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2018房价下降已成定局越高,社会越稳定的是吗?

为什么钱越来越不容易赚,房价却依然上涨不止?这种现象合理吗?
房地产市场和产业市场似乎越来越远
日,戴德梁行发布第一季度全国住宅市场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达800075元每平米,同比上涨8.7%,房价第一次突破了8000元的大关。全国均价的上涨意味着房价全面上涨已经不再是一座城市或一个区域的现象,而是成了全局性的热点现象。
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工资水平长期保持稳定,上涨的空间越来越狭小。而更多做生意的人,只会感觉到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商业市场也是风云万变,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把自己多年的积蓄赔完。
钱越来越难赚,才导致房价越来越高
资本永远都是寻找最佳的投资产品,这可以说是经济学中最常识最基础的内容了。假设一座城市,整体的产业情况并不好,也就意味着资本投入的收益比较小,那么投资者就更倾向于投资房地产市场。相对应的是大量资本涌入房地产市场,更容易导致房价上升,还容易引起市场对于房子快要卖完的恐慌,加剧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
相反,如果投资某一个产业的收益率远远超过了房地产市场的收益率,那么这些资本就会进入到这些产业。继而推动就业率的上位,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良性循环。这也是目前管理层希望房价维持稳定,而不再继续上涨的根本原因。
钱越来越难赚,但不代表完全赚不了
尽管目前整个商业环境的竞争较为严峻,但其中也不乏佼佼者。许多90后的创业者就蹭上了互联网这一个风口,进入身家千万的新富豪群体。因此,对于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而言,尽管目前工资越来越稳定,但也不乏一些新的掘金场。
与现在就买一套房产,然后把下半辈子托付在房产的升值上,不如利用这一笔钱,好好的为自己谋划一个将来。对于大部分人群而言,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选择租一套合适的房产也不失一个明智的选择。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1.8K44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516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为什么房价越涨越高?这其中的必然原因你知道多少?为什么房价越涨越高?这其中的必然原因你知道多少?财智向导百家号房价一直是大众热议的话题,尤其是这十几年里房价涨的飞快,就比如小导的老家——“重庆”。在前几年房价还算是稳定发展,均价也是1w左右,但是从去年开始房价就开始见涨了,小导认为这是重庆快速发展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拿建设更多的轻轨线来说吧,今年轻轨站路线不断地更新开发,也带动了不少的房价,还有就是高铁路线的正式实施让交通更加便利。“菜园”那边一开始是4—5千左右的房价,如今整整翻了将近一倍,让不少人后悔不已。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房价会越涨越高?这其中的缘由到底是什么?且看小导慢慢道来~推动房价上涨的几大原因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根本原因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物价的大幅上升带来了人均收入的高速度增长结果,从而也提高了居民的购买力,促进了中国房地产销售和价格的持续走高。人口年龄结构造成刚需增大调查显示,我国的购房人群年龄非常集中,购房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而如今社会的主要核心人群是80、90后,他们有人已为人父/妇,有人需要照顾双方年迈父母,这样的压力促使他们不得不尽快买房。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大大增加,而短期房地产市场出现供不应求,房价也会出现上涨。城乡一体化我们不停地提倡城乡一体化,为的是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城镇化也意味着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新增的人口带来新的购房需求,房价上涨也有这点原因。房地产成本增加由于房地产开发的项目越来越多,开发的速度越来越快,建设的资源变得紧张,在这环境下,自然价格也在竞争当中出现了上涨。且在开发成本当中,不仅是人员的工资、广告的运作、材料的成本,还有tudi的价格,都在上涨,这部分的成本自然是开发商高涨的热情导致的。故成本的增加也导致了房价上涨。看了这些原因,似乎房价上涨的这么快我们也能够理解了,可涨得太快也有很多人跟不上,这点也是让人无奈的。但是大家别灰心,小导看了下今年关于房价的新闻,很多人说今年房价会跌,ZF也出tai调控抑制房价,或许今年的房价问题真的会有所改善,小导和大家一样很期待今年的房价走势,希望能够跌下来吧!(注入念力,快die快die快die\( ̄︶ ̄)/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财智向导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带你积累生活中的小财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所属公司:
公司地址:
房价越涨越高,是因为钱太多么?
来源:北美购房网
中国高房价背后有哪些助推因素?货币超发要为高房价负责吗?
