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和四大粮商的战争控制中国多少粮食

我们先来说一下这四大粮商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当时,四大粮商是已经纵横世界粮食市场几十年,让人闻风丧胆的死亡秃鹫。我们先来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四大粮商到底有哪些杰作。可是来自于文明灯塔山巅之城的四大粮商又岂能做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呢?这一次,四大粮商的目标还是中国。
你可知晓粮食战争?你可知道中国人的饭碗曾差点沦陷?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又是谁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今天,我就带各位老板走进中储粮与境外四大粮商的博弈中,是如何反败为胜的?前国务卿基辛格老先生曾经说过。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掌握了世界。谁掌控了粮食,谁就能掌控所有人。美国不仅是这么说的,他们也是这么做的。60年来以四大粮商为代表的西方邪恶势力。在第三世界国家攻城略地。无数农民的命脉为其所握,只能乖乖俯首听命。同样,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我们,自然也不能免俗。我们分为三章来进行分析一下,若有不同意见,还请各位老板指正。第一章:强弱悬殊的对手
我们先来说一下这四大粮商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四大粮商有三家属于美国,他们分别是ATM、邦吉、嘉吉。另外一家是法国的路易孚达公司。但实际上,路易孚达的最大控股方还是美国人。与他们交手的,则是我们中国粮食的守护神,大名鼎鼎的中储粮。两者的第一次交锋是发生在2003年。当时,四大粮商是已经纵横世界粮食市场几十年,让人闻风丧胆的死亡秃鹫。我们先来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四大粮商到底有哪些杰作。
拉丁美洲号称上帝的宠儿,这个地方土壤肥沃,水热充足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只需在土里撒下几颗种子,甚至不用精耕细作。一年下来,所收获的粮食都远远多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按理说这么一块地方永远都跟饥饿都扯不上关系。可偏偏拉丁美洲的人们经常吃不饱肚子,隔三岔五就要发生饥荒。这并不是因为当地人懒,而是全都拜四大粮商所赐。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一方面得益于美国平原广阔,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冠绝全球。这就给了他们在其他国家进行粮食倾销提供了可能性。要知道农民伯伯种粮食,那可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吃饭。他还要把剩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换成货币,购买自己日常生活所需。可是,只要到了粮食市场上,那就是四大粮商的天下了。他们会把美国的粮食在市场上大量倾销。粮食多了,价格就变低了。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什么好事,正所谓谷贱伤农啊。粮食变多,就意味着农民的收入变少,无法承担正常的生活支出。这个时候,农民唯一的出路就是把土地卖了。可是来自于文明灯塔山巅之城的四大粮商又岂能做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呢?
在这个时候,他们会如同救世主般出现在你的身边,伸出温暖的大手。然后贴心的告诉你,种粮食不赚钱,要种就种经济作物。想要高产,就得用我的转基因种子。没钱?没关系,我借给你。农民们别无选择,只好乖乖就范。那种经济作物是不是真的如他们所说会提高农民的收入呢?确实如此。经济作物比粮食赚钱这是经济学常识。但你千万不要以为农民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当这个国家的土地都拿来种植花生橄榄甜菜等经济作物时。那必然会挤占原来用于种植粮食的土地。
未来国内种出来的粮食就不够吃,粮食不够吃怎么办?对外进口呗。可世界粮食市场掌握在谁的手上?没错,就是四大粮商。凡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就要哄抬粮价,大肆炒作,让农民把刚赚的那点钱连本带利吐出来。这时候你就会问了,为什么当地政府不作为呢?他们为什么不把四大粮商拒之于国门之外保护自己的粮食产业?非不为也,是不能也。除了朝鲜、古巴这些少数的铁头娃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是不敢拒绝四大粮商的。否则人家就要给你扣一个破坏自由贸易的帽子。他们背后的主子老美就会以此为由把你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到时候你的损失只会更大。所以哪怕是我们,也只能在国内跟四大粮山过手。而不敢把他们抗拒在国门之外。到了2003年的时候,这四头恶魔基本上已经把我们和俄罗斯之外的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都已经斩落马下。中国就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第二章:初战惨败
