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00字以上的乡镇企业调查报告,完整的消费调查报告,要交作业的万分感谢

求一篇关于社会调查报告的论文,3000字左右,题材不限?
求一篇关于社会调查报告的论文,3000字左右,题材不限?
09-06-03 &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感与符号之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1]在大学校园里情感丰富的学子们的消费行为必然有其诸多的表现: (一)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一般来说,大学生更愿意购买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商品,他们的消费行为更注重感官的满足。他们凭着自己敏锐的感官来感知、认识世界,而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大学生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换言之,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感性认识,当外面的某个事物被他们感知并激发起他们的情感时,他们会如醉如痴地紧紧追随。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更容易跟着感觉走。其次,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逐渐增强,依附和从众心理不断减低。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情感和直觉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情感和理智相撞击时,一般偏重于情感,容易感情用事。同时,大学生在消费中的情感“两极性”心理也非常明显,肯定与否定都比较明确,强度也比较大。某种商品只要符合个人需要和兴趣,引起肯定的情感,便会形成对商品的偏爱和追求之心;反之,就会产生一种否定和抵触的情感,对商品厌恶、拒绝。 (二)无法抗拒的符号消费 法国的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一件商品,它所具有的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就是它的符号价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够体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越是能够将消费者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它的符号价值也就越高。这种“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2]于是,人们选择和消费的产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现、体现个性的工具,成为社会群体文化的符号象征,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同获取分的标记。因此,符号消费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符号表现形式:一是“趋同”,二是“示异”。所谓“趋同”,就是借助消费来表现与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层或小团体的相同、一致和统一。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这一物品自己并不需要,但也随大流去购买。“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社会群体的所谓一致性。同学穿耐克鞋,我也要穿耐克鞋,别人有斯沃奇表,我也要戴斯沃奇表。趋同性的时尚消费让大学生获得了一种“群体成员感”,就如同获得了迈入“时髦社会圈”的入场券,从而摆脱了“落伍”的诟病。所谓“示异”,就是借消费显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和不同。你用传呼机的时候,我已用上了手机;你刚用上3000元的手机,我却早已用上5000元的甚至1万元的,以此来显示我的与众不同。 (三)“行不由衷”的形象消费 “消费者在现代社会中代表着什么?什么都不代表。他能成为什么?一切,或者几乎是一切。因为他孤独地处在上百万孤独者身边,他受到一切利益的摆布。”[3] 今天的莘莘学子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他们追求新颖,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他们活泼感性,率性而为,消费却不免冲动。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里,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他们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更重视、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护肤品、美白祛斑用品、修眉、洁牙、丰乳用品、美体保健用品、减肥用品等等方面的消费,在她们眼中已是司空见惯了。一些人甚至不惜昂贵代价来实现“人造美女”“人造帅哥”梦。正如吉登斯所说的:“我们的身体越来越成为自我审视、反思、规划和改造的对象”。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人力资源的过剩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是大学生们重视形象消费的原因之一。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用人企业和单位采取“年龄歧视”和“相貌歧视”的用人政策。例如,在许多公司和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公开宣布不招35岁以上的应聘者,有的连身高和长相也有苛刻的、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限制。于是,为了延缓衰老、掩盖形象缺点、增加形象魅力,身在象牙塔和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重视形象消费。 二、躁动的需求——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较舒适的环境、条件下,心理应变及承受能力都较差,外界的变化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学生消费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下进行的。 (一)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与大学生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4]是消费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影响或决定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它们之间实际上存在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任何一个因素也同时被其他因素影响或决定。消费行为就是这些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某一时点上,又可以看作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比如消费者的某种感情反应状态(如生气或惊喜),某种认知反应状态(如对某个品牌的认知度或评价),某种行为反应(如对某种品牌的消费),都是上述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其中任何一个关键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整个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消费者个体或群体,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消费行为。