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房子可以卖吗


上世纪六十年代,高中毕业的张健和陆小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支援边疆建设,他们跟随援疆的志愿者在上海坐上了发往新疆的火车,开启了他们支援边疆建设边疆的革命征程。
时隔半个世纪,张健还清楚地记得,那是1964年的夏天,张健和他的同班女同学陆小玲挥泪告别父母,跟随几百名上海知识青年坐上了上海开往新疆境内的列车。列车驶出玉门关时,不光是陆小玲哭了,张健也流泪了,整个车厢里的女生差不多都哭出了声。西出玉门关,两眼泪不干的那种痛苦经历,张健说他至今还难以忘怀。
一路颠簸,一路风尘,历时三天多的时间,列车终于抵达大河沿车站。张健他们在大河沿车站稍作停留,又坐上了敞篷卡车继续前行。又是一路风沙一路颠簸,历时五六天的时间,张健他们到达了天山脚下,来到了多浪河的沿岸,他们几十名上海知青被分派在农一师的下属团场,张健和陆小玲分在了同一个连队。


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了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滩,张健和陆小玲的心就像这广阔的荒漠一样苍凉和迷茫,看着那一排排土坯营房和地窝子,陆小玲哭了,她哽咽着对张健说:“我想回家,我想回上海。”“等咱们把这里建设好了,咱们就能回上海了,到时候咱俩一起回上海。”张健把泪水咽到肚子里,他微笑着宽慰陆小玲。
到达目的地后,张健他们休息了几天,就开始参加军训和学习,大家虽然是来垦荒戍边生产粮食的,可当时的农场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大家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兵团战士。
经过短暂的军训和学习,新来的兵团战士每人领到了一套草绿色军装(没有领章和帽徽),每人领到了一套劳动工具(包括坎土曼<挖土刨土的工具,像锄头>、铁锹、土筐、扁担,一个班还有两辆独轮车),大家就要投入到繁重的生产劳动中去了。
张健他们第一天参加劳动,是老战士(之前来的战士)带领新战士到土地上去打田埂(挖土筑坝,便于引水灌溉)准备洗碱(那犁的土地都是盐碱地,要用水反复灌溉,弱化碱性,不然没有办法种植农作物)。
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土地,新来的支边青年心里直发怵,先不说挖土筑坝,就是从地这头走到地那头,也要一二十分钟的时间啊。按照分工,一个老战士带着一个新战士一起打田埂,整整一个上午,两个人才打完一条田埂。好不容易到了地头,新战士扔下坎土曼,都瘫坐在地上,浑身像散了架一样,双手也都磨起了水泡。
那天下午收工回家的路上,陆小玲和张健走在一起,张健把陆小玲的坎土曼扛在自己肩上,小声对陆小玲说:“你伸出手来,我看一下。”
陆小玲不好意思地把手伸了出来,看着她手上磨起的水泡,张健安慰她说:“刚开始参加生产劳动,不要着急,先慢慢适应,明天你干慢一点,我干完了回头替你干。”“没事的,我能坚持,排长说了,等我手上的水泡磨成了老茧,我就是一名合格的兵团战士了。”陆小玲笑着说。
听了陆小玲的话,张健心里挺难受的,当初要不是他自己坚决要来新疆,陆小玲也就不会来新疆了,因为两个人在学校时同桌一年,他俩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同学关系,陆小玲才这么坚决地跟着张健到新疆来支援边疆,建设边疆。
其实,张健手上也磨起了水泡,他也是在咬牙坚持着,长这么大,他也是第一次用坎土曼打田埂,也是第一次参加这么高强度的生产劳动。


