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招聘业务员业务员开会口号

康师傅: 康师傅统一日清方便面被指存在安全隐患
masterkong_
masterkong
 康师傅统一日清方便面被指存在安全隐患
[ 16:15:53]
  摘要:虽然中国是世界方便面产销第一大国,虽然方便面曾是中国食品工业中的朝阳产业,但1980年代进入中国,经历数十年快速增长后,开始走下坡路。  对于全球最大的方便面产销国中国,康师傅、统一等巨头肯定是势在必得。 CF…  被指存在安全隐患
       方便面三巨头被指铅含量达到临界值
       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点名康师傅、统一、日清方便面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企业质疑检测结果,称产品质量可以保证
       日,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流通领域方便面
       比较试验结果显示,23件样品经检测均符合相关标准,但康师傅、统一、日清三大方便面巨头的部分产品铅含量或者苯甲酸指标已经达到了标准的临界值,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昨天统一和日清公司对这份数据提出了疑问,坚信自己的产品质量可以保证。
       据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宣传处劳主任介绍,这次比较试验是在上海市三家经销企业随机购买23件样品,产地涉及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之后委托上海市粮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依据相关规定,对酸价、过氧化值、菌落总数、致病菌、苯甲酸等10项指标进行了检验。
       记者从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拿到的这份《2005年上海市消保委方便面比较试验结果汇总表》上看到,23个样品中,有4个样品的铅含量低于0.1mg/kg,5个处于0.2mg/kg,7个在0.3mg/kg-0.4mg/kg之间,的7个样品包括日清三味排骨鸡面、日清葱油肉丝炒面大王、福满多香辣牛肉味面(康师傅)、康师傅面霸葱香牛肉拉面、统一浓香排骨溜圆面、中萃无锡排骨面、中萃五香红烧牛肉面铅含量都是0.5mg/kg.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方便面中的铅的标准值均是≤0.5mg/kg,7件样品的铅含量均达到了临界值。
       另外,检测中发现利福(青岛)的麻油鸡汤伊面和日清三味排骨鸡面(125g/包)苯甲酸检测值也都刚好达到国家允许的0.5g/kg.劳主任表示,7个样品的铅含量已经达到临界值,不小心就会超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过他也表示,本次受检的样品都是日以后生产的,该类产品的保质期一般为6~9个月,随着保质期的临近,一些指标超标的可能性会加大。
       ▲企业反应
       统一、日清质疑检测结果
       “今天上午看到这些数据我们也吃了一惊。”昨天下午,上海日清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奚先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奚先生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将样品送到日本总部进行检测,而他们也不太相信公司的产品铅含量和苯甲酸会达到临界值。
       “在以往公司和有关质检部门的检测中都没有出现问题,而且以往的检测数据与这次的数据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正在与出具报告的单位联系,要了解一下当时抽样的环境和检测的条件。”奚先生表示。
       而另一处于“危险地带”的公司统一集团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李先生表示,公司之前的一些检测数据显示这些产品的铅含量一般在0.2mg/kg左右,与这次检测出来的0.5mg/kg相距甚远。
       李先生还强调,这次试验结果并没有表明统一方便面存在质量问题,只是存在这种安全隐患,对此公司将考虑改善工艺以防范这种隐患的发生。同时,李先生还表示,铅含量会随着产品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受到影响,一些指标超标的可能性会加大,但公司的质量控制系统非常严格,加上销量比较好,不存在存放很长时间的情况。
       另一被指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康师傅则选择了回避态度,昨天该集团新闻发言人滕鸿年的秘书以在开会为由拒绝做出任何回应。
