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改革开放的区别

城市非户籍人口比较:上海最多深圳第二 北上广深总量超3000万 17分钟前 第一

城市非户籍人口比较:上海最多深圳第二 北上广深总量超3000万
城市非户籍人口即城市外来常住人口。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是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重要目标。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城市凭借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和良好的就业机会对流动人口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大量的流动人员到大城市后,融入大城市的愿望十分强烈,这也使得大城市形成了盆地聚集效应。
那么哪些城市非户籍人口多呢?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至少有21个城市的非户籍常住人口超过了100万,这其中上海最多,深圳第二,北京、东莞和广州分列三到五位。从区域分布上看,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城市最多。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城市并未公布具体的非户籍人口数据。第一财经记者在此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额加以计算。不过,不少人口流入较多的二三线城市,往往辖下众多的县市,而这些县市人口除了流向所在地级以上市的城区外,还有部分流向了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二线城市。因此,从总体上看,这些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额,要少于实际居住的非户籍人口数量。
另外,有个别重点城市如郑州等,因非户籍人口数据不详,在此没有纳入统计。
沪深京列前三 北上广深非户籍人口合计超三千万
上海市2018年的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3.78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47.5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6.21万人。
上海之后,位居第二的是深圳。深圳2018年的非户籍人口数据仍未揭晓。不过根据2017年深圳的统计公报,当年深圳常住户籍人口有434.72万人,增长11.3%,占常住人口比重34.7%;常住非户籍人口818.11万人,增长1.4%,占比重65.3%。
位居第三的是北京,2018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764.6万人,占该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5.5%。
沪深京之后,位居第四的不是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而是“世界工厂”东莞。面积仅有2465平方公里的东莞,在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东莞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外来人口进入东莞。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有839.22万人,但其中户籍人口231.59万人,有600多万为非户籍人口。
广州的非户籍人口也超过了500万,以562.75万位居第五。第一财经记者据此统计,北上广深这四大一线城市、超大城市的非户籍人口总量超过了3000万,达到3121万左右。
从21个非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来看,绝大多数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闽东南等地。这其中,珠三角有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中山和惠州六个城市名列其中,深圳、东莞和广州位列前五,此外佛山位列第七。珠三角堪称外来流动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截至2018年底,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1346万人,比上年增加177万人,这是广东连续两年人口增量超过了苏鲁浙增量之和。其中,2018年珠三角核心区人口数量比上年增加150.45万人。这里面,广州、深圳两个超级大城市的人口分别比上年净增40.60万人和49.83万人,两市常住人口增幅占同期全省以及珠三角核心区常住人口增量的51.09%和60.11%。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相比中西部地区,珠三角的优势虽然没有过去那么明显,但还是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在营商创业环境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化体系,也吸引很多人在这边创业。
从产业发展来看,近年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高端制造业、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及人才流动报告》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中,除江门外,其他城市均处于净流入状态。其中,深圳和广州作为两大核心城市,担当着人才流动中心的角色,从外界流入湾区的人才有40.39%都流向深圳,31.42%流向广州,两者占到7成以上。
如果从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来看,外来人口占比最高的城市也集中在珠三角。其中,东莞和深圳均出现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明显“倒挂”的现象,东莞的非户籍人口占比高达72.4%,深圳也高达65.3%,佛山也达到了52.6%,中山的这一比例位居第四。前四名位居珠三角。可见珠三角是我国非户籍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在珠三角之后,长三角地区也有6个城市的非户籍人口数量超过100万。其中上海、苏州和宁波的非户人口数量位居前十位。
