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离任审计程序序?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审计程序的基本概念和总体策略,审计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和难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审计程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对​审​计​程​序​的​简​要​介​绍​,​讲​解​了​各​个​审​计​阶​段​应​做​的​重​要​工​作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严格过程控制 确保审计质量--中国烟草在线
 当前位置&&
 新闻查询
 热点新闻
 经典回顾
严格过程控制 确保审计质量
字体大小: 更新日期:
  烟草在线专稿  审计监督是否严格到位、评价是否客观公正,不但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政策、法规在企业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关系到各级领导决策能否得以落实,更关系到审计队伍的形象。为此必须按照审计对象选择合理、审计目标清楚明确、审计程序科学周密、审计标准从高从严、审计结果落实到位的工作思路,在明确各个审计过程的工作目标和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审计过程的高水平保证审计结果的高质量。
  一、科学地选择审计对象
  选择审计对象是内审质量控制的第一关。该环节控制的目标:一要体现重要性原则,即立项和计划审计的项目必须是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事关企业发展大局的重大事项。二要体现针对性原则,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工作重心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三是要有可行性,审计事项必须与审计机构的职责范围相适应,并且审计人力资源能够达到开展审计活动的要求。在明确了以上目标后,可考虑以下七个方面筛选审计对象。
  1、上次审计的时间和结果。一般来说,某一企业或某项业务活动的时间间隔越长,上次审计时发现问题越多,则目前存在的风险就越大,就越应进行审计。
  2、要选择那些涉及金额大和资金进出频繁的项目。
  3、要充分考虑潜在的损失和风险。内部控制较弱或内部牵制力不强,往往意味着潜在的损失和风险。对一些表面上看来不是财务上的风险也要加以考虑,如涉及法律诉讼、公众形象受损等问题,起初的影响好象与财务无关,但这些风险最终将对企业的财务收支产生影响。
  4、管理层的要求。当企业领导人要求实施某项审计时,审计人员要予以充分考虑,因为企业领导人熟悉经营业务,掌握的信息全面,他们比较清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经营方案和制度的重大变化。如在经营体制、隶属关系、经营方式变化时,要优先对其审计。因为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多会出现稳定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复杂的情况和风险。并且在变化后,可能要进行很多调整,以使新业务能良好运作,但在实施的初期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并且新业务从来未被审计过,也很难判定其相关的控制系统是否充分。
  6、获取经营效益的机会。未能挖掘潜在的效益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仍然使是企业的损失。因此,企业资金、资产、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也是审计的重点。
  7、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状况。审计人员的技能组合往往影响到审计工作的侧重点。适合哪类业务的审计往往受审计人员配置的影响,在确定审计项目时,审计部门应对所属人员的经验、受教育程度、业务能力等进行权衡。
  在充分考虑以上七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从中选择出最需要审计的项目和对象,并以此作为编制年度审计计划的依据,将保证审计的对象具有重要性、针对性的特点。
  二、做好充分的审计准备
  审前准备工作的目标是科学合理、周到细致。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内部审计的基本目标是审查、评价内控系统的适当性、有效性、和效果性。在审查环节,主要判断被审企业是否遵守了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程序;在评价环节,要说明和认定被审单位的执行情况,对其遵循性做出评判。审计时,为了保证基本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具体目标,并通过具体目标的落实,以保证实现基本目标。
  在审计范围方面,一要审查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审查内控系统牵制是否得当,是否能够防止、发现、纠正重要的错弊,是否能够保证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二要审查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通过审查,判断各级生产经营人员履行内控制度的程度及其效果。
  2、研究背景资料。为做到有的放矢,制定审计方案前必须研究好与被审者相关的背景资料。一要搜集研究行业经营资料,特别是其他同性质、同规模企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二要搜集研究被审单位的概况资料,包括单位经营情况、管理人员资料、企业出版物和媒体发表的关于被审单位的文章,定期的财务报表、经营活动分析,批复下达的预算资料等。三要搜集以前对被审企业的审计文件,包括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回访报告,以及外部审计和检查的处理决定和检查结论。四要搜集人民来信、来访内容及落实结果。在搜集和分析以上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者有个大概的定位,从而为制定审计方案打好基础。
