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民生快报农民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并轴丁吗

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F14版:区域新闻
&&内容检索:
南京“一号文件”全是民生
围绕增收、社保、住房等热词提出十项目标任务
&&收入、物价、社保、住房……这些民生热词再次出现在今年南京市委的“一号文件”中。记者昨天从南京市委获悉,继去年初市委以“一号文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后,近日,市委再次以“一号文件”形式下发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今年民生工作的十项目标任务。&&□快报记者 鹿伟&&[收入]&&关键词&&扶持创业让市民会赚钱&&2011年,南京要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增长11%,力争增长12%以上。&&这些目标如何实现?《意见》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制度完善的收入分配体系,让老百姓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更加殷实。例如,大力扶持自主创业,提高市民财富积累能力,创造良好的富民增收环境;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物价]&&关键词&&实行蔬菜签约上市交易&&稳定菜价也被列入十大目标任务中。在保供市场平抑物价方面,南京将建立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物价机制。加强粮、油、肉、菜保供储备力度,同时完善物价补贴联动机制,落实保供稳价措施。例如,强化蔬菜保供,选择周边规模蔬菜基地,实行蔬菜签约上市交易。依据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及时启动物价上涨与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就业]&&关键词&&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7万&&《意见》提出,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7万。培育自主创业人员1万名,创业带动就业7万人。建成10个毕业生创业园,力争扶持1000名毕业生创业。&&在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南京将重点推进外来务工人员、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推进全民医保,同时积极稳妥地实施被征地人员参加社会保障办法。&&[交通]&&关键词&&全年新辟10条公交线路&&《意见》提出,今年南京将加快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建设一批公共交通设施,推进公共交通站点向大型居住小区和经济适用房集中小区延伸。全年新辟10条、优化调整20条公交线路,延长20条公交线路服务时间。全年新增5条公交专用车道,新购公交车500辆,全市万人拥有公交车增加到18标台以上,主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2%以上。&&[环境]&&关键词&&主城建设20个绿地游园&&《意见》提出实施蓝天工程,重点治理恶臭污染,推进“绿色施工”,控制和减少工地扬尘。全面实施机动车国家第四阶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淘汰黄标车2万辆。实施清水工程,全面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左右。&&此外,今年南京还将在主城建设20个城市公共绿地小游园。&&[住房]&&关键词&&开建经适房600万平米&&今年南京将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60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储备廉租房1800套,建设中低价商品房4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50万平方米。出台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启动低收入无房家庭实物配租选房工作。完成城镇危旧房及工矿棚户改造80万平方米,完成600户农村特困户危(旧)房改造,做好小区房屋出新工作。&&[安全]&&关键词&&打造“食品最安全城市”&&《意见》要求推进“食品最安全城市建设”,创建一批食品安全示范街区;积极组织开展并建成一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店。&&在药品安全方面强化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定价报销和质量监管工作,确保市民群众基本用药安全有效、价廉物美。&&此外,南京还将规划建设多功能的防灾救灾减灾中心。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医卫]&&关键词&&建设404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医疗方面,继续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确保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55%以上。据悉,南京将新建和改造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4家,新增养老服务床位4600张。&&在学前教育方面,对全市适龄幼儿每年每户发放2000元教育助学券。&&保障措施&&新增财力优先用于保障改善民生&&“一号文件”提出了今年民生工作的十项目标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力保供市场平抑物价;努力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力改善城乡出行条件;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提升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水平;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力度;努力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京”。