       ▲专家说法
       铅含量在标准内是没有影响的
       据国内另一方便面生产厂家品控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方便面的铅主要来源于生产原料和生产设备两个方面,原料中水、小麦、面粉中都含有铅元素,一般企业在选择原料供应商时都会对这些指标进行检测,除此之外就是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的清理,以此来控制产品中的铅含量。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沈群教授认为,铅含量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是没有影响的。据他介绍,在我们日常用的饮用水、小麦中都或多或少存在铅元素,因此以这些为原料的食品制品中含有铅元素是不可避免的。
       据悉,铅是食品中的重金属指标,长期食用铅超标的食物,铅砷会在人体中累积,引起中毒。据了解,铅元素进入人体后,除极少部分排出体外,大部分溶于血液中。铅的主要危害是阻碍血液的合成,导致人体贫血,出现头痛、眩晕、乏力、困倦、便秘和肢体酸痛等症状,动脉硬化和消化道溃疡等疾病也与铅中毒有关,而且铅对于儿童的危害尤大。
  ■   这两天,汉阳某建筑公司负责人黄先生撇下手头的工作,跑了多趟汉阳钟家村一家大超市,仍没兑到两瓶饮料的小奖,他自我解嘲:这个兑奖成本太高了。  黄先生说,8日上午他在该超市买了两瓶康师傅铁观音茶饮料,花了4块多钱,没想两瓶都中了奖,瓶盖里刻有“再来一瓶”字样。他连…■   谎称奥运会期间康师傅饮料会供不应求,天津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业务员张某从多名批发商处骗取货款268万余元。记者今天获悉,大兴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3年。跨所倒货自行收钱2007年3月起,张某在天津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宣武营业所担任业务员,…  
延伸阅读: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   康师傅控股控股高阶经理人26日在台湾表示,预计今年底方便面在大陆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至60%,去年底则为54%。
康师傅控股财务长林清棠在周五于台湾举行的法人说明会上称,根据市调公司ACNIelsen的资料,去年底该公司于中国方便面市场的市占率已达…■   长春市民滕女士开了一家小店,经营一些日用品,日前,一位顾客到她的店里购买康师傅矿物质水的时候,发现一瓶水中有杂质,滕女士立刻与自己拿货的批发商取得联系,但是批发商却表示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让滕女士觉得有些恼火。  昨日,滕女士也将这瓶发现杂质的水送到了报社,记…■   康师傅控股近日公布2009年全年度业绩,年内集团总营业额同比上升18.94%至50.81亿美元、集团毛利率上升2.45个百分点至34.63%、EBITDA(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上升26.39%至8.24亿美元、集团溢利上升38.24%至5.00…■   -…■   -…康师傅赖账打人有人管吗_百度知道
康师傅赖账打人有人管吗
没有人性。直到现在康师傅公司拼命赖账想把经销商逼向死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8月去了康师傅天津总部。3月30号在南京和杭州总经理林山谈的也很好。我老公为康师傅的发展奋斗了十几年。结果他变卦耍赖直至在康师傅南京所动用流氓手段聚众殴打经销商,企图彻底赖账。缺乏人性,导致我老公落到倾家荡产是必然的结果,把你们的真面目逐步公布于天下!打人事情发生以后康师傅大小领导无一人看望被害者,由于康师傅的违规操作最后被康师傅搞的倾家荡产。但没想到总部采取推诿的态度怂恿了杭州总经理林山的做法:155 [关闭窗口]
我是经销商吴的妻子。本想在康师傅把事情协商解决就算了,既然你们康师傅不要脸那我就彻底给你们露露脸,后面答应继续谈康师傅赖账打人
发表时间,是最老的元老之一。
受害人。在这种情况下我忍无可忍,本以为天津总部会明智地解决事情。不过我们的天津之行了解到了康师傅对我老公做了更可怕的事情不仅仅是违规操作: 文字 〖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碰到了这种人这种无赖公司怎么办看了后确实让人同情受害者,跟贴者只说“抵制”“抗议”解决不了受害者的问题,受害者还是去走法律为自已讨回公道吧,受害者希望网友帮出出主意
其他类似问题
康师傅的相关知识
其他20条回答
同情,但无能为力,只有依靠网络的力量能吵到中央,如果这事情值得中央管,那就好办多了,否则去哪说理都是不行的!
找天津的都市报道60分吧
康师傅这么叼???
