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线的分析意义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移动平均线是什么意思?移动平均线是基于平均成本的概念,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线的数学原理,对一定时期内的期权价格进行平均,并将所得的平均线连接成一条曲线,即为移动平均线。均线的理论基础是道琼斯的“均线”概念。移动平均通常用于3天、6天、10天、12天、24天、30天、72天、200天、288天、13周、26周、52周等。其目的是获得某一时期的平均成本,并利用这一平均成本的移动曲线,分析在某一时期,随着日收盘价的线变化,多头和空头的优劣。一般来说,当前价格高于平均价格,这意味着市场有更大的购买力,市场是

 ?移动平均线是基于平均成本的概念,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线的数学原理,对一定时期内的期权价格进行平均,并将所得的平均线连接成一条曲线,即为移动平均线。均线的理论基础是道琼斯的“均线”概念。移动平均通常用于3天、6天、10天、12天、24天、30天、72天、200天、288天、13周、26周、52周等。其目的是获得某一时期的平均成本,并利用这一平均成本的移动曲线,分析在某一时期,随着日收盘价的线变化,多头和空头的优劣。一般来说,当前价格高于平均价格,这意味着市场有更大的购买力,市场是乐观的;相反,报价是平均价格。

  移动平均线是什么意思,它在市场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1.移动平均线的作用

  移动平均用于记录期权价格的历史波动,分析市场参与者的平均成本,并根据这些参与者平均成本曲线的变化趋势估计未来趋势的可能机会。它有两个主要功能:1 .揭示市场参与者在某一阶段的平均成本;2.计算价格趋势的可能趋势变化。

  就移动平均线计算周期的长度而言,可分为短期移动平均线,如3 日均线, 5 日均线和10 日均线;中期移动平均线,如20 日均线, 30 日均线和60 日均线;长期移动平均线,如90天和120 日均线不同时期的移动平均线构成不同的交易系统,构成判断短期、中期和长期趋势的主要依据。

  如果在上涨的期权市场中,短期移动平均线从底部到顶部突破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的交叉就是黄金交叉,表明未来趋势将会上升。如果短期移动平均线低于中期和长期移动平均线,在期权下跌的早期形成成交分叉,这是一个死亡交叉,表明未来的趋势可能是下降。

  这是移动平均线的一个重要内容。移动平均线的拐点是当价格从上升变为下降,最低点从下降变为上升。一般来说,这个拐点出现在顶部和底部,这表明价格趋势将会逆转。

  本文关于移动平均线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有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往期的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在技术分析裡面,许多人会观察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来辅助作为对趋势的判断,

这篇文章市场先生介绍移动平均线的定义,包含均线的功能、计算公式、週期参数、如何设定线图等,

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如何运用?(死亡交叉、黄金交叉)

什麽是移动平均线 MA线?

代表过去一段时间裡的平均成交价格,

均线最主要目的是用来判断趋势通常是预期市场现在跟未来可能的走势。

均线本质的意义是:过去一段时间买方的平均成本,或卖方的平均卖出价格。

你可以认为这是买卖双方的共识,并且经过一段时间取平均值,数字相对平滑,帮助排除杂讯、判断趋势。

而当最新的价格跟过去市场共识出现落差时,人们往往就会判断接下来趋势可能有变化。

移动平均线、MA线的计算公式?

移动平均线代表的是一种算术平均线,把一段时间周期内的价格相加,除以週期频率。

移动平均线=将N天的收盘价加总后再除以N,即得到第N天的算术平均线数值。

N天:只计算交易日(有开盘的日子、没开盘不算)

时间单位:要留意的是,价格资料有时候不用日资料,也会使用周资料、小时、分钟为时间切分单位,这些也都能够画出均线。

简单来说,均线就是把价格取平均,这样而已。

不同投资交易周期的使用者,会使用不同周期的时间(分钟收盘价[分K线]、小时收盘价[小时K线]、日收盘价[日K线]、周收盘价[周K线])。

60日均线(60MA,日K),就是将过去(含最新)60天收盘价加总,除以60。

以分钟线(分K)为例:

20分钟均线(20MA,分K),就是将过去20分钟每一分钟的收盘价加总,除以20。

日K线图通常还是最常用的时间周期。

至于分钟K(包含1分K、5分K、10分K)、小时K,通常需要一些看盘软体做辅助才能画出来,周K线则是太长。

日K线图中,常用的均线如下:

5日线 (也称为周线,5交易日为一周)

10日线 (也称为双周线,10交易日为两周)

20日线 (也称为月线,20交易日将近一个月,也有人用22日均线)

60日线 (也称为季线,60交易日接近一季)

120日线 (也称为半年线,120交易日接近半年)

240日线 (也称为年线,240交易日接近一年,也有人用252交易日更加接近一年)

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会选定不同的均线使用,

均线可分成短、中、长期,代表的日数与意义如下:

均线常见的类型与适用周期

交易周期 使用的均线与周期

短线、当冲交易者 周期:1分K、5分K、10分K

波段交易者 周期:小时K、日K线

中长期投资交易者 周期:日K线

这些一般也俗称会分成 短均线、中均线、长均线,

但并没有很严格的说法说哪个一定是哪个,数字也不一定要是整数,有些人会有自己喜欢的数字,例如 13MA、22MA等等。

移动平均线、MA线有哪些种类?