虽然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的决策过程)是未知的,但消费者外现的消费行为不仅反映了外部环境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而且反映了对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文化教养、心理素质等。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外现为不同的消费行为。 (二)心理特征指引下的独特消费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又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在青年期,随着身体的发育,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均获得了较大发展,个性基本形成。与这些心理发展状况相适应,青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由于自身广博的知识面,因而在消费时追求知识性;由于对新鲜事物的热衷,在消费时会追求时尚性、潮流化,强调美观大方;由于个性强烈,在消费时会情绪行动,即兴即买,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由于富有创造性,也会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
   虽然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但他们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上,就是:1、追求新奇。大学生虽身在校园,却有很多的社会接触、社会实践时间,有了一定的社会能力,也能自主的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同时又没有中学生高考的压力,没有成年人较重的工作、社会、家庭压力,真正可以放开束缚随心所欲的进行一些消费,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新奇的产品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些学生达到了不奇不要,无奇不买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异商品的阶段。2、强调“美感”。即要求商品的美学价值能与自己的审美观点相一致。但大学生所讲的美感与传统美学所讲的美感并不完全一致。在他们的眼中,也许残缺是美的,不对称也可以使美的……只要“我”觉得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选“它”没有理由。3、追逐时尚。生理与心理的渐趋成熟使得大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莫过于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大学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同样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参考资料:网上复制 6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改革开放30年的成与败改革开放30年的成与败改革开放30年,也改变了我们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能享受到国外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民营类电脑,手机的终端使用,首先写此文本人是肯定改革开放的成果的,但是也让自己对国家民族的未来有一份深深的担忧,下面我将以生活,经济,文化,工业,教育,金融等一些领域来开始我所说的建设性意见,希望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让大家能更多关心我们国家的建设!首先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看法,农业是立国之本,确实这几年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确实很大,首先取消了农业税,让农民少了负担,同时对农民工的权益和法律保障政府也加大了力度,农民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也得到了社会很多的“关注”,再解读一下中央为了扩大内需出台的农业新政,允许农民的土地进行流转,逐步让农地资本化,政府的初衷首先是好的,改革的步子也不是太大,也是既与特殊时刻,特殊环境下推出的一项新政,但是这里我又有些忧虑,因为每次改革都会牺牲很多人的利益,实际操作情况和政府的初衷会不会背离,历史证明我们的很多改革都是失败的,比如医疗改革却让更多人看不起病,教育扩招尽显产业化弊端,股票改革快速走了趟过山车,其实农村土地流转私下交易一直是有的,这次只是文件上明确了下来,也不算是很大的一次革命性改革,这样渐进的改革总得来说是好的,但是个人认为除了法律上的条文明确下来以外,还需要一套完善的配套体系,比如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建设,政府应该设立行政咨询服务,解答有关信息,以及如何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增加农民与产业资本博弈的筹码,这套体系一定要建立起来,而且侧重点是保护农民的权益,还有不能完全进行市场化交易,政府需要进行严格的流转审批,需要进行监督,需要规范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政府要做的还有就是普法工程,我们国家的农民文化程度并不高,如果政府不提前挖好沟渠,一但产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会不会坑害欺诈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大欺小,强欺弱的局面,这些都是很难说的,还有应该取消“农民工”的说法,要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下来,农民是“职业”而不是身份的象征,“工商知农”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别老农民工的称呼,或许这也是中国特色吧~关于医疗教育这里一笔带过,医疗和教育是绝对不能进行产业化的,这个理应由政府买单,而不是让人们背负承重的包袱,说到这里还是很失望的,国家或许财政上有难处,不过可喜的是,我们总理意识到了这一点,取消了义务教育的一切费用,这也是本届政府比上一届做的好的地方,理应是这样,对于卫生部合并也是积极表示可喜,明确了那个部门管,对于奶粉事件,中央也是高度关注,暴露的问题处理的也很及时,只是体制问题始终是滞后一步,如果早一点发现,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许悲剧可以不用发生,可怜那些孩子,至于高等教育扩招,以及财政负债,这里不便多发表意见,我只是希望,在给贫困学生发放贷款的同时,需要把信托责任写进“阳光助学”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很薄弱,我们需要借鉴德国的经验,培养一批工业化应用型技术人才,大学教育的培养模式则是全才教育,让更多的人去读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不应该是以圈钱为目的,也不是青年提供缓解就业压力混文凭的场所,教育部应该清醒了,既然改革是失败的,那么干脆就不要改!对于房价是否过高?