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富和仁寿富加美熙府堵政府也有合作?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8小时排行万达财富集团点积商城与地方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6月10日万达财富集团点积商城首场交流会在北京世茂大厦会议厅举行。此次会议践行今年两会期间重点强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点积商城做为创新型社会公信电子商务平台,吸引了地方领导的关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商务局苏局长、马局长及企业家代表殷宝慧女士等特邀参会。
来宾聆听点积商城项目介绍
来自政商两界的代表与点积商城的工作人员进行的深入而有建设性的交流。集团董事长李炳春先生为到场的嘉宾们介绍了万达财富集团五大版块的布局及迄今成果展示。参会领导们对集团实力给予肯定,并对集团结合自身特征充分发挥点积商城的模式优势给予支持。
万达财富集团董事长李炳春先生介绍集团布局
参会嘉宾了解到,点积商城在传统电商基础功能外,是具有“政企社共建”特色模式的农村电子商务工程,同时引入万达财富信用评价体系以及万达财产保险机制,为商户、消费者提供有力的售后保障,形成商城独特的O2O格局特色。点积商城依托集团资源为商户提供金融支持服务;“万达信评”为商户提供信用评级服务;“一带一路”信用论坛让商户特色产品走出国门;主旋律文化投放提升平台及商户知名度;绿色环保项目等增值服务做为补充,形成有效的电商发展生态闭环。
嘉宾热切讨论并认同点积商城模式
桐柏县商务局领导对点积商城“政、企、社共建”模式产生深厚兴趣,商务局领导希望通过该模式将当地农副特产利用平台资源带出去,同时让先进的电商模式走进来,会后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近期有多个地市均有合作意向,点积商城的消费者们动动手指就能品尝、使用全国各地的名优特产。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中国文化门户网站
一家免版税、国际化的微图提供商
今日搜狐热点万达财富集团与武穴市市政府就打造花园式绿色建材基地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万达财富集团董事长李炳春、中宝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边凤疆、万达财富集团董事长助力刘夏、中宝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段志刚、中铁工程设计院代表张玲玲一行在湖北省武穴市市长李新桥,武穴市委常委、田镇“两型”实验区管委会主任徐平权及政府办、发改局、环保局、国土局、规划局、招商局、港航局、田镇办事处、大金镇等机构相关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田镇新区,并就打造花园式绿色建材基地项目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武穴市市委市政府对万达财富集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市领导表示,武穴市田镇花园式绿色建材基地项目,不仅将打造当地特色新型建材产业,还将推动武穴市经济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此,市委市政府不仅提供2000亩园区,助力本次项目建设,同时还将考虑规划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支持万达财富集团。对此,万达财富集团董事长李炳春先生表示:“助力打造武穴市田镇花园式绿色建材基地,是万达财富集团五大战略版块布局的重要一环,不仅是万达财富集团绿色能源一体化项目的重大突破,更代表着万达财富集团“5+1”创新型信用经济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万达财富集团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在服务武穴市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及产业转型过程中,以长征精神为指导,以信用价值为核心,服务武穴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助力武穴市社会信用经济体系建设。”(东方网) (注:此文属于腾讯大辽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crystalyue]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点 & “1999年2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习题详情
26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5.0%
1999年2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中国”的构想。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它集成了国家经济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网络的信息,并将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据以上材料回答:1.有关“数字地球”的正确叙述是A.“数字地球”就是指因特网B.“数字地球”就是“信息高速公路”C.“数字地球”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上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D.“数字地球”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2.下列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是A.了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B.了解股票行情C.通缉罪犯&D.设计时装3.通过网络能实现多种形式的有偿信息服务,这主要是因为A.信息进入了市场交换&B.信息是劳动生产的C.信息可以多次复制&D.信息可以多人共享4.应用网络技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直接威胁是①在互联网上存在着许多很容易扩散的计算机病毒②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③外国情报机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国家机密④网上黑客经常破坏一些计算机网站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多选题&|&来源:2010-高三小练习,地理信息技术
分析与解答
习题“1999年2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中国”...”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人们需要的信息是千差万别的,但不论是声音、图像,还是文字数字,最终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信息化和数字化为电子通信的发展提供了需要和可能,数字化的实质就是信息化,数字化是就其形式而言,而信息化就其内涵而言。同时,信息化社会中,一方面信息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社会联系的紧密性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国家安全问题和如何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问题等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999年2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999年2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中国”...”主要考察你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与“1999年2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中国”...”相似的题目:
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的波音777型客机与地面失联,多国派遣飞机和船只协助搜救。中国空军日再次派出1架飞机赴南印度洋执行搜寻任务,并在气象条件复杂的任务海域(20°S~26°S、101°E~104°E)发现多块疑似白色漂浮物,并拍照取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军机发现疑似白色漂浮物和据此推断失联客机坠海海域,可能需要用到的技术分别是【小题2】影响军机在该海域执行任务,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的是水温低风大浪急云层低下沉气流