相信伟大地中国共产党,他会来管这种为非作歹的台湾企业的。大家不要买康师傅股票,抵制康师傅!
对于这种无赖企业要斗争!只有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
抵制康师傅!
据知这个被打的经销商在当地也算是黑势力,非法经营的,当时他们是带人去找康师傅打架的。。。。建议还是被打的人去报警吧。。。
片面之词,还是不要相信的好
生活中的黑势力没见过,电视上的看过多了。被打成那样还黑势力了!我看康师傅的打人模样才像黒社会了!
去西祠胡同东升有约,看了以后所有人都会义愤填膺!狗屎康师傅!
确实,想要依靠国家政府的力量来得到帮助.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国家的法律是为有钱人犯罪开脱而准备的.不要相信这个国家.倾家荡产.家也没有了,钱也没有了.俗话说,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谈何容易就只剩下几个光人,怎么再创业.对于前几年前,上海发生的一青年男子冲进公安局杀死十几人.我只有拍手说好.杀得好,死得好.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不是恨要极点了.会杀人吗.买100公升汽油( 估计还不够).把康师傅烧了吧.先给里面的人警示离开.不要烧到人就可以了.生命的路走得如此艰辛.那要命来做什么.本人对这种事情深有体会.国家只会保护有钱人.靠征收税来养活这些政府人.而却从来都没有保护过我们.
事情经过早在1999年成为康师傅的经销商之前,我老公吴就是其他品牌的优秀经销商,得到过很多荣誉,如:百事可乐的建厂典礼、可口可乐的世界杯贵宾团(由优秀经销商组成,去韩国世界杯现场)等等。当还很弱小的康师傅公司的业务员找到我老公时,本着中国人帮中国人的简单想法,我老公逐步把精力放到了康师傅的业务上。经过几年流血流汗的打拼,吴与康师傅一起发展起来。获得了江苏省销量第二名。我想康师傅能有今天,是很多和吴一样的经销商与康师傅公司一起努力的结果!
2007年,已经壮大的康师傅公司,开始发展安徽市场。公司推荐吴去安徽合肥担任总经销商。我老公认为这是一个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于是抵押家里的房产加上多年的辛苦积蓄,投入了数百万元成为了康师傅公司合肥总经销但从此开始了厄运连连的历程。
在实际运营中,康师傅以吴不是合肥人客户钱打到账户上不放心为由,直接就掌控了吴的销售、回款及利润,吴经营权完全被公司架空。直到08年下半年,康师傅合肥公司的工作人员出了问题(被开除、受审、获刑)吴被告知帐上已无钱,并被取消经营资格,吴即要求对账,出于对他们的信任就把所有的材料拿到康师傅公司。对了一年多,堂堂的上市公司合肥所竟然耍起无赖,拒不认账。并称我们提供的对账资料已离奇失踪,就连康师傅总公司下来稽查的稽核报告的事实问题也不予理睬,拒不执行。直到今年(2010)年头,我们家里才得知这个事实。我去合肥找合肥所负责人郭某(南京人)对账,一直找不到。日终于在康师傅顶津南京分公司(江宁路)找到了郭某,当时南京所负责人林志哲(苏北部协理台湾人)出面声称,他来负责解决此事,并当即立下字据。刚开始,我们很感谢林志哲。因为他在3月30日果然把林山(华东区域总经理总部在杭州)约来了南京,在林山要求不要吴出面的情况下,我和我父亲和他谈的很好,林山答应了3天后先支付已认可的部分,后面的帐我们再继续核对。后来在4月2日又发生了些不愉快的事(以后我再详细说)。但最终康师傅顶津还是在4月2号先付了51.6万元。然后我和我父亲多次去康师傅顶津公司南京分公司叫他们打电话到杭州约林山来继续谈。杭州方面一会儿说林山开会一会儿说他回台湾了,我们心想他是总经理很忙就再等等。终于在4月28日我们和林山通上了电话,我问他何时能来谈,他竟然说不知道,在电话中我和他言语上起了冲突,后又给他发了短信。