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仓库库房存在哪些高风险投资有哪些

库房无线条码技术在制药企业实施的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库房无线条码技术在制药企业实施的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化制药企业的经营及业务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种类的药品被生产出来用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与此同时用来制药所需的物料品种也越来越多的。这些物料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批号管理信息,不同的存储要求。它们被存储于不同环境的库房内,同时不断的处于货物的转移状态。对这些物料的管理是一大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及应用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依赖计算机网络,各种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递和共享,从而使企业能够从全局的视角对生产作业进行管理。但在某些场合,铺设有线计算机网络的代价是高昂的,尤其是制药企业的库房,由于工作人员需要随时移动,现场环境不具备大规模建设有线网络的条件,有线计算机网络限制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影响了系统总体效能的发挥。以往的库房作业中各环节的连接是靠纸面单据完成的,这些往往要靠人工来填写。每次物料操作都必须对单据进行验证,以确认物流的正确。过去这种检查和数据录入只能在办公室进行,业务人员逐单在计算机上操作,这不仅在业务流程上形成非常大的工作量,而且容易引起操作失误。
本文研究了库房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总体解决方案。通过无线局域网络,应用条码标签技术解决制药企业库房的相关问题。通过无线局域网这一数据流通道,借助条码标签及无线条码扫描手持终端,使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更加快捷准确,使库房的业务流程更加流畅。无线条码信息系统减少了纸面单据人工填写的过程,库房操作人员可直接在手持终端上向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出请求,通过扫描仓库条码信息完成物料接收、转移及发送的物流工作。通过实施无线条码技术,可对药品原材料及成品的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符合国家有关药品生产、物料存储、物料转运和产品的标签的相关规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TP391.44【目录】:
Abstract4-7
第一章 绪论7-11
1.1 项目的背景7
1.2 项目的意义与来源7-8
1.3 课题的主要工作8-9
1.4 本章小结9-11
第二章 无线条码的简介11-19
2.1 条码介绍11-12
2.2 条形码识别系统12-13
2.3 条码的生成及打印13-14
2.4 无线局域网简介14-15
2.5 无线条码技术15-17
2.6 无线条码技术的应用17-19
第三章 库房无线条码技术的实施及关键技术实现19-71
3.1 项目实施方案19-22
3.1.1 库房无线条码技术实施方案19-21
3.1.2 CSV计算机系统验证21-22
3.2 系统蓝图规划22-35
3.2.1 当前情况分析22-25
3.2.2 系统的蓝图设计25-35
3.2.2.1 总体技术架构蓝图26-30
3.2.2.2 系统业务流程的蓝图设计30-35
3.3 项目的实现35-69
3.3.1 条码标签的设计35-49
3.3.2 系统操作流程的设计49-55
3.3.3 无线条码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安装55-67
3.3.4 系统测试67-68
3.3.5 仓库无线条码操作的权限控制68-69
3.4 上线前的准备69-70
3.4.1 UAT用户接受测试69
3.4.2 数据迁移69-70
3.5 系统上线及系统支持70-71
第四章 论文总结71-73
4.1 论文完成的工作71
4.2 项目实施对制药企业带来的的好处71-72
4.3 项目实施经验及有关问题72
4.4 下一步工作展望72-73
参考文献75-7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智亮;张东东;青舟;刘喆;杨之恬;;[J];施工技术;2012年1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大宇;刘恩德;;[J];包装工程;2006年01期
李翔;;[J];包装工程;2006年06期
钟书成;陈晓红;;[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马彩云;;[J];纯碱工业;2007年02期
