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齐村镇规划图大馒山有没有矿山开采许可证

【概况】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1005.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4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13.26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420.33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1:51.1:41.8。人均生产总值59450元,增长6.8%,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547美元。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2万人,帮扶704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双零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培训2074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80万元,新增枣庄市级创业示范园区1处,扶持创业4100余人、带动就业1.5万人。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1.0%,其中食品类上涨0.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5.0%,衣着类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1.6%,交通和通信类下跌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PPI)92.1%,其中轻工业类97.9%、重工业类89.6%。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年末全市私营企业总户数13638户、从业人员14.24万人、注册资本367.29亿元,分别增长25.7%、16.0%和39.1%;其中当年登记注册私营企业2823户,增长65.5%。年末个体工商户99803户、从业人员25.69万人、注册资本62.92亿元,分别增长2.9%、5.0%和11.1%;其中当年登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9774户,增长48.6%。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取得新进展。滕州经济开发区年内引进项目8个,入园企业达到368家。36个在建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在全省136家省级经济开发区中位列第6位,成为山东省三年来唯一一家通过省政府审核推荐创建的国家级开发区。

【农林牧渔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总产值143.4亿元,增长4.0%。其中,农业总产值99.6亿元,增长4.0%;林业总产值0.65亿元,增长2.0%;牧业总产值28.5亿元,增长4.1%;渔业总产值4.4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0.3亿元,增长4.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65.5万亩,总产量87.9万吨,增长1.0%;肉类总产量11.77万吨,增长1.9%;水产品产量5.9万吨,增长0.2%。新增成片造林4.9万亩,新建农田林网2.5万亩,新发展花卉苗木1.4万亩,森林覆盖率34.5%。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市核查验收,秀美荆河被评为省级湿地公园。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城乡集中式供水处553处,总供水量3095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187.33万千瓦,增长4.9%。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机械植保面积167.26千公顷,增长1.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018.4吨,下降2.3%;使用化肥(折纯)量12.33万吨,下降1.1%。现代农业加快推进。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列全国第3位。“滕州马铃薯”成为全国马铃薯第一品牌,“龙阳绿萝卜”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新认证“三品一标”32个,总数达到196个。新建、改建标准化养殖场103处,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处。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70家,总数达到1691家,新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6家。全市土地流转面积27.84万亩。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退库规模以上企业19家,总数达到47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按所有制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1.3%,集体企业下降46%,股份制企业增长8.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4.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2.1%、重工业增长9.1%;按隶属关系分,市属以上企业下降13.3%,滕州市属企业增长7.9%,其中市直企业增长20.4%、镇街企业增长7.0%。企业效益低位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实现1366亿元、131.7亿元、68.8亿元,分别增长0.9%、-7.5%和-9.8%。其中,机械机床、煤化工、建材、能源、食品医药、轻纺六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实现1213.5亿元、115.6亿元,分别增长0.96%、-11.7%,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8.8%和87.8%。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95家,比上年增加3家,完成总产值169.21亿元,下降4%。全年新签订合同额156.38亿元,增长5.52%。建筑业总产值过亿元企业39家,占企业总数的41.1%,其中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8家、过10亿元的5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53.34万平方米,下降3.5%;其中住宅面积396.49万平方米,下降5.1%。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7亿元,增长1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8.5亿元,增长11.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01.3亿元,增长10.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71.2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91.9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1.4:50.1:48.5。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4.5亿元,下降8.5%,房地产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为25.5%。房屋施工面积825.5万平方米,下降13.9%;房屋销售面积127.9万平方米,下降22.7%,房屋销售额51.9亿元,下降29.2%,房屋销售均价为4057元/平方米,下降8.5%。重点项目建设稳中提质。开工建设重点项目96个,完成投资313.3亿元;滕州卷烟厂异地技改、鲁南化工基地空分装置一体化工程、中材科技新材料产业园、中国玻璃城、南水北调调节水库、滕州城乡配网改造工程等36个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25个枣庄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2.5亿元。山东化工技师学院迁建、兴盟国际商城列入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

【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6亿元,增长11.1%。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27.56亿元,增长11.9%。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293.61亿元,增长13.1%;乡村零售额70.85亿元,增长9.7%。分行业类别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26.59亿元,增长12.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7.87亿元,增长10.2%。大众类消费增长较快。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经营类别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2.82亿元,增长1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6.61亿元,增长12.5%;西药类零售额1.12亿元,增长13.2%;日用品类零售额3.09亿元,增长11.6%;建材类零售额2.6亿元,增长9.6%;家具类零售额3.3亿元,增长7.1%。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8个,成交额269.3亿元,增长9.9%。滕州(义乌)真爱商场一期投入运营,成为全国首家大型城市分销综合体,全年营业额达到70.3亿元。

【对外经济】 全年共引进各类外来投资项目372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03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650.1亿元,增长20.4%;其中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500万美元,下降1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个,合同利用外资451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小幅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53611万美元,增长1.5%。其中,出口50619万美元,增长23.6%;进口2992万美元,下降74.8%。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39家,其中进出口过百万美元的企业47家。进出口贸易涉及160余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合作势头平稳。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3350万美元,外派劳务1090人次,分别增长2.3%、3.4%。

【交通邮政通信和旅游】 S343北留线改建、S345枣济线新建等国省道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农村道路提档升级115.88公里,完成S241平滕线中修、级西公路、党东公路上黄庄至马庄段、前进大桥等一大批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3343.7公里,其中国省公路297.8公里、村村通公路2629.8公里。民用汽车快速增加。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5.43万辆(包括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和挂车3693辆),比上年末增长10.0%,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4.51万辆,增长11.4%。民用汽车中,载客汽车13.58万辆,载货汽车1.58万辆。营运车辆9454辆,其中载客汽车879辆,载货汽车8111辆。公交事业快速推进。滕州至蒋庄矿、滕州至田陈矿、微山湖湿地红荷景区至济宁两城等6条线路完成公交化改造,投资1.06亿元更新更换新能源公交车178部,建成港湾式公交站点37处。邮政通信业较快增长。全年发送函件14.87万件、特快专递10.14万件、报刊杂志1265万份。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71万户,下降23.9%;移动电话用户141.11万户,下降1.4%;互联网用户27.67万户,增长29.3%。旅游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267.4万人次,增长7.8%;境外入境人数4.7万人次,增长9.5%;实现旅游创汇收入740万美元,增长1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8亿元,增长10.2%。墨子湿地公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鲁班湿地公园、洪山口景区、龙振庄园成功创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18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2处。全市拥有旅行社20家,三星级以上酒店6家,特色旅游购物商店47家。

【财政税收和金融业】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5亿元,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55.03亿元,增长7.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1%,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市级收入29.2亿元,增长8.5%;镇级收入41.3亿元,增长11.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5.35亿元,增长11.3%。其中,城乡社区支出增长58.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7.0%,节能环保支出增长31.0%。全年民生支出56.8亿元,增长11.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6%。税收收入小幅增长。全年税收收入91.95亿元,增长0.1%。其中,国税收入39.42亿元,下降8.4%;地税收入52.53亿元,增长7.5%。税收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1%,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分税种看,增值税20.22亿元,下降12.0%;消费税12.20亿元,下降6.6%;营业税13.92亿元,增长17.6%;企业所得税7.47亿元,下降6.6%。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全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0个、金融网点158个。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05.85亿元,比年初增加55.5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89.48亿元,比年初增加46.55亿元。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415.50亿元,比年初增加9.2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78.02亿元,比年初增加18亿元;中长期贷款229.9亿元,比年初增加3.25亿元。企业融资平台取得新突破。三维钢结构、晨晖电子分别在“新三板”、上海股交中心挂牌。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组织实施科技计划104项,其中列入国家、省、枣庄市科技计划41项,争取上级资金2300万元。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95项,获枣庄市科技进步奖22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申报专利1318项,增长2%。发明专利286项,增长3%。授权专利946项,增长2%,发明专利授权量38件,下降29.6%。全年实施国家专利技术619项。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新增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省首席技师2人、省乡村之星3人,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新增枣庄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枣庄市首席技师4人、枣庄市乡村之星5人、枣庄英才7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全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258项,完成220项。院士工作站达到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枣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总数分别达到29家和9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总数达到48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2.19亿元,增长7.9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46%,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质量强市战略成效显著。新增山东名牌产品3个、枣庄市市长质量奖2个。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98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17家,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11项,获得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山东省电线电缆标准化委员会在滕州建立。教育事业全面推进。抓好“全面改薄”及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实施32处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处,选派372名教师到农村交流支教,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72所,专任教师13720人,在校学生20.57万人。初中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99.1%;学龄前儿童入园率85%。本科录取5958人,录取率56.67%。

【文化广电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8个,新增院线影院1个。新建滕州市城市历史变迁图片展览馆和文化馆分馆;新建、改造、提升镇街综合文化中心6处,村居文化大院100个。开展各类大型文化活动350余场次,完成送戏下乡1000余场,送电影下乡1.2万场,新建村居文体小广场173个,新组建广场舞蹈队312个。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薛国故城、前掌大遗址等一批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全年出土文物460件,全市馆藏文物总数达50520件,其中一级品56件。新增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5处、枣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枣庄市级10项。广播电视和报业有序发展。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0%,有线电视传送模拟6套、数字146套电视节目,数字有线电视用户25.3万户。《滕州日报》订阅13740户,发行量3.08万份。卫生服务条件改善。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7处,全市卫生机构达到927个,其中医院21个、卫生院17个、村级卫生室708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7352张,其中医院5344张。卫生技术人员10347人,其中执业医师2499人、助理执业医师461人、注册护士3003人。体育事业广泛开展。体育健身工程覆盖到1246个村居。承办国家级赛事赛会3项、省级赛事赛会2项。举办全市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100余次。滕州籍4名选手参加第17届韩国仁川亚运会,获得2金1银1铜。获国家级金牌1枚,省级金牌22.5枚、银牌7枚、铜牌3枚。全市体育协会发展到22个,体育俱乐部发展到84家,健身活动站点1356处。体彩站点131家,体育彩票销售额1.29亿元。

