部局部地区新季小麦已开始陆续收割上市,滁州凤阳地区新麦收购价2160元/吨;江苏南部地区粮贩新麦收购价元/吨,水分14%以下。目前主产区农户正抢抓农时进行抢收,小麦多在田间地头收获后直接交售,新麦水分普遍较高。近期降雨频繁,导致市场预计新小麦收割进度放缓,但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随着新季小麦收割的不断进行,市场供应量将集中放大,强麦价格震荡走低为大概率事件。
  图1:年度小麦产量
   INCLUDEPICTURE "D:\\QQ记录\\\\Image\\)%~BDRWGW~%_TA~PGB4YYJD.jpg" \* MERGEFORMATINET 
  资料来源:上海中期 布瑞克数据
  二、陈麦购销量价齐弱,临储小麦成交延续萎缩
  近期主产区陈小麦市场价格整体延续稳中偏弱运行格局,市场购销较为清淡,市场主体已将焦点转向新麦收购市场。目前江苏兴化地区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普通红小麦收购价2510元/吨;安徽淮南固桥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混合小麦到厂价2400元/吨;河南周口太康地区收购商混合小麦收购价2440元/吨;山东济宁梁山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普通小麦收购价2590元/吨;河北邯郸大名地区当地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白小麦收购价2620元/吨。受采购需求疲软制约,临储小麦拍卖市场近期成交持续萎缩。截至到5月22日当周,国家临储小麦共投放501.7449万吨,实际成交50.2212万吨,平均成交率10.01%,成交量继续萎缩;成交均价2307元/吨,较上期下跌24元/吨,成交均价处于4月上旬以来的低位。政策性小麦销售量价齐弱,预示着目前陈小麦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难有上行空间。
  图2:安徽小麦拍卖成交率及成交价格
   INCLUDEPICTURE "D:\\QQ记录\\\\Image\\CX02WNU@6CFWFEBHW}}AMCN.jpg" \* MERGEFORMATINET 
  资料来源:上海中期 布瑞克数据
  三、收购预案出台,但启动仍需时日
  5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出台《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通知明确,为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3年最低收购价水平。经报请国务院批准,2013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均提高到每市斤1.12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0.10元/斤。与上年预案相比,今年《预案》除启动条件和机制较上年有所不同外,其余方面一样,相对而言今年启动预案的灵活性增强。因此,2013年小麦国家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虽然出台,收购预案就全部启动还需要量一个过程,具体要看新麦上市的收购情况。
  图3:小麦历年最低收购价格
   INCLUDEPICTURE "D:\\QQ记录\\\\Image\\`TIDU}V0HN}84OB0O7%}PS5.jpg" \* MERGEFORMATINET 
  资料来源:上海中期 布瑞克数据
  四、面粉价格平稳为主,玉米市场行情止跌企稳
  小麦下游需求方面,近期国内面粉市场价格保持平稳,面粉市场走货平缓,厂家出货压力较大。江苏南通通州地区面粉加工企业60粉出厂价2880元/吨,安徽淮北地区60粉出厂价2780元/吨,山东临沂苍山地区60粉出厂价2920元/吨,河北衡水桃城地区60粉出厂报价3080元/吨,河南周口沈丘地区特精粉出厂价2900元/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玉米产量为2.0561亿吨,同比增加1283万吨,增幅6.66%,低于此前统计局公布的2.0812亿吨。截至5月下旬,北方鲅鱼圈港港口水分14.5%以内优质玉米主流收购价2310元/吨,港口贸易商收购优质玉米积极性较高;南方广东港玉米走货速度明显提升,港口水分15%以内优质玉米主流成交价元/吨。虽然对农户而言,种植成本提升,致使其惜售心理较强,但从下游需求来看,首先面粉需求处于淡季,制粉企业多以消耗前期库存为主;另一方面,跟玉米价格相比,小麦更不占据优势,虽然年度玉米增产数据虽有一定回调,但玉米整体供应宽松格局不变,即使后期玉米阶段性走强将刺激一部分小麦饲用需求,但由于新麦以及陈麦供应充足,小麦价格继续走低可能性较大。