高羽佳;张旭东;项尚;;[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吴霆;杭剑文;;[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12期
张双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8年16期
牛启光;;[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年14期
佘春子;;[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19期
姜永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印军;;[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雪;刘利智;王晓丽;刘朝琴;田鑫;;[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廖兆泽;;[A];第22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4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忠清;[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臧凤启;[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严少伟;[D];苏州大学;2010年
温珏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颜爱华;[D];山东大学;2010年
刘蕾;[D];西北大学;2011年
施剑平;[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尹军奎;[D];吉林大学;2011年
潘明琦;[D];吉林大学;2011年
常阳;[D];吉林大学;2011年
唐照亮;[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永祥;;[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3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华平;[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崔正纲;[D];同济大学;2008年
罗曙光;[D];同济大学;2008年
周红;[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琪;[J];计算机周刊;2000年42期
周宏仁;[J];网络与信息;1998年12期
左建国;;[J];中国经贸;1999年01期
黄培,常超;[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001年07期
徐晨;[J];计算机周刊;2001年16期
;[J];计算机周刊;2001年36期
陈蔼莉;[J];情报杂志;2002年02期
徐文欣;[J];今日印刷;2002年03期
郭勇;[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2年07期
王纪平;[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福海;周本濂;;[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龚炳铮;;[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胡文博;宋鸿馨;杨国民;王远功;郭春雨;;[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王福海;;[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程玉民;张国平;;[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孙巍;孙宝华;;[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苏明;;[A];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梁钢;;[A];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第九届中国Java技术及应用交流大会文集[C];2006年
于明国;殷晓冬;周耀明;;[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李波;曾安平;冯雪武;陈强;;[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华锋;[N];中国医药报;2009年
陈卓;[N];人民日报;2007年
本报通讯员
李忠祥;[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刘晓川;[N];中国旅游报;2003年
本报实习记者
卞学中;[N];中国电子报;2001年
东大集信软件有限公司
