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贸市场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特易资讯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数据库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去年有一个新闻我印象还挺深的:阿里云在双11前后,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阿里巴巴核心系统100%迁移到阿里云公共云上,中国唯一自研飞天云操作系统扛住双11流量洪峰,当日订单创建峰值达54.4万笔/秒,实时计算消息处理峰值25.51亿条/秒,再创历史记录。所以看到阿里云年收入破400亿,我一点都不意外。从2015年阿里首次公布阿里云收入(12.71亿元)之后,到五年后的今天,营收整整增长了31倍,在财年总收入里的占比变得越来越高。在摩根士丹利的最新评估中,也将阿里云的估值向上调整到了770亿美元,约合5400亿元,这一估值已经大幅超过了百度的估值,在中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四。大家可别看岔了,这一数据仅仅是阿里云这一个部门的估值,作为亚太和中国市场云计算的龙头老大,可见其市场潜力有多么巨大。大多数人可能认为,阿里既然是一个大企业,那么阿里云能走到今天,仿佛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只要你略微去了解一下阿里云的历史,就知道自主研发道路的艰辛,其实要远远高出普通人的认知。那么阿里云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提出的呢?阿里在08-09年的时候,由于淘宝用户的大量涌入,业务增长的太快,在那时面临了一个较为重大的危机,那就是它的“脑力”快要超负荷了。对于一个互联网公司,“脑力”就是所谓的“计算力”,上亿用户的消费转账,需要“脑力”,数以千万计新的产品和交易记录,也需要“脑力”,作为一个巨量级的电商平台,就意味着需要巨大的计算力来支撑。而在08年,我们还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没有自己的芯片,全球各大企业用的基本上无外乎就是“IOE”(IBM,Oracle,EMC)老三样的标配,阿里也同样重度依赖着他们。这时候问题来了,IOE作为三大美国公司,虽然具备了成熟的模式和设备,但它的系统已经慢慢负担不起阿里每日剧增的用户涌入了,上亿人的流量,让这套设备变得越来越难用,再加上价格太过昂贵,这两样便是促使了建立阿里云技术架构的契机。我一直说,历史的见证者不重要,历史的受益者才重要。我们大多数人虽然并不懂云计算的复杂原理,但我们都是云系统崛起的受益者。大家可以想一想,疫情期间,我们是如何利用钉钉在家办公教学的,是如何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饿了么、盒马顺利快速拿到外卖和生鲜的,还有各大视频平台等等,这些东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现在过得有多便利,而在背后,都是靠着云计算在支撑着。除了对社会和消费者实打实的好处和影响,阿里云从一开始作为阿里一个普通且不被看好的部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发展成集团的顶梁柱。而再远观其他海外互联网公司近些年在云计算上的重视和投入,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甚至感到有些庆幸,幸亏阿里提早就开始部署公共云,我们才能在现在不落后于其他国家。拿亚马逊云举个例子,以下简称AWS(Amazon Web Services)。从06年诞生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AWS已经成为亚马逊增速最亮眼的版块。根据Canalys最新全球云服务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9年AWS市场份额为32.3%,排名全球第一。在2019财年同比增长了37%,规模达到了350亿美元。与此同时,亚马逊的利润核心来源也被AWS包了,2019年来自AWS运营利润高达92亿美元,占全年总利润116亿美元的80%,第二大巨头微软云同样也是增速强劲。2020财年第一季度微软的云服务Azure营收增长了59%,还被不少媒体说这是至少三年来的增长最低,这也许是唯一能被“挑刺”的地方了。而根据最新的财报显示,作为3A当中的一员,阿里云的增速在这次超过了亚马逊和微软,正以更高的增长拉近与前两者之间的差距。亚马逊是海外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那是不是在不久的将来,阿里云也能像亚马逊云那样,成为利润核心来源呢?从阿里宣布三年再投2000亿来看,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由此可见,今天的时代正在处于新旧IT的拐点,在以前,全球信息技术很长时间都是老牌国际巨头的天下,比如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通讯系统等等。而如今,云正在成为新一代基础设施。阿里云作为新一代崛起的,中国乃至亚洲势力的代表,必然在世界云技术中占有一席之位。从08年网购注册用户破亿时,我们就意识到仅仅依靠开源技术是无法支撑未来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井喷需求的,所以研发出适合我们自己的云服务,是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公司在搞这方面,但只有阿里云做出了“飞天”这个中国唯一的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系统的第一行代码)技术研发总是艰难的,虽然阿里做出来了,但自研云计算的稳定性和能力依然被怀疑,直到2013年,飞天终于突破了核心技术,上线了5000台服务器集群,也就是5K云计算服务能力,这使得阿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外提供5K云服务的科技公司。在之后的几年,飞天云操作系统也屡屡刷新各种的世界纪录,获得了中国电子学会的唯一一个科技进步特等奖。去年10月2日,还有个震惊行业的新闻,那就是在被誉为“数据库领域的世界杯”TPC-C基准测试中,阿里自研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创造新的世界记录,打破甲骨文(Oracle)保持9年的世界记录,基准性能测试成绩为甲骨文的2倍多。回想阿里云没有诞生,阿里还要完全依赖海外的“IOE”设备和系统的时候,离现在只有短短十二年,不禁让人感叹甲骨文的没落,但这背后是整个信息产业的进步与迭代。去年阿里研发的第一颗自研AI芯片——含光800也正式问世,这款芯片也是通过阿里云对外输出AI算力,相比传统的GPU算力,性价比提高了100%。以及今年在疫情期间,我的医生朋友向我介绍的,阿里云研发的新冠肺炎AI诊断技术。这项技术20秒即可完成一次疑似病例的CT诊断,准确率达96%以上,已经免费向全球医院开放,可帮助海外疫情严重地,大幅节省医疗资源。这些技术,突破哪一项都非常难,但是总要有阿里这样的企业敢于挑战,且坚持十年如一日的挑战,才能达到现在这个成绩。同样这也是过去11年里阿里坚定投资技术,新基建的成果,以及背后无数阿里人共同努力所达成的高度。我们看见了飞天系统,但我们不知道当初为了IT架构升级,一群Oracle工程师含泪亲手拆掉自己安身立命的系统,一切从头开始学习和研发新技术;我们看到了5K云服务,但我们不知道当年研发的“云梯1”和“云梯2”两个项目遇到了多少困难。为了冲到云计算的5K标准,团队经历了无数不眠的夜晚,以及来自外界的压力,将全部的希望放在纯自研的“云梯2”上。他们经历了团队人员坚持不下去大量辞职,部下转岗,整个部门连续在集团拿最低分,不被外界乃至其他部门认可的艰难和孤独。但寒冬之后就是春天,凤凰终将涅槃,他们成功了。十年前开始进入公共云领域的阿里,既没有亚马逊起步早,又不像微软有着雄厚的技术基础。但在我看来,一个能如此重视研发能力,以及愿意持续对技术投入资金支持的公司,终将会成为科技领域的强者,阿里跟阿里云也做到了。前阵子宣布的对阿里云三年投资2000亿,相信这笔投资也将能带来不小的变化,阿里云将拥有更大底气和实力,冲刺以及争取全球最大的云基础设施。未来的中国的社会经济,将全面走向数字经济。在这次疫情中,数字经济的价值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云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阿里云又是唯一经受过互联网的海量高并发,以及承载过大规模网络协同的系统架构,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为智能化的社会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