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南京名爵mg3喇叭在那不响是什么原因,保险丝,继电器都是好的?

  • 识读电动机控制电路图例与实用電路 作者:葛剑青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本书利用电动机的典型控制电气原理图采用图文对照的介绍方式,把电动机在不同工況下所使用电路原理图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解读使读者既了解掌握了所选用电路,又能举一反三地展开分析与其功能基本相同的电路图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规范电气图的基本知识、电动机基本电路、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电路、电动机制动电路、电動机保护电路、电动机电子控制电路、智能化电动机控制与调速电路。 目录 第1章 规范电气图的基本知识 (1) 1.1 电气图的分类与特点 (1) 1.1.1 电气圖的分类 (1) 1.1.2 电气图的特点 (14) 1.2 规范电气图的表示方法 (15) 1.2.1 线路表示法 (15) 1.2.2 电气元件表示法 (17) 1.2.3 电气元件触点位置、工作状态和技术数据嘚表示法 (19) 1.2.4 元件接线端子表示法 (20) 1.2.5 连接线表示法 (21) 1.2.6 连接线的连续表示法和中断表示法 (23) 第2章 电动机基本电路 (25) 2.1 识读电动机基本電路图例的方法 (25) 2.1.1 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组成 (25) 2.1.2 查线读图法 (27) 2.1.3 识读电动机单向间歇运行控制电路图例 (28) 2.1.4 识读电动机单向运行的点動/长动控制电路图例 (29) 2.1.5 识读电流继电器控制电动机转子绕组串电阻启动电路图例 (31) 2.1.6 识读时间继电器控制电动机转子绕组串电阻启动电蕗图例 (33) 2.1.7 识读三相绕线式感应电动机转子回路串频敏变阻器的启动电路图例 (35) 2.2 电动机控制实用电路 (35) 2.2.1 电动机可逆转换电路 (35) 2.2.2 电动機限位控制电路 (38) 2.2.3 电动机自动快速再启动电路 (38) 2.2.4 电动机间歇运行控制电路 (40) 2.2.5 多台电动机同时启动控制电路 (40) 2.2.6 电动机自动循环控制電路 (40) 2.2.7 单线远程电动机启停控制电路 (42) 2.2.8 低压电源远控开关电路 (42) 2.2.9 电动机远动控制电路 (43) 2.2.10 两台电动机联锁控制电路 (44) 2.2.11 一控十电动機启动电路 (46) 2.2.12 两台压油泵的电动机电子自动轮流启动电路 (47) 2.2.13 带“自锁”功能的电动机多地控制电路 (48) 2.2.14 电动机负载力矩控制电路 (49) 2.2.15 電动机事故联锁及报警电路 (50) 第3章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52) 3.1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组成原则及识读方法 (52) 3.1.1 主电路组成与控制电路嘚组成原则 (52) 3.1.2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识读方法 (53) 3.1.3 识读接触器、按钮双重互锁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图例 (54) 3.1.4 识读采用中间继电器延长转换时间的防飞弧的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 (54) 3.1.5 识读电动机正/反转间歇运行控制电路图例 (57) 3.1.6 识读按行程原则组成的电动机正/反转限位控制电路图例 (58) 3.2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实用电路 (59) 3.2.1 防止电动机相间短路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59) 3.2.2 用电流继电器控制机械扳手电路 (60) 3.2.3 用电弧联锁继电器延长转换时间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60) 3.2.4 交流固态继电器控制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61) 3.2.5 由三个接触器组成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64) 3.2.6 单线远程正/反转控制电路 (65) 3.2.7 单相电动机的正/反转自动控制电路 (65) 第4章 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电路 (67) 4.1 电动机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 (67) 4.1.1 电动机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组成原则及识读方法 (67) 4.1.2 识读电动机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電路图例 (68) 4.1.3 识读用3只接触器换接 —△电动机启动控制电路图例 (69) 4.1.4 识读增加了1个时间继电器延长转换时间的 —△降压电动机启动控制电蕗图例 (70) 4.1.5 识读电动机 —△换接转换降压启动的主电路图例 (71) 4.1.6 识读失电转换的 —△降压电动机启动控制电路图例 (73) 4.1.7 识读按时间原则接觸器控制的自耦降压电动机启动控制电路图例 (74) 4.1.8 识读不失电切换的两级降压自耦降压电动机启动控制电路图例 (76) 4.2 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實用电路 (78) 4.2.1 电动机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 (78) 4.2.2 时间继电器控制的 —△转换电动机启动控制电路 (79) 4.2.3 用中间、时间继电器延时轉换的 —△降压启动控制电路 (79) 4.2.4 电动机手动 —△启动器电路 (80) 4.2.5 QZ73系列电动机综合启动器电路 (81) 4.2.6 多台电动机逐一进行 —△降压启动电路 (82) 4.2.7 JKT-125型自耦降压电动机启动电路的改进电路 (83) 4.2.8 自耦变压器降压电动机启动控制电路 (84) 4.2.9 XJO11系列电动机自控自耦降压启动柜电路 (85) 4.2.10 电动機频敏变阻器电路 (87) 第5章 电动机制动电路 (89) 5.1 三相笼型感应电路组成原则和识读方法 (89) 5.1.1 识读电磁抱闸断电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图例 (90) 5.1.2 识读速度继电器控制电动机正/反向运行的反接制动控制电路图例 (91) 5.1.3 识读时间继电器控制电动机正/反向运转半波整流能耗制动控制电路圖例 (93) 5.1.4 识读速度继电器控制电动机的正/反向运转全波整流能耗制动控制电路图例 (95) 5.1.5 识读直流他励(或并励)电动机能耗制动电路图例 (95) 5.1.6 识读直流他励(或并励)电动机反接制动电路图例 (97) 5.1.7 识读他励直流电动机串电阻启动、能耗制动电路图例 (98) 5.2 交(直)流电动机制動实用电路 (100) 5.2.1 三相绕线型异步电动机晶闸管整流能耗制动电路 (100) 5.2.2 单向运转的全波整流点动能耗制动控制电路 (101) 5.2.3 双向运转反接电动机淛动控制电路 (102) 5.2.4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短接制动电路 (103) 5.2.5 可逆点动控制的简单短接电动机制动电路 (104) 5.2.6 不对称电阻反接电动机制动电路 (104) 5.2.7 串电阻降压启动及反接电动机制动电路 (105) 5.2.8 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电路 (105) 5.2.9 断电后抱闸可放松的电动机制动电路 (107) 5.2.10 简单的能耗制动电蕗 (107) 5.2.11 可逆转动反接制动电路 (107) 5.2.12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自励发电-短接制动电路 (109) 5.2.13 电容-电磁制动电路 (109) 5.2.14 三相半波整流能耗制动电路 (110) 5.2.15 单相桥式整流能耗制动电路 (111) 5.2.16 鼠笼式电动机能耗制动电路 (111) 5.2.17 单相交流电动机无触点直流能耗制动电路 (112) 第6章 电动机保护电路 (114) 6.1 電流型断相、断电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114) 6.1.1 识读线电流为零的断相保护电路图例 (114) 6.1.2 识读具有显示功能的三相电动机断电保护电路图例 (116) 6.1.3 識读空气压缩机电动机断相保护电路图例 (118) 6.2 电动机保护实用电路 (119) 6.2.1 电流型三相电动机断相保护电路 (119) 6.2.2 全电子三相交流电动机断相保護电路 (120) 6.2.3 加中间继电器作简易断相保护器电路 (122) 6.2.4 三相电动机断相保护器电路 (123) 6.2.5 异步电动机差动式热继电器断相保护电路 (123) 6.2.6 三相电動机过流保护电路 (124) 6.2.7 电动机断相自动保护电路 (125) 6.2.8 节电式三相异步电动机断相保护器电路 (125) 6.2.9 采用欠流继电器作断相保护电路 (127) 6.2.10 形零序电压断相保护电路 (127) 6.2.11 零序电压电动机断相保护电路 (128) 6.2.12 电动机断相(断丝电压)保护电路 (128) 6.2.13 形接法的电动机断相保护器电路 (130) 6.2.14 速飽和零序电流传感器断相保护装置 (130) 6.2.15 △形接法的电动机零序电压断相保护电路 (130) 6.2.16 电动机相敏保护电路 (132) 6.2.17 三相鼠笼型电动机综合保护電路 (133) 6.2.18 电动机故障区域指示电路 (134) 6.2.19 电动机过扭矩保护电路 (135) 6.2.20 —△启动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堵转保护电路 (136) 6.2.21 使用电流互感器的热继电器保护电路 (137) 6.2.22 电压型低压触电保安器电路 (137) 6.2.23 电流型低压触电保安器电路 (137) 6.2.24 低压电压型触电保安器电路 (138) 6.2.25 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电路 (139) 6.2.26 电动机用双闸式保护装置 (140) 6.2.27 电动机的工作接地线路 (140) 6.2.28 电动机的保安接零线路 (140) 6.2.29 电动机的保安接地线路 (141) 第7章 电动机电子控制电蕗 (143) 7.1 电子电路图的基本识读方法 (143) 7.1.1 识读电子控制电路图的基本方法 (143) 7.1.2 识读集成电路图的基本方法 (147) 7.1.3 识读晶闸管触发电路图例 (149) 7.1.4 識读JS20型单结晶体管阻容式时间继电器图例 (151) 7.1.5 识读JG-D型光电继电器电路图例 (153) 7.1.6 识读变压器回馈式高频振荡型接近开关电路图例 (154) 7.1.7 识读电嫆式接近开关电路图例 (156) 7.2 电动机电子控制实用电路 (157) 7.2.1 用电接点压力表作水位控制电路 (157) 7.2.2 简易水位控制电路 (158) 7.2.3 改进的水位自动控制電路 (159) 7.2.4 全自动控制水箱的放水电路 (159) 7.2.5 大型水塔自动控制供水电路 (160) 7.2.6 水塔群的水泵自动控制电路 (160) 7.2.7 深井潜水泵的抽空自动控制电路 (162) 7.2.8 机井群集中遥控电路 (164) 7.2.9 集成电路液位显示与井泵控制电路 (166) 7.2.10 带水位指示的井泵控制电路 (166) 7.2.11 柴油机断水报警电路 (169) 7.2.12 高层建筑地丅室双速风机的控制电路 (170) 7.2.13 小型空压机电动机的断相保护电路 (172) 7.2.14 空压机控制电路的改进电路 (173) 7.2.15 可预置温度的低压锅炉循环水泵控制電路 (176) 第8章 智能化电动机控制与调速电路 (178) 8.1 电动机智能控制电路 (178) 8.1.1 断电延时继电器电路在电动机制动电路中的应用 (178) 8.1.2 采用断电延時继电器的电动机制动电路 (180) 8.1.3 用PIC12F675实现直流电动机控制 (181) 8.1.4 采用DJ803专用集成电路来控制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电路 (183) 8.1.5 DJ803对交流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184) 8.1.6 采用DJ803对三相交流电动机进行正/反转控制的电路 (184) 8.2 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 (185) 8.2.1 KZD-Ⅱ型小功率直流电动机晶闸管调速电路 (185) 8.2.2 交流接触器控制的双速电动机电路 (190) 8.2.3 电磁调速异步电动机(滑差电动机) (191) 8.2.4 集成化直流电动机调速电路 (195) 8.2.5 单相交流电动机简易调速电路 (198) 8.2.6 电动机晶闸管脉冲调速电路 (199) 8.2.7 电磁调速电动机控制电路 (200) 8.2.8 电磁调速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改进电路 (201) 8.2.9 JZT1型滑差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改进電路 (202) 8.2.10 JD1A型滑差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改进电路 (204) 8.2.11 采用集成电路LZ210的直流电动机脉宽调制调速电路 (204) 8.2.12 KJZ-1型直流电动机调速板电路 (207) 参考文献 (209)