余向红;[N];中国企业报;2000年
王俊博士;[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李建华 (作者单位:中国中材集团公司);[N];中国建材报;2007年
欧红波;[N];中国企业报;2007年
潘竑;[N];金融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聪慧;[D];天津大学;2009年
刘荣坤;[D];山东大学;2011年
邱化冬;[D];山东大学;2011年
温池洪;[D];吉林大学;2010年
钟建安;[D];浙江大学;1999年
李宝纯;[D];天津大学;2003年
Allam M[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田安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顾飞;[D];山东大学;2012年
王学颖;[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洪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王建峰;[D];西北大学;2003年
李哲寒;[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景兴明;[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曾磊;[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张鹏;[D];苏州大学;2002年
黄志;[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刘亚妹;[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马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章吉林;[D];中南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药品仓库温湿度分布研究_药品仓库|温湿度分布研究_Process制药网_弗戈工业在线
当前位置:
&&药品仓库温湿度分布研究--生命科学行业仓储设施的验证指导
药品仓库温湿度分布研究--生命科学行业仓储设施的验证指导
许多国家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监管机构已加强了对于仓储和运输环节的关注.
对于小空间的三维分布试验,15个传感器平均分布是常见的一种模式
许多国家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监管机构已加强了对于仓储和运输环节的关注。推动此趋势的原因在于加强了对产品质量与病人安全风险级别的重视程度,监管理念开始由“质量源于检测”向“质量源于设计”转变。其他驱动因素还包括生产全球化对储藏设施的更高要求,温度敏感性生物药品产量的增加以及的更新。
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及中国等国家均已加强了对于仓储和运输环节的关注,这些监管机构要求对存放环境敏感性生命科学产品的仓库的温度与相对湿度状况进行“分布研究”。本指导就如何对仓库进行分布研究以满足国际公认的GMP法规做出说明。本指导源于维萨拉在北美与欧洲获得的丰富客户经验,专供涉及GMP合规环境温度与湿度敏感性产品的贮藏与运输机构之用。
温湿度分布研究关键步骤
为实现仓库或其他受监管贮藏空间的成功分布研究,维萨拉公司推荐9个关键性步骤:
创建验证计划;
鉴别风险区域;
制定方案;
确定传感器分布;
选择适当的技术;
配置设备;
进行试验和审核数据;
采取修正措施;
文件和分布研究时间表。
这9个步骤将有助于分布研究计划的成功设计与执行。这些说明将把最为重要的验证元素纳入考量,了解到哪些位置的温湿度对产品质量构成风险。遵循这些步骤将有利于向监管机构的检察员证明公司的GMP合规性。
步骤1: 创建验证计划
验证计划或称验证主计划(VMP),该文件用于确立关于设施、设备及人员等各个方面资质的公司承诺与决策,以维持GMP合规的环境。验证计划应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给出基于科学的原理解释和可验证的测量。该计划应关注环境敏感性产品和材料将贮藏于何处,环境控制能否满足既定的贮藏需要。这也是监管机构评估公司的目标和方法基本原理的起始点。另外,GMPs 要求将温湿度保持在产品标签上的推荐范围或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贮藏范围之内,这些推荐范围源于公认的化学属性和稳定性试验。
验证主计划应确定验证目标;确定质量、计量、及其他工作组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与责任;确定包含工艺、设备及空间在内的验证活动;制定文档及规程,其中包括假定温度或湿度发生偏差时公司如何响应;明确验证时间表;确立管理审批流程,尤其是针对诸如温度偏差超限之类的不良事件;确认变更控制的方案,以明确在出现诸如设备维护、新基建、货架重新布置时需要重新验证。
步骤2: 鉴别风险区域
