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人上岸挣钱上岸有需要的吗

关注左哥公众号FRB555,免费索取100份网赚笔记资料、更多创业思维、项目操作手法、营销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你。

价值9999元原创赚钱项目,限时下载!!!

01: 如何通过4个接近人性的微营销技巧实现业绩金额翻

网赚新人如何在融入网赚的大家庭

不知不觉已经从事互联网行业两年多了,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什么都了解一点,但都不是很精通。可以说一路走来,遍地是坑!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下做互联网创业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避免像我一样跳那么多的坑。

1. 没有领头人,怎么找路?

我刚开始毕业的时候,像大多数人一样,找了一家普普通通的公司去上班,每天重复的生活看不到任何希望。后来,无意间加入了一个互联网创业的qq群,里面各种互联网生意模式都有人在聊,各式各样的让人不禁眼花缭乱。

也许,你们都了解。但是,当时对于我来说,基本都是第一次听说,看到的时候,一脸蒙圈!然后,我看到别人各种秀收益,心中的好奇感促使我想深入了解。

于是,我开始各种加这种跟互联网创业相关的群,也开始找自己的互联网创业的方向。一开始什么都不懂,不知从何做起。后来,我想到一个最笨的办法,就是当别人的小白鼠,去试每个人的操作方式!

有时候,明知是坑,自己还要跳进去看看坑有多深。于是呢,我见别人收徒呀、教项目呀,就主动去找他们,交学费去跳坑,去学习他们的操作方式,交的学费多了,自然懂的东西也就多了!

现在基本可以这样说,你在网上对我推荐一个东西,你说下产品介绍,我基本就能了解到是不是坑!依稀记得2016年的时候,我在一个qq群里做自媒体这块,向群主交了学费,学习怎么搬运、怎么发自媒体视频。

那时候,学费也不算低,500元。然后呢,群主就给我一些学习视频。我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就以为很牛。后来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群主在另一个微信群里,大家免费提供的内容。

那个群主有两个微信群,一个收费,一个交流。交流群就是收集别人的互联网生意模式,拿到qq群展示,然后把你拉进收费群。这只是我遇到过的其中一个坑,还有其他的就不提了,想想都是心酸史,不提也罢。

我主动跳坑这是最笨的办法,但也是最有效率的。虽然有时候真的被坑了,但是起码懂了,下一次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尽管有时候真的很坑,拿钱去了解别人免费就能知道的东西,但也确确实实让我对互联网创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还有,如果你的朋友圈里有大神,千万不要置之不理。你有事没事的时候可以多问问、多学习。有时候,大神的一句话对你的启迪作用都是极大的。过来人的经验,能多了解就多了解,总会有用的。

总之,在没有领路人情况下,路子很难走,你可以去学我去明知山有虎,偏要看看老虎是公的母的!也可以找一些大咖博主,经常看看他们分享的文章!或者关注一些相关的公众号,或常到网上去检索了解相关的资讯。

如果可以,那就找一个老司机带你。当然啦,找司机也要注意,要找信得过的,不然也有可能是个坑。至于能不能信任,就需要你自己仔细甄别了,除此之外也可以多听听别人对他的评价,综合起来,虽然不一定全面,也总比什么都不了解就相信的要好。

不管你做的是什么,线上也好,线下也好,做生意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低买高卖,不然就没有盈利,没有盈利的生意谁做呢?但是,你要知道哪的东西价格最低,哪的人愿意出高价收你的东西。

这就需要收集信息了,在互联网我们可以随时搜索自己需要的资讯,除非你没有网。但是呢,现在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虽然很快,但是信息差永远存在。

比如:最近最火的答题模式。芝士超人、今日头条、花椒等一些平台相继推出答题分奖金。第一批知道的人,在今日头条的第一次活动中,每个人获得了4万奖金。但是,后来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后期的奖金基本都是几块到几百不等。这就是信息差!

