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生物航煤生产技术适应的原料范围有哪些?

中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成功- 中国日报网
> 消费旅游
中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成功
&&来源:&&作者:战钊
[提要]&&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表示:“非常高兴能与合作伙伴海南航空、中国航油、波音公司一起成功完成中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的首次商业载客飞行。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海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
   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表示:“非常高兴能与合作伙伴海南航空、中国航油、波音公司一起成功完成中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的首次商业载客飞行。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海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
  光明网讯(记者 战钊)日,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海南航空HU7604航班波音737-800型客机,搭载156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于8:20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后,于10:50平稳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并成功商业化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并成功投入商业化应用的企业,填补了国内空白。
平稳落地后合影
  中国石化本次用于商业载客飞行的生物航煤是以餐饮废油为原料生产,并以1:1的比例与普通航煤调合而成。20日晚23:30,中国航油将符合标准的生物航煤产品加注到波音737型飞机上,海南航空对飞行准备工作进行检查。8:20,由海南航空副总裁蒲明亲自驾驶的这架“绿色”航班由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于10:45平稳降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行结束后,执飞机长蒲明表示:“今天的飞行很顺利,飞行体验和以往相比没有差别。海航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很高兴今天能够执飞本次航班,见证中国民航和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指挥装有生物煤油车辆开往机场
  中国民航局计划司副巡视员吉原表示,生物航煤是全球航空燃料发展的重要方向,商业载客飞行成功标志着中国在生物航煤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航空业减排之路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表示:“非常高兴能与合作伙伴海南航空、中国航油、波音公司一起成功完成中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的首次商业载客飞行。这次飞行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方面生物航煤低碳环保,大幅减少温室气体,为我国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50%的目标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还有可能进一步改变餐饮废油的扭曲走向,探索解决餐饮废油流向餐桌危害健康的后顾之忧,意义重大。多年来,中国石化在生物航煤、生物柴油等生物质燃料的研发应用方面始终走在国内前列,充分体现了中国石化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郑重承诺。下一步我们将同各方合作,实现生物航煤产品价值链的合作共赢,为共同的蓝天绿水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油)新闻发言人孙建业表示,很高兴能为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商业飞行提供生物燃料质量检验和油品加注等服务。万里航程,从油开始,中国航油将积极参与和推动航空生物燃料以及可替代能源的研究与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综合性世界一流航油公司。
  波音中国总裁唐义恩(Ian Thomas)表示:“波音非常荣幸可以通过与海南航空和中国石化密切合作实现这一里程碑,来推进与中国几十年来的伙伴关系。我们对这些合作伙伴表示感谢和祝贺,他们的团队、远见和对可持续航空的承诺,正在帮助长期改进我们的行业和环境。”
  中国石化生物航煤将加快蓝天减排步伐。我国已成为年消费量2000多万吨的航空燃料消费大国,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到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空燃料总量的30%。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单位GDP能耗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中国民航局2011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总体目标,提出全行业能耗和CO2排放增速低于行业发展速度和到2020年我国民航单位产出能耗和排放(收入吨公里能耗和收入吨公里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22%的目标。1吨石油基航煤排放3.2吨二氧化碳,我国目前的航煤消费量是2000多万吨。如果按我国生物航煤能达到航煤总量的30%,即生物航煤替代量为600万吨左右,每吨生物航煤至少减排35%来计算,一年可减排约67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近6100万棵、近45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海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在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可减少35%以上。欧美主要国家从2008年起陆续开展了生物航煤的研发和试验飞行,2011年起开始进行商业飞行。
