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哥哥姐姐们,趣头条真的能赚钱吗,赚投资少挣钱多的项目吗!

  按照计划,9月14日,内容资讯分发平台趣头条将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其更新的招股书显示,它目前是中国第二大移动内容聚合平台。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初创公司,两年累积了上亿用户,MAU6200万,平均DAU2100万。

  但新闻资讯并不是一门容易的生意,在解决用户和流量的问题之外,还有“牌照关”待解。

  趣头条招股书称,其尚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和《互联网视听节目传输许可证》,这也成为它潜在的风险之一。但其准备引入澎湃作为国有股东去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这也是一个行业性问题,其竞争对手之一,今日头条也尚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资讯类APP上市第一股,趣头条新闻资质何解更是具有标杆性意义。

  此外,创建一个好的内容生态离不开数量和质量。趣头条创始人兼董事长谭思亮也坦言,“之前在内容上的投入还不够。”

  欲以澎湃为国有股东申请许可证

  趣头条在首次递交的招股书中称,考虑向国有公司派发具有特殊权利的股份,以促进《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的取得。今年8月,人民网旗下基金、澎湃新闻都成为趣头条的战略投资者,这成为趣头条向国有资本靠拢的信号。

  在其9月4日递交的新版招股书中显示,2018年8月17日,趣头条与人民网有限公司管理的基金订立股份购买协议,发行C1系列优先股,并于9月4日,已向该基金发放145052股C1优先股,作价540万美元。

  趣头条于8月27日亦与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澎湃新闻签订了购买协议,发行1480123股C2优先股,作价5500万美元。购买股权协议还规定,澎湃新闻有权向趣头条的董事会指定一名董事。(注:C1、C2系融资先后的区别)

  新版招股书称,趣头条准备以澎湃新闻作为国有股东去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同时,澎湃还有权向董事会指定一名董事,但是,依旧“无法保证我们的申请将被监管机构接受或批准”。

  此外,趣头条国内运营主体上海基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以极低的价格给澎湃新闻派发股本扩张后的1%股权。不过,该1%股权并不享有经济权益,未经政府批准也不得出售给第三方。目前,澎湃新闻持股比例为”的字样。

  一家新闻网站的技术总监表示,通常分享文章链接时,灰字的部分会显示文章的摘要。

  但趣头条中,摘要变成了网址。他举了一个例子,这篇文章分享到微信时,显示的网址如下:

  他通过微信PC版测试发现,原地址是,并非分享里显示网址。

  趣头条为什么会将原本该显示文章摘要的地方,替换为一串不相干的网址?

  该技术总监表示,微信分享接口可以自定义网址,也就是说,分享文章时,可以通过微信接口自定义一个别的网址,这在技术上很容易实现。

  他分析,趣头条这样做不排除是故意让人以为文章来源就是显示出来的网址,而隐藏了原有网址。具体的动机不好猜测,可能是为了规避一些监管或审查,但这种行为肯定是通过技术手段故意为之。

  对此,趣头条相关人士未予回应。

  正逐渐剔除早期的“搬运内容”

  招股书显示,趣头条上的内容来源为两部分,一是与专业媒体合作,二是平台上注册的超过23万名原创作者。在2018年6月,趣头条增加了约590万条内容,其中约有290万条视频。

  趣头条创始人兼董事长谭思亮称,最核心的事情是内容和算法层面的建设,“之前在内容上的投入还不够。”

  “平台最初付给作者的费用很高,同时又来不及邀请那么多的优质作者,肯定会有搬运的内容去填充。”一位在各平台都运营有账号的创业者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优质作者的进驻,平台会再将原先的一些搬运内容替换掉。

  知情人士透露,随着上市计划的推进,趣头条引进了大量新人作者,对内容质量的控制随之变得麻烦。所以,除了人工外,趣头条引进了机械推荐。智能算法把一些账号按等级划分,机器也会给予不同的推荐量。例如,运营了时间比较久的优质账号得到的推荐量,会高于新的优质账号。

  随着机械算法的进入,趣头条也正在大量下调“搬运内容”的权重,或者通过激励优质内容,增加优质内容推荐量的方式削弱搬运的力量。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搬运内容仍然不可避免,包括其他平台也有类似问题存在。

  知情人介绍,今日头条得益于足够大的内容池,几乎完全实行了人工智能推荐。但是目前,趣头条目前人工和机器的推荐比例是五比五。

  趣头条还想讲一个更大的故事,招股书称,除了文章和视频,趣头条还计划将内容维度丰富,创建一个包括文学、游戏、直播、动画等全面的轻娱乐内容生态系统。

  但这对于现在的趣头条来说,还为时尚早。

  记者 / 万珮 闫丽娇

看新闻就能赚钱的趣头条美股上市了!

