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宝理财安全吗我投了16万元这是我一辈子的积蓄还都能要回来?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我来解释“拍拍贷的那些投资老人们为什么不说话?”!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我来解释“拍拍贷的那些投资老人们为什么不说话?”!》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我来解释“的那些老人们为什么不说话?”!》 精选一深夜好!  每当行情出来时总有喜有忧,失落的心情无从释放。有时我们会在懊恼自己背离行情走向做错单子,单子还在扛着套着,深夜在鼓噪的电脑旁边一根根点着手中的香烟捉着头皮,不但是你没睡好,你身边的爱人也在担心着你,而你却不敢告诉他们你亏了钱,你没胆量面对家人的责骂,你害怕家庭的破裂。深夜的你从来没人螚理解你的苦你的累,在内心一片失落与伤感中你找不到自己的动力,你顶着所有压力孤独在深夜中行走。  永远,不要奢望别文辉博金:10.17午夜投资心得金评,投资路上的海湾灯塔人理解你,别人理解你的时候就是成为你的时候,就像小时候,父母说的话我们永远不理解,只有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才理解。一个的能力就是借助别人能力的能力,一个导师的能力就是不断证明自己能力的能力。消极就像瘟疫一样会传染,而有人当场消化,有人到处传播,消极永远无法分享,只有不断的反省和成长,才能够走过困扰你的阴霾!  而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一路走来经历过你们所经历的事,我们带的单子亏损,面对是万众客户的一片责骂。赚钱时你们一句“谢谢”略带而过,觉得这是老师应该为你们应得的付出,然而亏损时,一人一种责骂,一人一种心里负担,我们所经历的也是一个又一个的日夜。我能做的是尽自己努力帮助到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在投资路上扶摇直上。  你我遇见也是一种缘分,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借用释迦牟尼的一句话:“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文辉博金《WHBJ688薇》  下面讲下个人在的心得与经验    众观整个市场,整个社会的不良现象。不是广告就是人性的挣扎,抱怨声此起彼伏,貌似在这个市场赚钱相当不易。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判断的方向,麻木了。打开都是首席分析师,难道首席分析师就这么不值钱?骗小孩呢吧。各种解套、翻仓的广告满天飞,到底能相信谁?各种,行情分析,到底哪个才是对的?每天都有那么多人的单子被套,,血本无归。到底谁该对这些亏损的投资者负责?  首先在这里,我理解,同时也了解痛,在市场中,盈亏永远是市场中不变的话题。作为人性而言,盈利,是进入市场的目标,而亏损,是不愿意面对的结果,我想大部分都是想赚钱的,或者是想买房买车,或者是个存,再或者是其他情况。现在市面上的太多,先不说你会不会被黑平台骗之类的话,能带你赚钱的有多少?大家的钱都是辛苦钱,哪能惊得起消磨。  刚开始做,在第一个平台做,亏了,换个平台做做吧,又亏了,再换,终于找到一个好的平台了,资金量小了抵抗不了风险“爆仓”了,然后你指责你的老师,这不是理智的行为,当然老师有一定的责任。  也许有诸多的投资朋友遇到一个有能力没有责任的老师,在投资路上遭受了挫折或许在老师的指引下,还是步入投资低谷,本人感到十分的惋惜,因为我明白,实力与祖尔共存。我们都不容易,无论是投资,还是分析,就必须做到真诚对待相互信任,只有团队在一起才能创造成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  文辉从业准则对客户从我入这行以来,一直奉行的是,把投资当du徒的,我不能帮,因为我不能保证你一直赢,信任我,我会竭尽全力帮助你。有时候行情不给力,可能达不到你理想的目标,所以先说清楚比较好,多少无所谓,最起码我不会无责任的敷衍何一位投资者,合作的基础是互相信任。  投资就是学习  我跟其他老师最大的不一样,我会把我所知道的教给客户,对亏损客户的指导与培训及学习,我不会强迫任何一位客户做单,为你分析建议及策略,做与不做取决你,让你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你的路才会走的更宽更广,不至于对自己的亏损原因很模糊。希望你们哪一天离开我,自己依然能赚钱,当然是教一些想学的客户看盘分析图看数据,市场行情等等。  只要想学的客户我都教,但是要我有时间,毕竟做投资的还是要自己多学习,不能光依靠老师,这本来就是一个的过程。不要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如果自己什么都不懂,相当于你把钱教给别人去投资,你愿意吗?  真诚与责任  你在选择老师的同时,我也在选择客户。我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凌晨2点睡觉甚至通宵,第二天还要看盘关心客户的盈利,平均每天差不多盯盘20个小时,到点就要一个个提醒客户做单,客户做完就可以忙自己的事情,其他的全部由我来跟,到点提醒出场。花费这么多的精力,却不能盈利,客户失望也让自己有所愧疚。我还不如轻轻松松每天睡个好觉,你信任我就不会辜负你,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说的好不如做的好,明白人自己会体会。  我始终认为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事情,最不可离开的四个字就是“真诚责任”,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安慰,责任同时也是作为一位分析师本应具备的态度,在这个金融行业,有很多资深的分析师,但是我相信,只要你拿出诚意我拿出实力,我们的口碑一定会广远流传,相信广朋友还是可以找到逆势文辉老师。那么我也相信我们彼此都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共赢”,让你的目标,我的价值得到体现。永远记住一句话:行情天天有,不急不躁,一步步来,不要这单没出,就急着下下一单,那样就不是当初我们合作的目的。  保持心态  做投资就像战场搏斗,没有长胜将军,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本性,这单损了,不要焦急,调整好心态,下次追回来。因此需要大家做的就是好好严格执行,不挑单、不瞎操作、不带止损。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单子,有人获利大,有人获利小,有人甚至亏钱,相信其中道理,大家都非常清楚。  我这里没有百分百盈利的单子,我不能给你带到稳赢,但我可以给到你的是周期性的收益回报你的信任。在本来就是一个技巧、技能、心态、人性等的综合博弈过程。做投资无非都是为了利润,如何把握利润,文辉博金用实力说话,最安全的平台,最稳健的收益。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取必然,顺其自然。《我来解释“拍拍贷的那些投资老人们为什么不说话?”!》 精选二  2010年,段永平接受专访,谈投资,谈慈善。  01  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或者说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要远远重要过能力圈有多大,这也是人们能看到很多很“聪明”的人投资表现长期不好的原因。当然,这些“聪明”人会把别人的成功或自己的不成功归结于运气或“accidents,而且他们总是能够很“聪明”地找到办法让自己认为确实如此。功夫熊猫1里说there are no accidents其实是蛮有道理的。  02  别人同不同意你的观点不会让你的观点变得更正确或更不正确。观点的正确取决于事实,最后的事实。  03  投资和别人怎么看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要你能看的稍微长远一点就行了。  04  接飞刀容易中招的原因是:人们在接飞刀的时候往往想的是这个过去到过什么价,而不是想的这个公司值多少钱。个人认为在的任何时候,总是应该假设自己刚刚从外星来到地球,然后平常心地看这个股票该不该在这个价钱买,包括接飞刀的时候。  05  说了好多遍了哦:right kind of business, right people, right price.只要有了这三点,长期而言投资结果必然不错。至于怎么看这三点就没人可以简单教了,大概必须自己学的。尤其是前两点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在说股票的时候,说了好多和这三点无关的东西。  06  在真的理解的生意里一个人会选多少回报的?很多人错在选了自己不了解的别人说回报高的,结果是85%的人亏钱。如果问这85%的“投资者”选8%每年收益还是选择10%还是20%的,那就有点像某记者问人“你幸福吗?”  在真的自己理解的生意里,没道理选回报低的,但前提是真正理解!  每个人都能理解的生意其实就是把钱存银行了。  投资是只有很少人能理解的,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别碰为好。  07  已经“理解”的生意就没有“估”值的问题了吧?应该是个的问题,所以对每个人不一样。比如一个人有100万,同时的选择是放银行、买国库券、或投入到自己了解的生意中,你觉得这个人该怎么估值他了解的生意呢,如果他真的了解的话?  08  其实小额投资者有机会应该去找些看得懂的中小型公司,比较有机会回报高些。跟着很难有大收获的。  09  如果苹果开始为了生意而不是用户体验时,就该考虑离开了。  10  我只是对索罗斯没兴趣而已,谈不上评论。我对我不擅长的东西都没兴趣,就像很多人对我没兴趣一样。要做到对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没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们总是以为自己比实际上要聪明一些。  11  如果买股票买的不是公司的话,那买的是什么?只要抽象到只有的时候就明白了。  12  问:好的价值观是好公司的必要条件对不?段答:可以这么说。但是,偶尔会看到有些价值观有些问题的公司会因为某些对路的产品厉害一段时间,同时也会看到有很好的价值观的公司出现战略错误而招致灭顶之灾。投资难就难在没有任何公式可循,没有充分的条件可以确定可买的公司。  13  其实有很多公司是几乎可以看到10年以后的日子会不好过的,这就叫生意模式。投资中如果能总是避开10年后肯定不好的公司,基本上很难表现太差。能够2-4年找到一个可以买的公司你就发达了,难道你不满意?  14  毛估估不是这个意思!你这个毛估估的说法有点像在赌场里说下把该出大了。毛估估的意思是当你认为至少值20块的时候我可以用12块买(当然13、14其实也可以)。  最重要的是:假设这家公司是非上市公司,市值这个价钱你买不?