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赴港ipo上市,透露出的这两个问题你真的看懂了吗

正在阅读:聊聊小米赴港IPO:凭什么估值近千亿聊聊小米赴港IPO:凭什么估值近千亿
  【PConline 杂谈】在武汉举行的小米6X发布会上,雷布斯那句&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不超过5%&引得台下一片沸腾。与之相对,宣布将近期赴港IPO的小米,面对的却是对薄利政策忧心忡忡的投资者们。  小米趟进资本的浑水之前,一切都存在未知的变数。比较有想象力的分析者认为,小米此次IPO,可以达到2000亿美元的估值,也有比较保守人士,认为500亿美元是小米该有的定位。小米究竟该值多少钱,这次IPO又会对小米产品带来怎样的变化,成为关注者思考的问题。估值迷思:到底值多少  小米在招股书概览中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也就是说,小米将自己定义为互联网公司,主推硬件和IoT平台。这既是小米为自己下的定义,也是众多分析者向小米估值发难的地方。图片来自微博用户 @雷军  众所周知,小米凭借着智能手机硬件获得了迅速的成长。截至今年5月2日,IDC刚公布的2018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统计数据显示,至去年Q4超越OPPO夺得的第四位,小米在今年地位稳固,同时较去年同比增长高达87.8%,在全球总体下降2.9%的情况下逆势大涨。  从账面数据看,小米手机的销量看似十分喜人,但这个数据的背后,小米机型的市场占比其实有一半以上来自于国际市场的贡献,也就是近年来小米大力扩展的印度和东南亚市场。  小米手机在这些海外市场中走量的多为低端红米机型。和前面排名靠前的三星、苹果、华为等厂商相比,后者的高端机型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都有很高的认可度,且占有率不低。反观国内小米MIX 2S还在继续需要抢购的情况下,中低端机型基本上扮演着当前小米手机的市场主力。最新的小米旗舰仍然不能覆盖多数用户,供货量不足是主要原因  所以在多定位的机型竞争当中,小米手机还是缺少像iPhone、Galaxy S系列和华为Mate系列这样的拳头产品,单靠手机硬件为IPO估值做背书,悬之又悬。  小米招股书的风险因素当中也有提及这个问题,截止至2017年年底,智能手机部分贡献小米总收入的70.3%。当智能手机销量减少、价格下跌、或用户喜好转变、出现严重质量问题,都会对高度依赖智能手机实现营收的小米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同时,还有手机元件上涨的外界因素。风险在前,小米总不能一条路走到黑。  只走手机这条独木桥,小米当然不可能完成接近千亿的估值,更不可能有投资者会为其买单。试图突破自身局限的小米,在对自身的定义中也提到了两个关键词:智能硬件和IoT平台。小米生态链的基本构成  没错,如今的小米不只是一家手机厂商,它还代表了一个从硬件涵盖到软件的完整生态链。走进小米体验店,从客厅的电视、扫地吸尘器、电磁炉,到卧室的小米笔记本、空气净化器&&甚至床垫、枕头,品种繁多。旗下子公司紫米、绿米、智米等一众公司,仿佛葫芦藤上几个娃,各显神通,组成&小米生态链&。  米家生态链产品延续了小米手机低价的策略,薄利多销,因此米家产品成为了品牌电器之外的选择。但这些&葫芦娃&们也受到来自小米的肘掣,在定价权上,这些小米的子公司需要服从小米提供的指导价,并且利润要和小米平分。它们的存在,无疑让小米的估值更有&分量&,但一旦小米出现问题,&葫芦娃&的日子就不会太好过。  而这些硬件如电视、机顶盒当中,软件层面的互联网服务成为硬件外的增值选项,如游戏、广告、会员等业务。将这些价格看似不高的手机、家电外设,通过附加服务赋予更多的利润空间。雷军说自己&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不超过5%&,那是因为剩下的钱都在服务上赚了。  掌握了智能家居APP的入口,就等于成功掌握了用户数量庞大的广告分发渠道。小米的投资者们无不看准这点。  但涉足耐用品的小米也并不是十拿十稳,米家产品采用的的代工厂模式并不能提供很好的质量保障。小米电饭煲刚上市时也有许多内胆涂层脱落的反馈,带来用户的担忧。所以小米LoT产品是不是真的靠谱,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在选择小米前可能都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质量问题虽然值得重视,但也抵抗不了低价带来的吸引力。手机市场逐渐趋向饱和,小米不得不加快转移战略阵地的步伐。从小米招股书给出的数据不难看出,近三年来小米LoT产品的增长速度最为强劲,而智能手机业务的占比则逐年下降。2016年小米手机卖得并不是很好,但凭借着LoT产品的迅速崛起,小米在16年的业务收入勉强相较15年有所增长。  至于小米大力推行的互联网服务,在16年随着硬件爆发后在17年迎来了比重的回落。广告服务是小米互联网收入的最大来源,这点几乎每位MIUI的用户都深有体会了。