  图4:全国面粉平均价格
   INCLUDEPICTURE "D:\\QQ记录\\\\Image\\I%OHHL4]X8U_9Z2EXH9CEAW.jpg" \* MERGEFORMATINET 
  资料来源:上海中期 布瑞克数据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多雨天气状况对麦价形成一定的支撑,导致强麦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回落。即使国家发布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执行预案,但是否能够实行要关注后期麦价变动情况。目前来看,随着新麦批量上市,一旦小麦市场供应面偏松格局得到市场确认,后期麦价料将跌势难止。
  五、操作策略:逢高抛空为宜
  图5:ZCE强麦1309合约日内k线走势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具体操作策略如下:
  交易时间:6月内;
  资金运用:以10万资金为例,占用资金量可达50%,即5万;
  参与合约:WH1309合约;
  参与方式:偏空思路操作;
  入场点位:在2582元/吨附近建立空头头寸;
  离场点位:若期价向上突破2600元/吨,则建议投资者平仓离场。
  “镉米”事件笼罩市场,早稻价格依旧难有起色
  5月份,早籼稻期货价格止跌后低位弱势运行,RI1309合约价格报收于2609元/吨,低于2013年国家规定的2640元/吨的早 HYPERLINK "http://info./subject/6118411.html" 籼稻最低收购价。我们认为,随着夏季的来临,南方地区频繁降雨可能会影响早稻生长,但是在南方“镉米”事件再度发酵和大米进口量持续增加的影响下,早稻价格依旧难有起色。
  一、南方“镉米”事件再度发酵
  5月中旬以来,中国南方大米镉超标导致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籼米销量继续趋于黯淡。尽管这一事件自2月份被媒体曝光至今已有3个多月,照理市场对利空消息应该已经消化,但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似乎有越演越烈之势。5月17日当周,广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13年一季度大米抽检结果显示不合格率44%,镉超标问题最为突出。5月20日央视对此进行曝光,南方“镉米”事件再度发酵。湖南、江西、湖北等地区籼稻收购价继续弱势运行。截止5月30日,中华粮网发布的全国早籼稻收购均价为2574.55元/吨,低于2012年国家规定的2600元/吨的早 HYPERLINK "http://info./subject/6118411.html" 籼稻最低收购价。
  图1:早籼稻全国收购均价走势(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华粮网
  南方“镉米”事件导致市场对消费国内大米的信心严重降低。尽管并非所有的大米都存在镉超标的问题,但是市场对所有的大米都错误地认定它属于镉超标,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内大米销售,甚至优质大米都惨遭市场摒弃。不仅大米加工企业开工率低,而且大米进口量继续加大。因此,在该事件难以得到实质性解决的情况下,信任危机对行业的不利影响才是致命的,即使产量可能下滑给价格带来提振,但是难以抵消销售几乎停滞给价格带来的绝对利空。此外,由于解决“镉米”污染根本在于解决土壤污染,而农田消除重金属污染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镉米”事件对国内大米消费持续低迷影响难以短期内被平息。
  二、进口大米猛增,利弊显现
  受南方“镉米”事件和内外大米巨大的价差影响,我国大米进口量持续上升。据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4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30.1万吨,同比增加2万吨,增幅为0.68%;1-4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99.3万吨,同比增加84.5万吨,增幅为84.54%。
  图2:中国大米月度进口量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