【城乡建设】 城区规划面积达70平方公里。城市道路584.9公里,城区绿化覆盖面积20.37平方公里。开工城市建设项目195个,完成投资128亿元。实施城市道路工程13项,完成6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新建12处林荫停车场。高标准实施弘道公园、北辛植物园等城市绿化项目,新增绿化面积77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新增供热管网9.7公里,新增供热面积246万平方米,城区供热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总投资2亿元的城乡燃气一体化“镇镇通”工程,铺设天然气管网65公里,燃气普及率99.89%。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4万立方米/日,年供水总量3897万立方米。完成13公里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全年处理污水5170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95.26%。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先后实施级索镇幸福城二期、滨湖镇荷塘月色小镇等8个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完成建设面积7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亿元。回迁上房农村社区29个,入住总户数4万户。高铁新区建设成效明显。建立“区镇合一”管理体制,与中铁置业合作启动总投资51.1亿元的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蓄水库(凤凰湖)、平安路地下综合管廊、凤凰乐园、光大环保能源发电、奥特莱斯生态城等项目进展顺利;滕州高铁新区获评“全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园区”。

【环保气象地震和安全生产】 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全市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比2010年削减2632吨、316吨、1765吨、4641吨,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同比改善率和空气质量综合得分在枣庄市排名“双第一”。18个南水北调重点治污项目全部完成,56家废水企业实施再提高治理工程,建设7处污水处理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质要求。11家废气企业实施脱硫、脱硝和除尘再提高工程,完成273台燃煤锅炉整治任务,淘汰黄标车15627辆,实施“黄改绿”1673辆。30家废水企业、13家废气企业和5家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设施,5家企业安装远程高清视频监控设备,6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公厕10座、升级改造40座,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地埋式污水处理站3个,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镇7个、省级生态镇7个、枣庄市级生态镇7个、枣庄市级生态村93个。全社会用电量平稳增长。全社会用电量60.81亿千瓦时,增长5.3%,其中工业用电量46.62亿千瓦时,增长4.8%。滕州供电公司售电量25.1亿千瓦时,增长1.5%,其中农业生产用电1.12亿千瓦时,增长9.7%;一般工商业用电6.43亿千瓦时,增长3.1%;大工业用电10.76亿千瓦时,下降3.3%;居民生活用电6.79亿千瓦时,增长6.3%。气象地震服务能力提升。全市拥有区域自动站20个,其中4个升级为6要素站。全年平均气温14.5℃,极端最高气温36.8℃,极端最低气温为-11.6℃。年降水量610.8毫米,较常年偏少84.2毫米。年日照时数1977.2小时,比常年偏少293.4小时。新明确13处地震宏观观测点,规划建设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场所11处;启动滕州市地震小区划项目。各类事故继续减少。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4起,下降29.5%;死亡17人,下降5.6%,其中交通事故死亡14人。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50.76万户,总人口169.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6.2万人。总人口中,男性90.59万人,女性79.26万人。人口出生率13.30‰,死亡率5.65‰,自然增长率7.65‰。全市常住人口165.4万人,城镇化率达56.02%,同比提高2.7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0元,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76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5元,增长9.1%。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年教育、医疗、社会治安、宜居环境、文化生活、干部工作表现得分,分别为94.91分、91.79分、92.91分、88.74分、91.89分、88.76分,综合得分91.5分,实现城乡群众满意度“四连增”。养老保障更加有力。实现企业社会保险扩面8041人,征收各类社会保险费21.67亿元,支付各项社保待遇29.23亿元,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4.67万人,收缴养老保险费1.79亿元;基础养老金月发放标准提高至85元,发放养老金2.72亿元。企业退休人员月养老金人均增加255.6元。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30个,拥有床位8120张,入住人数6698人。最低生活保障救济48371户、64810人,其中城市3897户、8531人,农村44474户、56279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3876万元。农村五保供养8020人,全年发放3428.6万元。接受社会捐赠2200万元。全市福利彩票网点159个,福彩销售总额2.15亿元。
  书记 邢 军 镇长 宋彦德
全镇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8.56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9.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亿元,进出口总额22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7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406元。年内获得山东省专业镇认定及品牌产业奖、枣庄市农村改革示范镇、枣庄市农业机械工作先进集体、枣庄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枣庄市市级农村改革差异性项目重点示范镇。

  书记 刘宗峰 镇长 樊 猛
全镇总面积144.12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11.7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7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亿元,进出口总额9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519元。年内获得“2015发现山东最美旅游风情小镇”、山东省旅游产业品牌建设领军镇、省级安全社区、枣庄市商务工作先进集体、法治枣庄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

  书记 黄传军 镇长 王 宁
全镇总面积57.62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3.91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0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52亿元,进出口总额1090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367元。年内获得“2015发现山东最美旅游风情小镇”、枣庄市生态乡镇、枣庄市现代农业示范镇、平安枣庄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书记 秦 魁 镇长 孙彦民
全镇总面积146.66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11.9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0.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9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进出口总额7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160元。年内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枣庄市生态文明乡镇、枣庄市重点领域治污先进单位、枣庄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枣庄市党委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书记 马 冀 镇长 翟华栋
全镇总面积52.89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5.87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4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亿元,进出口总额561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831元。年内获得中国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山东省级文明镇、枣庄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镇、幸福新枣庄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枣庄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单位等称号。

书记 周 琪 镇长 崔 波
全镇总面积101.86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89988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3亿元,进出口总额1207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7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503元。年内获得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枣庄市生态文明乡镇等称号。

  书记 张瑞刚 镇长 宋 捷
全镇总面积63.39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7.2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0.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进出口总额2051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763元。年内获得山东省文化产业品牌建设领军镇、枣庄市文明镇街、法治枣庄建设先进单位、平安枣庄建设先进单位、枣庄市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书记 段修进 镇长 王慎平
全镇总面积37.92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4.2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5.8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进出口总额69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518元。年内获得法治枣庄建设先进单位、平安枣庄建设先进单位、枣庄市三夏三秋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先进集体、枣庄市党委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书记 宗兆波 镇长 颜丙磊
全镇总面积82.32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7.57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亿元,进出口总额802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260元。年内获得山东省马铃薯产业专业镇、山东省特色文化建设示范镇、枣庄市现代农业示范镇、枣庄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先进集体、枣庄市旅游和服务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书记 张铁耀 镇长 邢佑文
全镇总面积78.87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10.5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4.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3.3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9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进出口总额1045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889元。年内获得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山东省创业型乡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枣庄市现代农业示范镇、枣庄市科学关爱和谐示范镇等称号。
书记 朱秋原 镇长 刘 东
全镇总面积84.61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8.88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2.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亿元,进出口总额126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7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349元。年内获得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枣庄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先进集体、枣庄市三夏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先进集体、枣庄市新闻报道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书记 李洪波 镇长 杨峰
全镇总面积总面积78.77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7.48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4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进出口总额261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7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016元。年内获得枣庄市三夏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先进集体、枣庄市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十佳单位等称号。

  书记 王开峰 镇长 蔡成奎
全镇总面积66.93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5.2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6.8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进出口总额40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7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97元。年内获得枣庄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书记 康凤霞 镇长 杨其朝
全镇总面积46.2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5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进出口总额5263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131元。年内获得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枣庄市农村改革示范镇、平安枣庄建设先进集体、法治枣庄建设先进集体、枣庄市节能降耗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书记 马 峰 镇长 王家鹤
全镇总面积79.86平方米公里,年末常住总人口13.9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7.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亿元,进出口总额155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37元。年内获得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综合考核第4名,获得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山东省级文明镇、山东煤化工产业专业镇、山东苯制品产业专业镇、山东省“幸福进家”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
书记 王德海 镇长 何洪超
全镇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8.01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9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7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亿元,进出口总额804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1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080元。年内获得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孔子学堂建设推广奖、枣庄市平安镇、枣庄市四德工程建设示范镇、枣庄市旅游和服务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书记 朱光耀 镇长 孔 娜
全镇总面积85.47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8.76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3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9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亿元,进出口总额501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917元。年内获得枣庄市林业工作先进单位、枣庄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枣庄市政务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书记 薛登峰 主任 陈伟泰
街道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9.77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4.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6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0.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48亿元,进出口总额1845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7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061元。年内获得山东省中小企业创业互联网+特色产业强镇、山东省“幸福进家”活动先进单位、枣庄市重点项目工作先进单位、枣庄市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单位、枣庄市党委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书记 闵祥寨 主任 王怀文
街道总面积26.09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11.44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4.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7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7.35亿元,进出口总额1003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2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039元。年内获得山东省“幸福进家”活动先进单位、平安山东信息调研报送先进单位、枣庄市重点建设项目工作先进集体、平安枣庄建设先进集体、“枣庄慈善奖”先进慈善组织等称号。

书记 孙 剑 主任 赵 博
街道总面积24.64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11.7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9.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6.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进出口总额4261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54元。年内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城镇综合实力100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年活动先进集体、等称号。