与这个沙场老将相比当时的中国守护神中储粮,简直就是个战场新兵。1990年,国家为了避免出现粮食丰收时谷贱伤农的现象。特意成立了专项粮食储备项目。在粮食丰收时,以高价向收购市场上的粮食平抑粮价。经过十年的筹备,直到2000年,中储粮才正式成功上线。也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对中国来说意义深远的大事。各位老板们可能已经猜出了,没错,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众所周知,中国为了加入世贸组织,融进世界市场,足足经过了15年的艰苦谈判才达成。为什么要这么久呢?因为老美设置了很多歪门邪道,才要侵占我们的经济主权。我们需要一城一地的跟他据理力争,才谈了这么久。2000年我们虽然成功入世,但作为代价还是出让了不少的利益。其中就包括一把已经指向中储粮的尖刀。当时我国对外的大豆进口采取的是配额制度。就说进口量达到某个数值就不能再买了。这是防止外国大豆冲击我国的市场。为了入世,我们不得不放开了这一限制。相信看过前面内容的朋友们都已经猜到放开限制会有什么后果了吧。没错,就是外国产品倾销冲击我国市场。彼时,年幼的中储粮还不知道,刀已经架在他的脖子上了。但是这一次,四大粮商并没有选择倾销,他们选择了另外一种诱敌深入的打法。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选择在中国市场上扎根。入世之前,我们每年进口大豆不过100万吨,入市之后直接翻了十倍,高达一千万吨。其中的2/3都是从美国进口。四大粮商之所以没有一开始选择倾销,并不是因为他们心慈手软。而是因为我国政府的力量远非其他国家可比。一旦倾销,我们虽然会吃点小亏,但
随着政府出手,一定会扳回局面,并且对他们警惕万分。所以,他们没有选择穷追猛打,而是选择了欲先取之,必先予之。2003年等四大粮商在我国大豆市场站稳脚跟之后。美国农业部突然宣称由于天气和病虫害的原因,今年美国大豆产量将要大减。紧接着,华尔街麾下各路媒体也纷纷开动舆论机器,看多大豆。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价格突然从2300元美元升到了4400美元。国内的大豆生产商见状就不急于向市场销售反而搞起了囤积居奇。而作为大豆消费大户的豆油企业,见状生怕大豆价格再次上涨。于是就着急忙慌的用高价囤积美国的大豆。等他们手上的现金流用的差不多了。老美突然笑嘻嘻地说,亲,刚才我跟你开玩笑的。随之而来会发生什么,相信大家应该都猜到了,就是大豆价格暴跌啊,一直从4400元跌到了2000元。油料生产商由于高价买豆,低价卖油,亏得血本无归。那些囤积居奇的豆农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豆油生产商的手上早就堆满美国大豆了,他们囤积的那些根本就卖不出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整个生产行业全面破产。不用说,大家都应该知道最后是谁收购他们的吧?第一回合交手,中储粮惨败呀。没能守住中国人的大豆。第三章:再战雪耻
双方的第二回合交手发生在2008年。当我们中国人都在为北京奥运会而欢欣鼓舞的同时。鲜为人知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悄然打响。这一次,四大粮商的目标还是中国。但是一开始他们并没有暴露敌意,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在2008年年初,欧美国家相继炒作用粮食发酵制造燃料乙醇作为新能源的概念。经过他们的炒作之后,世界各国粮食价格暴涨,大慈大悲的四大粮商推波助澜宣布高价收粮。拉丁美洲、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各国人民在这次收购中赚的盆满钵满。如果你是一个中国农民,你能看出他们的敌意吗?不能吧!这时候,你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像其他国家的农民一样,高价把粮食卖给他们。等他们把你手上的粮食都收上来之后,他们就会大肆炒作粮食歉收即将发生饥荒的消息。手上没粮的你们自然会把价格抬到天上去。不仅你原先赚的钱要吐出来,连你的棺材本都要给他搭进去。
这次吃一垫长一智的中储粮终于出手了。面对四大粮商的恶意收购,中储粮不停抛售自己的库存粮食,压低粮价。人生一个月抛一次,后来直接变到变成半个月抛一次。后来政府又放出消息说中国人的粮食储备够14亿人吃一年。这下子,四大粮商慌了,他们手上的流动资金已经所剩不多。要是再这么继续下去,还不得被中储粮整破产呀。恰好这个时候,美国又爆发了金融危机,出现了流动性紧缺,四大粮仓兵败如山倒。最后无奈把手上的粮食以更低的价格抛售,足足亏损了1000多亿美元,灰溜溜地逃出了中国市场。人人都说自由市场有多么的好。可谁知,所谓的自由市场,只不过是强者猎杀弱者的狩猎场而已。若非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早就成为了别人砧板上的鱼肉了。好了,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觉得还不错的老板,记得帮忙点个赞支持一下,谢谢。
广 · 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很多人看来,粮食增产是件大好事。但今年中国粮食增产的消息,却并不让人轻松。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亿吨,同比增长2.4%。奇怪的是,一方面连年丰收,粮仓满满,另一方面却是进口量不断攀升,屡创新高。2015年全年粮食进口量达到1.2亿吨。按照进口粮占比计算,我国每5斤粮食里就有1斤来自国外。中国大规模进口国外粮食的原因,并非国内供给不足;与之相反,粮库里满满的都是国产粮食,而能卖出去、能在市场上流通的多是进口的粮食。“进口增多,并不是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主要是国内外粮食的巨大价差所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叶兴庆介绍,近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掉头向下,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日趋明显。从2012年起,国内粮价高于国际市场,导致国产粮入库,国外粮入市。针对国内外粮价倒挂的事实,今年2月27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给出一个惊人的数字。他说,针对最主要的稻谷、小麦、玉米几个粮食品种,国产粮的市场价格大概总体上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30%-50%。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完税价每吨大体比国内低1000元,导致粮棉油糖等进口不断增加。进口不断激增容易导致两个消极后果:一是库存积压严重,二是冲击了国内粮食市场,使国内粮价大跌,谷贱伤农。若任由发展,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粮食安全深受影响。一边是粮食连续增产,一边是进口量不断攀升,中国粮食产品缺乏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粮食定价权旁落,才是中国最为痛心的事实。