河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不断地使河流加宽、加深的侧蚀外,还对沟谷、河谷的源头产生侵蚀作用,不断地使河流源头向上移动,使谷地延长,这种侵蚀作用就叫做溯源侵蚀。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定位导向功能的小型玩具轮船,考查某段河流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下图是每隔15分钟持续通过定位记录下来的轮船所在位置处理电子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地理兴趣小组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小题2】下列对①②③河段流水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与②③段相比,①段侧蚀明显、向下侵蚀减弱①②③段中,②段的侧蚀更强,③的溯源侵蚀(或下切侵蚀)更明显与①②段相比,③段侧蚀减弱、堆积作用加强与①③段相比,②段溯源侵蚀和向下侵蚀最明显
图显示的是我国某科研机构利用某一网站,研究某省区6个月内用户发布的带有地理位置的微博(1千万条)统计单位网格微博数量(图中白色斑块大的区域,表示数量大)。据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此量化图可以反映出,该省区【小题2】被抽样研究的省区应是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
“1999年2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999年2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中国”的构想。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它集成了国家经济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网络的信息,并将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据以上材料回答:1.有关“数字地球”的正确叙述是A.“数字地球”就是指因特网B.“数字地球”就是“信息高速公路”C.“数字地球”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上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D.“数字地球”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2.下列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是A.了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B.了解股票行情C.通缉罪犯D.设计时装3.通过网络能实现多种形式的有偿信息服务,这主要是因为A.信息进入了市场交换B.信息是劳动生产的C.信息可以多次复制D.信息可以多人共享4.应用网络技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直接威胁是①在互联网上存在着许多很容易扩散的计算机病毒②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③外国情报机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国家机密④网上黑客经常破坏一些计算机网站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999年2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研讨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中国”的构想。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它集成了国家经济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网络的信息,并将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据以上材料回答:1.有关“数字地球”的正确叙述是A.“数字地球”就是指因特网B.“数字地球”就是“信息高速公路”C.“数字地球”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上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D.“数字地球”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2.下列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是A.了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B.了解股票行情C.通缉罪犯D.设计时装3.通过网络能实现多种形式的有偿信息服务,这主要是因为A.信息进入了市场交换B.信息是劳动生产的C.信息可以多次复制D.信息可以多人共享4.应用网络技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直接威胁是①在互联网上存在着许多很容易扩散的计算机病毒②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③外国情报机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国家机密④网上黑客经常破坏一些计算机网站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相似的习题。地方政府之间合作的制度化协调
聚焦命中&& 转第条
显示法宝之窗
隐藏相关资料
【期刊名称】
地方政府之间合作的制度化协调
【副标题】 区域政府的法治化路径
【英文标题】 On Systemized Coordination Pertaining to Cooper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
【英文副标题】 the Regional Government’s Path to Rule of Law
【作者】 【作者单位】
【分类】 【中文关键词】 区域政府;立法;执法;司法
【英文关键词】 judiciary
【文章编码】 (21-12【文献标识码】 A
【期刊年份】 【期号】 2
【页码】 121
【摘要】 为了解决跨地区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和跨地区性公共事务治理失灵等问题,需要建立地方政府制度化协调模式,即成立区域政府。与地方政府相比,区域政府在其属性、设立、功能、权力来源、经费来源、组织机构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在解决跨区域问题方面有其优越性。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政府,要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区域治理模式基础上,从区域立法机制、区域执法机制和区域司法机制的角度构建区域政府的基本框架。
【英文摘要】 To better resolve issues such as lack of public supplies and governance failure of trans-re-gional public affairs,a systemize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by local governments,that is,to establish the regional government. Compared with local governments,the regional government enjoys such distinct features as in nature,establishment,function,resource of power and finance;as well as organi-zation, which becomes a priority to resolving trans-regional issue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regional govern-ment adaptive to our country’s actual situation,it is suggested to learn from other countries’advanced region-al governance model and to design the fundamental frame from perspectives of regional legislative mechanism,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and judicial mechanism.