无论是大屏幕还是掌上设备,广告投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互联网服务在小米收入当中的比重,这些广告也是小米硬件得以保持低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硬件、互联网服务、加上基于网络效应的新零售模式,组成小米自称&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  小米反复地强调自己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尽管硬件是我们重要的用户入口,但我们并不期望它成为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 但从招股书看来,小米营收高度依赖智能手机硬件销售。  在和2017年度,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贡献了80.4%、71.3%和70.3%的收入来源。而近年來发展势头迅猛的小米IoT生活消费产品,收入由2016年的124亿元增加了88.9%到2017年的235亿元。显而易见,手机业务+IoT等硬件业务占到总收入的90.8%,其它互联网服务的收入有多少也就不用分析了。另外,就目前情况看来,米家产品的热卖似乎并不是因为小米的物联网有多好用或者LoT生态有多完善,而是因为便宜?  在当前过度依赖硬件收入的前提下,小米将希望寄托于物联网和互联网服务,扩大收入来源。许多分析者对小米估值的判断,都将物联网所描绘的美好蓝图算在里面,有多少水分尚不得而知。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是否有可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千亿美元的的估值,待上市之后是否会变成泡沫?谁在裸泳,就要等大潮退去的一刻才见分晓了。IPO后,小米还是米粉的小米吗  小米的IPO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中国新兴互联网公司中,难得一见的&独角兽&,另一方面是因为,小米手机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手机品牌,加上米家生态链的各式产品,不少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小米用户。  那么在小米成功上市之后,会不会在产品上带来什么变化呢?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从披露的小米招股书显示,董事长兼CEO雷军持股达到31.41%,但此次小米可能会成为港股首批&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即一部分股票拥有超级投票权,决策占比会远高于普通股份,所以拥有公司近三分之一股份的雷军,在上市后依旧是小米最大的&话事人&。  对于小米来说,成功IPO意味着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有更多资本的参与,小米的国际化策略不用再单打独斗。进军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步伐会迈得更开。  产品方面,小米当前也只有MIX系列在准高端的行列竞争,虽然做工和性能都达到顶级的水准,但海外的认可度仍不如三星、华为、一加等厂商,销量甚至不如红米系列。所以成为上市公司之后,中低端的入门机型依旧会是小米手机在国内外的主打。  同时,小米高性价比的路线,也带来用户忠诚度的问题,无论是米家生态链还是小米手机,其吸引用户的主要还是来自于同级产品相对低廉的售价,所以一旦有更便宜的竞品出现,原有的用户就会选择用钱包&投票&,用户粘性与华为、OPPO这些拥有品牌凝聚力的厂商相比,略逊一筹。  无论上市与否,小米都还是那个雷布斯的小米,手机也依旧是那样,便宜却不好买,主流却不出众。距离真正冲击高端市场,让&小米&这个招牌可以为自家产品带来溢价,是IPO狂欢后留给小米最大的一个问题。结语  一场IPO,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不同小米。一家是米粉眼中,陪伴自己成长终于修成正果的老朋友,依旧&发烧&的小米科技。另一家,是倍受投资者瞩目的&独角兽&,资本市场的新入者,互联网公司小米。不知道在雷军的眼里,如今的小米又会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呢。  如何看待小米宣布IPO?我想一句老话最适合送给各位: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相关阅读:手机无线充电全面评:小米无线充真的适合iPhone?破碎的高端梦,小米Note系列为何如此命运多舛?为产能妥协?聊聊本来可以更好的小米MIX 2
浏览本产品的网友还关注:
浏览本产品的网友还关注:
