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债券基金为什么会下跌下跌还要持续多久?

2022年理财产品暴跌,2022年理财产品能买吗

    一、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亏损,为什么

    今年2月1日后公布过净值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只,其中今年出现亏损的有3027只,占比超过了10%。亏损最严重的产品,不到2个月的时间,亏了48.98%,差不多亏掉了一半,比公募一姐葛兰亏得还多。

    亏损超过10%的有4只产品,超过2%的有261只产品。要知道,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人,大多数是希望获得稳定收益的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如此大的亏损,是多数人无法接受的。

    从产品类型上看,亏损严重的多为权益类产品(以投资股票或股票型、偏股型基金为主),很多还是投资海外股市的产品,风险等级是偏高的。

    但也有一些是稳健型产品,只不过产品的投资方向中,含有少量的权益类投资,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就这部分权益类资产的损失,就会导致整个产品的亏损。


    有一点,很明确,不用承诺保本保值后,银行对理财产品的经营水平和责任心大打折扣,干好干坏,银行全无风险,只管抽水,坐收渔利,风险全部由客户买单。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收益出现负值就是明证!


    我开始都在腾讯理财通理财,发现它利息越来越低,就转投银行理财,因为我的胆量有点小,投资非常谨慎,不会选择收益太高风险大的产品,虽然收益少点,但相对安全,从来没有亏损过。如果你想赚大钱,当然会承担一定亏损风险。


    最近我发现几笔银行理财产品不像以前那样收益高了,甚至有的本金都有些微损失,分析认为可能跟现在大环境不景气有关,因为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下滑,股市低迷。再就是国家资管新规,打破了刚性兑付,不再保底理财本金#


    今年就是这样的,我在农业呢银行买的理财产品,本金都亏了,真的太难了


    首先,你要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如果是浮动收益的产品面临亏损很正常。其次,要知道自己买的产品什么时候的净值是多少。

    再次,多关注财经事件和央行的动向,就会知道产品的收益走势。


    前段时间刷小红书,有网友买银行理财居然亏钱!某银行的理财产品当初许诺的年化收益是3%-8%,然而该名网友持有产品一年,竟然亏了5000元,欲哭无泪。

    一方面,资管新规落地之后,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息。

    过去,我们买银行理财是这样的:许诺年化收益4%,时间到期,银行就把本金和利息还给咱们。然而,随着资管新规落地,从2022年1月1日开始,所有保本的理财产品已经退出江湖,现在的理财产品已经不保本不保息了。

    过去,咱们买银行理财,只管收益,不管银行具体投资什么项目。 事实上,当初银行同样可能亏损,只是银行有一个理财资金池,无论这笔投资亏钱还是赚钱,银行都会按照约定收益向投资人支付利息(有时候不得不从资金池拆东墙补西墙)。

    银行如此操作,看起来对投资人有利,实际上风险很高。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等四个部门于2018年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里面就提到要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不再兜底保本。这是政府部门政策的初衷。

    另一方面,最近权益市场动荡,A股低迷,债券收益不稳,自然会影响银行理财的收益。

    刚刚说到,银行理财的逻辑是:银行从投资人手中集资,有组合的投资股市、债市以及各类理财产品,依靠资金优势和专业优势帮助投资者获取更高收益。 因此,股市债市的波动,自然也会影响银行理财的收益,只是因为银行理财风险控制严格,仓位控制严格,所以回撤幅度更小而已。

    最后,对于完全不愿意承担亏损的朋友,其实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风险等级R1级别的产品还是更为适合一些。

    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分成R1-R5几个等级,R1属于谨慎型,他主要投向的都是一些风险很低的,比如国债、银行大额存单等等,几乎没有亏损的可能性,R2是稳健性,收益比R1的一般要高一些,但是本金存在亏损可能性,而R3及以上,等级越往上本金亏损可能性就越大了。