他最后在电话中对我说不要与我和我父亲两人谈要吴和他谈。在这种情况下,5月6日上午8点多钟吴和弟弟表弟三人来到康师傅南京分公司想请林志哲打电话给林山继续来南京面谈,但林志哲一反常态(我们以前碰面都笑眯眯地打招呼,他还问我们谈的怎么样了)。还没等吴他们开口,林志哲就冲出自己的办公室,大喊弟兄们过来,把门锁起来,给我打。并自己亲自带头群殴吴三人,三人被打得满屋子乱跑,并被打倒在地多次。当吴三人跑到大门口时,才发现大门已被锁上,跑不出去了。林志哲他们就继续追打,在追打过程中,竟然残忍的用水瓶中的开水泼向吴的弟弟,滚开的水烫伤了他的后背和臂膀惨不忍睹。吴表弟被他们打翻在地用脚踩踢他,他躲到了桌子底下(趁此机会偷偷摄了一段当时的情景,2秒)。这时稍稍歇了会儿,林志哲说要谈就到他的办公室去谈。当吴三人刚进办公室公司里的几十人就又冲进了办公室。吴三人又遭到了毒打,吴的牙就在这时被打掉,手臂被打骨折。吴的弟弟被打的受不了了要打开窗户跳楼。被以前熟悉的业务员抱住,这时吴的表弟打了110.
事情发生以后来到了派出所处理,警方经过调查取证定性为刑事案件。对于主犯林志哲,从很短的摄像中也能清楚地看出,林志哲在拼命的挥拳。他的周围围满了打手都是他在主打,他打谁一帮人就跟着打谁。在派出所羁押室林志哲非常嚣张地对我说:“你们等着,我会动用所有的关系搞死你们”。果不其然此次事件的组织者,本案的主犯林志哲到了晚上9点多种,他竟然从派出所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回家了!我感到莫名其妙,康师傅的关系网能左右法律吗?从此,我们又踏上了漫长、苦难的维权之路。
后来我们去了市公安局信访处上访,没有结果。又去了省厅上访,至今没有解决。就因为上面有人帮他打招呼,他是台湾人,他是康师傅的人,他就能逍遥法外、为所欲为。法律已有失公正,法律面前已不是人人平等!我们强烈要求严惩打人凶手。从此幕后主使林山也就销声匿迹了,就彻底耍起了无赖。
在这种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下,我们7月份只有去康师傅顶津集团天津总部,心想总部领导肯定会通情达理,会妥善解决这一年多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想到天津总部也采取了推诿的态度,竟然连天津总部稽核查出来的欠吴的钱也不承认。康师傅口口声声提倡的诚信在哪里呢?太无耻了,我们忍无可忍。在天津总部门口拉起了横幅,后在开发区管委会和公安的协调下说好两星期后回南京派出所谈。在天津从康师傅律师的嘴中我们又知道了康师傅公司对吴做了更严重的事情(以后详谈)。我们等了两星期,天津方面的代表和杭州的两个律师在派出所和我们什么都没谈就敷衍了两句就走了。在这种情况下9月13日我们又去了天津,康师傅总部竟然提出先解决打人事件后解决经济问题,我要求同时解决。他们都不答应,后在天津管委会和公安在场的情况下我们和天津总部的代表高处协调了多次。往往是今天谈好的,第二天康师傅公司又反悔。如此出尔反尔最后连管委会和公安局也没法从中协调了(并强烈反感康师傅公司的所为)。他康师傅店大欺人谁都不放在眼里了,后来和林山一样耍起了无赖,照死不理我们了!在这种情况下,在天津开发区康师傅顶津集团的大门口我们又拉起了横幅抗议,康师傅就叫政府来管说是我们影响了天津开发区的形象。各位网友,你们看看是康师傅影响了天津开发区甚至所有台企的形象还是我们?最后横幅被警察收走,我们又把字印在衣服上,从9月15号到现在已经一个半月我的老婆婆吴的妈妈天天站在康师傅天津总公司门口。积劳成疾,她终于病倒了,就天天躺在了地上,没人性的康师傅不但不救死扶伤,反而天天喊警察来管,看样子非把老太太折磨死为止。但天津警察已鉴证了事情的全过程,他们是确实贯彻了党中央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精神。他们对我们表示了同情和理解,在这里向伟大的天津警察致以深深的敬意!