关于会被人收购的想法和“buy high,sell higher的想法无异,早晚要吃苦头的。也许很多人已经吃过苦头了,只是不思悔改而已。  15  不能为“有没有可能”这种事去投资,但是可以的。投机在我看来有点像在赌场玩,不能下重注,所以也不可能赢大钱。就是可以下重手,没有很高的把握(比如90%左右)就不应该出手。  16  由于生意模式还没看懂,就没办法定价,所以还没打算买。个人认为买股票和这个股票曾经到过什么价是没关系的,所谓价格的一半就是便宜的说法没什么道理。  17  人们很喜欢用一年的回报率来衡量,但大资金的年回报率是没机会特别高的,比如巴菲特的BRK,但小资金却往往有机会有高比例的回报,比如周围的朋友中总会经常总会有某个人当年回报据说有40%、50%甚至更高的(就像一起去赌场的朋友中,第一天出来时总有个别人是兴高采烈的一样)千万别以为这些人已经比巴菲特厉害了。  偶尔会听到有人说某只股票至少会涨10倍,所以计划放10%进去等等。如果他真相信这只股票会涨10倍,什么理由他让只放10%呢?  18  窄义的做空指的是裸做空,就是借股票先卖,希望掉下来后买回来还。  “不做空、不用margin、不做不懂的东西”里的“不做空”指的是窄意的做空。  我说做空的时候指的都是窄意的做空,就是裸做空。  巴菲特说过欢迎有人来做空BRK。  一般来讲,真正的好公司都是欢迎别人来做空的(至少是不怕)。  怕人来做空的公司到底在怕什么呢?  当然,借钱的生意有点怕,比如银行,在某些情况下会因此造成恐慌从而导致,最后甚至导致破产的。  对我想买的股票而言,最希望的就是有人在大把做空了,不然很难有好价钱;同时,当我想时,一般大概也都是卖给空头了,因为空头是扛不住的,只有空头在买股票时是不计较价值的,当他们需要逃的时候,他们没有机会考虑什么价钱逃比较好。  要知道空头在cover时为什么不计较价值(价钱),可以参考一下“保时捷增持逼死空头,大众汽车成做空者坟墓”。  记得早年有个非常著名的股市恐慌也是因为一家铁路公司的股票而去卖其他股票造成的(忘了叫啥了)。  19  企业文化一般是由创始人建立的,一般非常难改变(雅虎以前企业文化和杨致远有很大关系。)当然,时间长有可能改变,比如惠普;还有就是CEO强的也有可能改变企业文化,比如现在雅虎的CEO就在试图做这件事。以前看到的CEO上任(不光是雅虎),一般都是在经营策略上拿出个方案,这种办法往往行不通,因为这种方案往往是少数人憋出来的,不是大家的愿景。靓女Mayer上来想改的是企业文化,我觉得这是最慢但唯一有机会救雅虎的办法。  20  企业文化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但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了才会有绩效。(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  21  虽然道理上来讲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但我自己从来还没认真想过什么折现率是“合理”的。在能看得清未来的公司范围内(实在是少的可怜哈),我总是希望选未来相对(投入)回报好的。我认为无论如何不该选跑不过的(随便设个数字5%),但能跑过的(大约10%上下)就非常理想了。  22  具体不知道这笔投资未来会赚多少钱。只是在买入的时候,估值的有个要求的回报率或者叫做折现率去比较其他的机会成本。特别说明一下,我这里所说的回报指的是一般常见的年回报率相关的说法。  23  讲点自己对回报预期的看法;首先说明,本人从来不预设回报预期,因为对本人而言投资回报本来就和自己的预期无关。我对投资的认识是过程比结果重要,或者说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过程对了,结果自然会好;第二,长期而言,跑过银行存款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然就是啥忙了;第三,从保值的角度看,长期而言投资回报至少要做到能保住购买力不变才叫不亏,也许用黄金来衡量会有点意思。  24  这段是老巴的:一只能数到十的马是只了不起的马,却不是了不起的数学家,同样的一家能够合理运用资金的纺织公司是一家了不起的纺织公司,但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企业。--巴菲特  25  说苹果:其实,最简单的办法是看懂这个生意,然后决定一个可以接受的价钱,然后buy to keep。比如苹果,我个人观点,这个生意是可以到每股80-100的每股年盈利,然后还可以至少维持或继续增长相当长的时间(比如5到10或更长),然后的结论就是300块很便宜,400块很便宜,其实500块也很便宜。现在600块便宜不?好像依然便宜。但是,如果没办法得出苹果未来的盈利能力,什么价买起来都晕。  26  如果一个人要买一家公司却又不知道一家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至少会是多少,那这个人买的是什么呢(假如是家非上市公司会更容易明白)。这里不考虑其他因素并购,比如技术并购等。"至少"很重要,表示这是个思维方式。用公式的都是蒙人的,没有例外。  27  所谓的买卖都是和价值有关,比如卖的时候和成本是无关的。会卖是师傅的骨子里实际上考虑的是市场价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想这么做的人自然是非常关注市场对这个股票的态度而不是专注在企业的生意上。猜测而已。总而言之,真正理解的公司,买和卖的决定其实是差不多难度的。  28  股票或公司是有的,这就是“折现”的魅力。比如我觉得苹果早晚是1000块的股票,但可能需要3年,如果今天有人愿意800块买我可能就愿意卖了。但如果当年我觉得网易是个50块以上甚至100块的股票(在有限时间比如10年内),如果有人出10块钱买(假设当时市值是5块)我也是不肯卖的。  29  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你把“折现”两字忽略掉那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我告诉你苹果有一天会到每股10万块,但要一万年,你买不? 再次强调:未来现金流折现指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想用公式的请到学校去用哈。  30  简单讲,一个人是不是者和其说自己是不是没啥关系,区别在其关心公司本身的程度。有些不碰股票的人其实也可以是最好的价值投资者,因为他们懂价值投资最精髓的东西-不懂不碰,而且长期而言,他们的股市上85%的人都好,因为他们没在股票上赔钱。  31  如果说宗教情怀指的是信仰,信仰指的是要“做对的事情”,“做对的事情”就是明知错的事情就不做的话,我同意这个说法。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如此厉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能坚持不做他认为不对的事情。要坚持这点其实非常不容易,因为往往“不对的事情”往往是有短期诱惑的。  32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投机的心,所以才需要信仰。我对信仰的理解就是“做对的事情”,或者说知道是“不对的事情”就别做了。人们热爱做“不对的事情”是因为这类事情往往有短期诱惑。  33  经常看到人们对平均每年15%+的回报灰常不屑,不是很理解,似乎他们一出手就应该是5倍10倍啥的。平常年景的说法很有趣,因为对我而言每年都是平常年景。  34  “买自己一眼就看懂得生意的公司往往都不错”这句话很有悟性哦。老巴也讲过,伟大的生意一般只要一个paragraph就可以说得很清楚。  35  诺基亚是典型的成功是失败之母的典范,失误绝对一箩筐。补充一下:有时候必须决策时不决策也是重大决策失误。  36  某段时期经营和股价回报不错未必就一定是价值投资。不过我相信他们投的时候的思路绝对是价值投资的思路。再说价值投资也不一定就赚钱(价值投资也会犯错),只是长期而言赚钱的概率高而已。  37  学习巴菲特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远离股市。  38  a.喜欢钱不是什么过错。最重要得是“取之有道”。我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非常羞于谈“钱”字,连经营企业时都尽量避免“钱”,当然总是可以找到别的词代替,比如资金、收入等等。  b.说明学校里是很难学到投资的,哪怕是金融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以是七窍只通了六窍。  c.说明在吃了很多亏后,不断悟的人最后会悟到“道”的。  d.上道了不等于到了目的地,知道对的事情离能把事情做对可能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好消息是,只要上道了,快点慢点其实没啥关系,早晚你都会到罗马的,if you really believe that.  39  段总粗估amzn:假设一切都按照amzn的设想发展,10年后真的做到了5000亿美金营业额,按3%纯利计算,那就是150亿。如果给他12倍pe,那就是1800亿市值,按6%折现到今天就是1005亿,刚好是今天的市值。呵呵,所有假设都是毛估估的哈,但没找到amzn这个价是个好投资的感觉,所以暂时不看了。不过,如果amzn市值是100亿或200亿的话,或许很值得研究。  40  所谓价值投资者追求的是价值,与其是否热门无关。所有真正好公司都有热门的那一天。最关键是平常心去看一家公司到底价值何在,不要理市场的冷热。  41  并不自动等于价值投资,但价值投资一般都是长期投资。  42  价值投资者容易抄底抄在半山腰,花旗银行的股价从60至的过程中就一大批试图抄底的价值投资者。  抄底就是投机,为什么后就成了价值投资了?  老巴被套citi了吗?为什么没有?  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不是口里喊几句价值投资就会成为价值投资的。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骨子里相信价值的。  43  又是对苹果的毛估估思维:苹果现在市值4200亿,现金1000亿,今年估计赚400亿+,明年应该能赚500亿+,产品如日中天,生意模式相当强大,现在就卖有点早吧?这么高的成长和这么低的pe,找个不容易啊。苹果怎么看都应该是6000亿以上的公司,也许会更多的。卖股票和持股成本无关,要理性思考。  44  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的净现金流(的折现)。账上的现金在“未来”不一定还在,所以不能简单用现金来衡量,除非马上。  45  学巴菲特最重要和人们能够学的东西其实是他不做什么!绝大多数人学的是相反的东西,就是他在做什么,那是没办法学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巴菲特说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当然,能力圈的大小也是可以学的,但那是每个人自己的经历包括学历等,巴菲特不教这个。  46  苹果:“我从不希望你问我会怎么做。