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美国互联网技术有哪些那么发达,移动支付却比不上中国

当前位置:&&盘点:各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盘点:各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日 14:36:42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据之声《华语广播网》报道,当银行卡普及的时候,人们变得不习惯出门带现金。当普及的时候,人们连卡都不愿意带了,一个手机就能搞定所有事。这就是现在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  近来,实体商家包括停车场、洗衣店等纷纷试水移动支付,出门逛街、散步,不用带钱包只需带手机正成为&新时尚&。  南京苏果超市在上个月正式与合作试水移动支付,同样欧尚、家乐福等公司连锁品牌均已推出结帐,新街口商圈的一些商家收银台早已配备了两种机器,其中一个可以自动生成付款二维码,扫一扫即可支付。  南京某商场企划部学员:支付宝整个交易占比接近我们公司的5%,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我们很多的银行卡的刷卡,某一个单一银行,都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个5%。  实体商家纷纷试水移动支付,是为了打通实体店线下移动支付,适应新的消费方式。在一些没有安装银联pose机的餐饮、零食、鲜花等小店铺,如果现金不足,消费者也可以用手机付。  消费者:今后比如说晚上出去散步什么的不用带钱包了,我只需要带一个手机,就完完全全可以足够去应付你今天晚上的生活。  消费者:付款,支付宝支付的话不要手续费,反而我去银行汇款要手续费。  正如市民所说,此前一些因为pose机刷卡要交手续费而不愿意安装的商家,因为移动支付的免费便捷,迅速接受了手机收银,这也使pose机收款业务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这样的变化相信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而当我们正在感受移动支付的强大冲击时,它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移动支付在发达国家是不是已经普及了呢?  在北美,银行卡账户的交易量几乎占了四分之三的电子商务交易,电子钱包成为了最大的可选支付方式。不过,据凤凰卫视驻纽约记者庞哲观察,人对移动支付这个新鲜玩意儿也在适应阶段。  庞哲:虽然是因特网的发起地,但是后续技术发展应用方面则是不如国内快。例如电子钱包就在很大程度上迟迟实行不起来。随着谷歌周三宣布开始试验推行电子钱包软件,但外界表示怀疑谷歌的成功程度,因为苹果的Apple Pay目前被各界广泛认为是成功有限,主要原因是合作商家响应比较缓慢,导致消费者暂时没有办法广泛的使用这个服务。  而谷歌推出的这个电子钱包软件,实际上是一种后台支持。只要店主和顾客都有这款软件,通过手机蓝牙就可以买卖成交。但是,从美国消费者消费习惯方面来看,很多人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开始接受电子钱包这个概念。尽管如此,观察人员认为,电子钱包的方便性,随着技术的提升,近距离支付行为也很快会扩展的。  人们可以用电子钱包支付帐单、转帐、支付个人或机构的经费立即购物。4月份,苹果推出智能手表,也有电子支付能力。同时,更多的竞争对手参与到这个领域之后,各种新产品的推出,美国消费者逐渐会大批量的接受使用电子钱包的。  在,移动支付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普及。《华语广播网》观察员薛成俊表示,移动支付在德国没有飞速发展,或许是受到了法律的裹足。  薛成俊:德国是一个创新大国,创新能力非常强大。但是对新事物的接受,相对来说比较谨慎。除了要求证明事物本身的安全性外,还有很多法律上的条条框框需要解释。就拿互联网支付来说,除了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之外,还涉及到商业经营上的一些法律规范,网络商是否有资质涉足金融等等,在德国都有着相应的严格规范。  通常情况下,德国人消费购物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现金支付,再就是刷卡包括电子现金卡和信用卡,特别是电子现金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免费使用,也是德国人最常使用的一种支付手段,尤其是消费价值在百元以上,一般都是采用刷卡而非直接支付现金。  