书记 俞 涛 主任 宗成伟
街道总面积12.44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2.2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亿元,进出口总额175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22元。年内获得山东省“幸福进家”活动先进单位、枣庄市文明镇街、枣庄市生态文明镇街、枣庄市绿化模范镇街、枣庄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概况】 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296亿元,是2010年的3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1亿元,是2010年的2.3倍,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工商四税占税收比重分别提高到83.2%、61.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5.2亿元、是“十一五”的3.5倍。连续6次在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评比中取得第二名的成绩,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由105位前移至74位。经济结构实现新优化。转方式、调结构,全面退出水泥产业、采石行业,关停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具有50年历史的薛城焦化全面实现“退城进园”,精细化工、高端制造及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三次产业比由2010年的11:61.9:27.1调整到4.7:57.5:37.8,制造业、非煤产业产值占比分别由66.3%、67.1%提升到80.1%、81.5%。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完成中心城区区划调整,拉开130平方公里大新城框架,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完成征收619.7万平方米,建设回迁工程377.1万平方米,1.8万户居民喜迁新居。借助拆迁改造,带动市场开发602万平方米,修建城市道路24条、158公里,铺设水热管线248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14.2平方公里拓展到54.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7.8%提升至55.4%。坚持三级联动、全域统筹,明确镇街功能定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五年六次调整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和基本工资标准,兑现乡镇工作人员基层补贴,人均月增资3210元,工资水平与市直保持一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比2010年提高86.4%、133.3%,农村五保分散、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35.7%、104.5%,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一连增”,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万元、1.2万元,年均增长11.6%、12.9%。先后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山东省卫生应急示范县、省级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区等称号20余项,棚户区改造、水污染防治、农村改革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城市转型】 把产业转型作为城市转型的关键,转方式、调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关停215东、夏庄、邹坞、甘霖4处煤矿,压减产能60万吨,妥善安置分流人员1400余人。培育煤化工产业,薛城能源循环经济百亿产业园聚集项目18个,完成投资72亿元,新建成运营项目4个,累计建成运营项目12个;热电多联产循环经济百亿产业园,热电一期已投产,20万吨炭黑、热电二期正在建设,全区共发展煤化工企业18家、实现年产值68亿元,产品关联、资源集约的循环经济模式日趋完善,成为鲁南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技改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了总投资118亿元的49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19.3亿元,33个项目建成运营,远通纸业30万吨技改工程正在实施、投产后产能可达70万吨,凯铭实业成功在沪市E板挂牌,润恒光伏、中力阀门、东大锅炉正在培育上市,传统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迈进。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6家,纳税过百万元、过千万元企业分别达到112家和14家。现代服务业量质同增。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载体、引业态、提档次,三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4.2%,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3%。生产性服务业加速聚集,万洲·浙商城一期建成运营,铁水联运物流园、邹坞铁路物流中心进展顺利,新引进传化物流、海通物流、万洲仓储等项目20个,全区物流企业发展到136家、专业市场达到14处。启动电子商务三年培育计划,新引进鲁南网络经济产业园、齐家网枣庄站等电商企业35家,发展电商平台10家、电商业户1200家;依托珠江路生态商务区、新城现有楼宇,新引进总部型企业110家,累计发展到186家,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呈现集聚发展态势。生活性服务业向高端提升,枣庄万达广场、银座商城鲁南旗舰店、中央天街、金鼎商业广场加快建设,贵诚新天地、银座民生店投入运营,万洲·第一街、火车站商圈正聚拢业态,全区限上贸易和规上服务企业发展到325家、品牌名店达到418个,区域性休闲购物中心加速形成,城市经济活跃度提升。文化旅游业树立品牌,临山阁对外开放、成为城市新地标,铁道游击队影视城承拍剧目4部,传奇剧场实景演艺再现红色经典,提升了薛城对外知名度;沙沟镇获评山东省旅游强镇,张庄、黑峪、田湾村获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称号,榴花山庄、十字河农家乐被评为“中国金牌农家乐”;全年举办枣庄首届青岛啤酒节、蟠龙河篷客文化节、“奚仲故里”自行车邀请赛等节会活动26次,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打响了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品牌。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70家,规模经营土地1.12万亩。农业基础建设,投入资金3500万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项,创建粮食高产万亩示范方4个,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1.8万吨。实施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处,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3处,新增市级龙头企业7家,认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7个。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兑付各项惠农补贴3877万元,培训农民2300余人次。

【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市驻地建设为龙头,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带动城乡一体发展。棚改安置步伐加快。建设回迁房47.6万平方米,托一、托二、种庄、火车站片区3825户居民喜迁新居,整体回迁率达到67.6%;托三、西巨山、新华街等7处安置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城市功能更趋完善。投入资金3.27亿元,新建改造城市主干道路20条、背街小巷5条,改造老旧小区3处,新增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市文体中心、天衢市场和钱江市场建成启用,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行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整治“城市六乱”,高标准实施夜景亮化、立面改造,现代化市驻地风貌日益彰显,集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托管,通过省级全覆盖认定。实施陶庄镇、常庄镇村庄连片治理,新修农村公路47公里、村村通道路272公里,41%的村实现户户通,新建农村社区46处,改造农村危房7100平方米,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完成企业治理改造6家,淘汰黄标车3264辆,取缔燃煤锅炉37台,综合治理扬尘污染、秸秆焚烧,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持续巩固治水成果,建设何庄水库,建成薛城能源生态湿地,综合整治蟠龙河、小沙河等河道79公里,出境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强化生态涵养,修复破损山体43.2万平方米,新增造林23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率分别达到36.5%、41%。

【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发展提质增效。重点改革不断深化。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建设“四清单一平台”,“减转调”审批事项148项,精简幅度达41.2%。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化工商改革实验区建设,推行“三证合一”,新增市场主体5003户、增长2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口径预算体系,改革会计管理制度,健全综合治税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餐饮业专项整治,开展个体工商户民主评税,财税管理更加科学。加快金融体系建设,新发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2家、保险公司2家,融筹争取国开行、农发行、贷转债等资金28.6亿元,保障了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组建枣庄创业大学薛城学院,SOHO珠江大学生创业园获评省级示范园区,入驻创业团队162家,带动2000余人创业就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成功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引进中青年专家8人,新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24家,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1项,获得山东名牌产品1个、著名商标1个、市长质量奖1项。实施产业招商,新引进万达集团、传化物流等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管理团队和平台项目,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500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5%、120.5%,均在全市率先完成任务目标。90项区定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76亿元,35个项目超计划和按计划推进,23个项目建成投产,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支撑。

【社会事业发展】 全年民生投入17.5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87.6%。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416人,新增城镇就业55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以内。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并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临时救助发放标准稳步提高,全年发放各类补助、救助金3192.5万元,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了较好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薄弱学校改造,新改扩建校舍6所、1.46万平方米,实施集团化办学,严格划片招生,有效化解了“大班额、入学难”问题,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强化卫生计生管理服务,全面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建成启用区中医院综合病房楼。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健康查体,为75%以上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加强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严格食品药品监管。新建提升镇村文化中心、文体广场282处,开展邻里文化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文体活动;开展文明创建,实施“四德工程”建设,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升,2人获评“中国好人”、12人获评“山东好人”、1人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称号。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全面加强社区建设,调整优化社区布局,创新实施“3+X”工作机制,推行居民议事制度,落实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通过“六五”普法验收。深化“平安薛城”建设,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和治安防控体系,调处化解社会矛盾,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物价、气象、档案、老龄、史志、外侨、残疾人、信息化、对台交流、地震预防、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作风建设年活动,落实“八项规定”,反“四风”、转作风,推动区直部门、镇街干部深入村居,开展“双包双联”、“结亲交友”,听民意、解民忧,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党政一体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12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专项资金管理、工程招投标等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审计监督,强化效能监察,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书记 张 军 镇长 张 冲
  全镇总面积64.09平方公里,年末常住(户籍)总人口7.7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8.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9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2.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0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565元。年内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书记 李利萍 镇长 庞 伟
全乡镇(街道)总面积60平方公里,年末常住(户籍)总人口4.5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501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15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329亿元,进出口总额1.4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6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616元。年内获得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度三秋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度平安枣庄建设先进集体、2015年度法治枣庄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书记 时荣国 主任 李庆彦
临城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平方公里,年末常住总人口10.3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剔除房地产)1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亿元,进出口总额8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46元,先后获得省级文明乡镇、全市生态文明乡镇、全市三夏生产暨秸秆禁烧先进集体、全市科学关爱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

书记 张 勇 镇长 曹保营
总面积56.13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总人口7.5万人,户籍总人口8.2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2亿元,进出口总额0.2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14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9014元。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乡镇、2015年度成建训练先进单位、全市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创新驱动工作先进集体、枣庄市生态乡镇。

书记 张 鹏 镇长 巩存维
全镇总面积84.5平方公里,年末常住(户籍)总人口5.6万人。2015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96元。年内获得全省旅游强镇、全市三秋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书记 李景东 镇长 王 彪
全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年末常住(户籍)总人口5.5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人收入9895元。年内获得枣庄市现代农业示范镇称号。

书记 魏玉卑 主任 杜克允
全(街道)总面积39.1平方公里,年末常住(户籍)总人口5.3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560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9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进出口总额895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67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1143元。

【概况】 全区总面积1017.8平方公里,年末常住总人口52.8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年均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年均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亿元,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5.46亿元,年均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00元。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经济林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区、山东省长寿之乡等称号。

【工业】 实施重点项目284个,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49个,实际利用区外资金168.3亿元,争取各类资金49.6亿元。经济开发区从2.88平方公里扩展到19平方公里,完成路、水、气、电及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建设食品产业园,落户过亿元食品加工项目7个。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落地项目9个,总投资38亿元,总规模430兆瓦。“3226”企业培育工程成效明显,103家企业规模进一步膨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总数达165家,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利税18亿元、利润1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3%、11%、10.2%。

【旅游服务业】 以“两山、两镇、一区、一园、一湿地”为重点,推进龙头景区建设。熊耳山地质公园、月亮湾湿地公园、翼云石头部落旅游区创建为4A级景区,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创建为3A级景区。全区4A级景区达到5个、3A级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3处、旅游强镇9个、旅游特色村23个、好客山东最美村镇9个、省级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70家,获山东县域旅游十强称号。贵诚购物中心、山亭商贸城、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运营良好。银光福源健康养老中心入围省重点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鲁南网商谷创业园、汇丰电商产业园建成运营,开展电商业务企业216家、网上店铺425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4.4%、8.6%。

【农业农村工作】 庄里水库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培育土地合作社195家、家庭农场188家,规模经营土地21.7万亩,实现产权抵押贷款1.44亿元,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承包地确权登记、新型合作金融创新稳步推进,被确定为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和农村信用互助改革试点区。火樱桃、长红枣、板栗等特色林果发展到47万亩,店子古枣林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创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家、省级15家、市级2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0家,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4家,“三品一标”认证105个,“莺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被评为山东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投资5.67亿元,完成48座水库除险加固、5条重点河道治理、191个库区移民扶持、18.4万人农村饮水安全、9万亩土地治理等工程。全区农机化水平达到73%,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城镇建设】 实施道路畅通、园林绿化、环境整治等八大工程,城市规模扩大到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9.8%,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等规划编制。新建改造城区道路46条,形成“八纵八横”路网体系。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0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8.3%。文化休闲广场、紫云湖公园、丰泽湖公园建成开放。铺设改造地下管网100公里,基本实现建成区供暖、供气全覆盖。开发居民小区15个,建设保障房、改造棚户区和老旧小区共计70万平方米。突出示范镇、重点镇建设,小城镇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美丽乡村成效明显,冯卯镇8个村连片治理、徐庄镇崖头村改造成为全市亮点。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领先,10处镇街全部实现市场化运营。桑村、北庄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镇及省级示范镇,店子、北庄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兴隆庄村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

【交通建设】 新建改造道路860公里,通车总里程1333.6公里。2015年投资8.6亿元,是建区以来交通投资最大的一年,北留路、店韩路、滕平路、新枣线四条省道改造实现竣工通车,特别是北留一级路改扩建工程实施,为对接滕州和“两高”铺设了快捷道。建成新汽车站,开通改建山滕城际公交、山亭至枣庄新城BRT等11条公交线路,惠及群众30万人。
书记 刘庆东 主任 盛新闻
  街道总面积134.2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776万元,增长11.2%。招商引资项目8个,新落地建设4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完成2.15亿元。

书记 王洪斌 镇长 梁 鹏
全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3个办事处,15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总人口4.2万。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70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12亿元。