只需要做正确的事情。”  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  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没有人可以避免犯错误,这是好的投资者必须明白的道理。  去年一月我决定买苹果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明白了没有乔布斯的苹果依然强大。  强大的生意模式加上强大的企业文化,加上过得去的价格,持有者可以睡得好哈。突  然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投资表现不错确实是有道理的,当然自己能想明白投资的道理确实可能是运气,顺便感谢一下老巴的点醒。---当年问老巴:什么东西您会首先考虑?“生意模式”!  对呀,就这么简单。不过,明白什么叫生意模式是非常难的,简单的东西都很难哈。球友们在准备扔多赚之前好好想一下吧。  47  没有焦点的公司早晚会有麻烦。  48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做过企业家的人本来可以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更容易看懂公司,更容易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里。但我发现我认识的很多企业家对股市并没有任何认识,和普通人无异,同时大多数人是不碰股市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懂)。不懂不碰的就是好的投资者,哪怕一点都不碰也是对的。  49  看看老巴怎么做的就会明白这种风险实际很小,关键在不懂就是不碰的原则。多数人错在一知半解时由于害怕失去机会而急急忙忙出手了。  50  再看一遍哈,学巴菲特最重要和人们能够学的东西其实是他不做什么!绝大多数人学的是相反的东西,就是他在做什么,那是没办法学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巴菲特说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当然,能力圈的大小也是可以学的,但那是每个人自己的经历包括学历等,巴菲特不教这个。  51  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做对的事情的意思就是错的事情不做,发现是错的事情就马上改。老巴也说过类似的(大意),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在坑里了,至少不要再往下挖了。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是会犯很多错误的,因为把事情做对是个学习的过程。很多人会在这个地方搞混。举几个例子:不诚信是错的事情,所以不要做;借margin做股票是错的事情,所以不做。也许有人会问,难道明知错的东西还会有人去做吗?这个世界很有意思,往往不对的事情是有很多短期诱惑的,连食品都这样,好吃的东西往往对身体不好。  52  我理解的所谓投资其实和“市场”(短期)没关系,所以没有谁比谁聪明的问题,但有每个人了解的东西不一样的概念。我认为的投机就是认为自己可以比市场快一步。我认为的投资和市场没关系(意思就是别人短期怎么看没关系)。如果一个投机分子认为市场比自己聪明的话,从一开始他就不会介入(来小玩玩的不算哈),当然最后大部分人确实证明了市场确实更聪明。从长期的角度看,市场是绝顶聪明的!其实很多“购买并持有”的人们实际上就是投机分子,因为他们自己其实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所以买了以后需要整天问别人怎么看,在被套时就拿出“长期投资”来安慰自己。要知道,没什么比买错股票并长期持有伤害更大的了。  53  任何时候,只要你还想着要空一把谁,那就表示你还是个投机分子(以为自己比市场聪明)。早点收起做空头的念头吧,老老实实去找那些可以让你睡得好觉的deal!不过,投机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就像偶尔去下赌场一样,如果你做好输钱的准备的话(赌点小钱?)  54  顺便说下我对“估值的一点。我发现大部分人说到估值时其实指的都是市场应该给股票一个什么价。个人没对这个术语研究过,但自己现在“估值”时总是在试图搞明白自己付出什么“价”才能5年10年都不操心,或者说拥有的股权在5年10年以及未来带来的实际回报值不值我付出的价钱。这里最大的不同是,我不考虑市场因素,或者说,不管市场目前愿意给什么价。  55  “持有是否等于买入”,这是个非常普遍但又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我相信几乎所有投资的人都被这个问题或长或短地困扰过,而且绝大多数人在投资生涯里大概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个人认为其实这个问题最终不会困扰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也就是说想不通这个问题的都还不算“价值投资者”,不管他们看过多少投资的书或做过多少年的投资。  “持有是否等于买入”其实在每个时点都是对的,时间越短对的概率越大。这也正是困扰很多人的地方。  老巴在讲when to sell a business的时候其实讲得蛮清楚了,大家不要希望看一遍就能真的看明白的哈,老巴自己也说他花了好多年才大致明白的,我自己现在大概也是在大致明白的阶段。  56  问: 围绕价值波动。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造成资产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呢?大道可以谈谈理解吗 ? 答:其实供求决定价格在每个时点都是对的,但用这个结论去投资却经常是错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所以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所谓的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其能够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这一点就是所谓价值投资里的“you must believe的唯一的一点,关键时刻往往很管用。不是骨子里信这点的人其实都还不是真的价值投资者。《我来解释“拍拍贷的那些投资老人们为什么不说话?”!》 精选三这一段时间,我们经常聊如何节流的话题,但如果只是靠节流,是无法“赚”大钱的。节流的意义更多的是在于,通过这种普通人理解起来没有困难的方式,去接触这个领域。要想快速地积累财富,还必须学会开源。01“副业”这个概念,最近很火。有的人本来只是想利用一些业余时间开拓副业来补贴家用,但是没想到副业发展的比主业还顺利,甚至还获得了比主业还丰厚的报酬,获得了比主业还多的“成就感”。我们其中的大部分人的主要来源还是“工资”,要想在短时间内增加收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就需要我们“另辟蹊径”来增加收入,比如在业余时间来发展一份副业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知易行难,很多人虽然都曾有发展自己副业的想法,但都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方向而流产。其实在发展副业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有的人在某个领域有独特的见解,可以乘着知识焦虑的东风赚得彭满钵满;有的人有着独特的商业眼光,靠一买一卖赚取丰厚的报酬。但是我们不是别人,没有侃侃而谈的资本,没有“有远见”的商业眼光,因此也不可能通过复制别人的成功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知乎上的理财话题中有位答主,每当有朋友或者客户跟他讨论投资问题的时候,跟他说“我看巴菲特怎么怎么说,我看过彼得林奇怎么怎么讲”,他都会说“请牢记他们的投资智慧,请淡忘他们的操作细节”,其实放到开拓副业这个问题上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谨记的是这些成功案例的赚钱智慧,淡忘他们的具体操作方式,因为别人的不一定适合我们。02《》中讲了一个叫达瑞的小男孩的故事,这个小男孩想去看电影,但是他没有钱,这个时候他可以向父母要,也可以通过自己挣钱,他选择了后者。但是很不幸,他向路人出售自己调制的汽水时,除了他的父母,没有人愿意购买。虽然这次计划宣告破产,但是他得到了一个成功商人的两条建议:1、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那么你就能赚到许多钱;2、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会的和你拥有的东西上。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达瑞开始寻找“好点子”,但是什么办法都想不出来,直到有一天他父亲让达瑞去取报纸,因为当时美国送报员会把报纸从篱笆一个特制的管子塞进来,如果你想看报纸,就必须离开温暖的房间,冒着寒风去入口取。帮父亲取报纸无意间让达瑞诞生一个好主意,他挨家挨户的按门铃,告诉领居们只要每月付,他每天早上就会帮他们把报纸塞到门底下,大多数邻居都接受了他的建议。后来,他又帮邻居丢垃圾、喂宠物、看房子、给植物浇水,还雇了别的孩子帮忙,并把收入的一半分给他们。再之后他又出了自己的书,有了自己的访谈节目,在17岁的时候,就拥有几。看到这里,很多人就要想了,现在都是互联网时代了,谁还看报纸,所以这都是纸上谈兵的“虚招子”,我们不可能靠这些赚钱。《小狗钱钱》中的女主角吉娅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有同样的疑问,比如她觉得“这种想法在我们这里也有效吗?美国孩子拥有的条件比我们好多了”。看,人们总是先会想到自己不会的东西,然后否定自己。后来,吉娅从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和自己会做的事情中思考,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挣钱方法。吉娅很会遛狗,跟周围的狗都相处得很好。但是她的邻居中有些人没有时间或者不喜欢遛狗,她提出帮别人遛狗的请求,很多人接受了并付给她一些报酬,吉娅也通过自己擅长的事情挣得自己人生中第一笔钱。03看到这里,很多朋友还是有些疑惑,这都是小朋友挣钱的方法,在我们眼里好像有点小打小闹的意思,虽然他们都获得不错的收入,但是很难从中领悟到挣钱的智慧。那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小例子,更好的验证了这两点挣钱的建议。上周末,我闲来无事看电视剧打发时间。其中有一幕是这样的,女主的母亲瞒着家里投资别人公司的股权被骗,不敢跟家里人说,所以决定自己挣钱来弥补这笔亏空。