&&这些美好的民生愿景如何实现?据了解,今年市委市政府将成立民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履行职责,强化措施,按照时间节点,层层分解任务,一步一步抓推进,一项一项抓落实。市委市政府还将加大经费投入,将新增财力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各级政府都将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正常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同时,动员社会参与,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注入民生工程。&&此外,南京还将加大考核检查力度,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市委市政府每半年听取一次专题汇报,研究重大问题。相关部门将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对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等问题突出的单位和领导,实行问责追究。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6版:迎接省第12次党代会大型系列报道
&&内容检索:
低保户厉群身患癌症,但“居民医保”帮他挺过了难关
当初参保没花一分钱现在帮他报销近20万
  制图 俞晓翔
  厉群说当初要是没有医保他可能就放弃治疗了
  低保户姜红兵每月可拿到近千元的保障金 快报记者 施向辉
  尹志高退休后免费教大家唱歌
  李明生最爱养花
快报记者 路军 摄&&活困难,有低保金保底;物价涨了,还有“物价补贴”补贴一下家用,患重病的姜红兵吃低保5年,低保金从330元提高到860元,物价补贴也涨了近一倍。而74岁的李明生退休金5年也涨了近1000元……经过5年努力,江苏的“保障网”已告别了地区覆盖率低、普惠程度不高的状况,让江苏老百姓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伤有所补的社会保障梦想。&&□快报记者 项凤华 见习记者 刘伟伟
实习生 马洋&&我这5年&&[人物:厉群,51岁, 大重病患者]&&当初参保没花一分钱&&现在医保帮他报销近20万元&&厉群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自被查出患有直肠癌以来,手术加上后续的治疗费用已花去30多万元,使这个吃低保的家庭雪上加霜,但他挺了过来,现在恢复得不错,他说:“要不是有了居民医保,帮我报销了这么多医疗费用,我肯定放弃治疗了。”&&第一批纳入居民医保,参保费政府帮他缴&&7年前,厉群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身上多处重伤,不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存款,还因为失去工作能力而失业了。“那次花了五六万块钱吧。因为当时没有医保,所有的医药费都是自己掏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厉群的妻子也因为身体一直不好,没有正式的工作,只是偶尔到棋牌室帮忙端茶倒水,打点零工每月赚几百块钱补贴家用。厉群一家申请了低保,从那以后,厉群经常提醒自己“生不起病”,平日要注意。&&日起南京正式启动“居民医保”,白下区朝天宫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工作人员找到厉群,告诉他一个好消息:没有工作的居民,也可参加医保了,而且低保户参保还能享受财政的全额补助,即每年450元的缴费标准,他一分钱都不用出。厉群很开心,第一批参加了居民医保,8月份就拿到了蓝色的医保卡。&&突发重病,医保帮他报了近20万元&&去年3月份,厉群忽然觉得身体很不舒服,最终的确诊结果让一家人犹如坠入谷底,厉群不幸患了直肠癌。怎么办?这对于一个靠低保金生活的家庭来说,这笔治疗费简直是天文数字啊。“我们劝他,不管怎样都要好好治病。”厉群的妹妹说了当时的情况。厉群想到了医保卡,虽然参保两年多来没怎么用过,但这时,医保卡就是他的一根“救命稻草”。&&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的工作人员随即帮厉群办理了大重病申请。同年5月,厉群住院做了第一次直肠癌手术,花费64097.02元。手术后,厉群连续3个月不能喝水,夜里也经常因为疼痛睡不着觉,“最多的时候身上一共插了5根管子,ICU(重症监护室)进去过3次”。让厉群松口气的是,出院时,他发现医保帮他报销了33449.9元。&&接下来,他又住了一次医院,花费19813.93元,医保报销了10788.58元。厉群说,2010年,他看病总共花去了91384.88元,医保共计报销了48562.91元。&&“我还赶上了南京的另一项新政,又给我多报销了一次,就在2011年春节前两三天,我拿到了1896元二次报销款。”记者了解到,去年南京医保推出一大惠民政策,即对住院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参保职工和居民实行“二次补偿”,其中对住院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居民医保参保人员,规定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在一个自然年度内,个人自付金额3万元以上部分,由居民医保基金补助40%,这也就是厉群所说的“再多报一次”。&&今年,厉群又住了两次医院,还有门诊放化疗,共花了元,由医保基金统筹支付元。目前,厉群治疗费用达元,医保基金报销元,而今年底,他还能再次享受“二次补偿”,这意味着医保将帮他报销近20万元。&&低保金年年在增加&&物价补贴也月月拿到手了&&2006年,姜红兵家成了低保户,虽然物价上涨,但他表示目前生活还是可以的,他家每月按时能拿到两笔钱:一是年年增加的低保金,二是从“季度补”改为“月补”且不断增加的物价补贴,“平时有生活费,看病能报销,又有了经适房,我得把这笔低保金花好。”&&他靠低保金生活,女儿还考上了研究生&&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姜红兵因为家庭矛盾和妻子离了婚,此后便一个人照顾女儿,女儿苹苹成了姜红兵所有的牵挂。2000年,姜红兵下岗了,于是他开始打工抚养女儿。因为一个人养家,工作又辛苦,姜红兵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但他却一直没在意,直到2006年1月去医院检查发现得了癌症,姜红兵丧失了劳动能力。女儿到社区询问是否有什么救助,当时正上大学一年级的女儿,提出想休学在家打工照顾父亲。