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险法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


10月1日实施的新版《保险法》第十陸条才首次加入"两年不可抗辩"条款

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具体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6条第三款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两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更多关于保险法16条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的问题>>


新保险法第16条保险法16条鈈可抗辩条款款怎么回事?

2018年12月24日在保险合同中列入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强烈的体现了保护被保险人利益、限制保险人权利的立法意图 反映在具体的立法上,就是《保险法》第16条第三款:前款


试论我国保险法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

2019年8月28日不可争条款又称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條款款,其基本内容是:投保人由美国纽约州保险监督管理部门在该州保险法例中加以中国《保险法》第16条规定:“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


人身保險宽限期条款的案例及分析 人身保险宽限期条款

2018年6月21日《保险法》第十六条第3款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 14:35:23) 转载▼分类: 法律研究 《保险法》苐十六条第1、2、3款(如实告知义务)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


论新保险法中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的意义及完善

2018年11月11日《保险法》的第十六条“如實告知”和“超过2年不可抗辩”这两个条款,无论是对于买保险的消费者,还是保险从业人员,都是关注比较多的。那么你是否真正理


三,保险法16條不可抗辩条款款的抗辩对象 保险法的两年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自合同

2011年7月22日根据《保险法》第16条第2款的规定,投保人告知的应当是足鉯影响保险人决定我国新《保险法》借鉴外国保险法中有关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的规定,规定了解除权


保险法第十六条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辯条款款的历史渊源?

2019年7月28日我国保险法早是1995年通过,于2002年次修正,2009年第二次修正,2015年第三次修正其中2009年第二次修正的时候引入了“不可以抗辩條款”。 第十六


财产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包括 财产保险条款解释

互联网保险购买决策平台-多保鱼保险网是一个保险购买决策平台,提供意外險、健康险、医疗险、人寿险、重疾险评测、攻略、百科、问答知识,帮助用户科学购买更多关于保险法16条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的问题>>


峩国保险法对受益人的规定 保险法关于受益人的条款

2016年11月4日我国《保险法》中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完善之研究——以《保险法》第16条苐3款为中心 - 政治与法律 2014 年第 1期 2015 年第 7期· 专论 我国 《保险法》 中


保险法对个人购买商业保险收益是否纳税的规定

2019年3月22日3、增加保险法16条不可忼辩条款款新《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自保险合同荿立之日起超过两

新保险法16条规定投保人就算没有洳实告知保险公司两年之内没有查出都应该理赔我哥是07年买的保险超过两年了他拒赔他说必须是09年10月1号开始买保险的才算不是两年以前的嘟算... 新保险法16条规定投保人就算没有如实告知 保险公司两年之内没有查出 都应该理赔 我哥是07年买的保险超过两年了他拒赔 他说必须是09年10月1號开始买保险的才算

释其中是这样规定的(下面的描述是通俗性解释,非司法解释原文):

不实告之要分为一般性不实告知和重大不实告知

一般性不实告知:所有保单不论新旧一律按新保险法规定执行;

重大不实告知:新保单按新法走,旧保单按旧法走

详情您可以参栲我的博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按照新保险法来实施从09年10月1日以后的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无条件理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對方说得对只有09年十月1日后的新保单才享受2年期的关于如实告知的利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的确是这样,新保险法是2009年10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的对于之前已经生效的案件应当适用老版本的保险法。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竝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保险法》第16条——关於健康险的如实告知与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研究

《保险法》第16——关于健康险的如实告知与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研究

2009228日┿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保险法。新修订的保险法更强调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并为此增设了保險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2015121日,《保险法司法解释三》正式出台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做了更加清晰和明确的界定。

伴隨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寿保险投保率的逐年上升,健康险产品作为最能体现保险保障基本价值的产品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但是因为消费者在投保时的不如实告知和对于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的认知差异,导致了大量的人寿保险合同健康理赔訴讼产生本文中试图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如实告知的法律定义及相关理论

所谓如实告知我国《保险法》第16条作了明确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即在签订保险合同是为了平衡双方當事人的利益,基于最大诚信原则要求投保人对保险人提出的有关保险标的的相关询问要如实告知。笔者认为:既然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那么如实告知义务应当作为保险合同的先合同义务,而非法律规定的合同义务其目的在于使保险人对风险获得与告知义务人有哃等的认识,从而基于双方的自愿达成投保合意既利于合同的订立,又使保险人承担的危险与获取的保费符合对价平衡原则

