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没有特色,单一化明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足

主题论坛三:金融创新――从产品到服务全景_会议讲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主题论坛三:金融创新――从产品到服务全景
主题论坛三:金融创新――从产品到服务全景(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日-26日,由《财富》(中文版)联合泛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2010财富CEO峰会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隆重举行,包括《财富》全球500强部分企业CEO在内的300多位商界精英将齐聚一堂,多角度探讨“寻求增长新模式”。以下为主题论坛三:金融创新――从产品到服务全景。
  主持人:感谢几位嘉宾精彩发言,感谢比尔?鲍威尔先生的主持。刚才说到企业如何追求卓越之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总离不开金融系统的支持,所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场主题讨论,金融创新―从产品到服务。非常荣幸我将担任这场讨论的主持人,这个时刻也觉得压力非常大,从早上到现在大家都饿了,都等着吃午饭,我想这轮嘉宾会给大家带来一场非常丰富思想盛宴。
  接下来就请出我们这场的五位讨论嘉宾,分别是凯思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郑方、第二位副行长赵瑞安、第三位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梁甜昭、第四位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资深合伙人、大中华区主席David Michael、第五位是来自顶尖人物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岱妮,有请。
  非常感谢五位参与我们这场今天的讨论,最开始讲到金融创新的时候先给大家讲一个段子,08年时候业内流传的,在一条车道上高速行使一辆汽车出事了,但是车道后面一辆三轮车很安全,好好的。有人说汽车不安全,还是三轮车比较好。更多人说我们还是不能满足于三轮车,即便汽车有风险,我们还是要开汽车。这个段子背后说到中国金融行业的创新问题,由于发展水平阶段问题,在金融危机当中中国的金融行业似乎是风景一边独好,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们要创新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尤其是从产品创新升级到服务创新的趋势更加明显。
  一开始我想请五位嘉宾依次谈谈对金融创新,对从产品到服务的看法。
  梁甜昭:谈到中国的金融业最有吸引力、最有发展潜力就是财富管理,当然大家都知道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也是快速增长,个人财富也增加了,他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也慢慢增加。财富管理这个业务我对整个金融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创新的业务,因为在中国里面基本上像财富管理存在没有超过十年。对于所有参与财富管理的金融机构来说无论是本地或是外资都是创新,大家也说了财富管理是新的,所以中国的金融机构肯定是一个创新业务。
  对于外资的金融机构来说虽然他们在海外可能有很多年的经验,但是在中国市场里面没有它的特点,无论是政策、法规方面没有特点。所以对外资来说到中国里面做财富管理也是创新的业务。
  财富管理很多方面都是创新的,如果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大部分的财富管理都是商业银行来提供,但是可以提供财富管理的金融机构基本上也是很多券商、基金公司还有保险、信托他们坦白说都可以在财富管理里面做大一点,做好一点。特别是坦白说是证券公司,因为如果我们把整个中国的分业经营条例的框架里面来看,每一个不同的金融机构都不可以做所有的产品,但是如果从他们可以提供的产品种类来说,银行和券商是最全面的。而且这两个能力的金融机构现有客户资源也是很多的,当然其他的保险、基金公司还有信托他们也有他的优势,我也知道有一些保险公司基本上现在已经不是,是把保险产品作为财富管理里面的内容来推动,我觉得这个是朝着非常对的方向来做。
  在中国整个市场里面未来我可以看到这个创新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如果谈到怎么样做这个财富管理的创新,我觉得是很多层面来说的。可以是产品,也可以在经营模式、业务模式里面也可以创新。比如说现在一般同仁来说的把这个分为三个级别,一个是大众的财富管理,一个是中端的财富管理,一个是高端的财富管理。无论是本地的金融机构或者外地的,基本上都是争取在这几个方面来把这个业务做好。当然外资跟本地的基本上他们各有各的优势,我觉得刚才说的是一个概括的说法。基本上在金融里面财富管理肯定是一个将来很丰富,很多创新的发生的领域。
  主持人权静:谢谢梁总,其实与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相伴随是中国富人的崛起,奢侈品销售在中国如此旺盛可以看出来,除了销售奢侈品之外,财富管理也是一个巨大的环节。如何为富人服务,如何做财富管理还有很多的问题,我们一会请梁总探讨。接下来问一下郑方您对金融创新,从产品到服务您怎么看?