现在大部分德国储户也有网络银行账户,也就是开户银行的网上服务平台,用户可以上这些银行的网页登录自己的账户进行转帐以及其他金融活动。德国人在网上购物,也大都通过转帐、信用卡等手段来支付货款。德国也有移动支付服务,比如说通过手机购买车票,但是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以及金融活动等等都是通过正规银行的正规服务来实现。  而在德国的邻居,不少实体店已经实现了移动支付。观察员万凌虹体验后说,直接晃一晃手机就能付费,还是很方便的。  万凌虹:很多实体店会直接跟手机捆绑在一块,不用把各种各样的卡带在身上,直接就在会员机前,晃晃手机,就把会员卡输进去了。然后有优惠券之类的,也全部都在这个信息里面,到时候就可以直接抵扣。  尽管移动支付在美国和还不如发展的迅速,但是在却是另一番景象。曾在留学的王蕙林介绍,在日本,手机就是钱包。  王蕙林:日本是移动支付普及率比较高的国家,远远超过美国和,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流量不封顶包月套餐的广泛普及,极大的推动日本的发展。  在2010年12月份,日本市场有大约9800万用户使用了移动支付业务,其主流的移动支付技术是日本索尼公司研发的非接触式感应技术FeliCa。日本的移动运营商在全球是属于最早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的,成为移动支付产业的主导者。日本移动支付市场主要运营商包括NTTDoCoMo、KDDI和软银。发达的通讯网络让日本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的起飞,包括手机音乐、手机阅读、手机支付等在内的各种移动服务都蓬勃的发展。  日本几大运营商推出的手机支付,几乎覆盖全国的便利店、地铁、餐馆,在日本,手机就是钱包。假如你在路上觉得口渴了,就可以用手机直接在街边的自动售货机上购买饮料,只需要选择好你喜欢的饮料,在传感器上刷一下手机,就算完成支付了,类似的商业应用遍布日本大街小巷。  那么,都没能做到移动支付普及,日本是如何做到的呢?王蕙林说,日本的通信运营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蕙林:日本人购买手机,绝大部分都是直接从运营商的渠道购买。这样的情况带来的好处是,一些关键标准高度统一。例如说,运营商定制的手机内部都会预置手机支付模块,也会预装二维码识别软件。因此,这些应用很快就在日本迅速的推广开来,极大的促进了日本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繁荣。  以手机支付为例,为能顺利推广手机支付,日本的运营商花费大价钱入股银行和便利店等上下游企业。上其他一些大的在线支付公司,也纷纷来到日本,与日本的各大运营商联手推出业务。比如说2011年,旗下的支付服务PayPal曾联合软银创立了合资公司,寻求为本地商户与电子商务公司提供解决方案。  而2013年,美国移动公司Square宣布进入日本市场,并与三井住友建立了合作。在中国,咱们现在已经成为了移动支付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之相似,在日本最为流行的聊天工具line也在羽翼丰满之后向移动支付延伸。日本的支付市场,也出现了激烈的竞争态势。比如Spike、Base以及后起之秀Pay.jp等公司都在加速并购支付领域的新创公司。(来源:中国广播网;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今年以来,中国电商企业掀起上市第二波热潮,如美团点评、齐家网、宝宝树、拼多多、找钢网、同程艺龙、沪江教育、小狗电器、什么值得买、中粮我买网等都已提交IPO申请。在此背景下,7月10日,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年度中国电商上市公司数据报告》(全文下载:)。对电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电商各领域上市公司包括:(1)B2B电商:生意宝、焦点科技、上海钢联、欧浦智网、慧聪集团、科通芯城、卓尔集团、冠福股份;(2)零售电商: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寺库、聚美优品、国美零售、南极电商、宝尊电商、御家汇、有赞、优信集团、小米集团。(3)生活服务电商:携程网、途牛、58同城、一嗨租车、无忧英语、前程无忧、搜房网、阿里影业、阿里健康、乐居、平安好医生;(4)跨境电商:跨境通、广博股份、天泽信息、华鼎股份、浔兴股份、山鼎设计、联络互动、新维国际控股、兰亭集势;(5)电商物流:顺丰控股、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股份、德邦股份、中通快递、百世。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电商智库】