在中西部地区,武汉、成都和重庆三个城市的非户籍人口也都超过百万大关。这三个城市都是大区中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也是目前我国城区人口规模靠前的特大城市。
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总面积达到8.2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达到了3000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这其中郊县的人口占了至少三分之二。这些郊县的人口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了沿海发达地区。数据显示,去年全年重庆外出市外人口达479.29万人,外来人口177.44万人。
加快市民化:二线城市和超大城市周边是重点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下称《任务》),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任务》指出,要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在第一财经记者统计的这21个非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中,有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也有武汉、重庆、天津、成都、南京这些城区人口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特大城市。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意味着未来这些城市的落户数量将明显增加。不过,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之间,以及超大城市之间的落户难度也有着明显区别。
这其中,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出现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为了从病根上破解这些问题,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目标和产业疏解政策。而广深目前还不到1500万,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落户门槛较低。
例如,今年1月11日广州市发改委联合广州市人社局、市来穗人员局及市公安局共同发布了新一轮迁入户政策体系。其中,本科以上、不超过40岁即可落户。
另外一个一线城市深圳早在2016年8月就将纯学历型人才入户条件放宽至大专,技术型人才入户条件放宽至中专 中级职称,技能型人才入户条件放宽至紧缺急需工种高级工,只要满足条件即可申请入户,不设指标数量限制。
同样将落户放宽至大专的还有正在努力成为“第五个一线城市”的杭州。4月3日,杭州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稳企业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举措的通知》,其中,在第四大项第18条“强化引才育才保障与服务”一项,提出“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
也就是说,对这21个非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来说,未来这些庞大的外来工群体的落户情况各有不同。总体上看,城区人口在500万以下的城市,将全面放开放宽落户限制,这些城市包括厦门、青岛、宁波、东莞等地。这些城市的非户籍人口落户当地将更加容易。
这其中,城区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意味着未来惠州、泉州、佛山、嘉兴、中山等城市有望实现零门槛落户。
对特大城市以及广深这两个一线城市来说,未来落户尽管还有一定限制,但也将明显放松,这些城市拥有本科乃至专科学历的非户籍人口可以落户。
而对京沪这两个拥有大量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城市来说,落户门槛仍然较高的情况下,未来非户籍人口可以选择周边地区的二三线城市落户。比如上海周边的嘉兴、苏州、南通等地。再比如一线城市深圳落户的门槛放宽至大专,那么大专学历以下的非户籍人口,也可以选择落户到周边的惠州、中山等地。在广州无法落户的群体,也可以选择到邻近的佛山落户。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说,未来二线城市以及一些超大城市都市圈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将会是产业布局和人口落户的重点,这些城市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放开落户,对这些地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珠三角为例,珠三角的东莞、佛山外来人口众多,如何加快外来人口市民化十分关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珠三角外来人口众多,一直以来受户籍问题困扰不断。地方政府在此压力下,也有必要通过户籍放开,让外来工融入到本地,有利于缓解用工缺口。因此包括佛山、中山等地取消户籍限制,有利于这些地方继续发挥制造业的优势。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快速推进,不少城市的户籍人口增长明显快于城市人口增长,非户籍人口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例如,在成都,2018年该市人口规模稳步扩大。年末常住人口为1633.00万人,比上年增加28.53万人,增长1.78%。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94.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12%,比上年末提高1.27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476.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72万人。户籍人口增量明显多于常住人口增量。
表:城市非户籍人口数量比较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公报,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公开资料整理)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 TA获得超过2.3万个赞

