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众和讴歌质量怎么样比,哪个质量好?

3174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en.wikipedia.org/wiki/Luxury_vehicle(随着汽车工业的进步,现在一辆雅阁在品牌价值以外所涵盖的附加值,可能已经远远超越二十年前最昂贵的奔驰s级,你要硬说雅阁是豪华车也没啥不对)不过我们通常都认为,宣称自己造的是豪华车的品牌,都(才)算豪华车品牌。第二:我们要比较的对象是谁?汽车是有尺寸的划分的。国内主流的A0-E级的划分方式(据传源自德国,求知识帝科普)无论在北美还是欧洲,都没有这么分级的。当然,以尺寸对应的角度,还是可以互相参照,譬如将executive saloon 对应C/D级,family sedan对应B级等等。下文以国内习惯,还是以A0-E的分级来叙述。(wiki关于车辆尺寸的讨论)日系豪华品牌最初都是为了争抢美国市场而成立的新品牌,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打进欧洲。为什么要看重土豪的美国而不是有腔调的欧洲?欧洲的排外、法规严苛和欧洲厂牌历史积淀固然是一方面,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美国市场成长迅速体量又大,很像今天的中国市场。所以日系豪华品牌研发的车型,也主要针对美国市场的需求。卖给中国或者卖回日本国内,也就是捎带脚的事情,一些“不合中国国情”、“德国没人开雷克萨斯”之类的无知论调可以歇一歇。比起德国豪华品牌这几年无限拉长战线,日系豪华品牌的车型相对较少。以Acura讴歌为例,算上2012年新加入的ILX和已经停产的RSX以及NSX,也仅仅推出过8款车型。在产的只有ILX,TLX,MDX,RDX和RLX五款,与壮哉我大德系“集齐十个阿拉伯数字就能召唤神龙”教教主奥迪(24款)与左护法BMW(30款),以及“劳资就是神龙”奔驰戴姆勒(34款不含商务车、重卡和各种工程机械)完全无法相比。即使产品线最全的雷克萨斯也就区区10款在产车型而已。因此要比较德日豪华品牌的差异,不能比较总的体量,而是要比较在德日豪华车均有车型的细分市场上二者的差异。包括并不限于:机械结构的性能与可靠性、性价比、设计与工艺、驾驶者主观感受以及品牌价值。(上述在产车款的统计包括同一车型的不同变种,比如奔驰E级便有四门轿车-Sedan、旅行车-Wagon、敞篷车-Convertible、双门车-Coupe以及高性能AMG五个变种。不是矫情,而是他们确实属于不同的分类,有很明显的区别)第三:我们对汽车到底有多少错误的认识?“前驱不如后驱高档”,“车越重高速越稳”,“车越重安全性越高”,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谬误。带着这些有色眼镜来评论汽车好坏,势必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只能说,由于社会公信的缺失,很多人只能相信一些不一定正确的经验之谈,这和谬论者的智力与见识无关,只能说是一个社会的悲剧。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儿童安全座椅是一个“营销手段”,把“儿童座椅对十二岁以上儿童没有特别的保护作用”这种本应是常识的认知当成能够用来抨击儿童座椅的新鲜论调。安全带扣大行其道,“神车”加价难求,一言难尽,按过不表。我们的比对应当尽量排除这些错误观点的干扰。明确了我们对比的对象与内容,对比本身实际非常的简单。我们要对比的德日豪华车,实际上主要仅包含以下几个类别1) Compact Executive/Sports Luxury 即 国内通称B级/入门级豪华车选手包括:英菲尼迪Q50/G级;
雷克萨斯IS;
雷克萨斯ES;
宝马3系Sedan;
奔驰C级Sedan;
奥迪A4 Sedan;2) Executive Saloon 即国内通称C级/中大型轿车选手包括:英菲尼迪Q70/M级;
雷克萨斯GS;
宝马5系Sedan;
