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不加税的情况下提高直接税有哪些比重

李宁:靠提高直接税比重调节贫富差距,恐适得其反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点热评
&&&&&&&&&&&&&&&&&&&&谢旭人: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_国内财经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谢旭人: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
图为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图片来源:人民网)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高度评价了近年来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科学界定了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职能作用和重要地位,深刻阐述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这一重要讲话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的指导方针,全国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提高认识,增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坚定性
  改革开放以来,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保持和稳定改革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有效遏止经济增速下滑势头、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财税体制还存在一些需要认真对待并抓紧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制度不够完善,财力与事权不尽匹配,政府预算制度还不够完整,财政管理的法治性和绩效尚需提高,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等。所有这些,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以解决。
  按照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要求,财税体制改革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深化改革,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二、加快完善税收制度,规范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
  加快完善税收制度,要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逐步提高我国直接税的比重,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大力推动结合户籍管理的收入申报、财产登记等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筹资形式与提高统筹级次相配合,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积极运用税收手段,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强化税收促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是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健全消费税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税收导向。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等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制度,促进城市建设和教育发展。在做好增值税转型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增值税扩围改革,引导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巩固成品油税费改革成果,加快地方税收体系建设,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在统一税政前提下,研究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培育地方支柱财源,从而尽可能通过增加地方本级收入,增强各地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安排使用收入的自主性、编制预算的完整性和加强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同时,要按照强化税收、规范收费的原则,分类规范收费、基金管理,充分发挥税收在筹集国家财政收入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按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原则,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政府和市场作用边界的基础上,按照法律规定、受益范围、成本效率、基层优先等原则,界定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科学设置、合理搭配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分类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高资金分配透明度和使用效益。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减少财政管理层次,在注意处理好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等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提高管理效率。
  四、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预算反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方面。形成法治、完整、透明的预算制度体系,既是保持财权统一、统筹安排财力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完善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更加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内容;逐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范围,推动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在积极稳妥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编制社会保障预算。要突出预算保障重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合理界定支出范围,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地区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布财政收支统计数据,以及经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转移支付安排情况,主动公开财政规范性文件以及有关的财政政策、发展规划等,增强预算透明度。
  五、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财政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效果和财政资金绩效。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要按照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要求,切实提高做好财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健全财政法律制度体系。推进修订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积极推动增值税法、财政转移支付管理暂行条例等财税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规范财政工作运行机制,认真做好财政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财政行政审批程序,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规范部门预算编制程序,提前预算编制时间,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部门预算责任,加快预算支出进度,加强分析和动态监控,完善评价体系,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积极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推进基础管理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建立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健全政府财政统计报告制度。加强财政监督,推进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继续开展重大财税政策实施情况专项检查调研,保障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落实。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监督。继续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着力研究建立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六、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着力实施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政策措施。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特别是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注重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同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制定实施财政政策、开展财政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定点调控的优势,增加“三农”投入,加大推动自主创新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度,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扶持突破关键技术,支持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同时完善引导消费的财税政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要支持解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有力地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坚持为国理财、为民服务,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制度保障。
  (来源:《求是》 作者:财政部部长)
& 相关报道:
&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费邮箱账号:密码:|||||||||
消费税改革成品油先行专家解读税负增还是减
发布时间:
&&&&&&&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我国自11月29日起调整成品油等部分产品消费税,其中,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0.12元/升;柴油消费税提高0.14元/升。这是自2009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后首度调整成品油消费税。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税政司原司长、辽宁省原副省长刘克崮和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作客中国政府网,解析成品油消费税政策调整。
  消费税改革为何成品油先行
  [主持人]消费税改革的选择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是成品油先行?