  郑方:大家现在看是从产品他所针对客户和服务,目前来讲不是产品过剩,还是产品来讲相对来讲比较单一化,所设计的东西比较雷同,尤其是发展不是很平衡。我们看到很多产品都是比较注重股权投资的产品,固定收益这些,尤其是银行存款这种产品。那么相比较而言在国外也有很大的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发展,这块在国内是非常单一的。这种发展不平衡也导致了服务意识的一些提高。
  第三我觉得问题还是在于从业人员一些经验,看到一个报道,现在作为财富管理的平均年龄30岁左右,这样就形成一个问题,30岁的人对于财富管理的经验毕竟是比较欠缺,你没有那么多可以让人信服的,就说财富管理是随着信任度而发展的,从业人员的年轻化会导致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些瓶颈,这是现在一个现象。
  从产品到服务方面的转型来讲是伴随着资本市场发展而发展的,我刚从瑞士回来,也拜访了一家顶尖私人的财富管理公司,应该来讲这个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专门专注于私人理财的一个公司。这个公司不同于其他的公司,首先他不隶属于任何的银行,他为了撇开自己和银行的关系,他把银行业卖掉了。
  另外为了使得财富管理真的做到公平、公允他也把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单独分拆了,这样一来让客户感觉到对客户提供任何的私人定制财富管理的方案都是基于客户的需求而不是公司需求。这就是完全体现了顾客至上,服务至上经营理念。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从产品到服务一种转型,这样一些理念也会对我们一些从事资产管理或者是财富管理有一个很好的启示。
  另外一方面谈到了服务,很多时候服务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尤其是企业文化是要起到一个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一个公司企业的文化形成很强烈的凝聚力,包括人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对客户的负责任的态度,这些东西都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能用一两句话说得很清楚,但是他也是时时刻刻伴随在每一个真身边,让人感觉到这个公司为你服务真的是为你而想而不是为他的钱包而想。中国公司在产品创新到服务创新应该注重还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这样子才能使一个公司真正的从产品创新变成服务创新。
  主持人权静:谢谢郑总给我们留下三个问题,产品单一化的问题,人才年轻化的问题,还有公司心态的问题,接下来请他继续阐述。我想David Michael先生你对于创新方面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究竟如何把自己从产品向服务方面进行转换,你也应该有自己一些想法?
  David Michael:谢谢,我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同事刚刚提供一份报告,财富管理尤其是在中国的财富管理的数字,这里有一些数字和新闻,在财富管理方面中国是增长最快的一个市场。我们相信大概是每年中国财富管理的增长能够达到28%左右,我的朋友都吓了,这个市场太巨大了。
  第二是现在中国的百万富翁以上家庭越来越多了,这是非常大数字,我相信大约中国将会有67万个百万以上的家庭,当然这个家庭数字还会增长,从这一个数字在比例上而言是比较小的。但是我们相信下一阶段这个数字会进一步增长,随着中国的私营企业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的成功,这个富人人群还会继续增加。我们看到财富来源越来越多样化了,不同工业以及各种不同的企业还有一些新的行业增长都使得我们财富来源越来越多,使得中国的富人也却越来越多。
  第三点我们所发现是富人是处在中国的各个不同层级的城市,不光是集中中国一线大城市,而是处在二三线城市,分布在所有中国的地区。所以我们谈得不光是这些富人,谈得不光是百万富翁,还有净资产10万以上的人他们在财富管理方面的一些需求。对于他们这些服务,不光是聚在中国,而且我们要提供他们在像是香港以及一些海外这些资产市场进行理财一些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的创新,中国这些企业家,中国这些富人他们需求和西方非常不一样,他们有企业家精神,他们年纪更轻,他们愿意把自己的资产能够更好的发展,并且他也愿意更多投资于一些地产业,并且他愿意在本地市场和海外市场进行投资和自己的财富管理。
  所以我们的朋友所谈到这些事情,我觉得随着每年28%的财富管理的增长的市场,的确对于我们来讲有非常多的机会。
  主持人权静:你说这些对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感谢您分享一下你最新的研究报告。赵行长从理论角度进行了探讨,您是银行业的践行者,您用更多的案例告诉我们中国如何做金融创新?
