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cpu是谁代工的48核心处理器凭借什么获得德政府环保创新奖?

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营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6-0040-03
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探索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2003年3月,英国政府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一词。低碳经济带给人类的将是一场新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革命。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低碳营销必然会深化21世纪的主流市场营销模式——绿色营销,这将是未来每个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选择。
一、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实现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基本条件,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企业实行绿色营销,考虑到了环境保护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承担起了社会责任,从而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推动新型绿色文明的发展
绿色文明是一种以追求环境与人类和谐生存和发展的新型文明。较之以往的文明体系,绿色文明代表着一种更高级的效率目标,也代表了一种更深远的公平理想——既保证当代人之间的环境权利公平又保证后代人生存权发展权的公平体系。绿色文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置身于现存工业文明体系中,并对漠视自然的、非持续发展的工业文明给予否定和改造,因此,也被视为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文明。通过绿色营销,可以协调“企业——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直接和明确地实践与体会这三者的协同模式,使促进可持续发展变成人类的自觉行为,从而推动绿色文明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绿色营销要求避免产品的过度包装,并强调容器的重复使用、废弃物的二度利用或出售等。从长远来看,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将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小消耗,有利于企业长期成本的降低。其次,绿色营销能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在我国,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产品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通过绿色营销,企业无疑找到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绿色营销要求企业要关注地球、善待环境、注重公平、追求和谐,又要具有强烈的人本色彩,有助于企业树立崇高的组织价值观,完美的组织形象,从而有助于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树立,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与组织的群体凝聚力,提高员工的道德操守与忠诚。
(五)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社会公众对企业形象好坏的评价,除了价格、质量、服务以外,还有环境保护等。绿色营销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与品牌形象,从而帮助企业赢得顾客和市场,并促进其与消费者、政府和社会的良好关系,为企业的各项运作打开方便之门,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与长远发展的有利保障。
(六)绿色营销能成为企业新竞争优势的来源
绿色营销战略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早走一步抢占有利先机,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使企业的定位有别于竞争对手,从而占据相对的竞争优势。绿色营销是21世纪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武器。
二、我国绿色营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国家在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足
随着绿色营销和低碳经济的兴起,我国加强了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引导和管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绿色法规的制定为例,截止2010年底,我国制定了三十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加上已有的行政法规和环境标准,已经初步形成了环保法律体系。但已有的法律法规涉及的内容尚未完善,加上在执法过程中的不足,影响了绿色法规的真正实施,导致诸如绿色产品标准和市场秩序混乱、市场进入及流通困难等问题。
(二)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薄弱,绿色消费需求不足
目前我国许多消费者对什么是绿色产品普遍缺乏深入了解,往往未将绿色产品纳入消费预算中,消费随意性较大,消费需求不足,还没有形成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特别是一些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关心仅仅是出于对安全和卫生的考虑,还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环保与人们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主要希望自己“不受环境污染”,而不是“不要污染环境”。
(三)企业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
生产绿色产品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推行清洁生产是解决产品生产环节污染的根本方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就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并在西方国家得到了普遍推广。我国很多企业由于生产方式滞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企业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四)企业绿色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
首先,许多企业普遍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现有绿色产品的绿色含量也有待提高,产品的包装至今仍然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其次,企业缺少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没有科学地计人成本而制定出绿色产品价格;再次,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仍是沿用传统的方式,还没有从产品的绿色特征出发来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如何防止绿色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或多次污染;最后,促销方式陈旧,特别是一些先行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还没有负担起绿色信息的传播者、宣传者的社会责任,缺乏引导绿色消费,开辟绿色市场的时代创意。
三、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探讨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为绿色营销创造良好环境
1 完善绿色法规,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一是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绿色法规,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加强立法工作,填补法律空白,使绿色营销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要加大执法力度,为绿色营销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2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加快产品安全卫生标准、无公害标准等绿色标准及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
3 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大力建设以互联网络为主的信息体系建设,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绿色产品信息,以信息引导生产,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绿色营销的发展。
(二)培育绿色文化,提高全社会的环保和绿色消费意识
绿色文化的培育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培育绿色社会文化,增强整个国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二是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倡导企业爱护环境,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绿色产品;三是培育绿色消费文化,教育消费者树立新型文明的绿色消费观念,从而扩大绿色消费队伍,掀起绿色消费的浪潮,推动绿色营销的发展。
(三)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要加快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开发,推广资源节约型、绿色能源型、环境保护型、立体复合型和物质循环型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企业要加强绿色营销管理
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监督和管理企业绿色营销的实施和发展。管理机构的职能主要有:绿色信息管理、绿色资源、产品开发的管理和控制、绿色产品质量的监测与控制和企业治理三废及其他环保指标的制定和监督管理等。另外,还应该建立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
