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医疗器械分类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

药品不良反应狙击手邓剑雄:开启药品主动监测
图/文 羊城晚报记者 陆志霖
  当年,一听说药品不良反应,总以为是药品质量出了问题,医生、药企都避而不谈。是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主动上门,反复给医生做培训,才有了如今一年4万余例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当年,药品安全问题频发,社会影响恶劣。是他,带领他的团队坚持监测预警的早期介入,有效控制了各类药害事件的发生和蔓延。
  他就是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邓剑雄。
  不良反应预警零突破
  2004年5月,邓剑雄调入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担任领导职务。当时,该中心刚成立不久。
  那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在国内还是个新鲜事物。从医生到药企甚至到药品监管部门,很少有人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甚至很多人以为,药品不良反应就等同于药品质量有问题。
  “那时,说服医生和药企主动上报不良反应很难,而且上报的报告都只能靠手动录入,十分繁琐,很多医生忙了一天,根本没心思上报。”邓剑雄回忆说,“最早时,我们反反复复地给医生做培训,这个过程相当漫长。”
  为了有效地打开局面,邓剑雄想到把医疗机构作为工作重点,主动上门、免费培训、提供材料,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业务进行大力宣传。有的医生嫌录入繁琐,效率低下,他就干脆研发出一套网络管理及应用服务系统,可以快速录入。
  几年下来,全省报告表数量从2002年的45份,增长到2008年的4万多份。以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监测为例,2003年实现了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报告零的突破,共收到54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到2008年增长到877份,2010年更是增长到2730份,较2008年上涨了211.29%,且报告质量更高,结构更趋合理。
  随着医生上报的报告数量越来越多,单靠人工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发现问题已不切实际,于是邓剑雄又带领团队开发了一套药品不良反应预警系统。如今,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网络管理平台监测数据总量已达35.5万份,每年发现聚集性预警信号约2000个。
  “齐二药”案闪电响应
  正是由于邓剑雄带领他的团队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对医护人员进行不良反应监测业务培训,且自主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网络管理预警系统,才有了后来在震惊全国的“齐二药”“亮菌甲素”假药事件中,医护人员的高度警觉以及监测中心的闪电行动。
  日,正值“五一”长假,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网络管理平台突然亮起了红灯,与此同时,邓剑雄也接到一个紧急电话,称广州市中山三院发现8名住院患者在短时间内突然集中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一听“8名病人同时出现问题”,邓剑雄非常警惕,第二天便和同事赶赴中山三院,参加由全省肝、肾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讨论会,确认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具体情况,获得了病历摘要等第一手资料。结合以往突发、群发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他们谨慎进行分析和排查,很快锁定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为可疑药品。
  根据上报材料,邓剑雄将这一事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寻求在全国范围内紧急处理此事。5月7日,药品检验结果出来,罪魁祸首正是锁定的“齐二药”“亮菌甲素”。
  “这件事叫我毕生难忘。”回想起“齐二药”案,邓剑雄用“惊心动魄”四个字形容。“正因为我们有了全天候对全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监测、评价、上报及预警,才发挥了早发现、早控制的药品安全前哨作用,有效地控制了各类药害事件蔓延。”
  事实上,“齐二药”“亮菌甲素”假药事件也成为我国药品安全监测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启了我国从单纯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走向药物警戒的先河。
  打响药物滥用狙击战
  2003年,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承办全省药物滥用监测技术工作,为特殊药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和为禁毒工作提供技术服务。从那时起,邓剑雄注意到一个现象:“我们发现有部分在校学生非医疗目地使用安定、止咳水等药品,而且还有年轻化的趋势。”
  为此,2008年,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决定在国内首次开展中学生非医疗目地使用药物现状的大样本药物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在省内7个地区66所中学2万多名学生中进行“滥用含可待因复方口服制剂”专项调查,初步掌握了中学生们对药物滥用危害性认知程度、滥用“止咳水”的现状。对中学生滥用“止咳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学生每千人中就有5.4人有药物滥用行为,其中滥用“止咳水”的现象尤其突出。
  2009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开始主动干预,和教育部门、禁毒办和卫生部门联合开展各类宣教活动,提高青少年对药物滥用危害的认识。2010年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一年的干预,青少年的药物滥用行为有所下降,每千人药物滥用人数大幅下降到0.9人。
  广东率先打响了药物滥用狙击战后,福建、重庆等省份也开展了类似调查。而今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更是委托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带领全国7个省份对敏感人群开展药物滥用现状调查。
  开启药品主动监测
  由于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一些发生频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和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才能发现或迟发的不良反应未能监测,同时,临床上不合理用药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上市前用药方案确定的局限性,邓剑雄再次创新,带领中心率先开展了重点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并进行主动监测,以获取药品临床使用信息,提高药品科学监管的水平。
  经过几年的努力,经过对13个药品品种的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该中心已经探索了一套药品安全性再评价的模式和方法。2011年,中心完成了参茋扶正注射液在全国范围内的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收集了20100个病例,成为我国首个完成两万例以上的大样本量再评价研究。该项目探索的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模式和方法,为完善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建立药品上市后再评价评价标准,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晒成绩
  严把药品质量关
  从2009年至2014年上半年,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监测到全省药品聚集性信号10546起,涉及药品1464个,针对其中91起重点关注的风险信号组织地市中心进行调查,查实7起药品质量问题,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防范了药害事件的蔓延。
  2012年,查实存在药品质量问题的群体事件3起,分别为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盐酸氯胺酮注射液异物项不合格导致多例寒战事件、江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不合格导致多例寒战发热事件、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葡萄糖注射液异物项不合格导致多例寒战发热事件。对这几起事件,中心向相关企业提出了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建议。
  2013年,中心监测到一起一次性鼻氧管的群体不良事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不仅仅是这类产品存在风险,使用量更大的一次性输液器也存在同样风险。中心将情况报告国家中心后引起高度重视。
  小词典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发现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以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对有关药品加强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一些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同时相关品种的生产企业加强其生产品种的追踪监测,不断深入研究、改进工艺、提高质量,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AP016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热线:020-