  赵瑞安:金融创新就是从银行业的实践情况来看,我认为是把市场需要的也就是客户需要的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给他提供出来,或者说是过去银行满足不了的服务或者是一些金融需求,银行应该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他提供出来。没有创新就没有金融的发展,我想金融创新不止是产品创新,还包括金融组织机构的创新,还有进服务方式的创新,因为说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我就举一个金融机构创新的例子,过去大家都习惯于去大的银行去办理业务,实际上我们大的银行并不能满足社会各种各样的金融需求。尤其是过去20、30年里面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我们一个社会一个问题,制约了我们社会尽快的富裕起来,发展的更快。这种情况下,银行就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目前比如说有成立中小企业事业部,我们现在也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北京银行今年3月份也成立了北银消费信贷公司,这种组织上的创新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要,比如所北京消费信贷公司,客户半个小时可以拿到钱。如果你到大银行个人申请一笔贷款,有的甚至需要半个月、一个星期,还不一定能够批得了。消费金融公司是无抵押、无担保,凭信用高效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所以说这个金融创新也今后发展十分迫切的问题。&&&
  我谈谈从产品到服务的理解,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卖产品是以银行为中心的销售理念,我有什么产品卖给消费者你去买。服务就不一样了,从中国的汉语来看服务是次要、成熟地位,是为主人服务的。我想银行今后的服务应该是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如果我们家里面有一个保姆可以体会到,这个保姆给我们提供是一种贴心的服务,我们想不到他要替我们想。我想银行今后要做更多往服务方面转,我们的产品可能是一次性交易,而服务可能是服务交易。我们服务中小客户就是由他成立,成长、成熟,一直服务。对于个人客户而言,就是从小到大一直到他金融到中年和老年,我们是全程服务。
  我想这种服务理念今后应该是深入银行业,现在银行业的发展其实已经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我在银行业已经25年,亲身的感受到目前银行无论是大银行、中等规模银行还是小银行现在都在向专业、深度、精细化这种经营的水平上来发展。不再是简单提供存款贷款服务。现在对客户的服务都是量身定制的,是全方位一种服务。
  我想服务要逐步取代产品,但是这个产品又是服务的核心,如果说一个机构没有一个很好的产品的话,他也很难和客户达成交易。这我想我谈的两点认识。
  主持人权静:谢谢赵行长,在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人说到银行的时候都觉得是高高在上的,存钱的时候柜台服务人员态度往往都是爱答不理的,现在这种趋势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我们从银行家赵行长口中听到了要像做保姆一样做服务,谢谢赵行长。接下来有请吴总,您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也提供很多咨询,大家如果是企业管理层也许当你升值的时候,你的公司让你做一套测评体系,这个来自吴总服务的公司就是人才。其实最根本就是人才竞争,很多大公司就是人才的竞争。赵总提到了很多金融企业管理者年轻化的现状,谈到您对中国金融创新的认识,尤其是人的问题上您有什么看法?
  吴岱妮:我想不管是金融创新,不管是在产品和服务最终是靠人去实现的。过去十年看到IT、医疗很多产业都有从产品到服务这样子转型。最终的赢家,我们看到也是真的在人上下工夫的也就是从人的角度,比如说我们的领导团队。那从产品到服务如果来看领导团队我觉得成功的企业跟不成功的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他们考虑的点是比较完善的。从几点可以看出来,一般的企业看到这样的转型,从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出发,我们看到成功的企业会重新的定义,在这样的服务创新的市场新的需求里面会重新彻底定义,到底在企业里面什么样可以称得上好的人才、好的领导力。
  举例来说,我们看到过去以产品为创新的人才里面,更强调是执行力、个体的创意,但是在服务创新里面我们看到这些人才更多是能够快速的整合资源,快速的可以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作出更质量的决定,能够跨部门协作这样的能力。我们看到很多服务创新不是个体出现的,是在不一样的压力跟变动之下的激发出来的创意。
  当我们清楚对新的人才定义之后才是有效筛选、培养他们,最终这一套我们把它称为人才的供应链,我们需要不仅是一个人才,不仅需要一个团队的人才,我们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这个供应链跟我们成长速度是明确匹配的。我们发展速度太快太慢对企业来说都是比较大的风险,这是我的第一个分享。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也好,这个创新还是到人,人是最根本的,大家不要一股脑去想怎么样培养他们,其实要从你的核心出发。
  第二我想分享我们看到这些成功企业有一个特色他真的找到驱动人决策的核心就是情感,我们都是情感的动物。从产品到服务来说很清楚的我们看到就是消费者的决策模式改变了,人的决策是由情感所驱动的,我们怎么样更有效让我们内部团队可以在我们内部里面在这个不确定、快速变化过程中建立信任,把这个信任有效传递到我们客户中,最后这个信任回归到我们投资者身上。这个情绪,信任也是我们长期看到,不管在什么样的组织,国内外特别是快速成长变化当中唯一可以去预测、组织成长的因素。怎么样从组织的能力出发,这是另外大家肯定关注的话题。
  主持人权静:谢谢吴岱妮,五位给大家谈到了很多问题,我们接下来可以继续讨论。接下来第一个问题问郑总,刚才您的发言当中提到了金融创新产品单一化的问题,当今天的老百姓想去做一些投资理财,通货膨胀钱要保值。投资的渠道似乎非常的狭窄,投资基金虽然有两三百支,都差不多,就是买股票、买债券。房价太高,可能能买一些黄金,但是也有风险。这个产品单一化的问题是机构还是制度问题,深刻原因是什么?怎么样去解决?