&&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民政科低保协理员汪静上门调查后,帮其申请了低保。玄武区民政局于2006年3月将姜红兵及女儿纳入低保,当月他家享受低保救助金330元,父女两人的生活这才有了依靠。“2008年3月南京市出台了新的《低保实施细则》,对大重病及重残家庭加大了救助力度。像我这类生大病的,可增发30%低保金,女儿因是学生,可增发10%的低保金。”姜红兵说,最近这5年,低保金年年上调,今年7月涨得最多,每月拿860元,这让他心里松了口气。&&更让他欣慰的是,2009年女儿考上了研究生,“我得了这样的病,当时希望她大学毕业就找工作的。”姜红兵回忆说,“街道的人当时就来劝我,说女儿成绩这么好,千万不要让女儿放弃读书。”姜红兵后来得知女儿考上了公费研究生,还拿到了奖学金,就打消了自己的想法。“她学习很努力,很争气。”一说起女儿,姜红兵就一脸的高兴。&&物价补贴月月拿,每天还有免费牛奶喝&&“我们还有物价补贴呢,你看这是今年发放的明细。”姜红兵从房间里拿出了自己的“小红本”,是一张南京银行的存折,上面显示了今年以来姜红兵的保障金收支情况,除每月860元的低保金外,还有68元的物价补贴,而从7月份开始,父女俩的物价补贴金额增至126元。&&“你算算,860加上126,是不是将近1000块了?”姜红兵笑着说,“民政部门还每天免费送我一瓶鲜奶,给我增加营养,另外每个月还有60块钱的苏果券,可以到超市买油啊米啊。”女儿学有所成,姜红兵生病治疗的费用基本上也不用愁,原来职工医保对他这种大重病患者除了有住院报销外,平时吃药还有每年5500元的门诊慢性病补助限额。“我现在恢复得不错,平日就吃点药,到医院按时复查,医保部门给我报销完,剩下来的自付部分,民政部门大病救助到年底还能再报销一点,这样自己贴的也就没多少了。”&&离婚后,姜红兵带着女儿一直借住在亲戚家的老房子里,“最近我刚拿到经适房钥匙,新房在仙林,面积58平方米,我去那边看过五六次了。”姜红兵笑着说。&&[人物:尹志高,70岁,退休高工;李明生,74岁,退休工人]&&养老金每年都在涨&&这两位老人手头越来越宽裕&&70岁的尹志高老人这几年办起了免费的音乐班,教大家唱歌,并且自费买了一架电子琴。而74岁的李明生老人退休金涨到两千多,如今是想吃什么买什么。退休金年年涨,如今很多老年人的手头也越来越宽裕,晚年的生活因为没有后顾之忧,变得丰富多彩起来。&&70岁的他免费教大家学唱歌&&在南京市玄武区唱经楼社区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尹志高老人,他红光满面,完全看不出已70岁了。“你看我气色好,是因为我天天唱歌啊。”尹志高老人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生活,“上午我刚教大家唱完歌,现在收了很多唱歌的学生。”说到高兴处,老人即兴唱起了一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声音浑厚嘹亮,吸引了在场所有人。&&“我现在每月2900块钱的退休工资,不愁吃不愁穿,子女不用我操心,我就放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尹志高老人打开了话匣子。2001年他从南京港务局退休,那时每月退休工资大概是1800元。现在,尹志高老人的退休工资已经涨到了2900元。&&提起退休金,尹志高笑着说:“这几年退休工资每年都涨10%,而且我是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科技人员,正高每次还能再多加点。”手头宽裕,老人想买什么就随时买,“前段时间我还买了一架电子琴,这样教大家唱歌就有乐器伴奏了 。”如今,尹志高老人和90岁的老母亲生活在一起,“我记得10年前母亲的退休工资只有六百多,现在也要接近两千了。”除了照顾母亲,尹志高老人主要的生活内容就是教唱歌,现在老人的课堂已经拓展到南京的很多社区,“来学唱歌的有住在夫子庙的,有集庆门的,还有城南的,都快遍布南京了。”&&74岁的他喜欢吃肉喜欢养花&&“这几年,退休工资涨得快,每年都调,听说今年底的调整方案马上又要出来了,很期待呢。”说到养老金,家住丹凤新寓的李明生老人很开心,“我当年退下来的时候才拿200多块,后来慢慢涨上来的。尤其是最近这5年,涨得快,记得2006年我大概每月拿1100块……2009年的时候,每月拿1645元;去年,每月拿1839元;今年,每月拿到2053元。”李明生说,养老金每年涨10%,他满70周岁后,每次调整还能再多加30元。&&让李明生遗憾的是,老伴已经去世4个月了,“原先她的养老金也和我差不多,两个人每月加起来大概4000块,我们还能给子女贴补点。”李明生说,如今他一个人生活,养老金还是可以的,年纪大了,也没什么好买的,就在吃的方面比较讲究,“我喜欢吃肉,还有盐水鸭,想吃就买。”唯一的爱好就是养花,最多的时候,养了300多盆呢。&&最近这两年,南京市人社局还组织退休职工免费健康体检,每两年一次。“我今年刚检查过,就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检查报告还是社区送给我的。身体还行,查出来的还是一些老毛病,医生嘱咐我平时要注意。”李明生说。&&权威发布一&&省民政厅厅长吴洪彪:&&江苏用5年时间&&基本消除了城市绝对贫困&&“5年的时间,江苏基本消除了城市绝对贫困现象。”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吴洪彪介绍说,“十一五”,江苏在城乡低保全覆盖、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全面建立了与居民收入水平直接挂钩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城市以省辖市为单位,农村以县(市、区)为单位,分别按照当地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20%-25%的比例,综合确定城乡低保标准。&&据了解,江苏相关部门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大低保提标力度。“十一五”末,全省共保障城乡困难群众93.76万户181.98万人,占全省户籍总人口的2.4%;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338元,人均补差水平每月179元,比“十五”末增长63.3%,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249元,人均补差水平每月114元,比“十五”末增长146.5%,大大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此外,还完善了分类施保办法,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弱、病、残、幼等特殊困难对象保障标准适当上浮,对低保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实行全额保障,补助水平梯次拉开。