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入股泰国的帝国财富的帝国。能行吗?

[肖建华 李嘉诚]肖建华的明天系_好文章摘抄-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肖建华 李嘉诚]肖建华的明天系[肖建华 李嘉诚]肖建华的明天系作者:千股封牛&&来源:&&时间: 17:04:45阅读:所属专栏: 肖建华的自我辩护:大家太高估我的能力了/日 05:58史进峰本报三问:收购平安、飞机租赁超级并购、股权质押信托迷局2012年底,明天系,这个在中国资本市场一度沉寂的资本谱系,突然身陷多宗并购案传闻,以一种强悍的面目示人。先是被指隐身操盘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高达94亿美元的H股股权大交易;而后又爆出参与了中国财团并购AIG旗下飞机租赁公司――国际金融租赁(International Lease Finance Corporation,下称ILFC)90%股权,这宗交易额高达42.3亿美元的并购,也被视为2012年度中国第二大海外投资案例。在中国平安高达15.57%的第一大股东转让案中,汇丰控股表面上的接盘者是泰国正大集团;不过,多个公开报道均指向肖建华和他的明天系才是真正的买家。见诸报端的消息显示,泰国正大集团并购资金的主要幕后提供者是肖建华,资金则腾挪自其具备影响力的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哈尔滨银行、山东潍坊商业银行和包商银行。“说我们入股平安H股是非常不客观的。”4月15日,肖建华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对上述传闻作了断然否认,并从经济理性出发,为此算了一笔经济账,认为入股平安H股“不划算”。“第一,当时中国平安A股的价格是34-35元/股,H股是59元/股,折算汇率后相差30%-40%,如果购入H股,我们将多付出相当庞大的数字。第二,在A股上很容易买入中国平安。如果以百亿单位投资,买H股要损失几十亿,要以几百亿计算,就会损失上百亿,我想一个国内投资者应当很容易做出判断是否购买H股的决定。第三,从法律上设计,任何一个企业家,把几百亿的钱隐于别人身后,无论法律如何设计,这种风险之大我是断然不会承受,大家可以分析一下,如果是你,你敢不敢这么决定。”“将泰国首富,那么强的政治经济实力,理解成完全是一个代持,完全就是一个托,我觉得,操作不了。”在肖建华看来,关于正大代持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我觉得实际是有一些竞争对手,利用了媒体,实际上是想把交易给搞黄。这是本质。”澄清入股中国平安传言《21世纪》:是谁想搅局呢?肖建华:我觉得像这种大的deal,只要一发生,各种利益搅得……《21世纪》:国开行叫停并购贷款又是怎么回事?肖建华:国开行停止贷款是在媒体报道之前。国开行里面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国开行的贷款我也没有接触,所以后来有人说,是因为我们而停掉贷款的,我觉得不是很靠谱。《21世纪》:你觉得收购平安H股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入股中国唯一一家民营金融控股集团,从长期来看,这是一笔很好的生意。肖建华:对。如果从一个A股的投资者来看,要想控股平安,是很容易通过分散持有的方式实现。至于H股,最终结果,正大是第一大股东,派出的董事也是正大的。谁也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将如此巨量资金隐于别人身后,结果权力都不在自己手上,因为法律上你是设计不了的。谢国民先生是泰国首富,相当有实力,也是很谦和的人,泰国对谢先生也很支持。我当时听说谢先生提出几个观点:第一:能卖给英国人,为什么不能卖给华人;能卖给英国人,为什么不能卖给泰国华人,这些观点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21世纪》:可不可以通过信托制度去设计?肖建华:如果资金量小是有可能的,资金量大到一定程度,没有人敢冒这个险。《21世纪》:也有爆料人说,明天系向正大集团提供了一个短期过桥融资,并没说你们是真正的持有人。肖建华:你算一下资金成本,国内的资金成本一般都在7%-8%,如果再通过跨境调动,基本上就得10%或者更高,而且时间很紧张。以正大集团的信誉,它在香港的融资成本也就3%-4%,或者更低,而国开行一开始给它提供的并购贷款利率也在5%以下。一旦算个账,结论是很清楚的。(对于中国平安),我们一直主张投资A股,并不主张投资H股,主要是因为H股的价格太高。A股投资完全是一个财务投资性的,不是控股性的。我们也在做很多减持。《21世纪》:但是在A股市场,想要达到一定的份额基本上不太可能,尤其增持达到10%以上。肖建华:现在应当是比较容易的,因为现在是熊市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准备大规模的投资A股,因为现在是买入股票最好的时机。无论平安还是民生、招商、兴业等蓝筹股,现在都是投资的绝佳时机。另外,经历股市那么多年,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是庄家。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不懂股票的。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坐庄的人一般是出不来的,真正坐庄的人可能会把自己装进去,资金链肯定会断。真正赚钱的人是跟庄的或者跟大势的人。揭秘收购AIG飞机租赁案另一宗被称为“影子大收购”的交易则是2012年底,中国财团收购AIG旗下飞机租赁公司ILFC案,并购交易额高达42亿美元,“明天系”和肖建华本人再度被指为真正的幕后操盘者。日,AIG发表声明宣布,已与来自中国的财团达成出售旗下ILFC 90%股权的协议,交易总价格约为42.3亿美元。