(五)企业要从低碳经济的要求出发,树立正确的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1 绿色产品策略。绿色产品的实现关键是技术创新。低碳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低碳技术和技术应用的竞争。只有以低碳技术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才是绿色营销实施的基本物质保证。绿色产品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绿色产品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上,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都要满足消费者低碳排放、低能耗、绿色能源等的绿色低碳需求,实现绿色包装、绿色运送、绿色维修等。第二,绿色产品消费链。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原料获取-绿色生产-绿色产品消费-绿色产品追踪服务-绿色产品回收、循环重用-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原料获取,要构成一个整体循环。第三,要推行清洁生产方案。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都要有必要的清洁方案,对产品生产要进行有效的低碳化控制。第四,企业要积极开展绿色产品认证。绿色标志同价格、质量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市场竞争因素,被喻为产品通向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伴随着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压力,开展绿色产品认证,争取获得绿色标志已成为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2 绿色价格策略。在制定绿色产品的价格时,企业首先要摆脱以前投资环保是花冤枉钱的思想,树立“环境有偿使用”、“污染者付费”的新观念,把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入产品成本,成为绿色产品价格构成的一部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经济;碳排放总量管制和交易制度;出口退税;碳许可费
中图分类号:F171.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1.0013.06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奥巴马政府提出以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经济刺激计划。本文分析了奥巴马政府绿色经济新政的内涵、主要内容、技术支持及政策扶持措施,指出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也符合我国实际,我国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应对,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绿色经济新政的产生背景及其内涵
(一)绿色经济新政产生的背景
以金融创新为主要特点的美国住房泡沫的破裂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创,世界能源危机的冲击更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2009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金融稳定性报告》反映,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出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球贸易量10多年来首次下滑,与2007年相比,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增加5 100万人。为此,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宣布实施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再次实践凯恩斯主义的减税、扩大内需、投资社会基础设施的政策主张,以拯救世界经济。
美国在制定经济刺激计划时,奥巴马政府提出了“聪明的支出”(Wise Spending)计划。“聪明的支出”是指经济刺激计划既要应对当前危机,更要着眼于未来,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着眼于未来就是要在刺激经济、增加就业的同时,兼顾气候变化、节能环保、减排二氧化碳,以获得新的竞争力。因此,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实质上就是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绿色经济新政的内涵
2009年2月24日,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施政演说中,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基本纲领。一是今后10年,每年向可再生能源、清洁煤技术、二氧化碳回收储藏技术、环保车等低碳技术、绿色能源领域投资150亿美元,共计1 50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以发挥促进美国经济再生、创造就业和市场需求的作用。二是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管制与排放权交易制度。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量以2005年为基准削减17%,到2050年削减83%;从2012年起的10年中将碳总量通过拍卖等方式分配所产生的1.5亿美元的收益用于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到2015年生产并且销售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使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所占比例到2012年提高10%,到2025年提高25%。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美国政府支持的重点:一是投资建设“智能电网”,为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二是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以及氢气燃料电池的开发和商用,对其提供融资担保和补助,投资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特别是在政府机构设施的节能改造方面;三是提高普通家庭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能源效率;四是对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回收储藏技术的研究开发;五是培养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专业人才等。
综上所述,绿色经济新政的实质是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扩大内需,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机,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它并非仅追求眼前的经济复苏,而是更加着眼于中长期的增长,重视技术与产业创新[1](P51-55)。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月第12卷第1期 蓝 虹:奥巴马政府绿色经济新政及其启示
二、绿色经济新政的主要内容
(一)要以领导者的姿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如果任凭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持续下去,不仅会耗竭世界经济发展的资源,而且会使人类面临最严峻、最大的挑战——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世界经济发展需要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绿色经济新政认为,发展低碳技术和清洁、可再生能源能将成为美国抓住新的全球市场,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措施。虽然挑战巨大,任务艰巨,但充满了机遇,前景十分光明。美国不仅要把发展绿色经济、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政策的中心,作为经济刺激计划的重心,以推动美国经济增长,提高经济竞争力,而且要以领导者的姿态,推动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提升美国经济在21世纪的领导地位。
《2009年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是奥巴马政府绿色经济政策创新的“集大成”之作,构成了美国向绿色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由绿色能源、能源效率、温室气体减排和向低碳经济转型等四个部分组成[2](P57-65)。该法案明确规定,必须对美国的电力公司、石油企业和大型制造业企业设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实施排放权交易制度;同时提出了美国温室气体总量减排目标。
(二)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美国绿色能源政策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可再生能源。法案提出,2011年美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所产生的电力占电力公司发电总量的比例要达到6%,以后逐年上升,2025年达到25%,以此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各州政府也要采取有关措施,促进此比例逐步提高。二是二氧化碳回收与储藏。为确保煤炭在美国未来能源消费中持续占主要地位,明确将促进二氧化碳回收与储藏技术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要求政府制定鼓励政策,明确技术标准,以促进二氧化碳回收与储藏技术的广泛应用。三是低碳交通。要求联邦政府制定低碳交通运输燃料标准,促进先进的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交通运输燃料的发展。批准政府向城市、州或公营公司、汽车厂商提供拨款或贷款担保,以扶持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示范项目,促进电动汽车发展。四是智能电网。要求采取措施促进智能电网的推广和使用,例如推广使用智能电网,应用软件减少企事业单位的高峰用电,同时促进新型家用电器适应智能电网性能。要求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改革地区规划流程,实现电网现代化,并做好敷设新型输电线的准备,以便传输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五是允许各州能源办公室建立州能源与环境发展基金,以便共同资助联邦政府扶持的清洁能源和能效项目。
能源效率政策也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建筑的能源效率。法案规定,可对采用建筑物能效先进标准的州和进行节能改造的商业建筑及住宅提供援助,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同时,要求环境保护署制定建筑物能效评估办法。二是电器能效。法案要求制定关于照明能效标准的协议和其他电器的附加协议,并使之上升为法律条文。要求能源部加快制定能效标准,完善披露程序。规定向大量销售“最佳节能”电器的零售商提供财政补贴。三是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法案要求环境保护署制定针对机车、船舶和非道路污染等其他可移动性污染源的减排标准。同时,要求各州制定目标、措施等,减少交通运输部门产生的温室气体。四是公共事业的能源效率。法案要求将配电公司和天然气输送分配公司纳入到提高美国能源效率的行列,明确每个输送分配公司都必须证明其用户达到规定的电力或天然气消耗水平,并以2012年度为基准,到2020年累计节省电力15%、累计节省天然气10%。五是行业的能源效率。法案要求能源部制定行业能源效率标准,并争取获得国家标准研究院的认可。同时,还要求制定奖励方案,鼓励提高热电联产工艺的效率。
