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返乡电商创业书?

  农村电子商务更像是“带刺的玫瑰”

  蔡茂林并非奉节唯一投身电子商务领域的返乡农民工。奉节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钱忠明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在首批59名合伙人中,至少有17人有在重庆市外打工的经历,另有不少人曾在重庆的其他区县打工。

  朱衣镇蓼叶村的潘金珍,辞去每月收入五六千元的工作,回家做淘宝。“一方面是因为有乐趣,更重要的是能照顾家庭。”她说,“我不想为了挣钱,让孩子总是看不见妈妈。”

  有一天,二组一名村民找到她,说有人向自己推销一种机器,可以随时测量血压。“我有高血压,正发愁测个血压就得去医院,对方报价700多元,我一高兴就买了,你帮我在电脑上看看上当了没?”

  潘金珍一查,发现该品牌同型号的产品在网店售价不到100元,对方赶紧去退了货。“你们这个淘宝店还真是实惠一些!我差点被坑了。”

  不难想象,这样的事件会让网店多出多少“粉丝”来。

  平安乡文昌村是非常贫困的山村,玉米是当地的主要农产品。祖祖辈辈都将玉米棒晾晒干后,用手将玉米粒从玉米棒上搓下来,这往往会占据一个家庭大半个冬天的时间。

  24岁的当地淘宝店合伙人高小英在网上查询玉米脱粒的方法时,知道了玉米脱粒机,自己买了一台,乡亲们看到后喜出望外,一天就买了16台。两个月来,她的销售额已有20万元左右,“尤其是农资农具的销售比较好。”

  高小英曾在浙江、内蒙古等地打工5年多,她对农村电商“怀有很大期望”。为了顺应当地人的购买习惯,她有时也会将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囤在自己的网店,当地农民既能看见实物,又能享受低价,“很多老人都能接受网络购物了。”

  在硬币的另一面,农村的电子商务更像是一支“带刺的玫瑰”。除了物流、售后等方面显而易见的挑战,更关键的是农民对电商的接受度,要打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在一部分农民看来,仍然是一场冒险。

  为了让农户接受电子商务,合伙人各显神通。

  白帝镇庙垭村合伙人余建平为让村民能随时找到自己购物,买了帐篷,住在村淘服务点,以店为家,24小时服务。

  康坪乡小湾村合伙人马前发热爱跳舞,利用晚上闲暇时间把村里的留守儿童聚在一起,教孩子们跳舞,成为村里孩子的知心姐姐,也赢得了村民的广泛信任和认同。

  “奉节100%的人都知道有电子购物这件事,但目前只有大约30%开始网购的尝试,越是偏远贫困的地方,网购的比例越低。”奉节电商办工作人员文明说,“但总体上,网络购物的农民越来越多。9月15日,农村淘宝项目在奉节上线开业的第一天,全县的网上销售额就接近1800万元。”

  返乡农民工已成创业的重要方阵

  “全球好货来村口、便宜实惠啥都有。”这是奉节网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这并不是他们全部的诉求。

  返乡农民工都知道,食品安全是城里人最大的关切,城里人希望吃到有特色的绿色产品。因此,在做农村电商时,他们不仅致力于“把便宜货买进来”,还注重“把绿色食品卖出去”。

  奉节县龙桥乡阳坝镇合伙人李先奎利用自己的淘宝店,帮助村民卖腊肉、咸菜等土特产品。

  奉节县兴隆镇友谊村村民唐成林将自家的几百个土鸡蛋交给村里一家电商企业挂网销售,5天时间就销售一空,600元现金揣进荷包,让他喜出望外。

  “山里二娃子农特产”网店,在最近的一个月里,便成功销售736件腊肉。

  而在奉节之外的地区,同样有很多返乡农民工利用互联网,试图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方面拓展出一片天地。

  武隆县的周德波,14岁救火时重二度烧伤,从此致残。外出务工多年后,返乡创业,生过豆芽、卖过盒饭,靠承包项目掘得第一桶金,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创办酒店、农庄、影视中心和培训基地,曾荣获“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称号。

  前年,他开始投身网络,创办重庆市万事通科技有限公司。建起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武隆微商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他甚至设想向外销售未被污染的土壤,让城里人种植盆栽蔬菜。

  奉节县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向成刚认为,在农村推广电子商务,是一个重大利好。“城里人抱怨食品安全,农民抱怨绿色农产品销售不畅,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而网络则为破解这种局面提供了便捷而廉价的解决方案。”

  此前,农村往往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因为缺乏充分竞争,农民没得选,买“康师傅”却可能买成了“康帅傅”。“网店至少为农村提供了新的选择。”