我恳请网友帮我们出出主意,碰到了这种人这种无赖公司怎么办?
在此特别感谢去看奶奶的天津网友,谢谢你们!!!
康师傅的种种恶行一定会招来报应的!人不算天算!老天一定会惩罚它的!
这个公司也太可怕了吧。。他们连自己的经销商都打啊。。我看这个公司长不了咯。。还是上市公司呢。。我看就是台湾派来中国骗我们大陆人钱的。。这个公司要坚决抵制他。。太坏咯。。在我们大陆的土地上居然敢欺负我们大陆人。。坚决强烈的鄙视这个公司。。坚决抵制康师傅的一切东西。。以后再也不会买康师傅的任何东西了。。太欺负人了。。很同情当事人。。希望你们能早日拿会被这个公司骗取的钱。。
刚在西祠胡同听说康师傅天津总部办公大楼失火了!火势还不小了!老天开眼了!等着吧报应来了!
政府难道就管嘛?不管怎么说,打人就是不对的。 政府应该严查这件事。政府这态度让人心寒
这个腐败的国家,就这么容忍台湾人在大陆横行霸道,我不是歧视台湾人,只是这么一说,台湾人也有好的商人,但是这样的台资企业怎能让我们容忍,欺负我们的同胞,政府都在做什么??????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康师傅研究
康师傅研究
100多年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创立时挂牌的上市公司,目前硕果仅存的是GE,也就是通用。但是,看一看现在的GE与发明家爱迪生创立的GE,业务范围毫无共同之处。除了公司名称没变,几乎什么都变了。
现在的企业家都在谈要做百年企业,创业tipsGE就是百年企业的典范。GE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年企业,就在于它在每次环境变化的关键时刻重塑金身,把握了变化的方向感。
“方向感”比“创新”更重要
“方向感”是一个比“创新”更重要的词语。当企业家谈创新时,可能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是失去方向的创新。有了方向感,创新才有价值。
第一次听说“方向感”这个词,就被简单的三个字征服了,更何况说这句话的是一个饱经沧桑企业的老总。为了让我理解这个词,这个老总讲了几个故事:
故事一: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党内出现了质疑“红旗到底能扛多久”的声音,毛主席特别撰文,发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强音,及时把握、引导了党的方向。
&&&&故事二:红军长征途中,当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汇合时,张国焘提出向西走,毛主席提出北上奔赴抗日前线,毛主席得到了将领们的拥护。又一次在关键时刻把握了方向。
故事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时,有人提出“划江而治”的方案,国际社会也给中国共产党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毛主席在此时果断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响亮口号,再一次把握了方向。
&&&&这位老总的观点是:作为一个决策者,每当面临关键时刻,一定要有方向感。方向错了,一切都错了。
康师傅凭什么从失败走向成功
台湾魏氏四兄弟1988年到大陆创业时,做过他们熟悉的食用油,也推出过“康莱蛋酥卷”,这些产品都因为太超前而失败,差点让魏氏兄弟血本无归。直到一次出差时,魏应行发现一同搭车的人对他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可以买到。魏应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把握了创业的方向。
康师傅第一战为什么成功?
