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检测方法超标4倍但未销售会有什么处罚

土榨油被曝黄曲霉毒素超标&毒性超鹤顶红68倍
&&&&来源:&&&&
原标题:毒性超“鹤顶红”68倍 土榨油被曝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
  认为“油是土榨香”的消费者,如今需要“想静静”了。昨日晚间,《焦点访谈》曝光了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两地市场所出售的散装花生油不仅掺假售卖,且存在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的情况。对此,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散装土榨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不应该存在于市场中,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
  据报道,上述散装食用油销售情况已存在多年,店家主要以出售散装花生油为主,在媒体记者的调查中,共抽取了19个样品送检,仅3个为纯正花生油。其他油脂为添加了棕榈油、大豆油及其他动物类油脂的产品。
  商家对媒体记者表示,3斤花生才能出1斤花生油。通过计算发现,其成本最低也得超过11元,而商家出售的花生油最低的价格竟然只有8元。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在花生油中添大量添加棕榈油,普通比例为添加70%-80%的棕榈油,最高的在50斤油中仅有2斤花生油。这样一来成本可将至3元-6元,即便以最低8元出售,仍然有利可图。对于花生油比例减少带来的香气不足问题,报道中商家则表示,“用香精增香”。
  对此,王兴国表示,棕榈油是世界上实用量最大的油脂,其食用安全性没有问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是店家的欺诈行为。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在前不久召开的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演讲中也曾指出,食品安全产业链监管要向上下游延伸,而食品假冒伪劣已成为食品安全议事日程的重点。
  除了检出油品掺假外,媒体报道中的检测人员在3个纯花生油样品中又发现,这3个样品有2个黄曲霉毒素超标,超标在3到4倍之间,属于严重超标,在其他4个掺假的花生油样品中也发现了黄曲霉素B1超标。共计19个样品中有6个样品超标,黄曲霉素B1的不合格率超过了31%。
  “武侠小说当中有鹤顶红,吃一点就死掉了,黄曲霉毒素的毒性相当于鹤顶红的68倍,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它是一类致癌物,是苯并芘致癌性的4000倍。”检测人员形象的对媒体记者表述了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据悉,黄曲霉素B1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容易污染花生、玉米、小麦等粮油作物,尤其是霉变的花生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媒体报道中记者看到,在这些油作坊里,花生原料一般就堆放在墙角,不经过任何挑拣就直接铲进榨油机里。在这些原料里,记者很容易就挑出来一些已经霉变的花生,甚至还有土块。
  对于近年来备受消费者追捧的土榨油、家庭榨油等方式,王兴国表示,除了原料问题,土榨油或自榨油未经过精炼加工,杂质多且易氧化变质。榨油设备不易彻底清洗干净,残留的油渍及谷物残渣在氧化后会产生霉变,带来更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此外,榨油后的油粕无法再次利用,也带来资源的浪费。
  他认为,油品现场制售的行为存很大安全隐患,不应继续存在。消费者也不应选择这类土榨油,而监管部门则应对此进行严厉打击。(记者韩肖)
(责编:刘茸、张雨)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蒙牛正式承认黄曲霉素超标 花旗野村小摩力挺_公司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蒙牛正式承认黄曲霉素超标 花旗野村小摩力挺
12月28日,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门口,行人走过“安全是天”的标语牌前。早报记者 孙湛 图
  12月28日,中国有限公司在发布澄清公告。
    蒙牛股价昨泻24% 正式承认“黄曲霉素”超标源于饲料问题
  早报记者 是冬冬
  12月2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02319.HK,蒙牛乳业)在香港交易所发布澄清公告称,旗下四川眉山工厂某一批次250毫升纸盒装纯牛奶产品因饲料问题,被发现存在黄曲霉素M1超标问题。
  这是蒙牛官方首次表态承认因饲料问题导致其眉山工厂一些牛奶产品含有致癌物质。这一表态的发布,距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包括蒙牛“问题奶”在内的一批液体乳产品抽查结果,已有4天时间。
  在此次被发现的致癌物质表述上,国家质检总局用的是“黄曲霉毒素M1”;而蒙牛官方网站发布的相关声明和公告用的是“黄曲霉素M1”。
  蒙牛在上述澄清公告中称,问题产品事件的原因是由于眉山当地个别奶牛养殖场饲料发霉和变质,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使原奶中的黄曲霉素M1超标。该公告还称,没有问题产品流向市场。