  中国石化多年来一直努力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致力于节能减排、生物质燃料技术开发和应用。2009年,中国石化启动生物航煤的研发工作,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2011年9月,中国石化在下属镇海炼化杭州石化生产基地改造建成一套生物航空煤油工业装置及调和设施,这是亚洲第一套生物航煤工业化生产装置。2011年12月,该装置首次生产出合格生物航煤。日,中国石化正式向中国民航局提交了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的适航审定申请。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由东航成功完成技术试飞。日,中国石化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适航许可证,可投入商业化应用。
  中国石化生物航煤生产技术适应的原料范围广泛,不但可以用菜籽油、棉籽油、棕榈油、大豆酸化油等为原料,还能以餐饮废油为原料,解决了餐饮废油科学、合法、高效应用的难题,走出了一条餐饮废油资源化绿色应用的新路。中国石化将进一步拓展生物航煤原料来源,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为航空业减排增效提供可靠的油品解决方案。
  中国石化在生物质燃料的研发应用方面始终走在国内前列。下一步,中国石化将统筹利用国内国外生物质资源和市场网络,与各航空公司继续深入合作,推进生物航煤的商业化应用的同时,继续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作,积极发展非粮生物燃料,加快推进先进生物燃料示范。到2020年,成为国内先进生物燃料行业领先者。
编辑:小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中石化:生物航煤笑傲蓝天
|国企|产经|财经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中石化:生物航煤笑傲蓝天
  文章来源:《国企》杂志
  拥有了自主创新的生物航煤技术,中石化站到了生物航煤时代的制高点
  文|本刊记者 王平
  日清晨,笼罩在轻薄晨光中的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此刻荡漾着别样的期待。
  5时43分,在人们略带紧张的期盼目光中,一架普通的空客A320型飞机带着令人振奋的轰鸣声冲入云霄。7时08分,经过85分钟的飞行,飞机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飞行过程中动力很足,与使用传统航空燃料没有区别!”步出舷梯,机长刘志敏、周晓青激动地汇报。
  “我们成功了!我们生物航煤的质量是世界一流的!”等待多时的中石化领导和工作团队激动地鼓掌欢呼。他们不能不兴奋,因为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1号生物航煤在商业客机首次试飞取得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由此,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开启了生物航煤的新时代。
  生物航煤是指由生物质加工生产的、可替代传统航煤并能在全生命周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液体烃基喷气燃料。通俗地说,就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一般以棕榈油、麻风子油、海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为原料。
  “发展生物航煤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取得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航空燃料专家陶志平表示。
  瞄准生物能
  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提倡环保经济,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共识。在航空领域亦不例外。
  此前,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通过法案,日起将国际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这意味着全球4000多家经营欧洲航线的航空公司需要为超出配额的碳排放支付购买成本,其中进入欧盟征税名单的中国航空公司有33家。虽然中航协一直表示反对,但从全球来看,建立碳排放体系和实施碳减排正逐步在全球航空产业形成共识。
  业内有专家算过一笔账,按欧盟碳税的征收方法,中国民航业未来9年将累计支出约176亿元人民币。这还只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随着碳交易配额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航空公司支付的碳减排成本有可能成倍增加。
  不仅如此,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单位GDP能耗下降16%。同时,我国也已经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为此,中国民航局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民航单位产出能耗和排放比2005年下降22%”的目标。
  除了节能减排的压力外,我国航空煤油行业还面临资源紧缺的压力。2011年我国航空煤油消费量超过18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据预测,未来全球航空煤油需求每年增长不足5%,而我国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直馏航空煤油馏分仅占原油总量的4.8%,即使加上部分重油的加氢裂化,航空煤油馏分也仅占20%左右。国内石油需求的巨大缺口,必将影响未来航空煤油的稳定供给。