一提到哪里的发展前景好,晋升空间大,除了国外一些地方,毕竟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出国务工的心思和本市,很多人都会提到北上广,北上广真的有别人说的那么有发展前景吗?
其实北上广深之前来说确实是说这四个城市,作为超一线城市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高度体现,当然现在也有不少城市迎头赶上,比如说后起之秀杭州,北上广也渐渐从一个地名,转变成了一个代词。这些城市因为繁荣的经济聚集了很多人,这人一多,机会也就跟着增多,经济发展的也就越快,大部分人都想着来北上广去见见世面,增加一下自己的机会。

可这些“北上广”城市们,可不会和我们想的那么好客。
越发达的城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资源也就会更加优质,分量也就会更多,不少人想去这些城市大都是为了资源,可是越优质的资源代表的是更大的竞争,就好像玉一样,两件玉质量相差不是很大,但是有一个价格却在十倍以上,这多出来的价格就是因为那增加的一点点品质,那些资源就更不用说了,这种除了人什么都不缺的地方,一点也不怕没人不要。
也有一部分人被表面上的高工资所吸引住,什么什么月收入万,平均薪资七八千,不好意思,这里工资高,消费水平也是一样的高,租的房子会更贵更挤,可能平均算下来,自己那点工资根本就不够自己花的。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反驳了,说上面这些都不是问题,我只需要的是北上广的发展空间以及潜力和机遇,那些下面的城市能比这些地方多吗?
确实,还真的是不能比,但我们谈机遇,总得看看自己要做的是什么职业吧。说实话,要是去北上广当一些体力劳动者,当然并没有瞧不起他们的意思,他们为城市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每个人都要感激他们,但是这种工作,虽然每个月也能赚到一笔不少的钱,而且大部分因为工作便利,都会包吃包住,在我看来不能算是机遇。
还有一种就是普通的白领,一个月拿着不多不少的工资,享受着一线城市带来的生活品质,看起来很光鲜,实际上算一算每个月也不会剩下多少钱,也有极少数的肯缩衣节食,每个月省下钱来。
近几年因为压力过大,不少人决定逃离北上广,原本一直在涌入的人口开始慢慢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这两种其实从大角度来说并不能算是机遇,只能说是利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证明自己能不能借助这些城市登天而已,到最后接受现实。至少小今个人感觉,机遇就像是一个机会,你要是抓住了,那就能一步登天,比如你来这里做生意,借着城市的优质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从而让自己的事业更近一头,那才叫机遇,毕竟,机遇是属于少部分人的,大多数人还是摸不到。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机遇和机会的定义各不相同,可能是能够多赚点钱,也可能是能够安家立业,这种角度来说,确实也是一种机遇。
说到最后,还是要说一下,这些“北上广”们的机遇会比较多,也是毋庸置疑的,就好像有些人想着就算进bat当个基层员工也不错,但却忘了他们背后的996,光鲜的背后总是暗藏阴影,二三线的朋友们也有广阔的天地,但却明白不了“北上广”成功者们的快乐。


· 以音乐治愈人心,用声音慰籍凡尘

北上广深的机遇确实比其他城市的多。原因:

1、北上广深经济发达,平均工资水平较高,消费能力相对较强;

2、北上广深的人流量较大,不断的拉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3、北上广深的企业较多,更多的倾向于开阔性职位,直接面向消费者,能更好的锻炼自己;

总的来说,在北上广深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想法,实现理想。


· 贡献了超过114个回答

看你自身的资质了,根据你情况判定:怀才不遇和妄自尊大是两个极端

对于评判一定有很多种维度的

不管是三个城市是从经济产值,从社会影响力,从城市群构成等等

但是我觉得,任何维度的评判,最后都不如人口流动这个维度来的更加客观。

人是最聪明的一种生物,能够吸引到你,让你愿意远离家乡、父母、妻子、孩子并前往异地

一定是综合各种因素分析过的

结果,而大数据的魅力把所有人的抉择都放在一个平面上来看,这就显示出不同城市的不同魅力

02月27日, 全国人口流入量最高的热门目的地城市是:

全国人口流入量第一:北京,占全国流入总量的3.35 % ;

全国人口流入量第二:广州,占全国流入总量的3.01 % ;

全国人口流入量第三:深圳,占全国流入总量的2.56 % 。

人口流入量排在前10的城市还有:上海、东莞、佛山、苏州、成都、杭州、郑州。

从各省流动人口规模上来看,在各自省内流动的人口比例占了全国人口流动总量的大头。

大部分省级单元的省级流动比例均低于10%。

全国的人口流动性基本上被封闭在省一级的单元当中。能够产生较大规模(大于10%)跨省人口流动,大概只有这六个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福建。

那么,这些地区在跨省的人口流动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请看下图:

我们把省内流动数据剥离出去,只保留省级之间的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福建,这六个省级单位的跨省人口流动,全部都是净流入。

是的,它们不生产人口,它们只是人口的抽水机。

而它们抽取的水源,则来自上图中排名靠后的那些省份:河南、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等。总体而言,抽水的省份远远少于被抽的,这是一个清晰的遵循幂率规律的世界。