书记 张成国 镇长 王绪景
  全镇总面积78平方公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7亿元,增长8.4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增长20.4%;地方财政收入1.21亿元,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4元,增长8.76%。被评为山东省塑编产业基地,山东省最美旅游风情小镇。

书记 王希荣(女,2015年12月任职)
     齐 健(2015年12月离任)
  镇长 王 鹏(2015年12月任职)
     王希荣(女,2015年12月离任)
  全镇总面积48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其中回民近1000人。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80万元,同比增长11.2%,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8.85%。先后获全国民族经济豆制品特色镇、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中国豆制品产业基地、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等称号。

书记 褚红丽(女) 镇长 田 琨
  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3100亩,总人口5.8万,2015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8.89亿元,同比增长30.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亿元,主营业收入12.17亿元,利税1.91亿元,利润7908万元,财政收入2696万元。获山东省卫生镇、一村一品示范镇、最美旅游风情小镇等称号。

书记 唐永平 镇长 李 杰
  全镇总面积65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可完成20.32亿元,同比增长3.85%。境内古枣林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莺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店子长红枣荣获全国第十六届绿色博览会金奖。2015年成功举办第四届长红枣文化旅游节,长红枣园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万元。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省级宜居小镇等称号。

书记 任为哲(2016年2月离任)
     陈友华(2016年2月任职)
  全镇总面积107.6平方公里,36个行政村,4.8万人。2015年,全社会国民生产总值实现88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98亿元,全镇共实现财政收入1997万元,同比增长19.3%,财政支出1616万元,同比增加0.7%;人均纯收入达到10600元,同比增长10%。是全市唯一的无粮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被誉为“中国火樱桃之乡、中华奇石园林之乡”,是全区最大的地瓜枣生产基地。

  镇长 刘 超(2016年2月任职)
     常 钰(2016年2月离职) 
全镇总面积180平方公里,全镇共有42个行政村,233个自然村,总人口5.6万。2015年完成生产总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5.49%。全年实现财政税收278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00元。

书记 刘春岭 镇长 刘 伟
全镇总面积156平方公里,人口6万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6亿元,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11.9亿元,增长8.2%,实现工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3851万元,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0元,增长15%。

书记 褚福涛 镇长 孙印考
全镇总面积113.7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2015年,全年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8.6亿元,增长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07万元,增长16.3%。

【概况】 2015年,全区总面积373.92平方公里,年末常住(户籍)总人口60.86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5.52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5.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0.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6.2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2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61亿元,进出口总额4.3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48元。

【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发展平稳。完成农业产值18.8亿元,增长4.1%;粮经播种面积比例为69.45∶30.55;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4.0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植面积23.62万亩,粮食总产量6.9万吨。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24.25公顷,增加节水灌溉面积620公顷,除涝面积与上年持平;农业机械总动力29万千瓦、增长3.57%;拥有拖拉机525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400台、占拖拉机保有量的0.46%;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分别为台639和466台;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发展管道灌溉面积2.25万亩,齐村支流(小屯村至汇泉路桥段)、西泇河(市中段)治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新增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7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绿色农产品品牌认证3个,创建省级粮食高产示范方3万亩,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基地4000亩。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96家,当年新增5家,增加值增长6.65%。其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93.8亿元,增长3.7%;重工业完成317.6亿元,增长5.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88.3亿元,增长3.5%;利税42.68亿元,增长0.4%;利润25.09亿元,增长0.5%。支柱行业健康发展。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长2.46%,占规上工业比重12%;纺织服装工业增加值增长-0.42%,占规上工业比重24.84%;机械机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占规上工业比重9.42%;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14.64%,占规上工业比重9.57%;食品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占规上工业比重7.17%。煤炭、建材、纺织服装、机械机床、化工、食品医药六大行业合计完成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3.92%。建筑业发展良好。全区有资质建筑企业56家,施工面积377.7万平方米,增长5.5%,竣工房屋面积169.3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产值50.4亿元。

【贸易和开发区经济】 消费品市场增长速度放缓。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61亿元,增长10.8%。全年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4.15亿元,增长11.3%。批发零售业支撑作用明显,住宿餐饮业逐步回暖。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6.2%,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提高9.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和日用品类零售额可比增速同比分别提高12.9、13.4、13.5、5.7个百分点。全年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37个,实际到位外来资金51.4亿元,增长26.6%;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3.81亿美元,增长14.9%,其中出口3.48亿美元,增长22.3%。枣庄经济开发区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税收3.28亿元(含免抵、退税1.29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亿美元。加快市南工业区建设发展。大运河国际艺术双年展会展中心、彩虹坊等6个项目落地建设。完成大运河国际艺术双年展的规划设计,彩虹坊创意产业园30余家商户已入驻;天鹅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市南记忆展览馆和福禄文化艺术馆建成开放,累计接待参观人员5000余人次。按照“两纵三横”的路网规划,完成了振兴南路和汇泉路人行道铺装、行道树种植、市政管线铺设等配套建设。棚户区改造新完成化肥厂340户的征收任务,累计完成5个职工宿舍片区以及3个行政村1908户25万平方米征收任务。

【交通邮电和旅游服务】 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加快。投资6.2亿元,启动33条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工程,合理布局市中新区、老城区、枣庄经济开发区、市南工业区交通网络。投资2.9亿元,实施省道348线改建、税郭至营子段道路改造、公铁立交等16项公路交通工程建设。人民东路、建设南路、鑫昌西路等“断头路”全线打通,泰山路、汇泉路等道路建成通车。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603万元,增长1.84%;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5.29亿元,增长3.24%;固定电话用户13.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8.47万户,小灵通用户0.18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4.14万户,农村交换机容量7万门。旅游经济快速壮大。围绕游在市中建设,完成全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仙坛山温泉小镇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龟山省级地质公园揭牌开园,铁道游击队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环城森林绿道胡山口和马场驿站试运营,130户农家乐通过省级“改厕改厨”验收。服务业稳步发展。中央广场、1878民国风情街等项目进展顺利,九洲快运物流扩建、贵诚物流二期等项目投入运营,全区新增商贸物流面积20万平方米,总量达到140万平方米。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区投资的57.6%,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10.58亿元,增长6.4%。

【科教文卫体】 科技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承担和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7项,获得上级无偿扶持资金1004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总数达到12家。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129.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27%,比年初新增1.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和新增百分点数均居全市五区一市首位。全区申请专利72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9件;获得授权专利46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7件。拥有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11家。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区共有中小学68所,其中:小学53所,普通中学15所,特教中心1所。全区小学招生12329人、毕业5651人,年末在校学生49256人,教职工2097人、专任教师2081人;中学招生6392人、毕业6296人,年末在校学生19355人,教职工1602人、专任教师1472人,特教中心招生15人,教师36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区有卫生机构12个,床位825张,卫生技术人员1085人,其中:执业医师338人、注册护士484人。镇街卫生院8个,床位275张;区级妇幼保健院1个,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58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卫生技术人员61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对“两馆”进行装修升级改造,推进免费开放。开展“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放映各类影片超过1332场。在城市社区、广场开展消夏电影放映月活动,放映公益电影80余场。申报格六洲、齐村古陶窑建造技艺、传统古琴制作技艺、厉家中药治疗烧伤术和青铜失蜡法铸造技艺为市“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实施“柳琴戏进校园”工程,利用各中小学、青少年艺术培训中心,培养柳琴戏后备人才,打造“柳琴”艺术教育品牌。体育工作成效显著。举办、承办了2015年“悦动杯”业余篮球俱乐部精英篮球邀请赛、2015年枣庄市迎智运“新红梅陶瓷杯”象棋团体锦标赛、枣庄市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身秧歌比赛等多项比赛。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施镇街级健身工程,发放体育健身器材共计200余件。

【城乡建设和节能环保】 城市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启动实施71个城建项目,累计投资42.3亿元。东沙河治理工程全面完工,臭水沟变成景观河。214个自然村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新改建、修建城区旱厕228座,改造节能路灯660座,铺设燃气管网18.3公里、供水管网5.5公里。推进城乡供电一体化管理,新建、改造10千伏供电线路55条。加快薛庄、铁西、光明园、文化四村等29个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新建改造,全区新增供热面积107万平方米。实施万泰职工宿舍、齐村粮所宿舍片区等14个棚改项目,在建回迁安置房10300套,累计回迁上房9308套。参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7万余亩。加强生态修复,25处露天开采矿山全部关闭,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一期基本竣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抓好道路、城镇绿化以及湿地、山丘、平原森林建设,改造提升街头游园,绿化补植城区裸露土地,全区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46万亩,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33平方米以上。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完成大气脱硫脱硝和畜禽养殖业治污设施规范化建设等减排项目36个。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完成城区内99台燃煤锅炉改造任务。对机动车实行严格“绿标”管理,全年检测机动车9.3万辆,发放环保标志9.3万套;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完成惠营、汇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水回用等治污项目投入使用,通过国家迎淮考核验收。投资8500余万元,启动建设了西王庄、孟庄、峄城大沙河永安段等3处人工湿地,规划水域面积45.54万平方米。

【社会生活】 年末全区公安口径居民户数16.13万户,户籍总人口55.96万人,其中:男性27.40万人,非农业人口31.96万人。计生口径全年出生人口5994人,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7%,死亡人数2169人,人口出生率10.94‰、死亡率3.96‰、自然增长率6.9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84元,增长8.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672元,增长10.3%。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10元、每人每年28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全面落实,稳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孤儿抚育、城镇“三无”老人供养等补助标准,建立贫困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开展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全年发放各类民生保障资金1.2亿元。新建养老服务机构3家,新改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个、农村幸福院8个,新增养老床位500张,总数达到283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5.4张,位居全市第一。开展“情暖万家”慈善活动,对全区800余户特困家庭实施救助,发放救助金60万元;开展“朝阳助学”活动,救助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大学生164人,发放助学金48.3万元。
书记 李 义 镇长 路安东
税郭镇全镇总面积69.3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5万人。
201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7.9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财政收入2.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40元。获国家级重点镇、全国宜居小镇,省级中心镇、文明镇、“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第二批示范镇、西部经济隆起带经济强镇、经济体制改革试点镇等称号。

书记 罗春耕 镇长 华 北
全镇总面积55.46万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户籍)总人口5.6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亿元,进出口总额1.56亿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93元。先后获省级文明村镇、法治枣庄建设先进集体、平安枣庄建设先进集体、枣庄市农村改革示范乡镇、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枣庄市绿化模范乡镇、枣庄市生态文明乡镇等称号。
(陈 岩 刘连金 伊 宁)