手机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小米赴港上市,IT老兵雷军终于来抢钱了!小米赴港上市,IT老兵雷军终于来抢钱了!老邓的财经茶馆百家号5月3日,小米集团(下文简称小米)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这很可能是全球最大规模IPO。IT老兵雷军终于来抢钱了!根据金融界的“普遍估值”,小米上市之后的市值将达到800亿美元以上,甚至超过1000亿美元,而持股31.41%的雷军,身价很可能超过310亿美元,成为新的中国首富!要的就是这个轰动效果,这样IPO才有知名度!才能把筹码倾倒给韭菜!虽然香港韭菜老奸巨猾,但仍然是韭菜。为什么说这个估值极大高估了呢?因为:1、如果把小米当成硬件制造股,根据去年净利润54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数据,以及过去几年增长乏力的情况,如果给予10倍市盈率(港股和台湾股票制造业的普遍估值),市值也就540亿元,约合86亿美元。这个估值,只有1000亿美元的8.6%。2、如果把小米当成和网络沾边的时髦手机股,考虑到手机业只有苹果、三星、华为挣钱,而其他公司基本不挣钱的事实,加上小米2017年的毛利润率只有13.2%,综合税后净利率不可能超过5%,能长期保持在4%以上已经是极度乐观了。那么,按照其亿元的营收,给予其0.8倍的市销率(或者大约20倍市盈率),市值也就917亿元,约合145亿美元。这个估值,只有1000亿美元的14.5%。2、如果把小米算作网络股(这已经是超级乐观了),考虑其成长性,最多给30倍市盈率到头了,市值3660亿元,约合579亿美元,只有1000亿美元的57.9%,还是不及格。所以就算最最最最最乐观的估计,小米的市值顶多580亿美元。但是现在的舆论是:小米上市后的市值,甚至可能在1200亿美元以上!这个估值,无论是按利润还是市销率,都是苹果的十倍左右。难道小米比苹果还有牛逼十倍吗?当然不可能,所以这是不是一次大规模的割韭菜行动呢?各位自己判断。那么,为什么小米敢要这么高的价?当然是因为中信里昂证券、高盛、摩根士丹利是它的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兼联席牵头经办人!其股东说白了,之前十几亿美元的风投要套现!我们从巨头们的上市,再一次看到资本的无耻。而2016年反复强调五年内不上市的雷军,时隔两年就要上市了!为了拼命提高市值,雷军还写了封公开信,内容如下:您好!感谢您对小米的关注和支持。当您打开这份文件时,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家风华正茂、勃勃向上的公司,更是一份由勇气和信任所支撑的新商业蓝图。  在此,我想向您说明,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一、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  具体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的使命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2017年硬件收入占比91.4%、其中手机销售占比70.3%的公司居然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就算这样估值还是太高啊!)  ……(以下鸡汤文,省略)二、浴火重生,小米商业模式被充分验证  作为一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小米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2016年,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曾有过下滑。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早先几年过于迅猛的发展背后还有很多基础没有夯实,因此我们主动减速、积极补课。2017年,小米顺利完成“创新+质量+交付”的三大补课任务,迅速重回世界前列。  据我们了解,除了小米,还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之后能够成功逆转。(这倒是实话。必须承认,雷军奋力做小米还是很有成效的。但所谓的“小米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渠道革命,用网络取代线下的多级代理,搞饥饿营销,一度曾很有效果。但这个门槛很低,竞争对手在2015年都学会了)  ……这就是我们独创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继续用高大上的语言包装)。……三、永远坚持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  ……(又是一堆鸡汤文,比如:)“感动人心、价格厚道”不是一句空话,这八个字是我们的价值观和精神信条。在此,我要向所有现有和潜在的用户承诺:从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率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我们都将回馈给用户。