根据协议安排,由三家中国公司组成的并购财团参与主导了此次收购,交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新华信托、中国国家航空产业基金以及P3 Investment Ltd,三者将承担首期80.1%的股权购买,若进展顺利,余下9.9%的ILFC股权由工银国际及新华人寿两家收购。不过,在交易公布的第二天,工银国际就明确否认了参与该项并购。参与并购的三家中国公司--新华信托、中国国家航空产业基金以及P3 Investment Ltd,新华信托被外界广泛视为是明天系控制的金融平台,概因其新华信托第一大股东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系由明天系旗下三家公司控制;另一家参与交易的P3 Investment Ltd,则是一家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上的合伙公司,由香港人吴荣辉(Wing-fai Ng)实际控制。吴荣辉被指曾在2009年9月与肖建华联手收购AIG旗下的台湾南山人寿,吴当时为收购方博智金融的创始合伙人,而博智金融被指有着明显的明天系背景,其并购资金的提供者实为肖建华。不过,最终该项并购没有成功获批。尽管肖建华本人非常看重香港、台湾平台在中国海外并购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但对此次并购表示一开始他本人并不知情,他与吴荣辉相识,但否认了P3 Investment ltd的明天系背景。《21世纪》:新华信托牵头收购AIG旗下的ILFC租赁公司是否也是明天集团操盘?肖建华:这个事情,从开始到签订协议,我根本不知情,并购实际上是一个叫Wing-fai(注:吴荣辉,P3 Investment的实际控制人)的人操刀,这个人没有给美国政府交一分钱,通过自己过人的能力,拿下了这场并购。他是一个香港人,我见过。《21世纪》:跟新华信托有什么关系?肖建华:Wing-fai找的翁先定(注:新华信托董事长),他是香港人,本科剑桥毕业,研究生又就读哈佛,这个人的能力极强。他们竟然就能说服美国人,在没交订金的情况下就把合同签了。签下合同后,他们又找到了翁总,同时又找了新华人寿……我也是从媒体上才知道了这个情况。我觉得这个case是一个很好的并购案,国家应该支持完成。在美国,真正想买到这么大的一个企业,其实是很难的,这一点吴荣辉几个人非常厉害。《21世纪》:为何你不亲自参与?肖建华:我看了结果以后我反而更有兴趣。目前并购案正在进行审批。《21世纪》:你会起到什么角色?肖建华:我很希望他们会成功,这是真心的,但是我觉得还有很多未知数。《21世纪》:并购金额非常大,你会否再度充当资金提供者的角色?肖建华:目前,这个事情只能说有兴趣,但还没有决定是否参与,还没有成熟的考虑。如果他们买下来之后直接IPO,马上投资就能有收益。我听说好像富邦对他们很有兴趣。《21世纪》:有传言说P3 Investment实际上是你控制的。肖建华:我可以负责地说,这里面没有我的一点股份,我没有任何影响。《21世纪》:另外一个并购方国家航空产业基金跟你也没有关系?肖建华:那就更没有关系了。所以我觉得大家现在太高估我的能力了。真是什么都加在我头上。看不懂的股权质押信托?2012年底,肖建华和他的明天系深陷两大并购传闻,两大并购案标的资金高达136亿美元,无论对谁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舆论接着追问,明天系钱从哪里来?在追问“明天系”融资术的过程中,肖建华和明天系过去15年潜心渗透经营的金融版图得以窥见冰山一角。无论其参股的城商行还是掌控的多家信托、券商,2012年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市场密切关注的重点。在媒体报道中,肖建华利用明天系内部完整的金融产业链条,已经构筑了一个封闭、高效的融资体系。“在明天系庞大金融帝国中,掌握着融资所需要的筹码、通道、平台以及强大的融资和产品开发团队。”2012年,新时代信托庞大的金融股权质押信托产品成为焦点。据《新财富》杂志不完全统计,新时代信托2012年共发行167只以金融机构股权做质押的信托产品,占可供统计的、含有质押物的信托产品总数179只的93.3%。据此推算,新时代信托2012年近200亿元发行额中,90%以上都是金融机构的股权质押产品,而涉及金融机构多达16家。“从媒体分析看,信托产品是金融股权抵押发行,应当讲从全国各类信托产品看,金融股权抵押发行的信托产品要比现在有些产品到期不能偿付的风险小许多。”肖建华如是反驳。针对其马甲信托、影子公司虚假融资的质疑,肖建华的辩护更加体现了其对概念的重视――“至于企业之间是否关联,应当从法律上,而不是因为'相似’'貌似’'疑似’。毕竟,两个不同的人无论长得多么像,还是两个人!”“新时代信托发行的产品从没发生过偿付违约,这已经是很好的表现了。”《21世纪》:如此庞大的股权质押信托,信息披露的募集资金用途是否和实际用途存在差异?肖建华:你们讲的这个是对的。另外,我其实也不太了解具体募集的过程。一个企业的资金可能不是单一的,既有信托资金,又有流动资金,资金募集进来以后,可能信托资金变成了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变成了投资资金。这种变换有时候是很正常的。《21世纪》:新时代信托去年如此庞大的股权质押信托,募集资金主要干嘛去了?肖建华:以我的观点看,中国股市投资价值非常大。首先,党和政府新一届班子的作风可以表明未来十几年中国仍处于高增长期;其次,中国股市上许多企业价值严重低估,如果大量资金按照证监会前一段资产管理大发展的思路,高回报的时机已在我们脚下,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把握!如果这种投资的角度来讲,现在各大银行都在做理财池,另外都在做结构化产品,可能从公众的角度看,百亿是个很大的单位,实际从各大证券公司,各大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各大银行的理财池,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信托募集资金,如果归明天集团发行的,我对明天集团的投资能力有非常的信心。