书记 刘凌东 镇长 蔡成森
全镇总面积58.93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总人口3.15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1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7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24亿元,进出口总额0.03亿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215元。先后获评省级地质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森林公园。
书记 张衍耀 镇长 任泽刚
全镇总面积89.88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人。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49.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691.68元,公共财政收入实际完成5518万元。同比增长9%、18%、12%、6%。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安全社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环保生态镇、枣庄市现代农业示范乡镇、枣庄市维稳先进单位等。

书记 孙中立 镇长 刘 杰
全镇总面积51.68平方公里,人口4.81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2亿元,进出口总额0.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85元。年内获得全市创森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先进集体、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创新驱动工作先进集体。

书记 宋海芳 主任 靳 勇
全街道总面积6.8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人口5.8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0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进出口总额0.19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2元。年内先后获得省级安全社区、省级文明镇街、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全市防范和处理邪教先进集体、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创业型街道、全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棚户区改造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书记 杨 秋 主任 赵 波
街道总面积12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户籍)总人口9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进出口总额643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10元。年内获得枣庄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平安枣庄建设先进集体、全市维护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全市科协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书记 张继东 主任 贾鹏章
中心街街道成立于1987年,是枣庄城区建制最早的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4.78平方公里,总户数18164户,5.6万人,设8个社区居委会。2015年,全年生产总值完成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374万元。获“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称号。

书记 孟凡学 主任 王 彬
全街道总面积24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户籍)总人口6.1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67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5万元,进出口总额706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45元。

书记 姬鸿鹄 主任 潘 超
街道总面积2.56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户籍)总人口2.63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进出口总额0.88亿美元;财政收入完成2564万元。年内获得“全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创新驱动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书记 高召军 主任 孙坤祥
光明路街道总面积36.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万亩,2015年末常住户籍人口6万。2015年,街道全年实现生产总值达到2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3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4亿元,进出口总额2905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万元。2015年,获得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三夏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先进集体、全市科协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蒋 明 耿德刚 孙经琛)

【概况】 全区总面积636.8平方公里。年末常住总人口37.99万人,户籍总人口42.28万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9.6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1.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8.4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8亿元,进出口总额1.41亿美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9元。

【工业经济】 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达到221家。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380亿元、利税31亿元;完成技改投资138亿元,新上及续建技改项目166个。引导大企业集团转型发展。丰源集团推进水泥整合、橡胶重组,规划建设了总投资46亿元的丰源产业园,新上年产120万立方米定向板、生物质发电扩建和通达5万千瓦技改等项目,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力生物质发电成为全市首家新三板上市企业。福兴集团整合区内外煤炭资源,调整产业布局,加快非煤产业发展。三兴纳米高新材料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达到44个。瑞兴鞋业、北钛河陶瓷、泰瑞化工等一批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全区民营企业发展到3392家。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开展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18个,其中过亿元项目46个,实际利用外来资金412.9亿元,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3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128.3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5968万美元。抢抓国家稳增长和省西部隆起带建设等政策机遇,共争取各类资金19.5亿元。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70个,完成投资230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65%。先后引进中联集团、山东能源、华电国际、山东海投等国内大型企业投资兴业,一批事关民生的项目相继落户。

【农业和农村经济】 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建成示范基地19万亩。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大枣、核桃、蔬菜等规模进一步扩大,推进省级农高区创建,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榴园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峨山核桃基地被命名为国家级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发展到4.5万亩,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9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涉农补贴3.6亿元。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投资4.1亿元,实施农田水利工程56项,建设高标准农田3.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7.1万亩。农业机械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深入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853家、家庭农场161家,流转土地12.2万亩,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7948万元,被列入全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区。

【旅游服务业】 抓好景区提升、品牌营销和服务业项目建设,新增A级景区3个、星级酒店3家、星级农家乐48家,冠世榴园被批准为古石榴国家森林公园。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东方怡源温泉度假村等项目投入使用,全域化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投资3600万元,实施榴园大道提升、承水路西延、榴花路绿化等路网优化工程,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举办两届世界石榴大会,打造“中国石榴城”品牌。累计接待中外游客7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5亿元。61个服务业项目纳入市级重点,累计投资41.6亿元。三次产业比调整到11.8∶51.6∶36.6,服务业比重明显提升。

【城乡建设】 科学修编城市规划,实现建成区控规全覆盖。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8%。累计投资26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53个,新修改造主次干道12条,新铺设燃热管网106千米、供排水管网72千米,供气供水、污水处理、道路亮化等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低温循环水集中供热项目,走出了用市场化途径解决民生难题的新路子。文体中心、茂源国际商贸城等城市综合体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投资28.6亿元,审慎稳妥推进牌坊街、桃花源、檀翠御都等10余个棚改项目,5000余户居民入住新居。新建金都花园、明德花园、通盛御河园、峄州仙坛苑等新型小区14个,完成老旧小区节能改造26万平方米,城市居住条件显著提高。坚持特色引领、产业带动、差异发展、整体推进,实施垃圾中转站、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八个一”工程和天然气“镇镇通”工程,小城镇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古邵、榴园、阴平通过省级新型城镇化考核验收,古邵、榴园跻身国家重点镇。推进新农村建设,投资11亿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2个,改造农村危房1834户。投资1.5亿元,新建改建村级公路396公里,创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7条,新上新能源汽车50辆。投资3.8亿元,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创建任务。投资1.6亿元,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美丽乡村、生态文明乡村创建,整治交通干道6条,建成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140个、美丽乡村13个、生态文明村41个。投资9500余万元,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连续三年走在全市前列。强力推进“五小”企业、露天采石场、矿石开采加工等专项整治活动,清理取缔土小企业128家、露天采石场84个、矿石加工点72处。开展损毁山体、石膏塌陷地修复治理,修复损毁山体9处,治理塌陷地430亩。实施“净水净气”工程,完成沙河湿地一期工程建设,通过迎淮核查验收,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事业】 发展教育事业,投资2.2亿元,新建改建教学楼79座、宿舍楼4座、学生餐厅26个,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校车服务。先后获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区称号。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新中医院建成使用,人民医院东院区投入运营,改造扩建乡镇卫生院3处,新增村居卫生室13个,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建成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申报科技项目259项、专利1012件,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省知识产权示范区称号。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体育事业扎实推进,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完成第三届全国智运会承办任务。投资24.5亿元,新建枣临高速公路峄城段37.6公里,升级改造郯薛路东段、沂台路、萝甘路等主干道106公里。新建改造变电站5座,新架设高压供电线路327公里,被评为全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区。坚持民生优先,五年来民生支出累计达59.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8.3%。就业形势持续稳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9万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逐年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津贴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并轨运行,受益群众分别达到20.3万人、31.2万人。建成高标准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升级改造镇街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等50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逐年提高,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五保金和各类救助资金2.9亿元。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大幅改善,新建保障性住房948套,配租配售437户。农村扶贫开发步伐加快,投入2200余万元,实现40个村、12234人脱贫。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推行专职化社区警务多警联勤巡防,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六五”普法、“五五”依法治区全面推进,获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区称号。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优抚安置和双拥共建稳步推进,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成功,实现连续34年无责任退兵。老年人和残疾人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妇女儿童权益得到保障。统计审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地震、人防史志、物资供销、物价商业、红十字会等都有了新发展。

【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常态,坚持“谋事要实”,改变过于注重经济总量的发展方式,既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又注重结构质量效益、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以科学的政绩观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9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厘清了行政权力和责任边界。制定出台《区政府工作规则》,规范了行政决策程序。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创新督查考核机制,整治“中梗阻”、不作为、乱作为,服务环境显著优化。落实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定期向区政协通报工作情况,878件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时办结。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风行风得到明显改善,在全市群众满意度调查中位居前列。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树立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书记 刘 明 镇长 刘 林
全镇总面积71.5平方公里,年末常住总人口4.5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亿元,进出口总额24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00元。年内获得“平安枣庄建设先进集体”“全市统计系统先进集体”“全市规划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书记 孙雪玲 镇长 宋嘉卫
全镇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辖61个行政村,年末常住总人口6.4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3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23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70元。

书记 孙中军 镇长 侯 军
全镇总面积139.1平方公里,年末常驻总人口7.1万人。全年实现财政收入实现1.29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7亿元,同比增长20%。年内获得“全市党委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书记 梁晓涛 镇长 马登峰
全镇总面积122.6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人。2015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进出口总额804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500元。年内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文化特色示范镇”称号。

书记 李桂林 主任 王家银
街道总面积20.8平方公里,年末常驻总人口81475人,耕地面积5452亩。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9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4.73亿元,进出口总额1100万美元。年内获得了“省级卫生城市先进集体、省一村一品示范镇街、市农村改革示范镇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街、市三夏、三秋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先进集体、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市社区侨务工作先进单位”等省、市级称号。

书记 褚庆升 主任 马 腾
街道总面积69平方公里,年末常住总人口3.6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9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亿元,进出口总额1752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169元。

书记 廖 华 镇长 吕济禹
全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年末常住(户籍)总人口5.2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8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75亿元

责任人被 处理情况
    枣庄市市中区湖西景苑小区朱子埠,多家化工厂(永利化工、九星精细化工、东涛化工等)夜间偷排刺鼻气味;该小区西侧,有化工厂向齐村支流偷排废液。现因督察组入驻暂停生产。多次向地方政府反映未处理。     1.枣庄市永利化工有限公司位于齐村镇朱子埠村,2017年6月,该企业因安全许可证到期,未进行延续,市安监局对其下达整改通知,要求该企业停止生产,不存在因中央环保督察组驻鲁临时停产问题。9月9日现场核实发现,该企业将窑炉能源更改为天然气,于9月8日调试窑炉,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在线数据已联网,未发现刺鼻气味,未发现生产废水外排。

    2.枣庄市东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位于齐村镇朱子埠村,2017年8月初,根据枣庄市质监局《关于落实节能环保要求注销锅炉使用登记证的公告》,该企业对原4吨燃煤锅炉进行了拆除,企业暂时无法生产,不存在因中央环保督察组驻鲁临时停产问题。现场核实,该企业锅炉改造尚未完成,未进行生产,未发现刺鼻气味,无生产废水外排现象。

    3.九星精细化工实为枣庄九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枣庄经济开发区长江二路2号。2017年7月19日,枣庄市重点污染源强化督查组对该企业检查,提出整改意见。为加快整改进度,市中区环保局于7月26日对其下达了停产治理通知。2017年9月2日接到中央环保督察第二十二批901-60号转办件后,经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未生产,厂界外无刺激性气味;企业污水经开发区配套的污水管网进入汇泉污水处理厂,未发现污水乱排现象。市中区已责令该企业全面停产,在整改验收通过前不得恢复生产。