政府所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未来房价该怎么走我这里说下,合理的房价是一个公民10年左右的收入,中国则是用父母一辈子的养命钱换一套房子,房价过高才是导致国内内需拉不动真正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很多房子是闲置房,空置率很高,很明显的账面经济,人为炒作造成的,房市成了资本市场是很可悲的,这里不谈公平买卖,也不多涉及题外话,只会加重承重的社会问题,最直接的则是没有房的小伙没有姑娘愿意和他生活,我建议政府应该从房产走出来,走出和房地产商的裙带关系以及暗箱操作,房产政策应该侧重保护老百姓的利益,而不是变相的保护房地产商的利益,同时银行应该拓展更多的业务渠道,把钱贷款给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而不是房地产商来增加自身的风险,以及对房地产泡沫进行推波助澜适得其反的效果,银行的贷款业务,应该积极为中国的工业化初期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从而让实体经济,中国的制造业提前走出当前的困局!至于股市,虽然是虚拟经济,却是中国两元经济真实的写照。对于就业希望政府能做的就是拓宽就业渠道,从考公务员热,侧面的可以反映,中国的问题是多么的严重,考公务员再难,也没其它行业难,让创业环境不再恶化,让腐败少一些,真正做到让利与民,国家才会强大,而不是天天搞形象工程 财务概念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 在证券行业,SPV指特殊目的的载体也称为特殊目的机构/公司,其职能是在离岸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购买、包装证券化资产和以此为基础发行资产化证券,向国外投资者融资.是指接受发起人的资产组合,并发行以此为支持的证券的特殊实体。 SPV的原始概念来自于中国墙(China Wall)的风险隔离设计,它的设计主要为了达到“破产隔离”的目的。 SPV的业务范围被严格地限定,所以它是一般不会破产的高信用等级实体。SPV在资产证券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整个资产证券化过程的核心,各个参与者都将围绕着它来展开工作。 SPV有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Company,SPC)和特殊目的信托(Special Purpose Trust, SPT)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SPV没有注册资本的要求,一般也没有固定的员工或者办公场所,SPV的所有职能都预先安排外派给其他专业机构。SPV必须保证独立和破产隔离。SPV 设立时,通常由慈善机构或无关联的机构拥有,这样SPV会按照既定的法律条文来操作,不至于产生利益冲突而偏袒一方。SPV的资产和负债基本完全相等,其剩余价值基本可以不计。 SPV可以是一个法人实体。SPV可以是一个空壳公司。SPV同时也可以是拥有国家信用的中介。 特殊目的机构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在资产证券化运作中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而SPV能否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法律形式。SPV法律形式的选择是证券化基础环节——破产隔离机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SPV法律形态的确定是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当务之急 资产证券化(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虽然对资产证券化的讨论可以在许多金融和法律的文献中发现,但是至今资产证券化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法律含义。目前国内学者使用较广泛的定义是:资产证券化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应收帐款等资产汇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笔者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债权凭证的出售,该债权凭证代表一种独立的有收入流的财产或财产集合的所有利益,这种交易被架构成减少或重新分配在拥有或出借这些基本财产时的风险,以及确保这些财产更加市场化,从而比仅仅拥有这些基本财产的所有权利益或债权有更多的流动性。 资产证券化运行机制中最核心的设计是其风险隔离机制,而风险隔离机制最具有典型的设计是设立一个特殊目的机构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是一个专门为实现资产证券化而设立的信用级别较高的机构,它在资产证券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基本操作流程就是从资产原始权益人(即发起人)处购买证券化资产,以自身名义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再将所募集到的资金用于偿还购买发起人基础资产的价款。对于它的作用,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SPV不仅通过一系列专业手段降低了证券化的成本,解决了融资困难的问题,关键的是通过风险隔离降低了证券交易中的风险。 SPV在资产证券化运作中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而SPV能否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关键在于根据资产证券化实施国家的法律体系、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及证券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法律形式。因此,笔者认为,SPV法律形式的选择是证券化基础环节——破产隔离机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已经开始了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尝试,并且已经有了数个成功的证券化案例。但在这些案例中,发起人都是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机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现行的法律制度未能对特殊目的机构的法律形式有明确规定。如何通过法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SPV法律形式,就成为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当务之急。 二、SPV的各种法律形态研究 参照各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和相关立法,SPV的法律形态主要有信托、公司、有限合伙三种。 (一)信托形式 1、信托形式特殊目的机构的概况 信托是一种起源于英美的制度设计,其基本含义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个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从信托法上来看,信托主要有以下这些特征:(1)信托是为他人管理、处分财产的一种法律安排;(2)是委托人向受托人转移财产权或财产处分权,受托人成为名义上的所有人;(3)受托人是对外唯一有权管理、处分信托财产权的人;(4)受托人的任务的执行、权利的行使受受托目的的拘束,必须为了收益人的利益行事(而不是受委托人和受益人的控制)。从其运行机制上来看,应当遵循两个最基本的法律原则:一是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和利益分离。即信托一旦成立,委托人转移给受托人的财产就成为信托财产,所有权由受托人取得,但信托财产本身及其产生的任何收益不能由受托人取得而只能由收益人享有。二是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即在法律上,信托财产与委托人、受托人及收益人三方自有财产相分离,运作上必须独立加以管理,而且免于委托人、受托人及收益人三方债权人的追索。 