(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1.缓解全球变暖效应方案。该方案规定,要将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5万吨以上的电力事业单位、石油公司、大型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作为减排对象(上述单位的排放量占美国排放总量的85%),并按照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实施排放权交易制度,促进其大幅度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上述这些企事业单位必须购买联邦政府所发放的按吨计算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许可证(又称为“排放交易配额”)。联邦政府每年发放的排放交易配额将逐步减少,以确保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2.明确追加的碳减排目标。该法案要求环境保护署签署协议,防止滥砍滥伐,以便实现追加的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这些追加的碳减排量将达到2005年美国碳排放量的10%。
3.确立碳抵消目标。法案规定,被确定为减排对象的企事业单位在排放量超过配额的情况下,可以较低的成本从其他渠道获得“抵消”减排。每年允许的碳抵消总量不得超过20亿吨,可在国内外平均分配抵消额。使用抵消方式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每抵消4吨排放量需提交5吨抵消排放权的原则实施。
4.保障与监管碳市场的透明度和流动性。法案要求对碳配额和碳抵消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市场的透明度和流动性,对欺诈行为和操纵市场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碳排放配额和抵消市场。总统应根据政府机构有关工作组的建议,将碳排放权衍生商品市场的监管责任下放给相应的机构。
(四)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
1.在确保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方面,法案规定对能源消耗量大且生产的商品在全球范围内交易的企业实施“退款”或“退税”措施,以弥补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所带来的额外成本,从而确保美国制造商在与国外企业竞争时不会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上述措施仍不能有效解决美国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应制定“更为宽泛的调整”方案,要求进口商负担相应的碳排放配额费用,以提高进口品的价格。
2.在绿色就业机会和劳动者转型方面,法案制定了若干条款以增加绿色就业的机会。如要求教育部应扶持各高校设立有关绿色经济的课程,培养学生从事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其他形式的气候变化缓解方面工作的能力;要求劳动部实施提高社会人员从事绿色经济能力的培训。
3.在出口低碳技术方面,法案规定美国应采取措施鼓励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推广和使用低碳技术,并明确只有参加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条约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拥有实质性减排目标的国家才有资格获得美国的资助。
4.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应成立一个跨部门的委员会,以确保其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能够做出适当反映。每个联邦机构应制定相应计划,审核气候变化对其职能范围内事务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联邦政府还要建立一项气候变化适应基金,扶持州、地方和种族开展相关项目。同时,规定联邦政府应成立自然资源与气候变化应对专门小组,以协调联邦政府各机构做好自然资源使用的有关应对工作。
三、发展绿色经济的信息技术支持
目前,美国政府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与IT产业的结合,既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一大亮点。例如,美国加州硅谷风险投资的主要对象已从信息技术转向可再生能源,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产业与IT产业的结合。据统计,在金融危机最为深重的2008年,全世界的风险投资对信息技术的投资金额比2007年减少了15%,而对绿色能源的投资却增加了2倍。
以硅谷为核心的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发展绿色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投资绿色能源。例如美国英特尔公司出资5 000万美元建立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新企业,2009年下半年投产,宣称到2010年要使温室气体比2004年减排30%,成为节能环保的先进企业,并在自己的产品开发中积极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高性能的微处理器。二是将IT技术应用于绿色能源和节能领域,促进IT技术与绿色能源的融合。例如,惠普公司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制造商联手,把自己的半导体三极管技术运用到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制造中,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能源效率。三是研发节能减排的IT新技术。例如,谷歌在2007年建立了“REC”(比煤炭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之意)的部门,与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全世界招募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商务专家,开发低价的可再生能源。参与在加州莫沙漠的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研发计划,为25万户家庭提供电力,每年可减排50万吨二氧化碳。同时,还在总部推进绿色楼宇改造,与日本夏普公司合作研究利用太阳能发电,以满足公司总部40%的电力需求。此外,谷歌还与英特尔合作从事IT系统“电力零损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经对伺服器的电源进行改良,使电源利用效率达到90%,计划到2010年通过提高计算机和伺服器的能源效率,使全世界计算机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每年削减5 400万吨。
四、推动实现绿色经济新政
目标的政策措施(一)加大对发展绿色经济的扶持力度
1.积极参与能源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帮助企业穿越技术创新的“死亡之谷”。所谓“死亡之谷”是指从技术发明到技术开发与推广对私营部门变得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以至于他们愿意继续研发和推广技术的这一段时间。在美国,能源部是先进能源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的最大的政府投资者,主要负责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初期的直接融资。同时,其他机构,包括农业部、商务部、国防部、内务部、交通运输部与环境保护部、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航空航天局等也都制定各自的能源研发示范方案,帮助能源企业开展能源技术创新。部分州政府也在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国能源部的科学办公室负责基础能源科学与研发项目之间的协调工作,支持早期阶段的高风险、高回报研发项目,建立了一个能经受失败并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机制,以使项目主持人愿意冒险和尝试。此外,对示范项目和技改研究建立了良好的管理和明确的目标,以及针对有限、分散产品的长期投资和能够在必要时通过结束项目减少损失而不因此遭受惩罚的机制[3](P1240-1247)。
2.大幅度减少能源技术企业和项目的税收,刺激私营部门的研发投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和美国商会均建议政府永久减免目前实施的研究与实验项目的税收,并扩大减免税收的研发项目的范围。主要理由有:一是永久减免目前实施的研究与实验项目的税收,将给私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预期收益,这一点对于持续多年的研发项目尤为重要。关于研发项目税收减免有效性的综合研究表明,研发成本每降低10%便能刺激短期研发水平增长1%、长期研发水平增长10%。二是在支持私营部门开展研发活动方面,美国已落后于日本等主要经济体。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曾是世界上研发项目税率最低的国家,但是到2004年,美国在研发税收减免方面的排名下降到了世界第17名,远落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目前,美国对研发项目税收的减免比例从20%提高到40%,激发了更多的研发活动,提高了美国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的竞争力。同时,美国进步中心建议,政府还应该对参与在其他国家实施的示范项目的美国企业实行税收减免。
(二)提升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积极促成签订有约束力的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如果能够促成此协议的签订,对美国和其他主要碳排放国家的碳排放行为将会形成共同的约束,所有国家均将按照协议要求,约束本国企业实施碳减排,从而在美国强制要求本国企业进行碳减排时,与其他国家企业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有助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同时,协议也是解决“碳泄露”和遵守WTO问题的最有效方式。“碳泄露”是指实施碳排放限制国家的企业,为了规避本国严格的碳排放限制,将生产场地转移到对碳排放限制不严格的国家,本国碳排放的降低只是向海外转移了,而且也造成了尚未转移的企业与转移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如果签订了协议,主要碳排放国家将均实施严格的碳排放限制,碳排放量较高的企业也就没有必要将生产场地转入其他国家,从而避免了“碳泄露”。如果签订协议的某个国家没有严格执行协议,其他国家可能将对其企业实施制裁,这就涉及贸易壁垒问题以及是否遵守WTO有关协定问题,对此可以按照所签订协议的有关规定予以解决,而不必提交WTO仲裁。