    4.该案所指齐村支流位于湖西景苑东北方向(并非小区西侧),经排查未发现上游有化工企业排放废液现象。

    5.2016年7月以来,市中区共接到反映枣庄市永利化工有限公司的信访件3次,反映枣庄市东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的信访件4次;反映枣庄九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信访件13次(经初步核实,其中10次基本确定为同一信访人通过省、市、区环保及网络等不同途径反映该问题,区环保局执法人员与信访人取得联系,将检查情况和监测情况给予告知,信访人始终不予配合,答复也遭到拒绝,只认可对枣庄九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进行关停的处理)。市中区环保局和齐村镇在接到以上信访件后均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查核实,依法对信访问题进行了处理,并已对相关信访诉求进行了答复。

    市中区政府责成齐村镇、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环保局、区安监局对以上三家企业加强监管,要求枣庄市永利化工有限公司尽快完成在线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测、验收;要求枣庄东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天然气锅炉改造完成后及时申请验收;要求枣庄九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继续落实整改,在整改验收通过前不得恢复生产;并对齐村支流加强巡查,防止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枣庄市台儿庄区工业园国通运输有限公司院内,有家“永创商贸有限公司”,从事喷漆生产,使用燃煤锅炉,排放刺鼻气味。     永创商贸有限公司位于台儿庄工业园区国通运输有限公司院内,成立于2015年5月8日,于2016年2月进驻开发区,主要从事学生课桌椅加工销售。在加工、拼装过程中涉及喷塑工艺;生产过程中使用0.4蒸吨生物质小锅炉,主要用于产品喷塑后的烘干固化,锅炉于2016年11月至今未使用;喷塑和烘干固化过程中排放刺鼻气味。

    3.台儿庄区环保局已经对该企业进行立案调查,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处罚。按照“未批先建”和违反“三同时”制度对企业下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共处罚金27040元。

    4.要求该企业完善相关的手续,经发改、环保、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审批后方可恢复生产。

    1.枣庄市滕州市木石镇第十三中学东侧、东南方向的两家养猪场,白塔村村委会西侧的养猪场,桥口村,村北、村东、村西的三家养猪场,化石沟村,西南角紧挨高铁的养猪场,中安村,村南的养猪场,异味严重。

    2.白塔村村主任田某某,非法开采村北山,破坏山体、扬尘污染严重。目前都是夜间20点后开采。

    1.信访人所反映的8家养殖户,有2家不存在,其余6家均处于控养区,已全部完成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并正常运行,现场有异味。十三中学东侧和东南方向无养猪场;白塔村村委会西侧的养猪场,业主为田某洲,现存栏生猪90头,建有污水沉淀池、储粪棚,无粪水外排;桥口村北、村东、村西三家养猪场。村西养猪场业主为王某芳,现存栏生猪15头,建有污水沉淀池,无粪水外排。村北养猪场业主为王某瑞,现存栏生猪45头,建有污水沉淀池,无粪水外排。村东养猪场业主为王某宝,现存栏生猪40头,建有污水沉淀池,无粪水外排;化石沟村西南角紧挨高铁的养猪场。业主为随某,现存栏生猪100头,建有污水沉淀池、储粪棚,无粪水外排;中安村南的养猪场。业主为陈某,现存栏生猪40头,建有污水沉淀池,无粪水外排。

    2.反映的白塔村村北山位置在木石镇白塔村北桃山,具体在塔山路中段路北山上,现场查看,未发现近期开采痕迹。所反映的田某某,系该村主任田某某,从事建筑行业,经走访询问,其本人未进行过山石开采。今年以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木石镇对白塔一带多次进行夜间巡查,均未发现盗采行为。

    1.对辖区所有养殖户进行再排查再提升,加强治污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全部达到污染防治要求。对养殖场区喷洒消毒药品,每月对储粪棚进行清理清运,避免产生异味。

    2.加强山石资源保护工作,坚持定期、不定期巡查,夜查和白天查相结合,对辖区山石资源进行动态监管,一经发现非法开采行为,将严肃进行查处。

    枣庄市滕州市鲍沟镇笃西路誉泰机械、金驰机械,104路泰源机械、鑫晟机械,红荷路红荷挂车厂,喷漆排放刺鼻气味,噪声扰民。     1.誉泰机械、金驰机械,104路泰源机械、鑫晟机械位于滕州市鲍沟镇,四家企业均为汽车维修厂,并加工车辆配件,未办理环评手续,现场未发现喷漆车间及喷漆设备,未闻到刺鼻气味,但是发现有喷漆痕迹。经了解,在维修过程中会产生噪声。

    2.红荷挂车厂为山东红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分为南北两个车间,南车间设有喷涂生产线,喷涂生产线有喷漆房两个。现场检查时,未发现有刺鼻气味。喷漆产生的废气首先由水旋式净化设施处理,经一级过滤棉+活性碳过滤后通过20米排气筒外排,污水泵运转正常,其他喷涂环保设施使用正常。风机、空压机和各种泵等噪声发生源设备,采取了隔声措施,厂房为钢结构双层彩钢瓦结构,内层有隔音岩棉,生产车间距周边最近村庄(西十里岗居)距离达600米以上,不会产生噪声扰民。

    1.滕州市环保局对誉泰汽车销售公司未办理环评手续擅自开工建设并投入生产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处罚,罚款6.5万元。

    2.滕州市环保局对鑫晟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未办理环评手续擅自开工建设并投入生产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处罚,罚款10万元。

    3.滕州市环保局对泰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办理环评手续擅自开工建设并投入生产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处罚,罚款4.5万元。

    4.已对上述3家企业断电,责令改正,如不能整改到位,予以关停取缔。

    5.金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企业现在已经全部自行拆除完毕,未再对其进行处罚。

    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郑官庄村东北角的大型养猪场,粪便直排村内水沟,有刺鼻气味,导致地下水污染。该村火化场,无环保设备,晚上排放刺鼻气味,污水直排村内水沟。     1.反映的养殖场为枣庄龟山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宋某,属于适养区,现在存栏生猪1180头。该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齐全,执行雨污分流、干粪收集、种养结合、堆积发酵为主的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模式,日产生活污水5立方,目前雨污分流设施完好,建有沉淀池2个、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套,日处理污水15立方。现场查看,粪便未直排村内水沟;该养殖场在门南建有1处7.5米宽、14米长的储粪场,粪便未及时清理,有刺鼻气味。

    2.反映的火化厂为薛城区殡仪馆,位于薛城区周营镇石门村,配备了2台高档火化机及配套环保处理设施,该火化机尾气处理系统是集除酸、杀菌、除尘等为一体的尾气净化处理系统。经调查,殡仪馆产生的刺鼻气味的原因,是由于殡仪馆在晚间私自焚烧死者衣物及花圈等陪葬品产生的。火化设备无需用水清洗,也不产生废水,不存在设备污水排放问题。在生活区和殡仪服务中心建有化粪池,定期进行清理,未发现污水外流。

    1.储粪场现有粪便目前已清理干净;计划9月17日前拆除现有场外储粪场,在场内建成储粪场。场内储粪场已完成选址规划,待天气好转后施工。

    2.薛城殡仪馆于目前已将现存的死者衣物和陪葬品等清理干净(共清理旧衣服1件、旧鞋子1双、花圈2个、其它废品20余件),并保证以后不再出现私自焚烧行为。

    枣庄市市中区经济开发区长江三路2号,山东澳进食品有限公司,无环评手续,废水乱排、噪声扰民,蒸汽外漏存在安全隐患,影响附近居民生活。     1.反映的山东澳进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枣庄经济开发区长江路三路2号,2017年5月18日注册成立,经营范围:食品、软饮料制造、销售;批发兼零售预包装食品、乳制品。该企业年产6万吨乳酸菌饮料项目于2017年在市中区发改局登记备案,2017年6月7日该企业与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项目建设合同书,2017年7月中旬,该项目建设单位向市中区环保局报审环评资料,因报审资料欠缺,暂未进入环评审批程序。

    2.现场检查时,该企业南侧厂房一条生产线正在生产。经询问企业,发现该企业于2017年9月初安装了一条乳酸菌饮料生产线,9月8日接通并使用枣庄南郊热电公司集中供热放气试压。因设备供货方要求调试设备并付款,企业于9月9日进行了乳酸菌饮料生产线调试生产,并未正式生产。生产废水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枣庄市汇泉污水处理厂,不存在废水乱排现象。现场未发现蒸汽泄漏。经监测该企业厂界噪音未超标,企业四周均为开发区企业,无居民区。

    2017年9月9日,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市中区环保局责令该企业在未获得环保批复手续前,停止一切建设、生产行为,对其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建设、试生产的违法行为依法调查处理,9月17日对该企业下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罚款10万元。同时,市中区政府责成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环保局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该企业在完成整改前不得生产和建设。
    1.前期反映“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楚提楼村东,石子厂污染”的问题,公示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当地政府一直未让其停产,到目前为止设备未全部拆除,厂子老板扬言报复举报人。

    2.前期反映的涧头集镇孙苏庄村,鑫鼎石粉厂,公示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公示中称该厂有环保手续,举报人表示质疑。因为该厂位于村庄内,卫生防护距离不达标,无环保设备,不符合环评审批的条件。涧头集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私下扬言报复举报人。

    1.前期接到1753号、1787号、1981号、2748号转办件后,已对该石子厂进行了拆除取缔。经现场询问,该企业业主根本就不知道举报人信息。

    2.经查阅该项目环评文件,鑫鼎石粉厂项目选址位于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孙苏庄村南500米,属于工业用地范畴,项目用地性质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2类区标准。厂区周围无饮用水保护区、重点文物、风景名胜。因此,本项目选址合理,台儿庄区环保局于2011年5月予以环评批复。现场核实,该企业已按环评批复要求安装了布袋除尘器等环保设施。涧头集镇共有副镇长3人,分别为赵某,徐某,翟某,参与石子厂拆除工作的是分管城建的徐某,而且徐某根本不知道举报人信息,不存在扬言报复的可能性,该举报人反映的问题不属实。

    枣庄滕州市荆河街道善国路与安乐街交叉口的安乐组团小区,环境脏乱,小区内乱搭乱建,周边饭店改油烟通道,烧煤,油烟、煤气刺鼻,小区内污水横流,生活垃圾打扫不及时。     1.安乐组团小区建设于2001年左右,乱搭乱建已形成多年。经调查,小区用户私自乱搭乱建共有18家。