你知道有这样的活动后,可能也会去答题。那么,你是靠运气猜吗?再看看别人,早就用上了百度推出一款轻应用“简单搜索”,每次答题时候,答案会实时出现。类似的应用还有搜狗的答题助手,这些应用虽然能实时显示“答案”,但是答案并不能保证是100%正确的。但是,当你不确定答案,或者不知道选什么的时候,这就是你最好的帮手。

信息的获取总是有先后之分,怎么做到快人一步就是我们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了。平时有事没事多逛逛一些论坛、网页、公众号之类的,获取更多的资讯,也可以跟同行多交流交流,多注意相关的资讯,特别是新资讯,这样才能不至于落后。

3.眼界放开,不要局限。

做互联网这块眼界和思维真的很重要,没有自己的思维模式真的很难吃肉,只能喝汤。

接着上面信息差的例子说:当你知道了“简单搜索”开始答题分钱后,你为什么不去想想现在答题项目这么火,可以利用别的办法挣钱吗?打开你的思维先想想!

事实上有很多,我随便举例下:当有人知道答题项目很火之后,就做了很多延伸项目。比如:卖题库,你可以到某宝或者qq群去搜索答题题库,就知道了,价格不贵,主要走量,其实哪有什么真正的题库,完全是忽悠小白而已,但是就是有人买。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

还有,前面说到了,这类型的应用做不到完全正确。那么,答案出错了该怎么办呢?用复活卡,大家都懂。只是,去哪里找那么多复活卡呢?

你在寻找复活卡的时候,已经有人在打开这个市场了——售卖复活卡。不信,你可以到某宝搜索一下“复活卡”。一张复活卡大概是1块钱,几乎是10倍的利润。需求这么大,人家的盈利比你答题的多太多。

这就是思维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为什么总有人羡慕别人,说一样的平台,甚至是同一个项目,别人总做得比自己好。因为,别人能够开拓思维,放开眼界,想得更多,看得更远。当一个事物出现,就已经有人在玩;当你发现的时候,别人已经研究出更多的玩法。

平时有空的时候,可以多看书,多看看一些知名博客和一些论坛,吸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多看、多听、多思考打开自己的思维模式。

一个优秀的圈子是可以优化里面的人的,而一个优秀的人会进入更好的圈子,然后被更优质的圈子优化,从而进入更优质的圈子。

圈子对我们的发展和生活真的很重要,不管你是小白还是大神。比如,马云一开始就建立有自己的互联网圈子,相信大家也听过,叫“西湖论剑”。后来,“西湖论剑”火爆一时,当马云发现自己已经是圈子老大时候,到第六届就停了。

加入圈子就是为了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当你发现你已经是这个圈子的头时,你在这个圈子也就没有什么进步可言了。自然也就该加入更优秀的圈子去学习更多的东西了。

圈子是一种资源,当你加入某个圈子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其中资源发展自己。当然,你作为圈子一员,也要为圈子提供自己的资源,相辅相成。

现在已经不是自我埋头奋斗的年代,更需要的是团队与合作!正如古人说的那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像这种是很好理解的,加入圈子,我们可以认识到更多的人,不管是做同一个互联网生意模式的,还是别的模式的,对于我们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大家操作同一个东西,可以在像社群这样的圈子里相互交流、分享和探讨,也就能在相互的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对于我们的操作是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的。

否则的话,我们只是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都不加入一些小范围内的交流,靠自己一个人是很难突破固有的思维,放开自己的眼界的。即便在一个社群或圈子里,别人的生意模式跟自己的不一样,不要以为大家所做的东西不同就没有帮助。

做互联网,得到的资讯越多越好,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模式和做法,是极为重要的。不同的模式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从而研究出新的方式。

就好像为什么常有人说,为什么在外面获取到的信息虽然不少,但总感觉是过时的,虽然也有帮助,但好像作用不大,为什么呢?原因就在这里,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尤其是注重创新思维的互联网行业,不同的思想和不同事物在一起交流碰撞是极为重要的。

那么,我为什么说利用圈子里的资源发展自己的同时,还要为圈子提供资源呢?拿财神大咖会的社群来举个例子吧。会员在群里可以找合适自己的资源并对接,这样子就可以发展好自己的互联网生意模式,也就实现了自己进入社群的目的——获取价值。