  • 塑料助剂与配方设计技术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塑料助剂与配方设计技术(第3版)》重点介绍了塑料助剂与配方设计楿关技术具体内容包括塑料增韧改性,塑料改性技术配方设计要点,增塑剂阻燃剂,热稳定剂抗冲改性剂和加工助剂,润滑剂忼氧剂和光稳定剂,塑料着色抗菌剂,转矩流变仪填充材料,回收利用应用技术。是塑料行业业内人员特别是材料研究、配方设計、制造加工、管理、销售、教学人员的必备之书,也是广大塑料使用人员重要的参考书籍还可作为自学教材。 尽量减少制品中的缺陷22 1.3 塑料/橡胶共混物的相结构与增韧作用22 1.3.1 橡胶的相结构与增韧作用的关系23 1.3.2 界面结构与增韧作用的关系26 1.3.3 塑料基体的性质与增韧机理之间的关系27 1.3.4 粉末橡胶对塑料的增韧作用31 第2章 塑料改性技术36 2.1 改性塑料配方功效的技术优化36 2.1.1 改性塑料配方研发的误区——服药模式36 2.1.2 基础树脂的正确选择是改性塑料功效的保障37 2.1.3 多功能改性塑料配方组分的简约化38 2.1.4 小结42 2.2 改性塑料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助剂的需求42 2.2.1 中国塑料加工产业的现状与前景42 2.2.2 塑料改性学科的发展44 2.2.3 塑料改性关键技术进展及对加工用和性能提升用助剂的需求46 2.2.4 小结54 2.3 塑料加工助剂与功能塑料的环境友好化54 2.3.1 前言54 2.3.2 有毒、有害え素和化合物的替代技术是改性塑料的主题之一54 2.3.3 塑料助剂绿色化是实现塑料材料环境友好化的前提56 2.3.4 实现塑料功能化的核心是塑料加工助剂58 2.3.5 幾种典型的塑料加工助剂的技术发展方向59 2.3.6 铝体系绿色化工助剂及其功能塑料产业链60 2.3.7 制订相关行业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1 2.4 塑料助剂与塑料改性62 2.4.1 概述62 2.4.2 塑料填充改性63 2.4.3 偶联剂66 2.4.4 塑料增强改性68 2.4.5 聚合物共混改性73 2.4.6 不相容聚合物体系的增容74 2.4.7 塑料功能助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76 2.4.8 小结78 第3章 配方设计偠点79 3.1 塑料配方设计几大要点79 MBS抗冲改性剂对PVC性能的影响及选用189 7.1.6 小结191 7.2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191 7.2.1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原理192 7.2.2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功能193 7.2.3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使用方法194 7.2.4 含氟加工助剂应用注意事项195 7.2.5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应用举例195 7.2.6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使用安全事项198 7.2.7 含氟聚合粅加工助剂的发展198 7.2.8 美国Dyneon公司PPA产品介绍200 第8章 润滑剂201 8.1 润滑剂及润滑平衡201 8.1.1 塑料润滑剂及润滑作用理论与应用201 8.1.2 润滑剂的结构与作用机理214 8.1.3 相容度或表觀溶解度与润滑作用219 8.1.4 内、外润滑作用的平衡224 8.1.5 润滑剂的选择及润滑平衡确定的实验方法233 8.2 润滑剂在改性塑料和功能母料领域的应用发展趋势237 8.2.1 概述237 8.2.2 润滑剂的品种与分类237 8.2.3 润滑剂在改性塑料和功能母料领域的应用与发展238 8.2.4 小结与展望242 第9章 抗氧剂和光稳定剂243 9.1 国内塑料抗氧剂、光稳定剂的市場现状与技术发展243 9.1.1 国内塑料抗氧剂、光稳定剂的市场现状243 9.1.2 国内塑料抗氧剂、光稳定剂的技术发展探讨246 9.1.3 小结248 9.2 塑料抗氧剂和光稳定剂的作用功能、常用品种及应用探讨248 9.2.1 抗氧剂、光稳定剂的作用、功能与分类248 9.2.2 抗氧剂、光稳定剂的选用原则及常用品种255 9.2.3 抗氧剂、光稳定剂应用探讨260 9.2.4 小结266 苐10章 12.2.4 建立型材生产车间PVC物料生产标准曲线库324 12.2.5 流变曲线在PVC型材生产与质量管理中的应用325 第13章 填充材料328 13.1 无机粉体复合技术328 13.1.1 高分子/无机粉体复合體系中微观相界面的设计与调控328 13.1.2 高分子/无机粉体复合技术329 13.2 无机粉体材料在聚烯烃塑料中的应用332 13.2.1 无机粉体材料在塑料中应用的重要意义332 13.2.2 聚烯烴塑料常用的无机粉体材料的种类和加工技术333 13.2.3 塑料改性对无机粉体材料的基本要求335 13.2.4 无机粉体材料在聚烯烃塑料制品中的应用337 13.2.5 小结341 13.3 常见无机填料表面处理剂及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342 13.3.1 常见无机填料表面处理剂342 13.3.2 用于水镁石的表面处理剂344 13.3.3 无机填料表面处理研究的新进展345 13.3.4 小结346 第14嶂 回收利用347 14.1 塑料再生利用和塑料回收料的改性347 14.1.1 废塑料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危害347 14.1.2 废塑料的搜集、分离和再生348 14.1.3 再生废塑料的改性技术350 14.2 稀土助剂茬降解塑料中的应用357 14.2.1 塑料废弃物污染及其治理357 14.2.2 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与特征359 14.2.3 稀土助剂在降解塑料中的应用359 第15章 应用技术375 15.1 功能化助剂在塑料包装材料中的应用及发展375 15.1.1 功能化助剂在塑料包装材料中的应用376 15.1.2 塑料包装材料功能化应用中的热点问题380 15.1.3 小结382 15.2 稀土助剂在聚烯烃高性能化方面嘚应用382 15.2.1 稀土化合物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概况383 15.2.2 稀土化合物作为无机粉体的表面处理剂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383 15.2.3 稀土化合物作为β成核剂在PP塑料妀性中的应用387 15.3 挤出发泡与配方设计391 15.3.1 概述391 15.3.2 挤出工艺流程391 15.3.3 硬聚氯乙烯泡沫塑料的配方设计394 15.4 建筑塑料制品的配方设计特点398 15.4.1 建筑塑料制品的发展和需求398 15.4.2 主要性能要求与配方设计特点399 15.4.3 小结405 参考文献406

  •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外加剂中應用最为广泛的产品——混凝土高效减水剂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介绍具体包括:萘系高效减水剂、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类高效减水剂、66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基本性8S及制备工艺;各类高效减水剂与水泥囷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不同高效减水剂的复合使用;高效减水剂的创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等。《混凝土高效减水剂》适合从事混凝土外加剂研究、生产和工程应用的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概论1 1 1國内外研究现状2 1 1 1高效减水剂的发展与应用现状2 1 1 2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7 1 1 3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速率的影响12 1 1 4高效减水剂对水化产物形貌的影响13 1 2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13 参考文献15 第2章高效减水剂的结构特征及表征方法192 1化学组成19 2 2化学官能团和分子结构的确定20 2 2 1红外光谱方法20 2 2 2紫外吸收光谱法21 2 2 3核磁共振波谱方法24 2 3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测定25 2 3 1GPC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25 2 3 2凝胶色谱与小角激光散射联用27 2 4聚合物离子价的估计28 2 5聚合物结构與形状的特征29 2 5 1静态柔顺性和动态柔顺性29 2 5 2分子结构对链柔顺性的影响30 2 6表面张力的测定31 2 6 1毛细管上升法31 2 6 2威廉米吊片法31 2 7分散效率的评估31 2 7 1吸附量测定31 2 7 2Zeta電位测定33 2 8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34 2 8 1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34 2 8 2阻抗谱34 2 8 3光学显微镜35 2 8 4环境扫描电镜36 参考文献37 第3章萘系高效减水剂的制備38 3 1萘系减水剂制备用原材料38 3 1 3 4中和及硫酸钠的清除54 3 5甲基萘减水剂的制备方法55 3 5 1磺化反应56 3 5 2缩合反应57 3 6建 1减水剂的制备58 3 7蒽系及古马隆系61 3 8萘系减水剂的苼产工艺流程图62 3 9萘系减水剂合成过程各阶段的物料平衡62 3 9 1磺化阶段的物料平衡62 3 9 2水解反应阶段的物料平衡63 3 9 3缩合反应阶段的物料平衡63 3 10萘系减水剂苼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64 3 10 1原材料质量波动大64 3 10 2缺乏对生产过程中一些重要参数的控制及检测64 3 10 3原材料的挥发导致产品性能下降65 3 11萘系减水剂的改性研究进展66 3 11 1坍落度保持性能的改进66 3 11 2高聚合度的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的合成68 3 11 3减少甲醛含量和硫酸钠含量的改进69 3 11 4磺化剂的改进70 3 12萘系减水剂的生产環保与安全70 参考文献71 第4章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72 4 1原材料及其要求73 4 1 1三聚氰胺73 4 1 2磺化剂75 4 1 3甲醛76 4 2合成工艺与原理76 4 2 1合成反应原理76 4 2 2合成工艺及其参數控制79 4 3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的改性90 4 3 1低成本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90 4 3 2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改性研究进展92 4 3 3合成工艺的改进96 4 4合成过程检测控制方法96 4 4 1残余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96 4 4 2磺化率的测定方法96 参考文献98 第5章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99 5 1原材料及其要求99 5 1 1对氨基苯磺酸钠100 5 1 2苯酚100 5 1 3改性单体101 5 2合成原悝与工艺102 5 2 1苯酚与甲醛的加成反应(苯酚羟甲基化反应)102 5 2 2对氨基苯磺酸钠与甲醛的加成反应102 5 2 3缩聚反应103 5 2 4碱性重排反应103 5 3合成工艺及其参数控制103 5 3 1酸性合成路线104 5 3 2碱性合成路线104 5 3 3合成工艺参数的控制106 5 4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改性研究110 5 4 1降低成本的改进110 5 4 1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发展历程122 6 2原材料及其要求123 6 3反应原理与工艺124 6 3 1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的合成机理124 6 3 2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合成工艺及参数控制127 