以信托形式建立的SPV被称为特殊目的信托(SPT,special purpose trust),其在英美法中归属于普通法上的商业信托(business trust),这种信托运行机制是由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转让给SPT成立信托关系后,由SPT向发起人发行代表政权化资产享有权利的信托受益证书,然后由发起人将受益证书出售给投资者。在资产证券化操作中的信托关系表现为:发起人是委托人;SPT是受托人,通常是经核准有资格经营信托业务的银行、信托机构等营业组织;信托财产为证券化资产组合;受益人则为受益证书的持有人。 2、我国情况分析 截止1995年3,全国具有法人资格的信托机构达392家,总资产达6000多亿元,大概占全部金融资产的百分之十。信托业的发展弥补了我国传统单一银行信用的不足,为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引进外资,拓展投资渠道,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途径。由于历史的原因,信托投资公司熟悉贷款业务,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关系;从事证券承销业务,对政券时常比较熟悉。某些由地方财政、政府职能部门、银行全资设立的信托投资公司有一定的官方身份,对于政策性较强的不良资产、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有着独特的意义。同时,我国政府自1998年对信托业开展整顿以来,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关停并转,保留下来的少量信托投资公司,大多由地方财政控制,资本金充足,资金结构合理,资信比较高,特别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还在国际金融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外发行过很多证券,是我国最早引进外资的窗口。因此某些信托投资公司有条件成为资产证券化试点。 在我国采取信托形式的特殊目的机构还会遇到以下问题: 首先,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信托法》,该法将信托定义为:“委托人基于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托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行为。”《信托法》并未承认受托人对受托财产的法定所有权,这显然受到大陆法系“一物一权”的影响,这对于强调与发起人破产隔离的特殊目的机构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其次是债权可否作为信托财产,《信托法对此并无明文规定,《商业银行法》也没有规定商业银行是否可以通过发行抵押证券(债券)的形式出售贷款,筹集资金。这就使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过程受到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的约束。 再次,200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9条规定:“信托投资公司不得发行债券,也不得举借外债。”这就从经营范围中限制了信托公司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而特殊目的机构的核心业务就是发行证券并偿付证券本息。由此看来,依照我国现行法律,特殊目的机构难以采取信托形式。 (二)公司形式 1、公司形式特殊目的机构的概况 在英美法系中,公司是指由法律赋予其存在,并与发起人、董事和股东截然分开的法人团体,公司可分为营利为目的的商事公司和发展慈善、宗教、教育等事业的非营利公司。作为特殊目的机构的公司只能是商事公司。以美国为例,公司的形式主要包括普通公司、S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 普通公司从税收角度看,必须按联邦所得税法C章的规定缴纳所得税,所以普通公司也被称为“C公司”。评级机构要求C公司作为特殊目的公司时应满足以下条件:公司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在特殊目的公司进行提交破产申请、解体、清算、合并、兼并、出售公司大量资产、修改公司章程等重大活动时,必须得到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所有董事的一致同意;特殊目的公司不能被合并。 S公司是指那些选用联邦所得税法S章的规定,以避免以实体身份缴纳联邦所得税的公司。S公司本身受若干规章和条件的限制,如股东数目不得超过35人,股东不得是公司和非本国国籍的非居民等,这就限制了S公司成为特殊目的公司的可能。 有限责任公司以某些特殊的形式经营,它在责任方面像普通公司,在税收方面又像S公司。评级机构要求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特殊目的公司应满足下列条件:有限责任公司至少有一名股东是破产隔离的主体,通常为特殊目的公司;特殊目的公司在进行提交破产申请、解体、清算、合并、兼并、出售大量公司资产、改组公司组建文件时必须得到包括公司独立董事在内的董事的一致同意;有限责任公司不能被合并;一般要求税收意见书,以确认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合伙而不是以公司的身份纳税;在税法许可的条件下,组建文件应该规定,在某一古董资不抵债时,只要其余股东的大多数同意,有限责任公司就会继续存在。如果其他股东不同意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存在,则组建文件必须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只有在获得评级证券持有者的同意后,才能对抵押品进行清算。 2、我国情况分析 我国的公司分为五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无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我国的有限责任公司指由不超过一定人数(50人以下)的股东出资组成,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其债权人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我国对有限责任公司的立法较完善,特殊目的机构可采用此形式。这里有几种情况可作详细分析。 一种情况是国有独资公司。如美国有政府国民抵押协会、联邦国民抵押协会、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香港有按揭证券公司。这些做法可以借鉴。我们也可以设立一个由政府支持的国有独资公司,其经营业务为购买商业银行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其首笔注册资金由政府拨专项资金投入,其后可以发行公司债券以募集资金,所募资金专门用于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这种模式应以《公司法》中有关国有独资公司的规定为依据,依照《公司法》,国有独资公司也有发行公司债券的资格。因此,此模式很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基本上不存在法律障碍。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为借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化解金融风险,推进国企改革,我国在1999年分别成立了中国信达、长城、东方、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务院下属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他们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分离出来,又独立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其100亿元资本金全部由财政部。