(不是不为,而是不能吧!但是如此低利润的产品,怎么能享受高估值呢?小米的软件和网络业务,规模和利润也都不行,也不可能享受高估值。那么,小米凭什么有1000亿甚至1200亿美元的估值呢?)……(以下继续鸡汤,省略)四、建设全球化开放生态,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最浓厚美味的鸡汤上来了,这一节我们全文看看)  今天,小米走到了历史性的重要节点。面向未来,小米建立的全球化商业生态有着极具想象力的远大前景。  小米要构建的绝不是一个封闭的商业帝国。小米也不仅是一家创新的科技公司,更是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的创立和推动者。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1家小米远远不够,需要100家甚至更多的“小米”,一起建立起丰富而繁荣的新商业生态。  “德不孤,必有邻”,通过独特的“生态链模式”,小米投资、带动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围绕手机业务构建起手机配件、智能硬件、生活消费产品三层产品矩阵。现在,小米已经投资了90多家生态链企业,改变了上百个行业,未来这个数字会更加庞大。  这样的改变不仅发生在中国(为了提升市值,一定要强调小米是一家全球化企业)。以智能手机业务为例,在全球已进入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中,我们已经在印度取得份额第一,并在15个国家名列前茅。我们正在并将继续证明,小米模式在全球都具有可快速复制的普适性 。  建立全球化的开放生态,让小米长期发展的机遇更多、边界更广阔、根基更稳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就在眼前,我们相信我们全球生态平台所生成的大量独特的消费和行为数据,能让我们更为敏锐、精准地洞察用户的需求,为我们在未来赢得巨大优势。  小米是一家工程师文化主导的公司。工程师们的梦想就是持续探索先进技术,并惠及尽可能多的用户,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是我们的愿景。我们坚信,科技创新进步带来的利益应该能被大众轻易共享,互联网精神的本质是透明、高效以及平等普惠。  最大的平等,莫过于日常生活体验的平等(雷军有当导师的潜能):让所有人,不论他/她是什么肤色、什么信仰,来自什么地方,受过什么教育,都能一样轻松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最大的不平等,或许是资本给人们带来的不平等)  这就是我和小米所有员工夜以继日持续奋斗的目标。  感谢您关注小米,(以下是最最高亢的豪言壮语)和我们并肩投身于创造商业效率新典范,用科技改善人类生活的壮丽事业。许商业以敦厚,许科技以温暖,许大众以幸福,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现在才刚刚走出了第一步,我们已经改变了几亿人的生活,未来我们将成为全球几十亿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请和我们一起,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确实,对于包括雷军在内的小米前1000名员工,以及公司的各路股东们,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我相信,厚道的雷军一定会在两年内带领小米取得OPPO、Vivo、华为、荣耀、乃至苹果的市场份额,为市值1000亿美元以上时买入小米的股东们,提供丰厚的回报!牢骚话不说了,现在分析一下雷军为什么食言,选择这个时候上市,又为什么在港股(而不是A股)上市。一、充分利用2017年营收大增的机会 2016年小米的营收略有下降,为684亿元,经营利润(而不是净利润)为37.85亿元;2017年销量大增,为1146亿元,经营利润122.16亿元,增幅分别是67.5%和222.7%,确实猛。如果小米是一家小公司,这样的成长速度可以享受至少60倍以上的估值。以后还能保持这个速度吗?很难,所以应该趁规模和增速综合来说最好的时候上市。二、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今年春节过后,我国很希望估值10亿美元或100亿元以上的“独角兽”上市。不管怎么计算,小米科技都是满足条件的。此时不利用政策,更待何时?三、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好日子不多了 2018年2月之后,中美贸易关系急转直下,甚至可能影响到更广泛的关系。美国已经“惩罚”了中兴,并对华为蠢蠢欲动。如果中美关系的恶化脱离贸易轨道,核心软硬件都严重依赖于美国的手机业,可能会遭到重创。如果这种前景成为现实,之前的多次融资就会巨亏,尤其是2014年小米曾经完成过一次11亿美元的融资,当时公司的估值已经高达450亿美元,所以这比融资必然会巨亏。那么,为了避免资本方亏损,还是及时上市比较好,并且要尽量宣传小米的估值高达800、1000、甚至1200亿美元,以便资本方套现盈利。