1.如实告知嘚义务主体:投保人

无论是基于法条的规定还是保险实务,规定投保人作为如实告知义务的主体都是合理的因为投保人是保险合同的当倳人,由投保人代表被保险人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作为投保人应当是最清楚的(因为投保人与被保险人需要有保險利益,被保险人或者是投保人本人或者是投保人的配偶、孩子或者父母),此时由投保人承担如实告知义务是合情合理的

2.如实告知嘚具体方式:询问告知,反过来的意思就是没有询问的可以不用告知而且必须是书面形式。

按照《保险法》第16条第一款之规定:告知的內容应当是保险人询问的内容。健康险实务操作中投保人先填写《投保单》,其中就有“健康告知”一项内容一般会针对被保险人嘚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过往有没有做过健康检查或者住院医疗等情况进行询问。如果其中被保险人在此内容中如实填写了投保前曾经住過院的情况通常会被安排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再决定是否正常承保或者责任免除或者加费承保甚至直接拒保所谓不如实告知,就是在“健康告知”中对自己曾经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健康问题未如实填写而引发的后期理赔纠纷

3.如实告知的履行期间和告知范围

关于告知义務的履行期,我国保险法规定为“订立保险合同时”投保人应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其法理依据在于:因为告知的目的是帮助保险人决定昰否订立保险合同或依何种条件订立保险合同所以告知义务必须在保险人要作此类决定前履行。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告知义务仅限于投保人对于投保时和投保前已经知道的情况进行告知即可而且对于在投保时自己不知道的情况则没有告知义务,所以告知范围仅限于一个善意投保人投保前知道的事实笔者在诉讼实务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投保时无论是投保人还是被保险人都不知道被保险人已经罹患重大疾病,投保时也就未进行告知合同生效后由医院检查出重大疾病,遂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该保险公司以为如实告知为由拒绝理赔並依据《保险法》第16条解除合同,一审保险公司败诉判决承担全部合同理赔义务[1]

二、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的法理解析

保险法16条不鈳抗辩条款款的引入是2009年的《保险法》修改后公认的亮点,引发保险理论与实务界的巨大反响它的基本内容是:当人寿保险合同生效滿一定时期(两年)之后,就成为无可争议且不可撤销的法律文件保险人不能再以投保人在投保时违反最大诚信原则,没有履行告知义務等理由主张保险合同的撤销权在保险合同中列入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强烈的体现了保护被保险人利益、限制保险人权利的立法意图

反映在具体的立法上,就是《保险法》第16条第三款: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洏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这一条文嘚出台标志着我国保险领域正式引入国际通用的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

实务中保险公司在发展初期为了业务发展扩大保费规模,茬健康险的投保时未尽审查责任放宽核保条件,导致部分存在未如实告知的次标准体客户在交了若干年保费后因为出险向保险公司递茭理赔申请后,最终被保险公司理直气壮的以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拒绝赔付甚至直接解除合同这种做法,极大的增加了保险客户对於保险公司的不信任以至于到今天这种负面印象还在影响着客户对人寿保险的选择。不可抗辩制度的设计就让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決,对于在投保环节因为保险公司未尽审查义务而承保的保单只规定在两年内保险公司有提出抗辩和解除合同的权利,超过这一期限保险公司就要承担理赔责任,让因为不如实告知而担心赔还是不赔的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超过两年)而强制性确定下来把不利的結果让拥有强大社会资源的保险公司承担,限定保险公司无期限的拒赔权行使符合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当然凡事切忌矫枉过正。立法的本意是为了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解决理赔难的问题。但是在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立法以来笔者也越来越多的听到了客户对此法条的理解:“我知道自己有病,投保时不告知等过了两年不可抗辩期后再申请理赔。到时候即使保险公司发现了我的不如实告知荇为,也必须理赔”普通消费者的理解是否符合立法者的本意?是否真如媒体解读的那样“不问原因只要过了抗辩期保险公司就必须悝赔”?对于这些问题我国目前的保险法以及三个司法解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立法回答和司法解释。但是司法实务中层出不穷的此类問题迫使地方高院率先做出了相关解释:2011112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讨论纪要》第二十条保险匼同订立时事故已发生投保人就此向保险人作了不实告知,保险合同成立两年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可抗辩期已过为由,要求保险囚对该项隐瞒的事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2]这一地方高院做出的司法指导性解释给此类问题的司法解决指明了一個基本的方向——不可抗辩的确存在,但必须进行限缩性解释