有人认为可以将现在的四大国有投资公司直接作为特殊目的机构,其实这是对特殊目的机构法律性质的误解,二者并不具有兼容性。主要体现在: (1)从设立目的看,资产管理公司是为了化解各国有专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该信贷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良信贷资产所产生的信用风险;而特殊目的机构将原始权益人不具有流动性的资产以证券的形式发行,转化为现金,盘活原始权益人的资金,实现资本的充足率。 (2)从发行证券项下资产的性质看,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证券是以其自身整体资产和信用做担保;而特殊目的机构所发行的住房抵押债券则是以特定化的所谓的证券化资产做担保(支撑)。 (3)从存续期间来看,目前资产管理公司是永续性企业,而特殊目的机构的存续期间往往与发行住房抵押债券的期间相当。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解决问题、务求实效,既要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又要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社会议论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级党组织要注意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密切关注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新动向、新问题,努力在改进党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见成效、求突破,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大都能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但是,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仍然存在这样那样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出现“信念危机”;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精神萎靡不振;有的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甚至跌入腐败的泥潭,等等。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漂浮,对群众利益和生命安全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最近个别地方发生的干部出访滞留不归等事件,以及一些单位出现的以各种“合理”名目将妻子儿女移民国(境)外、家庭资产转移出境,自己在国内当官的“裸体官员”现象,说明有些地方在干部管理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大量事实告诫我们,必须把从严治党的要求体现在干部管理上,对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着眼于从严教育和管理党员干部,着力解决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纪不严的问题,必须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促进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例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性促政风带民风。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加强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以及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严格执行干部辞职和问责制度,将党员干部置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在搞好正面教育的同时,对那些党性不强、作风不好、律己不严、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坚决调整下来,对那些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积极投入到查找和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中来。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密联系各自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带头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特别是理想信念、廉洁从政、求真务实、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就全力以赴去做,凡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就毫不含糊去改,努力使自己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实践者,始终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走在前列、争当先锋。 一、充分认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正视形势、求得突破  开展“大讨论”活动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贯彻落实中共吴忠市委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及雪山书记调研公安工作时讲话精神的重要步骤。我们能否认真领会并贯彻好上述会议和雪山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在解放思想,关键在创新公安工作思路,立足点在于如何做好“结合”的文章。  最近,吴忠市公安局按照市委、政法委的部署要求,已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围绕学习十七大精神和雪山书记调研公安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展开大讨论,对今后三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措施进行新的认识和定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是常规的东西多。其中,如何为吴忠市的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好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如何在行政管理工作上提供优质服务、如何体现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味道”不浓,说明我们在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谋划的还不够深入,还没有达到市委的要求。通过本次“大讨论”活动,希望全市公安机关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更加主动积极、深入到位,切实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把本职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来做好,再不能慢慢腾腾、四平八稳、被动地干工作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吴忠要跨越式发展,包括公安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按常规走路、靠一般干法是实现不了的。发展的跨越首先来自于思想的跨越。