2.稳步实施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出口导向型企业退税政策。目前,由于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性温室气体排放协议尚未签订,因而各国执行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不完全统一,甚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实施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在此情况下,受美国碳排放限制政策的影响,美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将会因碳排放限制产生额外成本,降低其国际竞争力。因此,美国政府需要向受碳排放限制影响的企业提供退税。退税只限于设在美国且产品在全球进行交易的制造企业,包括符合特定条件标准的钢、铁、纸浆、纸、水泥、橡胶、基本化学产品、玻璃和铝等。退税采用“基于产量”的刺激措施,对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在碳排放水平方面每年不断改进的企业予以奖励。
3.适时启动征收边界调整碳许可费。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退税措施仍不能有效提升有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政府将实施所谓的“边界调整”方案。根据该方案,如果一个国家对其碳排放没有足够监管的话,对于那些进口其生产的温室气体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商,将要求其缴纳碳排放许可费,以涵盖进口产品的碳含量。如果没有缴纳碳许可费,就将禁止这些货物进入美国市场。边界调整碳许可费也被称之为“碳关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未实施碳排放限制国家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为美国商品与其竞争创造了公平的环境,有助于提升美国商品的竞争力[4](P35-41)。
考虑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尚未实施温室气体排放限制,且采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实施边界调整碳许可费必须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期。目前美国已提出将启动边界调整碳许可费的日期推迟到2020年。此外,在实施退税和边界调整碳许可费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要尽可能的公开和透明,以便有关国家提早准备,以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摩擦。
(三)努力提升碳管理能力和水平
1.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管制与排放权交易方案。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管制,不仅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而且按照市场规则通过拍卖方式分配排放许可证还可以合理确定碳排放许可证的价格。碳排放许可证价格的形成又会刺激高效利用能源、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清洁能源技术和产品出口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这将会促使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将排放温室气体的成本计入他们的日常工作,并将美国与全球碳信用市场连接起来。此外,拍卖碳排放许可证取得的收入还可用于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因此,加快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管制与排放权交易方案,有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企业加大低碳技术创新力度,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提升国际竞争力。
2.促进企业提高碳管理水平。碳管理是指促使企业生产的商品碳排放量最小化,并且提供低碳型商品和服务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碳管理。企业要求自己的供应商减少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或进一步要求供应商制定削减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的计划。二是碳足迹管理。要求在商品上标明其生产与消费全过程的碳排放信息[5](P76-80)。三是碳信息披露。披露对象是股东、投资者、消费者,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削减碳排放的经营战略、碳排放管制所带来的风险、碳排放量等。目前,碳管理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标准,而且将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确保中长期收益的重要手段[6](P515-520)。
五、评析与启示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发展绿色经济的技术创新
从奥巴马政府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看,当前绿色经济发展呈现与高科技融合的显著特征,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此,美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如积极参与研发与示范项目,帮助企业技术创新穿越“死亡之谷”;大幅度削减能源技术企业和项目的税收,刺激私营部门的研发投资等。我国政府要积极借鉴美国的经验,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式,加大对发展绿色经济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为绿色经济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对涉及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重大项目,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直接投入的力度。二是充分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经济技术创新。财政扶持资金必须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民间资本特别是高新企业的资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绿色经济技术的资金实力。同时,尝试建立“低碳基金”,给予企业绿色经济技术创新直接的资金支持。三是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强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约束作用。如对研发和引进绿色经济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税收减免,对生产高科技绿色产品的企业适当下调税率,以增强企业实施绿色经济技术创新的动力。四是加强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和直接融资等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建设,尤其是银行要加大对低碳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产业链整合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低碳企业进行相关的商业融资、低息融资等,解决促进绿色经济技术创新的资金瓶颈。
(二)积极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增强企业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动力
前文分析表明,奥巴马政府实施的温室气体总量限制和排放权交易制度,虽然在短期内给有关企业带来了额外成本,但由于通过拍卖方式分配温室气体排放量,形成了可预期的碳价格,这将有效刺激企业创新高效利用能源和碳减排技术的积极性,最终实现降低碳排放、提高企业收益与提升美国国际竞争力三者的共赢。因此,我国需要借鉴美国的经验,积极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发挥市场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虽然在初期因能源价格改革导致能源价格上升,会造成有关企业成本上升,但从中长期看,将会增强企业创新节能减排技术的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资源价格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合理补偿标准(或体现为合理的价内资源税);二是资源开采、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成本(直接成本);三是资源消耗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治理成本(环境成本)。为了克服资源价格改革对民众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可通过减税等手段舒缓上游涨价对中下游企业和居民的冲击,同时将资源税所得高效、公平地返还民众。
(三)引导企业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
目前,美国政府已经致力于实施温室气体总量限制制度,对本国企业提出了明确的减排目标,并决定于2020年开始对进口商品启动边界调整碳许可费。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也在促进本国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计划对进口商品征收类似于边界调整碳许可费的“碳关税”。上述分析表明,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我国企业扩大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出口的重要措施。对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贸易结构。政府应引导企业,自主实现低碳技术升级改造,逐渐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开发绿色新能源,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同时,政府应鼓励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降低产品碳排放密集度,实现国家产业整体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转化,以有效应对“碳关税”。二是以应对“碳关税”为契机,加速开征国内资源环境税。一方面对钢铁、焦炭、电解铝等能源密集型产品继续征收高额出口关税,同时大力促进高新产业和服务业的对外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投资,以规避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开征的“碳关税”;另一方面加快开征国内资源环境税,对“两高一资”和高碳排放产品加征资源环境税,将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征收的“碳关税”先由国内征收,税收资金可用于发展绿色经济。
参考文献:
[1] 崔俊富,等.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5).
