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质量兴农之路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吗?

您的当前位置: && 紧固件资讯 &&
海盐县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始启动2018年嘉兴名牌农产品申报评价工作
16:46:24.0 来源:紧固件产业网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嘉兴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开始启动2018年嘉兴名牌农产品申报评价工作。即日起至8月23日前,有意愿的申请人可向县农经局科教科递交《嘉兴名牌农产品申请表》等相关申报材料提出申请。记者了解到,此次申报市级名牌的鲜食农产品及初级加工农产品的企业包括,凡是符合申请人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注册地址在海盐县辖区内;在海盐县域内注册并归申请人所有的注册商标,且商标正式注册已满三年;在海盐县辖区内生产,有固定的生产基地,形成合理的种养规模或生产规模,其中种植类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水产类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畜禽类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初级加工类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采用国家、行业或者省、市地方农业标准等标准进行生产,有规范的生产技术标准,建立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环境保护体系和质量追溯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并达到市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农产品已通过有资质机构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之一,并在证书有效期限内,或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质量稳定,近三年内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产品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特色,市场销售量生产规模、知名度居市内同类产品前列,在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等条件的均可申报。“对于提交的申报材料,我们将按《嘉兴名牌农产品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对其进行审核,形成推荐意见,并于8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至市农经局。如果发现并经查实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主体,三年内不再受理其嘉兴名牌农产品申报。”县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说。深入实施名牌农产品战略,对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都有极大的推进作用。近年来,海盐县加快了农产品品牌化进程,力争在全县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品牌,在带动农业主体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提高全县农产品品质,使我县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目前,海盐县共有农业注册商标608个,已创建海盐大头菜、膳博士猪肉、尼松野鸭、万好脱水蔬菜等59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产品名优示范品牌,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10个、绿色食品29个、有机农产品1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产品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等获证产品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量或面积的比重达55.89%。想了解更多的资讯,欢迎关注中国紧固件网:http://bzjcyd.99114.com
相关文章:
金牌供应商
推荐企业榜
好单品管理APP"青岛:质量兴农绿色发展_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是应有之意。青岛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业由粗放经营向绿色集约发展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胶州市洋河镇朱季村的小麦种植示范田里,种粮大户杜高古正忙着回收滴灌设备。在当地农业部门支持下,杜高古通过土地流转,今年共种了400亩小麦。为了提高产量,他更新了滴灌设备,还测量了土质、实现精准施肥。胶州市种粮大户杜高古:你这块地,需要什么肥,需要多少肥,测了土以后再往上面施,缺微量元素,你就多投微量元素,缺氮肥,你可以补充氮肥。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松坚:刚才我们技术人员对示范方的小麦进行了田间测产,小麦亩产量在600公斤以上,说明这个示范方已经达到了超高产水平。今年,我市农业部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粮食生产上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土壤有机质提升等技术。目前,全市小麦长势良好,预计亩产可达810斤左右。在保障有效供给的同时,各地农业部门还注重粮食品质的提升。今年,平度市崔家集镇的稼乐佳合作社,扩种了1000亩强筋小麦,已被种子公司和加工企业预订。青岛稼乐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员张校平:强筋小麦的好处就是做面条的、做面包的,他们喜欢用,劲道,价钱比普通小麦市场价高一毛钱左右(每斤)。小麦丰收在望,花生处于苗期。今年,在莱西市农业局引导下,姜山镇和院上镇扩种了5000亩高油酸花生,并与加工企业提前签约。莱西市姜山镇于旺庄村村民于志学:今年跟鲁花集团签订了300亩的高油酸花生种植合同,回收时每斤高出市场价格4毛钱,每亩能增收300元吧。莱西市农技推广站站长丁永青:高油酸花生的货架期比较长,它的货架期能达到十几个月,并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我们今后把高油酸花生,将作为一个主推品种,进行推广。今年,结合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我市农业部门共实施水肥一体化示范田2000余亩,新技术模式示范田2000余亩,开展专业化服务3.85万亩,辐射带动全市粮食生产绿色发展10万亩,推动农业由数量发展转向质量优先。(记者 李浩 曹明金 徐鹏飞 穆晓 王云海 解俊)编辑 王秀迪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https://img2.cache.netease.com/f2e/wap/common/images/weixinfixed1200low.jpg观点︱论质量兴农——写在2018“农业质量年”开启之际①观点︱论质量兴农——写在2018“农业质量年”开启之际①博学多艺百家号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走质量兴农之路”“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等要求,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的重要工作思路,并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这是农业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表明了中国农业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农业必将迎来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革命性变革。这也标志着,这次全国农业工作会是一次带有阶段性特征的转型升级的会。农业质量,指的既是农产品质量,也是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农业结构布局质量、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它直指农业终端,不仅要求出产的农产品本身必须安全、健康、优质,还要求附加值高、个性化强、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它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既要求推进标准化生产与质量监管,又要求强化现代要素集成运用,提高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它着眼农业与全生态的关系,不但要根据资源匹配情况变革农业本身结构布局,而且要重新定义农业与山水林田湖草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关系。为什么当前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这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首先,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农业的主要功能来看,“搞饭”就要产出更好的农产品、“搞钱”就要让产业更有效益、“搞绿”就要维护更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其次,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目标是生活富裕,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始终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农业谈何兴旺,又谈何效益?没有高质量的发展,传统农区的普通农民的增收致富从何处着落?农业怎么能为农民富裕作出更大贡献?乡村振兴又怎么能是高质量的振兴?最后,农业高质量发展概念提出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跨越发展的必然结果、重大成果和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5年都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我们完全可以说,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正是由于有了包括亿万农民群众在内的农业人的顽强拼搏、砥砺奋进,中国农业才能取得如今辉煌的成就,我们才能有空间、有时间、有能力进行“转型升级”,才能昂首阔步、信心百倍地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必须全面推进,既重视产品质量、又重视供给质量;既要重产重管,又要重调重减。