  昨日,受牛奶中被抽查出含有致癌物质的消息影响,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圣诞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大跌23.954%,收报20港元,盘中一度暴跌26%,几乎将蒙牛今年以来的涨幅一扫而空。
  “较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小”
  事情起源于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抽查结果。当时,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对200个液体乳产品抽查的结果,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10月18日生产的一批次250毫升盒装纯牛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同样被检查出黄曲霉毒素超标的还有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富纯牛奶。
  所谓黄曲霉毒素属于霉菌毒素一种,是由霉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在谷物的生长、收获和存储期间均有可能出现,条件达到一定水平,黄曲霉毒素就会出现在玉米和花生等谷物中。由于具有强烈的致癌性,世界卫生组织在1993年将黄曲霉毒素划为1类致癌物。
  25日,蒙牛在其官方网站先后发布了两篇情况说明――《关于蒙牛眉山工厂产品抽检的情况说明》和《关于蒙牛眉山工厂抽检情况的进一步说明》,承认眉山工厂的某一批次产品在国家质检部门的抽检中被发现黄曲霉素M1超标,并向消费者“诚挚致歉”,称该批次产品在接受抽检时尚未出库,蒙牛立即将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确保没有问题产品流向市场,并强调蒙牛在市场上销售的所有产品均为合格产品。
  不过,蒙牛在上述两篇情况说明中均未指出黄曲霉素M1超标的原因。
  26日,多位乳业专家将矛头指向了饲料,认为是奶牛食用了霉变的饲料导致乳汁中含有致癌物质。
  同一天,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就液体乳国家监督抽查相关问题答新华社记者问时,表示问题源头来自饲料。
  该负责人称,四川和福建两省质监部门组织专家进行了分析研判,认为液体乳不合格是由于奶牛食用了霉变饲料,导致乳汁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奶牛停止食用霉变饲料后,乳汁中黄曲霉毒素M1就会消失。
  27日,蒙牛官方网站刊发了上述“质检总局就蒙牛抽检出黄曲霉毒素M1答问”稿。同一天,蒙牛新闻发言人卢建军也表示,问题的确出在饲料身上,且饲料来源已经查明,但结果有待公布。卢建军强调,饲料的霉变是因为存储不当造成的,“属于个别问题并非普遍现象”。
  但从昨日的股价表现看,投资者并未因为“个别问题”而放弃发泄。26日和27日港交所适逢圣诞假期休市,积压了两天的投资者恐慌情绪在28日大爆发,导致蒙牛股价大跌。
  蒙牛原料奶供应商中包括(01117.HK),虽然现代牧业已表态与蒙牛“问题奶”划清界限,但该股昨日仍重挫12.3%,收报1.57港元。
  花旗、野村、小摩力挺
  在恐慌性抛盘涌出之时,多家券商发布的相关报告则显得较为冷静,称此事件不如先前“2008年三聚氰胺”等事件严重,应属于一次性影响。
  德银称,在与超市管道联系后发现蒙牛产品销售现时未受影响,但仍需时间待影响性发酵。
  多家券商均强调,与2008年波及整个行业的三聚氰胺是人工添加不同的是,此次蒙牛黄曲霉毒素M1超标是因为饲料问题。
  但在对蒙牛股价短期表现的判断上,券商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花旗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33港元。花旗称,蒙牛旗下的眉山工厂日加工能力为600吨,占总产能3%,根据以往传统食品安全事故的经验,销售情况通常会受到影响数个月,直至蒙牛重拾消费者信心。
  花旗分析员表示,出事后即致电蒙牛管理层,管理层指黄曲霉素“完全可以在出厂前的质检中测出来,但尚不清楚为什么10月18日眉山的那批奶未被测出”。
  花旗指出,蒙牛七成原料奶来自于现代牧场,三成来自牛奶收集中心,较难控制品质,相信本次受污染的产品是与牛奶收集中心有关,但相比同行,蒙牛已较少使用来自牛奶收集中心的原料奶。
  唱好的还有野村和摩根大通。野村认为,蒙牛在液态奶市场份额超过30%,短期内很难被竞争者取代,加上乳品行业的奶源问题是系统性风险,归咎于上游过于分散,野村相信消费者最终会认准品牌,“选大不选小”。
  摩根大通认为,此类事件属于系统性风险,为一次性可控制,股价急跌更是买入良机。
  摩根大通还指出,10月蒙牛向管理层授出6500万股认股权,相信有助于激励管理层更注意食品安全。
  相对于花旗、野村和摩根大通的维持评级,美银美林和德意志银行则予以下调评级。美银美林将评级由买入降至中性,不过同样指出问题奶并未出库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且明年蒙牛将兴建牧场和养殖区,确保原料奶供应及素质,长远有正面作用,但将拖低明后两年盈利预测各3%。
  美银美林仅将蒙牛的目标价由30港元下调至28港元,理由为,经历此次教训,蒙牛未来会加大对上游畜牧的投资,从而加重短期内现金流压力。
  德意志银行也称,暂时未看到销售有影响,但依然将评级由买入降至持有,目标价由31.5港元下调至22.6港元。德银称,本次事件将影响短期盈利增长动力,但股价年内已跑赢大市,此事也不会像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那样严重,但会促使有浮盈的投资者找到“借口”,集体出货。