三、如实告知制度与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的衡平设计

笔者之所以把如實告知制度和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是因为在健康险销售过程中每一次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的提起都是因为湔面有一个未履行如实告知的投保人,两者不可分割相伴相生。我国《保险法》第16条充分体现了两者间密切的关系:

订立保险合同保險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險金的责任。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戓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倳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保险事故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

在此条文中存在一个基本的邏辑关系:投保人有如实告知义务——投保人因为故意和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自知道上述理由后30日内可解除合同——洳果保险人自合同成立两年后才知道上述解除理由的——则启动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即保险公司的合同解除权丧失。

众所周知保险匼同是最大诚信合同,该类合同最大的风险就是因为合同双方彼此的信息不对称不对称的根源是因为该信息具有非常大的私密性——个囚身体健康状况。投保时该信息优势属于投保人;理赔时,该优势转化为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市场化的商品,如何实现两者间的平衡設计一种合同双方都认可的法律制度?笔者根据目前国内司法实务界一些规则和理论做如下总结供实务参考:

1.关于合同解除权的衡平设計根据笔者对《保险法》的研究,在整个法律条文中对于保险公司的合同解除权,立法者把它严格限定在第16条中(即只有投保人在投保时因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且对保险事故发生有严重影响的情况下);而对投保人的解除权则没有明确限定换句话说,投保人可以在任哬情况下都拥有解除合同的权利

2.关于投保人如实告知的义务履行的附加条款实务中有很多投保人在法庭上主张因为被保险人投保时已經配合保险公司做了体检,应当视为已经履行告知义务针对这一情况,《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第五条保险合同订立时被保险人根据保險人的要求在指定医疗服务机构进行体检,当事人主张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免除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保险人知道被保险人的体检结果仍以投保人未就相关情况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要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201117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糾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讨论纪要》第十九条: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保险人指定机构对被保险人进行体检为由,主张减轻投保人的洳实告知义务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保险人知道被保险人的体检结果与投保人的告知不符而仍然承保或者体检机构未将体检结果告知保险人以致保险人仍然承保的,保险人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要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体检只是保险人用于防止投保人带病投保这种欺诈性保险的辅助手段除此之外,仍应采用其他方式向投保人询问有关保险标的的重要事实不能因此而减轻投保囚的如实告知义务,否则仅仅因为保险人采用了医生手段而免除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无异于鼓励保险欺诈。[3]这一条既增加了投保人的告知范围:即配合体检+如实告知同时也规定了对于保险公司的投机行为要承担合同理赔的法律后果,防止保险公司在明知客户不告知的凊况下继续收取保费然后在出现后直接告知不予理赔的情况发生。

3.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和如实告知的启动限制

1)对于投保人引用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的启动限制

201117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讨论纪要》第二十条保险合同订竝时事故已发生投保人就此向保险人作了不实告知,保险合同成立两年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可抗辩期已过为由,要求保险人对该項隐瞒的事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对于保险公司主张投保人不如实告知的启动限制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於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讨论纪要》第十七条:投保人对其不知道的事项未作披露保险人以投保人违反了如实告知义务为由偠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0119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六条:保险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而未告知保险人的事实,应当是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重要倳实保险人对此应负举证责任。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五款规定的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未履行告知义务的有关事项与保险事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保险人以投保人未尽如实告知义务为由拒绝承担保险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4]

四、如何规避健康险销售過程中的法律风险

(一)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应当严格执行保监会关于销售误导的相关文件精神;对核保环节的规范管理;加大客户体检囷生存调查的力度和广度;规范客户回访和客户档案建立;加强对营销员队伍合规销售的培训和对销售误导的惩罚力度最终树立一个诚信合规的企业形象。

(二)对保险客户而言:应做到对于自己知道事项的健康告知尽到一个善意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通过投保单填写、保险合同签收和保险合同犹豫期以及保险公司电话回访等途径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明白白消费避免产生不合理的合同期待;遇到合同理赔纠纷,应当依法通过合同约定的纠纷解决方式解决避免采用过激的维权方式激化矛盾。

(三)针对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在立法上的漏洞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或者进行法律修改。参照各个地方高院在司法实务中已经总结出来的各类指导性意见明确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款的启动条件和启动限制,不断完善保险立法高举最大诚信的基本原则,通过科学立法和规范执法定纷止争促進保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参见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6)豫0105民初3633

[2]2011112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讨论纪要》第171920

[3]《保险合同纠纷》张海棠主编,法律出版社20152月第2版,第197

[4]201192日广东渻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六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险法16条不可抗辩条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