女主的父亲是位医生,家里的条件一直都很好,所以根本不用她母亲出去挣钱,脱离社会很久,学历又不高的母亲想要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女主的妹妹本来打算结婚,所以她母亲对这件事情很重视,打算大操大办。她母亲包揽了所有准备婚礼的工作,但很可惜,女主的妹妹和未婚夫分手,婚礼没法举行。女主的母亲很失望,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段经历成了女主母亲挣钱的利器。很多年轻人工作很忙,父母又不在身边,准备婚礼这种事情繁琐又麻烦,经常会为了婚礼的细节起争执。女主的母亲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在为自己女儿准备婚礼中积攒的资源,顺利赚得了第。其实她能赚到钱的原因还是围绕这两点:1、为年轻人解决筹办婚礼的难题2、依靠自己筹备婚礼的经验和资源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一双发现机会的眼睛。如果你想发展自己的副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列出自己会做的事情,思考这些事能不能帮别人解决难题,你会发现,其实机会就在我们身边。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阅读量:000《我来解释“拍拍贷的那些投资老人们为什么不说话?”!》 精选四来源 | 文 | 张鹏这条路很难,很艰辛,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因此能得到得道之人的点拨尤为重要,不过最后还得归结到自己的投研实践中,吸收各种理论并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一套投研体系和框架。今天的文章是作者参加一次培训后的笔记,内容主要包括“如何看卖方报告,如何从买方的角度上研究上市公司,对策略投资的一些观点以及公司财务建模以及估值”等,不仅有作者的详细记录,还有一些心得体会。如何看卖方报告一、中小盘很多子行业没有数据,所以严谨性上确实是没法满足的;感悟:针对这样的行业我觉得更应该看到的是发展趋势:技术转移;国家政策导向;消费习惯的改变;经济转型出现的结构性机会。或许更应该关注行业的竞争结构以及行业中的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找出好行业、好模式、好公司!二、必读的报告:报告,公司深度报告,上市公司调研报告;感悟:深度报告起到的作用是帮助你快速的了解一个行业,一个公司,个人觉得调研报告更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很多细节信息,很多投资者比较关心的要点,这些是在和卖方报告里看不到的。不过现在很多卖方的深度报告其实并不算真正的深度报告,充其量算是扫盲报告,只是提供了行业,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没有清晰的逻辑,也没把行业的产业链、价值链、竞争结构讲清楚,也没把公司的商业模式、发展战略、最核心的关注点讲明白。三、作为买方分析师应该同时关注一些其他行业,尤其是非同类型的行业,如周期类行业应多看一些非周期行业的报告;感悟:我觉得这最主要是为了借鉴其他行业的分析方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四、应该弄清楚哪个卖方研究员跟上市公司的关系更密切;感悟:弄清哪个研究员跟某个上市公司关系最好,这样这个公司的信息就主要问他,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及时性。五、选择几种报告的模板;感悟:平时看的报告里哪个写得很好,觉得很符合自己的风格的报告可以作为自己写报告甚至思考的范式,如行业报告,公司报告,点评报告,调研报告等。六、应该多关注公司最悲观和最乐观的预测;感悟:跟我预期一致的报告对我来说其实并没有提供什么有用信息,只有不一样的预期才真正值得深入探讨,看他的逻辑和假设点是什么,为什么不一样,是否有我没考虑到的关键点和风险点。七、尽量去做三张表的编制,尤其是对;感悟:三张表(财务模型)能帮助理解一个企业,不仅是经营状况,还有就是状况,现金状况等。八、值得关注的报告或公司信息:新息,突然出一篇深度,尤其是多位卖方同时出报告;动量信息,信息跟以往要有所不一样,因为只要动量信息才能带来变化;感悟:超过连三个人盯的公司,只选,因为所有信息几乎都已反映到股价上,市场信息已被充分利用;一段时间没有人出报告的公司可以去关注,更多的是选反转股。九、卖方报告很多都经过了包装,包装得你都不知道他的重点在哪,核心逻辑是什么;这时应该先看他的盈利预测,了解大致预期经营情况,然后再看他的投资逻辑是否一致,把握他想重点说明什么。感悟:先从报告的盈利预测入手,了解分析师对公司的大致预期,看是否有异常点,再看报告里分析师有没有对此异常点重点讨论,比如费用降低,成本降低,或行业变好等这些从盈利预期里能看出,同时报告里也应该重点阐述这些观点或事实,也就是说要弄清楚分析师想讲什么样的故事。十、不应该过度关注毛的短期波动,可以关注;感悟:成长股更多的是关注其成长性,成长的持续性;周期股的毛利率也许是周期变化的信号,因为成本、价格都在周期波动,这些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资本市场的七大故事故事一、区域扩张很多报告讲公司成长的故事是区域扩张,这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行业的特性,是否允许行业内公司业务进行跨区域扩张,行业竞争结构;关注公司是否有区域扩张的基因,业务是否可以复制,成本代价是什么。想清楚区域扩张的本质是什么,企业需要哪些资源禀赋,提炼出最关键的要点,看公司是否拥有。例:汤臣倍健,刚开始扩张业绩肯定能快速增长,但后面就不清楚了,所以可以进场赚刚开始扩张的钱,后面的钱不赚了,因为超出能力范围,或以后的发展是需要观察等待的,不能去赌博。故事二、技术创新在中国,凡是讲技术创新的故事十有八九都是扯淡,更重要的是关注该技术是不是发展方向,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技术,也就是技术要讲求实用,能够带来持续收益。并且我觉得行业经验和营销比技术更重要,尤其是在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因为技术创新并不能带来壁垒,虽然高科技行业技术更新很快,但不至于快到行业内的人士没有感觉到就完成了过渡,技术替代也是需要过程的,所以在完成之前是能看到苗头或趋势的。故事三、制造转零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有的基因,不管从管理层,治理结构,生产经营,人员结构上来看,所以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像IBM那样总是成功的完成转型,转型很难,关键看企业是否适合转型。故事四、小公司大集团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大集团既然愿意为小公司输血,那么未来某一天总会要小公司进行利益输送。所以要关注的是:集团动机!故事五、政策推动应该关注的是政策的推动对公司有多大的影响,什么时候产生影响,更应关注政策的持续性,千万不要买在政策的高点。故事六、进入新领域大多数公司都是做加法做死的,尤其是那种不顾成本疯狂扩张的公司,应该对公司的业务扩张保持谨慎,先持观望态度。故事七、新产品新产品相对来说容易打开市场,尤其是公司已经有类似产品成功的经历后。一个产品型公司应把营销放第一位,同时研发要跟上。所以我觉得有好的营销体系的公司,同时产品受欢迎,此类公司有前途!上市公司研究方法一、把一个行业里的公司拿来一起看,做比较做研究应以一个子行业开始,先把子行业弄明白,然后把行业里的公司一起做比较,首先是财务数据,然后业务模式,战略,产品等,找出子行业里的优质股。请加院的公众微信号:xgupiao 马云都在关注二、中观角度:了解产业历史阶段与目前的竞争结构,以恰当的视角来观测公司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对于一个产业的研究,必须从历史开始,不同的历史环境会引起不同的竞争模式,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矛盾也不同,因此应该从中观层面把握产业的发展历史及趋势,这样有助于把握公司的发展。同时,应以不同的视角来观测产业链里的各公司,比如苹果,应以消费品的视角来观测(人的感受),htc,应以制造业的角度来研究。三、产业的发展阶段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可以看出,这条发展路劲是很清晰的,先重工业,制造业,后信息服务业,先硬件,后软件+服务,因为信息服务都是要以硬件为基础的。四、微观歧异,规模(集中),总成本领先;歧异在不同产品领域中的含义:上游周期性无法造出歧异;中游的歧异在于效率;下游的歧异是心理战。五、调研调研的目的更应该是了解一个产业,而非一个公司;我觉得调研不仅要了解一个公司,同时要了解一个产业,产业链上的价值传导,上下游的关系等,了解了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位置才能更好的把握公司的发展。六、什么时候国企开始以市值为考核指标,那么一定会有一个以市值为考核指标,那么国企便有放业绩的动力。七、规模VS利润,更应关注哪一个?利润的增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盈利能力的提高,二是规模的增长。所以应该分开来看,尤其是对于不同的公司来说,不同阶段主要矛盾不同,采取的策略也不同,但是记住一点,持续的利润增长必定来源于规模的扩张,所以规模的增长可能更靠谱一些。八、强者恒强的时代丑小鸭变白天鹅几乎不可能;老二要想坐上老大的位置很困难,只有两个行业可以,一是材料,二是技术,但都很难。九、上下链需求中游导入期:引发潜在需求;下游导入期:创造需求。十、壁垒壁垒:不可复制的,不扩散的技术产生壁垒,高科技本身并不是壁垒;高科技行业更新换代很快,江山易主也相对容易,壁垒在于护城河,在于能保护自己的机制,不可复制,不可替代就意味着壁垒。十一、高端产品高端产品是高壁垒产品而非高技术产品。十二、产能瓶颈产能的瓶颈在于核心材料,核心设备,核心工艺环节。十三、明晰调研的具体场合与访谈对象调研对象:董事长管战略与体制;总经理管经营方法与过程;分管领导各司其职,职员各做其事;调研场合。问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问他熟悉的领域,如问董事长公司的战略和目标,不要指望他给出具体财务指标和经营细节。研究经验体会逻辑比结论重要:基于同样的事实和数据不同的人解读是不一样的,所以光看结论并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分析逻辑。不要只去分析数据,因为上市公司可以去调控EPS,应该分析上市公司的利益诉求在哪,有没有动力做业绩。可以把上市公司看成一个利益主体甚至是一个人,因为它在跟你博弈,利益导向是不同的。好的分析师的研究发展路径:公司分析师—行业分析师(子行业之间做切换)——行业策略分析师。