  多重压力将生物质燃料推到台前。生物质燃料以其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吸引了大众目光。可以说,生物航煤在燃烧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硫化物等远远低于矿物燃油,况且生物质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从大气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相较于传统航煤,生物航煤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5%~92%。生物航煤不仅原料可以再生、具有可持续性,而且无须对发动机进行改装,具有很高的环保优势。”多位中石化专家表示。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年消费量近2000万吨航空燃料的消费大国。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至2020年中国民航飞机加油量达4000万吨,生物航煤达到航油总量的30%,也就是1200万吨。按照每吨1万元计算,意味着到2020年中国民用航空生物航煤市场总值将超过1200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事实上,对生物航煤的研发在国际上早有先例,国外石油公司生物航煤技术的研究有些已取得显著进展。一些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2008年开始就广泛开展了生物喷气燃料的示范飞行,2011年6月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生物航煤商业化飞行。据悉,年,全球生物航油已在9个航班上实现了商用。
  出于践行低碳战略的使命,更因为意识到生物航煤的前景和战略意义,占有国内航油70%市场份额的中石化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生物航煤的研发。2011年,中国石化将下属杭州炼油厂原有装置改造成一套2万吨/年生物航空煤油工业装置,并成功进行了制备生物航空煤油的工业试验。而此次1号生物航煤的试飞成功,标志着中石化拉开了我国生物航油商业化进程的序幕。
  攻坚克难
  “生物航煤的研发过程是一段艰苦奋斗的探索之旅,也是一段自力更生的创新之旅。”提起4月24日中石化1号生物航煤试飞成功,陶志平觉得自己和同事们所有的辛苦都有了补偿。
  生物航煤的燃烧性能关系到发动机的动力,这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试飞试验程序中重点比较了生物航煤与普通航煤对发动机推力的影响。“使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我们把植物油变成了与普通航煤组成和性质基本一致的组分。与普通航煤相比,这种生物航煤基本不含芳烃、硫、氮等杂原子,具有燃烧性能好的优点,发动机动力更充足。”实验结果证实了陶志平的自信。
  整个飞行过程中,机长及机组人员对飞行过程中的所有试验项目都很满意,对动力性能、飞行参数、油耗等均给出很高评价。各种赞誉涌向中国石化的生物航煤研发团队,多年来自主研发高端技术的艰辛在这一刻都化作欣慰。
  由于生物航油的研发属于前沿领域,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国内外很多企业采取技术合作的方式推进。中石油与国际巨头霍尼韦尔公司合作,于2008年生产出首批15吨生物航煤。2012年,中国商飞与波音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中国商飞―波音航空节能减排技术中心,向生物航油发起冲击。中石化则全力自主研发。2009年6月,加氢法生物航煤技术研发项目正式立项。2011年,生物航煤研发与应用项目升格为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
  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生成符合喷气燃料要求的生物航煤产品,在我国还是全新课题,技术难度和生产风险让很多公司望而却步。
  “生物质资源要通过化学转化,变成完全适应发动机性能的燃料油,要在不改造发动机的情况下,直接与传统化石燃料调配使用,对技术开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研发过程中难点多多,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龙军深有感触。
  好在早于2006年,石科院就开始了生物油脂加氢技术的开发,有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在研发模式和方法上,石科院突破传统思维,大胆应用领先的分子炼油理念,从分子水平认识原料和目标产物的性质及结构特点,研究反应机理与反应过程。经过全体研究人员团结一致,一次次不断试验、总结和反复调整,最终完成了将动植物油转化为生物航煤的成套技术开发。要知道,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开展这方面的研发。
  在此过程中,中石化不断摸索创新。飞机在空中温度要低到零下几十摄氏度,因此航空煤油必须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而目前的生物油一般由动植物油混在一起,冷凝点太高。中石化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技术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航油标准的冰点是零下47摄氏度,而用我们技术生产的生物航煤产品冰点可以达到零下60多摄氏度。”中国石化科技部炼油新产品和新能源开发专家李毅对《国企》记者表示。
  地沟油变身航空燃料的加工技术也是其一。龙军表示,该工艺突破了以往原料范围的局限性,既可以是椰子油、菜子油、麻风树油等木本植物油,也可以利用餐饮废油、海藻油和动物油脂及费托合成生成油等,原料范围十分广泛。据悉,2011年12月,中石化以棕榈油为原料生产出了合格的生物航煤。2012年10月,成功生产出以餐饮废油为原料的生物航煤。
  就是在与一个个挑战的正面交锋中,中石化自主创新,生物航煤技术赶超了国际水平。
  瓶颈待解
  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往往不能成功地进行商业化,已经成为中国式的研发困境。也正因此,业内人士纷纷担忧中石化自主创新的生物航煤技术叫好不叫座:“虽然技术难题已被解决,但如果生产成本难以降低,今后的商业化之路仍步履艰难。”