[2]蔡林海.低碳经济:绿色革命与全球竞争创新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倪外,等.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J].经济地理,2010,(8).
[4]霄,等.碳关税的两重性分析[J].经济学家,2010,(12).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政府采购;政府绿色采购;循环经济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公共财政体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直接支出的一项基本手段。而所谓“政府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规定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要求。
由于政府采购数额巨大,实施绿色采购具有很强的杠杆作用,可以促进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实施绿色采购能够直接减少政府日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为社会各界树立良好的榜样。实践表明,绿色采购可以大大降低社会成本,有利于保护本国经济和资源,有利于实现政府的社会政策目标。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日本等国开始实施政府绿色采购以来,政府绿色采购发展非常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利用政府采购调节环境保护、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手段。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推行绿色采购,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也组成了绿色采购联合会,很多国际知名大公司以及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自愿实施绿色采购,绿色采购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①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绿色采购
1.日本
日本被认为在绿色采购方面作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工作。1994年日本制定实施了绿色政府行动计划,拟定了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鼓励所有中央政府管理机构采购绿色产品。为推动此项行动计划,1996年日本政府与各产业团体组成了日本绿色采购网络组织(GPN),参与该组织的会员团体承诺将通过购买环境友善物品及服务,减少采购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GPN的活动主要包括颁布绿色采购指导原则、拟定采购指导纲要、出版环境信息手册、进行绿色采购推广活动等。这种由政府部门、民间企业、社团组织共同组成的绿色采购团体和联盟,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宣传绿色采购观念、提供绿色采购信息以及会员间的信息交流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2000年日本颁布了绿色采购法,这是日本为建立循环型社会颁布的六个核心法案之一。绿色采购法规定,所有中央政府所属的机构都必须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并向环境部长提交报告;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目前全日本有83%的公共和私人组织实施了绿色采购。②
2.美国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经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采购循环产品计划、能源之星计划、生态农产品法案、环境友好产品采购计划等一系列绿色采购计划。
美国政府尽管还没有制定绿色采购法,但政府采购法第23章专门做了规定,③该章的名称是“环境、自然保护、劳动安全和无毒的工作场所”,主要内容就是绿色采购规定,如23.904款明确指出,采购那些对人民健康和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和服务是政府的采购政策。
目前,美国政府主要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如美国总统第13101号行政命令“透过废弃物减量、资源回收及联邦采购来绿化政府行动”,以及美国资源保护与回收法(RCRA)。④
3.德国
德国自1979年起推行环保标志制度,国家规定政府机构优先采购环保标志产品,规定绿色采购的原则包括禁止浪费、产品必须具有耐久性、可回收、可维修、容易弃置处理等条件。在1994年9月27日通过的循环经济法第37章中对政府采购循环经济产品作出了原则规定,⑤明确规定联邦政府有关机关应拟定工作计划,进行采购、使用有关物品;拟定建设计划,采购和使用满足一定的耐用性、维修保证、可再利用性等规定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4.欧盟
许多欧盟国家的政府开展主动性环境采购计划已经近10年了,各国之间的绿色采购合作也日益密切。为了避免混乱、进一步协调各国的行动,2004年8月,欧盟委员会了“政府绿色采购手册”。⑥该手册主要用于指导欧盟各成员国如何在其采购决策中考虑环境问题,为此欧盟委员会还建立了一个采购信息数据库,目前信息库中已有100多类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说明书、生态标签信息等,还提出了一般采购建议。欧盟通过《政府绿色采购手册》统一了绿色采购纲领。
二、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时机基本成熟
从目前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看,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循环经济为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战略机遇
在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资源环境瓶颈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筑和谐社会,就必须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技术范式,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可持续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政府绿色采购是建立可持续消费体系的重要切入点。可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2.我国《政府采购法》对绿色采购已有原则性规定
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的保护环境目标,⑦“政府采购应当优先采购高科技和环境保护产品,促进环保企业的发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⑧。目前,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刚刚实施两年,有关实施细则和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当中,这是制定绿色采购法规的有利时机。
摘要]在政府采购中实施绿色采购具有很强的杠杆作用,可以促进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尚无具体规则来指导和规范政府的绿色采购行为,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介绍,探讨如何通过建立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政府采购;政府绿色采购;循环经济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公共财政体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直接支出的一项基本手段。而所谓“政府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规定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要求。
由于政府采购数额巨大,实施绿色采购具有很强的杠杆作用,可以促进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实施绿色采购能够直接减少政府日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为社会各界树立良好的榜样。实践表明,绿色采购可以大大降低社会成本,有利于保护本国经济和资源,有利于实现政府的社会政策目标。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日本等国开始实施政府绿色采购以来,政府绿色采购发展非常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利用政府采购调节环境保护、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手段。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推行绿色采购,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也组成了绿色采购联合会,很多国际知名大公司以及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自愿实施绿色采购,绿色采购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①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绿色采购
1.日本
日本被认为在绿色采购方面作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工作。1994年日本制定实施了绿色政府行动计划,拟定了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鼓励所有中央政府管理机构采购绿色产品。为推动此项行动计划,1996年日本政府与各产业团体组成了日本绿色采购网络组织(GPN),参与该组织的会员团体承诺将通过购买环境友善物品及服务,减少采购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GPN的活动主要包括颁布绿色采购指导原则、拟定采购指导纲要、出版环境信息手册、进行绿色采购推广活动等。这种由政府部门、民间企业、社团组织共同组成的绿色采购团体和联盟,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宣传绿色采购观念、提供绿色采购信息以及会员间的信息交流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2000年日本颁布了绿色采购法,这是日本为建立循环型社会颁布的六个核心法案之一。绿色采购法规定,所有中央政府所属的机构都必须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并向环境部长提交报告;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目前全日本有83%的公共和私人组织实施了绿色采购。②
2.美国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经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采购循环产品计划、能源之星计划、生态农产品法案、环境友好产品采购计划等一系列绿色采购计划。
美国政府尽管还没有制定绿色采购法,但政府采购法第23章专门做了规定,③该章的名称是“环境、自然保护、劳动安全和无毒的工作场所”,主要内容就是绿色采购规定,如23.904款明确指出,采购那些对人民健康和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和服务是政府的采购政策。
目前,美国政府主要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如美国总统第13101号行政命令“透过废弃物减量、资源回收及联邦采购来绿化政府行动”,以及美国资源保护与回收法(RCRA)。④
3.德国