21日21日21日21日21日21日21日21日
100EC将邮件推送
股票名称/代码
阿里巴巴BABA.US
唯品会VIPS.US
宝尊电商BZUN.US
聚美优品JMEI.US
寺库SECO.US
100EC官方微博中国移动支付是美国50倍 英媒:信用卡普及率低(全文)_网易新闻
中国移动支付是美国50倍 英媒:信用卡普及率低(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移动支付是美国50倍 英媒:信用卡普及率低)
参考消息网2月15日报道 英媒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近50倍。中国享有&后发优势&,而美国消费者依然习惯用卡。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15日报道,市场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移动支付的规模是美国的近50倍。由此可见,在这个被视为进入&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一道门户的市场,中国互联网公司拥有强大的地位。报道称,中国移动支付的流行,得益于在线购物以及网贷、在线货币市场基金等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爆炸性增长。如今中国超过一半的共同基金是在网上发售的,2012年这个比例仅为5%。去年也是超市、餐厅和服装店等实体零售商使用在线支付的一个转折年。1月,星巴克宣布其中国门店将开始接受微信支付。去年,线上到线下服务也增长强劲,如叫车和送餐应用,在这类服务中,消费者通过平台支付。总部位于上海的金融科技咨询公司Kapronasia的负责人卡普龙表示:&数字支付平台仍然是中国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易和金融数据的一个重要来源,支付公司正越来越多地把这些数据用于新的金融科技平台、产品和服务&。据中国艾瑞咨询估计,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规模扩大两倍多,至38万亿元人民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该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后者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蚂蚁金服运营的支付服务。而根据全球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美国移动支付规模增长39%,至1120亿美元,苹果、谷歌、三星和PayPal等共同瓜分了市场。报道称,中国在移动支付方面领先于美国,也是缺乏其他可行的非现金支付方式的结果。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信用卡普及率较低,而用借记卡进行在线支付较为繁琐,通常需要通过短信、U盾和随机密码等多重认证。相比之下,用支付宝或微信进行支付要简单得多,只需要从零售商服务点终端或智能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即可。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在一份报告中称:&近端支付在中国快速得到应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后发优势&&与美国和其他地区不同,中国没有深厚的信用卡文化。实际上,中国直接从现金支付跳到了移动支付&。除了直接赚取手续费收入,蚂蚁金服与腾讯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也有利于它们获取宝贵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很多方面,从信用评级到定向广告以及产品开发。