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离开投资银行的原因都有哪些?

保荐代表人考试《投资银行业务》2023年考点汇总习题 1.甲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支付2000万元购买其子公司A公司80%的股权,A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2000万元,公允价值2200万元,甲公司资本公积金额为400万元,其中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为240万元,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为160万元,问下列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 A.?甲公司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为1600万元 B.?甲公司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为2000万元 C.?甲公司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为1760万元 D.?甲公司冲减资本公积400万元 E.?甲公司确认当期损益400万元 【答案】:?A 【解析】: ABC三项,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2000×80%=1600(万元);DE两项,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合并对价与初始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则调整留存收益。因此,本题中只能调整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40万元,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为160万元不可调整。 2.根据中国证监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下列关于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8年12月真题] Ⅰ.物业已建成并权属清晰,工程建设质量及安全标准符合相关要求,已按规定办理住房租赁登记备案相关手续 Ⅱ.物业正常运营,且产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Ⅲ.发起人(原始权益人)公司治理完善,并有持续经营能力及较强运营管理能力,最近2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Ⅳ.优先支持大中城市、雄安新区等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区域,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用住房试点城市的住房租赁项目及国家政策鼓励的其他租赁项目开展资产证券化 Ⅴ.禁止住房租赁企业将闲置的商业办公用房等改建为租赁住房并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 A.?Ⅰ、Ⅱ、Ⅲ B.?Ⅰ、Ⅳ、Ⅴ C.?Ⅰ、Ⅲ、Ⅳ D.?Ⅱ、Ⅲ、Ⅳ E.?Ⅱ、Ⅲ、Ⅳ、Ⅴ 【答案】:?A 【解析】: 根据《关于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Ⅰ、Ⅱ、Ⅲ三项,发行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①物业已建成并权属清晰,工程建设质量及安全标准符合相关要求,已按规定办理住房租赁登记备案相关手续;②物业正常运营,且产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③发起人(原始权益人)公司治理完善,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及较强运营管理能力,最近2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Ⅳ项属于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重点支持领域,并非业务开展条件。Ⅴ项,支持住房租赁企业依法依规将闲置的商业办公用房等改建为租赁住房并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 3.甲公司采用成本法确定其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2015年1月1日甲公司拥有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A产品,其账面原值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2年,预计净残值为0,甲公司采用直线法对其计提折旧。2018年,因出现A产品的替代产品导致A产品的市场份额骤降出现减值迹象。2018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进行减值测试。在确定公允价值的过程中,采用以生产线的历史成本为基础,根据同类生产线的价格上涨指数来确定公允价值的物价指数法。假设自2015年至2018年,此类数控设备价格指数按年分别为上涨的15%、8%、12%和8%。此外,在考虑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后,在购买日该生产线的成新率为60%。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预计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 4.根据《关于试点创新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和期权激励的指引》,试点企业存在上市前制定、上市后实施的期权激励计划的,原则上符合下列( )要求。 Ⅰ.期权的行权价格由股东自行商定确定,但原则上不应低于最近一年经审计的净资产或评估值 Ⅱ.试点企业全部在有效期内的期权激励计划所对应股票数量占上市前总股本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20% Ⅲ.试点企业在审核期间,不应新增期权激励计划 Ⅳ.试点企业在制定期权激励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控制人稳定,避免上市后期权行权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Ⅴ.激励对象在试点企业上市后行权认购的股票,应承诺自行权日起五年内不减持,同时承诺上述期限届满后比照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相关减持规定执行 A.?Ⅰ、Ⅱ、Ⅲ B.?Ⅰ、Ⅳ、Ⅴ C.?Ⅰ、Ⅲ、Ⅳ D.?Ⅲ、Ⅳ、Ⅴ E.?Ⅰ、Ⅲ、Ⅴ 【答案】:?C 【解析】: 根据《关于试点创新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和期权

每年进入四大的新鲜血液成百上千

但转身离开的也不在少数

有人因受不了高强度的加班而离开

有人苦于晋升无望而离开

还有人只是把四大当跳板

有人爱它,也有人恨它。

都去了哪里?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离开四大时,他们练就了哪些有用的“技能”?