奔驰E级Sedan;
奥迪A6 Sedan;3)Full-Size Executive Saloon 即国内通称D级/大型豪华轿车选手包括:雷克萨斯LS;
奔驰S级Sedan;
奥迪A8; 4)Compact SUV 即国内通称紧凑级SUV(从这我们也能看出国内汽车分级的不靠谱:轿车还自有一套,SUV就只好紧跟国际潮流,一到新细分市场更是全乱叫)选手包括:英菲尼迪QX50/EX;
奥迪Q5;5)Medium SUV 即国内通称中型SUV选手包括:英菲尼迪QX70/FX;
雷克萨斯RX;
雷克萨斯GX;
奔驰M/ML;
奥迪Q7;6)Full-Size SUV 即国内通称大型SUV选手包括:英菲尼迪QX80/QX;
雷克萨斯LX;
奔驰GL;其他一些只有一两个选手或只有德系选手参战的细分市场暂且不提。诸位期待已久的正式对比终于开始啦=w=第一:动力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1)发动机汽油发动机性能上,德系与日系不相上下。日产的VQ35/37,本田的J35/37,都是自然吸气性能机的代表。丰田发动机在性能曲线上稍弱,但胜在适应性好。宝马的N55是近年涡轮阵营的典范。奥迪的新一代V6/V8机械增压机也在性能和油耗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而奔驰AMG的M159简直是美式肌肉车梦寐以求的大心脏。而在历史上,说句公道话,德系只有宝马一支独秀,从六缸的M50/52和S50/52,到F1技术的十缸S85。奔驰一直缺乏各方面都杰出的统治级优秀引擎,而奥迪根本就没有历史。日系则一直是怪兽频出,铸铁的RB26,铸铁的1MZ,不但厂机已经优秀,随便改改一千马力更能教你重新做人。9000转的K20A已然是自然吸气四缸机难以逾越的巅峰。目前日系看似缺乏“新颖”的涡轮技术(实际上第一代RDX上的K23也是涡轮机里的数据刷子),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是建立在日系自吸油耗和动力都领先德系的基础上。而大众的神机EA888三千公里四升机油,以及奔驰1.8T M271被称为中石化好帮手(一路漏油)已经不能用普遍来形容了。反观日系动力的可靠性,318国道上一路的陆巡足以为证。更加有力的证据在于,JD Power每年的质量报告,雷克萨斯总能蝉联长期最可靠品牌,2013年百车故障率(68)只有第二名奔驰(104)的六成强。讴歌(109)则在奔驰身后不远。英菲尼迪(128)虽然跌出了114个的第一梯队,也要略强于宝马(130),而我们最爱的四个圈(151)连平均线(133)都够不上,只能和起亚(151)评分秋色,在丰田的廉价品牌Scion(153)上找点自尊。2)变速箱宝马用ZF,丰田用爱信,按下不表。剩下四家各有各的高招。大众的DSG各位高六速腾车主想必已经受够了。奔驰的7速传动系可圈可点,只是在最大扭矩的兼容上无法承担AMG顶级的6升V12双涡轮引擎。本田的平行轴变速箱是有名的奇葩(褒义),而日产的变速箱无论XCVT还是现在的7AT都没啥亮点。总体来说德日双方区别不大,都是调教出色匹配优秀的代表。3)驱动技术后驱比前驱高端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前驱车因为不需要转动轴、适配横置引擎,既能节省车头空间,又能减少整车质量、降低油耗,同时在雨雪天气由于不易打滑也比后驱车更加安全,实际上是一种更加先进的驱动技术。前驱车的软肋当然也很明显:引擎扭力大时容易发生扭力变向,车轴负载容易前重后轻,难以匹配纵置发动机等等。不过设计优秀的前驱车可以很大程度上克服这些缺点。对比的德日六个品牌中,讴歌、雷克萨斯、奥迪都以前驱技术为主,而奔驰、宝马和英菲尼迪则以后驱技术为主,两方各有拥踅。因此驱动形式的优劣我们还是放到主观感受一项中进行对比。至于四驱技术,奔驰和丰田都有过硬的军用级越野四驱技术,讴歌的SH-AWD与奥迪的Quattro也实在不好说谁更出色——虽然SH-AWD看起来更流弊一点,但是没有差速锁是硬伤啊硬伤。日产也有军用级的越野四驱技术,不过宝马的Xdrive就有点花把式了。综合来看,在驱动技术上,德日品牌也是不相上下的。在动力系统篇的最后,要提一个谣言:德国车高速更稳,更有力,而日本车到160以上就不行了,而且还发飘。在所有的老司机经验谈中,这算是非常靠谱的一个,如果你把对比对象限定在200马力左右一般的中型轿车以下级别的车型上的话。不过日本中低端民用车的高速乏力,实在是有着充分的理由——诸位请看日本高速公路限速:100km/h