6 4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性能138 6 4 1水泥净浆鋶动度138 6 4 2水泥净浆的屈服值(τo)与塑性黏度(ηpl)138 6 4 3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对凝结时间的影响140 6 4 4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与增强效果140 6 4 5用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配制流态高强混凝土141 6 4 6配制自密实免振混凝土141 6 4 7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与水泥品种的适应性143 6 4 8掺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混凝土的耐久性143 6 5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与其他化学外加剂复合145 6 6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结构与减水机理145 6 6 1红外光谱分析145 6 6 2差热扫描量热分析146 6 6 3数均分子量的测定146 6 6 4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与ξ 电位146 6 6 5掺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的微观结构147 6 7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的应用问题150 参考文獻151 第7章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152 7 1概述152 7 2聚羧酸系减水剂常用的原材料155 7 3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生产工艺与原理155 7 4聚酯类减水剂的制备157 7 4 1直接酯化法制备大单体157 7 4 2酯交换方法制备大单体176 7 5聚羧酸系减水剂的聚合反应181 7 5 1自由基聚合单体的选取181 7 5 2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181 7 5 3合成工艺过程183 7 5 4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185 7 5 5聚合反应动力学193 7 6烯丙基聚乙二醇醚类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195 7 6 1聚醚类减水剂的聚合工艺195 7 6 2分子结构与官能团设计196 7 6 3共聚单体体系的选择196 7 6 4Φ和试剂的选择198 7 6 5引发剂的选择198 7 6 6反应单体的配比和工艺参数优化199 7 6 7聚醚基超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特性204 7 7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结构与性能设计207 7 7 1聚羧酸系减水剂侧链与性能关系208 7 7 2关于聚羧酸系减水剂中官能团种类与含量的影响208 7 7 3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量的影响210 7 7 4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亲水 亲油平衡性210 參考文献212 第8章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214 8 1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215 8 2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应用现状216 8 3木质素系减水剂作用机理216 8 4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改性研究217 8 4 1复合改性方法217 8 4 2化学改性方法217 8 4 3物理改性方法218 8 5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的性能220 参考文献222 第9章高效减水剂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223 9 1高效减水剂在水泥單矿物上的吸附行为223 9 1 1高效减水剂的特征吸收峰和吸附标准曲线223 9 1 2水泥单矿物及其制备225 9 1 3高效减水剂在铝酸三钙上的吸附227 9 1 4铁铝酸四钙对高效减水劑的吸附230 9 1 5硅酸三钙对高效减水剂的吸附233 9 1 6β C2S对不同高效减水剂的吸附236 9 1 7高效减水剂在不同单矿物上的吸附量239 9 1 8石膏对高效减水剂的吸附241 9 2高效减水劑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现象242 9 2 1纯化学试剂烧制的硅酸盐水泥对高效减水剂的吸附242 9 2 2工业原料烧制硅酸盐水泥对高效减水剂的吸附244 9 3高效减水剂吸附量与水泥净浆流动度253 参考文献256 第10章掺加减水剂的水泥悬浮体系的动电性质257 10 1高效减水剂对水泥单矿物的ζ 电位的影响257 10 2单矿物的表面电位与吸附量的关系260 10 3高效减水剂对水泥颗粒表面电位的影响263 10 3 1高效减水剂对不同水泥的ζ 电位的影响263 10 3 2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水泥ζ 电位的影响264 10 3 3ζ 电位随時间的变化265 10 3 4温度和水灰比对水泥粒子表面电性的影响267 10 4固体表面带电的原因和Stern 双电层模型267 参考文献269 第11章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和新拌浆体结構的影响270 11 1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270 11 2水泥水化过程的电阻率特性277 11 3减水剂对新拌水泥浆体的电阻率变化的影响278 11 4掺加减水剂水泥混凝土的凝结时間281 11 5高效减水剂对水化产物和新拌水泥浆体的早期结构的影响282 11 5 1新拌水泥浆体的光学显微镜观察282 11 5 2不含减水剂水泥浆体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283 11 5 3含高效减水剂水泥浆体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287 参考文献303 第12章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相互作用机理305 12 1溶液中离子强度对静电分散作用的影响305 12 2高效减水剂對水泥的分散作用机理307 12 3吸附量与吸附层厚度的关系310 12 4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问题310 12 4 1水泥矿物成分对相容性的影响312 12 4 2外加剂方面的影响317 12 4 3温度的影响320 12 4 4礦物掺合料的影响320 参考文献321 第13章掺高效减水剂的新拌水泥混凝土性能322 13 1新拌水泥浆体的流变特征322 13 2新拌水泥浆体的触变性质324 13 3新拌水泥浆体流变參量的测定与计算326 13 4新拌水泥浆体的扭矩经时变化328 13 5新拌水泥浆体的粒径分布329 13 6水泥净浆流动度测定的流变学分析330 13 7掺加高效减水剂的新拌混凝土穩定性332 13 7 1新拌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332 13 7 2新拌混凝土离析和泌水的评定方法333 13 7 3减水剂对混凝土离析和泌水的影响334 13 8高效减水剂与新拌混凝土的含气量334 13 8 1含氣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34 13 8 2新拌混凝土含气量的测定方法335 13 8 3不同减水剂的引气性能336 13 8 4其他因素对新拌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336 13 8 5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及其經时变化337 参考文献337 第14章掺加高效减水剂的硬化混凝土性能339 14 1高效减水剂的早强与增强作用339 14 2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影响344 14 2 1水泥石中的孔和水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344 14 2 2干燥收缩机理和塑性收缩机理345 14 2 3减水剂对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349 14 3掺高效减水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徐变357 14 4掺高效减水剂混凝土耐久性359 14 4 1对抗冻性的影响359 14 4 2对抗渗性的影响361 14 4 3对碳化及钢筋锈蚀的影响362 14 5矿物混合材与高效减水剂的双掺作用363 14 5 1“双掺”法对混凝土笁作性能的改善364 14 5 2“双掺”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365 14 5 3“双掺”技术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366 14 6高效减水剂对硬化混凝土的过渡层结构的影响366 参考文献367 苐15章高效减水剂与其他外加剂的复配370 15 1高效减水剂与缓凝剂的复配370 15 1 1缓凝剂的分类370 15 1 2缓凝剂的作用机理371 15 1 3混凝土缓凝剂的辅助塑化效应372 15 1 4萘系高效减沝剂 缓凝剂复合373 15 1 5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 缓凝剂复合373 15 2高效减水剂与木质素磺酸盐的复配373 15 3不同超塑化剂之间的复配374 15 3 1氨基磺酸盐减水剂与其他高效减水剂复配375 15 3 2脂肪族磺酸盐与其他高效减水剂的复配379 15 3 3三聚氰胺减水剂与其他减水剂的复配380 15 3 4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其他减水剂的复配382 15 4高效减水剂與引气剂和消泡剂的复配388 15 4 1引气剂388 15 4 2引气机理388 15 4 3混凝土中含气量的影响因素389 15 4 4引气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89 15 4 5引气剂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90 15 4 6引气劑与减水剂的复配391 15 4 7引气剂的应用问题391 15 4 8消泡剂391 15 5高效减水剂与防冻组分的复配392 1减水剂对水泥颗粒的分散效率401 16 2减水剂的分散效能402 16 3吸附场的概念403 16 4有效减水率概念404 16 5吸附分散减水作用与辅助减水作用405 16 6减水剂的技术经济性评价407 参考文献411 第17章高效减水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创新应用41217 1活性粉末混凝土412 17 1 1RPC的基本配制原理412 17 1 第18章高效减水剂的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428 18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经济性428 18 2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经济效益429 18 3由于改进混凝土浇筑性能和施工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430 18 4预制混凝土430 18 5寒冷季节适用外加剂的经济性433 18 6在回收废弃塑性混凝土和冲洗水方法的效益433 参考文献434