为了对仓库或其他贮藏空间进行分布研究,首先必须确定哪些区域由于温湿度不可接受的变动会让产品质量处于危险状态。许多因素会影响到空间的控制或可变性(由于相对湿度与温度相关,温度的变动也会影响到湿度) 。对每个因素均加以考虑将有助于风险的精确定位,这些因素包括:空间的容积,大型仓库与小型贮藏区相比具有不同的控制负担,对暖通空调(HVAC)系统具有更高的需求,在不同位置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温湿度变动;达到空气充分流通所需的扩散器或风机容量;温度较低的地板与温度较高的天花板附近空气间的温度梯度;诸如空间加热器、空调及风机等会造成暖袋或冷袋的独立能量源;阻碍气流的货架、搁板和托盘的布局;暖通空调(HVAC)控制传感器的位置;诸如天花板及外墙、窗户、以及装载台等靠近热源或冷源的位置;频繁搬运产品或设备的区域;季节性温度变化或异常天气事件等。
传感器放置在货架中部可体现产品的实际温度。在本例中,9个传感器安装在仓库内的每个双排货架上,测量30m×30m×15m的空间
步骤3: 制定方案
在确认风险区域之后,将制定用于分布试验的方案,方案对以下方面做出说明,并给出每项决策的理由,如果方案发生变动,应将原因记录存档:
待生成数据的类型:例如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测量时间间隔。5min的时间间隔能够为趋势评估和仓库设定值的修正提供更多数据(参见步骤8)。一旦温度和湿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那么对最终分布研究来说,15min的时间间隔就足够了;
所用传感器的数量(参见步骤4);
传感器安装位置图;
研究的持续时间。基本解释和方案会支持一系列的试验,每个试验在正常作业状态下持续两天,周末不中断。比较特别、经受得住考验的方案可能会规定单次试验持续时间超过两周,以便将诸如仓库装卸门开启等各种活动加以考虑;
数据记录仪的校准需要(参考制造商说明);
跨时间、跨空间的可接受变动范围,该项与所贮藏的产品有关;
可接受的温度或相对湿度漂移量;
报告的要求。
步骤4: 确定传感器分布
传感器的分布必须能够充分测评温度的均匀性。良好实践要求用足够数量的传感器数来了解环境,特别是对于风险最大的问题区域。需要将传感器在3个维度空间上均匀布置:从顶部到底部,从左侧到右侧,从前方到后方。在温度可能较低或较高,以及靠近控制传感器和监测传感器的区域要增添额外的传感器。步入式试验箱或小型仓库通常在3个维度需要使用15只传感器进行分布研究。方案应当规定传感器之间距离的限定范围。
在大型仓库的分布研究中,设定的传感器间距可能长达60m之远,在受装载台气流、外墙冷热源、窗户阳光辐照、人工光源热量、人员往来或暖通空调系统产生的空气流动、隔热较差区域的温度极值、空间加热器和空调器的局部效应、以及常规仓库活动引起的气流等影响的薄弱地带需要增添额外的传感器。
预计气流和温度梯度可能会因为货架空载或堆满产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较高的货架会产生较宽的温度梯度,需要从顶部到底部使用更多的传感器。
可在方便配置的开阔区域(例如货架或通道的外侧)安装传感器,但配置方便性不可优先于操作有效性。传感器测量的必须是产品或材料所曝露下的环境条件。如果传感器无法通过一次试验完成对整个仓库的分布研究,那么可能需要选择每次只对一段进行分布试验。逐段分布试验花费的时间更长,并且可能需要延长每段的分布试验时间以便对空间零散化引起的不确定性加以补偿。
如果相对湿度的高低对产品或材料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应对相对湿度与对温度一样进行分布试验。判断相对湿度传感器数量和位置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在整个仓库范围内分布相对较少的湿度传感器(数量可以少到每6个温度传感器对应1个湿度传感器),依靠温度均匀性来确定湿度同样保持在限定范围内。该方法依赖于不同季节的温度分布试验结果一致的历史信息。有了这些历史信息,熟知湿度测量科学的专家就能够有效地找出充分理由向审计员或检查员说明并不需要在所有数据点测量湿度。如果决定采纳这一策略,削减湿度传感器的数量,那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将所用的传感器放置在介乎暖通空调风机或扩散器之间空气流通较差的区域以及温度变化较大的区域。
与温度传感器相比,相对湿度传感器更易于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精度下降,或者说发生“漂移”。引起漂移的原因可能是设计问题、校准问题、或是水蒸气饱和或化学蒸汽污染。如果一个传感器故障或超出规范要求,这只传感器所占全部湿度测量的比率就会很高,因此开始就使用较少的湿度传感器将会造成不合规的风险。通过温度均匀性推导湿度的合规性要求员工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满足检查员的合规要求。理想情况下,公司应当减少在检查中所需接触的人数,从而简化流程,减少陈述错误的几率。
如果企业对相对湿度颇为在意,那么更可靠的分布研究策略是在所有位置均使用数据记录仪追踪温度和湿度,记录两个测量数据。此时选用可保持确切精度的高品质记录仪就显得非常重要。使用温度与相对湿度一体式传感器进行分布研究在从温度推导湿度过程中具有多种优势。在所有传感器位置对温湿度均做分布试验可以获得整个贮藏空间的量化分布情况,无需详细解释就能够轻易获得检查员和审计员的认同。而如果直接测量相对湿度,那么就更容易确定相对湿度的偏移(例如,由于喷洒灭火器启动或其他意外水分引发)并给出解释。