每个人或者企业都不会责怪自己钱太多,很多人都在责怪全社会的钱太多。货币超发概念简直比超级明星还要流行。
钱是不是真的太多,核心的判断标准是通胀。通胀太高,钱越来越不值钱,这是钱太多的最有力证据。年,全球平均CPI(各国用来反映通胀的最常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速3.9%,新兴市场6.0%,发达国家1.8%,中国2.3%。仅从通胀角度看,人民币的购买力有保障,不支持中国钱太多。
很多人质疑中国的CPI数据质量不高、不准确,低估了真实的通胀。
过去十多年来,淘宝和京东的同样商品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降价而鲜有涨价,各种中高端服务和房租则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涨价而鲜有降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因为消费结构不同,所面临的通胀确实不同,但不能因此质疑全国的CPI被严重低估。
中国CPI即便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因为是鲜有干预和较少加工的调查数据,数据质量绝不像质疑者感受的那么不堪。
通胀方面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说明钱太多,还是经常会听到两个常见的认为货币超发的理由。
一种是中国的M2(M2是广义货币,主要包括现金以及居民、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各种存款)数量远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M2与GDP之比太高,所以货币超发。
另一种是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太贵,房价泡沫显而易见,而房价泡沫来自货币超发。这两种观点确实揭露出来了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错把问题归咎于货币太多。
要不要这么多钱?
先做个逆向思维。M2是家庭和各种单位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这在中国是全社会购买力的最主要支撑。
年期间M2复合年均增长速度16%,超过名义GDP增长速度13%。如果硬生生地把M2增速降下来,全社会购买力增速会大幅下降,没有那么多的购买力,平均CPI增速会远低于2.3%,低迷的价格环境下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会下降,投资会下降,工资和就业机会也会下降。上升的可能是真实债务负担,因为债务存量没变而偿还债务的收入增长放慢了。通货紧缩带来的是人人皆输局面。
为什么中国有这么高的广义货币增长,其他国家没有?为什么广义货币增长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长却没有带来高通胀?
当说到钱的时候,中国与国外所指的内容有显著不同。
一个平均意义上的中国家庭,钱的分布是这样的:现金、各种银行存款和类似银行存款的理财产品占比接近70%,股票和债券占比19%,养老和保险金占比11%。一个平均意义上的世界家庭,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比27%,股票和债券41%,养老和保险金占比30%,其它2%。
不同形式的钱都是家庭金融财富,都支持购买力增长。越是富裕的国家,家庭金融资产当中银行存款占比越低,养老保险类金融资产的占比越高。
中国家庭部门的钱不算多。
把家庭银行存款和其他各种形式的金融资产加在一起,才能完整地衡量金融财富,才能完整地看钱多钱少。
全球平均的人均家庭金融资产/人均GDP是2倍,美、德、法、日、韩、台湾、印度等经济体的人均家庭金融资产/人均GDP分别是4.1、1.8、2.3,3.5、2.1、5.1、0.9倍,中国截止2016年是1.6倍。相对于中国家庭的收入水平,目前的金融财富水平不算多。如果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上不去,银行存款还要再下来,那才是问题。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M2增长高于其他很多国家,中国M2/GDP之比很高却没有带来高通胀。与收入增长相匹配的金融财富增长,在中国过度集中在了银行存款或者类银行存款上面,而在其他国家更多地体现在了证券和养老金保险上面。相对于收入增长而言,中国家庭加总的金融财富并没有过度增长,购买力也没有过度扩张,通胀自然不会太高。
中国以银行存款为主体的金融财富积累方式反映出金融市场发展滞后。
对于家庭来说,证券资产和养老保险类资产占比低,意味着金融资产收益低,金融资产带来的保障水平低。对于企业和金融部门来说,家庭存款对应的是企业贷款,过度依靠企业贷款而权益类融资不足,意味着更高的企业债务和难以分散的金融部门风险。
高房价不能归咎于钱太多
房价高低与钱多钱少有关系,钱多了会支撑房价上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房价高是不是可以归咎于钱太多是另一个问题,因为高房价背后除了钱太多还有其他很多因素。
即便高房价可以归咎为钱太多,要不要少发点钱遏制高房价又是一个新问题。
用下面的图形来解释,E会影响A,但是A出了问题并不必然归咎于E,问题可能出在也会影响到A的B和D。即便A有问题来自于E,E也不必然要采取措施解决A的问题,因为E还要权衡F。
房价背后是供给和需求,需求可以区分为总需求和相对需求。举个例子,全社会的总需求是10万亿人民币(E),其中对房子的需求占总需求的两成,两成就是相对需求(D),对房子的需求是2万亿(C)。
接下来需要甄别房价背后的这几个因素究竟哪个该为高房价负责。
供给扭曲是中国一线城市高房价的重要推手。年期间,中国一线城市住宅土地供应面积,从2009年的超过2000万平方米下降到万平方米;而与此相对应的住宅工地楼面均价从不足6000元上升到11000元。一线城市住宅用地价格上涨超过房价上涨。
住宅土地供应不足,并非因为无地可供。中国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东京、香港,土地使用效率改善空间巨大。通过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郊区也可以有效分担中心城区的房价上升压力,而这些方面的进展也非常有限。土地和城市公共管理服务扭曲是房价上升的重要因素,也是需要纠正的地方。
从需求方面来讲,给定总的货币购买力,决定相对需求的因素有多个方面。
一是偏好的变化。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庭改善生活水平的最主要方式不再是普通商品,而是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以及交通便利程度,这会使得给定收入水平上更多的收入用来买房,在一线城市尤其如此。这是支撑相对需求的第一个因素,是很合理的因素。
二是投资的需求。给定前文所述,中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居民部门难以通过权益投资的方式实现金融财富增长,购买房子成为一个替代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要渠道。过去从房地产投资中实现金融财富增值的家庭很普遍。这个因素对于家庭很理性,对于全体社会未必,这是需要纠正的地方,出路在于大力发展金融市场而不是减少货币。