【全文】【】 &&&&   目前我国存在跨地区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和跨地区性公共事务治理失灵的严重问题。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各个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出现“公用地的灾难”。如:处于河流上游的地区发布禁令,不允许当地厂商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向河内排放,并投资购买污水净化设备,以保护河流不受污染;但它无法阻止下游地区成为该项行动的受益者,因而下游地区可以在上游地区以高成本维持河流无污染的情况下,无偿享受清洁河流所带来的利益。在此情形下,上游地区对治理河流污染必然不会充分投人,同时,还容易产生地区间的矛盾与冲突。如2002年7月初,淮河安徽段蚌埠闸向下游江苏境内的洪泽湖泻洪,囤积在安徽、河南境内的大量工业污水也一同被排入淮河,下泻洪泽湖,洪水所过之处,鱼、蟹、虾、河蚌、螺蛳大面积死亡,昔日清澈的湖水变成了黑褐色。不到一个月,洪泽湖、金湖等地的环湖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户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亿多元,致使不少养殖户倾家荡产。[1]
  其次是共有资源的保护、使用问题。如泛珠三角区域内珠江流域跨越滇、贵、桂、湘、粤、赣六省(自治区)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区域,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但它往往被不同的行政区域所管辖,因而在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区,分布着由行政区划所切割的不同地方政府。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流域内不同地方政府发展“行政区经济”,维持和壮大地方经济利益的需要,流域内上下游政府间陷入了一种两难困境:上游求发展,下游要水质。进入新世纪以来,流域的治理问题愈发突出,其中涉及的水权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政府间关系等问题尤为严重,需要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研究和探索流域内水污染长效治理机制,研究其中的水权制度、生杰补偿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等问题。[2]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以往区域政府的合作主要通过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协调方式进行,治理跨地区性公共事务基本以中央为主。例如,应对流域治理问题,中央政府成立了水利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水利委员会以及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有学者提出,将区域公共事务治理的希望寄于中央政府,产生的问题就是政府太大而无法解决小问题。中央政府不可能很好地反映某一个区域内居民的偏好。即便中央政府认识到区域公共问题的重要性而决定治理,但是由于信息方面的原因,这种治理的成效与持续性也很难保证。中央政府很难拥有真实、全面、及时的关于区域公共事务的信息,因而只能是一种运动式的、间歇式的治理。而在这种间歇式的治理中,地方完全以突击的方式应付上面的检查,或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增加上面获取有用信息的成本和管理成本。[3]
  近些年来,地方行政政府[4]之间的合作治理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并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法治化的制度安排来保证合作各方的利益,建立有效的区域政府,才能真正有效地提供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问题,满足区域内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
  一、区域政府的特点
  区域政府相对于传统的一般意义上的地方政府[5]的概念,是指处于一定区域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政府,为有效提供区域内的一项或有限几项公共服务而成立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因为这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功能比一般意义上的地方政府要少,因此,区域政府也可称之为单功能政府;一般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可称之为多功能政府。这种政府组织在美国地方政府体制中,被称为特别区(special district) ,属于一类特殊的政府形式。