  另外,美国农业部发布的5月份供需平衡表显示,预计2012/13年度中国大米进口量将达到290万吨,预计2013/14年度上升到300万吨,中国对进口大米的需求已经迅速跃升为东南亚第一位,并且至全球第一位。
  图3:全球稻米分别国进口
  资料来源:USDA(*)
  图4:东南亚国家稻米进口
  资料来源:USDA(*)
  国内大米进口量大幅增加对现阶段国内稻米价格依旧不利,主要原因是因为进口价格优势较大,据国家相关部门监测显示,目前越南大米进口到国内完税后价格,比国内普通籼米价格低600-650元/吨。
  不过,中国进口大米量的激增反而提振了东南亚进口米的消费,全球第一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泰国、越南出口商表示可能上调大米价格5-8美元/吨。尽管美国农业部发布的5月份供需平衡表显示,预计2012/13年度和年度全球大米产量连续第二年丰产,但是国内大米进口依赖程度的上升将造成国际米价对国内米价的影响。
  我们认为,在南方“镉米”事件继续发酵的情况下,即使后市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国内大米的进口量也将继续维持高位甚至不断增加,而国内大米价格亦可能跟涨,但却并非因为国内大米自身产销的好转。
  三、不利天气影响早稻生长
  据气象部门报道:5月份, HYPERLINK "http://www./publish/precipitation/1-day.htm" \t "_blank" 暴雨洪涝、大风 HYPERLINK "http://www./publish/precipitation/1-day.htm" \t "_blank" 冰雹等 HYPERLINK "http://www./publish/swpc/main.htm" \t "_blank" 强对流天气对 HYPERLINK "http://www./publish/agro/index.htm" \t "_blank" 农业生产影响重于去年同期,其中5月出现4次大范围的 HYPERLINK "http://www./publish/precipitation/1-day.htm" \t "_blank" 强降水过程(5月6-10日、14-17日、18-21日、25-26日),前3次集中在江南、华南等地,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发生范围多次重叠, HYPERLINK "http://www./publish/agro/information/earlyrice.htm" \t "_blank" 早稻倒秧严重。另据湖南省农业厅报道,受不利天气影响,湖南早稻移栽后返青分蘖慢,寒潮及寒潮前抛栽的早稻出现不同程度死苗现象。
  6月份,江南、华南大部 HYPERLINK "http://www./publish/agro/information/earlyrice.htm" \t "_blank" 早稻进入产量形成关键阶段。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显示,6月初,江南大部仍有中到大雨,其中湖南、江西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局部有大到暴雨,甚至会出现强对流天气,目前早稻分蘖已经受到一定程度不利影响。另外,发布的6月份农业气象灾害预估的报告显示,6月,江南南部、华南北部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部分地区 HYPERLINK "http://www./publish/agro/information/earlyrice.htm" \t "_blank" 早稻可能遭受高温热害。
  可见,接踵而来的不利天气可能造成本年度早稻产量出现变数。
  图5: 稻谷供需平衡表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
  综上所述,不利天气会影响早稻产量,但对价格的利多程度将不同与以往,因为南方“镉米”事件俨然已经成为影响国内稻米价格的重大利空因素。此外,短期内,大米进口量增加对国内大米价格无疑是雪上加霜。不过,如果后市出现两种利好将会抵消南方“镉米”事件产生的利空,一是不利天气导致今年早稻产量大幅减产,二是国内稻米进口量激增使得全球稻米供需发生变化令全球米价上涨,进而倒逼国内米价跟涨。然而,就目前而言,上述两个利多尚未出现。因此,6月份早稻价格仍将维持弱势,难以有较大起色。操作上建议逢高抛空。RI1309合约价格在继续受到20日均线承压的情况下,每次反弹至20日均线附近都是建立空单的机会,如果价格突破20日均线,那么可以考虑在2650一线加仓空单或者重新介入空单。
  储备棉平抑价格,低吸高抛操作
  一、政策面:储备棉抛售平抑价格