产品突破、广告突破,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功企业的典型操作模式,也是营销的主流方向。康师傅进入方便面行业,一开始就把握了主流方向。
当时内地的方便面市场呈现两极化:一极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质量很差;另一极是进口面,质量很好,但价格贵,五六元钱一碗,普通大陆人根本消费不起。看到这种市场情况,魏应行想:如果有一种方便面物美价廉,一定很有市场。于是决定生产这种方便面,并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康师傅”。
名称起好了,产品档次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确定口味了。怎样开发符合内地人口味的方便面呢?康师傅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和调查发现:内地人口味偏重,而且比较偏爱牛肉,于是决定“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考虑到内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后把售价定在1.98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康师傅的广告宣传也全面铺开。1992年,当国内企业还没有很强的广告意识,康师傅的年广告支出就达到了3000万元。当时大陆的电视广告费用相当便宜,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插播广告只需500元人民币。为了将一句“好味道是吃出来的”的广告词铺满大江南北,康师傅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每年的广告投入从不低于1亿元。康师傅认为“广告就像朋友,你不打招呼,人家就把你淡忘了”。
包装漂亮、广告凶猛的康师傅一经推出便立即打响,并掀起一阵抢购狂潮。康师傅公司门口甚至一度出现批发商排长队、一麻袋一麻袋订货的罕见场面。在市场的推动下,康师傅的生产规模迅速膨胀,在几经失败之后,魏应行终于第一次尝到了投资内地的甜头。
康师傅第二战为什么成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从缺短经济快速过渡到过剩经济。市场突变,几乎让所有的企业慌了手脚。这是考验企业适应能力的最好时机,因为只有在“逆境”顽强生存下去的企业才具备永续经营的资格。康师傅在此时做了一个重大决策,果断地砍掉省级“大户”,市场重心下移至地市,以地市为营销的起点,受控经销商设到县。康师傅是第一批做出市场重心下移决策的企业,而第一批企业都冒着极大的风险。因为传统“大户”要砍掉,地市级市场网络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如果出现衔接问题,企业就可能崩盘。
市场重心下沉,砍掉大户。这是1997年后的主流营销方向,康师傅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再次把握了营销的方向。
康师傅第三战为什么成功?
从2000年开始,康师傅又开始了第二轮通路创新。这次不仅将通路下沉至县级市场,而且围绕终端实现了通路精耕。为此,康师傅3年时间内在通路上投入了4000万美元。
现在康师傅在中国大陆分东南西北中5大片区,已有300多个营业点,近5000家经销商,55万个销售点,139个仓库。
此外,康师傅把全国划为1500个小区域,每一个区域由业务员负责,要求每一个业务员每天拜访80个零售点,了解他们的销售情况、需求状况,并及时对他们的要求做出反馈。
为了对通路精耕提供支持,康师傅对生产布局做出规划,直径500公里内要有一个方便面生产基地,把运费控制在销售价格的5%以内,由此实现新鲜度、销售价与成本的最佳组合。
在方便面产品结构上,康师傅从高端起步,向中端延伸,再向低端延伸,形成了通吃的格局。
在品牌延伸上,康师傅逐步向小食品(雪饼)、饮料等领域延伸,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企业的适应度比做大做强更重要
卢泰宏先生曾经说,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曾经热烈讨论“先做大还是先做强”的命题。其实,对中国市场而言,更重要的命题是“对中国环境是否适应”。“大”或
“强”在中国市场中都不足以决定其成败或市场寿命,而只有适应程度或应变程度的高低才决定其公司的命运。如可口可乐、宝洁、大众、通用、安利等都是适应中国内地程度高的公司,而微软、跨国广告公司都是适应中国内地程度不高的公司;内地TCL、华为、娃哈哈、双汇、网易、步步高、夏新等是适应程度高的公司,而红酒业、银行业以及春都、乐华等是适应度不高的公司。