很多事来不及思考,这就样自然发生。

赶在史上最强台风“山竹”来到前,9月14日,看新闻就能挣钱的趣头条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在很多人心中刮起了一阵台风。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趣头条开盘后一路暴涨至190%,到收盘时市值定格在46亿美元,是搜狐市值的5倍多!

趣头条一开盘股价就大幅上涨,短时间五次“融断”的过程更是创下了纳斯达克的新纪录:

开盘仅2分钟,涨幅做过技术大牛,还经历过两次创业,两位创始人形成天然互补。

其实从今日头条和拼多多的成功也可以看出,三四线城市的流量红利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如果在这些地区推广资讯APP,因为有足够的流量收割,广告业务很容易开展。

如今,趣头条的月活跃用户7000多万,很大一部分来自三四线城市。

其三,做到和今日头条有所区别。

作为一款成名已久的APP,今日头条在三四线城市的广告推广主要通过跟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合作进行预装,但是在做内容时得支付一定的版权费用。

而名头相对较小的趣头条则可以通过用搜索引擎直接爬取各大网站的内容,在版权费用上的支出相对较少。

最后,关键的一步:看资讯就能挣钱的获客方式。

看资讯就能挣钱,这是趣头条获客的最大利器,也揭示了它的商业模式。

和今日头条一样,趣头条的盈利方式也是流量做起来后开展广告业务。为了完成广告任务,趣头条把部分预算给到做兼职的网民,然后通过这些“网赚”的口口相传将广告业务铺开。

对于三四线的网民来说,因为内容是抓取的,在趣头条上和在四大门户看新闻没有多大区别,在趣头条上看还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找准了市场、看透了对手、摸准了人性,这才是趣头条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突然爆发的原因。

根据QuestMobile的最新调研,三四线城市手机APP排名中,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和趣头条霸占了新闻资讯APP的前三名。

其中,腾讯新闻的体量虽然很大,但用户增长很慢,而今日头条的月人均使用次数和时长都遥遥领先于趣头条和腾讯新闻。

但如果腾讯新闻和趣头条联手,情况可能又会不一样。

有时候,你还不得不佩服腾讯的投资眼光:京东、拼多多,趣头条,一个个都没能逃得过它的法眼。

作为趣头条的重要投资者,除了提供资金支持,腾讯还向趣头条开放了qq、微信、微信支付等流量入口。可见,趣头条在腾讯心中的地位并不亚于京东、拼多多等。

而趣头条就是专为改变移动聚合内容平台的格局而来的。

如果说今日头条的出现打破了四大门户网站垄断资讯的格局,并由此迎来内容聚合平台的战国时代。那么趣头条的脱颖而出,本身就说明它也有无法取代的优势。

对于因为内容算法落后于今日头条,一心想在资讯内容上扳回一城的腾讯而言,趣头条无疑是一张重要的王牌。

当然,前提是趣头条本身必须足够强大。

目前,趣头条比较薄弱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其一,盈利能力有待加强。

虽然趣头条2018年上半年营收高达7.178亿元,但亏损同样达到5.14亿元,这种撒钱抢用户模式还在持续多久,考验的不仅是投资人的信心,也最终会影响到APP在用户手机里的留存率。

其二,“类传销”推广模式有待改善。

特别是返利阅读的手段有可能随时都会触碰到政策的壁垒。

其三,“无趣”的内容有待提高。

趣头条定位于三四线城市,内容上的“无趣”说到底是量体裁衣式的商业手段,但是就像《人民日报》指出的:如果以蝇头小利,诱导用户分享传播涉黄文章,这就值得商榷了。

无论如何,成立才2年多的趣头条美股上市了,祝福它吧,前路漫漫,一路走好!

(本文为电商报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标题:“刷新闻赚钱”APP爆发,“趣头条”并非真的有趣

过去,我们见过以签到、阅读、评论和转发的形式赚取积分的资讯类APP,可近日,一批打着“读资讯,赚金币”、“刷刷新闻就能赚零花钱”、“刷新闻赚现金”等噱头的新闻资讯类APP来到大众视野。您没听错,不是赚积分,是赚“白花花的银子”。操作形式不难,大多以现金补贴鼓励用户分享链接到朋友圈,以及邀请朋友注册来赚金币。

朋友们你们相信这种“天上掉馅儿饼”的事儿吗?反正我是不信。这不,产品还没“捂热乎”呢,种种疑问就产生了。这种“赏金为王”的新闻传播模式,会让内容的质量靠边站么?所谓“推荐好友”的“收徒模式”又是否合规呢?