然而,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引人注目的交易金额中,有一部分支付与实际经济活动并不相关。例如,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亲朋好友之间会互相发内含88(在普通话里听起来像&发财&)或520(听起来像&我爱你&)等吉利数字的&红包&。尽管这些红包被用来发送实际的现金礼物,但是人们往往会互相发红包作为一种社交的方式,大多数人收到的红包金额与他们所发出的红包金额相当。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在去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支付金额中约有60%是以个人对个人(P2P)转账的形式,尽管其中一部分实际上来自未开立商业支付帐户的小微企业。&最初这只是假期的特有游戏,但在经过几个春节后,如今这发展成了日常行为&,艾瑞咨询在北京的支付分析师李哲峰称,&过去人们用银行卡转账,但如今这些交易明显都转到手机端了&。不过在移动支付的增长方面,中国仍然完胜美国。Forrester预计,2019年美国移动支付总额将是2015年的2.6倍;而据艾瑞咨询预计,同期中国的移动支付总额将增长7.4倍。在美国,在实体零售商进行的面对面支付(而非移动支付)将成为最大的增长驱动因素。在美国和欧洲,近场通信(NFC)支付(把手机在芯片读取器上刷一下)比二维码更受欢迎。Forrester发现,2016年末,受访的美国零售商中有一半计划安装、或已经安装了NFC终端。然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消费者行为是一项挑战。&旧习惯很难改掉,根据各方面信息,消费者在结账通道仍然习惯去掏卡而非拿出手机&Forrester在报告中写道。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资料图片:支付宝
下一页:美媒称移动支付改变中国人生活:几乎不用现金
美媒称移动支付改变中国人生活:几乎不用现金
外媒:中国手机支付渐流行 支付宝走进菜市场
台媒:支付宝对战微信 大陆春节红包战提前开锣
中国游客可在欧洲使用支付宝 德媒:购物更疯狂
【延伸阅读】美媒称移动支付改变中国人生活:几乎不用现金参考消息网2月27日报道 美媒称,朴建峰(音)说,他现在很少带钱包,而且已经两年没有在ATM机上取现。他的手机就是他的钱包,他用手机支付几乎所有日常生活所需,从打车、水电煤缴费到在杂货店买东西。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24日报道,朴建峰的支付习惯表明,在中国,技术正如何改变金钱及其使用情况。如今,在这个10年前仅有700万人有信用卡、几乎所有交易都用现金进行的国家,主要通过移动设备购物的人越来越多。报道称,政府最近发布报告显示,去年3.58亿中国人&&占该国网民大约一半&&曾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比2014年增加了将近三分之二。正如很多中国人直接从个人计算机跳跃至智能手机,他们的支付习惯也发生了类似跳跃。在迅速发展的移动支付市场中,200多家公司在展开竞争。总部设在北京的研究公司易观国际称,阿里巴巴集团的支付宝占据主导地位,占2015年总交易额的73%。腾讯公司的产品微信支付排在第二,约占13%。分析人士估计,去年,中国人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和转账总额达16.4万亿元人民币,约为2014年的两倍、2013年的12倍多。报道称,阿里巴巴和腾讯起到了推动作用。除了将其支付系统与各自的电子商务网站以及送餐、叫车、通讯和提供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应用软件连接起来,他们还与数以百万计传统零售商签约,从餐馆、夫妻店到沃尔玛。移动支付最令人担心的是安全。但是,在这个很多消费者说对银行等传统机构感到警惕的国家,这些互联网巨头已经通过制定朴建峰这类人认为更能满足其需要的规则,而赢得某种程度的信任。因此,大多数消费者并未感到,使用移动支付软件是自己在信任方面跨出的一大步。报道称,所有这些有利因素加在一起,令中国成了移动支付领域的先锋,这也意味着朴建峰等人很少使用现金的生活方式,能够表明移动商务将令其他领域发生何种改变。30岁的朴建峰与妻子张乃玉(音)在北京三里屯开了一家美发店。他给客人理发,妻子给客人化妆,并管理店铺和两名雇员。夫妻二人和14个月大的儿子住在店铺上的一套公寓内,他们还养了4只英国短毛猫。报道称,在他们的客人中,大约70%通过微信付钱。