把公司层面的事实、逻辑跟行业层面的事实、逻辑分开,若公司基本面变差或变好,应该做一个归因分析,看是公司层面的变化导致的还是行业层面的变化导致的。股价的上涨和下跌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层面;二是基本面层面。市场层面涉及到市场情绪,等,基本面包括宏观层面、行业层面、公司层面因素。策略研究方法不应只关注基本面,市场面也很重要。例:降存准,怎么判断会涨,会跌?没法判断!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且不同时段对股价P=F(x,y,z,…)的影响函数F是不一样的,就算知道了x,y,z的变化也不能准确的得出P的变化。也即,先验的判断可能成为赌博!所以更应该采取先观望等待的策略。结果是高开低走,后连续几根阴线,那么判断市场对此次并不敏感,可考虑降仓。基本面没法判断时,可以参考市场面对基本面的反映,然后顺势而为。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更应关注基本面,市场面只提供一个参考一位的投资减法:少看研报多读书,少搞勾兑多数数;少跑调研多呼噜,少开晨会多开悟近20年前读研时,会计学教授陆正飞老师说过:“我每天有效研究就三个小时,你们如果超过六个小时,那基本上是浪费时间。”过了几年,我进了国君研究所,李迅老师说:“如果一个人做投资五年还找不到感觉,那就应该改行”。这两句话成为我心头那千钧泰山,压得我惶惶不可终日,还好我在做投资的第四年第四季度有所领悟。如今,深以为然。谨遵老师的教导,我基本上做到了每天劳动不超过n个小时、有效劳动n-4个小时(有考核压力,故不便具体披露数字)。投资很多年也尚未被市场和客户淘汰——不是业绩牛,而是遇到了天底下最有耐心、爱心和同情心的一批客户。我们有一定规模的,每日开放,零费率申赎,几年下来居然几乎没有退出而只有净申购。写这文章前,想起了从前下乡时看到猪圈上,白色涂料刷成的一行字:“想致富,少生孩子多养猪”。真是人民的智慧啊!股市混的年头多了,对于投资这点事,也就有了点教科书以外的、类似于生娃养猪的浅薄认识:少看研报多读书,少搞勾兑多数(第三声)数(第四声)。少跑调研多呼噜,少开晨会多开悟。少看研报多读书据路边社统计,我国证券研究领域硕果累累,近年来每年研报总数2万篇以上,平均每100篇研报靠谱的在20篇左右,其间当然不乏命中率极高的专业选手。平心而论,国内的卖方研究是三百六十行中工作最勤奋、服务最全面、压力最山大、手段最丰富的工种之一。男生没有六块腹肌、女生没有全马经历,估计身体上都吃不消,更何况还要拼情商、拼颜值、拼各种爹。早上起床,看见三个小时前可怜的卖方分析师还在各群更新季报点评,或在朋友圈晒着在各地流控中的机场打地铺求安慰的照片,刹那间一阵心痛。但若以赚钱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结果还真对不起同行们的付出。跟着研报买股票的,据说大多数并不理想。苦逼的买方新司机经常看了报告就热(无)血(脑)买入,被套了再等第二篇、第三篇来解套,可是股价一路向南就必然没下文了。我们其实都很理解,大家都是凡人,这也仅仅是赖以买房子娶老婆赚奶粉钱的工作,很无奈。所以呢,彼此的立场、导向不同,导致方法论甚至是价值观的重大差异。买方还是应该理性、客观地借鉴卖方提供的优秀成果,却不能以此替代自己的独立思考。如果没法做到“批判地吸收”,那就少吃点,肠痉挛并不舒服。据说,我们这一支是做价值投资的。那么最重要的浓缩级营养莫过于经典著作了。我们相信股市长期是称重机,那么就应该赚长期的钱、企业成长的钱(不是预期差的钱)、可持续的钱。可是在卖方的汗牛充栋的研报里,我们需要的逻辑几乎看不见啊。看见最多的是“雄安概念”(套了一批)、“概念”(又套了一批),“为国接盘概念”(干脆套死了一批),捂脸——我们相信“”,可是研报里尽是纸牌屋啊!很多年来,倒是格雷厄姆、巴菲特那些老掉牙的著作和演讲稿却给了我们很多投资灵感,我们也从西格尔、博格的统计数据里找到了市场的规律,从席勒教授的书里找到了风险观。它们一直给我们带来精神的愉悦,顺带帮我们给客户赚到了稳定的利润。少搞勾兑多数数校长经常说,这世界上最悲催的事情是还亏了钱。这又是什么梗?很多人认为,调研不如勾兑,开会不如喝醉。觥筹交错之下,几瓶茅台灌肠,上市公司董事长借着微醺的醉意,终于凑到你耳边、轻轻呢喃了几个字、再抛给你一个蒙娜丽莎般神秘的微笑……哦卖糕的,那可“价值连城”啊。多少人可以为这个美丽瞬间付出几天的路途奔波,可以豁出半条命去灌半斤乙醇。结果呢?天不遂人愿的事情多的去了:咱说好的并购项目呢?说好的10送30呢?人家上市公司也有苦衷啊,风向都变了,再搞事情不是找死吗?兄弟你偷偷摸摸买的票,亏就亏了吧,牙齿打落了和血吞,别抱怨和投诉了——大热天的,你想去没空调的号子上班吗?发财这点事呢,真就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内幕消息勾兑能排得上老六?人家搞内幕交易发了大财还好好的,那前世得做了多少善事。拼爹都没用,得拼祖宗!甭羡慕了。十多年前,某会发行部的朋友就说了句实话:别以为搞定了上市公司,就能在重组上赚大钱,你们看见台上几个人硕果累累,你们没看见万人坑里尸骨累累啊!你以为就能谈成?你以为复牌就是五个?你以为10送30就会飙升?且不说这些不确定性有多大,即使你卖出兑现利润,你就不怕v5.0抓你现形?你希望儿子刚刚开始人生的起点,他爹(妈)的人生就被强平了吗?15年上半年我就告诫研究员不要找潜在的重组停牌的票:上半年放出来的都是n个涨停,如果下半了呢?几个都是无量的啊。想逃命都要买跑道的痛,你知道不?关键是,跌停板上比速度的都是酒桌上的“兄弟们”呵。劫后余生你会感慨,“为国接盘”居然也是不分先后的。上市公司报表能挖出金子吗?我说一百遍都没有人信。他们说中国上市公司造假云云,看报表没用。你知道吗,上市公司董事长在其他场合所说的一千句,都顶不上年报的一句话。为什么?因为其他的忽悠,都不用承担年报的法律责任!JIA会计说,我的PPT就是能造车。可最后造不出来、你能去封他加州的豪宅吗?持续的利润操纵是不可能的:一个年度的利润好作假,你有本事连续五年把三张表都给我做平了、并能经得起起码的财务推理?你要是能做到,我立马辞职去考你的博士生,因为你绝对是格雷厄姆转世。知道怎么读报表不?我打赌九成五的人不会,特别是没做过生意的。别以为知道杜邦分析就是高手了。近日盈信林老板发飙那篇文章的观点,我很是赞同。怎么补课打基础呢?一个牛人朋友是这么培养弟子的、我也用过,挺好:拿八开的白纸,手工抄报表,从上市以来至今,每个科目不遗漏。抄两年。没有上千个小时的积累,你的直觉不可能这么好。知道巴菲特为啥是股神不?人家十岁就开始读报表、背数字啦。你已经三十多了,再不抓紧,这辈子怕是赶不上他了。陆正飞老师之所以每天工作三个小时就解决问题,那人家多少年如一日地有过积累和铺垫啊。没有真正扎实的功底,你天天玩农药,黑马白马千里马就跑你们家院子去了?学会做减法,是一门学问。当你慢慢明白哪些事情不必去做,离成功就近了许多。当你把无聊的浮云从眼前抹去,诗和远方才会逐渐浮现出来。少跑调研多呼噜同学们要问了,整天调研总是要的吧,那可是价值。作为二十一年股龄的老司机,我是这么看的:不调研100家上市公司,那是没法做深度研究的。但不做好功课,就跟着去群面、联合调研,那是浪费时间,不仅是你的时间、更是人家董事长的时间。调研交流中,如果你的问题总只是围绕这些,就需要小心了:1、“公司营业收入今年预计增速多少”、“毛利率会提高几个点”?你真正搞过企业才会知道,能准确回答(事后验证)的大多数有两种情况:报表做了“预调微调”,或者蒙对了。蒙,显然不是你想要的;那么,“做”到多少增速,那要看他的诉求、更要看他是不是想真心对你说。那董事长又不是你,你又没《微服思纺》美女帅哥那么高颜值,他为啥要跟你分享心里的账本呢?更伤人的是,季报年报出来了,说好的50%增长怎么只有15%?瞬间一万头草泥马从心头呼啸而过,研报中你却只能默默写下“略低于预期”几个字,然后关上手机等待的审判。2、或者干脆单刀直入:“公司打算十送多少”、“要不要搞市值管理”、“有没有外延式宾狗计划”?如果调研的目的仅仅是掌握一点别人今天不知道的不对称信息,那真有点对不住985学校给你的大红章了,咱“研究员”是不是改叫“情报员”更好呢。校长善意提醒你,如果一个很拽很高冷的神秘上市公司忽然“热情”了起来,不断主动约调研和反,并主动透露一些“干货”,新司机应该警觉一下:该不是有“仙人跳”了吧?你这个唐长老再YY妩媚的白骨精也不能约,因为你敢确认她图的是你的小白脸、而不是身上的五花肉?从Tom和Jerry,到唐长老与白骨精,食物链上下游的邻居变成好朋友的很少听说。3、不行咱就调研公司战略、听董事长讲故事吧,只要是“风口”的动物,前两年据说都能飞。说句实在话,能把公司折腾上市的老板,一个比一个厉害,特别是讲(忽)故(悠)事(你)。你想,能轻轻松松通过发审委专家的层层盘问,这个战力绝对是吕布级的。让你拿着棒棒糖去幼儿园门口哄个小女生不难吧?太easy了。知道吗,在某些长袖善舞的董事长们眼里,出台跟研究员和经理讲故事,这工作和你哄小妹妹的难度一样low。看,低调到只出现在《财富人生》电视节目的行业大佬,抽个你没见过的雪茄,戴着你没听说过的限量版名表(还是拍卖来的),几个黑色西装的保镖司机一字排开,他往中间沙发那一坐----气场上你就输他了,眼神都能杀(迷)死你。故事还没讲半个小时,你可能都想冲上去跟他来个合照晒朋友圈了。你说,这场合,这氛围,还能理性地调研不?他们的一般套路是:先讲情怀(咱不谈钱),再讲模式(咱只谈二十年后的钱),永远不讲财务(这是小钱)!不是吓唬你,这样的“大佬”名单列出来一页纸都不够写。麦道夫这种大忽悠,在我国估计连资格赛都进不了。代表性的,某县税务局某个信息管理员,某天一个华丽转身、一曲卡拉永远OK,全国股民和部分基金经理就彻底蒙了,争着卖身并帮他数钱数到抽筋(也包括几个中国好同学)。这种专业水准,才堪比国乒。少不经事的小蚯蚓见帅哥只会听花言巧语,而久经沙场的老司机曲筱绡却会分析他的举手投足——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这就是她阅人无数的功力。长这么大谁没有被骗过?骗我一次是你没良心,被骗两次是我没脑子,被骗三次及以上可连脸都没了(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投资的?马化腾同学如看见请手工点赞)。据说巴菲特后来是不调研的,即使是年轻时也不多,估计是这吝啬鬼在省机票。不过这老司机倒是曾教过我们怎么调研,一招制胜:去找这个公司最牛的竞争对手的高管,问问他,如果你们行业哪个公司倒闭了你最开心,那家就可能是你应该去投的。类似的雕虫小技也确是好用的。某最牛不是又到投票季了吗?听说哦,每年这个时候那个叫No Secret的APP就分外的火,各种黑啊。看了一下还真让人胆战心惊(还好没入那行当),看了就明白什么是“同行相轻”(简直有杀父夺妻之仇啊)。不过,我们反过来想,对某个公司,如果它的同行发自内心给了褒扬和尊敬,这些信息是不是更值得重视呢?聪明的你,应该懂了吧。有人总想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别人不知道的“黑马”。殊不知,你研究家电、白酒时,如果格力、茅台这种龙头白马都没有真正领悟透,那最后找到的只能是电驴。郭靖刚出道时就被七个江南怪物教育了一次什么是“江湖险恶”,瞎了眼的往往比你看得清楚,瘸了腿的往往跑得比你快:因为他们教训都是用血买的。股市这弱肉强食的地方也一样。本文看得垂头丧气了?那改行吧,要不回去补补觉?少开晨会多开悟有人担心:少看报告、少调研、不勾兑,那老板还给我发工资不?少出差、勤健身、多睡觉,能搞到牛票?这话还真对了一半。