    我们投资一款银行理财一定要提前了解他的风险等级。


    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亏损的原因是:首先,你需要知道银行理财产品不同于存款,既不保本也不保息,你需要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所以在选择投资理财产品时应该看清楚那些条款是怎么说的,不要只是看到别人买了就跟着买,更不要听到别人说这个好你就认为是真的好,要知道其历史数据只代表它过去一段时间表现不错,并不代表它未来还会那样走能让你赚钱,只是它像之前那么走下去的可能性大一些而已。

    其次,要看清你买的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比如是投资国家或大公司债券的,还是投资黄金的,或者某种汇率的,或者也少部分投资股市的混合型等等。它的投资标的不一样,一段时间内的走势是绝对不同的,当然对你来说就是造成不同的盈亏。

    还有,2022年后的投资理财由于经济环境的大周期在下滑,特别是股市经过一段时间的涨幅后有较多的获利盘要兑现,加之前期一些“抱团股”的价值已经透支,必定会出现一定的下滑。现在又要考虑突发事件俄乌战争、美国为首的那些国家肆意挥动制裁大棒等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的信心和对未来的预期。

    最后,任何理财都会有涨有跌,不会你一买就涨,你一卖就跌(反而可能相反了),涨跌不要只看一时,把时间线拉长,选择好自己的标的(好价格、好公司)做时间的朋友,绝大多数产品在做好功课以后,还是能赚钱的。


    昨天正好和朋友聊到这个话题,说起银行的理财产品,相信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都是属于比存定期高一点的相对稳定保本的银行产品。所以大家愿意买理财产品,虽然收益不是太高,但是风险相对较小。没想到的是,现在的理财产品也会出现亏损情况,最近很多理财产品都在亏。

    主要原因还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还是来源于债券市场,当市场里债券都开始大波动的时候,理财产品当然会随之波动,最近基本都处于股市债券双杀的时候,债券也跌的厉害,所以才会出现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

    比理财亏的更凶的就是基金和股市了,所以现在大家一定要稳住,千万不要追高杀跌,最终得不偿失。除非你真的非常不看好你买的基金股票,酌情赎回一些,我现在基本就是不动,期待股市回暖吧。

    我是小鹿,爱咖啡爱美食,更爱生活


    首先要看买什么样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有广义,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是基金,代售产品都在里面,狭义的基金什么是排除在外的,提问者讲的理财应是广义的,但银行理财类的产品大部分是正收益的,真正出现大部分亏损的是股票型基金产品,像债券型,货币型都收益都是相对稳定的。

    理财收益肯定会有上下活动,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它以股票的大势有关。股票型基金它有着严格的持仓的限制。所以其和个人炒股票还不一致,更加受到整个股票市场大形势的影响。而今年中国股市收到了外围股市的影响,相对来说走势比较弱,所以股票型基金出现了回撤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作为基金投资人,我们应该理性看待。

    对待这个亏损,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适当赎回部分,根据股市行情到了低位以后再进行买入操作(对专业型要求很高)。第二种如无法承担股票型基金带来的回撤直接,全部清仓转而投资货币型、债券型、相对收益稳定型的理财产品。

    二、2022年长安银行三级理财为什么还是跌

    2022年长安银行三级理财下跌原因:货币政策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一大因素,而近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货币政策宽松。

    三、最近支付宝理财收益下降原因

    最近支付宝理财收益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股市下跌造成的,如果是余额宝那这几天又上升了,主要是年末资金紧张和国债收益率上升造成的,所以大部分理财收益与股市的升跌有关!股市跌,收益低,股市涨收益升!支付宝理财收益下降。
    如果你买的是股票型基金调整的幅度大。
    再觉醒的波动小收益下降率不大。
    是不是傻啊,你看看上个星期的股市是不是大跌,除非你买的是货币基金,不然就算是债基上个星期都是跌的。
    我上个星期几天就把一月份的收益差不多亏没了。
    余额宝对接的同样也是货币基金,目前基础七日年化收益率大概在2%-5%之间,货币基金风险很低,例如货币基金,自成立至今所对接的货币基金,未发生过负增长现象。

    风险系数低的产品,本金安全度高,收益自然也就不高。
    而回报率比较高的理财产品,短期波动较大,风险也大,本金亏损概率也比较高。最近这段时间,很多人发现自己在银行买的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情况。
    其实,不仅银行,支付宝里也有很多代销的理财产品也出现亏损。