日本最高限速: 180km/h (法律规定日本本土车型速度表表头最高
180km/h。近年唯一的例外是R35
GTR,但也要加装特别的定位限速装置)美国高速公路限速:70mph约合110km/h加拿大高速公路限速:100km/h英国高速公路限速:70mph约合110km/h中国高速公路限速:120km/h所以在绝大多数国家,开到160km/h已经超越了限速50%,依法轻了扣6分重了就要吊销驾照的不要告诉我你局长亲戚的奥迪飙过二百二,我们说的是法律。有没有人抓你,法律都在那里。所以人家为什么要那么计较160km/h以上的性能呢?以民用车而言,更低的最高速度,可以使用性能较弱的节能轮胎,可以设计更小的高速下压力(很多人以为高速飘是车重小,其实是因为高速下压力低)带来更低的前进阻力,综合下来不但更省油,对悬挂的负担也更低。至于德国车为什么重视高速性能,请自行google关键词: 德国 高速 开车在德国,不限速的路段,开160km/h和你在我国高速上开个三蹦子是一样的招人厌XD比过了动力系统,我们再继续比二:安全性安全性这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观点认为,国产车偷工减料的事情,不能认为毫无根据。我国由于社会公信的缺乏,一般消费者很难辨别哪些是减配而哪些是设计。同时我国消费者对汽车工业的认识过为主观化,也会有很多“我去看过代工厂呀,污水横流乱堆乱放呀,一点没有现代企业的样子呀”之类不分主体和具体情况的批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只能略过本国国情,以国际有可信度的测试数据为标准。笔者选择的美国IIHS碰撞测试数据,原因如下:NCAP,CNAP,JNCAP等NCAP系测试,由于看似最无利益相关,结果反而最有利益相关。碰撞的标准和结果,往往都因与汽车大厂的博奕而可能有失偏颇。IIHS作为汽车保险的利益相关,结果直接关系到各大保险公司对不同车型的风险精算与保险评级,手握无数金融企业的命根,反而能做到严苛而公正。最近IIHS引入的25%小偏角碰撞测试,更是解释了“为什么我的宝马正撞五星8个气囊可是撞了树我还是挂了”的千古难题。详细的各位可以自己慢慢看,这里只做总结:总体来看,参与测试的日系车型成绩要稍好于德系。奥迪A4、宝马3系、奔驰C级均有勉强及格的分项。到了25%小偏角碰撞,除了讴歌基本全灭。所以各位心里有数。补充几个安全性的认识误区:1 安全的核心在于保护车内的人不受伤。因此现代汽车都是尽可能在加强车身箱笼结构的同时让发动机舱和尾箱能够吸能溃缩。好的汽车转向柱也可以溃缩吸收可能的冲击。同时可溃缩的车身也可以保证行人的安全。车坏了有保险,人没了谁赔偿?2 越大车型,由于自重越大,车架强度越难以在翻滚中支撑车重,因此大气霸道的SUV和皮卡一直是伤亡的重灾区。一旦翻落山崖,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碰撞,也有很大的可能发生翻滚。这时车里的诸位就自求多福吧。3 没有真正安全的汽车,只有尽力安全的驾驶习惯。沃尔沃和萨博,已经是汽车安全的极致,萨博甚至因为造车太安全成本太高,生生破了产。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悲剧:实际上,以一些网友判断的50km/h左右的碰撞速度,这辆XC60吸能溃缩完全,车架完整无损,车门可以顺利打开,气囊全部弹出,几乎是教科书一样的碰撞测试场景,理论来说驾驶员只会受到轻伤。而造成悲剧的理由之可能有一个,就是驾驶员没有系安全带。说完沉重的,我们说个更沉重的三:性价比又到了小伙伴们看美国车价流泪的时间了30万人民币的X5俺想死你啦TAT通过之前的对比,我们知道在动力系统技术德日暂且平分秋色,而可靠性和安全性上日系车略胜一筹。