步骤5: 选择适当的技术
选用专为分布研究而设计的设备。传感器应当是现代电子数据记录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据记录仪在验证试验的全过程对数据进行测量、存储和记录。随同数据记录仪使用的软件用来配置设备,下载数据。软件应当能够生成满足美国联邦规程法规(CFR)第11部分以及欧盟委员会附件11,以及其他包含在欧盟GMP第4章之内的所有要求的表格和图形报告。在选择数据记录仪时,查看以下特性:最小误差来源;小幅温度变化敏感性;长期稳定性,尤其是相对湿度传感器,其比温度传感器更易于发生漂移;在使用范围内的高精度;在量程内校准的可溯源性;清晰、丰富且可调阅查看的校准记录。
步骤6: 配置设备
在确定了可能的风险区域并确定传感器分布之后,就可以开始配置设备,进行贮藏空间的分布试验了。本次初始试验旨在判定哪些位置存在风险(即可能发生变动)条件,以及哪些位置温度与湿度均匀,适合产品贮藏。请根据如下步骤逐项进行,确保每一步骤均完成并记录存档:设备已经经过校准,校准人、校准时间、下次校准日期,并且校准可确定记录仪处于所声明的不确定性限值范围之内;设备已经经过验证;已经确保程序操作的安全并获得授权,配置设备及使用软件人员的访问特权或许可限制;使用软件查阅并记录硬件与固件的型号、版本、和序列号;接受试验的仓库区域已经得到精确说明;数据记录仪位置经过精确说明;常规采样时间间隔已经确定,采样时间间隔通常在5~15min之间;试验持续时间已经确定,所有数据记录仪均设定为同时启动和关闭;数据记录仪与可追溯的审计追踪文件的关联;数据记录仪已经在确定的位置安放。
GMP要求使用已校准的设备并记录以表明能维持可接受的标准。如果使用电子表格采集数据,这些记录必须满足21 CFR Part 11, EC附录11以及欧盟GMP第4章规定的电子记录的规范要求。
步骤7: 进行试验和审核数据
需要确定将要用于评估试验的报告信息。当试验完成时,软件将读取来自于数据记录仪的安全文件、显示所记录的数据、完成计算过程、并将选定用作分布试验报告的结论以图形方式输出。试验文档通常显示如下信息:标记有时间和日期的原始数据;诸如最小、最大和平均温度之类的计算值;试验期间所有传感器的图表;仪器配置信息;校准信息;试验的日期与时间;为审核与批准签字预留的空间。
每个传感器的重叠覆盖可编制成为单一图形,获得对任意温度与相对湿度极值的快速查阅。可接受的最小和最大值等预设线可作为辅助分析之用。被测数据成为安全记录的一部分,该记录可协助确定高风险位置,尤其是零星出现问题的地点。21 CFR Part 11与EC附录11要求计算机记录数据应当可用、可读、可靠、安全。易于得出结论的摘要图形,比不易阅读且可能引发问题的报告效果更好。
步骤8: 采取修正措施
使用初始试验的结果确定产品在哪些位置易于暴露在不可接受的温度或相对湿度极值条件下,随后可调整贮藏货架或暖通空调系统等并修正该类变动,或者简单确定哪些位置不能贮藏产品。在验证计划中对这些非贮藏地点和修改作出命名和说明,根据初始分布试验的结论对验证方案加以修正。针对新调试仓库的修正内容无需写入检查记录中。但是,一旦公司批准了验证主计划,那么该计划必须将所有后续变动记录存档。
步骤9: 文件和试验时间表
在完成仓库环境可变性调整之后,就可将分布试验记录存档,以待审批。分布试验持续时间长短只与初始分布试验有关,没有硬性规定。不管哪种方式,重要的都是要测量一系列不同仓库作业活动过程中的环境,包括装货、搬运产品、以及作业活动不多的周末时间等等。
一个空间应当多久做一次分布试验?完成分布试验项目后,验证计划应当预见许多可能改变储藏温度的变动。仓库建设、重大暖通空调系统变动、以及仓库环境的类似修改均需要进行额外的分布试验。季节性变动和极端天气可能需要仓库分布试验的频度更高,或者需要为更“合时宜”的温度重新制定试验时间表。验证计划应当能够具备捕捉极端天气条件的灵活性。
保留有用的记录信息是满足GMP要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录信息必须安全存储,并且便于调取查阅。并且数据必须无间隙。数据还必须可提供审计追踪。记录可以为纸质、电子格式或两者结合类型。如为电子记录,则必须满足21 CFR Part11部分或EC附录11的要求。
成功进行仓库分布研究的关键包括创建与遵守验证计划和方案,并且每一步骤在逻辑和科学上具有合理性。将计划和方案做出的变动进行记录存档。确定仓库的风险区域,确定传感器的分布和试验持续时间。选用适合该项任务的可靠技术。变更贮藏空间,以确保能够通过受控环境验证。根据仓库环境的变化,对分布试验记录存档,制定时间表,以安全且方便查阅的方式保存记录数据。持续记录您所遵守的方案,定期对您的规程重新评估。在不断紧跟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全球监管机构和产业群不断修订他们对于GMPs的解释,开发新的法规和指导文件,因而不断跟进变化中的标准亦非常重要。
版权声明:版权归弗戈工业在线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以阅读与
药品仓库温湿度分布研究--生命科学行业仓储设施的验证指导 相关的内容:
我们尊重网友发言的权利,请您尊重他人,文明用语。
注册为会员以后您可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场风险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