  高盛则认为情况不会太严重,但事件难免对股价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关注的风险包括品牌形象受损导致销量下跌,宣传开支增加,以及拨备支出。高盛称,在缺乏进一步资料情况下,暂不调整对蒙牛的盈利预测,评级维持中性。
  高盛还指出,蒙牛乳业问题的根本所在是中国高度分散化的原奶供应以及原奶的商品化,该特点将依然使乳品行业面临食品安全风险。
  湖南金证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陈自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黄曲霉事件的发生不会成为整个乳业的厄运,反而会促进生产者更注重食品的安全性,提高食品安全观念。“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大河流当中的一颗小石头。就像之前的三聚氰胺事件一样,只要问题处理好了,行业该怎么发展还将继续发展。所以,这种事件性的影响一般不具有持续性。”
  不过,元大证券警告称,蒙牛还未厘清消费者的疑虑,虽然已经做出了说明,但与同业相比,公司在产品安全上作得还不够,长期将观察消费者信心何时恢复。
  华泰证券分析师刘英表示,蒙牛黄曲霉毒素事件导致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质疑和不满情绪升温,是三鹿奶粉事件后对中国乳业的再一次重创,“中国乳业还民众信心,还需要更加透明、对事件的彻底披露,否则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问题不仅限于乳业。在国家质检总局同期公布的食用植物油抽查结果结果中同样显示,广东省三家企业生产的花生油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超标,其中广东云浮市云城区富盛粮油厂生产的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超标最严重,为标准值的三倍多。
  录入编辑:张B蒙牛正式承认“黄曲霉素”超标
12月28日,(眉山)有限公司门口,行人走过“安全是天”的标语牌前。
12月2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02319.HK,蒙牛乳业)在发布澄清公告称,旗下四川眉山工厂某一批次250毫升纸盒装纯牛奶产品因饲料问题,被发现存在黄曲霉素M1超标问题。
这是蒙牛官方首次表态承认因饲料问题导致其眉山工厂一些牛奶产品含有致癌物质。这一表态的发布,距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包括蒙牛“问题奶”在内的一批液体乳产品抽查结果,已有4天时间。
在此次被发现的致癌物质表述上,国家质检总局用的是“黄曲霉毒素M1”;而蒙牛官方网站发布的相关声明和公告用的是“黄曲霉素M1”。
蒙牛在上述澄清公告中称,问题产品事件的原因是由于眉山当地个别奶牛养殖场饲料发霉和变质,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使原奶中的黄曲霉素M1超标。该公告还称,没有问题产品流向市场。
昨日,受牛奶中被抽查出含有致癌物质的消息影响,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圣诞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大跌23.954%,收报20港元,盘中一度暴跌26%,几乎将蒙牛今年以来的涨幅一扫而空。
“较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小”
事情起源于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抽查结果。当时,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对200个液体乳产品抽查的结果,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10月18日生产的一批次250毫升盒装纯牛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同样被检查出黄曲霉毒素超标的还有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富纯牛奶。
所谓黄曲霉毒素属于霉菌毒素一种,是由霉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在谷物的生长、收获和存储期间均有可能出现,条件达到一定水平,黄曲霉毒素就会出现在玉米和花生等谷物中。由于具有强烈的致癌性,世界卫生组织在1993年将黄曲霉毒素划为1类致癌物。
25日,蒙牛在其官方网站先后发布了两篇情况说明——《关于蒙牛眉山工厂产品抽检的情况说明》和《关于蒙牛眉山工厂抽检情况的进一步说明》,承认眉山工厂的某一批次产品在国家质检部门的抽检中被发现黄曲霉素M1超标,并向消费者“诚挚致歉”,称该批次产品在接受抽检时尚未出库,蒙牛立即将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确保没有问题产品流向市场,并强调蒙牛在市场上销售的所有产品均为合格产品。
不过,蒙牛在上述两篇情况说明中均未指出黄曲霉素M1超标的原因。
26日,多位乳业专家将矛头指向了饲料,认为是奶牛食用了霉变的饲料导致乳汁中含有致癌物质。
同一天,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就液体乳国家监督抽查相关问题答新华社记者问时,表示问题源头来自饲料。