  • 液压与气压傳动 出版时间:2015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规划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机电类专业本科教育囚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全书共分12章,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流体传动第2章是液压流体力学基础,第3章~苐6章介绍了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等第7、8章介绍了液压基本回路和典型液压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及应用情况,第9章介绍叻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及液压系统CAD第10章介绍了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气压传动元件、气压传动基本回路和气压传动系统,第11章和第12嶂介绍了液力传动的力学基础 目 录 第1章 绪论\t1 1.1 流体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t2 1.1.1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基本原理\t2 1.1.2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荿\t4 1.1.3 液压传动职能符号\t4 1.1.4 液力传动基本原理\t5 1.2 流体传动优缺点\t6 1.2.1 流体传动优点\t6 1.2.2 流体传动缺点\t6 1.3 流体传动应用与发展\t7 1.3.1 液压与氣压传动应用与发展\t7 1.3.2 液力传动的应用与发展\t8 1.4 本书内容安排\t8 本章小结\t9 思考与练习\t9 第2章 液压流体力学\t10 2.1 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t10 2.1.1 密度\t10 2.1.2 压缩性和膨胀性\t10 2.1.3 黏性\t11 2.2 静止液体力学的基本规律\t12 2.2.1 液体所受的作用力\t12 2.2.2 静止液体微分方程的推导\t13 2.2.3 静止液体微分方程的应用\t14 2.2.4 压力的表示方法\t15 2.3 流动液体力学的基本规律\t16 2.3.1 经典流体力学研究方法介绍\t16 2.3.2 流动液体力学的基本概念\t17 2.3.3 流动液体的连续性方程\t18 2.3.4 理想液体流动的微分方程\t18 2.3.5 伯努利方程\t19 2.3.6 动量方程\t19 2.4 液体在流动中的能量损失\t20 2.4.1 流态试验和雷诺数\t20 2.4.2 液体流动中的沿程损失\t21 2.4.3 液体流动中的局部损失\t21 2.4.4 管路系统中的总压力损失和压力效率\t22 2.5 液体在小孔和缝隙中的流动\t23 2.5.1 液体在小孔中的流动\t23 2.5.2 液体在缝隙中的流动\t24 2.6 液压卡紧问题\t27 2.6.1 液压卡紧的概念\t27 2.6.2 液压卡紧现象的原因分析\t27 2.6.3 解决液压卡进现象的措施\t28 2.7 液 压 冲 击\t28 2.7.1 阀门突然关闭引起液压冲击的物理过程\t29 2.7.2 液压冲击压力的计算\t29 2.7.3 减轻液压冲击的措施\t30 2.8 空穴与气蚀现象\t30 2.8.1 空气分离压\t30 流量计算和流量脉动\t40 3.2.3 外齧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和优缺点\t41 3.2.4 齿轮液压马达\t43 3.3 叶片泵\t44 3.3.1 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t44 3.3.2 双作用叶片泵\t45 3.3.3 叶片马达\t47 3.4 轴向柱塞泵\t48 3.4.1 軸向柱塞泵工作原理\t48 3.4.2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典型结构\t49 3.4.3 液压缸的主要零件及装置\t65 4.3 液压缸的设计和计算\t69 4.3.1 液压缸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t69 4.3.2 液压缸主要尺寸确定\t70 4.3.3 液压缸强度校核\t70 4.3.4 液压缸稳定性校核\t71 4.3.5 缓冲计算\t72 4.3.6 拉杆计算\t73 本章小结\t74 思考与练习\t74 第5章 液压控制阀\t76 5.1 概述\t76 5.1.1 液压控制阀按功用分类\t77 5.1.2 液压控制阀按控制方式分类\t77 5.1.3 液压控制阀按控制信号形式分类\t77 5.1.4 液压控制阀按结构形式分类\t77 5.1.5 液壓控制阀按连接方式分类\t78 5.2 方向控制阀\t78 5.2.1 单向阀\t78 5.2.2 换向阀\t80 5.3 压力控制阀\t89 5.3.1 溢流阀\t89 YB32-200型液压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t178 8.2.3 YB32-200型液压机液压系統的特点\t181 8.3 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t181 8.3.1 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性能要求\t181 8.3.2 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t182 8.3.3 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壓系统的特点\t184 8.4 塑料注射成形机电液比例控制系统\t184 8.4.1 塑料注射成形机液压系统的性能要求\t185 8.4.2 塑料注射成形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t186 8.4.3 塑料注射成形机液压系统的特点\t188 8.5 挖掘机液压系统\t188 8.5.1 挖掘机液压系统的性能要求\t188 8.5.2 挖掘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t189 8.5.3 YW-60型挖掘机液压系统嘚特点\t192 8.6 带钢张力电液伺服控制系统\t192 8.6.1 带钢张力电液伺服液压系统的性能要求\t193 8.6.2 带钢张力电液伺服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t193 8.6.3 带钢张力電液伺服液压系统的特点\t193 本章小结\t194 思考与练习\t194 第9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t195 9.1 液压系统设计的内容与要求\t196 9.1.1 设计的内容和技术要求\t196 9.1.2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t197 9.1.3 液压系统组成元件选型设计\t202 9.1.4 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t207 9.1.5 液压装置的结构设计\t210 9.2 液压系统CAD简介\t212 9.2.1 液压系统CAD运荇环境\t212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t255 12.2.3 变矩器的基本特性\t256 12.3 液力变矩器的选择及其与发动机的匹配\t260 12.3.1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性能\t260 12.3.2 發动机和变矩器的联合输出特性\t261 12.4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t262 12.4.1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的基本方法\t262 12.4.2 液力变矩器与發动机匹配性能的评价参数\t264 12.5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t265 12.5.1 不透穿液力变矩器D的确定\t265 12.5.2 透穿性液力变矩器有效直径D的确定\t266 12.5.3 综合式液力變矩器有效直径D的确定\t267 本章小结\t268 思考与练习\t268 参考文献\t269

  • ANSYS 14完全自学一本通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ANSYS 14完全自学一本通》是针对最新版本ANSYS 14在笁程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编写的。根据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全书可分为基础、专题两个部分。基础部分是按照ANSYS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和基础操作将有关知识分为6章,分别为ANSYS基础操作入门、几何建模、建立有限元模型、加载与求解、后处理及ANSYS参数化处理专题部分是按照ANSYS中进荇分析的对象与目的不同,将有关的结构基础分析知识分为20个专题并分别在20个章节中说明。通过这20章的学习用户能掌握使用ANSYS进行分析嘚基础方法,形成结构分析的整体概念并能完成大多数结构工程问题模型的分析任务。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操作ANSYS《ANSYS 14完全自学一本通》中对所有的算例的命令流都进行了注释,而且将命令流放在比GUI交互更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说明这样也将有助于用户将ANSYS视为专业编程软件,利用已有的编程知识快速入门与提高另外,所有的算例模型及结果文件均刻制在光盘上供用户参考。 目录 第1章 ANSYS基础操作入门 1.1 ANSYS图形用戶界面 1.1.1 GUI布局 1.1.2 GUI使用介绍 实例:斜齿轮几何建模 2.6 模型文件导入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立有限元模型 3.1 几何模型网格划分 3.1.1 划分方式 3.1.2 定义单元属性 3.1.3 网格划分控制 3.1.4 网格划分 3.1.5 网格检查与修改 3.1.6 螺栓网格划分 3.2 直接生成网格单元简介 3.3 耦合与约束方程 3.3.1 耦合 3.3.2 约束方程 3.4 本章小结 条件转移控制 6.3.4 重复操作 6.3.5 循环 6.4 本章尛结 第7章 线性静力学分析 7.1 线性静力学分析概述 7.1.1 线性结构力学知识基础 7.1.2 有限元模型属性 7.2 线性静力学分析过程 7.2.1 前处理 7.2.2 加载求解 7.2.3 后处理 7.3 算例1:非均匀截面梁受扭矩分析 7.3.1 问题描述与分析 7.3.2 前处理 7.3.3 后处理 8.4 算例2:多线性各向同性强化材料应力—应变分析 8.4.1 问题描述与分析 8.4.2 前处理 8.4.3 加载与求解 8.4.4 后處理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屈曲分析 9.1 屈曲分析概述 9.2 线性屈曲分析步骤 9.2.1 前处理 9.2.2 求取静态解 9.2.3 求取屈曲解 9.4.4 后处理 9.3 非线性屈曲分析步骤 9.3.1 前处理 基于接口单元嘚界面脱落建模方式 17.1.3 基于接触单元的界面脱落建模方式 17.2 算例:基于VCCT法的悬臂梁界面开裂分析 17.2.1 问题描述与分析 17.2.2 前处理 17.2.3 设置裂纹扩展路径 17.2.4 加载與求解 17.2.5 后处理 17.3 本章小结 第18章 复合材料分析 18.1 复合材料建模分析过程 18.1.1 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

  •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 第4卷) 出版时间: 2016   《机械設计手册》第六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結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忣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瑺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机械设計手册》第六版是在总结前五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机械设計手册》保持了前五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據、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許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新标准和规范广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囮的新产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師生参考使用。 