    2.小区沿街门头仅有1家饭店,为董村水饺店,该店油烟未经过处理,通过烟囱外排,同时使用无烟煤,存在影响周边居民问题。

    3.小区2号楼化粪池堵塞有污水外溢现象,现已清理疏通完毕;小区有物业管理,定时打扫,但仍存在个别角落卫生未能及时清理,打扫不及时等情况。

    1.9月9日下午,向乱搭乱建当事人下达《滕州市违法建设治理通知书》,要求当事人在9月10日18:00之前自行拆除,目前已拆除完毕。

    2.向董村水饺店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减少油烟,达标排放。同时,要求当事人更换清洁能源,减少煤气异味,防止扰民。

    4.责令荆河街道办事处加强保洁、监管力度,努力为附近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枣庄滕州市龙泉街道梁场居附近餐馆噪声、油烟扰民,夜间营业,风机等设备未做降噪处理,废水直排,严重破坏附近绿化,影响城市形象。     梁场居北临北辛路,西邻塔寺路,东临科圣路,南邻龙龙腾花园区间路,梁场居内南北、东西存在多条居内区间路。经排查,该区域有10家餐饮店存在噪声、油烟扰民等问题,其中2家餐饮店曾经存在店外经营烧烤、夜间营业、餐饮废水倒入绿化带等行为,8月份,上述两家自行关停了店外烧烤,并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目前,该区域餐饮经营者均为室内经营,无室外占道经营行为,不存在夜间营业扰民问题。     1.9月9日晚,执法人员向辖区10家餐饮经营单位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针对餐饮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噪音扰民、油烟污染、夜间营业、风机降噪、破坏绿化等问题,开展自行整改。9月11日上午,对上述餐饮单位整改情况进行了回访,对拒不整改的“一品香全羊馆”进行停业整顿,责令关停。其他9家全部停业整治,其中,责令存在店外加工的奤夿屯饭店立即进行清理;责令“徐老四鱼馆”增加油烟净化装置,对原有的烟道进行拆除,改建高于建筑物的排烟通道;对剩余的其他7家,增加油烟净化装置、定期清理油烟净化装置、改建排烟通道,未完成整改前不得营业。目前,奤夿屯饭店已将店外加工现场清理完毕,进店加工;其他8家餐饮经营户正在购买油烟净化装置。

    2.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重点跟踪、监督该区域餐饮经营户做好整改工作,确保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置,设置专用烟道,不得夜间营业;对整改不到位的,责令停业,依法证据保全相关经营工具。

    枣庄市现有60多家砖场没有任何环保设施和环保手续,督察组在鲁期间停产,随着督察工作即将结束,台儿庄涧头集镇美利华砖厂、台儿庄涧头集镇祥和砖厂在没有进行任何环境整改情况下已开始生产,其他砖厂也将陆续恢复违法生产。     1.枣庄共有87家砖瓦生产企业,已关停取缔23家。目前有砖瓦生产企业64家,均有环评审批手续并建设脱硫除尘、在线监控等环保设施。9月9日至10日,枣庄市对全市所有砖瓦企业进行现场检查:59家停产整治;3家符合要求正常生产,分别是滕州市恒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峄城区明通建材有限公司、峄城区恒润建材有限公司;2家未经环保部门同意擅自点火生产,分别是台儿庄区枣庄美利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台儿庄区枣庄祥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2.按照枣庄市砖瓦企业环保专项行动要求,2家均企业更新建设了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对厂区进行了绿化硬化,扩建了物料大棚,安装了自动监控设施。为测试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枣庄美丽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于9月6日点火生产,枣庄祥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于8月27日点火生产,但都未经环保部门同意。

    1.台儿庄区经信局对企业动力电源设施实施停电措施。台儿庄区环保局对2家企业下达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目前2家企业均停产整治。

    2.台儿庄区环保局对枣庄美利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罚款10万元、对枣庄祥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罚款2万元。

    3.在全市范围内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企业试生产行为,严查违规生产和超标排污行为。对停产整治企业整改情况进行验收,达标后方可恢复生产。

    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东北角有个太阳能制造厂,未批先建,无环评手续,属于散乱污企业,从事喷漆烤漆生产,化工聚酯味道熏人。     1.反映的太阳能制造厂为枣庄市市中区兴正太阳能设备厂,位于市中区齐村镇张庄村,2008年12月15日在注册成立;经营范围: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支架加工及太阳能的销售。2009年枣庄市质检所对该厂产品进行抽检并出具检验报告,报告显示检测项目全部合格。2013年9月16日,在枣庄市市区国家税务局和枣庄市地方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证。

    2.该企业所使用的土地是张庄村集体建设用地,未办理环评手续。现场无喷漆烤漆工艺流程及设备,热水器水箱保温材料(聚氨酯)为外界购买,厂区内无刺鼻气味。

   9月9日,市中区齐村镇下达了《环境污染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立即停产整改,并进行断电处理,对厂房张贴封条,未完善相关手续前不得开工生产。9月15日,齐村镇对该企业下达《环境污染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企业在2017年9月17号之前自行拆除生产设备、清理厂房。同时,市中区政府责成齐村镇加大巡查力度,确保其在完成整改前不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举报人对受理编号820-141信访的查处情况提出质疑,认为区环保局出具了一份与事实不符的答复意见,泰和化工厂是2016年4月搬到化工园区的,并不是答复意见的2015年11月份。     经过调阅2015年12月4日的污染源现场监察记录,发现该件反映的泰和化工厂在当时已经全部停产,当天正在拆除设备,同原先受理的第十一批820-141号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件回复的2015年10月份搬到化工园区的回复一致,信访人所说的2016年4月搬到化工园区的质疑不符合事实。
    枣庄市石英石生产项目混乱,大小生产企业接近40家,无环保手续,固废随意排放或掩埋。     1.枣庄市共有石英石生产企业33家,其中21家通过环评审批和验收;10家正在整改,未进行环评验收;2家企业没有环评手续。现场检查时,3家正常生产(均通过环评审批和验收),30家停产。

    2.没有环评手续的2家企业为:滕州市玺硕石材有限公司、滕州市南沙河福星工艺厂。现场检查时:滕州市玺硕石材有限公司未正式投产,尚未产生固体废物;滕州市南沙河福星工艺厂,位于善南街道七里堡居,无环评审批手续,之前有生产行为,后被南沙河镇责令停止生产,检查时未生产。

    3.正常生产的3家企业为:峄城区枣庄市明诺建材有限公司,峄城区枣庄市汇晶通宝石英石有限公司,台儿庄区枣庄市博源人造石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时均未发现发现固废随意排放或掩埋现象。石英石板材企业所产生的固废主要是在石英石板材市场过程中产生的废边角料和废渣等一般固废,在环评中要求作为建筑材料等进行外售或者回收利用。3家石英石板材生产企业均能够按照环评要求合理处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固废。其中,枣庄市明诺建材有限公司与本地一家再生资源回收处签订了回收合同,由其向水泥厂进行定期转移回收利用;枣庄市汇晶通宝石英石有限公司与所在附近村居(西北杨村)签订回收利用合同用于修路等建筑材料;枣庄市博源人造石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品、下脚料及废水沉淀池产生的石英石污泥、旋风捕集器收集的粉尘处理后全部回收综合利用,未发现固废随意排放或者掩埋的现象。

    4.现场检查时,停产企业未发现固废随意排放或者掩埋的现象。

    1.滕州市环保局对滕州市玺硕石材有限公司未批先建的环境违法行为发出立案处罚事先告知书,拟罚款7万元;对滕州市南沙河福星工艺厂未批先建且擅自投入生产的环境违法行为发出立案处罚事先告知书,拟罚款3万元。

    2.各区(市)环保局督促未验收企业,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各项要求,尽快开展环评验收工作。

    3.各区(市)环保局进一步加大对人造石英石板生产企业监管力度,确保企业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生产,正常运行环保设施,正常转移利用固废,督促企业完善固废转移台帐,防止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加大巡查力度,对发现的违法石英石生产企业,依法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违法建设及生产。

    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244省道临沂界牌南,有家大型采石场,粉尘污染严重。     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244省道临沂界牌南有一处采沙洗沙场,经山亭国土资源分局勘界证实,采沙洗沙场所处区域为临沂市平邑县地界(枣庄市山亭区国土资源分局和临沂市平邑县国土局就关闭取缔该洗沙场已进行了对接,2017年8月14日下午平邑县已组织联合执法组对该洗沙场进行了关闭取缔)。水泉镇244省道临沂界牌南山亭区管辖范围内没发现采石场。
    枣庄市市中区振兴路、胜利路交界处的“爱美丽洗化”、“钰铭百货超市”大喇叭噪音扰民。    现场调查核实,振兴路、胜利路交界处的“爱美丽洗化”、“钰铭百货超市”大喇叭噪音问题确实存在,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9月9日,市中区城管局对商铺音箱设备进行暂扣,目前已无噪音。同时,区政府责成区城管局加强巡查,确保问题不会反弹。
    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铁山沟村多孔砖厂非法开采,破坏山体,直排粉尘,污染环境。     1.反映的企业为枣庄市红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该企业于2012年11月进行试生产,所用原材料均来源于外购(主要来源枣庄市区内多处房地产开发商开挖地基土等,并附有与开发商购土往来账务凭证)。2017年9月9日现场调查时,未发现非法开采、破坏山体的行为。

    2.2017年6月1日,在砖瓦行业环保专项执法检查中,山亭区环保局发现该企业未达到《枣庄市2017年砖瓦行业环保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对该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责令该企业进行停产整治;6月5日,该企业向山亭区供电局申请关停高压线路,实施停产整治。截至目前,该企业一直处于停产整治状态。

    1.山亭区环保局要求枣庄市红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枣庄市2017年砖瓦行业环保专项行动方案》和已下达的整改意见的要求进行整改、验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2.山亭国土资源分局、环保局加强日常监管,增加巡查频次,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3.北庄镇镇政府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做好日常监管,并明确专人跟踪靠上,监督该企业确保在环保未验收前,不准实施生产。