因此,假如日系豪华车售价更低的话,不是在性价比上完爆德系了吗?答案是:没错以最典型的中大型轿车Executive Saloon的四驱版本为例讴歌RLX选装顶配价格为:~·$61,300雷克萨斯GS350 AWD选装顶配价格为:~$61,200宝马535Xdrive选装大部分豪华配置后的价格为:~$79,300奔驰E350选装顶配后价格为: ~$65,000其它的诸位自行yy吧。我是看不下去了36w人民币的顶配GS350 AWD嘤嘤嘤至于为什么国内的日豪都这么贵...他们也想卖40w好伐,怎奈何那四成半的关税拦腰一截,再有那三成半的消费税冷水浇头,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再加上美国人民都说好的售后,与日系普通车款相近的低廉维护成本,加上一年不限里程的三包,动力系统终身保固,少年你心动了没?到目前为止,日系豪华车已经快把德国小盆友们抽出翔了嘛。不过德系逆袭的时刻也就到了四:主观感受1)品牌价值品牌价值就不用说了吧,日系三豪都是为了争抢美国高端市场,80年代后才出现的小朋友,一度只是(其实现在也是)一些拉皮贴牌的车型。你要说第一代LX和60陆巡,还真是傻傻分不清楚。讴歌RSX和Integra DC5的异同至今让人困惑,而TSX根本就是欧版雅阁——思铂睿=w=。丰田日产虽然历史悠久,毕竟那阿三作坊出品一般的达特桑实在是没有半点豪华气息。德系大厂则一股名家风范,奔驰只要是四个轱辘加个引擎的玩意都能造,世界先驱的名号从来不是白给,每一代S级都引领一股科技潮流。宝马除了用黄河750拉着元首的机械化步兵师震撼整个欧陆,还差点载起第一架喷气式战机上天。从各国首脑座驾到各种电影里的明星,奔驰和宝马在汽车文化史上留着浓重的一笔。唔少侠你问我奥迪?噗哧。好吧,说一下奥迪。这货最近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LMP1组里风声水起,连续蝉联冠军。LMP1组里一共几支车队?4支。四支里除了奥迪有几支厂队?1支——丰田。丰田在顶尖大赛里什么水平我想大家都有印象的,那就是——没有印象。剩下两支车队是什么车队?连新的混动引擎都用不起,导致油门只能踩四分之三不然就不能完赛的穷逼私人车队。其中的rebellion车队使用的lola赛车可以追溯到1993年。即便如此,奥迪为了确保冠军,还是使出了终极手段——比别的车队多派一辆车参赛= =!奥迪作为大众在八十年代弄出来抢占美国高端市场(好耳熟)的新品牌,实在是缺少历史(我知道汽车联盟可以追溯到1920年,别跟我说这个,那会布加迪还是世界一哥呢),只好弄几个大赛头衔来充门面,可惜这冠军来得不是欺负小朋友,就是欺负小朋友。最有分量的,被奥迪粉无数次回忆起的一届B组拉力冠军,也就是沾了四驱的便宜。Lancia Delta一出,quattro也就只好可耻的匿了。说白了还是欺负小盆友。再说说为何大众要针对北美推出奥迪品牌:只因为打开美利坚大门这种事,大众实在是做不到哇。实际上大众在今天的北美,依然连二流品牌的地位都很勉强。为了打开美国市场,大众甚至一度不惜将金字招牌GOLF改名叫Rabbit来亲近美帝老爷们,这就好比俄毛为了打开巴基斯坦市场把SU-27改名叫F19一样......可惜这群美帝老爷们不识抬举,依然让大众看着满汉全席喝西北风。超级碗上一秒千金的广告不眨眼地砸,也只能换回帕萨特月销伍佰的惨淡数据。难怪文德恩泪眼汪汪的表示:“还是中国人民好哇!”谁让你当年宣传捷达的时候大言不惭:“German engineering,as good as Japanese”,一下把自己拉到那帮鬼子产的山寨货屁股底下的-.-闲话休讲,做个总结:论品牌价值,德系豪华车一定是独领风骚的,日系厂牌则欠了写火候。并非历史不如人,而是没有经历过汽车属于有钱人的玩具的那个年代,没有奢侈品应有的气候。2)驾乘感受这应该较最主观,较不靠谱的部分,但是也是德系豪华品牌拿分最多的部分。主流的观点认为,宝马人车如一,有一种发条腕表的机械、精巧而不失灵气的感受,奔驰则是火车头风情,直来直往,AMG就泛着一股美系肌肉车的气息。奥迪则是关怀过多,路感全无。至于日系豪华三宝只能说舒适性好。其它的哈哈哈哈哈哈。三宝当中英菲尼迪最运动,可惜实力最弱销量最差。