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提倡不加班,九点钟上班、五点钟回家(群聚的happy hours例外),还不打卡,也没见章老板扣过钱啊。当然,这也可以解释在较低的工资水平下,多年来我们员工的被挖脚率几乎为零(真对不住兄弟们)。我们一直坚持不开晨会,这样可以给长身体的同学们留足睡眠时间。这好像显得很不敬业,还敢**咧咧地说?我从不忌惮把卸了妆的脸给客户去看。其实这很简单:晨会无非是对昨天发生的某些事情进行点评交流,总体上就两类信息吧:1、国际**经济形势、隔夜市场、、原油啥的,这些高深莫测的东西,***科班出身的我根本搞不懂(我也不知道谁算真搞懂了)。一群搞不懂的人衣冠楚楚地正襟危坐,整天讨论搞不懂的事,我总感觉像皇城根儿到处可见的茶馆火锅店里的民间组织部长:一大早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是不是有点在征途游戏里当大王的感觉?可咱都一把年纪、有的人都快当爷爷了,老玩过家家好像挺没劲的。2、上市公司信息公告。如果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那研究员在微信群里点评一下就好了;如果是我们不熟悉公司的各种公告,那干脆不看。不熟悉的公司发布看似牛叉的公告,咱看完就急急忙忙去买单上套,这不是盲人骑瞎马——找死么。3215家上市公司,正规渠道年信息披露10万条以上,可如果每条都认真看,那又是何等悲催的人生!我们这么做,更重要的意图是:让大家把眼光放在长远和关键的问题上,而不是在让市场一惊一乍的新(噪)闻(声)上。赚大钱的idea,很少是晨会时吵吵嚷嚷时出现的。股价剧烈波动或出现特别重大的事件时咋办?我们基本上还是不开晨会、不讨论。最多几个三言两语沟通一下就OK了,大家都十几年几十年老股民了,大盘涨停跌停都经历过十几次了,人生如此完整,还有啥可大喜大悲的?另外,每天都有各种经济崩溃、世界末日的报道和预测,批着新旧媒体的各式外衣粉墨登场,给你大白天讲聊斋鬼故事。可咱等了这么多年等着重回1929年抄一把大底,等来的却是房价二十倍、道指两万点!改革开放四十年不容易啊,咱别瞎担心、自己吓自己,正常过几天日子好不?其实,聊斋上的几只狐狸除四害时早见上帝去了。如果什么新闻都那么当回事,你的或许短期上去了一点点,但你的血压肯定上得更快、而且回撤比净值回撤小得多。更多的情况是连都跑输。我有朋友,重仓茅台加,一拿就是六年愣是没卖过,从来不去过问短期的信息情报(如果TA一直很勤奋,估计早就下车了)。如今这点利润都够买百吨飞天茅台了(或更直观点说,十几套黄浦江边的精装修大平层,《前半生》剧中子君前夫买的、物业费十几元那种)。有句名言:利润是屁股坐出来的,不是脑子转出来的。窃以为很有道理。我再加一条:你交什么朋友,未来就有什么样的净值走势,晚上没事少应酬会更好。股市就是一个体力、时间的付出与回报极不成比例的地方,是个“不公平”的地方,智慧和执行力往往比聪明、勤奋和冒险重要的多。路选错的人,跑得越快、偏得越远。在我和陆老师看来,多数人每天时间有一半是浪费的,书店的书有一半是在糟蹋纸张(特别是类),微信的各式鸡汤文有一半都是注水的,本文也是一样。人的一生呢,大多数时间都在不同的地方打酱油,工作上少打点其实是没事的。《安全边际》中的30个重要投资思想 一:价值投资并不简单价值投资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努力,非一般严格的纪律,还有长期投资的视野。只有少数人投入了做价值投资者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但这里面能建立起合适的投资观并成功的人就更少了。就像大多数八年级的代数学生一样,一些投资者只是简单地记了几个公式或者规则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但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想要在金融市场和经济周期中获得长期的成功,单纯只靠观察总结出几条规则来是不够的。投资的世界里太多事情变得太快,所以我们需要明白规则背后的基本原理,这样才能知道为什么有些事情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价值投资不是靠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就能学习和掌握的,这种,要么(天生适合你,所以)你一下子就能学会,要么你一辈子都无法真正得其精髓。理解价值投资很简单,实操却很难。价值投资者也不是精于分析超复杂数据的巫师,他们也不会编写出复杂的电脑模型去发现潜在价值,寻找优质的。最难的部分是自律,还有判断。价值投资者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去拒绝那些不那么优质的投资诱惑,需要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真正优秀的机会,并且可以准确判断现在是不是最佳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二:价值投资者的特性自律,直到找到划算的投资机会再出手,这使价值投资者们看起来很像风险厌恶者。自律对于他们来说是必需的,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保持这份自律。价值投资者意味着总是远离人群,挑战常规,甚至顶着盛行的投资风向逆行,这条路不可谓不孤独。在长期市场估值偏高的时间段里,价投者的表现有时和其他的投资者、或者整个市场比起来都会不尽如人意,甚至“可怕”。但长期来看,价值投资非常成功,所以你们会发现很少有价投者会放弃这种投资理念。 三:投资者的最大敌人如果有投资者可以成功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向,他们肯定永远都不会去当价值投资者。诚然,当证券的价格稳步上升时,价投本身就是一个缺陷;不受欢迎的证券涨得没有公众喜欢的幅度大。另外,当被高估的市场被正确估值时,价投者也是讨不了巧的,因为他们很快就会需要卖掉手上的票。所以,当价投者的最佳时机是市场下行时。那些原先只关注上行因素的投资者们正在吞盲目乐观的苦果,这种时候,任何导致下行的风险因素都会被看得很重,而价投者因为用了一定的安全边际来投资,所以能够保护他们免受市场下行的巨大损失。能够预测市场未来的投资者应该全副投入,用借来的钱,在市场上行之时进入,再在它下跌之前出来。不幸的是,许多投资者虽然声称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但实际上并没有。(至少我个人是从来没见过一个。)对于那些明白自己做不到预测市场的人,我非常推荐价值投资,这在所有的里都是一个安全又成功的策略。 四:一切皆与思维模式有关成功的投资需要建立起合适的思维模式。投资是严肃的,绝非儿戏。假如你参与到金融市场中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所有的动作都应该是以一个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观察者,确定你明白这两者的区别。无疑,投资者能说得出百事可乐和毕加索的区别:百事可乐是投资对象,而毕加索的作品则是收藏对象。当你把辛辛苦苦存下来的钱和未来的金融证券放在有风险的地方时,不了解两者区别的代价会非常非常高。 五:别找市场先生要建议有些投资者——其实是观察者会从市场先生那儿建议——这是不对的。当他们发现市场先生给一个票定价偏低,就会忘记市场先生本身是不理性的事实,忘记自己曾经对这些票的真正价值做出的估算而疯狂卖掉自己手上持有的货。当他们看到市场先生给某个票提价时,又会因相信他无所不晓而跟着高价位买入。但事实是,市场先生什么都不懂,他诞生于成千上万投资者卖出买入的行为之中,而很多时候这些投资者的行为却并非出于投资原理。冲动的投资者和观察者会无可避免地遭受损失;但深知市场先生间歇性无理取闹这种特性的投资者,则可以利用这一点,在长期的投资获得成功。 六:股价V.S.商业真相路易斯·洛温斯坦(Louis Lowenstein)已经警告过我们,不要把一个公司在商业上真正取得的成功和在股市上取得的成功搞混。一个公司的股价上涨不代表它发展状况良好,同样地,股价下跌也不代表一定是它公司业务发展不好或者价值下跌。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学会分辨股价波动和潜在商业真相。投资者们如果发现整体的趋势是大家都在盲目地跟风买入或卖出,那么他们一定要抵挡住这股趋势才行。当然你不能无视市场,因为市场里蕴含着投资机会,忽视它等于犯错,但你一定要为自己着想,不要让市场牵着你的鼻子走。 七:股价V.S.价值价值与价格挂钩,但并不只取决于其价格,为此要多留意你的。如果你将市场先生看作投资机会的创造者,会为你创造那些价格和公司价值不符的投资机会,那你就有了成为价值投资者的先决条件。但你如果把市场先生看作是你的,那我建议你还是雇别人来为你打理钱财比较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动,你无法判断现在的股价反映了什么样的预期,所以投资者们必须要透过股价看企业本身的商业价值,在中不断比较这两者。 八:情绪会扰乱投资不成功的投资者都被情绪支配。他们不会冷静理智地面对市场波动,出于贪婪和恐惧,他们会很不理智。想必我们都认识一些平时举止负责、从容不迫,但在投资时会进入“狂暴状态”的人。他们会把自己经过很多个月,甚至很多年的辛勤工作和自律存下来的钱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投资掉。这些人在买一个音响或者照相机之前会愿意读上好几本消费者指南,前往比较很多家店,但却不愿意花点儿时间去好好研究从他的一个朋友那儿听说的股票。在购买电子摄像产品时的理性在投资股市的时候反而没有了。 九:股市≠赚的地方许多不成功的投资者把股市当成一个无须努力就能赚快钱的地方,而不是一个以求更的地方。谁都想毫不费力地赚快钱,但是这种想法恰恰完美反映了投资者们的贪婪。贪婪促使他们去寻求投资成功的捷径。他们并不打算让财富慢慢积累,而是想靠着一些“新鲜”的消息快速生财。他们也不会停下来想想,给他们消息的那些人是怎么能够不违法就获得这些消息的?为什么?如果真的如此有价值,为什么会对他们公开?贪婪同样表现为盲目乐观,更隐形一点的,则会表现为面对坏消息来临时懈怠。最终,贪婪会使投资者们把他们的目标从“获得长期收益”变成“短期获利”。 十:股市的循环市场上所有的流行趋势终会完结。股价最终会变得太高,供应最终会赶上需求,然后赶超需求,天花板就会来临,接下来就会下行。投资热点总是有循环的,投资者们也一定会接受它们。公正来说,要分辨一个趋势只是的热点还是现实的商业潮流并不容易。实际上,许多投资热点就诞生于商业潮流,这种趋势是理应反映在股价上的。但是,当股价上升到一个超过它本身估值的水平时,这个潮流就会变得危险。 十一:是如何失误的,他们的表现为何弱于大盘?如果忽略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的话,他们的行为其实还挺搞笑的。他们搜刮投资者们辛辛苦苦赚回来的数十亿钱财,然后在没有经过深度研究和分析就进行一个又一个的投资。现在盛行的心态就是要一致从众。人们可以接受随大流带来的平庸,无法接受特立独行时面临跑输大盘的风险。投资经理们这种追求短期收益的心态使得“机构投资者”变成了一个充满矛盾的称谓。许多投资经理的报酬模式不是基于他们做出的成绩,而是基于他们管理的资金占比资金总额的多少。