现在投资中国股市、企业都是非常好的时机。《21世纪》:你觉得新时代信托发行的产品不会存在偿付问题?肖建华:对。《21世纪》:也有人质疑,新时代信托在做金融机构股权质押时,无论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新时代证券还是天津银行,估值都偏高,PB普遍在2倍以上,高于A股上市银行1.5倍左右的行情。肖建华:高和低可能是不同的时间段导致的。比如说金融股,有时估值高,有时估值低,若按现在熊市估值肯定是高,按牛市的价格它就低。(本报记者郑小伶、李振华对此文亦有贡献)对话肖建华:一个自认被高估的巴菲特中国门徒日 04:05一个备受争议、深陷漩涡、远遁江湖20载的资本大鳄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应该如何采访他?我们选择将公众的质疑全部抛给他,他可以选择回应,也可以选择沉默。当然,对他的辩护辞媒体亦有采信与否的权利。作为中国民营资本谱系的幸存者,肖建华的神秘超过了他的对手和朋友。采访肖建华,与其说是一场对话,不如说是一场交锋。在很多方面,肖建华给予了回应,但我们认为答案依然不够:肖试图迈出“明天系”阳光化和透明化的第一步,又适可而止,其庞大的资本帝国仍然成谜;他成长于自由思潮泛滥的年代,却醉心于研究马列毛著、二十四史、人性与权谋,并以此为日后决胜资本的法宝和方法论;他自诩能精准预判每一步大势,却对媒体称“我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并不上心”;“明天系”予以外界的强悍面目,也与他以自谦、低调而示人的个人风格形成巨大反差;他试图为他的企业形象去“妖魔化”,但辩护需要更多的事实去佐证……肖建华和他的明天系,是这个矛盾时代的产物,更是中国畸形资本市场的制度性产物,需要透明化、阳光化的或许不止于他个人。4月15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肖建华。对于这样一位众说纷纭的被访者,对于他在近期三桩重大事件中的自我辩护,对于他所否认的创业“原罪”,尽可能客观公正的记录,成为惟一选择。4月15日,北京尚未做好告别阴霾的准备。傍晚6点,国宾酒店门口,42岁的肖建华出现了。一身运动休闲装,方格子衬衣,低调气场似乎与传闻中的神秘巨鳄、股市枭雄、资本大亨的名号并不相符。他的属下已经先他而至,他本人则随身带了一份5000字的手稿。在与媒体绝缘近20年后,肖建华首次公开曝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精心准备的手稿也凸显了他对本次采访的重视。作为“明天系”的大老板,肖建华最近遇上了麻烦。先是被指为中国平安高达727.36亿港元股权交易的幕后操盘手,“明天系”成为涉嫌权钱交易,裙带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后又被曝光过去15年潜心渗透资本市场,旗下掌控、左右9家上市公司,控股、参股的金融机构超过30家,成为继德隆系、涌金系之后又一大资本市场派系,肖本人甚至被外界冠以中国J?P?摩根的名号。“我更认同沃伦?巴菲特。”由于患有多年咽炎,肖建华语速很慢,但针对如上盖棺论定,却貌似不以为然,“大家现在太高估我的能力和实力了,真是什么都扣在我头上!”在诸多所谓被“高估”的论断中,幕后操盘泰国正大集团收购中国平安H股股权案,肖建华开门见山便予以断然否认,“任何一个企业家,把几百亿的钱隐于别人身后,无论法律如何设计,这种风险之大,我是断然不会接受的。”作为A股市场民营资本派系的幸存者,“原罪”问题的探讨似乎不可避免。当记者抛出“明天系”从涉水资本市场伊始,便不断被曝出“制造概念、操纵股价、掏空上市公司资产”等诸多资本积累“原罪”时,肖建华亦将之斥为谣言。在4月15日本报记者对肖建华的独家专访中,自我辩护与创业“原罪”始终是两个焦点话题。“被高估”的庄家?“认为我们是庄家的人,是不懂股票的。坐庄的人一般是出不来的,真正坐庄的人会把自己装进去,那样,资金链肯定会断。”那么,肖建华和“明天系”的实力究竟有多大?曾有媒体对“明天系”和肖建华本人拥有的资产版图做过估算,称其旗下资产规模高达万亿,尤其控制多家银行、券商、信托等金融资产,在外界的描述中,一个“产业+金融”的资本隐形帝国雏形乍现,帝国掌门人肖建华则被冠之以中国资本市场“最后的枭雄”。肖建华认为,这是对明天集团实力“很大的夸大”,“计算方法不能因为投资银行就把银行的总资产看成企业集团的总资产。”肖建华多次声称,明天集团对金融机构的投资,均是财务性投资,并将此与史玉柱、刘永好、卢志强投资民生银行做类比。这位被外界冠以中国J?P?摩根,却愿以沃伦?巴菲特的门徒自居,反复强调聪明的投资者,目的是赚钱,而非只求控制。短短两个小时,肖提了不下8次巴菲特,“摩根和洛克菲勒的生活都很艰辛,摩根后来基本是被美国国会听证气死的,我只想做一个投资者,很真实的投资者。”肖建华1998年初涉资本市场,27岁便成为中国A股年轻的上市公司总经理,浸淫资本市场多年,就连他自己也说,“经历股市那么多年,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是庄家”。此番他多次言及以巴菲特为师,也似有为己正名之意,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愿意用“明天系”一词的原因所在。在“明天系”内部,更多愿意使用“明天集团”一词。“认为我们是庄家的人,是不懂股票的。坐庄的人一般是出不来的,真正坐庄的人会把自己装进去,那样,资金链肯定会断,而真正赚钱的人是跟庄的或者跟大势的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投资能力。”肖建华显然对投资能力颇为自信――“我更多看大势。”他以上一波精准判断金融股大涨为例,试图佐证自己“对股市的判断还是可以的。”不过,肖建华的招牌式自谦并不能阻碍“明天系”在外人眼里的重重疑问。同时,这个自下认为能够精准判断大势的人,却表示对自己掌控的“明天系”并非面面俱到的了解。他多次表示“自己学文科出身”,对企业的细节并不太有兴趣,甚至不大会看企业财务报表。“明天集团的总资产、利润情况和别的民营企业差不多,同时代、同样时间、规模相差不会太大。”