三是投机买房。未来收入不足以偿还房贷利息,依靠过度杠杆买房,目的往往是投机房价上升。历史上的房地产泡沫多是这个因素主导,美国次贷危机前的房地产泡沫是典型案例。
房价成为泡沫,原因在于收入不足以偿付利息,早晚会穿帮,穿帮了房价就会剧烈下降,泡沫破灭。中国目前情况而言,一线城市有非常严厉的限购措施,购房杠杆率被限制在很低水平,房贷是银行部门非常好的一块资产,坏账率很低,入不敷出的投机买房现象即便存在也不严重。
高房价需要归咎的地方在于供给方的土地供应限制、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到位,以及需求方的金融市场不发达。货币多与少难道一点都不需要为房价负责吗?
需要单独拎出来的一种情况是房价存在严重的泡沫,泡沫的破灭足以危害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金融危机,而危机会带来以后的经济衰退。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即便在物价水平稳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总阀门上采取一些措施遏制房价上升。
就中国目前情况来看,房地产市场的局面并非这个情况。
用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居民消费支出作为居民储蓄,用居民储蓄除以居民债务利息,以此得到居民部门的利息保障倍数。万科公司基于大量国际经验的研究表明,居民部门利息保障倍数是预测房价是否大跌的关键指标。居民部门利息保障倍数高于1.5倍时,基本没有国家/地区发生过房价大跌情况。
美国2007年房价大跌前夜,居民部门利息保障倍数1.46倍;日本1989年 1.49倍;香港倍;芬兰在1989 年0.73倍,倍,同期西班牙1989 年仅为0.99倍。国际经验这个指标低于1.5的临界值会导致房价大跌和居民部门债务困境。
中国目前的家庭部门可支配收入大约49万亿,消费约31万亿,储蓄接近18万亿,支付全部消费贷款要付的利息大概1.7-1.9万亿,利息保障倍数在10左右,远高于国际警戒线水平。
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主要关注的还应该是传统的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目标,而非房价。货币政策主要负责的是全国人民的就业和生活稳定,没有道理为调节几个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做牺牲,货币政策也不是能解决好房价问题的恰当工具。
$560万美元
$335万美元
$3271万美元
公司旗下还拥有欧洲购房网,澳洲购房网,亚洲购房网,致力于为全球华人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海外投资置业服务。&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卡盟金服联系方式全国咨询热线:9移动电话:9图文传真:微信:腾讯 QQ:电子邮箱:556.com公司地址:中国 上海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者:卡盟金服官网
浏览:69次
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2003年以来,房地产业多次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从那时起,中国的房价迅速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至2016年,中国商品房的平均售价从每平方米2778元涨到7476元,12年来上涨了2.69倍。
应该指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新商品房的平均售价。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新商品房的价格比城市低,其数据大大低估了房价的实际上涨。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中心考虑到同质房价的变化,发现全国房价6.年上涨了37倍,平均为16倍。
每年68次,远远超过收入增长。研究发现,房价的快速上涨导致家庭不得不储蓄购买住房,从而产生了排挤效应,从而影响了家庭消费的增长。不断上涨的房价往往会导致房地产繁荣,因此一些人认为,高房价可以提振房地产和相关行业(如钢铁、煤炭、水泥等),以实现宏观经济增长目标。
另一方面,如果政府控制房地产以遏制房价上涨的趋势,就必须牺牲经济增长。换句话说,在房地产市场上,政府面临着适度和稳定增长与人民利益之间的权衡。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必须放松对房价的调控,通过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来稳定经济增长。最近的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不仅损害了人们的健康,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会抑制经济增长。
通过高房价刺激房地产市场,是为了解渴经济增长。从高房价刺激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只忽略了房价上涨的部分均衡效应,而忽略了一般均衡效应。不断上涨的房价可能会提振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同时抑制其他行业,从而降低整体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来自生产率的提高,而房地产和相关产业的生产率水平远低于其他行业。因此,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只会增加低效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这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导致产能过剩,生产效率低下,阻碍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房价的快速上涨是如何阻碍经济增长的?房价阻碍经济增长的机制是什么?目前的研究至少发现了三种重要的影响机制。首先,房价上涨抑制了企业创新和社会企业家精神。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是企业创新和社会企业家精神。然而,创新、创业充满了不确定性、高成本、高风险。只有当创新和创业收入足够大时,企业才有动力投资于创新,个人才会选择创业。近年来,政府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造了大规模创业创新的氛围。然而,近年来房价的快速上涨极大地抑制了企业创新和社会创业。