APP诱导分享,“收徒”模式类似变相“传销”

“同样看资讯,每天有钱赚”。这是某新闻资讯类APP的广告语。

用户张女士告诉记者,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看看新闻,分享个朋友圈,还能赚点零花钱,赚不出来零花钱,也能赚个公交地铁钱。

在一款名叫“惠头条”的APP中,几乎所有的用户行为都被“明码标价”。按照平台的目前的规定,无论是看新闻、看视频、签到、分享还是把链接分享到朋友圈,都可以得到平台数量不等的金币,比如阅读资讯5分钟可以得到100个金币,观看视频5分钟可以得到50个金币,分享新闻资讯可以得到50个金币等等。按照其兑换原则,1万个平台金币约等于现实中的1块钱,用户至少积累1万个金币才能在微信或支付宝提现。换句话说,用户必须在惠头条上连续阅读8个多小时新闻资讯,或者观看近17个小时的视频,才能挣1元钱,如此看来,这个零花钱似乎不那么好赚。

众多“刷新闻赚现金”APP

业内人士龚先生透露,“补贴+收徒”已经成为目前一些新闻资讯APP的主要商业模式,所谓补贴是指用户完成指定任务获得现金奖励,而收徒模式更为重要,通过邀请收徒,用户可以从徒弟的收入里获得持续的分成。

龚先生表示,本质上模式相当于收徒模式,简单说有点类似收徒“传销”。一个人通过这种方式扩展到三个人、五个人、十个人这样。有一定的等级体系在里面。

“想要来钱快,可以收徒弟”。通过分享邀请码“收徒”之后,如果徒弟长期没有阅读、分享或是继续“收徒”行为,师傅还可以通过“唤醒”功能,提醒徒弟阅读资讯,进而持续获得奖励。记者打开一款名叫“趣头条”的新闻资讯APP,其公开的排行榜显示,目前总排行第一的用户,总收入超过了93200元,收徒数超过了四万。

根据趣头条的数据,收入最多的账号徒弟超过4万

以行业巨头趣头条为例,只花一年多时间,其DAU(日活跃用户数)就过了千万。有消息显示,趣头条在今年3月16号宣布完成了超过2亿美元的融资。业内人士龚先生介绍,这样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龚先生表示,此种商业模式相当于把这部分的现金流去当做一种投放的新方式,不去各大市场投放,而是换成这种模式,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能有稳定的用户新增,第二点就是能有稳定的活跃度。

在一二线城市,大家默认“头条”=“今日头条”。但在下沉市场里,还有一整个庞大的“头条系”矩阵,它们指的不是抖音、懂车帝、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北京字节跳动公司旗下的产品,而是趣头条、惠头条、淘新闻、东方头条等以返利补贴为主要运营手段的信息流产品。趣头条是其中做得最早,起量最快的一家。

根据趣头条CEO谭思亮的说法,这个行业里的第一名在三线城市及以下市场的渗透率一直不超过20%,“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夸张”。剩下的80%,是留给趣头条们攻城略地的空白,它们所接触到的大多数用户,手机里很可能还没有安装过任何新闻资讯应用。

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趣头条用户与今日头条的重叠度只有20%,与拼多多的重叠度可以达到60%,男女用户的比例大约为3:7,周人均打开次数超过50次,日均评论量超过28万条,人均阅读数超过20篇,以主导家庭消费的女性为主。

显然,这样的策略帮助趣头条避开了与行业巨头的正面交锋,并迅速在三四线城市扩张。根据猎豹大数据2017年度中国APP排行榜,趣头条在全网APP中排名第41,在资讯类产品中仅次于腾讯与今日头条。尤其在2017年12月新闻资讯类TOP25的榜单中,趣头条的增长速率超过500%。

然而投资市场眼中的“香饽饽”,在法律视野下却充满了争议。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师傅、徒弟、徒孙构成了上下层级,并且师傅还能从徒弟、徒孙处获得收益。这样的收徒模式符合传销的构成要件。”

赵占领介绍,判断某种模式是否涉嫌传销主要看两点:其一是组织要件,即发展人员,组成网络,也就是俗称的“发展下线”,下线还可以再发展下线,以此组成上下线的人际网络,形成传销的“人员链”;其二是计酬要件,以参加者本人直接和间接发展的下线人数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以参加者本人直接和间接发展的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形成传销的“金钱链”,“很明显趣头条的收徒模式符合这两点,涉嫌传销。”赵占领表示。