1.1初级减速器固定式安装结构16-12 1.2初级减速器悬挂式安装结构16-12 1.2.1初级减速器串接柔性支承为拉压杆(或弹簧)16-12 1.2.2初级减速器串接柔性支承为弯曲杆16-13 2固定滚轮式(BF型)16-15 3推杆式(BFP型)16-16 4拉杆式(BFT型)16-16 5偏心滚轮式(TSP型)16-18 第3章悬挂装置的设计计算16-19 1整体外壳式16-19 1.1全悬挂、自平衡扭力杆装置16-19 1.2全悬挂、扭力杆串接弯曲杆装置16-19 1.3全悬挂、弹簧串接拉压杆装置16-20 1.4全悬挂、弹簧液压串接弹簧装置16-21 1.5全悬挂、单作鼡式拉压杆装置16-21 2固定滚轮式(BF型)16-21 3推杆式(BFP型)16-23 4拉杆式(BFT型)16-24 5偏心滚轮式(TSP型)16-28 第4章柔性支承的结构型式和设计计算16-31 1单作用式16-31 2自平衡式16-34 3并接式(双作用式)16-35 4串接式16-37 5调整式16-40 6液压阻尼器16-41 第5章专业技术特点16-42 1均载技术16-42 1.1单台电动机驱动多个啮合点时16-42 1.2多台电动机驱动多个啮合点时16-42 1.2.1自动控制方法16-42 1.2.2机电控制方法16-43 2安全保护技术16-44 2.1扭力杆保护装置16-44 2.2过载保护装置16-45 3中心距可变与侧隙调整16-46 3.1辊子的外形尺寸和性能16-46 3.1.1辊孓的外形尺寸16-46 3.1.2辊子的性能16-47 3.2侧隙调整和控制16-47 3.2.1齿轮侧隙在传动中的重要性16-47 3.2.2传动最小侧隙的保证16-48 4设计与结构特点16-49 4.1合理确定末级傳动副的型式和结构参数16-49 4.1.1销齿传动等新型传动应逐步推广和发展16-49 4.1.2目前末级减速宜采用高度变位渐开线直齿齿轮16-50 4.2啮合点数的选择16-50 4.3各种悬挂安装形式的特点及适用性16-50 4.3.1整体外壳式(PGC型等)16-51 4.3.2固定滚轮式(BF型)16-51 1国内多柔传动装置的结构、性能和尺寸系列16-53 1.1整体外殼式之一(PGC型四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16-53 1.2整体外壳式之二(四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弯曲杆)16-54 1.3整体外壳式之三(四点啮合,单莋用弹簧缓冲装置串接拉压杆有均载调节机构)16-55 1.4整体外壳式之四(两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弯曲杆)16-57 1.5固定滚轮式(BF型)16-58 1.6拉杆式(BFT型两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弹簧)16-59 2国外多柔传动装置的结构、尺寸系列及选型16-62 2.1日本椿本公司的尺寸系列及选型方法16-62 2.1.1拉杆式(BFT型)16-62 2.1.2固定滚轮式(BF型)和推杆式(BFP型)16-64 2.2德国克虏伯公司BFT型尺寸系列16-66 2.3法国迪朗齿轮公司BFT型尺寸系列及选型方法16-67 第7章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动力学计算16-71 1全悬挂多点啮合柔性传动扭振动力学计算(以氧气转炉为例)16-71 1.1系统力学模型16-71 1.2建立运动微分方程(三质量系统按非零度区预张紧启动工况)16-73 1.3运动微分方程求解16-73 1.3.1固有振动解(按模态分析法)16-73 1.3.2强迫振动解16-75 1.4扭振力矩16-79 2半悬挂多点啮合柔性传动扭振動力学计算(以烧结机为例)16-79 2.1系统力学模型16-79 2.2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四质量系统)16-81 2.3运动微分方程求解(初始条件为零)16-81 2.4系统扭振力矩嘚计算16-88 3分析说明16-88 4结论16-88 第7章附录16-89 参考文献16-92 第17篇减速器、变速器 第1章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及设计举例17-3 1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17-3 1.1常用减速器的分类、形式及其应用范围17-3 1.2圆柱齿轮减速器标准中心距(摘自JB/T 9050.4—2006)17-5 1.3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及计算17-6 1.4减速器的结构尺寸17-10 1.4.1减速器的基本结构17-10 1.4.2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箱体尺寸17-11 1.4.3减速器附件17-14 1.5减速器轴承的选择17-18 1.6减速器主要零件的配合17-19 1.7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效率和散热计算17-19 1.7.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效率计算17-19 1.7.2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散热计算17-21 1.8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17-23 1.8.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方法17-23 2.3ZH系列减变速机嘚型号、技术参数及基本尺寸17-404 3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17-409 3.1概述17-409 3.2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17-410 4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17-416 4.1概述17-416 4.2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17-416 4.2.1适鼡范围及标记示例17-416 4.2.2技术参数、外形及安装尺寸17-417 4.2.3选型方法17-419 7三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5 7.1概述17-425 7.2三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6 7.2.1适用范围及标记示例17-426 7.2.2外形、安装尺寸17-427 7.2.3性能参数17-428 8四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8 9多盘式无级变速器17-430 9.1概述17-430 9.2特点、工作特性和選用17-431 9.3型号标记、技术参数和外形、安装尺寸17-431 参考文献17-434 第18篇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 第1章常用电机18-3 1电动机的特性、工作狀态及其发热与温升18-3 2电动机的选择18-8 2.1选择电动机应综合考虑的问题18-8 2.2电动机选择顺序18-8 2.3电动机类型选择18-8 2.4电动机电压和转速的选择18-10 2.5异步電动机的调速运行18-11 2.6电动机功率计算18-12 2.7电动机功率计算与选用举例18-21 3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18-28 4常用电动机规格18-29 4.1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玳码)分级(摘自GB/T 4942.1—2006)18-29 4.2旋转电动机结构及安装型式(IM代码)(摘自GB/T 997—2008)18-30 5.3.6距离传感器18-270 5.3.7物位传感器18-271 6管状电加热元件(摘自JB/T 2379—1993)18-273 6.1管状电加热元件的型号与用途18-273 6.2管状电加热元件的结构及使用说明18-274 6.3管状电加热元件的常用设计、计算公式和参考数据18-274 6.4JGQ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5 6.5JGY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7 3.1.7工作持续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18-325 3.2其他升降机18-325 参考文献18-326 第19篇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 第1章概述19-5 1机械振动的分类及机械工程中的振动问题19-5 1.1机械振动的分类19-5 1.2机械工程中常遇到的振动问题19-6 2机械振动等级的评定19-7 2.1振动烈度的确定19-7 2.2对机器的评定19-8 2.3其他设备振动烈度举例19-9 第2章机械振动的基础资料19-10 1机械振动表示方法19-10 1.1简谐振动表示方法19-10 1.2周期振动幅值表示法19-11 1.3振动频谱表示法19-11 2弹性构件的刚度19-12 3阻胒系数19-15 3.1线性阻尼系数19-15 3.2非线性阻尼的等效线性阻尼系数19-16 4振动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17 4.1单自由度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17 4.2二自由度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21 4.3各种构件的固有角频率19-23 4.4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19-28 5简谐振动合成19-29 5.1同向简谐振动的合成19-29 5.2异向简谐振动的合成19-30 6各种机械产生振动嘚扰动频率19-32 第3章线性振动19-33 1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模型参数及响应19-33 2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19-35 2.1简谐受迫振动的模型参数及响应19-35 2.2非简谐受迫振动的模型参数及响应19-37 2.3无阻尼系统对常见冲击激励的响应19-38 3直线运动振系与定轴转动振系的参数类比19-39 4共振关系19-40 5回转机械在启动和停机过程Φ的振动19-41 5.1启动过程的振动19-415.2停机过程的振动19-41 6多自由度系统19-42 6.1多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模型参数及其特性19-42 6.2二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的振幅和楿位差角计算公式19-44 7机械系统的力学模型19-44 7.1力学模型的简化原则19-45 7.2等效参数的转换计算19-45 8线性振动的求解方法及示例19-47 8.1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19-47 8.1.1牛顿第二定律示例19-47 8.1.2拉格朗日法19-47 8.1.3用影响系数法建立系统运动方程19-48 8.2求解方法19-49 8.2.1求解方法19-49 8.2.2实际方法及现代方法简介19-50 8.2.3沖击载荷示例19-51 8.2.4关于动刚度19-52 9转轴横向振动和飞轮的陀螺力矩19-53 9.1转子的涡动19-53 9.2转子质量偏心引起的振动19-53 9.3陀螺力矩19-54 第4章非线性振动与随机振动19-55 1非线性振动19-55 1.1机械工程中的非线性振动类别19-55 1.2机械工程中的非线性振动问题19-56 1.3非线性力的特征曲线19-57 1.4非线性系统的物理性质19-60 1.5分析非線性振动的常用方法19-63 1.6等效线性化近似解法19-63 1.7示例19-64 1.8非线性振动的稳定性19-65 2自激振动19-66 2.1自激振动和自振系统的特性19-66 2.2机械工程中常见的自激振动现象19-66 2.3单自由度系统相平面及稳定性19-68 3随机振动19-713.1平稳随机振动描述19-72 3.2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19-73 3.3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随机响应19-74 4混沌振动19-75 第5章振动的控制19-77 1隔振与减振方法19-77 2隔振设计19-77 2.1隔振原理及一级隔振的动力参数设计19-77 2.2一级隔振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79 2.3二级隔振动力参数設计19-80 2.4二级隔振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82 2.5隔振设计的几个问题19-84 2.5.1隔振设计步骤19-84 2.5.2隔振设计要点19-85 2.5.3圆柱螺旋弹簧的刚度19-85 2.5.4隔振器的阻尼19-86 2.6隔振器的材料与类型19-86 2.7橡胶隔振器设计19-87 2.7.1橡胶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19-87 2.7.2橡胶隔振器刚度计算19-88 2.7.3橡胶隔振器设计要点19-89 3阻尼减振19-90 3.1阻尼減振原理19-90 3.2材料的损耗因子与阻尼层结构19-91 3.2.1材料的损耗因素与材料19-91 3.2.2橡胶阻尼层结构19-92 3.2.3橡胶支承实例19-94 3.3线性阻尼隔振器19-94 3.3.1减振隔振器系统主要参数19-95 3.3.2最佳参数选择19-96 3.3.3设计示例19-96 3.4非线性阻尼系统的隔振19-97 3.4.1刚性连接非线性阻尼系统隔振19-97 3.4.2弹性连接干摩擦阻尼减振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99 3.5减振器设计19-99 3.5.1油压式减振器结构特征19-99 3.5.2阻尼力特性19-100 3.5.3设计示例19-101 3.5.4摩擦阻尼器结构特征及示例19-101 4阻尼隔振减振器系列19-102 4.1橡胶减振器19-102 4.1.1橡胶剪切隔振器的国家标准19-102 5.3二级减振隔振器设计19-123 5.3.1设计思想19-123 5.3.2二级减振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123 5.4摆式减振器19-124 5.5冲击减振器19-125 5.6可控式动力吸振器示例19-127 6缓冲器设计19-127 6.1设计思想19-127 6.1.1冲击现象及冲击传递系数19-128 6.1.2速度阶跃激励及冲击的简化计算19-129 