  郑方:我想产品单一化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从政府监管对产品的审批制度来讲,它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产品发展的一个障碍。因为毕竟来讲这个产品需求是多样化的,从审批来讲有的时候有一种滞后的情况发生。另外一个从目前发展来讲,我们太着重于对股权资本市场发展。我们看到其实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我们有主板在上海和深圳,也推出了中小板和创业板,这个发展速度非常快的。从企业融资另外一个渠道,就是债权融资的发展特别是滞后很多。这个滞后有各种各样原因,正是由于这种滞后导致产品会有一个设计上的单一化,不是两条腿走路,而是一条腿走路,有很多产品的限制可选择的东西比较少一些。
  另外一方面国内对于海外来讲,QDII有所放开,但是放开程度来讲还是相对比较慢,不能说是完全走出国门,走到国际资本市场大舞台里面。这样使得国内投资者的渠道也是受到了很多限制。这些都是从政策方面来讲,对于产品单一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二我觉得从投资者的需求和心态上来讲,可能也需要做一些调整,现在来讲我看到中国的财富来讲积累速度是非常快的。这种快的速度是世界上也没有这么快,财富积累这么迅速。他导致了两种心态,第一种心态就是投机心态,这种投机心态就是我买什么产品恨不得他有很好很好的回报,这种回报可能超出了正常的需求范围。
  第二种心态就是相对来讲比较保守,我要保本,这样子的话也导致了产品会开发起来比较单一化。我们要有一个成熟产品就要有中产阶级产生,就要在投资和回报风险之间产生比较好的平衡,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时间慢慢去改善。从政策来讲它应该更加推进除了股权之外也应该在债券方面大力发债,在投资者教育和财富分配方面也要进行平衡,这样子才能有利于产品的发展,避免单一化的出现。
  主持人权静:我们梁总要补充,有请。
  梁甜昭:谈到产品单一化,我想补充一下,我非常的认同郑总的看法。特别是谈到投资产品方面,当然要从供求两方面来看,我觉得这个需求方面肯定是没问题的。中国现在由于通信那么发达,还有很多方面的交流基本上国内的组织者都有外国的产品,大部分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我觉得需求方面绝对是没有将来。投资方面现在的金融机构总的来说已经是在这方面反应非常快,要做新的产品总是需要的金融工具才可以做到。这个金融工具就涉及到整个中国金融还有经济方面整个规范怎么样。因为一个国家发展不同新的金融工具也要看风险,如果跑得太快,也引起了我们在外国里面看到一些不想看到的现状。
  所以如果我谈产品来说,我非常认同现在的产品还是不够好,但是我觉得这个也是需要一步一步来做,客观的环境怎么样。因为我以前在花旗银行里面是主管创新产品业务的。举个例子,那时候86年的时候我在花旗的时候,我在银行处理外贸方面,进出口方面,那时我们做了一个很大创新是行业里没有的。什么创新呢?简单来说,那时候美国从亚洲里面买进很多货物,银行作为进出口了,很多时候整个流程里面都是美国的进口,通过美国银行通然后转到亚洲银行,整个流程非常慢,挺长,成本很高。那时候我们由于电脑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地步,可以有一个创新,那时候怎么办?把美国银行的差距取消,通过电脑跟香港、新加坡那些银行沟通,他们要下单到亚洲银行,跟厂商和出口商联系所有都是通过电脑。这个后来非常成功,整个不单是成本降低,还有流程原来两个星期缩短到两天。
  所以我觉得有时候创新看起来银行做这个外贸已经做了差不多100年了,哪里有创新,但是因为客观环境,电脑发展好了立马就有创新,有时候也要看环境。
  主持人权静:谢谢梁总的补充,说到金融创新更多是依赖人动脑筋和想办法。前两天看到这样一个新闻,在天津成立这样一个基金,艺术品投资的基金,他可以把一个价值一千万的花瓶分成一千份,每份一万块钱,可以买份额参与艺术品投资,这也是创新一种。非常有意思新的趋势,在座各位可能很多都是梁总潜在客户,我代表关注投资的人问一个比较浅显,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您觉得当前投资什么投资品最好?股市、房子、艺术品、买黄金还有什么,给点具体的建议。
  梁甜昭:这个坦白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也是非常容易可以回答的问题。我要谈到我们瑞银做这个业务的办法,我们整个经营模式,我们都不是推产品的模式,因为我们通常来说是把我们柜台上把需要的产品都准备好,但是我们的出发点不是从我们这一方面来说,我们今天要推什么产品就马上推了。我们做的办法是先跟客户了解,根据客户的情况还有他的风险、投资的期望各方面,然后我们就看我们有什么产品可以提供。
  所以要回答你的问题就是基本上每一个客户我们都有一个不同的答案。而且这个建议也会根据时间的改变我们也会改动的。
  主持人权静:假如说刘持金先生您怎么给他提供意见?