人是这个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人也是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最廉价的生物

我们在地图上相当于一个小点,这上面一个个点都代表一个个人,我们就像蚂蚁一样离开一处,爬到另外一处,这是多么庞大的人口迁移。

是的,因为北上广深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具备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既然是国际化大都市,自然大家都想去,所有人都想去的后果就是很多企业存在,很多生意机会,自然而然工作机会就很多。现在这四个城市已经是超一线国际化大都市了。

总而言之,我们所有的省会城市发展的都非常好,都有很多机会。我们国家随着改革开放,互联互通,肯定发展的越来越好。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不能这么说。你是否发现,上、广、深三个地方都是沿海地区?
说句实话,上、广、深的经济发展快,并不能说明南方比北方发达,只能说明一是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二是国家给予这地方的政策太好了。
广州和上海本来就是大商埠城市,又靠海,对外交通便利,人又很聪明(特别会算计)。改革开放以前因为政策原因,发展不是太快,赶不上内地和东北,但底子好,基础好。深圳毗邻香港,而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政策上鼓励沿海地区先发展一步,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使广深所在的珠三角地区利用国家政策和海外(包括香港)人脉和资金成为国家新的制造业中心,发展非常快。上海是利用了以前就有的旧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以浦东大开发为契机(同样是国家给的政策),实现了快速发展。
而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反而因为政策没有及时跟上和旧的体制没有打破,让东北这个老工业基地趴下了,而先富起来的地区也没有能够“先进帮后进”、“先富才后富”的初衷,中西部和东北越来越落后。
国家意识到了发展的不平衡,提出了西部大开发,鼓励东部和南方先富裕地区帮助西部发展,但至今成效不大。中部不甘落后,提出中部掘起。国家又在西部大开发和中部掘起的同时,为帮助东北发展,又提出东北振兴。结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至今除了中部发展在“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带动下略有起色外,西部和东北与东南和南方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加上国际形势倒逼中国经济必须全面转型升级,又必须主要依靠东南和南方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带动,又给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造成了不小影响。
也因此,十九大提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今后国家的关注点肯定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相信再过一些年,国家发展会更加充分和平衡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本文节选自胡武功《对影胡说》)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普通百姓几乎与电话无缘,被像螺丝钉一样钉死在岗位和土地上的人们,只能通过书信相互联系。那时城镇机关单位虽有电话,但大多为摇把的那种,不能直拨,需通过总机插转。进入80年代,县城以上机关单位的门房或收发室,都安装了拨号电话,因此常常会听见从里面传来吆喝声:“王师傅,电话!”那时候,大城市街头设有交费的“公用电话”。直到90年代,电话开始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虽然初装费高达5000元,还要找熟人、走后门,仍然供不应求。大街上的公用电话,很快被人工收费电话亭和磁卡电话所代替。进入21世纪后,通讯设备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普通百姓手中的通讯宠物喜新厌旧般替换:大哥大、BP机、小灵通,特别是2G、4G智能手机,短短十多年在全社会普及开来。手机的功能也不仅仅是通话联络,更成为阅读、写作、网上交流的工具,从而培养出人数可观的“低头族”。手机的摄影、摄像功能,促使人人可能成为摄影家,据网络统计中国每天产生数千万张照片。

改革开放唤醒了国人追求新生活的意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人从服饰开始改变自己。女人可以穿高跟鞋,烫发化妆;男人可以穿西服、扎领带。商场为了促销,引来了时装模特,从此市场活跃起来。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先锋作用下,全国兴起追求时尚的风潮。即便是一座普通商场里临时搭起的简陋T台,也能满足人们对时尚的好奇。

