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陨险是什么?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愍 一作:悯;孑立 一作:独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祖母刘 一作:祖母;矜愍 一作:矜悯)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坎坷,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

1、臣以险衅:灾难祸患。险:艰险,祸患。衅:祸患。
2、夙遭闵凶:夙:早。
3、夙遭闵凶: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
4、慈父见背:背弃我。见:助动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5、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6、祖母刘愍臣孤弱:怜悯,爱怜。
8、终鲜兄弟:少,没有。
9、门衰祚薄: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祚:福气,福分。
10、晚有儿息:子女。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勉强。
12、茕茕孑立:孤单。
13、形影相吊:安慰。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臣密言”,是奏表开头的一般格式。“臣以险衅,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中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理解本文,首先要对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臣密言”,是奏表开头的一般格式。“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是第一段的综述,又是全文陈述苦情的总冒。“险”,不同于今天的“危险”义,《说文》:“险,阻难也。”贾逵《国语》注:“衅,兆也。”“险衅”,险恶的兆头。“闵”,病困,凶丧。“险衅”“闵凶”这两个词儿含义程度很重,很快就把读者导入惨苦的境域。什么“险衅”?什么“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小孩儿出世主要依靠父母抚养,竟然“慈父见背”,是一大不幸。《文子》:“慈父之爱子,非求报。”可见父慈于子是人之本性。作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其生平见载《华阳国志》《晋书》。代表作为《陈情表》。 

重疾险、癌症险、大病互助计划、抗癌互助计划现在非常流行,感觉基本就要普及了,尽管人们拥有的保额各不相同。

流行到什么程度呢?第一,我8年前在上海做过一个1600多份的调查问卷,发现居然70%的人买过重大疾病保险;第二,多年来,寿险业成交量最大的长期保障产品就是重疾险,各种“福”横行天下,是不少寿险公司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第三,这两年兴起的网络互助平台,一举俘获超过1亿客户,而且客户数量还在飞速增长。

我们不禁要问,重疾和癌症保障产品如此流行,几乎演变成了刚需,到底是为什么呢?重大疾病最典型的就是癌症,索赔者最常见的也是癌症,所以,这个问题也可简化归结为,人们为何对癌症保障的需求如此强烈呢?

之所以追问,是因为保险需求通常比较疲弱,导致保险公司不得不四处出击、强力销售。现在居然出了个刚需,怎能不令人喜出望外,问问为什么呢?

从传统经济学来看,购买保险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消费者的风险厌恶。因为风险厌恶的消费者愿意支付超出期望赔付(纯保费)的风险溢价(附加保费),所以保险交易对双方均有利,保险交易达成了,重疾险成交了。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消费者永远是风险厌恶的,只要有钱,保险购买意愿都比较强烈,所有保险交易都可以达成,包括重疾险或癌症险。

但从市场来看,从1995年我国首次出现重疾险到现在经历了20多年的漫长过程,人们从完全不接受、逐渐认知并接受了重疾险这一产品,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供给创造需求:营销员功不可没

前面提到的传统经济学保险需求理论,是静态理论,无法描述市场发展过程。

动态来看,当新产品刚刚出现时,消费者完全不知道有这样的产品,此时的需求是通过供给创造的,即经济学中的萨伊定律。

从重疾险来看,正是保险公司和保险营销员们的不懈努力,使得广大消费者逐渐认识了重疾险产品,并且在几百万保险营销员们不遗余力的沟通和说服下,购买了重疾险产品。

除部分出险客户会促动其亲朋好友购买重疾险外,人类还有模仿和跟风的本性,大量人群的购买又会带动更多人群的购买。

可以说,广大保险营销员对重疾险的推广和普及功不可没!

医学进步推进重疾险需求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之前无法诊断的重大疾病被确诊出来,越来越多的治疗技术被开发出来。

从好的方面来说,医疗技术进步,提高了疾病确诊率,延缓了患者寿命;但反过来看,医疗技术进步,也极大地加重了患者家庭的治疗费用负担。

在没有相关诊疗技术之前,重疾患者只能低成本地等死。有了治疗技术和手段后,不治疗,患者心有不甘,家庭成员也面临巨大的道德压力,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去治疗,承担了巨大的医疗成本,制药和医疗行业则赚得盆满钵满。

越是重大疾病、越是罕见病,医药支出就越贵。这是由商业规律所决定的,无人能改。第一,越是罕见病,药物销量就越少,单位制药研发成本和单位生产成本就越高,药物就越贵;第二,越是罕见病,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越是不为此提供保障,因为一个病人可能会吃掉1万个参保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这到底是否公平,尚无定论)。

由此,医疗技术的进步不是降低,而是大幅增加了重病的治疗成本,这让患者家庭不堪重负。

患者家庭医疗费用等损失的大幅增加,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重疾險需求。

说到底,保险本身是人类恐惧和担心的产物,人类越是害怕或恐惧,其认定的主观保险价值就越高,保险需求就越强烈。

而癌症恰恰能引发人们最大的恐惧,原因是什么呢?