3月18日,卓越商管成功发行1亿美元优先票据,债券期限3年,利率低至2.91%。借此,卓越成为2022年首家实现美元债融资的民营房企。卓越能够成功发行美元债,说明优质房企境外发债逐渐破冰。此外,2.91%的利率创下了卓越境外发债利率的历史最低记录,比前两年的发债成本降低了约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卓越此次发行的美元债用途是借新还旧。卓越有一笔美元债将在今年4月10日到期,发行规模也同样是1亿美元。该笔美元债的成功发行使卓越的流动性在短期内得到极大缓解。2021年下半年以来,严苛的调控叠加美元债违约层出不穷,房企信用评级遭遇频繁下调,房企境外融资受阻。2022年情况并未好转,民营房企美元债接二连三爆雷,美元债市场跌至谷底。在此背景下,民营房企成功发行美元债,预示着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信心出现了边际回暖。

一、政策暖风频吹,民企美元债融资破冰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强调“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型政策。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随即,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财政部等五部委迅速表态,释放强烈维稳信号。

图表1:六部委关于房地产相关表态


资料来源: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

其中,外汇局明确,配合有关部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房企美元债加速到期的情形下,外汇局的表态对房企美元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早在去年10月底,外汇局就召开部分重点行业企业外债座谈会,适度为企业境外债券偿付提供便利。六部委的表态向整个房地产行业释放了利好信号,各大房企股价也应声大涨。10家龙头房企3日平均涨幅高达30%。3月18日,卓越商管成功发行美元债,该笔票据的峰值订单达到1.7倍。

图表2:2021年下半年以来民企美元债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房企公告,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卓越这笔美元债距离上一笔民企美元债已过半年时间之久。2021年10月,在部分民企美元债频繁违约事件冲击下,中资美元债发行骤然熄火,海伦堡在10月8日发行2.7亿美元债券之后,再无民企发行美元债。进入2022年,海外融资环境仍然趋紧,截至2月末,仅有绿城、远洋和华发等个别国央企得以成功发行美元债。

图表3:2022年房地产美元债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房企公告,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

直到3月,卓越成功发行美元债,才实现今年民企美元债融资破冰。

二、美元债违约是房企爆雷主要源头

去年底以来,多地出台松绑政策刺激需求,但房企业绩表现未及预期。1-2月百强房企累计实现销售金额10484亿元,同比下降43%。在融资、销售两端受阻的情况下,房企美元债接连爆雷。2月17日,阳光城公告,未能在30日豁免期内支付两笔美元债利息,合计2726万美元,构成实质性违约。2月18日,正荣地产公告,现有内部资源不足以解决3月到期债务,包括将于3月5日赎回的一笔2亿美元的永续债。3月8日,禹洲集团公告,未能在30天宽限期内支付2023年期美元债利息2125万美元,构成违约。3月21日,祥生控股集团公告,未能按期支付2亿美元债的1200万美元利息。3月以来,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多数一二线城市短暂“停摆”,期盼已久的楼市小阳春或将再度推迟。还债高峰遭遇回款低谷,房企正处于最至暗的时刻。尤其是近期即将有债务到期的房企,随时被推向深渊。2021年四季度以来,美元债违约是房企爆雷的主要源头之一。根据统计,2021年全年共有10家房企美元债实质性违约,违约债券金额合计63.4亿美元。而因为美元债到期出现兑付困难的房企更是不在少数。

图表4:2021年房企美元债违约情况(亿美元)


数据来源:通联数据,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

由于部分房企美元债违约,对市场信心和房企信用造成冲击,稳健型房企也受到牵连,美元债融资通道近乎关闭。1月份原本是海外债集中发行的月份,但2022年1月百强房企海外债融资不足百亿元。近几年,美元债占房企融资的比例约为30%。由于美元债融资受阻,尽管境内融资环境逐步改善,房企整体融资环境仍然趋紧。2022年1-2月百强房企融资总量为1328亿元,同比下降57%。美元债仍然是房企今年面临的一大生死劫。房企美元债偿债压力主要集中在2022年上半年。其中,3月、4月和6月均为偿债小高峰。克而瑞证券数据显示,2022年3-6月170家房企共有162.2亿美元存量债和781.9亿元人民币存量债到期,合计金额约1809亿元。3月份房企的偿债压力最大,合计约589亿元公司债到期。