事实证明米国人民就喜欢主妇之友,安静好开又省油,别的都是浮云。如果你以为操控性就是车流中穿梭给人尾灯看,那么无论德系还是日系的豪华车都有足够的实力。如果说道极限操控,那么尽管日系三宝都或多或少标榜自己的运动性,不过兼顾舒适的导向结果一定是趋于平庸,没有德系豪华车那样气质鲜明。不过话又说回来,一般人哪来那么多极限,你要极限了开两升引擎的思域一百公里能烧四十升油你造么,一套轮胎半小时就报废你造么。不过当日本人不计成本地认真的时候,他们是能造出神迹的。雷克萨斯的LFA,凝聚了丰田最顶尖的技术,售价高达70万英镑,一只脚踏进了柯尼塞克和帕加尼的领域,依然是亏本销售。不过即便苛刻如Top Gear的Jeremy Clarkson,阅车无数,也只能由衷赞叹:“尽管它不是马力最大的,也不是最快的,但这是我开过的最棒的车,不带任何条件。”3)设计尽管这个比驾乘感受更主观,不过笔者还是要斗胆说一句:德系的设计,有的放矢,风格统一而特征多变,尽管雷克萨斯有近几年我认为最好的内饰,并且罕见地(并且成功地)运用起了家族元素,依然不能摆脱一股匠气。这一代5系充满了线条感,在臃肿的车身上做出了轻盈运动的感觉,比燃烧表面还燃烧表面,还没有那个逗比的开眼角,简直是完美宝马的代表。奔驰S级复古的车尾,足款足范的两幅方向盘,还有CLS Shootingbrake性感的背线,这不是毒药,什么是毒药?对比之下英菲尼迪那个塑料石英钟……讴歌那朴实的本田气息的内饰和国产MP4质感的人机交互系统……又有同学提到奥迪。哎不说四个圈你会死咩。好吧告诉诸位“集齐十个阿拉伯数字就能召唤神龙教”教-友们一个好消息,大众的MQB平台上架啦!MQB平台,真正做到从四缸前驱车到八缸四驱车都能使用。MQB平台,让你的奥迪不但看起来和别的奥迪一样,也能从内在与其他奥迪保持一致。MQB平台,让你的奥迪无论是A4A5A6A7A8,都能得到始终如一的高尔夫一般的驾乘感受。MQB平台,你,值得拥有!我承认我无脑奥迪黑了=w=请无视所以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德系豪车跟日系豪车的优劣,真是一言难尽。纯粹机械和工艺的角度上讲,双方差距不大,日系略优。设计和性能,德系稍强。其实就是罗卜白菜各有所爱的问题。更实际,更节约的选择,就是日系。更男孩子气一点的选择,是德系。如果你说,我不在乎小毛病,我就喜驾驶乐趣和浪漫的腔调,那你开一台德国车是会让人笑掉大牙的。二手的阿尔法罗密欧才是真爱哇&&赞同 2.4K23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放弃大众速腾, 买了这辆讴歌TL, 开了2000公里朋友说买对了放弃大众速腾, 买了这辆讴歌TL, 开了2000公里朋友说买对了邦乐达百家号放弃大众速腾,买了这辆讴歌TL,开了2000公里朋友说买对了大众速腾虽然号称A+级【其实也就是一辆捷达而已】,可是毕竟讴歌这车是全球公认的豪华品牌!所以没在全新速腾和这辆二手讴歌间纠结多久,就入手了这辆进口的10款讴歌TL在设计方面,2010TL采用了代表着Acura未来车型设计方向的“激情界面”设计理念,外观强大精悍动力方面,搭载了3.5升V6发动机,峰值功率达到285PS,关键是油耗不高!13个左右,2010款TL还享有同级车中较大的乘客空间和优秀的静音表现;再搭配以Acura有史以来先进的智能技术和安全配置。开过或是坐过它的朋友都说这车的品质真的很高!而且看不出是一辆10年的车,买的很对。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邦乐达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没有什么永远,没有什么很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拖动验证码到相应位置车主一口气买了两辆同款讴歌,原因竟是给大众逼的?_凤凰网汽车_凤凰网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S,将无法看到通过JS实现的效果
>全媒体>正文
请选择品牌
请选择系列
车主一口气买了两辆同款讴歌,原因竟是给大众逼的?