问题来了,在社群里面,怎样才能顺利地对接到合适的资源呢?大家是通过网上认识、交接,没有面对面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不敢轻易相信任何人。这时候,信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你在群里多出现,分享一些干货的内容,常常在圈子里跟大家交流,久而久之,别人就会觉得你可靠,信任你,当你需要资源的时候,有合适资源的人自然就会站出来。

所以,获取价值与输出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个人什么圈子也不加入,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即便在网上或者相关的公众号获取再多的资讯和干货,也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因为,别人都把第一手资讯放到圈子里交流,等公开的时候,这些资讯也就不再新鲜了,等于你比别人在获取资讯方面已经开始落后了,也就是前面我提到的信息差的问题。

再加上,没有大咖跟你一起探讨,你就很难知道自己的操作方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也就很难自我改进,在发展的速度方面也只能在后面远远看着别人的背影。当然了,在加入圈子的时候,要考虑好自身的情况,看哪一个圈子更适合自己。

每一个圈子的资源都会有不同,不是说越高的圈子就是最好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获得最合适的资源。

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世界,只要你用心走入,总能发现不一样的天地。不管是谁,都能够进入互联网中创业,也就是说这个行业的门槛是比较低的。

也正因为这样,竞争也很大,快人一步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圈子里的一手资讯和大咖时不时的干货内容分享,对做互联网有多重要,也不需要我多说了

年仅24岁的方云,却被称为网贷中介“教父”。

他是最早进入网贷行业的中介之一,并开创了众多网贷平台的贷款技术。

他最早进行中介培训,线上、线下教“撸口子”的技术,教出上千“徒子徒孙”。

如今,他的中介大军散布全国,夺下网贷中介的半壁江山,他们打法凶狠,花招百出,业内将其称为“方家军”。

“方家军”中的精英,年入千万,创造了一个个暴富传奇。

一个月前,现金贷行业突然刹车,方云本以为“方家军”会退出江湖,却没料到,真正的中介狂欢和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踏上中介这条路,说起来也有些“命运”的味道。

大学期间的方云,讲义气,朋友们来南京找他,“七日游,吃住玩全包”。

生活费不够花了,方云就去做小生意,但零星收入,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挥霍。

2013年,全国“校园贷”寥寥无几,只在零星几个城市出现,其中就包括方云所在的南京。

19岁的方云,借了第一笔校园贷,1800元,半年后还2000元。

他发现,身边很多学生开始借钱,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门好生意。

与其借贷,不如帮助别人借贷赚钱,他成为一位“贷款中介”。

贷款所需资料庞杂,金融机构和用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出现了中介大军。

他们为用户美化、伪造资料,“让一个坏用户,看上去是一个好用户”,以此帮助他们绕过金融机构的层层风控。

当时的中介,主要集中在银行、小贷领域,面对“网贷”的崛起,中介群体尚未觉醒。

而方云是最早进入网贷行业的中介之一――他开始帮一家校园贷获客。

他最开始的打法,就是撒传单。

他花20块钱,打印了200张传单,招来了5个客户,借出2000元。

而校园贷平台给他返了两个点,赚了40块。

方云觉得这事可干,就把同学元朗、林爽也拉了进来。

此后,这两个人成为他的徒弟,并各自单飞,在业内独挡一面,成为“扛把子”人物――这是后话。

但很快,平台返佣这点小钱,已无法满足方云。

他开始向借款用户收取巨额“手续费”,“一开始是5%,然后10%,狠一点的,收20%、30%”。

他开了这个先河后,网贷中介就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获客渠道,而变成了暴利职业。

2014年,市场突然爆发,校园贷在全国火热蔓延。突然之间,方云代理的平台从一家发展成五家。

方云的推广方式更为野蛮。

他买了一辆车,开往南京各大高校,三个人往柱子、厕所和海报栏贴五种不同的广告单,“每单留不同的手机号,但打过来都是我们接。”