有失必有得,在四大所付出血汗与青春换来的不仅是金钱,可以带走的,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1. 高强度工作和学习,能让人短时间迅速成长

“在简历上写四大工作三年,抵得上别的企业干活五年。”

相对于别的行业岗位,在四大你能在短时间内,接触更多的项目和客户,做更多的事情,学更多的东西,解决更多的问题。四大是一个让职场菜鸟迅速成长的大学,有意识去关注自我成长的人,在四大很容易实现快速成长。

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四大的工作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所以需要你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背后的流程、方法论往往是相通的。实战锻炼出来的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核心能力,是以后踏上新征程的重要支持力量。

3. 应对变化、面对挫折的能力

在四大,最不缺这样的锻炼。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包罗万象,报告日前的每一天都像在打仗,四大人基本上都得有一颗坚强的心脏。

他们离开四大后都去了哪里?

四大的经历,对于致力于将来转型投资银行的同学,绝对是首选。在这几个领域内,活跃着大量从原来四大出来的同学,可以说为我国金融投资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IPO、定向增发、并购重组、债券等业务,经常需要投资银行人员本身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要有一定的判断。可以这么说,一个投行人员,要比律师更懂财务,比会计师更懂法律,比老板更懂资本运作,并可以把律师和会计师的问题翻译成老板懂的语言,协调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共同完成一个投行项目。

这其中,由于财务会计不能速成,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对财务报表及其勾稽关系的感觉,相对来说,四大的同学更有优势。再加上投行人员需要通过的保荐代表考试,一大部分也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四大+注会更容易通过保荐代表考试。

而且,四大出来的人,普遍英语好、团队协作能力强、能吃苦、抗熬夜,基本上和投行工作无缝对接。

转型投资银行之后,如果能够通过保荐代表人考试,收入基本上可以比会计师再上一个台阶。

2. 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这里主要指的是偏后端的投资机构,也是四大人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几年PE机构吸纳了很多四大人,来做项目执行、风险控制和投后管理工作。PE私募股权机构的收入是呈现倒L型,前期工资收入很低,后期慢慢会起来,尤其是把其他人都熬走了之后,项目出来分的钱就大了。

这条路吸纳了最大量的四大人,一方面,四大服务的企业会招聘大量的原来服务过他们的人员,让他们作为企业方的财务代表,来跟四大审计对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

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的机构,也很喜欢聘用四大的财务人员,勤快、好使、悟性强,基本上独当一面,聘请了之后所有事情不用愁。

一般从四大出来到企业,只要不是特别大的企业,赶上3-5年直接出任CFO,因为平常那点活根本不在话下,砍瓜切菜一般。

这个领域薪酬差距幅度比较大

但是优势在于没有那么忙

听听离开四大的他们怎么说?

离开四大,开始怀念四大的培训文化。在大多数国企和民营企业都是靠师傅带徒弟,没有完善独立的培训机制的,完全看你跟的师傅如何,我觉得跟四大没得比。

我记得刚入职的时候,分为会计和非会计专业。会计好像上一两周orientation课程就被抓回去入职了,而非会计专业要上一个月,当时在中大上课培训,蛮有意思,而且还有工资可以拿哦!

@ 知乎 爱德华哆啦A梦

我在2008年大学毕业后加入PwC,期间考下了CPA,升了经理,在2015年3月离开。目前在一家私募基金做A股非公开发行的投资工作。

可以说PwC对于我来说不是最理想的职业起点,但在那里学到的东西成就了我目前的职业生涯。

在PwC的日子很矛盾,有过没日没夜的加班,也有过一两个月可以自由支配的假期;最痛苦时在某央企总部11天熬过8个通宵,最快乐时和nice的客户一起去过非洲、东南亚、美洲出差。从PwC带走的是对财务报表粗浅的理解,所幸在目前所做的工作尚有用武之地。财务背景的严谨、细致以及用数据说话的思维方式,为我目前的职业创造了机会。

四大也许并非最理想的职业起点,也绝不是大部分人最理想的职业终点,但善待你在四大的每一个项目,也许你能带走你需要的经验和眼界。

我走的算是比较常规的发展路线。

原来在四大的同届有的已成为合伙人,西装革履,敲钟握手;有的已经delay了数届,接下去升Par或已渺茫。我们当时一届收了60几人,现在还在四大中的寥寥数人而已。能坚持下来的,要么有出色的能力,要么有超常的毅力,要么有非常的资源,或者兼而有之,总之,能够坚持下来,成为金字塔的塔顶,都是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和代价。

如果说职场都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般尔虞我诈的话,那四大大概是为数不多的能交到真朋友的地方。

相比一般公司而言,四大的年龄层次更单一:

绝大多数都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

绝大多数都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女生或Gay :-)