这里牵涉到一个问题:中美关系的前景到底怎样?根据我以前的分析,很不乐观。而5月4日的两件事,又印证了这一点。5月4日我国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最高规格纪念“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第二件是中美贸易谈判有了“初步”结果。根据总舵主的原话,“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我认为是按影响力排名的。马克思“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当日下午,新华网发布新闻:“中美经贸磋商就部分问题达成共识 双方同意建立工作机制保持密切沟通”。新闻很短,因此原文录下: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记者于佳欣)5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双方均认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十分重要,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解决有关经贸问题。  双方就扩大美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保护知识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  双方认识到,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  双方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把这两条新闻结合起来看,信息量颇大。现在,对美国来说,东亚的地缘政治问题的焦点是朝鲜;中东的焦点是伊朗,是伊核问题。还有一周就要决定伊核协议的存废了,一周之后,美国到底退不退出?现在不知道。我认为现在特朗普也在权衡:东亚和中东,哪个优先?想了很久,我认为美国会暂时把中东问题放在优先地位。也就是说,美国很可能会退出(或撕毁)伊核协议,那样中东恐怕要掀起轩然大波。更多的分析,牵涉到美国对中东,尤其是东亚的几个国家怎么看。但我准备当缩头乌龟,因为这两条新闻里包含了更多的刀枪剑戟,让我不敢分析下去了,以后的时政分析,禁区也将越来越多。我说这么多,不是为了分析时事,而是希望大家更好地理解小米上市这件事。我只能说,雷军迫不及待想上市,一个重要原因是他那个层面的人物,应该比一般人早一两个月得到更多信息。 那么,趁还有一段风平浪静的时间,一定要不顾一切先上市。但是,如果小米能高估值上市成功,至少现在鼓噪小米有这么高的估值,对港股和A股的相关股票,肯定有相当提振作用。与之相关的还有一条新闻:A股的天海投资,5月8日将改名为海航科技了,也加入了玩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行列。把这些新闻结合起来看,很有意思。再说说雷军。我在2016年11月份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说雷军的人生》,此文就是现在看,分析得也相当深入,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以前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见过他,有第一手的直观印象。虽然我现在说小米的估值过高,雷军们有抢钱的嫌疑,但是平心而论,雷军是个好人,否则也不可能在二十多年里交下无数朋友,在IT界、网络界、风投界都有深厚的人脉。只是,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在2014年,风头甚劲、好像没有对手的小米,估值450亿美元或许是合理的(请注意是“或许”)。但是2015年众多对手立刻赶上,手机界、网络界血雨腥风,小米立刻进入了红海。局势发展之快,估计雷军和一帮风投事先也没料到。于是只能继续奋力拼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但这个世界,毕竟存在盈亏,存在利益冲突。不能说你是好人,我就要高价买你的股票。所以投资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老邓的财经茶馆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老邓的财经茶馆是邓元杰个人的茶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新经济独角兽赴港上市,跌破发行价甚至大跌,不是一例两例,而是大面积的。这就说明了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二级市场对独角兽公司的估值,比一级市场要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一级市场估值过高。