建立了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将补贴范围由城乡低保对象扩大到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孤儿、城市“三无”等五类困难人群,有效缓解了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吴洪彪表示,按照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和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的要求,接下来,江苏将加强各项救助政策的衔接配套,推进各项民生保障制度向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对象由“收入型”贫困群体逐步向“支出型”贫困群体拓展,构建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体系。&&权威发布二&&省人社厅副巡视员胡大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全民医保大格局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待遇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比“十五”期末增长74.5%。“从覆盖面来看,江苏医保的变化最受大家关注,率先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全民医保的大格局基本形成。”省人社厅副巡视员胡大洋介绍说,2005年,江苏率先在盐城试行城镇居民医保试点,2006年扩大试点范围,2007年,全省全面启动。到“十一五”末,以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为兜底,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基本医疗保障框架体系在全省基本形成,从制度上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对各类人员的全覆盖。&&截至“十一五”期末,全省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848.26万人,比“十五”期末增长724.17万人,增幅达64%;城镇居民医保从无到有,参保人数达到1401.18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参加医保人数为920.35万人,参加新农合人数为480.8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05.51万人,比“十五”期末增长525万人,增幅达77%,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工伤保险参保980万人的目标任务;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86.44万人,比“十五”期末增长455.5万人,增幅达72%。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十一五”期间,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职工住院医疗费用医保基金合计支付比例分别达到总费用的70%和规定范围内费用的80%。为减轻参保职工个人负担,各统筹地区都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96%的统筹地区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达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据了解,“十一五”期间,统筹基金支付总额从2006年的56.5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53.5亿元;居民医保财政补助人均达到134元/年,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49%提高到2010年的60%,保障范围从住院向门诊拓展,9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54个统筹地区还出台了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医疗救助办法,及时对困难居民提供参保救助和医疗救助,使困难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得到减轻。&&“十一五”期间,江苏有36.79万名工伤职工享受到工伤保险待遇,基金支出总额达到48.17亿元。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次达到94.5万,基金支出43.35亿元。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和产前检查费,纳入了居民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专家点评&&江苏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创新,2006年起就在省内实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全国各省中最早解决了省内转续难题;2010年,13个省辖市市区都与省医保结算平台联网,实现省内跨市异地就医医疗费用联网结算。&&“民生优先”取代了&&“经济增长优先”&&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琴:&&“民生优先”取代了&&“经济增长优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琴说,“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既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的生活需求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是近年来江苏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取代“经济增长优先”的政绩导向,江苏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保障投入逐年加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待遇持续快速提高。