可想而知,这样一群人一起出差做项目的时候会是神马场景,所谓的 “work hard,play even harder” 大概就是酱紫。

仍然有成百上千的年轻人

在通往四大的路上努力奔跑。

没有一条路是好走的,更没有一劳永逸的归属。

文章来源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后台

投行,投资银行简称,所有打工行业中工资最高的职业之一。从业人员不多,看似神秘,活在金字塔尖的人,但是我在这里想告诉大家,投行对毕业生的需求也不小,而怎么进,进去选择什么部门,才是真正的问题。

我的年龄不大,有一点从业经验,有一些朋友,简单聊一下。对这个行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对你的面试、投简历应该有一些帮助。知己知彼嘛。本人中文不好,在国内只念到高一。表达上有些什么问题,请多包涵!
  首先,什么样的毕业生,进了投行?
  1类:非常名校出生,家里没背景。非常名校,国内一般是北大、清华、复旦,连像上海交通这样的大学我所知道的也不多。国外,美国的常春藤,英国的剑桥、牛津、LSE。斯坦福很多时候也比不上宾大, I.e. U Penn。
  除了名校出生,学校的成绩也非常重要,现在网上申请都需要详细的课程填报 + 分数填报。如果在最后background check的时候发现有虚假,后果很严重。成绩要求一般平均要80%以上。(这里澄清一下,投行也有很多国家的,例如DB德银,BNP法巴,Normura日本野村,Macquarie澳洲麦格利,这些投行也承认本国家的顶尖大学,如东大,海德堡等。)
  2类:背景非常强,学校也不一般。这类人,背景深到可以是某上市公司高管的亲属,或者国家某部高层的亲属。大学也基本是名校,在校成绩不能太差,国内交通大学、人民大学等在范畴之内,国外的帝国理工、南加州大学等也是。其实,超级名校的要求也不是很绝对。非常出色的人,来自帝国理工、南加州,不靠关系进投行的也有,但是还是少数。
  3类:成绩不好,关系一般,但对投行未来有价值。这类人一般是投行未来6-12个月内觉得可能启动项目的管理层的亲戚。没错,投行就是这么直接,‘你来,是因为我要用你做生意,it’s all about business’
  怎么投简历、面试?
  简历:我的经历都是网上申请,简历可以上传(后来和猎头聊天,我感觉1张纸简历更加好,字体不能太小,投行的人一般都比较高傲,包括HR,所以不会喜欢太长的简历,美式1 page的简历比较流行)
  回答完问题, 有些投行喜欢及时做测试。我当年有一次愚蠢的在晚上12点投简历,结果做测试回答的一塌糊涂。测试是怎么样的?不外乎4种:
  1. 语言能力,简称verbal,就是快速阅读,一段5行以上的文字,回答一个True, Don’t know, False的问题,文章内容可以从考古到金融。
  2. 数字能力,numerical,就是快速计算,例如工厂A,工厂B,在yr1, yr2销售A,B,C种产品,每种产品售价X,Y,Z,销售额比a%,b%,c%,和各销售量,现在告诉你工厂A yr2 总销售额为10,000,那么A和B的销售总量为多少?我的这个例题肯定不严谨,我想说的是,你会看到一个表,里面有很多的信息,然后要求快速作答。
  3. 逻辑推理,induction,就是给你4个图,然后在a,b,c,d中选择四个以后会出现的第5个图。
  投完简历的测试可能只有30分钟,应该是50题以上。没错,这个要求,平心而论,是不低的。所以朋友们可以去网上找各种类似的测试题来做,网上还是有不少免费的。面试的时候往往会有3个小时的测试,题目非常多!
  面试上,每个投行要求不太一样,Presentation很多都有,就是case study,给一个公司,给一些情况,叫你去‘卖’这个公司。当场做model的也有,就是盈利预测模型,这个嘛… 有些复杂,有兴趣的,再找我吧。
  然后就是见你的部门boss,你以后的boss。投行是直接的,谁有head count,想要人,就会找谁来见你。1 on 1面试这个真得要看技巧,运气了。每个人的遭遇都可能差很多。我的经验是:be yourself,有什么说什么,一般对方都比较nice,比较直。试问,一个40-50岁的人,看到你,不会对你叫很多劲的。但是,如果对你的去向明确,那么可能有很大的优势,下面会具体些说到…
  有些position是轮转的,有些不是,要看投行自己的需要。曾几何时,投行是不要fresh grad的,随着竞争的激烈,市场活动越来越快,程序越来越复杂,fresh grad就很多时候可以用来干杂活了。
  那么刚毕业的同学,可能什么都不懂,所以boss们也不会要求什么,但是如果你能说出投行的1,2,3。那肯定是added advantage。
  投行(券商)是什么:很多时候就是皮包公司,是市场(股市、债市、衍生品市场)、投资者(各种基金、散户等)和公司(企业)的中间协调人,从中收取佣金和其他利益,例如提供银行不愿意给的短期融资等。
  但是,现在国际投行的业务非常多,不只是国内‘券商’的概念。大家可能熟悉:IPO做上市,增发股票,买卖股票等,但是可能你们不知道,涡轮,掉期Swap,junk bond trading,CDS trading, CDOs等等等等,甚至投行旗下自己有私募,有VC,高胜先前传去投资养猪就是一个例子。所以,投资银行的业务非常广泛。
  那么,你要去哪里?
  投行最大的几个部门是:
  IBD:(投资银行部,包括Corporate Finance和ECM,一个是帮助公司上市,整改,一个是做市场宣传、定价等事情
  Research:研究部,出各种报告,研究各种金融相关资产。写股票评论。
  Sales:销售部,机构销售部等,主要针对基金等客户。
  Private Bank: 或者 wealth management,散户部门等。不要小看散户,李嘉诚,李绍基都是散户。其实这些散户已经完全可以成为机构客户。定义,不是绝对。
  所以呢,不管是读什么专业,都有可能进入投行。例如读物理工程的,可以去研究部做工程机械行业的分析员,或者去投行,做这方面的分析员。
  如果面试前,对你想做什么有了解,谈起话了就轻松很多了,说不定会impress你的老板!
  最后,为什么去投行?
  1. 锻炼能力,增加阅历。哪一个行业,可以让你有机会直接和超级大公司例如中石油高层对话?哪一个行业,可以让你有机会去大公司总部走走,看看,甚至写评论?哪一个行业,可以让你一毕业就可能学习到、甚至体验上市公司真正的发家史?哪一个行业可以让你和公司大老板在一个饭桌上吃饭,而且还征求你的一些专业建议?个人认为,除了Management Consulting,律师之外,没有别的行业的起点可以和投行比。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投行的人怎么这么傲慢?!
  2. 工资高的可怕。第一年毕业,最低的国内投行,加Bonus应该都能给到15万人民币,最高的国外投行,100万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能挺得下来,第4年进入VP level的话几百万年薪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3. 走出投行,去哪里都可以。曾子墨就是例子,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的最后,提一句,投行的要求也是所有行业里最高的之一。每天加班到4,5点凌晨是小事,没事儿坐飞机飞来飞去也是小事,被老板破口大骂,吹毛求疵也要有准备,公司的人际关系也可能非常复杂。如果大家喜欢,我以后再多写些这方面的东西。推荐一本书,The Accidental Investment Banker,国内翻译应该叫 半路出道的投行家。里面讲了很多高胜,摩根的故事,很有意思。
  早一点的可以是Liar’s Poker也不错。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说一下外资国际投行补贴:
  香港来算,投行部门为准,
  晚餐200港币,吃多少补多少。
  酒店一般都是5星,飞机自己预定,能和老板走,甚至可以做商务舱。
  月薪 38,000港币以上,加房屋12,000港币补助(Cash补助)
  综合底薪在50,000左右,各部门不一样,会有不同。
  年底花红可能公司不一样,市场情况不一样,会很不一样。
  07年一般都是12个月以上,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一出来就可以百万年薪。
  08年有些公司只给3个月,有些甚至没有。08年其实能保住工作已经是胜利。
  国内国有投行,给的底薪低,但是年底花红,多得可以到24个月。
  以上全是按第一年分析员算的