早期网贷多在PC端办理,客户要到办公室填资料,交服务费。方云在一栋大楼里租了个办公室。

每天早上一起来,他和元朗、林爽就坐到电脑前,一直操作到晚上10点。

“每20分钟做一个客户,收500、1000。”方云将这种方式形容为“无脑赚钱”。来钱太快,刺激的快感不亚于吸毒。

三个人每个月至少有20万的纯利润,且在不断增长。“人生第一次觉得,钱不就是一串数字嘛。”

生意越做越大,方云索性休了学,专心创业。

那一年,他21岁,刚上大三。

“四处贴单”这个模式,方云觉得实在是太慢了。

他想拉更多人进场,“场子热了,行业热了,大家一起玩”。

方云一直认为,他是“网贷中介”的鼻祖。

这是因为,他开创了线上和线下的“中介培训”模式,批量产出了成千上万的中介,实现了中介的规模化。

方云有七个微信号,加上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渠道的粉丝,有数万人。

他通过发朋友圈、YY语音培训、开线下中介大会等多种方式,线上线下同步招生。

第一次招生,方云很小心,一人收268元培训费,两天招了100人。

第二次,每人收2000元。

此后培训费一路上涨,2500、3000、3500……直到如今的19800元。

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方云都在用他诙谐而极具穿透性的演讲功底,传授如何撸口子,如何用“野路子”获客。

“你怎么去女厕所贴传单?你可以带一只猫,假装找猫,就能混进女厕所。”他花招百出,不断“抖机灵”。

2014年到2015年一年多的时间,方云大大小小培训几十场,人数上千人,这其中诞生了诸多中介大佬,包括湖南益阳的黄猛(化名)、三亚阿海等人。

“南京市场饱和了,我就让他们去武汉、益阳、杭州、江西。”方云甚至还教大家“如何培训中介”,数十人的讲师团撒向全国。

就此,徒弟又产生了徒子徒孙,在全国裂变繁殖,诞生了成千上万的“方家军”。

方云此举让行业如同一座火山,猛烈喷发。

此时他发现,“我们培养了一堆竞争者”。但他无所谓,因为网贷行业的黄金时代来临,用户永远多得做不完。

“做得最大的,买了别墅和车子,年入数千万。做得半死不活的,一个月也有一两万。”

这些人大都出身贫寒,要么是大学还没毕业的学生,要么是初涉社会的小青年。

他们意外踩上快车道,就此开始了一路狂飙的人生。

直到现在,方云都一直在强调“顺势”的重要性,踩中了时代鼓点,才能够跳出绝世舞曲。

在众多的徒弟当中,“三亚阿海”是方云颇为赏识的,因为他“足够拼,足够狠”。

中专毕业的阿海,曾在三亚做房产销售中介,生意惨淡。看到招生广告,他问方云:“学费是2000,但我只有1000,可以学完赚了钱再补上吗?”

阿海在线学了两天,然后在三亚的十个专科院校四处贴单。

拿到的提成,刷新了他的三观――做房地产中介,他每月工资不到2000。而在校园贴单两天之后,他就赚了2000。

第三天,阿海就刷蚂蚁花呗买了机票,去找方云面授网贷技术。

所谓的面授,其实也不过是他看着方云的团队,实际操作放贷。

两天后,阿海就学成而归。

此后,他转战网贷大省山东,从月入数万到几十万,一路飙涨。

而这样的传奇故事,在方家军中,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他们凶猛地攻城略地,独立山头,圈下了中介半壁江山。