原标题:车主一口气买了两辆同款讴歌,原因竟是给大众逼的?
车主是接触单一车型时间最长的人,是最了解自己爱车的人。可能专业性比不上职业车评人,但车主的反馈往往最真实。我们不评车,只做车主的搬运工。
文字版分割线
为什么会选择小众的讴歌?
因为我之前都是开欧洲车欧洲车给我的感觉就是动力好&
性能都比较稳定但有个问题就是&有很多小毛病开得比较久需要修的地方就越来越多所以我就想选日本的牌子
听说同款车你买了两辆?
两部车都是一个系列的一部是2.0L的自然吸气&
另一部是1.5L的油电混合
5年来有没有出现故障?
基本上都没什么(故障)&甚至四轮定位我都是5万公里之后因为要换轮胎要做一次&对比以前的欧洲车我之前是开进口大众的车基本上一万公里要做一次四轮定位如果不做数据就会变&但是这两部车都是就算我换轮胎的时候四轮定位都没什么变动的只有一点点变动&如果不是换轮胎都不用做所有的机械给我的感觉就是很稳定
保养贵吗?
厂家的政策就是前4年或者10万公里都是免费质保和免费保养的所以基本上车主都不用花太多精力和时间相当于免费保养
改装车上赛道是什么体验?
我们下一次赛道呢&至少要换一套轮胎然后换一套刹车皮&所有的油都要换包括刹车油啦,变速箱油啦,机油啦然后还有出场的费用&
全部加起来大概1万到2万之间非常的紧张&因为永远都要开得很快如果在路面上有其他车的挑衅&
我会立即进入战斗状态换来的只是一霎那间的兴奋的感觉&
开心的感觉都是年轻的时候才会这样玩&就是这样
最喜欢的3个点
一个是稳定性高&基本上除了停车,加油和常规的保养&其他不怎么需要修的另外它的油耗是非常低的&
油耗基本上都是5L/100公里无论在高速,城市拥挤的情况下都是差不多的油耗第三个优点就是易于操控&因为它是A级车车架非常的细致&重量都是1.3吨到1.4吨之间所以它的操控性非常的好再加上本田方向盘的指向性是非常精准的所以在弯道上操控的感觉可以给我足够的信心
最不喜欢的3个点
第一个就是空间比较小&毕竟是A级车跟思域是同一个平台的&所以空间感是比较差的因为它是一款油电混合的车&
座椅的背面有一块很大的电池影响了尾箱的空间&使用的时候不大方便另一个缺点是底盘的隔音是做得不是很好的在高速的巡航中&底盘传来的路噪非常大相对于SUV和同级别的进口车型来说是比较差的
我用它的时候很顺手&
用的时候可以很享受驾驶的乐趣驾驶乐趣和人车交流我觉得很重要它可以给到我所有所有的驾驶享受和一些速度的感觉如果我需要在弯道和山路上玩一玩它也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当然如果下赛道的话它远远不足基本上这部车&我都非常非常的满意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排量:1.0T 1.5T 变速箱:手动 自动
当前城市:北京
0人点赞 | 评论0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或
指导价:万级 别:紧凑型车发动机:1.0T 1.5T 变速箱:手动 自动外观内饰
本文相关品牌车系
二手车推荐
大家都在看1234567890
指导价:万级 别:紧凑型车发动机:1.0T 1.5T 变速箱:手动 自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讴歌质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