  陶志平也直言,发展生物航煤具有广阔前景,但目前价格是普通航油的两倍以上。突破成本过高的瓶颈,是生物航煤商业化必须跨过的关口。
  “原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助推了生物航煤的制造成本。我们的工艺已经很精简,成本很难在短期内大幅降低。唯一的出口在于原材料成本。但是,餐饮废弃油在2011年每吨价格超过7000元,与食用棕榈油价格接近。”李毅对记者说。
  原料持续供应也成问题。为了避免与人争粮,生物航煤的原材料往往来自多种富油植物。以为例,目前已建立了一个120万亩的生物原料种植基地。但是富油植物的种植需要时间,也难以大规模种植。“有些植物有地域气候的限制,有些可能多年后才能采摘,大规模种植又存在与粮争地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加氢法工艺路线所需原材料的匮乏。”李毅表示。
  不与天争时,不与粮争地,循环利用是否可行?中国一年动物和植物油消费总量2250万吨,所产生的餐饮废油意味着巨大的生物航煤原料来源。但是,由于回收渠道的不健全,回购成本巨大,很多生物能源企业甚至无“油”可用。
  “贩卖地沟油利润巨大,航油企业抵不过小贩的高价回收,每年至少有200万~300万吨餐饮废弃油流回餐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强调,地沟油是生物航煤燃料中最能大规模利用的原料,地沟油利用不好,商业化运营几乎免谈。林伯强建议,政府部门应该高价回收地沟油,同时严厉打击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行为,并给予生物航油企业一定的补贴,推动行业的发展。
  据悉,在生物燃料中,除了规模较大的燃料乙醇外,其他品种还没有得到补贴。而在国外,为增强能源多样性,实现能源独立和安全,不少国家对生物燃料生产制定鼓励政策,尤其针对用于交通运输的生物燃料制定了特殊优惠政策,包括制定强制性的调和标准、对生物燃料提供补贴、减免税负、给予研发资金支持等。目前有31个国家确定了生物燃料调和标准,至少有19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燃料免税和生产补贴政策。李毅对记者表示,国家的政策导向和支持对生物航煤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杭州石化因与杭州市产业发展战略不符而被要求搬出 。
  虽然当下生物航煤的商业化规模生产是“好事多磨”,但中石化依然信心满满。“中国石化下一步将致力于拓展生物航煤原料来源,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为航空业减排增效提供可靠的油品解决方案,同时加快推进生物航煤的商业化应用,为我们共同的蓝天绿水做出应有的贡献。”李毅告诉记者。
  世界各国对发展生物燃料的支持政策
  世界上主要的生物燃料生产国或组织主要有美国、巴西和欧盟。美国以玉米乙醇为主,巴西以蔗糖乙醇为主,欧盟以生物柴油为主。
  美国主要通过税收减免条款、燃料中乙醇混合比例的规定以及制定乙醇消耗量的方式推动生物燃料的发展。《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要求,到2022年生物燃料用量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汽油一般调和10%乙醇。在税收方面,根据燃料乙醇特许权税课税扣除制度规定,燃料乙醇调和商可享受0.45美元/加仑的消费税减免优惠。
  巴西要求在汽油中混合20%~25%的乙醇。巴西的蔗糖乙醇补贴建立起了以政府补贴与对甘蔗种植者和提炼者进行税收削减为基础的全国生物燃料生产链。同时,无论是纯乙醇还是混合乙醇,都可免除消费税。巴西还通过补贴乙醇混合能源动力型汽车,以乙醇混合性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使用。
  欧盟一直对生物燃料进行大规模补贴。2009年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指令》要求到2020年,生物燃料占交通运输汽油和柴油的比例最低达到10%,2020年之前对产自油菜籽、玉米和其他食品生产原材料的燃料均进行补贴。种植燃料作物的土地将会得到每亩45欧元的补贴。
  目前,有31个国家确定了生物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调和标准,至少有19个国家和地区(包括10个欧盟国家和4个发展中国家)实施了燃料免税和生产补贴政策。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日,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落户中国石化。这标志着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国产1号生物航煤正式获得适航批准,中国石化的生物航煤产品已完全具备产业化的条件,我国生物航煤也因此正式迈入产业化和商业化阶段。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在中国民航局主导下,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科学严谨制定
&&&&为确保民用航空器和乘客生命财产的安全,中国民航局将生物航煤作为航空零部件进行管理,把对航煤生产过程及质量保证的要求提高到航空器及发动机制造的标准,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了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适航审定申请。成立专家组对1号生物航煤的全套生产技术资料和试验数据进行了严格审查,并进行了发动机台架验证和试飞验证。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成功试飞。专家组历时两年最终审定认为,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生产质量稳定,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通过了适航审定程序和指标要求,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可以颁发适航许可证书。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可投入商业化应用。&&&&&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海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在全生命周期中具有很好的降低二氧化碳和颗粒污染物排放的作用。