  [朱青]这就涉及到成品油的税负,因为成品油的税负在调整之前是每升汽油是1块钱。这个比重从全世界来看还是偏低的,这次调整以后是1.12块/升,折合美元是0.18美元。从全世界来看,OECD现在是34个国家,成品油每升含有的消费税大约是0.67美元。有的国家,比如法国、德国都是在0.7美元、0.8美元。土耳其达到1.4美元。所以消费税的税率中国偏低。在这种情况下,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国家适当提高消费税税率,主要还是从这点考虑的。
  [刘克崮]财税是分配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调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资源配置中的一些机理性结构,它负有这个任务。三中全会给我们定的三大任务中,其中一个是税制改革,税制改革里有三个结构问题要处理。第一,调节直接税和间接税的结构。间接税以后相应的要下调,下调直接得益者是谁?大众百姓。因为所有商品、服务和销售都是大众百姓消耗的,所以一个人收入越少,大量生活支出比重越大。一个人收入越多,大量生活支出比重越小。所以消费税占总收入的比重越高,老百姓相对税负越重,这个是要调下来的。直接税就是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土地等这类相应要上升,这对国民经济结构是有益的,对个人负担是有益的。
  第二,地方税的体系和中央税的体系。现在大部分分税,把大部分税都拿到中央,消费税、关税等,把营业税留给了地方。现在营改增之后,地方主税源就会少,三中全会已经给我们提出来要构建地方税体系。这样就要构造地方税中的主体税种。主体税种要我说资源税、环境税,还有车牌使用,这都是地方的。还有一些零售的,和产业链关系不大,这就是消费税。
  第三,全会强调的,我们对资源的过渡消耗浪费要一致,我们缺矿、缺油、缺水、缺木头,这些资源消耗要加税,第一道就是资源税,第二道末端就是消费税。所以成品油看得很重,为什么?因为它是能源消耗,它消耗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关注的烟和酒,第一道消耗了什么?土地。烟叶是要用地的,酒是有要用一大堆粮食来烧的,而我们的粮食是比较紧缺的,中国人又特别多,可耕用地又非常少,所以对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不要浪费,这是很重要的任务,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所以烟并不是必需品,对大众百姓来说是个习惯,有些特殊人员一抽烟就特聪明,那种人少。所以日常消耗等于是多消耗了土地。
  所以它也应该纳入到消费税在增值税之后的叠加税种之中。它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就是税收和税负要照顾到大众的生活,对高级的、特殊的消费品,比如豪车、游艇等特别高档的,这不是普通大众需要的,但是富人需要,有钱人需要,他也是合理的享受,有的跟直接资源并不太相关,但是他有能力享受,这个时候我们不要禁止他的享受,你可以享受,但是因为你财富很多,你超出日常消费的时候,你有能力能不能多交点税,这些税干什么呢?就是调节那些穷人。有些贫困人员连饭都吃不到,基本生活满足不了,我们收这样一些税,增加国家在分配上、扶贫助困上增加一些收入。所以消费税第一是调整国家的消费收入。第二,抑制资源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和浪费。第三,对超常的一些特殊消费可以多做一些贡献。所以把资源税列进来是很有意义的。
  这三个是这次改革的关注点,文件里没有特殊挑出来,我认为这在全会决议之中就是要有一个调节收入分配的概念。比如奢侈品,这就是属于间接调整收入分配。直接税要调整,间接税要下降,在所得税中要实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制,你钱越多交税越多。还有基础合理,就是我们加个人加单项纳税逐渐个人加赡养和抚养家庭成员的抵扣,这样更公平,国际大多数国家都是这样做的。这是下一步同时要做的几件事。
  改革后对企业个人税负有何影响
  [主持人]网友问,这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时机把握的非常好,成品油消费税改革把提高消费税和油价的调整实行了联动,其实实现了加税不加价,不额外增加企业和老百姓的负担,那从这个角度上如何看待这次成品油消费税的调整?
  [朱青]提高消费税,而且我们是定额增收的,所以肯定对油价是上涨作用的,这是无疑的。只不过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我们没有选择油价上涨的那个时段出台消费税改革,正好利用了现在油价,现在国际上已经是9连跌,等于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一个比较恰当的时机,也就是说出台了环境性的税制改革政策。如果选择不好,你没增税,油价本身在涨,在这个阶段再调高成品油消费税,从价格来讲肯定是火上浇油,考虑到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这次政府选择了比较好的时机,就是加税不加价,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如果你不加税,从国际趋势来讲,成品油价格是要不断下降的,但是这次下降幅度和这次价税正好相同。
  所以这次加完税以后,大约一升油相当于0.18美元,这在国际上是偏低的,我们现在就比美国高一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都不超过0.4美元,这些国家都是地大人相对比较少,所以他们对环境政策没有欧洲重视。欧洲国家的特点国小人多,人口密度大,所以欧洲国家特别重视大气的环境。比如现在小汽车都是欧洲国家出台的节能减排标准。所以欧洲国家普遍成品油消费税税率比较高,比如法国是0.7美元左右,德国是0.8美元左右。意大利、奥地利都是非常高的,主要是从环境角度。
  因为你要考虑有开小汽车的,还有不开小汽车的,这里面还有这样一个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开小汽车的对环境造成影响,还有不开汽车的,他们可能需要所谓的APEC蓝,需要好的空气。这就是让开汽车的人负担成品油的消费税,国家拿这些税治理环境,使不开车的人受益。所以方向是对的。如果你对面包、对普通服装、药品来征消费税,那方向肯定是不对的,而且它也不是有害的商品,也没有破坏环境,是人们的基本消费,如果你征消费品那是不对的。
  [主持人]这也是十八大要求的,总税负是不增加的。网友有问到这个问题,总税负不增加,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那我哪块增加了?哪块又减少了?从个人缴纳税负和企业缴纳税负来看,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又怎么看待这里面的增和减呢?