谁有粮食定价权?
如果不是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异常低调的国际四大粮商可能还在继续毫无声息地扩张。但是现在,随着四大粮商被公之于众,它们在全球的产业链条也逐渐浮出水面。国际四大粮商是指美国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四大跨国公司,根据英文名字首字母,人们将其简为“ABCD”。四大粮商都是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垄断性地控制在这四大粮商手中,“只有他们可以定价。”这四大跨国粮商常常被称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幕后之手”。这些国际巨头凭借资本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目前,全球前10位的谷物出口国中,四大粮商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有9个。它们从种子、饲料、化肥这些最初环节直到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在市场几乎每一个层面都占据绝对优势。由于四大粮商在农产品领域都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一旦在目的国站稳脚跟,就利用资本优势迅速破坏该国原有的经营链条,使该国原有的粮食体系变为依附于四大粮商的一个环节。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外资粮食企业到中国来,对中国的粮食市场的发育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外资一旦在中国的粮食市场中起主导作用,国内的粮食安全就会出现问题。
四大粮商布局中国
应该说,外资粮商与中国市场渊源颇深。早在上世纪60年代,路易·达孚就与中国有饲料和谷物贸易,并相当重视农产品期货买卖。从2006年开始,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从中国政府手中获得玉米国内贸易的许可证后,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公开信息显示,路易达孚从中国出口玉米的业务持续增长,其在美国的棉花公司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棉花供应商。嘉吉公司的对华贸易则始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不久。目前,嘉吉与中国的年贸易额超过50亿美元。过去几年中,嘉吉是中国玉米最大的买家之一,并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早期进入中国市场之时,四大粮商在中国市场并没有设立工厂,而是以设立办事处的形式,以贸易业务为主,同时对中国市场进行多方位研究。”艾格农业总经理黄德均表示,四大粮商正式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四大粮商中,ADM在中国的布局更为巧妙。上世纪90年代初,ADM就与中粮共同做油脂业务,包括发展“福临门”品牌食用油。在1995年,ADM就在中国大连建立了独资子公司,随后在广州和成都等地拥有了其他业务的工厂。从2000年开始,ADM开始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并通过参股的方式进行全面布局。ADM还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一位国内粮食企业高管研究认为,跨国粮商投资我国大豆加工业是以销售外国内大豆为前提的。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却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购权。这说明跨国粮商并不想利用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来赚钱,更不想冒大豆加工业的风险,只是想通过参股来获得进口大豆的话语权,把我国大豆加工业作为变现国际贸易利润的一个环节。进入中国市场较晚的邦吉,在全世界32个国家拥有450多个工厂,在四大粮商中,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产业链完整性而著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研究认为,在自由贸易体系下,资本渗透进农业,攫取了美国政府的大量补贴,从而得以在全球推销低价粮食。与此同时,各国在低价粮食的倾销之下,逐渐丧失粮食自主权。美国粮食巨头和美国国家政权结合而成的“粮食帝国”得以掌控全球的粮食主权。
大豆·悲歌