图表5:2022年3-6月170家房企存量到期的美元债及人民币债情况

三、地产八成美元债由民企发行,美元债对民企意义重大

地产美元债的风险问题与其发行主体主要为民营房企有关。如下图所示,1.78万亿的地产境内债存量中民营房企仅占33.5%,而1.26万亿的地产美元债的存量中,民营房企的占比达到79.6%。

图表6:地产美元债和境内债发行主体存量结构(亿元)


数据来源:通联数据,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

由于境内债对发行主体的准入门槛和企业资质要求很高,境内债的发行主体以国央企为主。2022年境内融资环境回暖,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中票的房企也主要是国央企和个别优质民企。相反,美元债的发行要求相对宽松。对于民营房企而言,美元债的重要性大于境内债。2021年四季度以来,由于部分房企美元债违约,对市场信心和房企信用造成冲击,使得房企美元债发行陷入冰点,地产美元债也从昔日的“救命稻草”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房企如何应对美元债生死劫?

目前,困境房企流动性依然紧张,在信用断裂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债权人的挤兑,但也并非无计可施。

在到期债务无法按时兑付的情况下,可通过债务展期的方式实现再融资,为企业争取生存时间。合理的债务展期既能避免实质性违约,维持企业信用,也能有效地缓解资金压力,是房企在流动性紧张下对到期债务管理的有效方法。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包括荣盛发展、大发、禹洲等房企均就自身美元债展期或契约修订向持有人征求意见,且方案均获得了持有人超半数以上的同意,实现成功展期。

图表7:2022年房企美元债展期情况

资料来源:企业公告,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

碧桂园于2022年1月21日成功发行可转债37亿港元,用于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的再融资。由此可见,在目前市场遇冷、流动性紧缩的大环境下,稳健经营房企仍有继续生存的机会。龙光集团于1月27日发行19.5亿港元可转债,用作现有债务再融资,票面利率6.95%。不过,在行业环境整体较差的情况下,部分民企的再融资成本更高,但是在生死存亡面前,现金流大于一切。龙光2021年年中发行的3亿美元债年利率为4.7%。仅约半年时间,龙光融资成本已增长近50%。

(三)咬牙挺过3-4月的倒春寒

2021年四季度以来,已有超40个城市出台相关政策对楼市进行松绑。3月1日郑州18条楼市新政发布后,新盘看房量明显增多,核心区域市场有明显复苏迹象。广州调降了各个施工节点的监管资金留存比例,主体结构施工、主体结构封顶、拆除排栅三个节点的预售款留存比例由原来的10%、10%、5%降为8%、6%、3%。对市场回暖的城市,房企应加大营销力度,加强管控回款节奏,尽早提取监管资金。但正如旭辉林中所言,因为疫情因素,全国小阳春推迟至5-6月份。困境中的房企还要咬牙挺过3-4月的“倒春寒”。

从目前房企处置资产的情况来看,出险房企已经卖掉的项目,除了合作方接盘的项目外,要么是资产清晰的物业管理项目,要么就是产生正现金流的项目,无一不是优质资产。当前的收并购市场,买家少、卖家多。出险房企唯有“割肉”,才能在短期内快速回流现金。但是,出险房企也面临两难抉择。优良资产不卖过不了当下,卖了就没有未来。只有挺到全国市场回暖、资产价值回归之后,才能有更多解套的机会。

卓越成功发行美元债,表明市场信心正在恢复,未来越来越多优质民营房企的正常融资需求有望得到满足。

美元债仍然是房企今年面临的一大生死劫。

除了等待市场信心缓慢恢复,房企也应积极“自救”,熬过“至暗时刻”,黎明就在眼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券基金为什么会下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