  截止5月27日,国家储备棉抛售累计上市总量吨,累计成交总量吨,成交比例27.88%。5月27日的储备棉成交价折328级价格为19251元/吨(公重),较前一交易日降137元/吨,比当日CC Index 328价格低97元/吨,比期货近月1307合约的价格低了599元/吨。这显示储备棉抛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现货和期货价格。
  另一方面,近期进口棉投放量加大,高峰时进口棉日投放量超过3万吨,交易商竞买激烈,交易时间明显延长,最终仍百分百成交。据悉企业选择进口棉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棉净重结算,含杂少,内在品质好,相比目前港口直接购买要略划算一些。
  从远期的政策看,棉花期现货价格下跌的空间也不大。4月上旬,国家再次出台了下年度棉花收储预案。决定按照20400元/ 吨的价格继续敞开收购棉花。这为棉花期货价格提供了较强支撑。
  按照政策规定,储备棉不能用于期货交割,这使得当前可进行期货价格的棉花资源很少。因为2012年产的大部分棉花进入国家储备,达到全年总产量的85.3%。企业缺乏卖出保值的需求和客观条件,这也将支撑棉花期货价格。
  二、基本面:期末库存连创新高压制价格
  全球棉花期末库存居高不下已成定局,创历史新高的库存将在较长时间内压制棉花现货和期货的价格。
  1、本年全球期末库存续创新高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5月份棉花供求报告,全球棉花库存仍然过高。2012/13年度,全球产量2633.3万吨,较4月份调增27.2万吨;消费累计2354.7万吨,调增15.6万吨;全球期末库存1845.8万吨,调增了50.6万吨;库存消费比78.4%,较4月份的76.75%有所增加。
  中国方面的库存压力继续增加。中国2012/13年度产量预计为762万吨,与上月数字持平;消费783.8万吨,与上月数字持平,期末库存1050.7万吨,较上月增加57.7万吨,库存消费比133.9%,高于3月份的126.53%。
  图1:全球棉花期末库存仍处高位(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USDA
  2、下年度供求关系仍不乐观
  从下年度来看,棉花种植面积将有所减少,但整体库存形势仍不乐观。根据中国棉花协会的调查,全国棉农平均种植意向下降6.7%,降幅较3月增加了0.3个百分点,以协会2012年面积为基数,预计2013年全国植棉面积6822万亩。
  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013/14年度的棉花供求报告,预计全球棉花产量2565.2万吨,较上年度减少68.1万吨,消费2404.4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9.7万吨,但全球棉花期末库存将增加到2019.2万吨,增加173.4万吨。全球期末库存消费比将达到84%,高于2012/13年度的78.4%。
  中国方面,2013/14年度也将继续供大于求。预计中国棉花产量740.3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1.7万吨,消费783.8万吨,保持不变。但期末库存将增加到1266.8万吨,增加216.1万吨,中国期末库存消费比将创新高,达到161.4%,高于上年度的126.53%。
  3、2013年纺织消费缓慢复苏
  我们预计2013年欧洲和美国继续缓慢复苏,纺织服装出口形势仍然不会乐观,但较2012年的情况或有好转。我们预计,纺织品及服装出口两项合计或达到2732.5亿美元,同比增速回升到8%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仍处于近10年来的较低水平。
  图2:纺织品服装年度出口增速或回升(亿美元,%)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wind资讯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在“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政策指引下,将着力扩大内需,推动城镇化,纺织品消费需求同比或将增加。我们预计,201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将提高到18%,高于2012年平均14%的水平。
  三、资金面:美棉非商业多单减少
  4月份,美棉价格有所回落,多头资金占比也有所下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棉走势或相对温和。
  1、CFTC非商业净多单减少