  特别区是美国数量最多的地方政府单位。包括联邦和州政府在内,美国一共有80000多个政府单位,[6]特别区是其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别。根据1992年的统计数据:美国地方政府中有3043个县,19296个自治市,16666个乡镇,14556个独立的学校区和33131个特别区。[7] 2003年的统计则为:县政府3034个,市政府19431个,镇政府16506个,学校区政府13522个,特别区政府35356个。[8]特别区的数量持续增加,是发展最快的一种政府形式。1940年,美国有近9000个特别区,并从1962年的18323个增加到1987年的29532个。1942年,特别区的数量占所有地方政府单位总数的5%多一些,但1962年占全部各类政府的20%,1987年则为35%。在1962年到1982年间,各大城市的特别区有了惊人的发展―增加了90.5%。各个特别区政府间的差异也非常大,各自服务的范围非常广泛。到1979年,加利福尼亚州就有4890个特别区政府,这些特别区政府以55种不同的方式为市民提供了30种不同的服务,其法定的权力形式有206种。得克萨斯州也建立了许多特别区政府,仅仅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州政府有案可查的管水行政区就有1225个。[9]
  笔者认为,区域政府的合作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松散式的合作方式;一种是紧密式的合作方式。前者没有独立的立法机构和执法机构;后者则有独立的立法机构和执法机构。
  根据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政府就是作为委托人的选民推选出来管理公共事务的受托者。为了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政府不仅享有权利,而且拥有权力。[10]区域政府不同于传统地方政府的特点有:
  (一)区域政府属于治理性政府
  地方行政政府属于政治政府或统治政府,英文表述为“government”(管理);区域政府则是治理性政府,“governance(治理)一词表达着不同的决策模式。地方行政政府government指由正式权力机构作决策,并由拥有领导和控制力的权威部门执行。Governance则界定为在无等级的、网络状的结构中通过协商与合作来制定和实施政策法规,其中的人员不仅包括公共部门代表,还包括来自协会和其他私人机构(如1997年罗德斯)的参与者。其主要任务是完成这种涉及区域发展理念厘定和区域联合项目管理的区域治理模式。区域治理(governance)是由不同单位组成,构成一个跨组织领域,而不是一个单一的组织。[11]
  刘海波教授把区域政府称为市政政府(municipal government)。他说:所谓市政政府,是根据政府的性质进行分类而得到的概念,市政政府作为政府的一个类别,不同于拥有统治权能的政治政府或统治政府。后者合乎我们中国人对政府的一般性定义,但前者,其功能是治理性、市政性的,而不是统治性、政治性的。市政政府的事务必定限于一定的区域,而且只有特定的人群才从办理这些事务中受益,这些事务是诸如防火、收集垃圾、提供自来水、修下水道、图书馆、警察、办义务教育之类。市政政府和统治政府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人类的组织进行仔细分类,我们可知,市政政府的性质介于第三部门和统治政府之间(在联邦制国家则介于第三部门和成员邦政府之间)。[12]
  (二)区域政府设立方式简便
  区域政府的产生基本有两种方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一般是因上级政府的授权而设立(如法国政府在1972年确立22个具有法律地位的行政区,即大区政府。各大区设大区长,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工作,负责贯彻国家的经济发展[13]);自下而上则是由数个地方政府自己联合而创立(如英国地方政府将地方固有的权力让与区域政府)。区域政府无论如何产生,都是提供一项或有限几项特定功能,拥有充分的行政和财政自主的单独的政府单位。
  区域政府的设立方式比较便利,从地方行政政府的立法机构取得一纸特许状或由立法机构通过一项法案即可设立。它是因事制宜、因地便利而建立起来的,合乎地方人民的实际需要。因此,其规模、形式差别很大,如美国的市政府,大的有几千名雇员,管理数百万人口,小的有两三名雇员,为几十人的社区提供服务。[14]
  (三)区域政府功能的单一性或有限性
  区域政府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地方政府的另一特点是单功能或有限功能。美国的特别区政府在美国的政府和行政管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各自承担着环保、教育、交通、警务、水务等任务。大多数特别区政府是为单一的服务职能―从公园管理到废物处置,从机场营运到蚊虫控制―而建立的。[15]特别区经常跨越县和自治市的界限甚至穿越州界,例如纽约和新泽西州港务局就属于为州际地区服务这种情况。[16]
  (四)区域政府权力来源的特殊性
  区域政府是由利益相关的地方政府通过法律途径,共同让渡一部分管理和决策权力而集中行使跨区域的单项事务的经济管理权的。其职责功能仅限于授权范围内解决跨行政区界性质的区域公共问题。
  (五)区域政府强调横向合作与联系