  梁甜昭:我觉得是几个方面,第一我们真的投资的工具不太多,房地产、股票、债券、艺术品或是其他。但是如果从整个全球情况来说,肯定流动量很多,特别是美国的QE2流动两很多。资产价格肯定会上升,由于供求原因我觉得有很大的概率,美元一定没有升值太大能力是贬值。资产的增加而上升,但是在中国里面我觉得中国政府有一个做得非常好,就是做很多很多措施把外来的影响尽量的控制下来。但是如果你把中国整个经济环境的发展,我还是说有几个方面还是从中长期来说还是好的。比如说房地产,我觉得没办法,虽然中央政府不想让我们买太多,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一般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增加的话,也看了我们人口的变化,年龄的变化基本上房地产是有一个硬的需求。
  主持人权静:简单理解是即便现在调控房价还是建议买房子?
  梁甜昭:这个中央政府不想听到,但是如果从投资回报来说,有一些朋友也跟我说买房子应该是买国外房子还是买国外房子。
  主持人权静:同样价格可以到国外买一栋别墅了。
  梁甜昭:还是香港来买房子,我跟他分享了我的想法,我说香港房子在短期内可能涨得幅度更大,香港是开放的市场,热钱流出流进香港是没有障碍的。如果是全球的QE2什么原因,基本上钱是越来越多,加上国内投资者买房子会跑到香港。香港是那么小的地方,只要是万分之一的人跑到香港把房价调上了,到了香港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差,我们中国要把香港作为一个离岸人民币市场,香港的房子比国内上涨的幅度更大更快,风险也是更高。由于这个钱的原因,再过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全球经济情况好转一点或者是什么原因,慢慢很多国家都控制他的货币的原因。热钱流出之后,肯定他的下降也快,很多时候是风险和回报是相对的。
  主持人权静:香港热钱想跑就跑了,大陆热钱想跑跑不了,相对来说买大陆房子风险小一点。接下来是David Michael先生。
  David Michael:我们有这样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情况在中国,现在问全球投资者去哪投资他们都会说去中国投资,在中国我们就看到一个矛盾,到底中国人去哪投呢?这个矛盾还是存在于下这些情况,一方面在全球化来讲利率全面来讲比较低,可以所资金过剩,然后充斥于全球各个市场。而在中国由于经济增长强劲,又产生了通货膨胀,这也是经济高增长的一个自然的结果。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就意味着我们作为中国人来讲把钱存到银行利息低于通胀率,这个钱的实际价值在下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上有人问题,到底把钱放哪去?你的钱躺在银行里由于通货膨胀这个钱不断的贬值,这样就觉得你这个钱的价值没有体现,投资者也没有获得价值。投资渠道又有限,这块我们可以看到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你自己的教育、你的孩子,你的培训以及你自己的健康。你可以获得或者是依赖于你和你家庭的健康以及赚钱能力,不管你这个人在哪里,这点都非常重要。这样的话你可能与其说给UBS创造价值,还不如是给自己的家庭创造价值,把钱投入到自己的保健和育儿上面也是很有价值的事情。
  第二中国的金融改革以及监管改革有很大的压力,政府也存在一个两难。如果说创新太多的话,金融风险在整个金融系统有很多。美国有很多,金融创新导致的危险也导致了全球的危机。把这个风险分成一千个小份,把抵押也分成一千个小份再去抵押,出现了美国的泡沫,以至于他的金融危机。现在两难就在于说改革到底要做到哪一个地位?一定要改,不要导致太多的风险。
  主持人权静:您的回答是什么?您讲的是说改革过犹不及,这个道理度如何把握?
  David Michael:挑战在于说我们如何能够在金融产品中提供更多的选择,提供给人们更多可以选择一些投资机会。这样的话我们还需要去教育,建议我们的客户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我们还要去在金融系统当中引入系统风险这样一个概念,这也是我们在今后几年当中可能会看到一个挑战。
  主持人权静:接下来有赵行长,刚才谈的都是个人金融服务,接下来谈一下企业,北京银行推出了小巨人服务是针对企业级用户的,这个区域当中我们发现在银行贷款系统里面更多看中大型国有企业。小企业在贷款的时候经常遇到很多难题,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愿意给小企业贷款,可能是因为利润太薄了,北京银行怎么做的,在企业金融服务上有哪些创新之处?