投行的人一般是什么专业出身的,必备的一些专业知识可以系统地介绍一下吗?
  投行的人,现在大多是金融出生了,中高层MBA学生居多。
  本科可以是everywhere... 机械工程、数学、历史、心理学,什么都可以。
  而根据我的经历,我看到的人,一般本科,不是学金融的,反而走的更远。
  但是现在学金融的人基数太大,所以大家可能觉得都是学金融的。
  举个例子,金融其实说白了,就是借钱、还钱、花钱。
  那么钱对应的资产,讲的是回报。
  如果你投资一个机器,而你有不知道那个机器到底有什么价值,那就很麻烦了。
  所以,如果你投资一个医疗机器,而你又是这方面的行家,那么你比其他的投资者或者Banker就有了很多的优势!
  那,金融学来干嘛?
  1. 要算回报,就是对数字要有清晰地认识,光知道行业是不够的。
  2. 知道经济的一些基础理论,例如通货膨胀怎么影响你的医疗器械市场,银行加息对你有什么影响。甚至,要了解现金流怎么控制。其实说白了,就是要会做生意。
  3. 知道你的那些投资者在想什么,因为他们往往都是学金融的background, 你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不利于沟通,也不利于防范他们可能对你施与的黑手。
  我见过很多黑手... 例如怎么玩弄合约条款,怎么诱惑管理层去买高风险金融工具等等...
  基本上,如果你有好的行业知识+对金融领域有了解,就有进入投行的基本素质了。这已经很不得了了,一般投行的人,只能对一方面有了解。
  1. CPA, CFA如果能考得出来,那么金融领域这一关,你绝对过了。剩下的,就是工作时候的悟性了。
  2. 你要去得行业的专业知识。例如你是工程的,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甚至独特见解。因为interview你的人,或者你的boss,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同行!你有多少水,问两下就全出来了。
  3. 英文,这个嘛,暂时如果是国内投行就不需要,但是要进入国际投行,这个要求还是很高的,要能读得动法律文件,legal document,然后出去很客户见面的时候,还要能谈。
  4. 脸皮够厚。这个就是soft skill,我觉得每个行业想做得好,纯研究类、教育类除外,这个能力都很重要。
  我们经常可以在10多人开会的时候被客户骂的狗雪淋头,但是还要顶住,就算那时你熬了4个晚上,每天工作到4点凌晨弄出来的计划,你也要笑着脸面对客户的指责。这在行内,叫sales attitude
  5. 兴趣广泛。这个连行内的80%的人都可能没有,但是,peter linch,Buffet, Soros一定有。兴趣不够广,对经济、市场的了解可能会很有限。因为银行业牵涉的其他行业太多太多。
  文凭的话,现在一般要求本科以上... 没办法,现在本科以上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
  CPA, CFA曾几何时,都是不用考试的!现在考得一个比一个多,都是竞争惹的祸...