  3、成立组织、落实人员。该环节的工作目标是根据审计性质、内容和范围确定适当的审计人员队伍。一要成立以派出机关审计负责人或在审计战线威望较高的人员为组长的审计小组,以使审计组长能够利用原来的威望顺利地调度、指挥和协调将来的审计实施工作。二要抽调知识和能力结构与本次任务相适应的审计人员,以使每个审计人员都能在以后的审计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三要确定合理的人员数量,保证在不“窝工”的前提下,能够按时完成审计任务。
  4、制定审计方案。审计方案包括了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审计步骤。其目标是使具体的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增强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制定审计方案时应遵循如下几点:一是审计方案的内容必须全面周密,不得有漏拉的程序或步骤。二是要确定好责任人,一般情况下,审计方案由审计组长编制,在其他人员编制审计方案时,审计组长要负责审查把关。三要履行必要的手续,审计方案制定后,必须经过分管领导批准。四要掌握好方案的编制时间,除突击性审计、调查或进行相对简单的例行性质的审计时,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制定和完善审计方案外,一般情况下,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五要完善审计方案的修改程序,准备阶段形成的初步审计方案在经过初步调查并概括出具体的控制目标后,应及时进行修改,审计组长可根据情况重新确定增加、修改和放弃的步骤,并将修改的内容在原定方案相应条款后予以注明。六要将审计方案信息传递给有关人员,既要传递给被审单位及其相关部门,又要把相关的内容复印给有关的审计执行人员。但对知悉方案信息后可能造假或抵制审计检查的人员,则要严加保密。
  5、审计通知。审计通知的目标是希望被审企业做好相关准备,以配合好将来的审计工作。一般情况下审计组进点前,应采用书面形式告知被审单位审计的范围、内容、审计组的人员构成、审计的大约时间,以及要求被审企业准备的有关文件资料和准备座谈的人员等,以便被审企业安排好相关的工作,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充分的准备工作既可以避免与被审单位发生时间上和人员上的冲突,又可避免出现“窝工”和拖长审计时间的现象,能够保证在即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
  三、搞好初步调查和测试
  初步调查是到审计现场后,包含了现场考察在内的审计准备,是审计审计准备工作的延伸。其目标是使审计人员和被审者能够互相了解,获取新的资料,增强感性认识,拟补审计方案的疏漏,以利更好地完善审计方案。
  1、召开审计座谈会。审计实施前,必须组织一次由审计组长主持,由审计组成员和被审企业负责人及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会议。其主要目标是争取被审者的配合,向被审者传递有利于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关信息,并获取所需要的资料。为此,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要制定一份会议计划,列明所要讨论的内容,诸如审计的目的、性质、主管、大约需要的时间等,以消除被审者的顾虑。二要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程序,如入会者互相介绍身份,审计组介绍审计任务,被审者介绍企业基本状况及成员单位的地址,审计期间所要讨论的各种材料,需要被审者协助的范围,审计报告的形式等。三是要营造适当的会议气氛,做到既不要太随便又不要过于拘谨和冷场。四是要将座谈会的情况形成工作底稿。
  2、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的目的是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及其业务活动增强感性认识。审计人员可在被审单位相关人员的陪同下直接观察其厂房、设备、职员,了解相关的业务流程。在考察时,审计人员应对企业不寻常的经营活动如资产的闲置浪费、无用的经济指标等有所觉察。要时刻留意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普通职工和管理人员的关系等,以便过后据此修订、完善审计方案。
  3、研究文件资料。初步调查研究的文件资料是指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所得到的资料,审计人员要将企业当前的经营策略、组织特征、业务流程、工作状况说明、财务报表、经济活动分析、规章制度等加以研究分析,并予以整理。
  4、编写被审单位说明书。在开完审计座谈会、实地考察和研究完文件资料后,审计人员应编写一份包含介绍业务流程图和组织图、说明财务和经营业绩等方面资料的被审部门说明书。较为详细的写明被审单位的经营目标、约束条件、职能部门设置、职工的结构数量、现金流量、固定资产设施、市场资源、管理状况等。以便于审计人员在具体实施审计时能够及时地确凿无误地获取应该掌握的信息,或对获取的信息的来源渠道进行甄别。
  5、分析性检查。在编制完“被审单位说明书”后,应根据掌握的财务、会计和业务数据计算出一些比率、变动趋势,同以往的经营业绩、同业平均值、其他公司的业绩和审计部门了解到的同类审计实体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求得到更加详细的资料,便于分析判断问题可能产生的领域和环节,进而更加合理地地指导审计时间的分配。由于可能遇到的问题千差万别,因此具体分析的方法可因事而定,不得拘泥于固有模式。
  6、内部控制检查。内部控制检查主要包括描述、分析、评价和风险评估。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着是否进行扩大内部控制检查及扩大检查的范围和程序。在该过程中,一要采用包含组织机构、经营范围、信息系统、人事等内容的“内部控制调查表”来说明和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二要采用文字说明、绘制流程图等描述经营过程和内部控制的方法。三要对部分重点业务采用“穿行测试”程序了解其完整步骤。四要用“系统的限制测试方法”对认为最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测试。五要针对信息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用“信息系统的扩大测试方法”来证实其可靠性。