一样式取平均值,其实有很多种不同的取法。

移动平均线(MA)常见的计算又可以分成:

简单移动平均线(SMA)

指数移动平均线(EMA)

加权移动平均线(WMA)

当然,简单移动平均线一般就够用了,

各种计算方式与敏感度都不一样,所以运用的时机也不太相同。

这是一般在报价软体上预设的均线,

计算方式是将区间内每一个数值相加并且除以总区间数,数据採用的是均等权重,

计算公式就跟上面提到的一样,

一般我们提到MA,指的都是SMA简单移动平均。

因为每个值的权重均相等,

有些人认为这在技术分析上来说有些不利,

例如:20SMA的意义中,最新一笔价格的重要性跟20天前的一笔价格一样,但有些人会觉得,时间越接近、价格的重要性应该越高。

因此才又创建出有把加权考虑进去的EMA、WMA这几种平均线。

EMA在均线上分配了更多权重与价值参考,

因此对价格波动、逆转反应更为敏感,是短期交易者常参考的平均线。

你可以想像,今天的价格权重相对最高一点、昨天次高、前天次次高…以此类推,过去价格的重要性是随时间指数递减,用这个模式算出EMA。

实际上不需要自己用公式计算,只要知道它意义就好,一般看盘软体画线都会直接帮你画好。

比SMA的计算方式更複杂一点,

计算平均值时对近期的数据给予较大权数、对较远的数据给予较小权数,

因此受到收盘价的影响较大,能反映近期的价格变化。

概念跟EMA差不多,不过每天价格重要性是线性的递减。

WMA我比较少听到有人在用,意义跟EMA也差不多,差别只在于递减的幅度。

以下我做一个示意图,简单理解这几种均限的权重差异:

如果看不懂也没关係,因为一般用简单移动平均其实就可以了。

移动平均线如何运用?(突破、死亡交叉、黄金交叉)

任何技术分析谈的判断原则,在实务上都只是个概率,透过价格指标去反应一些背后的市场情绪,但并非绝对能预测未来趋势或转折。

以下列出一些常见的用法,主要是帮助大家认识均线指标,但这不代表市场先生个人观点。

1. 大多数人过去一段时间买卖的成本价

2. 一段时间内的市场共识,排除价格波动的杂讯

任何技术分析,都是透过简化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状态,来解析出一些行为模式,从中找到和过去类似的模式,并认为该模式有机会不断重複。

价格穿过均线、或者短期均线穿过长期均线

最新股价穿过N日均线,向上突破或者向下突破,突破当下或者突破超过一定百分比后,常常会当成一个进出场指标,

理由是认为最新的价格已经和过去一段时间价格共识产生差异。

假设今天的收盘价高于10日均线(10MA),就代表过去10天进场的人赚钱;

如果今天收盘价低于20日均线(20MA),就代表过去20天进场的人赔钱。

有些人会觉得单看一天的收盘价,可能会有很多杂讯,

因此就会使用两条均线,

一条短期均线呈现近期的价格并排除杂讯,通常会用5MA、10MA、20MA,

一条长期均线代表一个长时间的市场共识,通常会用20MA、60MA、120MA等等。

以交叉信号来判断上涨或下跌趋势,

当两个长短不同的移动平均线(MA)在图表中交叉,有个专有名词叫做 死亡交叉、黄金交叉:

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的黄金交叉:短均线向上突破长均线

一般来说,当移动平均线20MA向上突破60MA的时候,被称为是黄金交叉,

表示短期内可能会上涨、有波段涨幅,适合多单进场或是空单出场。

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的死亡交叉:短均线向下突破长均线

当移动平均线20MA跌破60MA的时候,被视为死亡交叉,

表示短期内可能会下跌、有波段跌幅,适合空单进场或是多单出场。

均线判断趋势的使用注意事项:

用均线突破这种判断方式,通常在判断很长期的大趋势没什麽问题,但有两项缺陷:

1. 价格短线变动不明确时,均线会频繁的交叉,这时如果根据这些指标进出场,就会频繁的买高卖低被来回洗刷,造成亏损。

2. 均线是一种过去数据的平均值,因此在做任何反应时,必然都是慢半拍的,你很难期待它在短线上帮你创造太精确的成果。很多人会把过去的状态当成未来必然的变化,但这是错误的逻辑。就像看到乌云就觉得一定会下雨,但实际上并不一定。

许多技术分析方法,都是均线概念的延伸

在技术分析中有用到均线概念的技术指标,包含:

等等,在计算中都有用到均线的概念。

例如乖离率,就是反应现在价格偏离均线(过去一段时间共识)的程度,认为偏离过大会回归平均。这也是一种用法。

移动平均线MA线如何设定?