  前面说过,区域政府的合作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松散式的合作方式;一种是紧密式的合作方式。前者没有独立的立法机构和执法机构;后者相反,有独立的立法机构和执法机构。从近些年我国的实践来看,地方政府为了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往往倾向于加强横向的合作与联系,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但现阶段的合作基本上还处于一种非制度性的阶段,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因此,为了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一个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尤为必要。具体来说,该机构的设立应体现以下几点:第一,该机构的具体组织形式,可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经验和做法。比如,美国的区域开发委员会及区域规划协会、德国的区域联合体、加拿大的大都市,赋予该组织相应的立法权、行政权和财政权等。第二,具有常设性质的功能性机构,有一定的管理职能。第三,机构的主要领导人必须由各地方政府民主选举或协商产生;机构内设立理事会作为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理事会成员由各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兼任,共同协商决定区域政府有关职责范围的重大战略问题,理事会做出的决策对区域内各政府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六)区域政府收入来源的多样性
  区域政府的收入来源具有多样性。可以由组织成员(尤其是政府)交纳的“会费”和中央的专项经费组成。在美国,43%的特别区有权课征财产税(例如提供图书馆、医院、保健、高速路、机场、防火、自然资源、公园和休闲、公墓以及多功能特别区);接近25%的特别区可以对服务进行收费(如排放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水供应等);略微多于30%的特别区依靠拨款、共享税收、租金和来自其他政府的补偿(如教育、水土保持、房屋和社区发展区);其他特别区收入依赖于特别资产或另外的税。有些最大的特别区没有税收权,如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芝加哥交通局。有些特别区不止一种收入来源。[17]
  (七)区域政府职权的服务性和治理性
  区域政府由于不具有司法权,即使有例外建立了法院,也只处理琐碎的纠纷,没有起诉刑事犯罪的权力。区域政府处在行政政府的立法与司法控制之下,当其与个人之间或者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时,法院因为完全独立于区域政府,能够成为超然的第三方仲裁者。它不是行政政府的行政下级,行政政府在地方的事务一般另有自己的执行部门办理,当区域政府违法,不正当地侵犯居民利益的时候,不会从行政政府那里获得庇护,也决不能假借中央政府的权威行事。基于此,区域政府在日常行事中,更多地体现出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和从事地方公共事务治理的性质,其活动关系到区域内居民非常具体的利益,却不会让人产生畏惧。[18]
  二、区域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条件
  (一)区域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1.设立区域政府管理区际间的公共事务
  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务的特殊组织,而政府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一个区域相应地有一个政府,每一个政府严格按照自己的疆界管理地方的公共事务,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及从事地方公共事务治理。但是,一些资源,比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可能会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共有。此外,环境问题也具有跨区域和跨流域的特点,大气污染、河流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环境污染的问题,是不受行政辖区界线限制的,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往往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危害。笔者将这样的问题称之为区际之间的公共事务。解决这样的问题,靠一个地方政府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按照目前中国的体制只能靠中央协调,但存在低效率的问题。