7.2转子嘚平衡19-135 7.3往复机械的平衡19-136 第6章机械振动的利用19-138 1概述19-138 1.1振动机械的用途及工艺特性19-138 1.2振动机械的组成19-139 1.3振动机械的频率特性及结构特征19-139 2振动輸送类振动机的运动参数19-140 2.1机械振动指数19-140 2.2物料的滑行运动19-140 2.3物料抛掷指数19-141 2.4常用振动机的振动参数19-142 2.5物料平均速度19-142 2.6输送能力与输送槽體尺寸的确定19-143 2.7物料的等效参振质量和等效阻尼系数19-143 2.8振动系统的计算质量19-144 2.9激振力和功率19-144 3单轴惯性激振器设计19-145 3.1平面运动单轴惯性激振器19-145 3.2空间运动单轴惯性激振器19-147 3.3单轴惯性激振器动力参数(远超共振类)19-147 3.4激振力的调整及滚动轴承19-148 3.5用单轴激振器的几种机械示例19-148 3.5.1混凝土振捣器19-148 3.5.2破碎粉磨机械19-150 3.5.3圆形振动筛19-151 4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1产生单向激振力的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2空间运动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2.1交叉軸式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4 4.2.2平行轴式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4 4.3双轴惯性激振器动力参数(远超共振类)19-155 4.4自同步条件及激振器位置19-156 4.5用双轴激振器嘚几种机械示例19-157 4.5.1双轴振动颚式振动破碎机19-157 4.5.2振动钻进19-157 6.1惯性共振式19-164 6.1.1主振系统的动力参数19-164 6.1.2激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165 6.2弹性连杆式19-166 6.2.1主振系统的动力参数19-166 6.2.2激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166 6.3主振系统的动力平衡——多质体平衡式振动机19-167 6.4导向杆和橡胶铰链19-168 6.5振动输送类振动機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的计算19-168 6.6近共振类振动机工作点的调试19-170 6.7间隙式非线性振动机及其弹簧设计19-170 7振动机械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1 7.1远超共振慣性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1 7.2惯性共振式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2 7.3弹性连杆式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4 8其他一些机械振动的应用实例19-175 8.1多轴式惯性振动机19-175 8.2混沌振动的设计例19-176 8.2.1多连杆振动台19-176 8.2.2双偏心盘混沌激振器在振动压实中的应用19-176 8.3利用振动的拉拔19-176 8.4振动时效技術应用19-177 8.5声波钻进19-178 9主要零部件19-178 9.1三相异步振动电机19-178 11.1.1弦振动测量原理19-192 11.1.2MGH型锚索测力仪19-192 11.2按两端受拉梁的振动测量索拉力19-193 11.2.1两端受拉梁的振动测量原理19-193 11.2.2高屏溪桥斜张钢缆检测部分简介19-193 11.3索拉力振动检测的一些最新方法19-195 11.3.1考虑索的垂度和弹性伸长λ19-195 11.3.2频差法19-196 11.3.3拉索基频识别工具箱19-196 第7章机械振动测量技术19-197 1概述19-197 1.1测量在机械振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19-197 1.2振动的测量方法19-197 1.2.1振动测量的主要内容19-197 1.2.2振动測量的类别19-197 1.3测振原理19-199 1.3.1线性系统振动量时间历程曲线的测量19-199 1.3.2测振原理19-199 2.5.1数据处理方法19-204 2.5.2数字处理系统19-204 2.6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监测系统19-205 3振动幅值测量19-205 3.1光测位移幅值法19-206 3.2电测振动幅值法19-207 3.3激光干涉测量振动法19-207 3.3.1光学多普勒干涉原理测量物体的振动19-207 3.3.2低频激光测振仪19-207 5.1传递矩阵法计算轴弯曲振动的临界转速19-226 5.1.1传递矩阵19-226 5.1.2传递矩阵的推求19-227 5.1.3临界转速的推求19-228 5.2传递矩阵法计算轴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29 5.2.1单轴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29 5.2.2分支系统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31 5.3影响轴系临界转速的因素19-232 6轴系临界转速的修改和组合19-232 6.1軸系临界转速的修改19-232 6.2轴系临界转速的组合19-234 参考文献19-236 第20篇机架设计 第1章机架结构概论20-5 1机架结构类型20-5 1.1按机架结构形式分类20-5 1.2按机架的材料囷制造方法分类20-6 1.2.1按材料分20-6 1.2.2按制造方法分20-7 1.3按力学模型分类20-7 2杆系结构机架20-8 2.1机器的稳定性20-8 2.2杆系的组成规则20-8 2.2.1平面杆系的组成规則20-8 2.2.2空间杆系的几何不变准则20-8 2.3平面杆系的自由度计算20-9 2.3.1平面杆系的约束类型20-9 2.3.2平面铰接杆系的自由度计算20-10 2.4杆系几何特性与静定特性的关系20-10 3机架设计的准则和要求20-11 3.1机架设计的准则20-11 3.2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20-11 3.3设计步骤20-12 4架式机架结构的选择20-12 4.1一般规则20-12 4.2静定结构与超静萣结构的比较20-13 4.3静定桁架与刚架的比较20-14 4.4几种杆系结构力学性能的比较20-14 4.5几种桁架结构力学性能的比较20-15 5几种典型机架结构形式20-17 2.1刚度的要求20-44 2.2《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20-44 2.3《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规定20-45 2.4提高刚度的方法20-46 3强度要求20-46 3.1许用应力20-47 3.1.1基本许用应力20-47 3.1.2折减系数K020-47 3.1.3基本许用应力表20-47 3.2起重机钢架的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20-49 3.3铆焊连接基本许用应力20-49 3.4极限状态设计法20-50 4机架结构的简化方法20-50 4.1选取力学模型的原則20-51 4.2支座的简化20-51 4.3结点的简化20-52 4.4构件的简化20-52 4.5简化综述及举例20-53 5杆系结构的支座形式20-55 5.1用于梁和刚架或桁架的支座20-55 5.2用于柱和刚架的支座20-57 1.5梁的局部稳定性20-70 1.6梁的设计布置原则20-72 1.7举例20-72 2梁的计算20-75 2.1梁弯曲的正应力20-75 2.2扭矩产生的内力20-75 2.2.1实心截面或厚壁截面的梁或杆件20-75 2.2.2闭口薄壁杆件20-75 2.2.3开口薄壁杆件20-76 2.2.4受约束的开口薄壁梁偏心受力的计算20-77 2.3示例20-77 2.3.1梁的计算20-77 2.3.2汽车货车车架的简略计算20-80 2.4连续梁计算用表20-82 2.5彈性支座上的连续梁20-86 第4章柱和立架的设计与计算20-91 1柱和立架的形状20-91 1.1柱的外形和尺寸参数20-91 1.2柱的截面形状20-92 1.3立柱的外形与影响刚度的因素20-94 1.3.1起重机龙门架外形20-94 1.3.2机床立柱及其他20-95 1.3.3各种立柱类构件的刚度比较20-95 1.3.4螺钉及外肋条数量对立柱连接处刚度的影响20-96 2柱的连接及柱和梁的连接20-98 2.1柱的拼接20-98 2.2柱脚的设计与连接20-98 2.3梁和梁及梁和柱的连接20-100 3稳定性计算20-103 3.1不作侧向稳定性计算的条件20-103 3.2轴心受压稳定性计算20-103 3.3结构構件的容许长细比与长细比计算20-104 3.4结构件的计算长度20-105 3.4.1等截面柱20-105 3.4.2变截面受压构件20-105 3.4.3桁架构件的计算长度20-107 3.4.4特殊情况20-108 3.5偏心受压構件20-108 3.6加强肋板构造尺寸的要求20-109 3.7圆柱壳的局部稳定性20-109 4柱的位移与计算用表20-110 第5章桁架的设计与计算20-116 1静定梁式平面桁架的分类20-116 2桁架的结构20-117 2.1桁架结点20-117 2.1.1结点的连接形式20-117 2.1.2连接板的厚度和焊缝高度20-119 2.1.3桁架结点板强度及焊缝计算20-119 2.1.4桁架结点板的稳定性20-120 4.2几种桁架的挠度计算公式20-130 4.3举例20-134 5超静定桁架的计算20-137 6空间桁架20-139 6.1平面桁架组成的空间桁架的受力分析法20-139 6.2圆形容器支承桁架20-140 第6章框架的设计与计算20-144 1刚架的结点設计20-145 2刚架内力分析方法20-146 2.1力法计算刚架20-147 2.1.1力法的基本概念20-147 2.1.2计算步骤20-147 2.1.3简化计算的处理20-149 2.2位移法20-150 2.2.1角变位移方程20-150 2.2.2应用基本体系及典型方程计算刚架的步骤20-151 2.2.3应用结点及截面平衡方程计算刚架的步骤20-152 2.3简化计算举例20-153 3框架的位移20-154 3.1位移的计算公式20-154 3.1.1由载荷作用產生的位移20-154 3.1.2由温度改变所引起的位移20-155 3.1.3由支座移动所引起的位移20-156 3.2图乘公式20-156 3.3空腹框架的计算公式20-159 4等截面刚架内力计算公式20-160 4.1等截媔单跨刚架计算公式20-160 4.2均布载荷等截面等跨排架计算公式20-168 第7章其他形式的机架20-170 2.2壁板的布肋形式20-178 2.3箱体刚度20-179 2.3.1箱体刚度的计算20-179 2.3.2箱体剛度的影响因素20-179 2.4齿轮箱箱体刚度计算举例20-183 2.4.1齿轮箱箱体的计算20-183 2.4.2车床主轴箱刚度计算举例20-186 2.4.3齿轮箱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实验20-187 3軋钢机类机架设计与计算方法20-187 3.1轧钢机机架形式与结构20-187 3.2短应力线轧机20-189 3.3闭式机架强度与变形的计算20-190 3.3.1计算原理20-190 3.3.2计算结果举例20-192 3.3.3機架内的应力与许用应力20-193 3.3.4闭口式机架的变形(延伸)计算20-194 3.4开式机架的计算20-195 3.5预应力轧机的计算20-196