朴建峰和他妻子喜欢这样,而不是收现金,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更安全快捷,使他们不用花时间去ATM机或银行存钱。他们也使用移动支付满足自己的大部分需要。日常购物。他们在社区超市或京东和一号店等在线零售商处购买很多食品杂货。他们用微信向这些零售商付款,也用微信向附近一家街边商店订购生鲜产品、让店家送货上门并付款。婴儿纸尿裤和猫粮都从阿里巴巴公司旗下淘宝网上购买,用支付宝付款。水电煤气缴费。他们用支付宝支付电话费、电费和水费。只有煤气费仍需要通过银行缴纳。就餐。他们用订餐软件订外卖,用支付宝或微信付款。在外出就餐时,很多餐馆,包括小面馆以及肯德基和麦当劳等大型西式快餐连锁店也接受支付宝或微信付款。理财。朴建峰说,他们在支付宝的货币市场基金中存了大约10万元,年收益约为2.6%,高于国有银行的0.3%。但是,朴建峰也说,他没有投资支付宝的共同基金和保险产品,因为收益低于他们的预期。大宗购物。与很多中国人一样,朴建峰也听说过关于信用卡欺诈的恐怖故事,例如,店员刷两次卡或持卡人在退款方面遇到问题,因此,他和妻子更愿意在有信誉的连锁店购买大宗商品。去年,他们的最大宗购物是,在一家电器连锁店买了一台1万多块钱的空气净化器&&通过支付宝。商用用品采购。此前,为了不被收取信用卡手续费,朴建峰向供应商支付现金。现在,供应商也接受移动支付了。房租。应房东的要求,他仍然用现金交房租。朴建峰解释说:&他们年纪大了。&他取现金主要是为了交房租。而剩下的现金使他两年来一直没去过ATM机。报道称,有时候,朴建峰会发现自己置身一家不接受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店铺。但是,还是有解决办法:他将钱转给一名店员,然后店员替他交钱。(编译/裘芳)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17日在北京的一家苹果专卖店里,工作人员在演示如何进行&苹果支付&。(路透社)( 00:12:02)
下一页:外媒:中国手机支付渐流行 支付宝走进菜市场
美媒称移动支付改变中国人生活:几乎不用现金
外媒:中国手机支付渐流行 支付宝走进菜市场
台媒:支付宝对战微信 大陆春节红包战提前开锣
中国游客可在欧洲使用支付宝 德媒:购物更疯狂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手机支付渐流行 支付宝走进菜市场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图片来源: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参考消息网11月12日报道&外媒称,在上海,只要你愿意,身上可以不用带任何像现金(或信用卡)这样的平民化的东西。中国消费者可以用智能手机购买几乎任何东西并付款,很多人也确实在这么做。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12日报道,不论是早餐、午餐还是晚餐,挥一挥iPhone魔杖,就有人骑电动车送上门&&在&饿了么&等外卖APP点餐通常免配送费,还经常打折。再挥一下魔杖,出租车来了,以折扣价载你出行。再挥一下,就有医生通过电话给你看病,每次通话仅需9.9元。报道称,这被称为O2O,或者&线上到线下&,瑞信预计,O2O从现在起到2017年将以63%的复合年率增长,将达到420亿元人民币规模。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很快还将走进社区菜市场这种最传统的购物场所&&届时上海人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够为从理发到拔牙、再到购买晚餐鱼头等各种服务和商品付款。浙江省东部温州市的一家菜市场已经开始允许消费者用手机支付宝扫码购买所有商品。上海也计划推出这类菜市场,届时民众可以不用掏钱包,就能买上一桶鳝鱼或一条猪腿。报道称,就一些人而言,购买大部分商品时仍宁愿拿着一叠沾满细菌、上面印着毛泽东头像的百元钞票付款。但也有人不愿意,至少中产阶级和40岁以下年轻人不愿意。上海人民广场附近受政府补贴的便民早餐车前,西装革履的男士们在早高峰期间排队用智能手机为他们的馒头或者手抓饼扫码付账。《金融时报》记者非常赞成这种方式:如果递给你手抓饼的人没有接触过那些上面沾有所有人细菌的人民币,那么你会更喜欢这种食物。在附近一幢写字楼外面,一位&饿了么&的派送员蹲在一个蓝色隔热保温袋旁,他要配送顾客们预定的30多份早餐,这些人想必为了维持不断放缓的经济而非常努力地工作,以致于没有时间走上两分钟去附近快餐店吃早餐。如果说午餐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更方便一些:在同一幢大楼里有一个被称为&Fun Box&的自动售卖机,消费者可以在售卖机自取通过APP预订并付费的午餐。