&&目前,具有江苏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体现江苏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含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和工伤)、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新农合)、农村居民新型养老保险(新农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多项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共同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了全省各类群体。五大保险的覆盖率都达到95%以上,在全国都位于前列。此外,江苏已有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盐城等九个城市,率先实施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办法。&&江苏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创新,在解决社保体系的地区分割难题方面率先突破。2006年起就在省内实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全国各省中最早解决了省内转续难题;2010年,13个省辖市市区都与省医保结算平台联网,实现省内跨市异地就医医疗费用联网结算。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分割依然是制约江苏社会保障水平的突出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并轨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更是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必经环节。&&从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看,江苏与其他东部沿海各省相比,所处位次并不理想。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医疗卫生的财政支出,人均水平以及占财政一般支出的比例不仅低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东部省(直辖市),也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今后,江苏还需持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微博晒梦想&&盼望医保卡&&外省市也能用&&@小鱼儿来了8:&&现在孩子都在外工作,我们老了去和孩子一起住,可还是有很多不方便啊,医保卡到了外地不认,还是要回来报销,来回跑,很麻烦。希望早日实现全国的医保联网,医疗卡到外省市也同样可以使用,早日实现“医疗一卡通”。&&&&@可乐小熊518:&&社保缴费基数年年涨,但是像我们这种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是下岗或无业的,属低收入群体,但还要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养老保险,且全由个人承担,负担过重,每月要缴四五百块钱。希望政府能切实考虑这部分人的实际情况,降低缴费比例,多划几个缴费档次。&&特别提示&&明日将推出“江苏梦”系列报道之六——广厦安居梦&&这几年你入住了经适房或廉租房,实现了自己的安居梦;而正在创业的你也住进了公租房,解除了自己事业起步的后顾之忧。你对江苏的保障房工作有着怎样的愿景与期盼,欢迎你发微博、晒梦想。&&参与方式&&发送新浪微博,加标签#广厦安居梦#,并@现代快报,或直接跟评现代快报官方微博。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6版:现代特稿
&&内容检索:
&&日 星期二
幸福常熟背后的民生路径
  常熟新市民积分中心为外来人员办理手续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市民在晨练
  老人们在学习使用电脑&&“感谢所有为了我的孩子入学和办理新市民卡的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8月29日,距离学校开学还有三天,和当地居民一样,在常熟打工的外地人郑家清收到了孩子的入学通知书后,写下感谢的话。&&其实,常熟市新市民服务网站每天都会收到数封这样的感谢信。&&从今年4月1日起,常熟开始对新市民实施积分制管理,在当地务工、经商、学习的外地人,从今年起都可以通过努力参与常熟建设获取“积分”,享受与本地居民一样的入学、就医、办理市民卡等“同城待遇”,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常熟人。&&凭“积分”让外来人口享受“市民待遇”,已经成为常熟探索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一个新途径。&&“常熟将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常熟市委书记惠建林,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努力实现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和谐社会人人共建的幸福常熟。”&&现代快报记者 杜晓明&&张洪 王家言 陈明慧 胡宏毅&&化解入学难
城乡教育均衡布局&&10325个学位,这是常熟市中小学和幼儿园今年吸纳新市民子女学位的数字。&&这一数字,在2013年是7815个。那时,不少来常熟多年的外地人只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回本籍所在地上学。&&地处苏南腹地,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前十的常熟,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到常熟参与当地建设,2013年年底,常熟的外来人口已达110万人。这一数字,几乎与常熟当地户籍人口相当。&&如何为他们提供更为便捷均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成为摆在常熟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重大民生议题。&&实行新市民的同城化、均等化待遇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钥匙。而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是常熟给出的答案。