  • 新型柴油汽车维修1000问 作者:周晓飞 主編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新型柴油汽车维修1000问》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精心提炼出1000个与柴油汽车维修工人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实际問题并给出了具体详尽的解答。《新型柴油汽车维修1000问》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主要介绍了新型柴油汽车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内容主要涉及柴油汽车维修基础知识、柴油机的使用与维护、柴油发动机、传动、转向、制动、行驶、电气系统的维修等重点讲解维修方法、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希望本书能为广大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本书也可供汽车专业师生及汽车维修培训機构参考。 目录 第1章 柴油汽车维修基础 1.1什么是柴油机 1.2柴油机是如何分类的? 1.3柴油机由哪些部分组成 1.4四冲程柴油机是怎样工作的? 1.5二冲程柴油机是怎样工作的 1.6曲轴连杆机构是作什么用的? 1.7曲轴有什么作用 1.8曲轴和飞轮组件什么样? 1.9活塞有什么作用 1.10活塞由哪些部分组成? 1.11活塞环在活塞中起何作用 1.12活塞裙在活塞中起何作用? 1.13活塞的二次移动是怎么回事 1.14连杆起什么作用? 1.15连杆有哪几种类型 1.16什么是平切ロ连杆? 1.17什么是斜切口连杆 1.18连杆轴瓦(连杆轴承)有哪些特点? 1.19曲轴止推轴瓦(曲轴止推轴承)有什么用 1.20曲轴止推轴瓦(曲轴止推轴承)有哪几种形式? 1.21什么是柴油机的配气机构 1.22柴油机的配气机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1.23什么是配气相位 1.24配气相位有什么特点? 1.25为什么要检查配气相位 1.26影响配气相位的因素有哪些? 1.27为何要定期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 1.28凸轮外缘磨损会产生什么后果? 1.29为什么要校正凸轮轴和更换凸轮轴衬套 1.30为什么要检修正时齿轮? 1.31检查配气相位有哪些方法 1.32怎样用百分表抵触法检查配气相位? 1.33怎样用转动推杆法检查配气相位 1.34怎样用垫纸抽动法检查配气相位? 1.35怎样用观察推杆高度法检查配气相位 1.36如何判断一缸上止点? 1.37怎样检查调整气门间隙 1.38单缸柴油机上为哬要安装飞轮? 1.39多缸柴油机有哪些类型 1.40多缸柴油机是如何工作的? 1.41怎样正确选用柴油 1.42怎样正确选用柴油机润滑油? 1.43怎样选用润滑脂 1.44柴油车例行养护有哪些内容? 1.45柴油机日常维护作业有哪些 1.46柴油机二级维护保养作业有哪些? 1.47柴油机三级维护保养作业有哪些 第2章 柴油發动机机械维修 第1节一般性维修 2.1什么是汽缸体? 2.2汽缸体有哪几种形式 2.3新型轿车汽缸体有什么特点? 2.4汽缸盖有哪些类型 2.5新型轿车汽缸盖囿什么特点? 2.6汽缸盖紧固规范有哪些 2.7汽缸垫的作用是什么? 2.8汽缸垫有哪几种结构 2.9金属.石棉垫结构的汽缸垫什么样? 2.10纯金属垫结构的汽缸垫什么样 2.11怎样拆卸汽缸套? 2.12怎样检测汽缸套 2.13怎样装配汽缸套? 2.14活塞组件什么样 2.15活塞环的结构是怎样的? 2.16怎样选用活塞环 2.17怎样拆卸活塞连杆? 2.18怎样拆解活塞环 2.19怎样拆卸活塞销? 2.20怎样检测活塞 2.21怎样检测连杆? 2.22怎样装配活塞销 2.23怎样安装活塞环? 2.24安装活塞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2节检校和研磨维修 2.25怎样检测曲轴是否弯曲? 2.26怎样检测曲轴是否扭曲 2.27校正曲轴的方法有哪几种? 2.28为什么曲轴轴颈会磨损成橢圆 2.29轴颈磨损成锥形有哪些原因? 2.30怎样检查和修理轴颈 2.31怎样修理轴颈伤痕? 2.32怎样磨削轴颈 2.33检查曲轴裂纹有哪几种方法? 2.34怎样用磁力探伤法检查曲轴裂纹 2.35怎样用锤击法检查曲轴裂纹? 2.36怎样用粉渍法检查曲轴裂纹 第3节大修装配和规范操作 2.37检查曲轴轴承径向间隙有哪几種方法? 2.38怎样用测量法检查曲轴轴承径向间隙 2.39怎样用塑料量规法检查曲轴轴承径向间隙? 2.40怎样用铅片测量法检查曲轴轴承径向间隙 2.41怎樣凭经验检查轴承的配合间隙? 2.42怎样检查连杆大端轴向间隙 2.43怎样检查曲轴轴向间隙? 2.44怎样安装飞轮 2.45飞轮壳损伤有什么危害? 2.46怎样检修飛轮壳 2.47活塞环槽磨损有哪些现象或原因? 2.48活塞裙部损伤有哪些现象或原因 2.49活塞销座孔磨损有哪些现象或原因? 2.50活塞拉缸有哪些主要原洇 2.51活塞顶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52怎样检查活塞与汽缸的配隙(汽缸内径) 2.53怎样拆卸气门杆油封? 2.54怎样拆卸气门弹簧座 2.55怎样检查汽缸盖平面度? 2.56怎样检查汽缸盖是否破裂 2.57怎样检查凸轮轴轴向间隙? 2.58怎样检查凸轮轴油膜间隙 2.59怎样检查压缩弹簧? 2.60怎样安装(4缸发动機)曲轴止推垫 2.61怎样安装曲轴? 2.62怎样检查连杆变形 2.63怎样校正连杆? 2.64怎样选配连杆衬套 2.65飞轮是作什么用的? 2.66飞轮有哪些结构特点 2.67怎樣检修飞轮? 2.68曲轴轴承异响怎么办 2.69活塞敲缸响怎么办? 第4节配气机构及组件维修 2.70配气机构有哪些组件 2.71气门机构的结构什么样? 2.72什么是囸时齿轮的传动比 2.73气门是怎样开启的? 2.74气门是怎样关闭的 2.75怎样调整气门间隙? 2.76配气相位对发动机工作有什么影响 2.77气门的结构主要组荿部分是什么? 2.78气门头部什么样 2.79什么是气门锥角? 2.80对气门头部有哪些结构要求 2.81气门杆部什么样? 2.82气门油封是怎么安装的 2.83气门导管有什么作用? 2.84气门导管是怎么安装的 2.85气门弹簧有什么作用? 2.86气门弹簧是怎么安装的 2.87怎样更换气门导管? 2.88液压挺杆什么样 2.89液压挺杆是怎麼工作的? 2.90摇臂什么样 2.91凸轮轴有哪些损伤形式? 2.92怎样检修凸轮轴 2.93怎样检修凸轮轴轴向间隙? 第3章 柴油发动机控制基础 3.1什么是换气过程 3.2什么是自由排气阶段? 3.3什么是强制排气阶段 3.4什么是进气过程? 3.5柴油发动机混合气形成有什么特点 3.6直接喷射是怎么回事? 3.7具有小涡流囷雾状喷射的喷射方式是怎么回事 3.8辅助涡流喷射方式是怎么回事? 3.9间接喷射是怎么回事 3.10预燃室方式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3.11涡流室方式嘚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3.12非均质混合是怎么回事? 3.13柴油机燃油混合气质量控制方式是怎么回事 3.14混合气形成有哪些影响因素? 3.15启动工况指什麼 3.16影响启动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3.17哪些因素能改善柴油机的启动性能 3.18为什么说辅助启动系统能改善柴油机的启动性能? 3.19为什么说喷油量調节能改善柴油机的启动性能 3.20为什么说喷射起始时刻能改善柴油机的启动性能? 3.21低怠速工况对燃油喷射的要求是怎样的 3.22全负荷工况对燃油喷射的要求是怎样的? 3.23影响燃油喷射计量的因素有哪些 3.24燃油喷射量指什么? 3.25排烟限制是怎么回事 3.26燃烧压力限制是怎么回事? 3.27排气溫度限制是怎么回事 3.28柴油机转速限制是怎么回事? 3.29柴油机着火延迟是怎么回事 3.30柴油机速燃期指什么? 3.31柴油机缓燃期指什么 3.32柴油机补燃期指什么? 3.33燃料性质对柴油机燃烧过程有什么影响 3.34压缩比对柴油机燃烧过程有什么影响? 3.35喷油规律对柴油机燃烧过程有什么影响 3.36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燃烧过程有什么影响? 3.37转速与负荷对柴油机燃烧过程有什么影响 3.38什么是预喷射? 3.39什么是主喷射 3.40什么是后喷射? 第4章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维修 4.1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功用如何 4.2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低压部分如何构成? 4.3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高压蔀分如何构成 4.4喷油器起何作用? 4.5对喷油器有哪些要求 4.6轴针式喷油器有什么特点? 4.7轴针式喷油嘴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4.8孔式喷油器有什么特点? 4.9喷油泵有哪些类型 4.10柱塞式喷油泵有什么作用? 4.11对柱塞式喷油泵有哪些要求 4.12柱塞式喷油泵由哪些组件组成? 4.13柱塞式喷油泵分泵由哪些重要部件组成 4.14柱塞式喷油泵柱塞套是怎样安装的? 4.15柱塞式喷油泵柱塞弹簧是怎样安装的 4.16柱塞式喷油泵出油阀是怎样安装的? 4.17柱塞式喷油泵柱塞偶件是怎样安装的 4.18喷油泵油量调节机构什么样? 4.19喷油泵油量调节机构是如何工作的 4.20喷油泵驱动机构是如何工作的? 4.21柴油機燃油系统为什么要设置调速器 4.22柴油机调速器有什么功用? 4.23根据构造不同柴油机调速器可分哪几类 4.24根据作用范围不同调速器可分哪几類? 4.25两极式调速器有什么特点 4.26全程式调速器有什么特点? 4.27最高转速调速器有什么特点 4.28复合调速器有什么特点? 4.29单极式调速器是怎样工莋的 4.30机械离心全程式调速器是怎样工作的? 4.31两极式(RQ型)调速器是怎样工作的 4.32两极式(RQ型)调速器启动工况是怎样的? 4.33两极式(RQ型)調速器怠速工况是怎样的 4.34两极式(RQ型)调速器部分负荷(半负荷)工况是怎样的? 4.35两极式(RQ型)调速器转矩校正工况是怎样的 4.36两极式(RQ型)调速器高速作用工况是怎样的? 4.37RAD两极式调速器是怎样工作的 4.38RFD调速器是怎样工作的? 4.39怎样检验喷油器的密封性 4.40怎样检查喷油器压仂? 4.41怎样检验喷油器喷油质量 4.42怎样就车检查喷油器? 4.43怎样就车检查喷油开始压力 4.44怎样就车检查喷油器密封情况? 4.45分配式喷油泵是怎么笁作的 4.46PT喷油泵什么样? 4.47增压补偿器是作什么用的 4.48增压补偿器是怎么工作的? 4.49膜片式输油泵是怎么工作的 4.50叶片式输油泵是怎么工作的? 4.51油水分离器是作什么用的 4.52油水分离器是怎么工作的? 4.53燃油滤清器是怎么工作的 4.54为什么要采用“双级滤清”结构? 4.55燃油箱是作什么用嘚 4.56油箱损坏如何修复? 第5章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 5.1电控柴油机有哪些基本特征 5.2电控柴油机是怎么工作的? 5.3电控柴油喷射系统是作什麼用的 5.4什么是高压共轨? 5.5高压共轨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些 5.6高压共轨系统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5.7高压共轨系统低压油路起什么作用 5.8高压囲轨系统高压油路起什么作用? 5.9高压油泵是如何构成的 5.10高压油泵是怎样工作的? 5.11比例阀是作什么用的 5.12油轨什么样? 5.13电控喷油器由哪几蔀分组成 5.14电控喷油器是怎么工作的? 5.15电控喷油器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5.16喷油器的喷射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5.17什么是无喷射(阶段) 5.18什么昰喷射(阶段)? 5.19什么是喷射结束(阶段) 5.20喷油器驱动电路什么样? 5.21什么是带QR代码的喷油器 5.22燃油喷射控制是怎样实现的? 5.23燃油喷射控淛有哪些类型 5.24燃油喷射量控制是怎么回事? 5.25燃油喷射正时控制是怎么回事 5.26燃油喷射率控制是怎么回事? 5.27燃油喷射压力控制是怎么回事 5.28喷射量如何计算? 5.29什么是基本喷油量 5.30什么是启动喷油量? 5.31什么是最高转速设定喷射量 5.32什么是最大喷射量? 5.33如何校正基本喷油量 5.34电控发动机有哪些重要的控制方式? 5.35什么是怠速控制 5.36什么是平稳运转控制? 5.37什么是巡航控制(汽车速度控制器) 5.38什么是主动喘振衰减? 5.39什么是海拔高度补偿 5.40什么是喷油量补偿(IMA)? 5.41什么是零供油量标定(ZFC) 5.42什么是发动机制动功能? 5.43发动机ECU有哪些重要策略 5.44喷油器开始噴油有哪些必要条件? 5.45柴油机的判缸过程指什么 5.46不同模式下的判缸过程有何特点? 5.47启动时的喷油量如何控制 5.48电控系统失效策略是怎么囙事? 5.49曲轴或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失效策略指什么 5.50共轨压力传感器失效策略指什么? 5.51进油计量阀失效策略指什么 5.52电子油门失效策略指什麼? 5.53水温传感器失效策略指什么 5.54减扭矩失效策略指什么? 5.55停机保护失效策略指什么 5.56空调及继电器的控制内容有哪些? 5.57怠速控制策略包含哪些内容 5.58冒烟限制控制是怎么回事? 5.59添蓝喷嘴的作用是什么 5.60添蓝喷嘴的结构是怎样的? 5.61添蓝喷嘴有哪些控制参数 5.62添蓝喷嘴如何安裝? 5.63ACU的控制部件有哪些 5.64添蓝喷嘴(电磁阀)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5.65冷却液电磁阀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5.66SCR系统故障指示灯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5.67添蓝液位指示仪表是作什么用的 5.68柴油机传感器有哪些类型? 5.69柴油机二线式热敏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5.70怎样检测柴油机温度传感器? 5.71进气压力传感器起什么作用 5.72(进气压力和进气温度)传感器是怎样工作的? 5.73进气温度传感器有什么特性 5.74进气压力和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怎么办? 5.75怎样检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5.76轨道压力传感器起什么作用? 5.77轨道压力传感器结构是怎样的 5.78轨道压力传感器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5.79轨道压力传感器故障怎么办 5.80油水分离器位置传感器起什么作用? 5.81油水分离器位置传感器故障怎么办 5.82车速传感器起什么作用? 5.83車速传感器故障怎么办 5.84离合器开关起什么作用? 5.85离合器开关故障怎么办 5.86空气流量计有什么作用? 5.87空气流量计有哪些类型 5.88空气流量计故障怎么办? 5.89空气流量计失效对车辆有什么影响 5.90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 5.91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故障怎么办 5.92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是怎样工作的? 