该负责人称,四川和福建两省质监部门组织专家进行了分析研判,认为液体乳不合格是由于奶牛食用了霉变饲料,导致乳汁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奶牛停止食用霉变饲料后,乳汁中黄曲霉毒素M1就会消失。
27日,蒙牛官方网站刊发了上述“质检总局就蒙牛抽检出黄曲霉毒素M1答问”稿。同一天,蒙牛新闻发言人卢建军也表示,问题的确出在饲料身上,且饲料来源已经查明,但结果有待公布。卢建军强调,饲料的霉变是因为存储不当造成的,“属于个别问题并非普遍现象”。
但从昨日的股价表现看,投资者并未因为“个别问题”而放弃发泄。26日和27日港交所适逢圣诞假期休市,积压了两天的投资者恐慌情绪在28日大爆发,导致蒙牛股价大跌。
蒙牛原料奶供应商中包括(01117.HK),虽然现代牧业已表态与蒙牛“问题奶”划清界限,但该股昨日仍重挫12.3%,收报1.57港元。
花旗、野村、小摩力挺
在恐慌性抛盘涌出之时,多家券商发布的相关报告则显得较为冷静,称此事件不如先前“2008年三聚氰胺”等事件严重,应属于一次性影响。
德银称,在与超市管道联系后发现蒙牛产品销售现时未受影响,但仍需时间待影响性发酵。
多家券商均强调,与2008年波及整个行业的三聚氰胺是人工添加不同的是,此次蒙牛黄曲霉毒素M1超标是因为饲料问题。
但在对蒙牛股价短期表现的判断上,券商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花旗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33港元。花旗称,蒙牛旗下的眉山工厂日加工能力为600吨,占总产能3%,根据以往传统食品安全事故的经验,销售情况通常会受到影响数个月,直至蒙牛重拾消费者信心。
花旗分析员表示,出事后即致电蒙牛管理层,管理层指黄曲霉素“完全可以在出厂前的质检中测出来,但尚不清楚为什么10月18日眉山的那批奶未被测出”。
花旗指出,蒙牛七成原料奶来自于现代牧场,三成来自牛奶收集中心,较难控制品质,相信本次受污染的产品是与牛奶收集中心有关,但相比同行,蒙牛已较少使用来自牛奶收集中心的原料奶。
唱好的还有野村和摩根大通。野村认为,蒙牛在液态奶市场份额超过30%,短期内很难被竞争者取代,加上乳品行业的奶源问题是系统性风险,归咎于上游过于分散,野村相信消费者最终会认准品牌,“选大不选小”。
摩根大通认为,此类事件属于系统性风险,为一次性可控制,股价急跌更是买入良机。
摩根大通还指出,10月蒙牛向管理层授出6500万股认股权,相信有助于激励管理层更注意食品安全。
相对于花旗、野村和摩根大通的维持评级,美银美林和德意志银行则予以下调评级。美银美林将评级由买入降至中性,不过同样指出问题奶并未出库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且明年蒙牛将兴建牧场和养殖区,确保原料奶供应及素质,长远有正面作用,但将拖低明后两年盈利预测各3%。
美银美林仅将蒙牛的目标价由30港元下调至28港元,理由为,经历此次教训,蒙牛未来会加大对上游畜牧的投资,从而加重短期内现金流压力。
德意志银行也称,暂时未看到销售有影响,但依然将评级由买入降至持有,目标价由31.5港元下调至22.6港元。德银称,本次事件将影响短期盈利增长动力,但股价年内已跑赢大市,此事也不会像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那样严重,但会促使有浮盈的投资者找到“借口”,集体出货。
高盛则认为情况不会太严重,但事件难免对股价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关注的风险包括品牌形象受损导致销量下跌,宣传开支增加,以及拨备支出。高盛称,在缺乏进一步资料情况下,暂不调整对蒙牛的盈利预测,评级维持中性。
高盛还指出,蒙牛乳业问题的根本所在是中国高度分散化的原奶供应以及原奶的商品化,该特点将依然使乳品行业面临食品安全风险。
湖南金证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陈自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黄曲霉事件的发生不会成为整个乳业的厄运,反而会促进生产者更注重食品的安全性,提高食品安全观念。“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大河流当中的一颗小石头。就像之前的三聚氰胺事件一样,只要问题处理好了,行业该怎么发展还将继续发展。所以,这种事件性的影响一般不具有持续性。”
不过,元大证券警告称,蒙牛还未厘清消费者的疑虑,虽然已经做出了说明,但与同业相比,公司在产品安全上作得还不够,长期将观察消费者信心何时恢复。
华泰证券分析师刘英表示,蒙牛黄曲霉毒素事件导致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质疑和不满情绪升温,是三鹿奶粉事件后对中国乳业的再一次重创,“中国乳业还民众信心,还需要更加透明、对事件的彻底披露,否则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问题不仅限于乳业。在国家质检总局同期公布的食用植物油抽查结果结果中同样显示,广东省三家企业生产的花生油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超标,其中广东云浮市云城区富盛粮油厂生产的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超标最严重,为标准值的三倍多。
责任编辑:NF045(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是冬冬)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5198条
评论4483条
评论3431条
评论2234条
评论2098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奶粉黄曲霉素超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