必须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政策措施、资源配套、绩效评价等都要随之调整。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既要强化产出来和管出来,又要强化调出来和减出来。如何把优质产出来?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标准制修订,有标可循、按标生产;要加强标准宣传推广和使用指导,印发明白纸,让生产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从源头上抓质量。如何把安全管出来?要切实加强执法监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国家追溯平台推广应用,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实行“黑名单”制度。如何调出来?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增加销路好、品质高、市场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如何减出来?要减少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减少对资源环境的过高的利用强度。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注意什么问题?必须注意不能造成新的失衡,既要坚持质量第一,又要避免顾此失彼。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陷入误区,滑入新的失衡和偏颇,要辩证看待质量、数量、速度、效益的关系,不讲质量的数量当然是最大的浪费,但增长导向让位于提质导向,并不是说完全不要数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统筹好保供给、保收入和保生态始终是农业义不容辞的使命。要重视政策引导,只有先从作为指挥棒的政策上传导出重质导向,农业其他体系、各个环节才能进行相应调整,同时相较数量,质量更为内在主观,不易评判定量,但并非没有办法,可以用数据、指标、指数进行考核,各环节要做实做精做细,制定精准考核体系。要重视宣传指导,在增强质量理念、质量意识的同时,更要教给方法,提高技术能力,确保每个节点的每个人都“懂质量”,要重视人的因素,只有农业发展链条每个环节上的人都按照同一目标执行,才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质量兴农,坚持质量第一,按照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要求,扎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年后再回眸,市民们对农产品的疑虑少了,农民们生产中“多了少了、贵了贱了”的怪圈少了,农业结构趋于稳定平衡,农业高质量发展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可以自豪地说,2018农业质量年,将是中国农业向高质量时代迈进的分水岭!来源:农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博学多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展现个人魅力,分享新鲜经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李国祥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必由之路,是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重点工作。
  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必须走质量兴农之路。我国多数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是,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偏高,要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方针。降低农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虽然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之一,但这不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走质量兴农道路,主要依靠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才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从而最终实现农业强国的长远之计。
  绿色兴农,不仅构成质量兴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农村人居环境。农业投入和资源要素等是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化肥农药投入不当,土壤水体有害物质超标,不仅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而且还会提升食品安全风险。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只有资源化利用,才能解决农业面源污染。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走质量兴农之路,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长期以来,农产品生产者增收主要靠提高单产增加产量。每当某个农产品价格能够让生产者有利可图的时候,生产者往往一哄而上,不计资源环境代价和投入成本片面追求增产,带来该农产品相对过剩,造成滞销和价格低迷,走入增产不增收困局。实践反复证明,增产导向的农业发展很难持续。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更高质量更加安全和绿色生态农产品的供给;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无不要求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要求必须加快构建优质优价机制。只有彻底改造好坏不分和真假难辨的农产品市场机制,才能强化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激励机制。要推进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强化质量塑造品牌,克服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弊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价格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充分反映出来。
  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机制创新,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促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养质量兴农骨干队伍。要通过社会化服务和订单农业等途径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形成质量兴农经营体系。要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在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优质优价机制,为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和有利条件。
  走质量兴农之路也是走创新兴农之路。无论是农业生产者行为,还是农业科技服务,目前都受增产导向影响;无论是现有的市场机制,还是农业支持政策,也是不同程度地由增产导向形成。只有加大科技创新,为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流通提供科技支撑;只有强化制度性供给,探索健全质量兴农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质量兴农的道路才能迈开实质性步伐。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兴农,农业面源污染,增产,三农,畜禽粪
网站编辑 - 李悦新疆现代农牧业科技与人才网
黑龙江:种植业持续调结构增效益
日&#32;16:11&&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作者:&&<span id="hitcount
& & 黑龙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据悉,黑龙江省在2017年实现玉米面积调减1000万亩和蔬菜等特色作物发展到1000万亩“两个千万亩”调整目标之后,2018年全省种植结构继续调整优化,蔬菜、鲜食玉米、汉麻、中药材等特色作物面积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目前,全省建设“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1458个,基地面积达到397.8万亩,示范带动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可达到8000万亩,比上年增加近400万亩,推动质量水平实现新突破。在生产效益方面,2017年,全省仅蔬菜一项种植总收入212亿元,新增31亿元,带动全省1800万农民人均增收172元。今年据全省6个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基点县数据显示,6月中旬黄瓜、番茄、菜豆等大宗蔬菜地头平均批发单价较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结构调整带动种子繁育、印刷包装、设施机械、塑料编织、农膜棉被、系列农资等相关产业近20项,拉动采后包装纸袋、塑料编织袋、周转箱等附属物加工生产,直接产值达到2500万元以上,成为解决城乡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种植结构调整更新了农民的思想观念。近年来,各类经营主体在种植结构调整的市场实践中,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注重生产端向产销两端发力转变,由注重“产得出”向“产出精品”转变,由注重一产向三产融合转变。特别是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观念不断革新,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营销思路不断拓宽,经营方式不断创新,正逐渐成为结构调整的舞台主角。  黑龙江将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提高全省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信息化和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显著的生产基地;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创新经营方式,重点培育一批营销能力强的经营主体,推出一批可复制的营销模式,创建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使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量兴农科技兴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