德国自1979年起推行环保标志制度,国家规定政府机构优先采购环保标志产品,规定绿色采购的原则包括禁止浪费、产品必须具有耐久性、可回收、可维修、容易弃置处理等条件。在1994年9月27日通过的循环经济法第37章中对政府采购循环经济产品作出了原则规定,⑤明确规定联邦政府有关机关应拟定工作计划,进行采购、使用有关物品;拟定建设计划,采购和使用满足一定的耐用性、维修保证、可再利用性等规定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4.欧盟
许多欧盟国家的政府开展主动性环境采购计划已经近10年了,各国之间的绿色采购合作也日益密切。为了避免混乱、进一步协调各国的行动,2004年8月,欧盟委员会了“政府绿色采购手册”。⑥该手册主要用于指导欧盟各成员国如何在其采购决策中考虑环境问题,为此欧盟委员会还建立了一个采购信息数据库,目前信息库中已有100多类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说明书、生态标签信息等,还提出了一般采购建议。欧盟通过《政府绿色采购手册》统一了绿色采购纲领。
二、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时机基本成熟
从目前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看,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循环经济为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战略机遇
在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资源环境瓶颈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筑和谐社会,就必须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技术范式,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可持续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政府绿色采购是建立可持续消费体系的重要切入点。可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绿色营销
绿色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环境观念深入人心,以环境保护为特征的绿色消费正影响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世界上不少企业意识到开发和营销绿色产品的重要性,绿色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发绿色产品对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参与国际竞争,树立企业形象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之产生的绿色营销也正逐渐成为国际营销的新潮流。
所谓绿色营销,又称环保营销,是指企业运用营销工具,以不损害人类自身及后代的未来需求为条件,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现在需要的经营与销售活动。从社会消费角度看,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它包含三个宗旨,⑴节约材料消耗,保护地球资源;⑵确保产品安全使用,卫生和方便,以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提升;⑶引导绿色消费,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优化人们的生存条件。它是现代营销学的最新发展,是随着社会对环境的关注日益加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只有少数企业认识到绿色营销的意义,而大多数对环保问题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进入20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绿色运动的蓬勃兴起,
引起企业对环保问题的重视,营销绿色化以成为企业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一种相当重要的战略。据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国际绿色产品市场交易额为42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同期经济的增长,许多国家绿色产品市场消费量年增长率为20%-30%,甚至有一些国家达到50%,实施绿色管理战略将是企业抢占绿色市场的最佳选择,否则,就有可能与急剧扩大的绿色市场失之交臂。因此,有远见的企业家要抓住机遇,引进绿色观念,推出绿色产品,开发绿色市场,推行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⑴、研究(Research):把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⑵、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⑶、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绿色产品,积极采取“绿色标志”,⑷、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⑸、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企业形象。
1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意义
1.1 绿色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但在工业革命以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作用相对狭小。因此,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不甚明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作用的程度和强度日益扩大,使发展与环境的互馈关系趋于恶化。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开始检讨和反思传统的发展观,寻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这便是可持续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发表了《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随后,我国政府向世界推出《中国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协调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体现者和执行者,因此,在这种广泛而深刻的调整和转变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首当其冲。企业必须采取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或模式──绿色管理,把生产经营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联系起来,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1.2 绿色管理是适应绿色消费浪潮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大增强,从而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重要的转变,“绿色消费”逐步形成,人们开始关心消费中的环境代价,呼唤既无污染又有益健康的绿色商品。据有关民意测验统计,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94%的德国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保问题;85%的瑞典消费者愿意为环境清洁而付出较高的价格。在我国,绿色需求在小康家庭也日益表现出来。如在对北京和上海两城市的调查中发现,79%-84%的消费者希望购买绿色产品。面对绿色消费浪潮的冲击,企业必须关注自身的环境行为,实施绿色管理,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1.3 绿色管理是环境问题法律化的必然结果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的全球性、区域性的环境保护法律文件不断出台,涉及领域不断扩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荒漠化公约等的履行增强了国际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强制性,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国内而言,为了保护资源与环境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环境保护法》等6部专门的环境法律和8部与资源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定了20多项环保行政法规和600多项地方环保法规。此外,我国还制定了诸如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环境质量整治定量考核、领导环境目标责任制、淘汰落后技术等管理制度。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政府的环境管制下,企业必须顺应环境问题法律化的趋势,对已有的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改变,实施绿色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
1.4 企业发展必须实施绿色管理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绿色革命”,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中心,即“绿色回合”。预计WTO在近一两年内出台一大批环保公约。由于WTO允许各成员国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因此,绿色壁垒将必然存在,而且会成为最重要的“变相贸易壁垒”。为了遵循这些绿色贸易规则,冲破绿色壁垒,免遭贸易制裁,企业必须实施绿色管理战略,才能求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1.5 实施绿色管理,提高自身利益
企业自身利益也驱使着企业强化环保意识,实施绿色管理,降低了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既节约了材料利用成本,又可降低污染和污染治理费用,从而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保障了消费者利益,以较少的绿色投入,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相反的是,那些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的企业不仅要负担沉重的治污费用,甚至是来自政府环保部门的罚款,更严重者还遭受关门停业的风险。而且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缺乏竞争力,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2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途径
2.1 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定位绿色市场
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中,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作为必需和重要的因素予以考虑,重视研究并采取环境资源保护措施,这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首要观念和基本思想。现代企业应根据这仪一指导思想,迅速调整企业长远的经营策略,建立健全“绿色”运行机制。企业的战略调整,应定位于绿色市场。市场是企业的生命,面对急剧扩大的绿色市场,企业应迅速转换经营方向,应用绿色科技,开发绿色产品,才能迅速占领市场。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企业应成立专门机构或咨询公司收集各种绿色信息,调整和预测绿色需求,分析绿色细分市场,推出定位绿色市场的经营和发展战略。
2.2 建立绿色组织,弘扬企业绿色文化