如何设定移动平均线?之前市场先生有分享一篇设定移动平均线的方式,

可阅读:用TradingView设定移动平均线(图解教学)

快速重点整理:移动平均线、MA线是什麽?

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又称为 均线 或 MA,是过去一段时间价格的平均值。是最常用的技术分析指标之一。

移动平均线反应过去一段时间市场对价格的共识,也是买卖双方的成交价,均线也可以排除短期内股价上下波动的杂讯。

一般会用价格(或短均线)穿过长均线,来反应出目前价格脱离过去一段时间的共识,如果认为后续有动能、强者恆强,趋势就会延续改变。也有人认为当价格偏离过大会有均值回归现象,这些都是均线的使用方式。

最后市场先生再提醒一次,技术分析指标就是投资的辅助判断工具,帮助我们简化资讯,透过简化的资讯去分析一些市场情绪变化,并找出会持续一再发生的模式,从中得利。任何技术分析的预测都只是猜测,也许统计上有些信心,但并非绝对。

实际上,我们看的K线(开、高、低、收)不也是一种简化吗?把一整天複杂的价格走势,简化成4个数字。要了解到简化一些数据从来不是因为简化后会比较准,只是方便我们运用和判读而已。

均线我觉得是众多技术分析指标裡面最简单的一项,而且从中已经可以提供足够多的资讯,本身也能延伸出很多应用。如果你觉得技术分析太複杂,其实学会这一项可能也就很够了。

  对于初步进入时对于K线的知识点是不理解的,如果是在股市中多年的朋友,提到K线,就会侃侃而来,而且大多融入了自己对于K线的认识,那究竟就为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所理解的K线组合理论知识。

  关于K线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在前面的文章中有提到过,这里就不进行介绍了,今天主要分享自己所理解的K线组合理论知识,即:通过分析K线组合的形态以及其所处位置来知道买卖操作的交易理论,显然这里涉及到了三个关键点,即K线组合、K线组合的形态和K线所处的位置。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一的解说。

  它指的就是对行情的状态具有指示意义的某根或某几根K线。而“行情”就是中期趋势,但是这就并不意味着K线利对于长期趋势没有指示意义,只是K线对长期趋势是没有直接的影响的,不过它能直接影响中期趋势,而中期趋势又能直接影响长期趋势,也就是所它需要通过影响中期趋势影响长期趋势。

  这里的关键词就是行情的状态,某根或某几根。行情的状态无非两种即持续和终结。行情的开启就可以视为反向行情的结束。行情的持续与否,完全可以用短期均线的掉头与否来表示。如果看裸K线的话,那就只能用看K线的重心移向是否发生改变来判断行情有无结束的可能了。

  某根或某几根,是说K线组合所包含K线数量可以使单根,也可以是几根,当然这里几是不超过5的,超过5根之后本人就会将其级别的趋势或形态来处理。当然,大家完全可以自己设定最多是几根甚至不设定,总之就是怎么方便怎么实用就怎么来。

  K线形态是有很多种的,即便是经典的K线组合这个数量也不一致。所以说,数量不同,只要实用就行了。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是,最好是24个的,当然不同的人的理解,形态的定义也是不同的。

  本人认为所有的K线组合都可以简化为连续的两根K线,如若这两根K线的低点不下移而高点上移,那么它就是看多的组合,相反的则是看空的组合(如下图所示)。

  如果这两根K线的低点下移,而高点上移且第二根K线先出现低点后出现高点,则是看多组合,相反的则是看空组合。

  K线组合的指示意义因为其所在的位置不同而可能不同。本文的理解就是:看多组合出现在支撑位附近则更有指示意义,也就是所在支撑位附近出现的看多组合其有效性更强;看空组合出现在压力位附近更有指示意义,也就是所在压力位附近出现的看空组合其有效性是更强的。

  K线走势形态是有一定的时效性的,它只是对于近期有效,当出现具有明显指示意义的K线之后,如果其后的三到五根,K线并没有按照指示意义走,那么就需要寻找新的组合形态来判断是否应该坚持原来的判断了。

  我们知道已经知道的行情基本上都是由K线而组合而成的,在本级别的啊行情等价于子级别的趋势,子级别的趋势是由子级别的行情所组成,所以K线组合成本级别的行情等价于子级别的行情组成的子级别趋势。即K线组合等价于子级别的行情,也即K线组合等价于孙级别的趋势。顺便一说,正是因为本级别的K线组合等价于孙级别的趋势,才使得K线组合的指示意义是短期有效的——级别越小,趋势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改变。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K线组合的认识,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如若您想要学习可点击进入,最后预祝大家在今天的交易日中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均线 怎么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