晚餐呢?即便是当地油腻的小店也接受手机扫码支付。一位现年29岁的上海国企会计师周丽娟(音译)表示,她现在几乎都不带现金了。&有时候我钱包里1000元人民币能放好几个月。&报道称,周丽娟有一个还在学走路的孩子,她说,经济放缓&&这个消息震动世界各地的市场&&对&她的消费行为没有大影响&。她去年&光棍节&期间花了1万元人民币,这比她一个月的收入还高。&实际上,尼尔森(Nielsen)的调查显示,逾半的受访者表示,这个光棍节他们计划比去年花更多的钱。全球市场无疑会认真审视中国今年光棍节期间出现的每一个趋势,看看中国经济到底行还是不行。不管怎样,上海的上班族们仍会通过O2O订餐。( 10:20:00)
下一页:台媒:支付宝对战微信 大陆春节红包战提前开锣
美媒称移动支付改变中国人生活:几乎不用现金
外媒:中国手机支付渐流行 支付宝走进菜市场
台媒:支付宝对战微信 大陆春节红包战提前开锣
中国游客可在欧洲使用支付宝 德媒:购物更疯狂
【延伸阅读】台媒:支付宝对战微信 大陆春节红包战提前开锣参考消息网2月4日报道 台媒称,春晚尚未登场,抢下2016年春晚央视独家互动合作协议的支付宝已经公布了春晚期间的红包计划,微信也宣布砸重金用于除夕红包。马云对阵马化腾&二马&之间的春节红包大战提前开锣。据台湾中时电子报2月4日报道,互联网巨头为何如此任性撒钱?其实这几大&土豪&背后,掏腰包的还有更多品牌企业,他们希望能通过在这场全民抢红包活动中&露脸&,达到营销效果。报道称,以支付宝为例,春晚红包的红包池,已经囊括了泰康在线、华为手机、民生保险、瑞东集团、复星集团等众多&金主&,且阵容还在扩大。微信的春节红包阵营也覆盖了金融、快消、电商等领域的数十家厂商。众多&金主&花钱为啥?市场人士分析,对这些企业而言,流量和品牌曝光率会让这笔买卖变得划算。一方面,大量购物红包最终都会将用户导流到购物、消费平台本身;此外,&冠名&红包本身也无形中为企业品牌打了广告。业界认为,从去年春节爆发式的全民红包潮,到今年微信、支付宝分别与线下众商家狂下&红包雨&,都是在做一件事,就是&强化网友移动支付的习惯,扩大并巩固移动支付人群规模。&以今年1月1日为例,包括明星在内超过2000人送出的新年红包,就有2000多万网友中奖,红包总价值达5亿元人民币。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内地近年兴起微信红包(图片来源:香港《东方日报》网站)( 07:39:00)
下一页:中国游客可在欧洲使用支付宝 德媒:购物更疯狂
美媒称移动支付改变中国人生活:几乎不用现金
外媒:中国手机支付渐流行 支付宝走进菜市场
台媒:支付宝对战微信 大陆春节红包战提前开锣
中国游客可在欧洲使用支付宝 德媒:购物更疯狂
【延伸阅读】中国游客可在欧洲使用支付宝 德媒:购物更疯狂参考消息网10月18日报道 德媒称,如今走出国门旅游的中国人有增无减。中国人出手阔绰,甚至不惜一掷千金的&疯狂&购物也令其它国家的人对当今中国人刮目相看。中国支付宝移动支付服务在欧洲一些商店的启用,为中国游客提供了方便。据德国之声中文网10月16日报道,推出手机支付业务的中国支付宝网络技术公司将使其4亿客户到欧洲旅行时也可使用&手机支付服务&。支付宝的一位高管记者说,与法兰克福一家商店的首次合作有可能迅速扩展到其它国家的商家。他没有谈及详情,但是显然是指有大量中国人光临的地区。目前,位于法兰克福机场的Tripidi免税店是全欧洲唯一一家顾客可以使用支付宝服务用手机付款的商店。自从9月份该商店采用了这一支付服务系统以来,中国客户半数以上的购物是用支付宝支付,而且更加"疯狂"购物。报道称,使用支付宝付款操作简便&,只需在智能手机的屏幕上扫描一下条形码。支付宝的一位负责人说,虽然店家也在考虑是否也采用支付宝竞争对手如苹果,三星和谷歌安卓的移动支付服务,但是这些支付系统在中国不是很普及。在可预见的未来时间内,支付宝移动支付服务不会提供给欧洲客户使用。因为这是中国网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旗下的一个手机支付服务。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资料图片:日,市民从江苏南京市区一处地下通道的支付宝转账业务宣传展板旁经过。新华社发( 00:11:01)
美媒称移动支付改变中国人生活:几乎不用现金
外媒:中国手机支付渐流行 支付宝走进菜市场
台媒:支付宝对战微信 大陆春节红包战提前开锣
中国游客可在欧洲使用支付宝 德媒:购物更疯狂
凡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原标题:中国移动支付是美国50倍 英媒:信用卡普及率低)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移动支付甩开美国:信用卡成后者绊脚石