在肖建华的对标比较中,郭广昌掌管的复星集团被拿作是明天系的一个参照物。肖建华自称更关注战略层面的东西,具体细节则由其团队来执行。肖称热衷读书和自由,不喜欢程式化的生活。从2000年开始,肖建华有十年时间游历海外,“也很少到办公室”,用他的话说,“自我出国以后,集团日常事务我早已超然了。”肖建华何许人短短两小时内,肖建华5次谈及“我是学法律出身”。这或许是其能从鲁能私有化、太平洋证券上市风波中得以全身而退的“生存智慧”。毫无疑问肖建华和他的明天系,都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性产物,只是明天系的崛起过程,如同肖本人的一样,充满传奇,却又异常低调而神秘。出身农家,15岁考上北大法律系,18岁成为北大学生会主席。短短20年时间,以300元人民币起家创业到如今拥有资产不下千亿,声称热衷研究毛泽东战略和二十四史;肖建华崛起的故事颇像过往诸多中国资本市场沉浮起落的草莽英雄创富史。肖建华简单梳理了“明天集团”的历史:从1990年代中期在中关村“做电脑”;到年,抓住投资法人股、金融股的机遇,获得“非常大的收益”;再到2000年以后转入PE投资,借用肖本人的话说,“很欣赏并学习了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并进行了大胆尝试,应当讲效果很明显”。从2005年转向并购后,在肖叙述的明天集团蓝图中,他“最大的想法就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大潮中,能大规模的并购一些海外巨型企业。”肖的这一想法表面颇贴合民营企业通过并购急速扩张的心理。肖建华北大情怀很深,短短两小时内,共有5次谈及“我是学法律出身”,言下之意,北大法律系四年的严格训练为其树立了浓厚的法律观念,这或许是其能从鲁能私有化、太平洋证券上市风波中得以全身而退的“生存智慧”。“明天集团高层负责人自创业十几年来,没有一个人受过国家政法部门的调查、边控、讯问、处罚,所以种种潜逃如何如何,基本上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猜测。”当然,肖本人并没有过多将自己与唐万新、魏东等陨落的资本枭雄进行比较。在肖的叙述中,他也并非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形富豪”。他交往的企业家和银行家圈子,不乏声名显赫者。肖居于其中,以自谦示人,念念不忘以“万人为师”:“企业形象建设、管理做的好的是郭广昌董事长,生活应该像史玉柱董事长,搞企业应该像马云,当企业领袖应该像董文标老板。”相较于投资哲学,这位自诩为巴菲特中国学生的资本大佬更热衷于谈论读书、二十四史和人性,这位自称在大学时代就在北大图书馆通读“马、恩、列、斯、毛”经典的人,常标榜为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方法论的信徒,“毛主席的很多工作方法,放诸世界皆准。”明天控股集团工作宪法,亦即肖氏著名的“一个中心、五步工作法”;所谓一个中心,即时时刻刻对外学习,五步工作法,则是“分析事物全过程、花50%的精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到突破口、系统运营。”这多少与那个时代的北大学生有所不同。上个世纪80年代末,肖所处的北大,正是自由主义思潮的发源地,他做北大学生会主席的时代也是“非毛化”最为盛行的时代。肖建华:“隐形富豪”成长史日&04:29&&21世纪经济报道&&&&&&&&&&&&&&&&&& 图为肖建华。组文:肖建华:“隐形富豪”成长史肖建华的自我辩护:大家太高估我的能力了对话肖建华:一个自认被高估的巴菲特中国门徒有关“原罪”:阳光化、透明化的未竟选择史进峰本报记者 史进峰 北京报道一个时代的财富以及财富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金融是一面最好的镜子,资本市场的玩家兴衰沉浮又是最好的镜鉴。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其著作《大败局II》中探索中国企业失败的三大基因时,将创业原罪的困扰与政商博弈的败局、职业精神的缺失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存在先天缺陷的中国资本市场,每一个曾经的弄潮儿,无论是唐万新的“德隆系”、魏东的“涌金系”还是当下的“明天系”似乎都无法摆脱“原罪”的质问。在涉猎资本市场长达15年的历史中,一如资本市场的其他谱系,外界对肖建华和明天系“原罪”质问,焦点从早期“制造高科技概念,操作股价”的坐庄行为,逐步演变为“掏空上市公司,转移上市公司资产”的资本腾挪,再到近年,随着鲁能私有化争议和王益案爆发,明天系又被指为“利用影子壳公司,强力渗透金融机构”,权钱交易,裙带资本主义的典型。关于明天系的崛起历程,《新财富》杂志曾将其总结为“操作股价→掏空转移→金融渗透”两次蜕变史。对于掏空上市公司的指责,肖建华本人认为难以接受,并斥之为谣言。“大家可以看一看,明天集团投入上市公司时收购转让的成本和后来上市公司股东、政府的收益之间的差额有多么巨大,而上市公司市场募集资金的规模也远远小于公司实际资产的规模。”这不能全部归咎于外界的误解。只是如明天系者,一个民营资本谱系的诞生和崛起过程,有太多不为公众所知的历史和细节,就连肖建华本人也多次跟记者表示,明天集团未来要走阳光化、透明化之路。4月1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肖建华讲述了明天集团的创业史,并引用李嘉诚的话说,创业维艰,“辛苦难以名状。”“所有庄家都垮台了”《21世纪》:在很多人看来,“明天系”就是股市的一只大庄家。肖建华:经历股市那么多年,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是庄家。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不懂股票的。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坐庄的人一般是出不来的,真正坐庄的人可能会把自己装进去,那样,资金链肯定会断。