欧美主要国家从2008年起陆续开展了生物航煤的研发和试验飞行,2011年起开始进行商业飞行。&&&&&中国石化生物航煤生产技术适应的原料范围广泛。不但可以用菜籽油、棉籽油、棕榈油、大豆酸化油等为原料,还成功开发出了餐饮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的工艺技术,解决了餐饮废油科学、合法、高效应用的难题,走出了一条餐饮废油资源化绿色应用的新路。&&&&&生物航煤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已成为年消费量近2000万吨的航空燃料消费大国。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油总量的30%。中国石化将进一步拓展生物航煤原料来源,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为航空业减排增效提供可靠的油品解决方案。&&&&&中国石化在生物质燃料的研发应用方面始终走在国内前列。下一步,中国石化将与各航空公司继续深入合作,共同推进生物航煤的商业飞行,真正实现生物航煤的产业化应用,发挥其在二氧化碳和颗粒物减排上的功效,为绿色低碳航空作出切实贡献。中国石化也还将积极配合民航局开展其他航油产品的设计生产适航审定。12日下午,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项目正式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的认可并颁发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国产1号生物航煤正式获得适航批准,以餐饮废油等为原料的生物航空煤油开始成为全新的航空动力产品。据估算,全国每年可形成“地沟油”500—600万吨,而1吨地沟油大约能产出0.9吨生物柴油(biodiesel)。今后,“地沟油”可直接送生物柴油(biodiesel)厂,减少回流餐桌。此外,生物航油不需要对飞机及发动机进行改装。未来如能在规模上实现商业化并满足航空适航审定标准,航空生物燃料(biofuel)将有效解决民用航空业环境及能源问题。1号生物航煤的研制成功,也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项目正式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的认可早在2009年,中石化就启动了生物航空煤油的研发工作,中石化下属镇海炼化公司还为此改造了一套年产2万吨的生物航空煤油工业装置,自2011年12月开始正式生产,所用原料主要来自地沟油。2012年2月,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了中石化生物航油的适航审定申请。日,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东方航空A320型飞机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后,平稳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的东航A320客机首飞时,工作人员正在展示生物航空煤油据悉,中石化的生物航煤项目将主要由旗下镇海炼化公司承担,“目前只有镇海炼化一个生产基地,如果市场需求良好,我们的很多装置都可以通过改造实现生产,所以技术上不成问题”,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这样表示。
相关文章-延伸阅读:
——案例:凯赛工业生物有限公司在中国成长的启示录一、高科技是国家经济强盛的不竭动力这一命题也使我们认识到:众多高科技公司(尤其是非公有制的高科技公司)在市场上的成功同样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动力。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上个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对于准备进入儿童用药市场的企业来说,政策释放的信号是产业界是否“投入”的晴雨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药品审评中心在网站发布了《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原则》),意见征集工作将于本月28日结束。科学合理设定注册政策……
去年是各地方新一届政府换届的首年,在中央政府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模式的引导之下,作为高新技术代表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已被不少地方政府列入发展日程,希望进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域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招商目标引荐的比例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当下,上海、北京等已确……
每年春天,北京市顺义区鲜花港都要举行郁金香花节。不过,漂亮的郁金香花后却隐藏着些许的无奈:这些郁金香的种球每年都需要从荷兰进口,因为我们自己的种球种植和贮藏技术不过关,还不能支撑起每年一次的花展要求。不过,从2012年开始,这种状况已开始改变。因为顺义鲜花港从国外……
【慧聪制药工业网】去年3月,新型重配禽流感病毒H7N9在中国首次被发现。随后,疫情发展较快,去年3月31日至7月28日,全国共有13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报告,其中45例死亡。“销声匿迹”约3个月后,去年12月至今,H7N9又开始“活跃”,目前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几乎每天都报……
据纽约2月7日消息,美国农业部长汤姆&维尔萨克(TomVilsack)周五表示,全球最大农业化学品制造商先正达公司承诺出售中国未批准的转基因玉米(,-0.13%)品种的全部供应。维尔萨克称,无论中国最终是否批准AgrisureViptera玉米(MIR162),其仍将出售,并且先正达基本售罄2014……
最新发布产品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最新图片文章
Copyright &
易生物VIP企业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航空煤油密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