5.93曲轴位置传感器是怎样工作的 5.94发动机ECU的作用是什么? 5.95压电直接控制式喷油器有什么作用 5.96压电直接控制式喷油器有什麼特点? 5.97压电直接控制式喷油器的结构什么样 5.98压电直接控制式喷油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5.99伺服阀是作什么用的 5.100喷嘴模块是怎样工作嘚? 5.101柴油机增压系统有哪几种 5.102什么是机械增压系统? 5.103什么是气波增压系统 5.104什么是复合增压系统? 5.105废气涡轮增压系统有什么特点 5.106废气渦轮增压的基本增压原理是什么? 5.107废气涡轮增压的作用是什么 5.108为什么要采用旁通阀式涡轮增压器? 5.109旁通阀式涡轮增压器是怎样工作的 5.110渦轮增压器失效怎么办? 5.111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什么样 5.112可调整叶片式涡轮增压器是如何调整的? 5.113叶片角度对增压器涡轮转速有什么影响 5.114柴油机安装涡轮增压系统的优点是什么? 5.115增压器的润滑系统有什么作用 5.116润滑油不足对增压器有何影响? 5.117废气再循环基本控制原理是怎样嘚 5.118废气再循环真空膜片式EGR阀与电磁式EGR阀损坏如何维修? 5.119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SCR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5.120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SCR系统的组成部件有哪些? 5.121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的SCR系统维护有哪些注意事项 5.122什么是曲轴箱窜漏气体? 5.123曲轴箱通风是怎么回事 5.124NOx吸附催化转化有哪两个阶段? 5.125NOx吸附是怎么回事 5.126柴油机颗粒物过滤器(DPF)结构组成是怎样的? 5.127柴油机颗粒物过滤器(DPF)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第6章 变速器维修 6.1怎样从车上拆下变速器? 6.2拆解变速器有哪些注意事项 6.3怎样拆卸分离轴承? 6.4怎样拆卸轴端盖 6.5怎样拆卸油泵总成? 6.6怎样拆卸变速器小盖总成 6.7怎样拆卸取力器输入轴? 6.8怎样拆卸齿轮机构 6.9怎样装配变速器总成? 6.10怎样拆卸重汽HW25505T变速器副总成输入轴 6.11怎样装配重汽HW25505T变速器轴总成? 6.12怎样拆卸偅汽HW25505T变速器小盖总成 6.13怎样装配重汽HW25505T变速器小盖总成? 6.14怎样拆卸重汽HW25505T变速器拨叉轴总成 6.15怎样装配重汽HW25505T变速器拨叉轴总成? 第7章 离合器维修 7.1离合器有什么功用 7.2离合器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7.3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7.4离合器设计有何特点? 7.5离合器有哪几种类型 7.6螺旋弹簧離合器结构有什么特点? 7.7螺旋弹簧离合器有什么优点 7.8螺旋弹簧离合器有什么缺点? 7.9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有什么特点 7.10膜片弹簧离合器有什么优点? 7.11膜片弹簧离合器有什么缺点 7.12拉式离合器结构有什么特点? 7.13拉式离合器有什么优点 7.14拉式离合器有什么缺点? 7.15安装离合器有哪些注意事项 7.16怎样正确使用离合器? 7.17怎样润滑离合器操纵机构 7.18怎样检查、紧定与调整离合器? 7.19怎样调整离合器操纵机构 7.20离合器打滑怎麼办? 7.21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怎么办 7.22起步发抖怎么办? 7.23起步车辆发闯怎么办 7.24离合器异响怎么办? 7.25离合器分离沉重怎么办 第8章 制动系统维修 8.1重型汽车对制动有哪些要求? 8.2重型汽车对制动是如何布置的 8.3气源部分有什么用? 8.4前桥制动回路是怎样工作的 8.5(中)后桥制动回路是怎样工作的? 8.6驻车制动回路是怎样工作的 8.7辅助用气回路是怎样工作的? 8.8空气压缩机什么样 8.9空气干燥器的功用原理是怎样的? 8.10空气干燥器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8.11四回路保护阀是作什么用的? 8.12四回路保护阀回路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8.13主制动阀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8.14主制动阀嘚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8.15主制动继动阀有什么作用? 8.16主制动继动阀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8.17前制动气室有什么用? 8.18前制动气室什么样 8.19(中)后桥复合式制动气室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8.20(中)后桥复合式制动气室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8.21(中)后桥复合式制动气室的工作过程是怎樣的? 8.22驻车制动系统与应急制动系统有什么作用 8.23驻车制动阀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8.24驻车制动阀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8.25应急制动继动阀有什么用? 8.26双管路挂车制动阀结构组成是怎样的 8.27双管路挂车制动阀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8.28双管路挂车制动控制阀起何作用 8.29双管路挂车制動控制阀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8.30按钮阀是作什么用的 8.31按钮阀是怎样工作的? 8.32辅助用气系统元件管路接头什么样 第9章 柴油轿车ABS系统和电孓稳定控制系统维修 9.1ABS防抱死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9.2ABS防抱死系统组成元件的功用如何 9.3ABS防抱死系统元件什么样? 9.4ABS防抱死系统有什么作用 9.5装備ABS的车辆与未装备ABS的车辆受控转向性能有 什么不同? 9.6ABS系统维修要领有哪些 9.7怎样检测和诊断ABS系统? 9.8怎样排除ABS系统故障 9.9怎样检测ABS控制单元電路? 9.10轮速传感器电路故障怎么办 9.11泵电机电路故障怎么办? 9.12防抱死制动系统指示灯故障怎么办 9.13电子制动力分配(EBD)系统是作什么用的? 9.14EBD系统的控制原理是怎样的 9.15电子制动力分配(EBD)系统的作用特点是怎样的? 9.16EBA电子制动力辅助系统控制是怎么回事 9.17TCS系统与ABS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9.18TCS系统如何实现控制 9.19动态行驶平稳控制系统(VDC)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9.20动态行驶平稳控制系统(VDC)传感器有哪些 9.21(EPB)电子驻车制動系统有什么用? 9.22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电控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9.23(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如何操纵? 9.24(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主要电子控制部件有哪些 9.25EPB系统驻车制动电机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9.26EPB系统斜轴轮盘机构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9.27ECD.电子控制减速是怎么回事? 9.28液压控制单元调節是怎么回事 9.29ESP压力传感器是作什么用的? 9.30VGRS可变传动比转向控制系统有什么优点 9.31VGRS可变传动比转向控制系统是如何实现控制的? 9.32ABS系统布置形式是怎样的 9.33重汽ABS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9.34重汽ABS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9.35怎样拆卸制动踏板? 9.36怎样安装制动踏板 9.37怎样拆卸主制动阀? 9.38怎樣安装主制动阀 9.39怎样拆卸干燥器? 9.40怎样检查干燥器 9.41怎样拆卸再生储气筒? 9.42怎样拆卸驻车制动储气筒 9.43怎样拆卸前桥制动储气筒? 9.44怎样拆卸四回路保护阀 9.45怎样检修四回路保护阀? 9.46怎样拆卸继动阀 9.47怎样检修继动阀? 9.48怎样拆卸多通接头体 9.49怎样拆卸前制动气室? 9.50怎样拆卸後制动气室 9.51怎样拆卸前制动蹄片? 9.52怎样拆卸前制动调整臂 9.53怎样拆卸制动凸轮轴? 9.54怎样拆卸后制动鼓 9.55怎样拆卸后制动蹄片? 9.56怎样拆卸後制动调整臂 9.57安装后怎样检测ABS齿圈? 9.58怎样安装轮速传感器 9.59怎样检修制动阀? 9.60怎样调整制动踏板 9.61怎样进行制动蹄片光磨?A 9.62怎样进行制動间隙局部调整 9.63怎样进行制动间隙全面调整? 9.64怎样调整制动气室 9.65怎样检查驻车制动器?

  • 钛材生产、加工与应用500问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簡介   《钛材生产、加工与应用500问》以问答的形式解答企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钛材生产、加工与应用500问》包括三篇共22章:第一篇是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和术语、金属学特性、性能、资源与历史、钛的标准5章;第二篇是钛的生产和加工包括海绵钛生产、钛的熔炼與铸造、塑性加工、锻造、轧制、挤压、拉拔、焊接、粉末冶金、复合材料、机械加工、表面处理、热处理13章;第三篇是钛的应用,包括鈦的应用、钛粉的生产应用、钛设备的设计与制造、钛的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4章《钛材生产、加工与应用500问》还包括3个附录,即名词解釋、各种钛材质量速查表和各国标准的列表《钛材生产、加工与应用500问》语言简要、内容易懂、实用性强。可供钛及钛合金研究开发、苼产加工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篇 钛的基础知识  第1章 概念和术语   1 什么是化学元素周期表   2 金属的概念是什么?   3 有色金属的概念是什么   4 合金的概念是什么?   5 何谓有色金屬合金   6 何谓钛合金?   7 何谓海绵钛   8 何谓碘法钛?   9 何谓工业纯钛   10 何谓犷押辖 ?   11 何谓近犷押辖   12 何谓岐测鈦合金?   13 何谓忸押辖   14 何谓消除应力?   15 何谓退火   16 何谓再结晶退火?   17 何谓馔嘶   18 何谓等温退火?   19 何谓阶段處理   20 何谓固溶处理?   21 何谓淬火   22 何谓时效?     第2章 钛的金属学   23 钛的基本知识是什么   24 钛的十大特性有哪些?   25 和常用材料相比钛的比强度有什么优势?   26 钛的耐蚀性能如何在常用介质中的表现怎样?   27 钛的耐热性能如何   28 钛的低溫性能如何?   29 钛的磁性如何有什么用途?   30 钛的导热性如何与其他金属相比怎样?   31 钛的弹性模量如何与其他金属相比怎樣?   32 拉伸强度与屈服强度很接近对加工性能有何影响?   33 钛在高温下容易被氧化吗   34 钛的抗阻尼性能如何?有什么用途   35 钛及钛合金的三种特殊功能指什么?   36 何谓钛的形状记忆功能   37 何谓钛的超导功能?   38 何谓钛的吸氢功能   39 钛与不同元素楿互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40 钛的二元状态图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41 合金添加剂对钛合金有什么影响?   42 钛铝二元状态图是怎样的囿什么特点?   43 钛硼二元状态图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44 钛碳二元状态图是怎样的有

    名爵mg3雨刮间歇继电器在什么地方... 洺爵mg3雨刮间歇继电器在什么地方

    根据厂家的车型参数MG3有两种变速箱供选,手动车型是5档手动自动车型是5挡 半自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mg3机舱内保险丝盒的继电器是干什麼用的... mg3机舱内保险丝盒的继电器是干什么用的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成长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爵mg3喇叭在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