我身边的例子吧,我来香港的时候,和几个好朋友一起来的,他们有进雷曼兄弟的,UBS瑞士银行的,花旗投行的等等。
  现在呢,留在香港的几乎就我一个了。
  去年10月,所有投行停止一切雇用,全部重新审核。
  一个本来要来的朋友,去年9月被告知,我们将赔偿你10万港币,但是你的工作开始时间暂时被无限压后。
  她刚double degree毕业,这下子,弄得不知所措。
  后来11月,又接到通知,工作时间拖到09年7月。
  比她和约上的时间持了半年多。
  去年10月,我们接到一个很大的新客户,他带着过亿资金,逃离大摩,morgan stanley,到了我们这里,因为觉得中资肯定不会倒。
  去年起码30%的基金清了盘,无数人失业。
  现在很多人重新被雇佣,但是要接受pay cut 40%。
  我认识有人仍然在找工作。
  还有就是诚信,这个在国外至关重要。
  现在买衍生品的人很少,很多sales非常难做。
  IPO也很难做,香港现在一下子要上很多地产公司,为什么?
  很多投资06年投下去,2亿,要08年上市赚4亿,但是市场当时非常差,最后要拖到现在,而且只能赚2亿了。
  不要以为2亿多,这里面他自己的钱可能只有30%,剩下的是银行的。
  如果当时全世界不救,银行催换钱,倾家荡产的绝对不是他一个人!
  那个时候还有人,刚刚欧洲出完差,累倒吐血,下香港,第一时间接到电话,
  对,你不用回office了,等他们清扫完电脑,到了周末,你可以回去捡回你的personal belongings.相片啊什么。
  看起来好像没事儿,就是炒鱿鱼,但是他的房屋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子女教育全部都要负担。
  一旦他之前接待过重,那就麻烦了。
  在国外,选择个人破产,后果非常严重。
  纽约的情况更加恶劣。我就不细说了。
  那段时间是非常人心惶惶的。
  留下来的,按普通analyst来说,一般保住了5万月薪,但是花红就没有了。
  一个星期的工作时间一般是60-70个小时,所以没有花红的话,对于这样的薪水,在国外还是不高的。
  投行也就算了,反正之前拿得多,你乱花了,乱借钱了,使你自己的责任。
  4大会计师事务所就更惨了!
  本来就没有比投行轻松多少,但是拿得知是一个fraction.
  金融危机以来,IPO全停。很多人被停薪强制放假。

2、对投行部门认识不清

这个帖子我是我转自其它论坛的,而且还没有完结,开头也说了,因为作者只在国内念到高一,所以中文并不太好,本人在口行工作,姐姐在投行工作,但还是对投行也不是很了解,看来这位兄弟是在投行工作多年么,我倒是很想听听你的见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8年金融危机对投资银行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