而方云,就此走上了“教父”的位置,每到一个新的城市,就有徒弟们蜂拥过来请他吃饭。

毋庸置疑,方云给了他们一把通往财富捷径的钥匙。

“方家军”继承了方云的技术,也学会了他的“小聪明”。

但方云没有给他们制定“帮规”,为他们确立“底线”――很快,方云就将发现,这是他最大的失策。

2015年,网贷变得异常火热,方云却发现,一切都开始失控。

有一次,方云去徒弟的公司,看到申请借款的长队,从办公室排到了走廊,到处都是抽着烟、等待借钱的年轻人。

有个女生告诉方云,她热爱旅行,已撸过了十几个平台。这次,她要借两万,去丽江。

方云隐隐嗅到了失控的危险气息。

而方云的徒弟们,已不再满足网贷中介的收入,他们开始玩更为疯狂的“超利贷”和“倍条”。

他的第一个徒弟林爽,单飞后开始操作“超利贷”:借款1000元,只到账700元,一个月后,依然还1000元,周息高达30%。

而第二个徒弟元朗,自己做了一个分期平台,操作“倍条”,又称“撕条子”。

这个玩法的利息更为惊人,借款一万元,只到手7000元,一周后共还12000元,却要打3万元的借条。

一旦用户逾期,中介立刻带人找上门去,按借条要求的3万还款。

因为元朗的玩法极为野蛮,“撕条子”撕得很猛,业内都叫他“任意撕”。

而方云以前的小跟班“马叔”,此后成为“倍条”中翘楚,玩法极为凶猛。

他善于揣摩人心,一直在思考,什么时候中介最挣钱?

就是用户理智全失,对网贷上瘾,并失控的时候。

“借贷就像吸毒,如果他们完全被借贷欲望控制,中介就可以从中大把赚钱。”马叔为了吸引用户掉入这个陷阱,无所不用其极。

这群年轻人讲义气,很好忽悠。马爷会带他去酒吧玩,点19800元的酒水套餐,并自己买单。

第二天,马叔会再去酒吧――这次则让年轻人请客。钱不够怎么办?马叔就会借给他。

而实际上,酒吧和马叔早已勾结在一起,酒水只需付800元。

而这个年轻人,就如此被拉下水,陷入网贷的旋涡中,只能不停撸新的口子,“以贷养贷”。

就是靠着这些野路子,马叔一年时间,就迅速崛起为当地有名的中介。

马叔是“方家军”的代表。无疑,他们身上都有类似的刻痕。

出身低微,学历不高,突然从低谷跃至巅峰,他们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也没有想到,获得钱如此轻易。

站在巅峰之时,他们忘乎所以,变得毫无底线,“有钱就挣,手段不限”。

此后,方云接到了两个徒弟被抓的消息。

徒弟给用户7000本金,开了3万的借条,逾期后,对方靠撸网贷还了3万。

结果借条没有撕掉,他们又找用户要3万,用户受不了,报警了。

“方家军”玩得“太野”,一些已经玩脱了。

一切都滑向了失控深渊。

方家军就此出现了分化。

一边继续沉沦,一边洗脚上岸。

2016年下半年,小额现金贷市场开始爆发,那些被线下“超利贷”、“倍条”吸引的用户,也都转战到线上。

而除了这些老用户,一大批新用户觉醒,也加入借贷浪潮中。

而中介大军,几乎都转战线上,“地下高利贷几乎没有生意了”。

一个月前,现金贷监管落地,为行业踩下急刹车。

方云本以为中介大军会暂时收敛、退潮,却没料到,这是新的狂欢的开始。

行业刹车,但借款用户难以刹车,他们已被激活的借贷需求,已形成强大惯性。

这群底层借贷人群,开始重回地下。

“超利贷和倍条的生意,开始变得爆火。”方云发现,他的徒子徒孙正在频繁发“超利贷”和“倍条”的广告,准备进行一轮疯狂收割。

△中介在朋友圈发的超利贷广告

而只要借贷需求存在,中介就不会消亡。

底层的信贷被彻底激活,对于他们来说,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地下的野蛮借贷市场荣耀归来,此后的疯狂,方云已很难预测。

继续“深耕行业”的方家军,正在积极迎接他们的狂潮。而另一边,一些中介却选择上岸,开始新的人生。

马叔遇见了一个18岁的年轻人,穿着黑色皮夹克,打耳钉,发型很潮,他说自己的父母开工厂,家里有车有房。

要是你有手有腳你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憑什麼給人家說你要上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挣钱上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