频道信箱: news#(#改为@)对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体系工作机制和能力的初步调查--《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年04期
对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体系工作机制和能力的初步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体系的使命、基本概念、工作机制和能力,并提出看法和建议;方法:采用文献收集、专题小组讨论、重要知情人采用深入访谈等方法定性研究监测技术体系的使命、工作机制和能力;结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体系的使命是通过发现、干预危害公众健康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反复发生,降低患者、使用者和其它人员使用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体系应包括掌握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和发展趋势等七大职能;主要是通过对上市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模式的描述、发生频率的测量、发生原因的分析、发生趋势的预测、监测技术工作分析总结来开展工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工作过程应包括报告收集、分析、解释、反馈四个基本环节;结论:明确使命、确定职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工作,是有效开展监测技术工作的重要前提。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03【正文快照】:
前言截止到2005年12月,国家监测中心及29个省级监测中心已初步建立,大部分地区已陆续开展监测工作川。考虑到目前监测技术体系自身应具备的工作机制和基本职能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2’。我们结合2002年到2005年的实际监测工作,立题开展了对医疗器械监测技术体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欧阳昭连;[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兰明;[J];中国药房;2003年09期
孟刚,梁万年,李少丽,王亚东,颜敏,曹立亚;[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少玉;[J];安徽医药;2005年01期
李谦,贺加;[J];重庆医学;2005年08期
李雨波,孙建国,陈晓宏,郝
阳;[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0年04期
庄树杰,文衍斌,赵汉周,佘焕钊,陈建东;[J];广东卫生防疫;2001年02期
周明浩,李延平,史祖民,陈晓东,吴玉珍,郦书通,田增喜;[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1年04期
李延平,吴玉珍,陈晓东,周明浩,史祖民;[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年04期
谷波;成翼娟;张骏;;[J];中国护理管理;2006年10期
马红军,王瑞菊;[J];河北医药;2002年02期
顾晓明,赵虹,宋欣欣,张秋菊;[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年01期
苏云普,陈建设;[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淼;[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贺鹭;[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肖元梅;[D];四川大学;2005年
于国伟;[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
谭红专;[D];中南大学;2004年
张敏英;[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张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杨栎;[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勤学;[D];苏州大学;2001年
戴晓娜;[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叶健莉;[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徐海蓉;[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平卫伟;[D];中南大学;2003年
朱丽;[D];暨南大学;2003年
叶高龙;[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李伟英;[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韩艳波;[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陈瑞安;[D];浙江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少玉;[J];安徽医药;2005年01期
马鸣晓;;[J];安徽医药;2007年08期
李谦,贺加;[J];重庆医学;2005年08期
赵朝义,丁玉兰,杨中;[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5期
郭瑞表,郭淑华,王德龙,刘君;[J];护理学杂志;2004年17期
封宝琴;张燕萍;齐惠萍;张晓平;李海平;;[J];疾病监测;2007年03期
易学明,杨国斌;[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年01期
尹娜,赵彬,陈秀琴,王伟,陶靖环,李晓静,王亚东,彭晓霞,张素敏,孟刚;[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03期
贾兵,张善通,李歌丰,曹金红,陈张根,王人荣,李文彦;[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赵爱荣;张慧;田小华;刘晓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兰明;[J];中国药房;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晓;;[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翟伟;关薇;周立新;;[J];首都医药;2011年15期
;[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年08期
;[J];首都医药;2011年15期
;[J];首都医药;2011年15期
竺林;王茜;;[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J];首都医药;2011年17期
刘少彬;;[J];首都医药;2011年15期
陈淑玉;刘少彬;韩尧;;[J];首都医药;2011年15期
裴芳;;[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霍兴平;;[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周方;周玉凤;;[A];2009年浙江省医学工程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沈军;;[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谢力;;[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凌伟丽;王武;;[A];2009年浙江省医学工程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曾燕;叶宁;邓开荣;;[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五届青年委员会第一次年会暨2010年《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吴秀杰;;[A];2009年浙江省医学工程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蔡爱萍;;[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王刚;;[A];第五届全国临床毒理学术会议2008药物警戒与临床用药安全专题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8年
汤涵;杨悦;曾智;;[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明;[N];中国医药报;2009年
国讯;[N];中国医药报;2010年
张来俊;[N];中国医药报;2010年
湖北省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郭仰斌;[N];中国医药报;2010年
锡文;[N];中国医药报;2010年
夏鸥;[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王乐民;[N];健康报;2010年
黄良俊?叶明旻;[N];镇江日报;2007年
田洪顺;[N];中国医药报;2008年
本报记者  夏金彪;[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婵娟;[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颖;[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欧阳昭连;[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李艳;[D];复旦大学;2011年
徐崇;[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夏文龙;[D];山东大学;2008年
王娟;[D];天津大学;2007年
杨小雪;[D];吉林大学;2007年
高云华;[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于雷;[D];吉林大学;2009年
张序武;[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每分钟刷新一次)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类医疗器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