公众号“向小田”(xiangxt1984)是财经专栏作家向小田的自媒体,关注产业金融、资本市场、互联网科技、VC/PE等领域。
免责声明:Hello,thank you,我是雷总粉丝,湖北老乡,用小米手机。
本文纯属业务探讨,黑子勿喷。
文 | 向小田
小米最近快要在香港IPO了,很多人关心估值问题(其实就是想看看上市有没有机会炒),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我先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贡献真知灼见。
二级市场估值回归理性
讨论估值肯定离不开大环境。最近新经济公司蜂拥至香港上市,一个得益于港股大牛市,供需两旺;一个得益于港股发行制度改革,给了很多政策(比如同股不同权)。腾讯在香港的成功,让很多投资者对国内新经济公司期待很高,也愿意给比较高的估值。但是,先上市的几个走势却大跌眼睛。
以最新价格/首发价格计算,上市的新股中,众安在线(6060)跌17%,易鑫集团(2858)跌50%,阅文集团(0772)跌33%,雷蛇(1337)跌45%,SUSRAM(1696)跌18%。上得早的美图公司(1357)已经跌回了发行价,最新上的平安好医生(1833)已经跌破了发行价。
也就是说,新经济独角兽赴港上市,跌破发行价甚至大跌,不是一例两例,而是大面积的。这就说明了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二级市场对独角兽公司的估值,比一级市场要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一级市场估值过高。
一级市场是内部人市场,缺乏透明度,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都有把估值往上做的意愿。同时,由于不能自由买卖,当估值比较高时股东缺乏退出渠道。等企业上市,投资人自然会选择恰当时机套现利润。因此到了二级市场,股东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不再是一致的。有的股东看好继续持有,有的股东觉得短期股价高企就会选择出售。这样一来,定价会更加接近真实。
小米VS格力
小米上市前夕,财联社报道:小米IPO定价基本确定在1000亿美元以上,争取在1200亿美元,而基石投资者定价在800亿美元。随着招股说明书的披露投资者了解到了更多信息,以及近期港股新股大跌,据传小米的估值已经调整到了700到800亿美元。调整幅度相当大。
那么小米究竟值多少钱呢?应该说小米的估值应该是动态的,我们这里探讨的只是他上市后短期的估值,长期的取决于雷军的奋斗(这里不讨论)。
雷军曾经跟董明珠打了一个赌,说是到2018年,小米的营业收入要超过格力。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2017年小米营收规模1146亿,而格力则是1500亿。按照增速来看,小米的销售额要在2018年(甚至可见的三年内)超过格力(毕竟董明珠说格力2018年要达到2000亿)是比较困难的了。
另外,雷军说小米的净利率要长期保持不超过5%,对比而言,格力的销售净利率连续三年都在14%以上。论盈利能力,小米暂时达不到格力的水平。当然你可以说小米是有意保持较低的净利率水平,但从行业来看,中国的手机公司净利率能超过5%的几乎没有。压低价格销售,突出性价比,是小米的杀手锏,也是夺取市场份额的手段,至少我们短期内看不到小米盈利能力的提升。
从利润水平来看,2017年小米盈利50亿,格力盈利200亿以上。格力的盈利规模是小米的4倍。
在各方面指标目前都不如格力的情况下,大家都是做高端制造业,格力的市值是2882亿人民币(相当于450亿美元),比小米目前预测的估值区间的下限还要低35%,而且格力还“掌握核心科技”。这就不得不说,作为新经济公司,小米享受的估值溢价已经不少了。
小米的手机业务
小米当然不能跟格力比,小米是互联网公司,格力是传统经济。小米卖手机,格力卖空调。小米也可以卖空调,但格力卖手机就不行。所以说,不能锚定格力来对标小米。
那么,我们怎么看小米呢?从招股说明书来看,小米三块业务,手机占比70%,智能硬件20%,互联网服务10%。至少目前来看,还是定义为一家手机公司。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月度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只有9美元,比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平均100到200美元低很多,这一块还没挖掘。说小米是互联网公司,那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预期给估值。
所以说,小米弱化自己“手机公司”的属性,讲IoT生态,讲互联网,既有讲述自己未来愿景的想法,也有给资本市场一个故事的需要,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更高的估值。但是我们投资者是否要为小米的这个愿景买单,那就见仁见智了。毕竟我们投资小米,要赚的就是这个未来愿景,如果一开始价格就把愿景反应在里面了,那我们还赚什么钱呢?