  向成刚认为,更长远地看,伴随着农村电商的推进,物流布局逐步完善,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将更深刻地改变农村面貌,“网上销售有望破解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因此,产业化、规模化的种养殖就成了可能。”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务处处长张德祥从事农民工工作已有10多年,对重庆农民工工作如数家珍。

  “回眸‘十二五’,农民工行业的一个重要动向就是他们已经开始批量创业,返乡农民工已经成为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说,到2015年9月底,重庆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达48.4万人,创办经济实体37.2万户,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170.3万人。

  “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创业形成的集聚效应优化了当地原有的产业结构,配套和相关产业均得到了协同发展。”张德祥说,从面上看,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了三个增长:

  一是返乡创业人数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比2010年底增长了17.9万人,提高了58.7个百分点。

  二是返乡创业户数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返乡创业户数比2010年底增长了10.3万户,提高了38.3个百分点。

  三是创业成活时间增长。抽样调查统计,2015年全市返乡创业企业经营时间3年以上的9.7万户,其中5年以上的1.2万户,分别占总户数的26.1%、3.2%。比2008年底分别增长5个和0.4个百分点。

  “我注意到,电子商务正在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张德祥说,返乡农民工曾在城市和乡村都生活多年的经历,让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既上得了网,又接得了地,能根据乡亲们的喜好和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他们或许是最适合做农村电商‘先驱’的群体之一。”

秋收时节,重庆酉阳县南腰界镇南界村一片水稻基地里,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稻穗。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不久后,这些金灿灿的稻谷将走出田坎,插上“电商翅膀”飞出深山,飞向全国。

这片基地的主人是今年36岁的冉留芳,她是酉阳县当地有名的“女创客”。从发展电商到种植水稻,一路走来,冉留芳扎根乡村,深耕电商,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增收致富,冉留芳也逐渐成为大伙口中的创业佼佼者。

创业的萌芽发生在2005年6月,彼时,冉留芳从酉阳职教中心计算机专业毕业。从经营服装店,到经营生活用品超市,她一边经营一边思考,谋划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彻底跳出“农门”。

时间来到2012年,电商行业发展迅猛,发现机遇的冉留芳果断放弃了开店卖货,前往浙江永康系统学习电商知识。期间,她白天学习电商业务,晚上进工厂打工挣钱,这一学就是整整三年。

2015年4月,学有所成的冉留芳决定返乡,并在酉阳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商贸公司,正式开启了她的电商创业之旅。

从学习到实践,冉留芳首先把目标对准酉阳本地具有特色的土家棕扫帚、竹编等“土货”。触网电商创业,三年系统学习的经验积累让她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迅速打开了市场,并取得了成功,当年实现电商销售20余万元。

电商让冉留芳尝到了甜头,她也始终不忘一路走来支持和帮助自己的人。从2016年开始,她的公司开始专注于帮助贫困户和残疾人进行农特产品销售,从此也拉开了她常年东奔西走、走街串巷的序幕。

到2019年底,冉留芳销售的农特产品达到100多个品种,累计销售额达500多万元。2020年开始,冉留芳又把业务扩展到酉阳全县39个乡镇(街道),当年累计为酉阳全县500多户农户,销售农特产品840余万元。

创业打开了局面,不少人都会选择稳一稳,但冉留芳却不一样,“不安分”的天性继续驱使她不断拓展业务。

经过多方考察调研,2021年5月,冉留芳新成立了重庆金穗粮食加工有限公司,建成水稻种植基地700余亩,并提供长期就业岗位30个,让村民实现年增收7000元以上。

与此同时,为深度结合电商销售,冉留芳还在酉阳县铜鼓镇清和村建起了占地1300平方米的网货五谷杂粮标准化处理中心。目前,已实现了农产品初加工、分级、分拣、包装和冷链仓储,极大地提高产地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

从了解到深耕,冉留芳与电商结缘不知不觉来到了第十个年头。一路走来,一项项荣誉就是最好的见证:2017年荣获电商精准扶贫爱心企业称号;2018年荣获电商扶贫农产品销售大赛电商达人称号;2020年被评为优秀电子商务企业;2020年荣获电商直播带货大赛特别贡献奖;2021年被授予酉阳地区乡村振兴帮扶合伙人;2022年6月被命名为重庆市“巴渝巾帼新农人”……

“她是全县女性创业者中的能人,今年来,她的企业已累计为社会提供长期就业岗位60个,带动就业150人,实现人均年增收12000元以上,实现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酉阳县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冉留芳深耕电商十年,始终立足本土,大力推广酉阳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发展公司的同时努力实现富农增收,有效助力酉阳乡村振兴。