1.不是因为癌症造成的损失很大

癌症后果之严重就不必说了,不但判决了死刑,还要通过昂贵的治疗费用,剥夺病人已有的家庭财产。

但是,仅仅后果严重并不一定引发强烈的保险需求。例如,飞机失事后果足够严重,但购买航空意外险的人数占比约为30%,远未达到刚需地步。再比如,个人可能被宇宙中飞来的陨石砸死,但没有人会专门为此购买保险。

2.也不是因为癌症发生概率足够高

那么,癌症(用癌症代表大病)的发生概率高吗?医生和生物学家说,人类患癌症的概率是40%,听起来挺高的。但这是人一生中患癌症的概率,而人们感受到的概率和保险中所说的概率,通常都是指一年中的发生概率。

换算成年度概率,其实癌症的发生概率并不高,如果平均来看,每年的生癌概率只有5‰。实际上,人一生中生癌的概率是不平均的,通常年龄越低,生癌概率越低。

因此,大多数中青年都可以打赌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进而置之不理、不予考虑。

3.癌症的神秘性才是关键

风险在科学上越未知、越不可控、后果越是灾难性的,人类的主观风险或恐惧程度越大。

这方面最合适的案例就是2003年发生的“非典”或“SARS事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于2002年在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由于没有明确的治疗手段(未知、不可控)且引发死亡后果,连医生也有在救治病人过程中染病身亡(灾难性后果),迅速引起了社会恐慌,当时传说白醋能治非典,最高竟然卖到了1000元/瓶。尽管SARS最终导致的我国死亡人数只有348人,但引发的社会恐慌却非常强大,大量航班和出差被终止,我当时正在同济大学读博士,有位教师就因为违反规定出差而被开除。

对人类而言,不幸的是,我们对癌症既不可控,在科学上也属于未知。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尚未探明癌症的诱发原因,多数癌症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医生和生物学家只知道所有癌症的共性,是人体的非生殖细胞不受控制的疯狂生长、分裂和繁殖,破坏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机制,让器官衰竭。

据说是因为人体的除精子和卵子之外的所有非生殖细胞也有繁殖后代的潜在欲望,而人类的生命又足够长,这就给了人体各种细胞足够的实现欲望的机会,进而在40%?的人身上实现了自己的繁殖欲望。但上述现象的内在机制,医学界和生物学界还在探索之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这就使得癌症很神秘,人类在癌症面前显得束手无策,这才是人们害怕癌症,进而风险感知高涨,主观风险奇高,纷纷购买保险的原因。

按照統计数据,其实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脏病和中风这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要超过癌症,但人们并不那么害怕。因为,我们能够说得清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饮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都是心脏病和中风的重要风险因素。由此,我们感觉到,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手段来控制心脑血管疾病。

可以看明白的、可以控制的风险对人类来说,主观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看不明白的、难以控制的风险。

人类的恐惧是保障行业发展的基础

上面叙述了重疾险成为刚需的原因,我们发现,出险概率“高”和损失程度大都不是重疾险成为刚需的主要原因。

从需求端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对癌症的恐惧,恐惧的根源是癌症的神秘性,神秘性的原因是科学上未知和人类不可控。从供给端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几百万营销员的竭力推广。

对人类而言,神秘莫测的癌症带来的是不幸;但对保险公司或者保障行业而言,神秘莫测的癌症带来的是利润丰厚的生意。

保险业深耕重疾险市场20多年后,在供给和需求的互动下,重疾险业务终于从“供给创造需求”演变成了“需求创造供给”,成了中产阶级的标配。

此时,网络互助进入了保障市场,可谓正当其时。因为重疾险成为标配,必然引发低收入阶层对重疾险的渴望,只是由于收入限制而没有购买。

网络互助选择短期抗癌互助计划和短期大病互助计划,正好符合了低收入人群的需求。

不仅如此,中产阶级虽然购置了重疾险,但保额都明显不足,而继续提升保额意味着高额的保费支出。于是,网络互助出现后,大量中产阶级也通过参加网络互助来提升自己的重疾险保额。

接下来的问题是,网络互助产品如此便宜,会取代保险公司的长期重疾险吗?保险公司利润丰厚的重疾险生意会被网络互助平台抢走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陨意思与什么有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