  赵瑞安:业对中小企业融资在过去应该说是比例非常低,因为过去四大银行吸收的存款占整个银行业60-70%,贷款也是60-70%都用于国有企业。但是你要知道中小企业的就业和产是占整个国民经济的GDP70%左右,这个资源配置不是太合理的。这个状况也在发生转变,无论是大银行、小银行都在促进对中小企业融资。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客观来说中小企业的经营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是比较高的,这是客观,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
  但是对中小企业融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进行创新,如何把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降低到银行能够承受的程度,这种情况下银行就可以对中小企业放款。现在采用的方法还是比较多的,第一个方面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比较重视,提供了一定的政府贴息,我想这是一种方式。再一种就是各种各样的担保公司,政府出资、民间出资还是股份制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实行贷款提供担保。再一种形式就是中小企业比如说三家、五家进行联合贷款,银行叫做联保,你单一的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可能违约的可能性比较高。如果说五个中小企业在一起做一个联合体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任何一家出了风险,那么这五家都要来偿还这个贷款,他们之间有一个相互的约束。这个情况下如果五家企业都违约的可能性几乎是零,我们叫联保。这种方式也能够降低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当然中小企业虽然说固定资产比较少,银行可以要求中小企业业主个人的财产、家庭财产为中小企业融资进行担保,这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再一种是对提供的抵押品,过去仅限于房产,现在一些知识产权,别的一些权利,比如说你在仓库里有货,这种动产也可以作为抵押的产品。
  通过这些方式银行就能够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应该这么说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因为中小企业从银行得不到融资,更不可能到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股权市场融资。银行应该以创新的姿态或者是为中小企业主动服务、积极服务这个心态开展这个业务。北京银行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使很多种小企业度过了经营的难关和发展的瓶颈期。由一个小企业发展成大企业,今年上半年有很多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上市之前北京银行都为他提供了贷款,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过去文化创意产业这个企业是发展非常缓慢,缺少资金,没有人出那么多资金,拍一个片子要出几千万,个人得财力是很有限的。银行支持之后有一定的杠杆他可以出30%,更多理由银行贷款,这个片就拍出来了。我们建议更多中小企业利用银行的服务来发展自我,中企业发展我认为是中国未来积累财富一个重要的源泉。
  主持人权静:能不能用北京业绩告诉我们,是向大企业贷款更赚钱还是向小企业贷款更赚钱。
  赵瑞安:坦率来讲向大企业贷款不怎么赚钱,过去没有什么控制的时候对大企业贷款挣钱,1、5、10亿,我需要很少的人力物力,这样成本比较低。中小企业你需要一单一单做,几百万、几十万,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比较高。这样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就应当适当高一点,弥补这个成本,未来真正赚钱银行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
  主持人权静:接下来有一个问题除了贷款之外企业还有哪些其他的融资渠道,创业板推出多了一个渠道,我们发现创业板的门槛似乎还是蛮高的,达到一定级别而且要盈利。真正广泛需要扶持前期企业得到资金渠道比较少,虽然有PE和VC,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哪位想发表一下看法?
  郑方:我想一个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在每个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供应商来对他进行服务,尤其是有的企业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个时候肯定是创业投资还有股权投资对他进行扶持。目前来讲国内也有几家做得不错的,我觉得还是不够,这个可能有很大的空间通过银行建立一些信托的产品来对一些刚刚起步的企业提供他需要的一些资金。等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他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或者是在中小板上市,来提高更加充裕的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些资金。等他做得更大一点,在主板市场上进行融资,使得企业做得做强。我想这整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间都应该有不同参与者。这些参与者都跟他们所承担的风险和回报应该是相匹配的。
  我觉得现在来讲尤其是在创业投资资金来讲,还是相对比较缺乏,这可能跟国内一些政策监管或者说有很大的一些因素。尤其是我们对信托产品也才刚刚开放不久,而且都是更多集中在二级市场比较多,对一级市场的信托产品不是很多,在尝试的阶段。大家是想努力把这个市场发展更快一点,这样企业在最初的创业阶段就有很多资金能够帮助企业去成长。
  谈到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的情况,目前的方法是通过联保方法取得资金。我自己谈谈对于这种做法有一些个人的观点,我觉得联保的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做得太多会增加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一家企业出问题会导致其他企业资金链也会问题,反而来讲会影响银行真正未来得一些对于控制银行的风险是提高了一些系统性风险,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把利率放开,他银行承担高风险,没有得到高回报,不得不逼着他通过联保方法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是这种做法从金融角度来讲会极大的提高银行性的金融风险,并没有分散银行风险。
  我觉得应该来讲从国家层面来讲应该大力放开银行对于利息的监管,如果说有企业愿意付高利息,银行业愿意承担一些风险,这样子的话不光是企业能够得到资金,银行业能得到回报,在风险可控的范围之下,应该来讲通过改革开放这种思路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不是通过联保的方法,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权静:您刚才提到放开,除了利率之外还有什么您觉得应该去放开的?比如说民间融资?