四十年后,国人的外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但是我们没有忘记,20世纪80年代初喇叭裤刚刚在北京流行时,被很多人视为“惊世骇俗的奇装异服”。1980年的《北京日报》曾经发表一封题为《不能眼看这些青年堕落下去》读者来信,信中写道:“有十几个青年男女,在伴着音乐跳摇摆舞。他们每人一副‘麦克式’眼镜,女的穿着奇怪的上衣和喇叭裤,男的除穿喇叭裤外,头戴红、绿色形状像烧饼一样的帽子,蓄着长发和小胡子,他们尽情模仿西方的那一套,一边唱着下流的歌曲,一边跳一种莫名其妙的舞,令人作呕!”然而,时间改变了一切,后来这些指青年脊梁骨的老人们,跳得比青年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从小就知道一个常识,地球上十分之七是海洋,十分之三是陆地。我们似乎被水包围着,随时可掉入水中。然而,老百姓数十年却一直在抗旱,准确地说,是帮农民修渠、浇水、保禾苗。走进关中农村,村口大都有一个偌大的“涝池”,那是用来蓄存雨水,供牲畜饮用和妇女洗衣的。可如今,大都已经干涸。

这里的人连吃水都保证不了,所以他们养成不洗浴的习惯,即便洗脸,也像猫一样,用手蘸水在面颊上抹几下。

胡武功说:我常下乡采访,农民把我当客人,进门会端半盆水请你洗尘,我不忍心用那贵如油的水,更怕用他们那黑得像抹布一样的手巾。手巾用土布做成,中间部位已经破了小洞,像被使用了两代人的时间。时间长了,我也习惯了不洗脸。当然啦,最多只能坚持几天。

在渭北高原的许多地方,至今农民们住地窑,吃窖水,过着靠天生活的日子。在那里,老乡宁肯给你一个馒头,舍不得给一碗水。水好像也是个嫌贫爱富的主儿,都流向了城市。

水是生命,黄土高原缺水,因此少了生命植被,成为古老的裸体。水为财,黄土高原缺水,因此,千百年固守贫穷。

我们的习惯是缺啥喊啥,喊啥的时候,必然是缺啥。黄土高原的许多地名都与水有关。比如,盼水、哭水、喊叫水,这些叫水的地方都没有水。以水命名,承载着人们多少渴望与期盼啊!歌中唱“我们富起来”,其实是我们期望富起来。

胡武功说:我一直对黄土高原上的男女怀有敬畏的心情,因为他们很美。虽然贫瘠穷困,但他们长得很开,高挑矫健,棱角分明。只是四季不停的风沙和沉重的日子蚀着他们裸露的肌肤,握他们的手,粗糙得像榆树皮。

黄土高原,水太匮乏了。地下不生水,井对他们没有意义,窖却与他们血肉相连。一场暴雨,泥汤横流,男人女人趴在雨地,张开双臂,把泥汤刮进窖中;冬天,寒潮把瑞雪洒遍山野,男人女人像收获庄稼,把雪收进口袋,再艰难地背下山,倒进窖中。他们知道这是天水,这是钱财,这就是命。这些感动外地人的行为,对他们只是极平常的生计。他们没有从中看到诗意,诗意是不生活在这里的人强加上的。

每一年中的每一天,他们以及他们可以从事家务的儿女再一桶一桶把水从窖中汲上来,滋养生命。

因水土原因,或卫生习惯,关中人年过四十,即牙齿黑黄,断裂脱落。虽然城镇有专科医院,许多人却不认为牙齿变黑脱落是病,加上长期贫困,高质量生命意识淡薄,因此,很少去医院治疗,这为乡间游医留下广阔天地。

走遍中国城乡,无论集市还是庙会上,处处可见那些甚至连穿的外衣都与普通农人所穿的没有区别的游医,随地铺一块旧布,上面放几颗拔下的蛀牙和几个放了碘酒与药棉的小玻璃瓶,“牙科医院”就开张了。患者问好价,游医用他那粗糙发黑的手在患者张开的嘴里倒腾着,间或用锈迹斑斑的器具敲打病牙。待决定要拔掉病牙时,游医换了平时拔铁钉的老虎钳,塞进患者嘴里。患者为配合常常把嘴张到极限,甚至变形,样子显得痛苦而难看。只见那老虎钳,合了口,游医使劲向上一提,钳子、病牙和鲜血一起从嘴里出来。游医从小玻璃瓶中取出带药物的棉球,塞进伤口,手术即告结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外开放与改革开放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