  也就是说,从地理覆盖来说,公共服务的范围是有差别的,有些是小范围的,有些是大范围的。小范围的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公共服务需要中央政府提供;而中等范围的公共事务,可能就需要几个省政府或市政府协同提供。例如,渤海的污染治理涉及到河北、辽宁、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人民政府。治理渤海的污染就属于区际之间的公共事务,靠中央治理没有效率;靠一个省市治理没有效果。行政学的原理是:治理单位的设置应该根据公共服务的地理范围来安排,即治理范围与地理范围应当相一致。而我们的现状是,公共服务的治理基本上是以行政区划为范围,不是以公共服务的地理分布为治理范围。公共服务的治理范围,有一些是地理性的,但更多的是行政性的,具有很强的单位色彩。治理单位与公共服务地理范围错位现象很严重。[19]2007年,中组部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材料中提出: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加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家财政投资规模,积极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增强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特别是服务于全局性和跨地区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能力。[20]
  公共服务的治理单位应该是多范围的,而且是相互嵌套的。与公共服务的地理范围一致的政府层级间关系是:每一级政府都负责地理范围内的事情,而且有最终的决策权。[21]但是,完全按照公共服务的地理范围成立政府又是不现实的。国外的做法是:行政政府和区域政府并存,或者说是多功能政府与单功能政府并存。例如,德国地方政府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小城市。作为基层政府(社区政府),直接承担面向社区公民的公共事务职能。(2)县。作为地方政府(区域政府),承担着在县域范围内跨市及超出小城市范围的公共事务职能。(3)“城市县”。这是一种小城市与县两个层级政府“联合”为一体的政府形态,同时承担小城市和县政府的职能。(4)“联合行政体”。地方政府区划改革后,一些相邻的小城市组成的联合行政体,执行由小城市发展中需要的地方政府的部分职能。如北威州迪伦市联合周围几个小城市,在1972年组成了一个联合行政体,主要负责由各市共同让渡的三方面事务:卫生监督、汽车登记和市民办证服务。[22]
  2.设立区域政府提供公共服务
  提供公共服务是需要成本的,从理论上来说,公共服务治理与公共服务的范围假如相互匹配,其服务配置将是优化的;政府层级间公共服务的职能关系能够理顺,也有利于有效提供公共服务。
  假如治理机构超出特定的地理范围,就会导致治理范围过大的问题。如由中央去管府际之间范围的事务,就会导致中央治理负担过重,低效率,而且治理效果不好。假如治理机构范围过小,治理效果也不会好。如黄河流域的事务往往超出省级治理规范,如果让省来治理,往往缺乏区域协调,上、中、下游相互之间会存在治理的外部性问题。环境污染是流域性的,成本是由整个流域支付的,如果治理机构不覆盖整个流域,就会出现治理范围过小的问题。其结果是很多大江大河因为缺乏大范围的治理而受到严重污染,一旦污染形成又很难得到治理。
  谁受益,谁付费是最合理的,也是最经济的。如果治理太湖污染由中央政府买单,这时的财政支出就会缺乏足够的财务约束。在有些情况下,太湖的污染还可能被夸大,以获得更多的中央财政拨付,其结果是资金的浪费。谁受益,谁治理也是必须的。受益者没有决策权,其决策和治理往往会脱离实际,导致成本增加,效果不好。
  (二)区域政府的设立原则
  目前公认的政府层级间公共服务事权配置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受益范围原则,即以公共服务项目受益对象不同、受益范围大小作为区分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依据;二是效率原则,即公共服务的事务或项目由投资成本最低、工作效率最高的那一级政府负责。[23]设置区域政府显然符合上述原则,根据公共服务项目受益对象不同、受益范围大小建立区域政府,能够用最少的成本满足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
  刘亚平博士提出:我们需要一种常态式的机制来解决区域公共问题,而不能将治理所有区域公共问题的希望寄托于中央政府。我们把现实中出现的各种跨越行政管辖区的问题―如某地的环境污染对其他辖区带来的影响―看作是一系列的公共事务,无论具体微观地看这类区域事务的差异性有多大,但透过细节上的差异从这类问题的本质来看,它们都属于区域公共事务,这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受该公共问题影响的人所组成的集体的共同努力。对这类公共事务的解决,我们理解为是一种提供公共品的过程,这一公共品可以是某种物品,如某一群居民决定共同出资修建某一地段的公路;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某一社区的居民决定共同出资请保安来提供安全服务;还可以是某种制度安排,如受到河流污染影响的三个行政辖区达成某种协议,按一定的分担比例共同提供一种污染处理设施。[24]
  (三)美国特别区机构设立及运行的实践[25]
  水是流动的,难以打包也难以将之分割进行市场交易;水资源的利用往往是不同群体和个人共享的;任何水资源的利用都存在复杂的、潜在的、好与坏的后果,在不同的群体和个人中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赖性。人类现在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那么特别区这种政府形式在水事物的治理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实际上,美国的特别区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各种水区域(如供水区、防洪区、灌溉区、水上保持区等)。[26]下面将以美国加州西部盆地解决水问题的模式为例,说明特别区运行的特点及其在水治理中的潜力。[27]