这就会刺激他们想要不断扩大自己管理的资金量,这样就能产生更多的费用。但实际上从机构的角度出发来看,提升资金的才是获利最高的途径,(所以经理们的心态)使机构们愈发难获得好的投资表现。但本来投资经理们只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偏好,这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矛盾就完全可以解决。 十二:短期相对回报的德比大战就像追着自己尾巴转圈的狗狗,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都被困在追求短期相对回报的德比大战中。有一个机构里的基金经理们的表现甚至要按小时计费;不计其数的经理每天的业绩都要被拿来和其他公司的同行比较。频繁的对比和只会更加强化他们想要追求的观点。如果他们的短期收益表现很差,就要受罚,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想要他们维持长期投资的信念很难。如果他们坚持长期收益的做法,很可能就会失业。不了解机构投资者们的这个特性就去盲目投资,就好比在异国自驾行却不带地图。你可能最后还是会到达一开始的目的地,但旅程所需的时间肯定更长,你还得承担途中迷路的风险。 十三:首先,避免亏钱沃伦·巴菲特经常说投资的首要定律就是“不要亏钱”,第二条则是:“永远牢记第一条。”我也认为避免亏钱应是每个投资者的首要目标,但这不是说投资者不应承受一丁点儿亏钱的风险。“不要亏钱”更多地是指在往后的几年中一个人的不要导致资本大量流失。没有人想要承受损失,你也无法通过检验绝大多数的行为来证明。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强烈的投机冲动,免费午餐的诱惑总是强烈的,特别是身边的人好像都已经吃到了。当别人都在贪婪地追逐利益,经纪人又在给你推荐时下最热的IPO股票时,你是很难静下心来想想亏钱的风险的。但依然,避免亏钱,是保证你炒股赚钱的笃定之法。 十四:临时价格波动的相关性投资一个股票有可能会给你造成永久性的损失,也有可能其股价会出现临时性的波动,这种波动和公司背后的潜在价值并无关系。很多投资者把股价的波动看作巨大的风险:只要股价下跌,不管这家公司根基如何,他们都会觉得它岌岌可危。但价格的临时波动真的有风险吗?有,但这和那些会造成永久损失的投资不一样,而且这种风险只对特定情况里的某些投资者有效。当然,要去分辨短期的供求关系带来的价格波动和企业根基受损带来的价值变化,是很难的。事实只有在真正发生了之后才会变得明显。显然,投资者可以避免买高了或者买入之后公司其价值就发生退化,但不可能不面对股价的短期波动。实际上,他们应该知道价格波动一定会存在,如果他们一丁点儿的波动都接受不了,那还是别炒股了。如果你真的以折扣价买到了一个有价值的股票,短期的价格波动有影响么?长期来看,没有太大影响,一个公司的价值最后总会在其股价上真实反映出来的。讽刺的是,长期来看股价会上升,这和短期市场对股价的走向影响正好相反。也就是说短期价格下滑其实增加了长期投资者们的收益。但在几个情况下,长期投资者也会对关注短期价格波动,比如,那些急于卖股票的人就要受市场价格摆布。成功投资者的一个诀窍就是,想卖的时候再卖,而不是被迫卖。还有,如果他们买的那个公司真的有问题时,投资者们也应该关注其股价变动。如果一个公司近期必须要靠筹集更多资金存活,那它将出现的股价变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那些投资了这个公司的股票或者人的命运。第三种情况则是市场先生有时候(会通过股价波动来创造)非常诱人的买卖机会。(股价下跌时,)如果你手上有现金,你就可以在此类机会中获益。但如果市场下行的时候你所有钱都已经投了进去,你的投资组合价值很可能会下降,因为你失去了用较低价格买入优质股票的获益机会。这就是机会成本,就是说你不得不放弃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好机会。如果你手上的股票和市场性很差,那这个机会成本就更高。买入流动性不足的股票会使你错失更好的投资机会。 十五:合理持续的收益惊人却不稳定的收益看重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只要损失惨重一次,就很难恢复。这能一下子毁掉一个人多年成功的投资成果。换句话说,对于一个投资者而言,在有限风险的情况下获取持续良好的回报比在风险相对较大的情况下获得不稳定且有时“波澜壮阔”的回报可能要更好一些。比如,一个在过去十年保持年收益率为16%的投资者和一个前九年每年都赚20%然后最后一年损失掉15%的投资者相比,前者可能最后赚的钱要更多。 十六: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避免亏钱的原则会使投资者在任何情况都生存下来甚至壮大。但坏运气总会到来,人不可能永不犯错。精明、有远见的投资者相信金融灾难总会到来,并以此为前提管理自己的组合。逆境无法被预测,所以必要的时候,一定要放弃一些短期的回报,当作应对逆境缴纳上的。 十七:注重过程,而非结果许多投资者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具体的回报率目标,这是错误的。不幸的是,定了目标不代表就一定会实现。也就是说,不管你定了什么目标,最后都有可能不达标。如果你将市场先生看作投资机会的创造者,会为你创造那些价格和公司价值不符的投资机会,那你就有了成为价值投资者的先决条件。假设你给自己定了一个每年赚15%的目标,但它并不会教你如何才能达标。投资回报和你的努力程度或者意愿的强烈程度不是直接正相关的。一个挖沟的工人加班一小时可以拿到更多钱,计件工完成的件数越多,赚得越多。但对于投资者来说,不是你思考得更努力或者投入更多时间就可以获得更多回报。投资者所能做的,只能是持续坚持自律严格的方法。假以时日,一定会有回报。与其设定一个具体的投资回报率,就算它看起来很合理,都不如盯着风险(不要让自己亏大钱)。 十八:等待最佳的击球机会沃伦·巴菲特曾经用棒球类比价投者的自律。一个长期导向型的投资者就好比击球手,比赛中没有出现好球,也没有出现坏球的时候,击球手可以对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击球机会无动于衷,其中不乏别人看到很可能就会挥棒的机会。价投者就是比赛的学习者,不论击中与否,他们都从每一次挥棒中学习经验。他们不会受别人的表现影响,只关注自己的成绩如何。他们有无尽的耐心,愿意等,直到一次绝佳的击球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一个被低估了的投资机会。价投者不会投资那些他们没有十分把握的,或者那些风险奇大的公司。和价投者不同,绝大多数的机构投资者有强烈的欲望一直满仓。他们表现得好像裁判一直在让他们挥棒似的,因此他们迫切地感到自己应该每球必挥,为了挥棒的频率牺牲了选择挥棒的效率。许多个人投资者就像业余玩家,单纯地无法分辨哪一个才是好的击球机会。缺乏鉴别力的个人投资者和受限的机构投资者,当得知许多市场参与者也和他们一样,感觉自己应该频繁挥棒的时候,也能从中获得安慰。对于价投者来说,击球不只应在击打区域内,还应该在他的“甜蜜点”里。当投资者没有被迫在时机成熟前投资的时候,表现才最好。有时候机会来了,但他们可能依然不挥棒,因为在一个普遍估值偏高的市场里,最便宜的那个股票也依然是被高估的。一个安全的投资机会如果有10%的回报率和一个同样安全但是回报率有15%的投资机会,你肯定会想要选择后者。有时,许多好机会接踵而至。比如在一个普遍恐慌的市场里,被低估的就会上升,被低估的程度也会上升。相对的,一个普遍看涨的市场里,被低估的股票数量和程度都会下降。当好机会充足时,价投者就可以从中认真筛选出他们觉得最具吸引力的机会。但是,当好机会稀缺时,价投者一定要表现出强大的自律性,这样才能保证估值的过程没有错误,不会花多了钱。就是说,投资者应该永远避免打坏球。 十九:商业估值的复杂性如果你觉得能看透任何一项投资决策背后的所有特性和逻辑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总会有问题没人回答,该问的问题也经常没人问。就算现在能够完美地了解某一项投资决策,但还是要知道,绝大部分投资决策所依据的未来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就算一项投资中的所有细节都被知道了,但一个公司的价值也不是刻在石头上人尽皆知的,这才是最复杂的地方。如果公司价值可以保持恒定,股价就像行星一样绕着价值转,那投资就会变得简单得多。如果你不确定一个公司的价值,那你怎么能确定你是以折扣价买入其股票呢?答案就是,不能。 二十:对估值精益求精?许多投资者坚持在投资过程中做到精确估值,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精益求精,但问题是,一个公司是不可能被精确估值的。公布出来的账面价值,收益和现金流说到底都只是根据一套相对严格的标准和实践做出来的合理的会计猜测,它更多的追求一致性而不是为了反映公司的经济价值。预测出来的数据也不会那么精确,几千美元的房子都很难准确估价,更何况是给所处环境庞大又复杂的公司估值?我们无法给公司正确估值,而且公司价值也总是在变,它会随着大量的宏观、微观以及市场相关的因素不停波动。在任意一个静止的时间节点,投资者都无法精确估出公司的价值,更何况还要随着时间变化结合所有可能影响估价的因素来不断调整他们的估计?所以,想要精确给一个公司估值,只会得出非常不准确的数字。而问题是,大家总会把“可以精确估值”和“可以准确估值”搞混。任何人,只要有计算器,就可以算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电子制表工具的出现让人们以为自己能够做出精确深度的分析了,殊不知这种计算过程是非常随意的,从而进一步恶化了这个问题。大家都觉得产出很重要,但却经常忽略在生产过程中,“垃圾进,垃圾出”才是正确写照。在《》中,格雷厄姆和大卫o多德就讨论过价值区间的概念:“证券分析最关键的一点不要痴迷计算一个证券精确的内在价值。你只需要确信其价值足够,比如说,去保护其或者股票价格相对其价值来说不要太高或太低,就好了。目标是这个的话,对内在价值有一个模糊大概的估算就够了。”的确,格雷厄姆经常会去算每股净运营资金的指标,用来大概估算一个公司流动价值。他频繁使用这个粗略估算的指标,恰恰就是在无声地向大家承认,他也没有办法给一个公司进行更精确的估值了。 二十一:为什么需要安全边际?价值投资需要投资者时时自律,如此才能以非常划算的价格买到实际价值远高于此的股票,并且能一直抓着不卖,直到其价值被更多地认可。“划算”是整个过程的关键。由于投资和科学一样有艺术,所以投资者需要安全边际。考虑到在这个复杂、无法预测又变换迅速的世界里,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运气不好,还可能遭遇激烈的市场波动等因素,当你能够以远低于一支股票真实价值的价格买它的时候,你就算是有了安全边际了。格雷厄姆说过:“安全边际的大小取决于你付的钱。任何一个股票,假设某一个价位时安全边际很大,再高一点的时候就变小了,再高一点,就没有安全边际了。”价投者需要安全边际,这样才有空间承受长时间累计下来估值不准、运气不好或者分析错误所带来的损失。安全边际是必须的,因为:o估值是一项艺术,没法精准;o 未来是无法预测的; o 投资者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 二十二:需要多大的安全边际?答案因人而异。