不过赵占领指出,这种模式并不新颖,在互联网发展早期,PC时代这种模式就曾一度盛行,移动互联网时代,类似的做法也很多。

只不过趣头条的收徒模式中,人们贡献的是时间,而不是金钱;再加上它对外宣传收徒模式时,并没有将徒孙这一级奖励也大力宣传出去,所以会让很多人觉得它不涉嫌传销。”赵占领说。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明祥则表达了不同观点,如果平台上的用户从收徒模式中所获得奖励全部来自平台,并且平台上投放的广告全部为正当合法广告,那么尽管其模式看起来符合传销特征,但由于用户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钱财损失,那么就不能认为其涉嫌传销。

“平台对用户收徒的奖励制度,更像是一种有偿劳务,或者可以理解为烧钱推广,与传销还是有本质的不同。”刘明祥说。

“赏金优先”模式本无问题,但打低俗内容擦边球就是问题

据报道,尽管质疑声音不断,但却并不妨碍这类新闻资讯APP衍生出新的“生意”。甚至,淘宝店家中还出现了名为“趣头条、淘新闻收徒”的店铺,店家声称,所有徒弟均为有效徒弟,非虚拟手机号注册,纯人工操作,5元一个。

想想多后怕啊?当新闻让位生意,当“内容为王”遭遇“赏金优先”,这类新闻资讯类APP所推送的新闻,留给用户的又是什么呢?

记者在使用APP时遇到这样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趣头条所推送的资讯标题前,有一个“框”,框里写着“阅读+10金币”,有时遇到篇幅比较长的内容,这个数字也会是30金币。

这样的模式并不是趣头条独有。打开淘新闻APP不难发现,几乎每一条推送下方都标明了阅读这篇文章所对应的金币值。记者打开了其中一篇文章,发现只要将文章的从头拖到尾,停留数秒之后,就会跳出“10金币已入账”的字样。

同时,有记者调查发现,此类资讯类APP内容上多以养生贴士、明星八卦、风水解梦等为主。“全是一些毫无营养没有依据的假新闻”“有意义的文章太少,滥竽充数”……翻看应用下载商店的网友评价,不难发现“刷新闻赚现金”式推广,人气虽高但点赞甚少。

“人生不得不提的30个忠告”“给对将来感到不安的你”……

这些或劝勉或鼓励的“鸡汤文”,如今却被不少网友吐槽变“馊”了:有的文章假借抒情式措辞,实则夹带伪劣保健品等虚假广告内容;有的则直接掺杂涉黄淫秽内容,以露骨语言大打擦边球。

为何变馊了的“鸡汤文”仍被肆意传播?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一些号称“一键转发神器”的文章转发接单派单平台,成为低俗违规文章传播的“幕后推手”,形成了一条涉及分发、营销、获利的产业链,而其常用手段便是以现金奖励诱导用户分享。

一款名叫瞎转的APP,将“补贴+收徒”的模式几乎做到了极致。打开APP后,没有新闻推送,只有转发赚钱和邀请赚大钱等选项。点击“转发赚钱”页面,每篇文章的阅读单价都有标明,将其转发至朋友圈,有人阅读就能获得相应奖励,每次阅读收益在8分钱到1毛钱不等。而这些标题及文章内容大多粗俗污秽,充满挑逗性。

独立互联网评论人洪波表示,这样的“赏金优先”模式本身无可厚非,但在这样的模式下打低俗内容的擦边球,这一点才是问题的关键

洪波:通常来说,大家普遍会认为,你用高雅的东西是很难获得用户的,稍微低俗一点,擦点边,更容易来获得用户。从这些产品本身来讲,希望以一种小额的激励手段,来让更多人参与到内容的阅读上来,这个没有太大的问题,而在运营上(平台)趋向于拿一些比较夸张的东西来抓眼球,这个是他们的问题。

内容涉黄违法,转发者就应担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指出,用户需提高素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对低俗违法内容的辨识能力,避免因贪小利而成为不良信息扩散的“帮凶”。此外,宋建武建议各社交平台也应加强监测,提高对高隐蔽性违法内容的监控精度。

微信平台发布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对于以外部链接形式分享传播低级趣味、庸俗、有伤风化内容和推介淫秽色情网站等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处理。据微信团队介绍,未来将持续加大对涉黄等违法违规内容的整治和打击力度。

“打击违法内容肆意传播背后的产业链,除了平台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外,网信、文化等监管部门也需加强协作、统筹协调,消除监管盲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提到,目前在实际处罚中对色情淫秽和涉黄内容的界定仍有待明晰,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既有判例加以界定,以进一步提高监管实效,对平台、内容生产者以及普通用户形成更有效的约束和警示作用。

平台不能假借花式推广成为低质甚至低俗内容传播的源头。”宋建武教授认为,比起执迷于推广营销,互联网平台及应用更应专注自身内容建设,突出产品公共属性,致力于传播积极向上且用户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

来源 /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每日经济新闻、人民日报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什么生意才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