绿色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必须由企业的高层推动。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绿色组织来推进企业的绿色管理,使绿色管理系统化、标准化。企业绿色组织可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以环保认证标准为参照,分析影响环境的因素,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原料采购、营销行为等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标准规范的绿色管理体系,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另外,绿色管理战略的具体实施,涉及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其核心内容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绿色文化。它包括绿色企业精神、绿色价值标准、绿色经营理念、绿色规章制度、绿色文化生活等。它所倡导的绿色价值观将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并推动着企业绿色管理战略的实施和发展。因此,要在企业里深入持久实行绿色管理战略,就必须从企业文化入手,从基础做起,从思想抓起,对全体员工进行“换脑”,使之真正理解和接受绿色理念,树立全新的绿色价值观,在企业内营造一种“绿色”文化氛围。企业可通过报纸、橱窗、宣传栏、广播等多种途径。加强绿色管理理念及战略的宣传与教育,弘扬绿色企业文化。这种“绿色”教育培训应该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企业内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绿色革命”。
2.3 致力绿色产品设计,研发绿色技术
绿色产品设计,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防污措施纳入产品设计,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和技术研发的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并行考虑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绿色设计是研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基础,也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重要环节。
(1)收集绿色设计和技术研发信息,要兼顾内部(如减废技术、绿色制造成本等)及外在因素(如绿色供应商、技术发展等)的评价和分析,从而拟订以环保为导向的企业设计策略与研发方向。
(2)建立绿色设计小组,研发绿色技术,成立绿色设计工作小组或类似机构,观察企业目前的绿色设计表现,决定企业未来的技术研发方向,评价现有设计与未来需求的目标差距,掌握最新的绿色设计和技术信息,研发绿色技术。
(3)绿色产品方案设计。根据收集的绿色设计信息提出各种具体可行的绿色方案。对方案的评估是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消费、废弃、处理等综合流程中,以废弃物的减量化、最小化、资源化作为设计和研发目标,并根据每一个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与市场配合性做整体的评估,最后确定可行的设计方案。
(4)绿色设计决策。对最终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该产品所有与环境有关的均纳入评估过程,经过综合评估并做适当补充或修正后,做出最后的绿色设计决策。
2.4 通过绿色认证,获得绿色签证
国际标准化组织顺应世界保护环境的潮流,对环境管理制定了一套国际标准,即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ISO14000系列标准包括6个子系统,即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与环境检测、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评估、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共给出100个标准号,即从ISO14001-ISO14100,几乎规范了包括政府和企业等组织的全部环境行为,ISO14000适用于一切企业的新环境管理体系,它是一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
取得ISO14000认证,即意味着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的到外部的认可,就等于取得了一张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不受任何绿色贸易壁垒的拦劫。据不完全统计,至1999年底,全球共有13386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标准认证。我国于1996年开始进行ISO14000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截止2000年4月底,我国通过认证的组织数只有263家。为顺应市场环保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建立产品生产的环境管理体系,并加强对出口产品生产技术、工艺、设计、包装按照“绿色化”要求进行改进。只要通过ISO14000环境认证,取得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以此来树立消费者青睐绿色形象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大选择。海尔集团是我国第一家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由于实施ISO14000标准,企业进一步深挖节能降耗潜力,各分厂物耗总额下降34.8%,折合单台冰箱物耗下降82%。海尔无氟绿色冰箱,在欧洲市场销量连年翻番,成为亚洲向欧盟出口冰箱最多的企业。
3 结语
企业在绿色营销趋势下实行绿色管理,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只有将其传统的只顾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无度掠夺自然资源的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基于自身生存而谋求于企业、社会、环境三方共赢的绿色管理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否则,就会在波涛汹涌的全球竞争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参考文献
1 姜太平.绿色管理──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决策借鉴,2000,(1)
2 沈根宝.绿色营销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2.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材料一:2014年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硬化节能减排降碳指标、量化任务、强化措施,对今明两年节能减排降碳工作作出具体要求。《行动方案》提出了今明两年节能减排降碳的具体目标,从八个方面明确了推进节能减排降碳的三十项具体措施。
材料二:2014年7月1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顺利闭幕。本届年会以“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和路径选择”为主题,并了2014年年会《贵阳共识》。本次年会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不同视角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取得了许多开创性、前瞻性、引领性的成果。
材料三:2014年8月14日,环境保护部对外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准则动员公民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准则共有8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关注空气质量、做好健康防护、减少烟尘排放、坚持低碳出行、选择绿色消费、养成节电习惯、举报污染行为、共建美丽中国。
材料四: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新法有四个特点:一是定位合理,二是创新理念,三是完善制度,四是强化责任。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
1.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有助于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助于节约资源,提高消费的科学性,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要按照《行动方案》,关注空气质量、做好健康防护、减少烟尘排放、坚持低碳出行、选择绿色消费、养成节电习惯。
2.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要形成践行节约、绿色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互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企业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新的环保法延续了水污染防治法的条款。按照法律的要求,如果一个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没做好,那意味着招商招不来,因为没有总量控制的环境指标了。这是政府利用法律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
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行动方案》强调不要简单以GDP论英雄,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准则》和新的《环境保护法》出台,推动了社会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增强了环境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了环境道德水平,强化了环境法制观念,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
1. 国家性质与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新的《环境保护法》针对过去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加强了对政府的严格考评,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2. 政府的职能。原环保法立法理念已不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法律定位不清晰、政府环境责任难落实、与单项法的衔接不顺等等。新的《环境保护法》狠抓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的落实,体现了政府履行经济建设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3. 坚持依法行政。一直以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在环保领域长期存在,法律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执法也必须要加强。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完善制度,强化责任。新环保法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权,有利于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
4.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体现。
5.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贵阳共识》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也孕育着世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为此,世界各国应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持续发展,造福世界人民。