  [朱青]三中全会提到总税负一直是指宏观税负,也就是说所有税收,目前中国18个税占GDP的比重。去年这个数是19.4%左右,就是所有税收占GDP的比重。当然总体税负不变,并不意味着某个人的税负不变或者某个产品的税负不变。比如高收入者,下一步税制改革,就有可能提高。因为在总体税负不变的情况下,高收入者的税负不提高,那低收入的税负就有可能提高。所以下一步税制改革,中央提出来非常明确,总体税负不变,同时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就这两句话相加,含义就是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无论是直接交的还是通过购买商品和劳务间接负担的,它是应当下降的。直接税主要是对高收入者征税。
  个人所得税就是很典型的直接税,并不是说个人所得税所有都交,现在全国100个拿工资的职工,也就是8%&9%交个人所得税,90%是不交的,因为90%的职工收入没有到3500。现在个人所得税交的多的都是高收入。10%的高收入纳税人交的个人所得税超过了所有个人所得税的60%,也就是高收入人要交个人所得税,这是合理的。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就是多得多征、少得少征、不得不征。所以总体税负不变,不意味着任何人的税负不变,那任何人的税负不变、任何产品的税负不变,那税制就别改革了。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因为直接税是累进的,所以这句话又解释为逐步提高一些我们认为是累进性的税种的比重,也可以理解成要逐步提高中国税制的累进性,就是体现十八大那句话,形成一个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去年11万亿的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谁负担?哪怕涨一万亿的税,关键是让什么人负担?不是税负越低越好。比如一个国家税负很低,宏观税负只占到7%、8%,但是都是中低收入者负担税,高收入者不负担税,那这个税负也不是好的。所以关键是看税负的分配,这里面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十八大明确要求,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因为直接税是让高收入者多负担的一种税。网友非常关心税收负担,现在有3000多万人交个人所得税,我们3亿多职工。但并不是意味着广大老百姓就跟税无关,他们购买衣食住行都有增值税。所以下一步就是要把增值税所占的比重逐步降一点。
  这个降税对广大人民群众是有利的,因为我买东西时,间接缴纳增值税的少了。比如我现在买个面包是17%的增值税,那将来降到10%,甚至降到6%,那是不是就少了。那政府的税就少了,那这块怎么办呢?提高直接税比重。所以下一步,我个人认为是重点改造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改造和间接税相辅相成。所以只能在税收内部进行有增有减的改革,增的是直接税,降的是间接税。
  未来税制改革减税一定多于增税
  [主持人]网友还关注到这里面有一个加税不加价。现在油价下来了,有成品油消费税调整了,如果油价一旦上去之后,税还是不变的?