谈及未来,冉留芳说,“下一个十年我还会继续深耕农村电商,不为别的,只想帮助父老乡亲们把‘山货’变成钱,把腰包鼓起来,把日子过得红火起来。”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通讯员 冉川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亿万农民备感欢欣鼓舞,也让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需要谁,又当依靠谁?这其中,离不开那些长期扎根农村的干部群众,也需要有理想、有知识、有专业技能的人一起努力。当能人遇上“乡村振兴”,奋勇向前才是他们该有的模样。

在枞阳县雨坛镇双丰村,就有这样一位80后的返乡能人,她叫刘琴,2012年返乡创业并带领村民创办了枞阳县康民禽业农民,走上了脱贫的道路。

8月22日,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凝聚能人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小分队来到枞阳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满带敬佩和好奇,了解刘琴身上的创业故事。

当实践小分队走进枞阳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三楼一间间悬挂着“康民禽业”字样的办公室,只见一位青年女性正在直播镜头前激情澎湃地展示并叫卖着士鸡蛋,“大家快来围观,这是我们合作社出产的生态土鸡蛋,色泽好、口感佳、营养高,一枚一块三,产量有限,欲购从速!”

2012年,在外打工十多年的刘琴积极响应政府回乡创业的号召,怀着对故土的热爱,她回到家乡,依托当地特色产品进行创业,投身于家乡的建设当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土、特、优”等无公害绿色禽类产品的市场消费需求与日俱增。鸡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食之一,在我国素有"无鸡不成宴”的传统,土鸡市场前景广阔,所以2012年刘琴决定回乡发展土鸡。

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养殖事业渐入佳境

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并且要注意防疫、保温等各种问题,养殖土鸡对于刘琴来说着实不易。在给第一批鸡苗防疫时,由于缺乏经验,导致鸡苗大量死亡,损失惨重。家人劝她早点收手,可刘琴不甘心失败,为掌握土鸡养殖技术,她购买有关养鸡的专业书籍,在网上查找别人的经验介绍,或者直接去其他的养鸡场考察学习。

养殖事业渐入佳境通过自学,刘琴悟出了一点养殖门道,于是向亲朋好友借钱,又引进了第二批鸡苗。为保证土鸡品质,刘琴以玉米、稻谷、蔬菜饲养土鸡,几个月后,第二批土鸡出栏了,市场供不应求,刘琴挖掘到了养殖土鸡的第一桶金。养殖技术成熟了,乘着市场需求的东风,刘琴扩大了养殖规模,除了养殖土鸡,还做起了土鸡蛋的生产与销售。

创业之路遇挫折,创新方式破困境

2015年,由于养殖士鸡的大户越来越多,同行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刘琴养殖的土鸡及士鸡蛋,出现了销售难问题。面对困境,刘琴决定创新销售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她先后多次参加省、市、县举办的电商培训会,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于2015年9月入驻枞阳电子商务产业园,将自己养殖的土鸡及土鸡蛋搬上了线上销售。

带领乡亲,获得专项资金支持

2016年,刘琴因线上销售业绩突出,获得了县商务局“销售10万元奖补1万元”的政策奖励,这也更加坚定了刘琴开拓线上销售市场的决心。返乡创业的同时,刘琴不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她统一出售鸡苗给农户,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动物防疫,农户土鸡出栏后,经过她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全程跟踪服务,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我经常挨家挨户给农户养殖的鸡防疫至深夜,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他们这么信任我,我感到非常满足,越干越有劲。”刘琴自豪的说道。

如今,刘琴的专业合作社养殖的土鸡,存栏达到三万余只,品种也很丰富,有皖南土鸡、珍珠鸡、火鸡等等,除此之外,还养殖了鸭、鹅和山羊,她还注册了“侨乡鸡”和"鸡楼山鸡”两个品牌商标。今年,经县妇联推荐申请,刘琴获得了铜陵市妇女事业专项资金项目“徽姑娘”8万元项目资金支持,这也进一步提升了刘琴的创业信心。

在谈到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刘琴满怀憧憬的说想注册一个家庭,承包一些田地经果林和药材,底下养殖土鸡,发展立体化养殖。同时继续做大做强电商销售平台,让更多的枞阳农副产品走上线上销售渠道,走进全国人民的餐桌。“我一定要把农产品卖到大城市,回报曾经给我鼓励和认可我的那些人。”刘琴很自信的说道。

她为队员们展示了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应该如何服务于社会建设,如何服务于家乡建设。队员朱力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要脚踏实地为社会、为家乡做贡献。

此次调研采访返乡创业能人刘琴,使实践队员们对于“+创业”的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新的认识。互联网的触角伸向农村田野,为能人回归家乡创业铺出了一条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在“互联网+创业'的模式里,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也许有了能人的助力,这种模式能够发展得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创业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