    枣庄市滕州市柴胡店孙某某的化工厂夜间违法生产,排放烟雾粉尘。      经过拉网式排查,于9月9日晚,在滕州市与薛城区交界处发现1家已关停取缔的小型加工厂,为“滕州市昊扬化工产品销售处”,投资人为孙某某,该厂于2017年5月在柴胡店镇“散乱污”专项行动中已依法予以清理取缔。经现场查看,该加工厂已取缔,没有发现排放烟雾粉尘。
    枣庄市山亭区的“山东亿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违法在西集镇卢山口东南山采石,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噪音、粉尘污染扰民;枣庄永胜建材有限公司批建不符,举报人对政府网站公示的调查处理结果不满意。 生态、噪声、大气、其他     1.关于“山东亿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的问题与第18批827-228号件反映内容相同,山亭区已答复完毕。接到该信访件后,现场核查,该公司处于停产状态,扬尘点已全部覆盖。

    2.关于“枣庄永胜建材有限公司批建不符”的问题与第15批824-220号信访件中内容一致。山亭区已答复。接到该信访件后,现场核查,该企业处于停产整治状态,批建不符的石子破碎机已经拆除完毕,拟予以立案处罚。

    1.山亭国土资源分局、环保局加强日常监管,增加巡查频次,监督山东亿泰建材集团下属的枣庄市庐山建材有限公司完善相关手续后,严格按照《破损山体开采性治理方案》的要求开展山体治理,治理出的石料只能用于庄里水库工程建设,不得对外销售,庄里水库工程建设结束后,同步完成损毁山体治理任务。

    2.凫城镇政府督促枣庄永胜建材有限公司将详细处理结果在企业显著位置的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争取投诉人的理解。

    3.凫城镇人民政府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增加巡查频次,边督边改,确保枣庄永胜建材有限公司不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西坦村卫生室附近宏远门窗店面排放噪音,污染环境。     反映的“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宏远门窗”位于西坦村老北留路路北,东、西均邻商铺,北面为耕地无住户,经营者为于某某。于某某于2013年6月21日取得营业执照,名称为“山亭区桑村镇宏远门窗加工部”。

    现场核实,宏远门窗加工部属于不锈钢、铝合金门窗加工及销售个体工商户,主要设备为金属切割机和氩弧焊机各一台,加工切割铝材、不锈钢时产生噪音。

    1.桑村镇政府要求宏远门窗立即停产,并按照相关环境保护要求,建设封闭隔音切割室,隔音室建成后经环保部门和桑村镇政府验收合格后,方能生产,防止噪声扰民。

    2.桑村镇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全面排查,责令产生噪音的个体工商户进行停产整改。

    3.山亭区环保局等部门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巡查频次,对产生噪音的企业从严从重查处。

    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清屏路与新源路交叉口北侧施工工地粉尘污染严重。      反映的施工工地为山东森乐食品有限公司工地,该工地处于停工状态。2017年8月22日,山亭区城市管理局在巡查中发现,森乐食品项目施工现场未按照“6个100%”要求施工,已于当日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停止施工,按照“6个100%”进行整改。     1.山亭经济开发区按照属地网格化管理原则,加强该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开工条件;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6个100%”要求施工。

    2.区住建局和城市管理局认真履行职责,举一反三,全面排查,严格监管项目工地建设,防止出现扬尘、噪声等污染行为。

    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大郭村卫生室对面的恒祥门业排放刺鼻异味气体,影响附近居民生活。     反映的“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恒祥门业”位于该镇大郭村穿村老北留路路南,东、西均邻商铺,南面为耕地无住户,经营者为李某某。

    现场核查,刺鼻异味气体是恒祥门业对门材切割后使用粘合剂产生的。经区市场监管局证实,该企业未取得营业执照,属于无照经营。

    1.桑村镇政府已按照“两断三清”标准,对恒祥门业进行关停取缔。

    2.责成桑村镇政府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排查,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违法行为。

    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大辛庄村北有人挖沙,造成平地下挖100多米深。     1.微山县两城镇大辛庄村与滕州市滨湖镇接壤,所反映的沙坑位于大辛庄村北约500米处,紧靠滨湖镇王庄村。此沙坑大部分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内,涉及微山县两城镇大辛庄面积不足10%,最深处在滨湖镇王庄村区域内,深度30米左右。此沙坑为六七十年代周围村庄居民垫宅基地、建房自采自用而形成。现场调查时,微山县境内无开采行为。

    2.近几年来,微山县两城镇政府联合微山县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对辖区内开采行为进行严打严管,有效杜绝了偷挖盗采行为。针对滕州辖区少数群众开采外运抛洒污染两城镇辖区道路的情况,微山县国土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环保局、两城镇政府联合执法,设卡设点,对抛洒污染道路行为予以打击。尤其今年4月,微山县非煤矿山整治和微山县大气污染防治期间,在大辛庄村北的生产路设置了限宽限高的路障、挡杆,并安装了摄像装置进行监控。

    大辛庄村的北侧共有两处采砂点,其中东侧一处大部分位于滕州市滨湖镇境内,下挖有10米左右,西侧一处位于微山县境内。经调查了解,东侧区域采砂点属于独立工矿区,已有几十年历史,以前由京杭大运河周边村民自发采砂通过船只水路运往其他地区。该处采砂点已于2013年被关停取缔,滨湖镇截断了进场道路,设立了警示标语,拆除了发电设施,清理了废弃设备及设施。目前,现场已荒废,杂草丛生,近期没有采沙的痕迹,仅遗留少量山砂。
    枣庄市微山县洪山口村受村东部的香精厂污染,近年来村民都不能饮用上自来水。     1.反映的微山县洪山口村,实际为滕州市大坞镇洪山口村。洪山口村东部的香精厂实际为滕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该园区内目前有滕州市瑞元香料有限公司、滕州市润隆香料有限公司、滕州市天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家香料企业和山东威智医药工业有限公司、滕州市盛众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家医药企业及银河水务(滕州大坞)有限公司1家污水处理厂。该园区6家企业中,盛众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无环评审批手续,无治污设施,已于今年4月底被滕州市环保局责令停止生产、停止建设;润隆香料有限公司虽有环评手续(枣环行审字[2011]9号),但由于其未建设治污设施,于今年5月份被滕州市环保局责令停止生产;其他4家企业均有环评手续并通过了验收,均建有治污设施,预处理达标后进入银河水务(滕州大坞)有限公司再进行深度处理后外排。因银河水务(滕州大坞)有限公司处理后废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今年6月17日停止运行;6月26日,大坞镇生物医药产业园内所有涉水企业全部停产。

    2.2017年8月23日下午,滕州市环境监测站分别对大坞镇土山村、洪山口村、任山村等附近村庄9户居民的地下水共171个项目进行了取样监测。按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水质标准,9户居民中有2家硝酸盐超标(分别为64mg/L和27.9mg/L,标准值≤20mg/L),7家总硬度超标(分别为555mg/L、629mg/L、555mg/L、783mg/L、539mg/L、654mg/L、624mg/L,标准值≤450mg/L)。其余162项指标均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水质标准。结合附近企业环评报告中地下水监测评估情况分析,总硬度受我市地质本底状况影响较大;少数硝酸盐超标可能是受到农业施肥面源污染及本底状况影响。

    3.2015年由于天气干旱,地下水位下降,滕州很多山区水井干枯,造成大坞镇北部山区群众吃水困难,该镇在园区北部打深水井两眼,并给部分村铺设了管道,解决群众吃水问题,但是还没有饮用上城市管网自来水。现在滕州自来水管网已铺设到镇驻地,计划明年将管网铺设到北部山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吃水问题。

    1.加快自来水管网施工进度,确保明年将管网铺设到该区域,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问题。

    2.责成大坞镇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加强与周边居民群众的沟通,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及时化解信访矛盾。

    枣庄市市中区青檀中路第二棉纺厂,烧锅炉排放有毒气体,产生噪音,影响周围居民身体健康。     1.反映的企业为山东万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二棉分公司,于2016年实施20吨锅炉脱硫除尘及炉体改造项目,2016年12月通过锅炉脱硫除尘及炉体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企业锅炉脱硫脱硝改造工程完成后,先后采取了风机房加盖房屋、垒砌隔音墙、包装隔音棉、安装消音器等降噪措施减少噪音污染。

    2.2017年7月枣庄市污染源强化督查时发现该企业锅炉综合整治项目因噪声超标未通过环保局验收,市中区环保局对其下达了责令实施停产治理的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使用锅炉。8月24日,市中区环保局在对该企业检查中发现,企业未生产,锅炉已停止使用,排水口未排水。9月9日下午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除纺纱车间生产外,其余车间均停产,锅炉未使用,厂区污水排水口未排水,无刺鼻气味和锅炉噪声污染问题。

    市中区政府责成文化路街道、区环保局督促企业尽快完成锅炉综合整治项目的验收,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确保企业恢复生产后环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
    枣庄市滕州市渣土车非法运输,在城区横冲直撞,产生大量噪音、粉尘,污染环境,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滕州市具有枣庄市城管局核准、具有合法运输资质的运输企业共有5家,城区从事建筑渣土运输的车辆有200余辆,均安装了密闭液压盖板或者采取了覆盖、遮挡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有效减少了渣土运输途中抛撒和扬尘污染现象;引导50余辆渣土运输车辆安装了车载定位系统,与数字城管系统进行联接,实现了实时监控。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渣土管理执法大队下设四个执勤分队,配置执法管理人员49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全天候监管工作模式。同时,在重要区域设置定点执勤岗,不定时检查渣土运输车是否按规定运输,一经发现渣土违规运输现象,立即予以查处。

    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联合执法活动20余次,对160余辆渣土车进行了执法检查,制止抛、洒、滴、漏等现象70余起,对20余辆违规运输渣土车进行了依法查处。

    1.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宣传活动,组织执法人员对市区各施工工地、渣土运输公司进行走访,宣传渣土管理法律法规,发放《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法律法规摘要》、《温馨告知书》等相关材料,进一步强化工程负责人、渣土车辆驾驶员遵规守法意识,切实杜绝违规施工行为,督促其必须严格按照“6个100%”要求,对车辆采取密闭措施,对外出渣土车进行全方位清洗,减少扬撒和带泥上路现象。

    2.加强施工工地监管。实行“一车一洗、污染停工”,发现渣土运输车辆密闭不严、超高装载、沿途扬撒和带泥上路行为,立即责令工地停工整改,通过源头监管,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精准度。

    3.加大巡查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工地、重点路段的监督管理,增加巡查频次,一经发现渣土车辆违规运输行为,立即进行查处。

    备注: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转办第二十九批群众举报件共计25件。截至2017年9月18日已办结25件。

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山东省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近日进驻山东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

根据安排,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进驻时间约1个月左右。

督察进驻时间2017年8月10日-9月10日。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督察组职责,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主要受理山东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其他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交由被督察地区、单位和有关部门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枣庄市齐村镇规划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