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国际潮流。贵阳国际论坛呼吁各方秉持平等、互助、合作、共赢的宗旨,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引领绿色产业、绿色城市和绿色消费的发展。这符合当代世界的主题。
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
1.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和合作。生态文明不只是简单的社会低碳、环保倡导,同时还是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一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和合作,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2.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道德素质。
四、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的基本国策。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行动方案》、《准则》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表明意识的力量能带来物质的成果,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3.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因此,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可以实现和谐共赢的,实践表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抓住绿色发展和转型的机遇,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5.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则》没有规定量化的行为要求,主要是因为公民行为方式受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区域特点等多种因素影响,无法给出统一规定。这就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而《准则》的内容具体针对大气污染问题,重点选择影响突出、有代表性的公民行为作为核心内容。
7.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准则》编写过程遵循源于公众、用于公众;从公众中来、到公众中去的基本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贯彻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同时也是“贡献者”。这就要求我们
①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②践行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
③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切手段“向污染宣战”
④为改善空气质量、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人们通常把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称为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近,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使用环保购物袋、教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等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说明
①消费行为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②家庭要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后
③低碳生活会导致消费水平的降低
④要改变消费习惯,提倡绿色消费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新《环境保护法》的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据此回答3―4题:
3. 践行这些条文,启发人们在生活方式上要
①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后
②求实消费,避免情绪化消费
③保护环境,提倡绿色消费
④艰苦奋斗,倡导节约消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这说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④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 一直以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在环保领域长期存在,法律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执法也必须要加强。这就要求政府部门
A. 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B. 自觉接受监督,实施“阳光工程”
C.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D. 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生态文明不只是简单的社会低碳、环保倡导,同时还是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许多文明思想和生态哲理蕴藏在传统文化中,青年在环保中要有自己的价值和担当。据此回答6―7题:
6. 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②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④促进国内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青年在环保中之所以要有自己的价值和担当,是因为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B. 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 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不是潜移默化的
D. 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的
8.《准则》编写过程遵循源于公众、用于公众;从公众中来、到公众中去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准则》给出了公民为减少大气污染可采取的主要行动,但没有规定量化的行为要求,主要是因为公民行为方式受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区域特点等多种因素影响,无法给出统一规定。从辩证法的角度,这启示我们( )
A.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 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D.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 尽管2014年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明显的进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治理环境污染需要一个过程。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认识规律,改变规律
③坚持实践第一,人类就能取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功
④既要对事物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善于走曲折之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二、非选择题
11.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其中包括高效发展核电。据资料,1公斤核燃料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 700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能量;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相比,核电基本不受风、阳光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核电站不排放有害气体和烟尘,其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同等规模火电站排放量的1.6%;我国目前已建成13台核电机组,电价普遍低于当地标杆电价;2010年,全球发电总量中核电占16%,我国发电总量中核电占2%。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社会用电量将达6.27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约为8.5%。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较优势。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
12. 材料一:从2015年1月1日起,环保部门正式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三阶段所有点位的实时监测数据。届时,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1436个监测点位,将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并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信息平台上公布,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
材料二: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政府负责、企业守法、公众积极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从经济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二为治理环境污染提出合理化建议。
(3)运用“意识的作用”,从哲学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崇尚绿色消费观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A 6. B 7.B 8.C 9.D 10.D
11.(1)①在发电效率上,核电单位燃料的能量巨大,比火电具有明显的优势。②在生产条件上,核电不受风、阳光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比风能、太阳能具有优势。③在节能减排上,核电不排放有毒气体和烟尘,二氧化碳排放量低,具有清洁能源的优势。④在电力成本上,核电价格普遍低于当地标杆电价,有市场竞争力。⑤在市场需求上,我国社会用电量增速快,核电目前的比重低,市场前景广阔。
(2)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作为一种价值选择,是时展的要求。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这一价值取向,必将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2.(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同时,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公民的知情权,加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表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特尔cpu是谁代工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