中国粮食话语权旁落,以大豆市场的教训最为惨痛。大豆原产于中国,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传播出去的。中国大豆产量一度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大豆产量之和还要多。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国内,跨国巨头开始染指中国大豆业。2004年,在遭遇国际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后,中国中小型大豆加工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承受负荷,纷纷宣布破产,被外资低价兼并。公开资料显示,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在中国2004年的大豆危机后,成功地控制了大豆85%的实际加工能力。而跨国粮商还在加紧对中国水稻和玉米控制权的布局。“外资榨油企业只收购转基因大豆,不收国产大豆,收购价比较高,逼迫农民只能种转基因大豆,种子要从国外进口。转基因大豆占据中国市场后,定价权就在他们手中了。”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陆德介绍,中国的种业、农民、加工企业散、小、差,外资运用产业链战术,打开其中一个环节,整个产业就全被拿下了。目前,中国已经沦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的进口量达到全球总进口量的1/3。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816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4.4%。 粮食处理图片据业内人士分析,“ABCD”企业控制中国的大豆定价权实际上并不是仅仅为了获取加工利润这么简单,而是在做一个非常庞大的全球战略布局,中国仅仅是这个布局的一环。一般情况下,大豆压榨企业的资金大约有95%将用于原材料的采购。因此,大豆价格至为关键。一位黑龙江油企负责人对此曾断言,外资粮商所拥有的大豆价格定价权正是其拥有的整合中国市场能力的关键因素。他们打垮竞争对手、垄断市场的最佳武器,也正是这个定价权。“外资使用产业链战术,短短几年把中国大豆企业打败了。产业链战术是个微笑曲线,两端是种子和下游产品,把这两头一占领我们就完了。”陆德介绍,在种子方面,我们现在进口的粮食种子是70%,蔬菜花卉类种子是92%。“中国大豆产业安全受到直接威胁。如果国家政策不能及时跟进,将危及水稻和玉米产业,并将逐渐蔓延到粮食行业的上下游。”一位粮食行业央企高层忧心忡忡地表示。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后,凭借其强劲的实力,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方式主导国内粮食流通格局,挤压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空间,控制中国粮价,威胁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进而危及到国内粮食安全。
痛失粮油定价权
控制大豆是外资图谋中国粮食市场的开始。外资在大豆农业领域得手之后,反过来开始操控食用油定价权。有数据显示,四大跨国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它们凭借国际资本,已基本完成对上中下游的绝对控制权。食用油市场的众多响当当的品牌早已被跨国粮商收入囊中。ADM在中国扩张的“标志性作品”,则被外界更多地指认为2000年其与新加坡丰益公司投资组建的中国最大的粮油集团——益海集团。尤其是2006年底,丰益国际以27亿美元收购了嘉里粮油,并与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益海集团合并,成为规模更为庞大的益海嘉里集团。美国ADM与新加坡丰益国际共同控制的益海嘉里,在国内食用油市场已经占有60%-70%的份额,金龙鱼、胡姬花、鲤鱼等食用油品牌同属益海嘉里所有。在合并的当年,就有媒体称益海嘉里掌握了国内油脂价格的控制权,成为中国食用油寡头。跨国资本以高于国家保护价收购国产大豆,目的是对大豆产业的垄断。从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来说,国产大豆只是一小部分,益海在国内转基因食用油市场占有率很大,他们的目的是控制大豆产品的定价权。外资控制了大豆领域,大豆油价格便容易被操纵。比如,2007年,在跨国粮商的操控下,国内食用油价格猛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为此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却未见效果。2010年初,金龙鱼等主要品牌食用油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涨价潮,售价几乎上涨了10%左右。根据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的统计数据,中国油脂油料净进口总量已由2000年的461.4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2088.9万吨,10年间增长353%,并呈现不断加速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已由本世纪初的60%下降到目前的37%左右。中国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年产量150万吨以上的有3家,即“益海”“嘉里”“中粮”,前两家企业同属一个集团,即丰益国际,系新加坡丰益集团与美国ADM共同投资组建的。“嘉里”拥有金龙鱼、胡姬花、花旗等食用油品牌,金龙鱼已成功控股38家企业,参股鲁花等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而“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国ADM。目前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食用油品牌占中国食用油70%以上市场份额,即“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近50%市场份额。在外资形成原料买方垄断的同时,也垄断了产品定价权。“粮食的定价权在别人手里,进口也由他们来进,这两条一卡死,中国很危险。”陆德担忧地说,“泱泱五千年农业大国,再这么下去什么都失守了。”
危及三大主粮