真正赚钱的人是跟庄的或者跟大势的人。你们可以查一下资料。明天集团成功是因为2000年左右投了大量的职工股和金融股,当年投资兴业银行(18.62,0.41,2.25%)的时候成本不到两块钱,后来上市的时候涨到六七十块钱,华夏银行(10.79,0.20,1.89%)的成本是一块钱,之后涨到十七八块钱(注:公开资料显示,早在明天系正式入驻之前的1998年,明天科技就已经出资2000万元持有包商银行13.9%的股权,2003年,华资实业(6.10,0.11,1.84%)投资1500万元持有包商银行6.8%股权。爱使股份(4.11,0.03,0.74%)和西水股份(8.44,0.21,2.55%)也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入股兴业银行)。当年将这两只银行股装进华资实业和西水股份时,成本是很低的,实际上为这两家上市公司装进了差不多60-80亿的利润,这个资料是可以查的,但是我们真正从上市公司募集的钱,没有超过20个亿,这个资料也是可以查的。《21世纪》:有人给你们算了一笔帐,包括明天科技、华资实业、西水股份、爱使股份和北方创业(21.73,0.77,3.67%)在内的5家上市公司,从年,合计股权融资额为42.17亿元。肖建华:光我们装进去的这几只金融股,装进去的利润就要远远大于从市场上募集到的金额,这个数字是可以查的。所以我看“掏空上市公司”这样的说法,我觉得不可思议,上市公司的钱想要转移投资是很费力的,它要求有一个净资产回报率,资金成本是很高的。我们将金融股以很低的成本装进去,但是公众股东和政府都分享了巨额的收益和利税。《21世纪》:也有人会质疑,明天系虽然把优秀资产装进了上市公司,但真正的目的是借此操纵股价,坐庄后再转移资产。肖建华:这只是一种理论模型。中国证券市场从创立到现在,你们可以看一下历史,所有庄家都垮台了,因为一个背着包袱前进的“庄家”,一旦面临大的经济周期调整,基本上都会被压垮的。第二,你们可以算一个绝对值,像华资、西水,这几家募集的资金,包括二级市场涨的,绝对不如我们装进去的这两块带来的利润大。无论兴业还是华夏,之后涨幅都很高,仅一亿股就有60到70亿的利润。《21世纪》:一直持有这两家银行?肖建华:我们一直在持有,两家银行也一直不停送股,实际带来的利润是很大的。《21世纪》:如果不按2007年这样的股价最高点算,按照目前的估值,华资和西水持有的银行股,其贡献的利润大,还是你拿走的钱多?肖建华:即使就按目前的这个价格,按投资回报率算,还是贡献大。现在兴业银行也几十块钱啊,通过送股,你们可以自己测算一个数字,投资回报对上市公司而言,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21世纪》:当时你为什么愿意把这么好的利润项目放到上市公司,难道只是因为看好银行股?肖建华:对。我们想把这些上市公司打造成一些金融投资型的公司,按照沃伦?巴菲特的理论,希望能够慢慢通过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让上市公司的股价提高,一步一步实现良性循环。但是我们发现国内股市还处于一个初创期,真正优质的东西有时候体现不出来。《21世纪》:为什么不用另外一种方式,比如像沃伦?巴菲特一样,就掌握一个平台,把这个公司做成一个明星公司。明天集团为什么要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肖建华:股权分置改革以前,中国的上市公司限制太多,光配股增资,就一系列的审批。往往股市好的时候想集资,但等证监会审批完,股市都已经下来了,你很难协调这些因素。此外,报批的过程有时很费力,从时间成本上投资回报不成正比。我比较自豪地讲,明天集团的投资回报率一直是比较接近的。明天集团,主要还是北大清华学生组成的一个公司,还是靠智力和智商。你们可以看一下,所谓我们操纵的这些上市公司,其实市值都不大,加起来盈利也没多少。对于明天集团而言,肯定不是战略重心,这些股票当时的市值也都才十几个亿。台湾的股市我也研究过一些,香港、美国的股市我也研究过,我认为真正正确的方法,还是沃伦?巴菲特式的。我在国外呆了很多年。顺便提一点,外界说我是因为太平洋证券王益案远避海外,你们可以到政法部门查询,我和王益不熟悉。“我和王益并不熟悉”在媒体的叙述中,2008年太平洋证券腐败案发,是肖建华和明天系的一个转折点。作为太平洋证券股东之一,肖建华和他的明天系何以能够完全脱身,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待解之谜。对于王益案后,肖建华远遁海外的说法。肖建华给予断然否认--“有的说我因为'王益案’而潜逃国外,这的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真实情况是我本人和王益并不熟悉,太平洋证券上市我没有和任何的一个证监会领导接触过,媒体上所涉及的证监会领导我一个都不熟悉。”“明天集团高层负责人自创业十几年来,没有一个人受过国家政法部门的调查、边控、讯问、处罚,所以种种潜逃、如何如何,基本上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猜测。”《21世纪》:媒体报道太平洋证券上市中有很多非同寻常的方式,大家认为你运作操作了这个事项,你如何看?肖建华:其实太平洋证券真正的上市过程,我并不是很清楚的,只是那个壳是我们的,有人跟我们合作。太平洋证券上市的过程也不像媒体上讲的“交易所给证监会办公厅发一个文”就搞定了,这都是想象,是不可能的。作为国家监管部门,一个政府部门的运营,也不可能这么一个流程,办公厅要发文,得多少个主席签字才行。此外,明天集团从创立到现在,副总以上的负责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受过国家政法部门的调查询问,我本人十几年来可以查,没有说受到任何一国政府包括中国政府的通缉、边控和调查,这个是可以查询的。巴菲特的中国门徒?肖建华和“明天系”的资产版图到底有多大?《新财富》杂志调查结果显示,明天系掌控、左右9家上市公司,控股、参股30家金融机构。