  在初步完成了以上程序后,审计人员才有资格可对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初步评价。
  四、明确扩大测试、审计发现和审计意见的程序
  审计人员在进行了内控系统初步调查和风险评估后,可根据获得的审计证据的质量水平及风险程度决定是否实施扩大测试程序。
  扩大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额外信息,使审计结论更可靠。因为尽管初步调查和内部控制检查时,搜集到了部分信息,但这些信息大多是从被审者那里收集的,是代表了被审者的意见,有时还不足以得出最终的审计结论和提出审计建议,因此必须采用诸如增加检查项目数量、详细分析原有证据等特殊的程序来测试。
  在执行扩大测试程序时,要重点测试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预算、计划执行的遵循性,业务活动的效益性,企业财产的安全性以及企业实现各种任务目标的保障程度等。
  在进行内部检查和扩大测试后,审计人员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审计发现。这时审计人员可将得出的结论汇总形成“审计发现汇总表”,并依此形成审计意见。
  五、撰写高水平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历史记录,是审计结果的最终体现。因此有必要把审计报告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
  1、搞好审计报告的编写工作。要在审计开始时就做好编写审计报告的准备工作。在撰写前要收集充分的资料。要讲求写作技巧,例如写作风格可以是轻松的和吸引人的,标题可以是叙述式的,事实和背景资料应置于细节内容之前,并且应该简明易懂;报告的格式应能使读者快速的浏览并获取关键的信息;相对重要的信息应放在靠前的部分;行文应思路清晰,通俗易懂;语气应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显著的事实应按正确的顺序来描述;对读者提出的疑问,能在适当的位置给出答案。
  2、规范审计报告的格式。一般情况下一份规范的审计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1)有包含报告标题、被审单位名称、地址、审计日期和期间、审计小组名称的“封面”。(2)有包含报告日期、发送日期、接受报告人、审计范围和目标、签发人签名等内容的“导言”。(3)有概括说明企业存在的风险和薄弱环节的“总结和概述”。(4)有对审计发现的细节说明。有些审计报告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图表和附录。
  3、明确地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是对已审计的经营活动做出的总括性的评价,可以在报告中单独列示,并冠以“内部审计意见”的标题;可以并入报告的“导言”部分,在“审计发现细节说明”前予以列示;也可以并入报告的总结部分。审计意见的意义在于为报告的其余部分提供一个总体的印象,目的在于向委托审计机关的领导表明对被审事项的总体结论,从而使其进一步理解相关审计建议。
  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影响,有时审计意见能够引起决策阶层的误解。如对某控制系统发表了总体情况较好,个别方面需要改进的意见后,有时被误认为,既然审计意见总体上是满意的,就没有必要对报告中指出的问题采取行动。反之,一个不满意的审计意见有时可能会掩盖所有正面评价的作用。因而,审计人员面对影响审计结果的错综复杂的情况,必须谨慎的、科学的发表审计意见,以免产生误解。
  4、提出切实可行地审计建议。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意见、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对照审计标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另外,审计基本业务结束后,应将审计底稿交由相关部门签字;审计报告初稿形成后应先征求被审企业负责人意见,如有疑问,应对疑问问题再次进行核查落实,直到被审企业提不出不同意见为止。
  六、后续审计
  为了监督和督促被审企业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保证其内控制度的能够得到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就必须对被审企业进行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可以在审计发现后马上进行,但大多数情况下,须在发出审计报告后的一定时间进行。通常要求被审企业在实施后续审计之前向内审机构书面回复审计报告落实情况。包括对报告中提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没采取纠正措施的问题及原因等。审计人员要针对回复不充分的、有疑义的和答复不采取纠正措施的事项进行现场审查,进一步澄清、探讨有误解和有疑义的问题。在进行了探讨、澄清和现场后续审计后,审计人员应根据改善后的情况或被审企业表明已经或将要采取的措施,对被审企业的控制环境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并形成《后续审计报告》上报内审管理机关。
  另外,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持续改进以后的内审工作,还需要在每次审计结束后对本次审计活动进行认真的审计总结和评价。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规范运作,落实到位,就一定能够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山东省临沂市烟草专卖局 张绍福
& 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离任审计程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