  美国加州西部盆地是位于洛杉矶大城市地区西部边缘的地下水盆地,它支持着每年3万英亩自然状态水的净产量。周边社区依赖盆地储藏的地下水而发展。由于长期过量的开采,到二战结束时,已经出现了海水倒流,引发了水危机。如何采取措施挽救地下水盆地呢?1945年,主要的水生产者成立了西部盆地水协会。1947年通过投票成立了西部盆地市政水区,目的是将整个盆地涵盖在一个公共实体之内。
  在努力形成市政水区的同时,人们也通过诉讼确定利用盆地地下水的法律关系,诉讼的原告寻求法律来确定所有水利用者的权利。盆地地下水的年安全产量是3万英亩,但1952年实际产量是9万英亩。最后,根据几乎所有水生产者的协定所形成的法院判决,结束了抽水竞赛,地下水总产量稳定在年6万英亩。法院的判决确定了每个水生产者每年生产一定数量水的权利,水权拥有者可以出售或出租他的权利。这样,谁从盆地的持续利用中获利,谁支付利用替代性供给费用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海水侵蚀的速度也成功减缓了。
  但是,诉讼和市政水区的建立都没有完全消除海水侵蚀问题。工程师们发现,设立地下淡水屏障阻止海水入侵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西部盆地与西部盆地之外的中央盆地相邻,西部盆地的个体购买地表水、减少抽水和进行屏障建设,中央盆地的邻居却继续增加其水产量,结果,从中央盆地向西部盆地的正常地下水流入量严重下降,出现了地区之间的相邻效应或者说外部效应问题,地下水盆地的开发成本承担和其收益之间并不对应。因此,在一个盆地上进行水资源开发的努力应该和另一个盆地的行动协调起来。现存的机构和水产业中的个体经过充分协商,起草了授权地方区域创建一个新的水区―地下水补充管区的立法,并经州议会通过。一个新的水区,即中央和西部盆地水补充管区成立了。补充管区有着广泛的权力,为两个盆地维持着有效的管理体系。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对两个盆地上水的生产征收“抽水机税”和对土地所有者征收资本税。这笔收入用于购买水,并将其注入洛杉矶前湾和西部盆地屏障内。立法授权补充管区可与任何能够帮助其完成目的的公私机构采取联合行动。加州西部盆地的水事务管理体系是成功的,海水倒灌的危机解除了,权利的确定和交易、多个机构间的互动有助于水权市场的发展,价格机制在水的分配中起到了作用,使该地区的水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看到,水事务的管理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这是一系列的权利调整和制度安排,在水利用者中间进行了决策能力的实质性再安排。问题解决的关键不是行政机构如何去组织实施,而是行政机构是如何被组织和建立起来的。水区在这个管理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新的安排来开发水资源和解决水危机,首要的就是在协商基础上的决策。
  (四)区域政府存在的条件―宪法和区域法的保障
  目前我国区域合作的法制基础非常薄弱。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中关于政府合作的具体规定几乎是空白,法律只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其辖区内事务的管理以及上级机关在跨辖区事务管理中的角色,没有涉及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问题。[28
  ??????法宝用户,请后查看全部内容。还不是用户?;单位用户可申请试用或直接致电400-810-8266成为法宝付费用户。
【注释】 &&&&&&&&&&&&&&&&&&&&&&&&&&&&&&&&&&&&&&&&&&&&&&&&&&&&&&&&&&&&&&&&&&&&&&&&&&&&&&&&&&&&&&&&&&&&&&&&&&&&
&北大法宝:()专业提供法律信息、法学知识和法律软件领域各类解决方案。北大法宝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欢迎。法宝快讯:&&&&
本篇【】 &&&&&&关注法宝动态:&
法宝联想【相似文献】  侯国云&《法学》&2005年&第5期& 李莉&《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3年&第3期& &《法学》&2004年&第4期& (英)迈克?托马斯&《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第5期& 孟勤&《法学》&2001年&第5期& 张建中&《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1998年&第2期& 丁以升&《法学》&2004年&第12期& 王申&《法学》&2002年&第2期& 顾功耘&《法学》&2004年&第7期& 张文显&《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3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穷政府富政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