中国营销界有一个不良风气,即总结模式。每冒出一个成功企业,就开始总结其成功的模式。而模式被总结出来之日,就是已经过时之日。有了模式,营销工作就变得简单化了,即不断复制模式,全然不管营销环境是否已经变化,以及模式成功的基础是否仍然存在。台湾灿坤集团CEO吴灿坤曾说:“应当承认,15年来在大陆市场做得很不成功,总共亏了2000多万美元。在拓展中国内地市场的过程中,我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似乎不需要花这么大的代价,似乎不需要熬到吴先生这个年龄才能悟出来。可是,只要心里有了模式,就一定不会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论在台湾的影响力,统一远甚于康师傅,但统一硬是把台湾最畅销的产品拿到中国内地卖,而康师傅却搞“万人大品尝”。个中缘由,就是统一在进中国内地前已经有了模式,而康师傅没有。卢先生的话确实够精辟,企业首次成功,可能需要模式;企业永续成功,恰恰应该没有固定的模式,或者说应该具备应变模式。
日,德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喜忧参半的前景》的文章,提出“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力强于外企”这一惊人结论。这个结论不仅让我惊喜并自豪,也让我深思:外企携巨大的资源优势,并且往往有“十年内不赚钱”的中国战略,中国本土企业凭什么竞争力强于外企?我胸中只有一个答案:中国的市场环境迥异于西方国家,中国本土企业有更强的市场适应性。这给我们很大启示:规模和资源远不如外企的中国本土企业,依赖对市场的高度适应性就取得了强于外企的竞争力,可见,适应能力就是企业的生存能力。
康师傅的成功过程已经是公众信息,本文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再次梳理一遍,就是想理清在每次环境发生质变的转折关头,康师傅是否把握了营销的主流方向,是否对环境有高度适应性。
逼近持续成功
对任何企业做这样的判断都要冒极大的风险,即使对GE也是如此,更何况康师傅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希望通过对持续成功企业的研究,发现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基因,而不是经验。我认为,在企业永续经营方面,康师傅确实是一个杰出的范例。
第一,康师傅是适应市场变化程度极高的企业,几乎每次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康师傅都率先做出反应。康师傅在营销变革期的市场动作,几乎已经成为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风向标。
第二,康师傅成功地进行了品牌延伸,拓宽了业务层面,显示它在核心产业饱和时向其他产业延伸的能力极强,因为永续经营的企业绝不会随着产业的饱和而停止增长,更不会随着产业的消亡而消失。
第三,康师傅已经进入系统营销阶段,它已经不再依靠单项因素竞争。不同数量级的竞争对手已经无法模仿它。中国企业的成功遵循着这样的逻辑:创业企业的成功,通常擅长运作单一营销要素取得市场突破,甚至可以把单一营销要素发挥至极致;企业的持续成功,则依赖系统营销要素,没有明显的破绽。
弱势企业脱颖而出,通常带有强烈的个性。弱势企业由于不具备全面竞争优势,因此,只有张扬个性,发挥优势。比如,丝宝之所以能够在强势竞争者宝洁的阴影下突围,就是因为把终端销售做到极致,发挥了个性优势。纳爱斯之所以能够在销售总量上超越宝洁,也是因为在低端产品和农村市场做到了极致。
如果我们把脱颖而出的企业称为单项冠军,则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全能冠军。如同攻城战一样,攻城成功只需要突破一点即可,守城成功则需要万无一失。丝宝虽然把终端销售做到了极致,奇强曾经把农村市场做到了极致,但这只能保证它们脱颖而出,并不能保证它们能够善终。为什么在重庆奥妮、山西奇强、武汉丝宝、浙江纳爱斯的轮番冲击之下,甚至在某个阶段还稍落下风的宝洁,毅然屹立不倒,而其他企业却只风光一时,就因为其他企业只是单项冠军,而宝洁是全能冠军。
脱颖而出的竞争思维与永续经营的竞争思维完全不同。可惜,中国大多数本土企业陶醉于脱颖而出的成功喜悦之中,以为还是“靠这两把刷子”同样能够永续经营。
第四,康师傅已经非常成熟,既不像一些刚出道的企业那样有股“谁也不服”的劲头,也没有一些小有成功的企业那样有股“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气概。康师傅虽然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领头羊,但它并不是一个特别张扬的企业。内敛,可能是成熟的一种表现。因此,中国企业在前一段时间陷入了一场是细节决成败或者是战略决定成败的争论时,康师傅在快销品营销界的持续成功,无疑说明了这一问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师傅业务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