第二天一早准备出工劳动时,连长突然叫住了张健,笑着对他说:“张健,你是高中毕业吧?咱们连要抽调一名文化程度高的战士去参加医疗卫生知识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担任咱们连队的卫生员,我想让你去培训班学习。”“连长,让陆小玲去吧,她也是高中毕业,女生心细,适合当卫生员。”张健笑着向连长推荐陆小玲。
就这样,陆小玲到团部参加学习培训去了。培训结束后,陆小玲成了连队的卫生员。连队卫生员虽然不是全脱产,也要参加生产劳动,可相对来说还是轻松了不少。
一晃就到了1970年,经过连队战士的艰苦奋战,张健他们连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初夏,那一望无际的麦田绿油油的,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到了秋天,再看那一望无际的玉米和那雪白的棉田,真的是令人振奋令人喜悦,兵团战士付出了辛勤和汗水,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成果。
经过了六个冬夏的洗礼和历练,张健他们的身体强壮了,思想成熟了,黑红的皮肤和两手老茧,就是他们支边青年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经过六个春秋的艰苦奋战,战士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伙食水平也有所提高,连队成立了养猪场,有了菜园子,休息时间还能打乒乓球娱乐一下,连队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看看张健他们几名高中毕业生都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指导员和连长开始关心他们的婚姻问题了。为了让战士们都安下心来搞生产,连长和指导员还组织连队战士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专门探讨了战士们的婚姻问题。最后,指导员提议,本连队条件差不多的男女战士可以自由结合,自己不能解决个人问题的战士,可以求助组织帮忙解决。
1971年秋后,在连队指导员和连长的关怀和帮助下,张健和陆小玲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在连队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房是战友们帮忙布置的,婚礼是连队操办的,指导员做证婚人,连长做主婚人,婚礼虽然简单,可仪式很庄重也很正式,张健和陆小玲都很满意,他俩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连队这个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
婚后的生活很简单却很美好,婚后的第三年春天,张健做了爸爸还升任了二排的排长,可说是双喜临门。那年年末,张健一家三口回到了上海,他携带妻儿回上海探亲过春节去了。在新疆生活了十年,冷不丁回到上海,张健和陆小玲还有些不习惯了,他们第一次感觉到大上海和大新疆比起来,大上海竟然显得有些拥挤和陌生了。
张健的儿子张思沪17岁那年回到了上海,户口也迁回了上海,张思沪回到上海不到半年,就给他父母写信,说想回家,不想在上海读书了。他说上海的房子太小,上海的人太多,上海的同学们还给他起外号,叫他小新疆。
在父母的一再鼓励和劝说下,张思沪才坚持在上海读完了高中,他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希望他报考上海的大学,没想到张思沪却填报了新疆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被新疆大学录取。对于儿子的选择,张健和陆小玲都没责备儿子,因为不光是儿子把新疆当成了家乡,在张健夫妻俩心中,上海和新疆都是一样的分量了,他们已经分不清孰重孰轻了。
大学毕业后,张思沪的爷爷奶奶希望他能回上海生活和工作,没想到张思沪却主动要求留在新疆工作,他说想留在新疆建设自己的家乡,他不愿去外地工作。在张思沪心中,新疆才是他的家,上海只是他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家。
2007年春天,在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张健和陆小玲回到了上海,陆小玲的父母都不在了,张健的父母身体都不好,生活上不能自理了,张健是回上海伺候父母的。两年后,张健的父母相继去世,张健卖掉了父母留下的老弄堂里的房子,不留任何念想地回到了新疆,回到了阿克苏。


讲述完自己的支边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张健说上海虽然是生他养他的地方,可他在上海生活的时间只有二十年,他和陆小玲却在新疆生活了五十多年,他们用双手和汗水改变了新疆的面貌,他们也见证了新疆的飞速发展,新疆是他们奉献青春放飞梦想的地方。上海虽然是生他养他的故土,他和陆小玲却把他乡当成了故乡,他们一家人都把新疆当成了故乡。上海是繁华的大都市,新疆是美丽的戈壁绿洲,张健说他爱繁华的大上海,他更爱美丽的大新疆。
是啊,人是感情动物,在哪里生活久了就会对哪里有感情,张健和陆小玲老两口在新疆生活了大半辈子,他们对新疆的热爱也是人之常情。在此,我祝愿张健和陆小玲老两口能在美丽的大新疆度过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愿他们一家人都幸福快乐,也祝愿留守在新疆的老支边青年们都幸福快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房主委托我们办理此房的买卖事宜,并配合所有的手续办理,证件齐全,价格可以商量。

我公司免费带看房屋——价格谈判——签订定金合同——到房产局网签——交税——房产交易大厅过户——不动产交易售后中心登记——交接房屋钥匙及水电卡物业费等
我公司房屋交易全程透明交易
我公司有专业的售后团队让你轻松愉快的完成售后服务
房主委托我们办理此房的买卖事宜,并配合所有的手续办理,证件齐全,价格可以商量