企业利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房地产投资的利润远远高于Rampampd和创新的利润,那么许多企业就会放弃创新,选择低风险、高利润的房地产业。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在房价快速上涨的时期,大量的上市公司选择投资较少的兰帕彭格D,更多地投资于土地收购和房地产开发。同样,由于房价上涨太快,年轻一代不得不费劲买房,负债沉重的年轻人往往不敢选择高风险的创业活动,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第二,房价上涨阻碍了产业转型和升级,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除了创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产业转型和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是资源从低效产业向高效产业的持续流动,从而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再分配。
在制造业内部,1998年至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近一半来自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然而,自2004年以来,资源再分配在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大幅下降。
金融危机后,资源再分配对生产率的影响接近0.5%。2004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放缓。资源再分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由于房价的快速上涨。
房价的快速上涨导致房地产和房地产相关行业(包括房地产、钢铁、煤炭和水泥)的利润率大幅上升,而这些行业的生产率往往较低。不断上涨的房价导致企业涌入这些低生产率行业,导致资源从效率高的行业反向流向低效行业,导致社会整体生产力下降。
在实体经济中,近年来,由于实体经济利润率的下降,许多企业放弃了产业,转向房地产投资,实体经济投资受到抑制。这种行为不应归咎于盈利公司,但却对中国的长期增长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第三,房价上涨损害了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房价的快速上涨意味着商业成本正在上升。
一方面,房价上涨会直接增加企业的土地成本和租金,另一方面,房价上涨会给当地居民带来更高的生活成本。这反过来又导致更高的工资。过高的土地成本和高的工资成本会损害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的利润。
自2004以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导致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持续下降。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许多人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直接归因于人口结构的变化。
然而,2004的人口结构没有结构性变化,但劳动力成本仅在2004之后显著上升。最近的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中国企业竞争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自2004年以来,中国房价迅速上涨,导致城市住房和生活成本上升,工资上涨。
利润率和竞争力下降,劳动力成本优势是中国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当房价上涨侵蚀这一优势时,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现在,为了使当地经济在短期内保持增长,一些地方政府计划通过放宽购房限制、减税和试图通过房地产市场刺激经济增长来刺激房价。
研究表明,房价上涨可能会在短期内提振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但从长远来看不会。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的一次会议指出,房价上涨的趋势必须坚决遏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格,房价的过度上涨已被抑制房价过度上涨所取代。
它显示了控制房价的中央决心。但是,必须指出,从长远来看,房价上涨过快并不意味着房价大幅下跌对经济增长有利。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下跌意味着,企业、政府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恶化,这将对企业投资、政府采购和家庭消费产生巨大影响。
需求下降将进一步压低房价,进而加速企业、政府和家庭资产负债表的恶化。这是一个金融加速器,一旦建立,很容易将宏观经济拖入长期衰退。因此,房价的涨跌将损害经济增长,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期机制应以市场供求为基本出发点。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人口城市化和土地供应行政垄断之间的矛盾。从宏观上看,中国老龄化的人口结构降低了住房需求,给房价带来了下行压力。
从区域角度看,我国人口仍处于由农村向城市、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聚集的过程中。由于土地供给指数的调整,土地供给不能根据城乡之间的市场供求进行分配。城市之间的有效流动导致了中国地区间房价的巨大差异。大城市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场所,但土地供应不足导致大城市房价上涨,制约了大城市的创新,造成资源错配,降低了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相反,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往往是人口外流的地区,但受到土地指数的支撑,但由于缺乏产业支持,其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因此,要建立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机制,必须坚决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其核心是改变现行的土地供应政策,按照人口流动的方向支持土地指标。
大城市土地供应的大幅度增加,可以在短期内促进大城市的房地产投资,在短期内稳定经济增长,长期稳定房价,从而降低城市生活成本,促进创新和创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企业和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房价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