  [刘克崮]这里面有几个角度,油品的消费税,大众关心的就是我个人交的问题。从一致资源、一致污染,大家都要做贡献,所以这个税是提高的,这是我们大家的义务。换句话说,我们是在自己给自己做好事。所有的工业我们要控制,取暖问题这是北方特殊的,你要解决怎么提高效率。汽油这个事,大街上跑的多数还是普通民众的车,大家自己在开车享受,又同时在造污染。我们出台这个税就是控制一下污染,而我们把握的度又是在国际比较里很轻的度。你自己在这个点上增加了税负是因为我们大家一起要共同一致的,所以大家都要做贡献,增加税负。包括将来的资源税,到了水,水将来也要征税的,大家也要做贡献,就是节约我们的水。所以我们自己节约这是第一步。
  第二,从总税负来说,增值税是下降的,营改增以后就消除了一个产品,所有各个生产环节的重复征税问题。所以一个产品的全过程重复征税减少了,那中计产品价格一定是要下降的。那我们的个税,如果能把个人纳税与老人、孩子的扣除加起来,那个人所得税又下降了。所以国家在税制整体之中会考虑每一个百姓、每一个企业在综合税负中的变化,而且有一条线,无论你怎么改革,政府拿的总税收是不提高的,那在这儿有涨,那在别处一定下降的。对个人部分,政府考虑政策时是尤其给予关注的,所以个人部分在未来税制改革和现在已经改革的综合中,个人利益一定是减税要多于增税。至于价和税,说白了,老百姓富的是一笔钱,这一笔钱里既有价格,又有税收,它是综合的。所谓的时机,就是这个时间价格下去了,如果价格不下去,你要征税,那就涨一块。那价格下去,税征,那还是降低的。如果将来油紧张了,油价上来了,那是不是税就别征了?那就忘记了我们大家要一致资源、控制污染的任务了吗?这是一个综合的。
作者:中国税网
责任编辑:张津芬&&&一财通行证 -
已拥有账号 -
高培勇:应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时间&:& 17:57
将本文分享至:&&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12日表示,改革税制是下一步税改的目标之一,其主要思路就是优化税制结构,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12日表示,改革税制是下一步税改的目标之一,其主要思路就是优化税制结构,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高培勇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新常态新视野《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书系》报告会”上做上述表示的。高培勇的新著《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这套书系15本书之一。
高培勇在书中表示,直接税是中国当前税制的“软肋”,下一步改革在稳定既有税负水平的条件下,要逐步降低来自间接税的税收收入比重,同时增加来自直接税的税收收入比重。
这也就意味着,逐步降低来自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比重,同时相应提升来自于居民个人缴纳的税收收入比重,从而变基本上由企业“独挑”税负变为由企业和居民个人“分担”税负。
高培勇认为,直接税比重的提高,是要以“稳定税负”为约束条件的,即直接税的提高要以间接税的减少为前提,两者宜同步操作,彼此呼应。
过去的税改大多都是伴随着税负增加 ,新一轮的财税改革将“稳定税负“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在改革开放的这35年从来没有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宏观税负处于偏高状态和控制政府支出的迫切性。
相关测算显示:2013年,按照全口径的支出规模的大账(不仅是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还包括政府性基金等列在其他预算项下的支出),全部政府支出为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8.66%。
高培勇认为,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联系起来,特别是与目前相对落后的财政支出管理水平相比较,这个水平的宏观税负绝对属于相对偏高的状态。
然而,高培勇也多次提醒一个基本的事实:不仅是在中国,而且在其他国家,政府支出规模历来都是难以控制的,几乎很少有成功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的先例,唯一能够有所作为的仅在于控制政府支出的增幅。
稳定税负并不是减少税负,也不是增加税负,而是在既不减少也不增加宏观税负的前提下所能实现的“稳定”——即政府支出占GDP比重的数字稳定。
中国政府已经通过”营改增“来降低间接税比重,根据财政部长楼继伟公布的数据,整个”营改增“和增值税改革实现的减税规模可能达到9000亿。
高培勇称,这9000亿为增加直接税比重提供了空间。他认为当前有三条路径可用来提高直接税比重,分别是,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择机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这三种税都属于居民个人为纳税人的直接税。
就个税改革的方向而言,从现行对11个征税所得项目实行不同的计征办法分别征税逐步过渡到对大部分的征税项目实行统一的征税办法综合计税,对个人所得税税收规模来说是一种增税效应,而非减税效应。(编辑:张瑜)
一财网官方微信二维码
将本文分享至:&& && && && && && &&5
同乐坊HOT人物 &
网友评论 &
会议活动 &
商务资讯 &
在文娱体育界,姚品牌是一个罕见的存在,没有负面新闻,一直在传播正能量。
游资营业部大佬新启动的龙头个股,历史上股性就很活跃...
该股是近几年来熊市中的超级牛股,那么在市场进入牛市后该股基本...
评 论 最 多
点 击 最 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数字媒体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油加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