如果光看手机业务,苹果9000多亿市值,销售净利率超过20%,市盈率估值只有17倍。如果小米2018年利润到80亿,估值给700亿美元的话,市盈率就50倍了。论市盈率小米严重高出苹果。
这里面隐含的是,小米增速大大超过苹果。毕竟,苹果体量太大了,体量这么大增速不可能很快,这是一个业内的常规推理。
那么,小米卖手机,增速靠什么呢?国内肯定是靠不上了,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2018年4月中国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5%,1-4月份产量同比增长4.7%。而咨询公司Couterpoint的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8%,环比下滑2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紧饱和了。小米要在国内保持比较高的增速,靠大环境不可能,必须要跟华为、苹果、OV打贴身肉搏战,这难度挺大的。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小米好多高管包括雷军在微博上发的贴,不是在西班牙开店了,就是在乌克兰开店了,或者在印尼开店了,总而言之,小米要增长,要靠国际化。国际市场是广阔蓝海,还有很多空白点。
当然,如果以PEG等于1,要小米维持50%的增速,这样的话小米营收大概6年就赶上苹果了。我认为这个概率是比较低的,小米的增速肯定会下来,估值也会下来,作为一个硬件公司,就算考虑到增长性,在香港市场上给20-30倍的估值已经很可以了。也就是说小米的手机业务差不多当前支撑的是300-400亿美元的估值。
小米的IoT生态
除了手机以外,小米要讲一个高估值的故事,必须要依赖于它的IoT生态,也就是智能硬件。目前小米的IoT集中在智能音箱、智能电视、小米盒子、翻译机、路由器等等产品。这些产品跟手机最大的不同,就是已经被BAT还以一大堆AI企业盯上了。比如以智能音箱为例,小米就要面临百度的小度在家、阿里的天猫精灵等等竞争。
在IoT领域竞争,硬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也很重要。在这方面小米的积累不多,打过的仗也比较少。而且做智能硬件,一个很重要的底层技术就是人机交互,这方面需要包括语音识别在内的AI技术。即便是最近锤子刚发布的要定义下一个十年个人电脑的TNT,就大大地凸显了语音交互的能力。而国内在整个人机交互、智能语音识别上做的最好的,可能要数百度和科大讯飞。
所以前段时间我们看新闻,小米跟百度结盟,在小米的智能硬件中应用百度的DuerOS操作系统,也是补了小米的这样一个短板。
除此之外,很多人讲到小米的硬件生态,会把小米生态链的一些公司都算在小米的估值里面,也是不妥的。比如说华米就单独上市了。小米硬件生态里面很多公司都会独立发展,小米只是持有这些公司的股份,算作一种投资。当作投资的话估值就不能按照几十倍的市盈率来估算了,常规来说是要打折扣的。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小米目前500到700亿美元左右的估值还是相对合理的,而且反映了市场对它未来几年发展的预期。当然,将来小米能否冲到1000亿美元,要看它一个手机的国际化进展,另一个是IoT生态的发展。
*本文为向小田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申请。
* 上期必读《》
-------------------------------------
如果您有优质的、符合见闻调性的原创文章,欢迎以个人的名义投稿入驻华尔街见闻名家专栏。
投稿方式 :请将个人简介以及代表作品发送至
,并附上电话和微信以便做进一步沟通,在主题中标明: 申请入驻见闻专栏 + 投稿人名字
来自主题:
砺石商业评论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5.25 诸海滨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5.05 荀玉根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6.15 曾心怡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5.10 孙金钜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5.16
下载华尔街见闻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华尔街见闻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赴港上市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