  郑方:民间资本投到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里面这个除了银行贷款之外的一种方法。这个就是集中一些民间资本,第二在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是通过利率放开使得中小企业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一些资金。
  梁甜昭:我对中小企业挺有兴趣,我以前在银行里面也是主管,业务也是这个。中小企业融资很困难,但是银行也要关注他的风险,不能随意放贷。我们看到外国里面有两个方面可以考虑一下,第一很多中小企业都是通过租赁来拿到融资,中国里面以前三个工作我也亲我们的主管探讨,但是中国里面不是不可以做,但是法规方面是很大的挑战。法律下这方面要配合,银行就可以通过租赁提供给中小企业。我在里面也是银行针对某一些行业,也配合国家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跟当地的政府安排一个补贴或是一个担保方案来帮助这个银行,可以更乐意贷款给中小企业,这也是可以考虑的。
  David Michael:我想很简单强调一下这个挑战不仅仅是创新和监管,创新指的是银行需要建立一些技能和能力做好中小企业贷款,这也是更多关于人才和培训方面的工作。中国银行系统的好处像北京银行这样的企业已经做了很多艰苦的工作建立新型的能力和技能。中小企业贷款确实需要非常不同的人才和技能,这样我们需要做好对他们的培训和发展,这不止是一个放松管制,就是能力和技能的问题。
  主持人权静:请吴总回答我们的问题,刚才我们在讨论业务问题没有让您发言,所有业务问题最根本还是认得问题,08年金融危机很多人说根源就是来源于华尔街的谈谈还有大而不倒的局面。反观中国局面,您觉得在薪酬模式上回报金融制度上如何合理安排,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吴岱妮:我想金融制度最终目的是激励我们员工团队领导者可以达到更好的绩效,达到更有动力创新去面对困难,我们在中国发现在激励机制,财务方面回报并不是最关键的。我们看到许多非常优秀跟杰出的公司他们如何去发现、保留人才的方法,激励机制其实排在第三名。第一名是大家可能没有想到,第一名是他跟他的老板的关系,不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非常遥远的。他直接的老板是否有能力了解他真正最大动力在哪里。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下我想比较不一样,他们信任直接面对这个人,他信任他的老板掌握他长期的激励机制,而且掌握他接下来发展方向。第二名是组织里面他可以看到的未来,他自己可以站到哪个位置,第三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很重要,我们要掌握核心,跟我们竞争对手快速区隔的话,最关键是我们管理团队是否能够保留我们的人才。简而言之,就是情商,不仅是从体系角度,而是从情感角度了解我们员工需要什么,更重要的是期待他。
  主持人权静:问一问我们现场还有要提问的问题吗。
  提问:我要问所有嘉宾,就一个问题,坦率得讲我更喜欢咱们这次论坛的英文名称,中文把它译成从产品到服务,我觉得有问题。我看来金融服务之所以叫服务业,它的产品就是他的服务,它的服务就是他的产品。以保险公司为例,保单卖出去之后答应赔款,如果事件发生要赔款,及时赔给别人,这样你的产品才是真正的产品。我的问题就是台上的嘉宾能不能告诉我你们讲了半天,这个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包括咱们David Michael做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它的产品和服务界限在哪里?
  David Michael:我非常简短说一下,实际上又有讽刺意味是我们主题论坛应该是相反,因为今天我们现在有服务,比如说我在中国能够得到任何银行VIP服务,但是我可能没有任何的产品,所以更多的是我们的产品。尤其是中国对高端人群有了基本的服务,比如你是贵宾服务,你是一个支行的贵宾服务不用排队,可以坐那里喝咖啡,但是在贵宾服务当中它的财富管理以及内容方面却不是特别丰富。比如我们现在面临现在的挑战就是国内市场对于高端人群这些产品根本就不够丰富,他们能够有的投资渠道也非常的单一,从这方面意味着对中国而言在整个体系当中都有非常多的…
  梁甜昭:金融行业所有产品都是服务,因为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做产品基本上就是提供服务的工具,比如存款、贷款各方面的工具。在我们瑞银里面我们非常强调一个理念就是说我们那些产品不是工具了,基本说不是产生我们竞争能力或者差异化的一部分,基本上所有其他的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怎么样提供服务和工具给客户,这是我们说的,我们怎么样充分的了解客户提供这一个好的建议、好的方案,这是差异化的存在。
  主持人权静:表面东西差不多,背后拼的是服务。
  郑方:最关键的东西,服务两个字还是问一个企业你花了多少精力和时间做情感投资,情感投资就是服务真正的内涵。所有东西从产品服务是从硬到软,从有形到无形,从单一变成全范围,这三个方面就是从产品到服务完成的转型,其重点就是情感投资。有人花了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企业文化方面如何培养你的员工也是做到跟客户之间有没有一个情感投资,我觉得这是一个最为关键的,他的最鲜明的一个分界线。
  主持人权静:这点北京银行应该做得很好,都说以保姆的心态来做情感的服务。谢谢这位先生问题。