  • 小区门口有公交车919,距离北地铁站1km,出门口有外环高架桥。

  • 小区一共10栋楼,3栋塔楼,6栋板楼,1栋小高层总高11层

  • 小区有绿化,夏季消暑的好地方,有健身器材,有小孩玩耍的地方

  • 小区门口有蔬菜店,水果超市,对面有便利店,银行,乒乓球俱乐部,青年路有医院,好家乡超市,配套齐全

  • 小区居民素质基本较高 有很多都是退休的职工,常住的差不多70% 租户20% 少部分是空置的

  • 小区户型两室居多,三室的都是电梯高层,总价稍高,对于刚需的朋友来说压力大


图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〇二团四连职工赵洪顺

8月清晨的一场秋雨过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〇二团四连职工,56岁的赵洪顺站在自家的200亩棉花地前,正盘算着去年一亩地产330公斤籽棉,按照目前的长势和天气状况,今年的收成会更好。按照去年纯收入十万元算,今年收入大概能有12万到13万左右。从1986年来新疆,到1998年正式成为第六师一〇二团四连职工,赵洪顺已经整整在兵团待了20年。可要说起变化,他感受最大的还是这两年。

  民选“两委”班子:选出职工的知心人

  据了解,第六师一〇二团四连现有361户、990人,在职职工167人。2017年,连队职均收入6.5万元,人均收入2.9万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30%。

  “原来只有20多亩地,现在我和老伴一人50亩,加上从亲戚那流转的100亩,家里一共有200亩地。从播种、洒药到收获,我们有个专门的微信群,群里都会及时通知提醒各类注意事项,这方面‘两委’(党支部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赵洪顺说道。

  职工群众收入的提升,与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密不可分。2017年6月,一〇二团四连“两委”选举启动,至9月1日选举产生四连党支部委员会,确定支部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1名。9月28日,兵团连队管理委员会选举观摩现场会在四连召开,现场选举产生连队管理委员会委员5名。支部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实行交叉任职,支部书记任指导员,副书记兼任连长,委员兼任副连长。随后,新上任的“两委”班子主动带领职工深挖庭院经济发展潜力,采取“种植+养殖+三产+庭院经济”的经营模式,不断拓宽职工增收渠道,职工年增收5000元至8000元。


图为赵洪顺所种植的百亩棉花地

  此外,为确保职工群众在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连队“两委”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公平公正”原则,发挥连队党支部政治思想引导、组织协调、服务指导作用,深入职工群众家中面对面、一对一做工作,共同解决土地确权过程中的各种难题,职均身份地由原来的25亩增加到现在的40.65亩。


图为新型采棉机,可实现GPS定位,通过手机APP跟踪管理,有效节能减耗,促进农户多元增收。

  经营自主:增收致富更有信心了

  “现在有了身份地,而且从一开春就和农合公司签订了订单,完全不用为销量发愁。机器采摘完之后直接送到轧花厂就可以了。此外,现在种地用谁的农资、产品卖给谁等问题完全由职工自己做主,每亩地至少能节约一百多元的成本。” 赵洪顺说。

  如今,不仅职工致富增收的动力越来越足,不少去外地打工的职工家属也开始“反流”。“我的儿子和女儿在重庆工作,都打算回来当职工了。现在会有一些新的要求,比如年龄和学历等方面。”如今,赵洪顺住着九十多平米的房子,空闲的时候去旅旅游,冬季时还会加入二、三产,几个月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没有什么负担,现在团场给交养老保险,我和老伴以后都可以领到退休金,但我打算退休以后再自己做点事情。”赵洪顺还是闲不下来。

  成效初显:改革红利+幸福指数

  六师五家渠市作为兵团深化改革中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整师推进的试点师,随着一系列措施有条不紊的推行,改革成效也在逐步突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102团4连连长郑洪林说:“改革给老百姓带来了红利,职工有了积极性,都支持拥护改革,土地将释放更大生产力,越来越多的职工将实现增收致富,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同赵洪顺只是众多得到改革红利和获得感的职工之一,六师五家渠市只是兵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走过60多年不平凡之路的兵团,顺应新时代需求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必将使其更好地发挥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的功能。(中国西藏网 记者/吴建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兵团房屋过户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