你觉得自己的运气会有多坏?能承受多坏的运气?你能接受的商业价值波动幅度是多少?你能忍受多严重的错误?归根结底就是,你有多少可输?绝大多数投资者买股票的时候不会考虑安全边际。那些把股票看作一张张能拿来交易的纸的机构投资者和总是满仓的投资者是无法获得安全边际的。总是盲从市场趋势和潮流的贪婪个人投资者亦如此。而那些买了华尔街承销的股票或者金融市场衍生品的投资者能获得的唯一安全边际则往往是危险的。那么投资者如何确保获得安全边际?o 永远要以超级划算的价格买入实际价值高得多的股票,比起吗,应更偏好(但这也不是说那些拥有大量无形资产的公司中就没有好的投资机会了);o 当出现了更划算的股票时,替换掉现在手中的;o 当某个股票的真实价值开始反映到股价上来时,卖掉换成钱,如有必要,一直抓着,直到你发现新的好的投资机会。投资者们需要搞明白的,不仅是自己手上的票是否被低估了,还有为什么被低估?当你再没有理由继续持有某个股票时,你就要搞明白当初为什么买,现在为什么卖?找那些会有催化剂的股票,而且是能够直接加速企业真实价值体现的催化剂。优先看那些管理层优秀,并且管理层自己也持有的公司。最后,当情况允许,前景不错时,差异化你的持股,。 二十三:价值投资的三要素1. 自下而上:价值投资中自下而上的策略就是,通过基本面分析找投资机会,每次找一个。价投者会一个一个找有没有划算的股票,就公司自身分析其每一个情况。这个策略可以被简单描述为:“买个划算的股票,然后等。”投资者一定要学习给企业估值,这样在看到机会的时候才能抓住。 2. 绝对回报导向:绝大部分的机构投资者和许多个人投资者采用的都是相对回报导向的做法。他们投资的目标要么就是表现比市场好,要么就是比其他投资者好,却显然不关心他们的绝对回报是正的还是负的。通常,较好的相对回报,特别是短期的相对回报,可以通过模仿别人或尝试看透别人将要采取的行动来获得。相反地,价值投资者一定是绝对回报导向的。他们只关心回报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投资目标,而不是去和整体市场或者其他投资者比。好的绝对回报要靠买入被低估的股票,在其真实价值被更多地认可时卖掉。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绝对收益才是真正要紧的。说到底,你又花不了“相对收益”(因为相对收益不是实打实赚到的钱)。绝对收益导向的投资者通常会看问题的角度通常会比相对收益导向的投资者更长远。一个相对收益导向的投资者是无法忍受表现长时间弱于大盘的,所以他们就会去买时下流行的股票。因为不这么做会影响他们的表现。事实上,相对收益导向的投资者会有可能避开那些长期的绝对收益会很好,但有可能会让他们面临近期的表现弱于大盘的投资机会。相反,绝对收益导向的投资者就更喜欢那些不那么被大众喜欢的股票,这些股票需要更多时间才会有回报,但亏钱分风险也更小。 3. 风险与回报:当别的投资者都要全神贯注地计算他们能赚多少时,其实全然不关心他们可能会亏多少。但价投者既关心回报,也关心风险。风险就是每个投资者分析的某个会亏钱的可能性。勘探一个油井时发现它就只是一口枯井,这就叫风险。,股价跳水,这都是风险。但是,当油井喷涌,时履约,股价强势反弹时,我们投资时就可以说毫无风险么?当然不是。事实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就算是在事后试图总结一项投资的风险,也没法比做决定时了解得更多。投资者们想要抵消风险,能做的其实很少:足够多样化自己的持有;在适当的时候套期保值;投资时寻找一定的安全边际。正因为我们不会,也没法得知投资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我们才需要努力保证自己用折扣价买股票。追求划算的买卖,可以在出问题的时候提供缓冲的保护。 二十四:为成长性多付太多太多太多的投资者只根据自己对一个公司未来成长性的预测就决定投资这个公司。说到底,一个公司赚钱更快,它的现值就更高。但是成长性导向的投资者会面临几个难题。首先,这些投资者对自己预测未来的能力经常都太过自信。第二,那些快速成长的公司,投资者对它们的年增长率的细微差别都会在给公司估值的时候带来巨大不同。还有,当很多人都想要买成长性好的股票时,这个统一化的行为就很可能会抬升把公司股价抬到一个超出其根基的水平上。“商业名人堂”的成员总走马灯地换,总会有投资者被金钱诱惑,因为自己现在的强健表现就做出过于乐观的预测,这样往往会使他们为一个中等的公司多付钱。投资增长性还有一个难题,就是这个导向的投资者把成长性简化成一个简单的数字。但是实际上,一个公司的成长由许多许多动态部分组成,而每个部分的可预测性都不同。举个例子,对于任何公司来说,收入增长可以有很多种意思,可以是总人口可预见性的增长带来的销售量增长,或者是消费者对此产品的使用率上升,或者是市场份额上升,有可能是产品的普及性提高,或者就是价格上升。 二十五:成长性“诈骗”有投资者经常在评估未来时过于乐观。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大家看到公司冲销行为时的反应。这个会计行为使公司可以完全自行进行内部账目的清理,可以马上摆脱自己账面上的、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以及任何公司在进行冲销时随之而来重新调整的支出。这种行为是典型的受华尔街分析师和投资者一致欢迎的行为。坏账冲销过的公司可以交出一份更好的成绩单,回报更好,利润增长幅度更高。然后,这个“粉饰”过的结果就会被算入对未来的预测中,进一步推高其股票价格。然而,投资者不应该轻易把这个公司的坏账历史也随之一笔勾销。 二十六:保守主义和成长性投资价投者应该如何去分析和预测不可知的未来?唯一的答案就是保守主义。所有的预测都有可能犯错,乐观的人总是把自己置于危险的枝干上。对于他们这种情况,每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在正轨上,不然损失就会持续。但是保守的预期就可以很容易达到甚至超过。价投者应该保守地预期,然后以极大的折扣价入手价值远高于其股价的股票。 二十七:要做多少研究和分析才算够?有些投资者在做某项投资之前巴不得自己完美掌握了相关的所有知识,他们研究这些公司,直到他们已经对公司了如指掌。他们去研究行业和竞争情况,去联系公司的前雇员,行业资讯和分析师,自己去熟悉顶尖的经营管理知识。他们分析公司过去十年,甚至更久之前的财务报表和股价走势。这份勤奋令人佩服,但有两个缺点。第一,不管你做了多少研究,有一些信息你就是找不到,所以投资者要学会接受不足的信息,而不是企图得知所有。第二,就算一个投资者可以获知一个公司的所有信息,他/她的投资也不一定会因此获利。当然,这不是说基本面分析就没用了。它肯定有用。大部分投资者力求确定性和精确性,避免难以获得信息的情况,殊不知都在做无用功。低价总会伴随极高的不确定性。当不确定性被解决的时候,价格也会水涨船高。不要等知道所有信息了才投资,这样的投资者可以经常获利。他们承受的不确定性的风险,最后也能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当其他投资者还在苦苦钻研公司之前一个还没应答的细节问题时,他们很可能就错失了用极低价买入一个有安全边际的股票的机会了。 二十八:价值投资与反向思维从本质上来说,价投者就是“唱反调”的人。不被大家喜欢的股票才有可能被低估,流行的股票则几乎从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羊群”买的就是被喜爱的股票。由于大家对它们的预计都很乐观,这些股票的价格已经被抬得很高了,不大可能有还没被发现的价值了。如果大家都买的股票是没有价值的,那哪里有?在他们卖掉的、没有发现的、或者忽视的股票里。当人们都在卖一个股票时,它的股价就会暴跌到不合理的程度。而那些被忽视的、没有名气的、或者也有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而被低估。投资者会觉得很难成为一个“唱反调”的人,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对的,以及何时才会被证明是对的。由于和大家背道而驰,他们在开始阶段几乎都会被看作是做错的那方,还会承受损失。相反,“羊群”里的成员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则表现得似乎是正确的那方。相比起其他人,唱反调的人不仅在最初,甚至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都会看起来做错了,因为潮流可以无视公司的真实价值而持续很久。然而,和大家持相反意见也不总是凑效的。当一个众所周知的观点不会对眼前的事造成影响时,就算逆流而上也不会获得什么意外收获。就好比大家总是觉得明天会有太阳,但其实这个观点本身并不会影响之后的结果。 二十九:指数谬论对于价投者来说,做指数这个概念是非常愚蠢,甚至非常有危害性的。沃伦·巴菲特发现,“任何一种形势的比赛,金融的、脑力的或者体力的,如果有一个竞争对手能让你切实体会到任何尝试都是无意义的话,其实是一件极大的好事”。我认为随着时间过去,价值投资者终究会表现得强于大盘,而其他那些企图与之比肩的人都是懒惰或短视的。做指数是一个有着危险缺陷的策略,理由有几个。第一,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采用这个策略时,它就失去了作用。虽然指数化思想在有效市场上是可以实施的,但是采用这个方法的投资者越多,市场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效率,因为越来越少的投资者去研究以及做基本面分析了。当指数里有一个或者更多的股票由于破产或者被收购而需要被替换时,另外一个问题就会出现。为了跟上自己指数的表现,投资者会倾向于满仓买入指数里的组成股票,而那些被替换进来的股票也一定会马上被成千上万的指数组合型基金经理买。由于缺乏流动性,一个被加进去指数的第一天,由于指数者的哄抢,股价往往会高涨。但是这个公司的根基并没有任何改变,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使它变得比前一天更有价值。实际上,就只是因为这个股票被加进了指数里,人们就愿意为它支付更多。更重要的是,正如巴菲特所说,“因为编制指数获得了成功,于是强化了指数本身的表现,于是又反过来促进更多的编制指数行为,于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反馈回路产生了”。 三十:危险之地对于投资者来说,华尔街可以是很危险的。你只能在那儿做生意,但你一定要时刻戒备。华尔街人的标准行为就是追求最大化的个人利益。这个导向往往是短期的。你要承认这一点,接受它,与它共事。如果你能在和华尔街精英们做生意时牢记这一点,你就可以成长。但如果你指着华尔街来帮你,你就永远别想着能投资成功了。《我来解释“拍拍贷的那些投资老人们为什么不说话?”!》 精选五  做投资的最终的目的都是赚钱,进入投资市场后,一月又一月,日日夜夜的看盘,交易,出场;每天重复着一样的事情,不同的是,有些人的交易总是盈利的,但是有些人的交易确实亏损的;这个市场上有太多这样的现象,在市场上经历越多,才会越发明白市场的阴暗;个人也在市场上多年,看多了倾家荡产的投资者,看多了失望离场,看多了盈亏纠纷。所以,现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宝理财网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