这30家金融机构,具体包括12家城商行、6家证券公司、4家信托公司、4家保险公司、2家基金公司、1家期货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这些机构资产总规模近万亿。“明天系俨然是一个全能型的混业金融巨鳄。并且,我们至今也不能肯定,这就是明天系的全貌,没有任何遗漏。”《新财富》杂志如是点评。《新财富》还分析,“明天系”资产版图还有两大特点:分散和隐蔽。比如,明天系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特别是金融机构,多数是由分散的中间持股公司持有,而且是中间多层持股,明天控股则隐藏在顶层;再者,即使是其中某一家上市公司或者金融机构,也是由多家中间持股公司分散持有,令外界如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终。“我觉得对明天集团的实力有很大的夸大,任何一个企业产生、成长、壮大都有其规律。我有十年时间不在国内,一个企业十几年如何发展也不可能超出同时代的企业许多,一定是汇总方法和分析方法出了偏差。”不过,肖建华并没有给出明天集团掌控的确切资产版图和规模。比如投资商业银行,全国许多企业都投资了银行,计算方法不能因为投资银行就把银行总资产看成企业集团的总资产。否则的话,新希望(11.43,0.43,3.91%)集团刘永好先生,东方集团(5.78,0.09,1.58%)张宏伟先生,巨人集团史玉柱先生,泛海集团卢志强先生,复兴集团郭广昌先生,公司总资产早已过了几万亿,因为他们都是民生银行(10.23,0.23,2.30%)大股东。许多投资是历史形成的,都是财务性投资,和史玉柱先生投资民生银行是一样的,只是财务性股权收益,并不参与银行的管理和运营。而且银行的管理层都是当地成长、当地任命和明天集团关系不大。以包商银行李镇西董事长为例,明天科技投资入股之前,李镇西董事长就是银行负责人。包商银行是当地的利税大户,主要是李镇西董事长这个团队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另外这些人高估了我的能力,十年不在国内,还能控制一个完全当地化的银行让人匪夷所思。肖建华说,“明天集团是一个PE投资的公司”,他的榜样是沃伦?巴菲特。“投资金融企业不控制为好”《21世纪》:明天集团的资产到底有多大?肖建华:我留意了一下报道,我觉得主要是在统计方法和综合方法上出了误差,其实明天集团是一个PE投资公司。明天集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客观讲,我觉得和同时代的企业和现在的企业都差不多。《21世纪》:你自己估算过没有?肖建华:真没有估算过。为什么现在很难估算,是因为估值的问题,我们对金融股权的投资很多都是十年前投的,或者十几年前投的。《21世纪》:你对金融行业的投资,有什么样的战略构想?你想把它做成什么样子?肖建华:其实,我自己的想法就是沃伦?巴菲特的模式,而且沃伦o巴菲特过得很简单,在奥马哈市,十几个人的团队,而且他很相信这些管理层,这是我最理想的方式。但是在国内的环境下,要实现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的距离。《21世纪》:你觉得投资金融企业,在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如何保证利益,不需要控制吗?肖建华:我自己觉得投资金融企业不控制为好。史玉柱也是这个观点。比如民生银行,股东都是很高明的,只有支持以董文标董事长为首的团队,民生银行才会越做越好。包括平安A股投资,平安没有任何人会比马明哲董事长好。客观地说,投资的目的是赚钱,不能只求控制不求赚钱,如果你老想控制不想赚钱,就把过程当成结果。我认同沃伦?巴菲特的观点,作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要的是收益,不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的辛苦,你如果大量的时间想去控制别人,实际上你就丧失了很大的自由。我说的很真诚。比如外界提到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实际上十几年前我们入股包商行的时候,李镇西就已是包商银行的高管,银行的干部任命权也在当地政府。我可以肯定的讲,一般很少企业能控制地方性银行。我们并不存在对包商银行的控制,而且我们在包商银行的股份也是不断稀释的。《21世纪》:你自己也不想当马明哲、郭广昌?肖建华:我不想,一点都没有想过。史玉柱也是。我自己的性格就是一个很喜欢自由读书的人。因为我不喜欢上班,我有十几年没有去过办公室了,我基本上都是海边散步、宾馆里走走、听听,这就是我的办公方式。我不喜欢程序化的东西。我自己从学生会主席到经商没有选择从政主要几个原因,第一个我觉得客观上讲,优秀的人都在党政体系内,从政的这批人素质远远比经商的要高很多。第二个我认为从政的人都是奉献大于回报。第三个,在从政的领域里,我们商界的人要进去竞争,只能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像我们这种人,稍微有一点宏观思想的人,如果到商界,就是矬子里面选将军,具有很大的优势。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在北大的时候见过很多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没有强大的奉献精神和热情这个工作是难以承受的。《21世纪》:有人说你的投资比较隐蔽和分散,为什么不把公司做的简单一点?采用一般的透明的架构?肖建华:当时投资很多PE公司,在注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得那么周密,我想任何思想的形成过程都是长时期的,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好的,都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比如入股时要求在当地注册,利税要留在当地,入股比例不能超过多少……这都是历史上形成的。《21世纪》:现在想改变这样的状况吗?肖建华:逐步吧。