[摘要]大多数中国人还未成为信用卡忠实用户时,就直接跨越式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
腾讯科技 王潘 11月16日报道你所拥有的,反而会成为负累,阻碍你前进。这样的故事曾在商业世界无数次上演。柯达曾发明了数码相机,但胶卷业务仍为其最大营收来源,因而无暇顾及发展数码相机业务,最终其他数码相机公司借柯达的发明将柯达逼上了破产之路。类似的剧情也在全球移动支付领域上演。美国因为拥有强大的信用卡体系,刷卡消费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因而移动支付在美国变得步履艰难。美国移动支付渗透率落后于日本、中国等众多国家。将中美的移动支付进行对比,无论是在用户规模还是用户接受度上,中国都已经后来居上,全面超越了美国。在美国移动支付市场,姗姗来迟的“苹果支付”和()的“安卓支付”(谷歌钱包的替代品),以及三星对LoopPay的收购,屡屡成为新闻话题,但是在美国移动支付市场,PayPal才是毋庸置疑的老大,在美国的支付份额也是苹果和谷歌的几十倍。在中国,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市场份额超过50%,同时微信支付近几年也在迅速壮大。相比Paypal与支付宝,二者差距已十分明显。早在2013年底,支付宝移动支付总金额就已超9000亿元,远远超过硅谷两大移动支付巨头PayPal和Square移动支付3000亿元的总和。信用卡阻碍美移动支付发展过去一年,苹果、三星和谷歌都已相继推出了自家移动支付系统。这些所谓的“数字钱包”工作原理大体相似,旨在取代银行卡刷卡消费,使用消费者手中的智能手机来完成支付。不过,有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使用这些新支付技术的用户并不多:在美国,大约有20.7%的iPhone 6/6 Plus以及iPhone 6S/6S Plus用户曾使用过Apple Pay。在这些使用过Apple Pay的用户当中,有57%的用户表示,他们在一周时间仅仅使用一次,而15.3%的用户则表示,在一周时间他们从未使用过。对于三星Pay和Android Pay来说,这一数字就更低。在美国,移动支付之所以还未被广泛采用,最大的原因在于其信用卡体系已十分完善,刷卡支付并不复杂。无论是搭乘地铁,还是去百老汇看演出,人们普遍选择刷卡消费。而这,已经成了美国消费者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很难被移动支付这样的新支付方式所改变。比如苹果Apple Pay正尝试取代银行卡,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因此并没有对此表现出多大兴趣。美国移动支付企业要面临的,是教育消费者摈弃旧式的支付习惯。该领域比较大的“玩家”正在尝试通过提供节日激励或折扣来刺激消费者使用其产品,但这一做法无异于隔靴搔痒,短期内无法真正改变用户的支付习惯。在用户体验方面,苹果、谷歌已经考虑得十分周到细致,因为他们深知一旦在用户体验上无法满足要求,他们苦心打造的支付方案便会遭到弃用,但各地不断出现的支付操作延迟、系统无法识别等技术问题,依然使得Apple Pay的推广受阻,在遇到问题后,用户和商家随时就会切换为传统的刷信用卡或付现金的支付方式。另一个阻碍美国移动支付获得广泛推广的障碍是安全性问题,尽管苹果、谷歌等在移动支付功能推广过程中都一再强调其安全性,但普通消费者并不理解其所宣传的多重加密、随机生成数字等复杂技术概念,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保守的用户来说,他们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去习惯和适应将信用卡信息保存在手机中、再直接通过手机来支付这样的新鲜手段。政策成国内移动支付最大不确定性在中国,因为金融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卡普及和使用率较低,当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席卷而来时,由于人们并没有刷卡消费的习惯,而移动支付又切切实实比现金消费更加方便快捷,因而大家更易于接受。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还没有真正成为信用卡的忠实用户时,就直接跨越式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并成为其拥趸。