&&“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新市民的社会责任,也符合本地居民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诉求。”常熟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飏表示。&&根据新市民积分管理相关规则,纳入新市民积分管理的新市民,即可前往现居住地镇(区)新市民事务分中心服务窗口提出相关申请。当申请人积分符合条件时,其未成年子女可按相关规定入读该市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可享受居民基本(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加积分管理的申请人及其未成年子女还可享受办理市民卡待遇。&&“我们今年拿出了1万个学位面向新市民,这不是个小数字。”常熟市教育局局长殷东明坦言有压力,“但我们能够做得到。”&&实行积分入学,常熟的底气来自三方面。&&常熟的城乡教育均衡化保障了积分入学的顺利实施,以常熟全市为蓝图,按照东西南北中的布局均衡分布学校,校际间规模相当。校际教师交流也是平衡教育资源的路径,按照要求,参加交流的教师为当年符合交流条件人员的15%,常熟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交流的人数不少于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人数的15%。&&零择校的推行则是常熟在教育均衡布局上的稳定阀,“实验中学是常熟市最好的中学之一,在今年要实行零择校,学校将对房产证、户口本、实际居住地三统一的生源优先进行安排。”殷东明告诉记者。&&实行集团办学是常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根据一体型集团办学理念,集团内的成员学校副校长由核心学校派遣,实施人、财、物统一管理,骨干教师进驻,迅速移植核心学校的管理模式、考核方式、家校共建形式,目前,已组建办学集团有实验中学、世茂实验小学等。&&常熟的教育均衡布局在今年的高考中初结硕果。“今年苏州市的理科状元出自常熟,整个苏州市考上清华大学的13人中就有5名常熟学子。”提及成绩,殷东明如数家珍,“常熟今年67.4%的二本及二本以上上线率也是全省第一。”&&破解看病难
均衡布局医疗资源&&在常熟,参加居民基本(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居民,若患胃癌等20种大病、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医药费报销比例可达70%,低保居民可达90%以上。按照此比例,参加该医疗保险的44万常熟市农民、城镇居民、学生、儿童等非就业人员的重大疾病医保水平已和城镇职工医保水平相当。这一保障水平,现居江苏全省第一。&&常熟的底气,正是来自常熟医疗体系的建设。据常熟市卫生局副局长金志强介绍,常熟组建了市级服务联合体,将全市三家重点医院的检验科合并成立检验所,通过向检验所派驻人员,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检验结果全省互认,使得患者能够凭借一份检验报告通达常熟市所有医院,提高了看病效率,节省了患者的费用。&&集中医疗资源的同时,常熟也注重医疗资源的全覆盖,常熟市区的223家社区均布局了卫生服务站。而乡镇卫生方面,为了保证医生质量,常熟通过以财政承担学费的方式,通过让医学院校的毕业生通过定向招聘并占用编制的方式使其在乡镇卫生院“沉淀”,保障了整体医疗人才队伍的稳定。&&医疗服务体系的均衡布局和医疗资源的城乡一体化,给常熟市民带来了一系列便利:常熟本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顺利就医,46%~48%的患者在常熟市内的医疗机构治疗,3.5%的常熟当地患者转移至苏州市外治疗,而3.5%的市外转院率创下全国最低比率。&&纾解养老难
居家养老大力覆盖&&2011年,根据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居民生命统计资料分析,常熟市的人均期望寿命达81岁,位居全省前列,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名副其实的长寿之城。&&截至2013年年底,常熟市60岁以上老人数量达27.9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达26.2%,远高于全国15.6%的水平,27.9万人中,有4.5万达80岁及以上。长寿之城背后,与常熟大力推广居家养老密切相关。&&根据常熟的实际情况,常熟出台了《常熟市加快养老服务业建设的意见》,根据意见,常熟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对“五保、三无”老人,统一集中由市级敬老院交由政府托底供养,对低收入家庭中的老人,通过整合现有镇级养老资源,让低收入老人进入政府办的养老机构养老。而对于家庭条件较好的群体,通过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走市场化路线满足养老需求。&&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对此,常熟尝试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外包给社会专业组织和团队承担。而对于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常熟推广社区“311”家庭帮扶模式予以解决,即“3名志愿者+1户空巢老人=1个类家庭”,以家政类服务的方式,给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了提升长寿之城老人们的幸福感,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的氛围,常熟每年专门从市财政拿出3000多万,给80至89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尊老金,以90至100岁老人每人每月100元、10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400元的标准发放敬老金,从物质上关怀老人的生活。&&“我们应从百姓的呼声中看到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各项关乎民生的调研和措施尽量主动一点、超前一点。”惠建林表示,“要让百姓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这座被誉为“江南福地”的长寿之城,正在探索其独有的幸福民生路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