我是想,未来要逐步实现第一透明化、阳光化,第二简单化。这个判断是对的。《21世纪》:市场一直有这样的疑问:明天系发展到今天,规模很大,做很多投资,钱从哪儿来?肖建华:客观上讲,我们十几年前对法人股和金融股的投资,盈利是非常巨大的,在香港资本市场、国内资本市场都盈利很大。第二,你只要投的项目好,融资一定是个非常容易的事情。现在证监会新政,证券公司可以做资产管理,保险公司投资也有一定的放开。我认为稀缺的是优质项目而不是钱,我们更多的是合规化地采用了现代金融开放的筹集资金方式,而不是说外界传闻的利用我们投资的金融机构的资金。实际上,对大资金来讲,这些小型 金融机构是解决不了的。《21世纪》:你从哪儿弄到比较廉价的资金?肖建华:早期的第一桶金是做电脑。其实我们去内蒙之前,盈利已经过了十几亿了。现在募集资金的方法更加市场化,我们有好的项目,主要和大的保险公司谈,现在大的保险公司很担心资金的出路。如果现在有回报超过10%的项目,拟募集个几百亿根本就不难。无非就是透明操作,利润分成,共同监管。很简单的方法。客观讲,投资能力是稀缺资源。《21世纪》:明天系入股了如此多的金融机构,外界认为你在打造一个金融资本帝国。肖建华:即使我们之前有控股性投资的,也逐步开始转化成财务投资,比如恒泰证券,我们原来是大股东,后来引进金融街(5.80,0.06,1.05%)当大股东,金融街进行了严格的审计和管理,而且从证监会机构部请人来当董事长,现在我们基本上退出了管理。一些非常干净优质的公司我们都在把管理权让出去。因为我们要做我们自己擅长的东西。《21世纪》:有人认为,德隆系之后,你对金融板块的布局,手法更加隐蔽化和分散化。肖建华:我们更多地转向了财务投资,以量取胜,不是以控股取胜,媒体有点把我们写得无所不能,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比如沃伦?巴菲特投资了很多公司,都是这种分散投资。《21世纪》:外界对你的背景,传闻很多。肖建华:我相信未来十几年,关于我的新闻还会很多。我确实是一个善于做并购的人。未来我们海内外并购会很多,大家还会关注我们。未来我们肯定会和国家的需求一起,在海外做几个大的并购。明天集团基于媒体关注现状,将逐步走到公共视野中来,我想到那时,大家的猜测就会少很多,同时媒体对集团的兴趣就没有那么大了。(本报记者郑小伶、李振华对此文亦有贡献)链接: 肖建华口述“明天”创业史明天集团是由北大清华的一批大学毕业生白手起家,经过十几年辛苦打拼,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仍在稳步发展的民营企业集团。年,当时联想、方正、清华同方等一批校办企业的成功鼓舞了我们这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大家骑着自行车,披星戴月,从做HP、IBM[微博]代理起家,逐步完成了原始积累。当时明天公司做电脑在中关村(5.31,0.00,0.00%)已有相当规模,现在IT界的许多元老、公司都和我们很熟悉。年左右,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我们抓住了机遇,投资法人股、金融股,取得了非常大的收益。2000年以后,我们主要转入PE投资,我们很欣赏并学习了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哲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应当讲效果很明显。年,股市经历了许多次熊市,我们由于坚守稳健投资、保守经营的策略,所以当全国证券公司纷纷破产,国家投入巨资救助证券公司时,我们没挪用一分钱客户保证金、没需要国家一分钱援助,证券公司仍规范经营到现在,并且越来越健康发展。当国有企业纷纷改制时,我们积极投资,并和地方政府一起共同把企业经营好、转型好,我们投资入股的上市公司利税都大幅度的提高,员工待遇都很稳定。从年,十几年过去了,当地的国有企业有些已破产了,而我们投资入股的企业仍在健康发展,有些过时产业已顺利转型为朝阳产业,有些则正在转型中,前景应当讲越来越美好。2000年左右,明天集团投资入股了许多银行股,比如兴业银行。集团入股时成本只有1-2块钱,后来上市升到五六十块钱,利润非常丰厚,我们为了支撑上市公司发展,把原来由合伙人分享的几十亿利润装入了上市公司,让股东收益、政府利税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上市公司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大家发现和我们有关的上市公司很多都有金融投资,而且收益很大,这都是集团原始合伙人自己先花钱投资,为了支持上市公司,把一部分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比如:华资实业投资华夏银行、西水股份投资兴业银行。明天集团声明:博讯刊登肖建华出逃消息系假新闻日 00:006月26日有报道称,海外博讯网站近日表示“明天集团肖先生出逃香港”,该不实消息在部分社交媒体散播。对此,明天集团董事长肖建华授权大公财经发表声明回应称,该消息系彻头彻尾假新闻。6月26日有报道称,海外博讯网站近日表示“明天集团肖先生出逃香港”,该不实消息在部分社交媒体散播。对此,明天集团董事长肖建华授权大公财经发表声明回应称,该消息系彻头彻尾假新闻。据大公网报道,明天集团董事长肖建华授权大公财经发表声明回应称,海外博讯网站近日称“明天集团肖先生出逃香港”消息系彻头彻尾假新闻。原文如下:明天集团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肖先生已在香港居住多年;肖先生是北大法律系毕业,是合规合法的企业家,是明天集团战略委员会主席,很少介入企业直接运营。明天集团已委托律师就此假新闻向始发网站和转发公司进行法律交涉,以捍卫明天集团和肖先生的信誉。明天集团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肖先生已在香港居住多年;肖先生是北大法律系毕业,是合规合法的企业家,是明天集团战略委员会主席,很少介入企业直接运营,不存在肖先生违法违纪的客观条件,也从没有中央领导批示要抓肖先生,制造这起假新闻的记者连起码的法律程序都不懂,因为领导人很少批示直接找个人,一定是有关部门详细调查后,个人有直接的犯罪证据,才会导致抓人进入司法程序。