  春节以后,美棉投机多头净持仓占总持仓的比重不断创下新高,甚至超过了2010年的高位水平。4月份和5月份,多头持仓逐渐减少。根据CFTC持仓报告,到5月21日,美国棉花期货非商业多单占总持仓的比重为41.9%,比上个月同期的47%有所回落。
  图3:ICE棉花净多单占比回落(单位:美分/磅)
  资料来源:wind资讯
  2、郑棉前20名空头持仓略占优
  对于郑棉来说,4月份空头持仓一度低于多头持仓,但5月份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空头持仓占总持仓的比重再度达到1.1以上,显示空头略占优势。此外,棉花主力1309合约持仓量缩减明显,从上个月末的约14万手,缩减到7万手左右,显示资金参与积极性较低。
  图4:郑商所前20名主力席位多空持仓与棉花主力合约价格
  资料来源:郑商所、上海中期
  3、郑棉仓单数量大幅低于上年
  比较4份,5月份郑商所棉花注册仓单回升。5月27日,注册仓单总量为175张,较4月末增加124张。但比较2012年同期,仓单数量显著减少,当时的仓单数量超过3000张。仓单数量大幅低于去年说明,当前现货可交割资源非常稀少,对棉花价格有利多作用。
  图5:郑商所仓单数量与棉花近月连续收盘价格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四、主要价差关系
  1、期货近月合约开始贴水
  5月份,棉花期货近月合约价格高于棉花现货价格指数。到5月27日,期货每吨升水599元/吨。从升贴水来看,棉花期货价格偏高,后市有一定压力。
  图6:棉花期货近月连续与棉花现货328指数比较(单位:元/吨)
  资料来源:WIND资讯
  2、5月份棉纱棉花价差基本稳定
  进入5月份以后,棉纱棉花的价格基本稳定,32S全棉针织纱较上月末持平,棉纱与棉花的价差变化不大。5月27日,32S全棉针织纱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每吨相差6550元,略高于4月末的6529元。
  图7:棉花现货价格与32S全棉针织纱的价格比较(单位:元/吨)
  资料来源:WIND资讯
  3、内高外低的价格结构难改变
  5月份,内外棉价差有所扩大。5月24日,Cotlook a 折算人民币以后的价格较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每吨低4743元,较4月末的4407元增加了336元。不过,这个价差低于去年同期的5218元。我们认为,在国家下年度继续收储的背景下,内外价差倒挂的结构较难改变。
  图8: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与Cotlook A 指数比较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五、操作方法
  结合上述分析,6月份棉花市场将较为平静。在国家抛储和庞大的库存压力下,郑棉期价上涨空间有限,上方压力或在20550元/吨附近。
  另一方面,下年度有关方面将继续收储,收储价格或维持在20400元/吨,对期货远月合约提供支撑。郑棉主力合约难以下跌到19800元/吨以下。
  由此,构筑了一个利用期货低吸高抛的操作区间,投资者可以在19800元到20550元的区间内,高抛低吸操作。
  进口压力倍增,糖价依旧弱势
  5月份,SR1309合约价格再次刷新年内新低,最低跌至5037元/吨,导致价格弱势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糖市场供应过剩。我们认为,6月份,国内食糖市场进入纯销售期,需求会增加,与此同时,尽管糖厂在5月末收榨结束,但是进口量的增加会扩大国内食糖供应量。因此,消费量与进口量的变化会影响到6月份的供需状况。目前进口糖与国内现货糖价差不断扩大,而下游需求却迟迟未见明显起色,供应压力仍难以得到实质性解决,糖价料将维持弱势局面。
  一、纯销售期对糖价的利多作用有限
  5月末,全国糖厂全部收榨。6月份,市场进入纯销售期,通常情况下,利于糖价上涨。一方面,产量已成定局,对糖价的利空影响随之减弱。另一方面,端午节来临,下游需求会增加。不过,由于6月份并非一年中食糖消费最旺的一个月,并且至5月末,市场迟迟没有出现采购积极的现象,因此,6月份的食糖销售对低位弱势运行的糖价能起到缩减价格下跌空或者支撑价格的作用,但是难以使得价格就此由弱转强。
  图1:近三个榨季全国食糖月度销售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糖协,上海中期
  二、进口量增加,国内糖价承压有增无减
  据中国糖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4月末,2012/13榨季全国食糖销糖率为59.44%,创下近四个榨季同期销糖率最高值。销糖率的上升本应该对糖价起到利多作用,然而在该数据公布之后,SR1309合约价格却不涨反跌(见图2)。