大豆失守只是外资操控中国粮食市场的一个缩影,水稻和玉米正在遭遇与大豆同样的经历。陆德介绍,对于粮食安全而言主要是谷物,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同时还有作为食用植物油原料的豆类。在这些领域,外资那只“看不见的手”几乎无处不在。中国大豆沦陷已成事实,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也慢慢落入外资布好的局。早在十年前,外资就开始在东北布局水稻全产业链,从种子、种植、仓储,直到加工,无一遗漏。
粮食安全
2005年,丰益国际就与黑龙江佳木斯市政府签订了兴建益海粮油综合加工项目,益海(佳木斯)粮油公司负责丰益国际东北业务开展,涉足水稻、大豆、玉米等系列深加工。益海粮油在佳木斯市的水稻生产基地,生产“香满园”“金元宝”“香宴”“鲤鱼”“金龙鱼”5个品牌,30多种规格的大米品牌产品。与此同时,益海粮油也没有放过对中国种业的市场布局。目前,益海种业已经在河北、安徽、新疆、吉林、北京、黑龙江成立了6个省级公司。“外资现在在攻什么呢?在攻玉米,还是用产业链战术。”陆德说。据了解,外资企业已在中国审定了玉米品种84个,尽管外资玉米品种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但在近几年里,一些外资玉米品种在中国的推广速度却很快。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广西推广种植了1000多万亩玉米,相当于玉米大省黑龙江种植面积的1/5。2010年3月份,中国市场玉米价格开始逐渐上扬,官方为控制玉米价格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中粮集团14年来首次大规模进口转基因玉米,业内人士担忧,中国的玉米产业可能遭到外资控制。玉米是养殖行业中的主要原料,一旦其被外资控制,中国的养殖业就要受制于外资,猪、鸡、鸭肉类价格可能也要看外资的脸色。
抢占基层粮库
随着外商攻城略地规模不断扩大,外资抢占市场行为越发隐蔽。近年来,跨国粮商逐渐把国有基层粮库作为切入点,频繁向粮库示好,在租赁基层粮库进行代储的同时,也在与基层粮库从事粮食贸易与深加工合作。对于外资的图谋,中国并不是没有察觉。2009年初,海关总署就曾发出预警称:“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并点名指出“丰益国际斥巨资进驻东北,这是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和出口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遗憾的是,外资在中国粮食主产区大肆收购国有粮库,布局全产业链战术时,却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08年,益海粮油以极低的门槛收购了黑龙江富锦九粮库和黑龙江省绥化第四粮库,用于水稻加工和稻壳发电,以及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粮食精深加工。不仅在东北,此前益海集团已经在全国各地与地方粮库合作,河北省南皮县、山东省武城县、嘉祥县、庆云县以及河北的孟村县等地的县粮食局直属国有粮库都和益海集团有合作。在全国主要的粮食产区,跨国粮商对县级粮库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除了益海集团,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等跨国粮商都通过类似途径,渗透到中国粮食流通市场的广大领域,进一步控制中国粮食市场。据调查,外国粮商还以压榨棉籽、棕榈油加工等不受限制的项目进行申报,项目建成后,实际上却用于大豆、菜籽或油脂加工;更有甚者,外商以总投资额不超过5000万美元将大投资项目“化大为小”,避开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的审批,利用其全球供应链优势,在国内市场运用低价策略冲击国内中小粮企,形成快速扩张之势。“外资正在加紧中国粮食领域全面布局,逐渐进入上游原料仓储、粮食加工、粮食销售各个领域。当国际粮商逐渐完全掌握中国粮食流通领域之后,将对中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危害。”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艾格农业总经理黄德均认为,这个不是偶然的事件。这些外资巨头都极有眼力,它们看中的机会,正来自粮食流通体制改制后,基层粮库面临的困境。2004年前后,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改革中,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储备体系。县级储备粮库与其他三级粮库一起构成国家粮食储备体系,承担着调节市场供求、平抑年际间粮食产量波动等多项重要任务。自2004年后,因为逐步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基层粮库不再获得国家财政补贴,完全自负盈亏。这使部分粮库生产经营艰难,负债沉重。此时,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粮商抛来的绣球,不少基层粮库认为那是解困良方。“粮食系统改制后,粮库生存一直比较困难,地方粮库多年来资金紧张,无粮存储,与他们合作,能够利用他们的资金为粮库带来收入。”东北某县粮食局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对跨国粮商非常欢迎,还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出台相关优惠引资政策。”陆德认为,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引资力度,只顾眼前,缺乏警惕性,助推了外资粮食企业在中国的产业链战术布局,他们之所以能够发展迅速,与此不无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8年中粮集团成名之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