造假记者的水平凭想象以为国家的运作程序像他造假那样随意,这是某些媒体记者不严肃不认真的表现。据了解,肖建华,被称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后的枭雄”。他神秘而行踪不定,关于他的传闻在“资本江湖”从未间断过,但外界却鲜有人见过其真身。他麾下的“明天系”,留给外界的印象是庞大、分散、隐蔽,其规模究竟到何等程度,从来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调查,明天系起家于肖建华之妻周虹文的家乡内蒙古。两年时间,肖建华在北京成立了最初的四家公司,涉及媒体、机电,并初步涉足资本市场,其后又在内蒙古成立三家公司,并随着1999年明天控股的正式成立,明天系早期运作平台基本搭建完成。通过对中国经济形势走向的精准判断,上世纪九十年代,明天系参与华资实业、西水股份、北方创业等公司获取高额收益,实现了资本的快速增加。其中,2007年太平洋证券的上市是明天系发展的分水岭。2007年之前,明天系主要通过政策盲点与市场投机获利,而随着太平洋证券的上市,明天系转型为实业+金融的产融结合体。通过网状的资本运作结构,上市公司不断成立子公司,旗下壳公司亦不断与上市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通过相互交易,塑造高科技概念、调节业绩或者套取、转移上市公司资金。据报道,目前明天系已形成以明天科技、西水股份、华资实业、爱使股份等上市公司和交通、能源、媒体、影视、机场、飞机租赁等为核心的实体产业横轴,以恒泰证券、新时代证券、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潍坊银行、天安财险、天安人寿、生命人寿、华夏人寿、新时代信托等为核心的金融产业纵轴,确立了产融结合的构架。以下为明天集团发言人声明全文:日海外博讯网站号称“独家获悉明天集团肖先生出逃香港”,此新闻已在国外几个网站、国内部分微信群体传播,对此情况,明天集团发言人作如下声明:一、1、博讯6月18日发布肖先生出逃消息是一起彻头彻尾的假新闻,明天集团已委托律师就此假新闻向始发网站和转发公司进行法律交涉,以捍卫明天集团和肖先生的信誉。2、自2000年来,肖先生已在国外居住近十年,只是中间偶尔在北京工作3-4年。因肖先生患咽炎多年,对北京气候过敏,每次回北京公务都是时间较短。肖先生已在香港居住多年;肖先生是北大法律系毕业,是合规合法的企业家,是明天集团战略委员会主席,很少介入企业直接运营,不存在肖先生违法违纪的客观条件,也从没有中央领导批示要抓肖先生,制造这起假新闻的记者连起码的法律程序都不懂,因为领导人很少批示直接找个人,一定是有关部门详细调查后,个人有直接的犯罪证据,才会导致抓人进入司法程序。造假记者的水平凭想象以为国家的运作程序像他造假那样随意,这是某些媒体记者不严肃不认真的表现。3、博讯文中还号称肖先生和梁先生、车先生在一起,记者不了解,肖先生根本就不认识文中所称的梁先生,和车先生已有好久没见面。4、国内外很多媒体炒作曾先生介入鲁能重组,还号称多少多少国有资产流失。发言人郑重声明,文中所称曾先生从没有介入过鲁能重组,私募基金当时重组鲁能时,鲁能还是职工持股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已不是国有企业,因此当时私募基金重组鲁能根本不可能有国有资产流失,也没有国家有关部门叫停;私募基金因为很大的现金沉淀等待上市也很遥远,才赔本退出,当时两年投资的收益还不如存银行划算。二、发言人关于明天集团说了如下观点:1、明天集团是由一批北大、清华以及各著名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凭知识能力白手起家的,从做电脑代理开始后转入股市投资,走沃伦巴菲特道路,因为对大趋势大方向把握准确,从而获得丰厚收益。明天集团投资一些优质资产时,比如金融股,当时正是该类资产低估时期,不需要任何关系,完全市场化投资,就像当今的PE投资。合规合法是明天集团确立的信条,明天集团自身经历了近二十年,经过国家许多部门的多次检查,结果都是合规合法的;有一些和别人合作的企业,由于合作伙伴不理想,明天集团看到风险也迅速退出。2、明天集团不像外界媒体描述的那么大,同一时期大集团的历史、规模应当相距不太大,很多媒体把明天集团投资参股企业的资产也并入明天集团的资产,这种计算方法是不科学的。举几个例子:你不能因为民生银行的股东入股民生银行就说民生银行的股东每家资产都过五万亿,因为民生银行资产过五万亿;你不能因为持有花旗银行一些股票,就号称股东资产过万亿美元,媒体吸引眼球的计算方法和事实是有很大差距!3、明天集团因为创始人多为北大、清华毕业生,这两个学校企业家共同特点都比较真实、不爱做秀、不会表演,因为长期的严格教育使他们每说一句假话都感到违背底线,相信但丁讲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就使明天集团对外形象包装、公关都还很初级,这就给了许多人神秘化、妖魔化明天集团的机会。明天集团做了许多捐款,救活了许多破产企业,给许多大学毕业生和许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给各级政府交了很多利税;明天集团很少宣传自己的公益事业,很少宣传集团对社会的贡献,这是需要向其他大企业学习的,同时明天集团将逐步走出低调,让人们看到一个由年轻大学生积极向上、为国家为未来奋斗的上进群体。发言人称,现在集团对许多歪曲报道发表声明就是公开化、阳光化的初始措施。发言人建议媒体肩负社会责任,应以科学、务实为前提,不应为吸引眼球随意想象发挥,对自己和别人都有许多不利影响,路正才能长久,严肃才能成功。明天集团发言人日  明天集团对大公网授权书  明天集团发言人声明欢迎您转载分享:推荐:相关好文章摘抄热点好文章摘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技术入股合作协议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