不过,中国移动()支付发展面临着市场两级分化和政策上的不确定性。从2011年5月央行发布首批支付牌照起,目前全国范围内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总数已经达超过200家。在数量如此众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中,真正能够找到盈利模式或变现渠道的,仅仅只有寥寥数十家。尤其是中小支付机构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前几大支付巨头如支付宝、等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剩下约20%的份额由其他中小型支付企业“抢食”。对于中国移动支付企业而言,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仍然来自于政策层面。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监管层的用意已经十分明显。征求意见稿明确定位了第三方支付的职能,即“支付通道”。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是银行,而给他人银行账户转账的业务是归属银行的,这条规定明确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可以做银行的转账业务,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之间的转账只限于本人同名银行借记卡。这意味着,一旦照此执行,以后用户将无法再通过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向他人的银行账户转账。此举必将导致用户体验大打折扣。对用户而言,人们经常使用到的支付宝和财付通等,由于征求意见稿在认证、额度和转账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一些最基本的支付体验也将大受影响,比如转账途径变得繁琐、转账成本提高以及到账时间变慢。同时,支付宝等创新空间被压缩,未来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也十分有限。征求意见稿已经影响到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基础功能。更确切地说,受影响的不仅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包括各大电商平台,以及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广大用户。Paypal入华与支付宝国际化均不易对于中美两国支付企业来说,想进入对方的市场也不容易。一方面是Paypal希望入华,另一方面是支付宝、微信支付正在出海,但都需要面对来自当地政府监管的挑战。对支付宝而言,进军台湾地区时就遭遇了监管比较封闭的情况,当地的金融监管方针是“货通大陆,金留台湾”,在封闭市场上,支付宝要想进入就十分困难。同时,与银行合作的挑战和困难仍然存在,在跨境汇款外汇服务上,也需要更深层次的创新。此外,与PayPal在国际业务方面有很大占比不同,支付宝此前主要在国内开展业务,支付宝品牌在海外认知度还很低,只能缓慢渗透到全球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支付宝同台较量的是Paypal、苹果、谷歌等,因此国际化注定会面临不少坎坷。对于Paypal而言,想要进入中国也并非易事。每进军一个国家或地区,Paypal都需要在当地单独申请牌照。尽管PayPal早在几年前就已向央行递交牌照申请材料,也向央行汇报了部分业务情况,但至今尚未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作为外国企业,PayPal未获得中国支付牌照无法进行人民币业务结算,业务发展受限制,而退一步讲,即使Paypal未来顺利拿到央行牌照,并成功进入中国移动支付领域,也很难在巨头混战的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正在上演从线上到线下的跑马圈地,Paypal想要大规模吸引C端用户的难度极大。
来源:腾讯视频
[责任编辑:chunwzh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技术 要学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