  提问:谢谢主持人,我的问题是这样的,我们今天讲的是服务,我们刚才有一位李晶女士讲到中国存款总量是全球第一。我们很明显有大量的财富没有得到服务,我们在前一段一个月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国家的存款减少7000亿人民币,7000亿去哪里?这是很明显的问题。同时证券公司新户开增长30%,这七千亿有多少人想向银行提供服务,帮他做财富增值或者是减少它的风险。
  第二个问题在我们提供服务的时候遇到两个瓶颈,一个是政策是否允许我们有那么多创新金融产品,国家是否有相应这方面的管制,是一个门槛。第二个瓶颈,我们国内是否有水平足够好的金融从业人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500强新的企业,我们现在越来越强大,与此同时我们在心态上的膨胀的心理是不是也超过了我们实际水平的上升。刚才郑先生提到中国从业人员年纪30岁左右的情况,我们在谈创新的时候,我们人员能力真的能够做创新吗?请台上嘉宾评论一下,这种情况下给我们中国金融从业人员做创新过程中心态角度我们应该怎么样调整。前一段出现的情况,A股突然涨得非常快,实际上这个涨幅跟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背离。
  主持人权静:第一个问题是当大量财富被服务时候有多少人想到了银行,第二问题就是金融服务当中金融从业者的心态问题。
  赵瑞安:财富管理在中国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框架下,能够提供财富管理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基金,这些机构都可以提供。但实际到银行进行财富管理的时候,在过去五年里面取得飞速发展。中国银行理财应该2006开始的,在这之前是没有的,银行就是存贷款,所有都是表内的,从06年开始探索。现在银行管理的财富就是表外资产这块大数我记忆当中应该是3万亿左右不是太准确,这几年发展很快,银行理财更多依靠银行自身资源优势、客户优势、信贷优势、财务客户优势提供这种服务。银行有他稳健的一面,因为银行也提供了很多复杂的产品,也有风险,应该说占了比较大的份额。
  另外一块银行管理就是基金公司,大概占了三万多亿,它的波动性比较大。还有一块就是信托计划,风险比较高,但是收益也比较高,目前是8、9%,目前还有一些私募基金可以投资到股市,也可以投资到非上市股权投资,可能回报更高一些。我想应该是不同客户根据自己资金情况、财富情况选择自己的财务管理机构。同时要充分了解这个机构信用和他理财的能力,这是关键的。我相信今后银行理财会继续快速的发展,但是尽管我想也是十分必要的,现在所有这种财务管理都是基于信托,法律,是客户自担承担风险的。
  梁甜昭:关于存款的事情是很复杂的题目,简单从两个角度来说,第一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存款量不断增加,重要是存款在所有金融个人资产里面份额有多少,我觉得这个分量是慢慢减少,存款要增加,但是增长率低于其他的金融机构。基本上两个好处,第一表达了我们的投资者多一些不同类型的投资工具可以做投资,不单做存款。第二存款不但是个人财富,也是整个国家信用系统里面也是要用的,存在银行主要是用于贷款。一个好的金融架构也是中国政府所希望看到的,不要让银行继续作为最大的资金提供者给企业。所以如果是看到存款分量减少,就是说明产品的种类多了,应该是流到其他渠道。
  另外我想说是我们人才的问题,我可以说在我们中国里面发展这个业务,最大的挑战是人才。业务发展很快,人才培养跟不上,谈到创新,创新不但是把某一个产品和工具创新出来,要非常全面来看。发展一个新的工具和产品,还要看怎么要做销售,这方面我觉得中国在人才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主持人权静:谢谢梁总,您也是间接回答了从业者心态的问题,吴总有补充吗?
  吴岱妮:我想补充两点,过去这么两年我们做了财富杂志跟全球之间领导者一些相互匹配,我们发现中国领导者有两个弱势在变革管理上面,第一个我想跟今天的主题相关,第一是企业文化上,中国企业倾向于和谐,在企业文化管理上和谐相对是多元,在任何创新企业里面我们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但是中国企业不倾向于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因为本身我们是比较强调和谐的环境。如果我们在服务有创新,需要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这些领导者是否能够听得到,当我们有创意的想法的时候,中国很多企业把这些丢失了,企业文化DNA关系比较倾向和谐。
  第二点在领导能力上面,中国的企业家和全球企业家或者是高管目前差距最大的能力是在变革管理里面我们把它叫做运用乐观的思维,是指当一个领导者遇到突如其来变化和压力的时候能否把很好的能量放到可以改变的事情上,不是归到环境和他人的能力上。这是中国企业家和全球差距最大的地方,这个能力直接影响到我们是否可以化危机为转机,在变革中寻找机会。
  主持人权静:谢谢,时间关系关于这话题我们大家有很多想法来不及一一分享了。总结一下,刚刚提到很多问题,目光看到更长远也许看到是希望,中国金融业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发展短短20多年时间,进步速度之快,未来来看也许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大家以乐观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今天非常感谢在场的五位嘉宾,谢谢。
& 相关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