  图2: SR1309合约价格过去一个月走势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上海中期
  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国际原糖期货价格弱势下行,拖累国内白糖期货价格(见图3);二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国内食糖进口量环比大幅增加(见图2)。
  图3:ICE07合约价格过去一个月走势。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上海中期
  6月份,糖价将继续受到来自于进口糖的压力。因为即使国内食糖增产使得糖价较低,但是进口糖价格优势的凸显,只会使得进口量有增无减。截止5月30日,我国食糖配额内的进口糖的估算利润约为1100元/吨,此外,高达50%进口关税的配额外进口糖也有将近200元/吨的利润。
  图4:进口糖利润估算
  资料来源:广西糖网
  近三年的国内食糖月度进口量显示,5-9月的进口量比较集中。在进口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商家仍会考虑采取进口食糖。当前国际原糖价格弱势依旧,在庞大的库存压力下,国际糖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动力。因此,进口量增加对糖价产生的压力短期内难以释放,甚至会抵消夏季销售量增加产生的利好。
  图5:国内食糖月进口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上海中期
  三、全球食糖持续供需过剩的格局,原糖价格易跌难涨
  原糖价格走势会直接影响到进口利润。现阶段影响原糖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两方面:
  1、全球食糖供需过剩,库存消费比提升
  虽然斋月临近前,食糖需求增加,对糖价将起到提振作用,但是在供需过剩的格局下,原糖价格依旧易跌难涨。
  表1:主要机构发布的食糖过剩预估数据
  日期机构报告内容日美国农业部(USDA)1、预计2012/13榨季全球食糖期末库存为0.38亿吨,比2011/12榨季多出209万吨。
  2、预计2012/13榨季全球食糖库存消费比为23.41%,高出2011/12榨季0.81个百分点。日巴西甘蔗糖业协会(Unica)本榨季至5月中旬,巴西中南部地区产糖达376万吨,同比增加140%。日泰国蔗糖委员会(OCSB)2012/13年度泰国共计生产甘蔗1.00003亿吨,高于前期预计的9,400万吨。日麦格理预计2012/13年度全球糖市供应过剩900万吨日国际糖业组织(ISO)
  2012/13年度(9月30日止)全球糖市供应过剩或达1000万吨。此前预估2012/13年度全球糖市供应过剩量为850万吨。资料来源:上海中期
  2、基金空头持仓占据上风
  截止5月21日当周,CFTC原糖持仓中的非商业净多头寸再次转为负数,表明基金依旧看空糖价。
  图6:非商业净多头ICE原糖CFTC持仓与ICE原糖主力连续价格
  资料来源:布瑞克农产品
  四、不确定性因素
  糖价弱势依旧的格局暂时不会发生逆转,不过,在弱势中还是可能会出现反弹行情。不确定性的利多因素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广西各大糖业集团食糖销售自5月28日起实行5400元/吨的“行业自律销售价”。人为干预价格的行为虽然很难说能持续多久,但是由于广西糖厂的产糖量占比全国食糖产量约65%,具备了地方性垄断的条件,因此,“自保”措施很可能会对糖价形成支撑。
  二是国家和地方性收储措施存在不确定性。尽管国家库容有限,但是此前市场一直关注的广西地方启动临时性收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三是巴西中南部地区天气若发生不利于甘蔗收割的变化。
  五、操作建议
  综上所述,在供需过剩的格局下,糖价下行的趋势难以逆转,操作上仍偏空思路为主。倘若不确定性的利多因素出现,可尝试参与弱势反弹。技术上,不排除SR1309合约价格继续下寻支撑,上方强阻力5350元/吨。  机构来源:上海中期
(责任编辑:卢珊)
[简介]崇尚中长线波段交易,善于把握股市节奏,每日送出热点个股!
[简介]实盘交割单100%真实发布,连续5年盈利,年平均收益高达40%。
[简介]看大盘最精准最前瞻最直接,对个股非牛不战,出手必攻直击涨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指期货走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