各分县局、局属各部门、各警种都要抢乘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东风,紧密联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公安工作的实际和广大民警的思想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以“思想再解放、市情再认识、发展大跨越”为主题的大讨论,不断深化对市情、对治安形势的再认识,要有一种不干不行、干不好也不行、不大干更不行以及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的强烈愿望,深入查找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安工作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平安建设、公正执法、社会管理、队伍建设、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结合先进地区的经验,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制订发展措施,真正跳出就业务抓业务、就工作抓工作的圈子,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发掘公安工作发展的新动力。  目前,全市公安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思想解放不够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不够强,服务态度不够好、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单位和少数民警身上,但直接影响到吴忠市发展的投资环境和公安机关的形象,会制约吴忠市公安工作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故此,我们一定要正视不足,扎实开展好“大讨论”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追求卓越的理念、自我革命的精神、一抓到底的决心、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解放思想,在攻坚克难中开辟新境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突破。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加关注侨场归侨、难侨的生产、生活状况,注重依法保护归侨、侨眷和侨场的合法权益。根据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全国性执法检查工作方案,要求云南省对华侨农林场改革与发展情况和问题进行专项调研。为此,从年初开始,我们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外事华侨工作委员会,会同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致公党云南省委员会、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组成了省级“五侨”侨场问题调研组,分赴全省13个华侨农林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现将直接了解和掌握的当前全省华侨农林场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侨场归难侨职工、改制场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制约侨场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侨场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建议措施办法,综合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省华侨农林场当前发展状况(一)全省侨场自然概况云南全省共有13个华侨农林场,其中有12个华侨农场,1个华侨林场,分布在全省7个州、市的9个县。侨场是国家集中安置归侨、难侨的生产、生活基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在云南先后安置了被泰国、缅甸、印尼、印度、越南等东南亚侨居国当局迫迁回国定居的归国华侨、受难华侨8万多人。目前,全省13个侨场总人口42194人,其中归侨、侨眷27170人,占总人口的64?39%。侨场现有改制场员10324人,职工1768人,离休、退休人员8644人。云南侨场以从事农业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甘蔗、茶叶和经济林果。13个侨场国土总面积437929亩,其中耕地面积97119亩,林地面积157724亩,水面5004亩,人均耕地面积2.3亩。(二)全省侨场改革以来取得的发展华侨侨场成立之初,国务院明确定为国营农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体制,实行政企合一的部门领导的计划经济条条管理模式,侨场的人财物、产供销均由侨务部门直接领导管理。随着我国农村、城市改革的推进,中央下发了中发〔1985〕2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华侨农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侨场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地方政府管理,走农村改革的道路。1988年,全省的侨场划归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管理,但由于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各种利益关系未完全调整好等原因,地方政府并未切实履行领导责任,部门管理也有所放松,致使全省侨场在年十余年间实际处于几不管、几不靠状态,游离于全省改革进程之外,生产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为了理顺全省侨场的管理体制,促进侨场的发展,全省从1997年开始进行侨场改革试点,在三年试点基础上,2001年,对全省13个侨场进行了四项改革,改革的基本内容是:第一,明确了华侨农场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农业企业,建立“县属县管,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农业企业领导管理体制;第二,改革侨场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家庭承包经营相适应的场员制度,对于符合条件的原国有企业职工,给予一次性补偿,改制为侨场场员;第三,由中央和省财政给予政策性补助,建立侨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四,剥离侨场场办社会职能,将侨场承担的教育、卫生、公安等社会性事务,交由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四项改革从管理体制上理顺了侨场与地方和部门的关系,实现了侨场的生产、经营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改革减轻了侨场的负担,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步伐,场员收入得到增长,侨场经济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十五”期间,全省侨场国内生产总值从18835万元增长为28538万元,年均增长12.88%,人均纯收入从1835元提高到2275元,年均增长6%。1.实行侨场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侨场县属县管的农业企业性质,明确了当地政府对侨场全面负责的领导关系,侨场的领导工作得到重视和进一步加强,改变了侨场游离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侨场所在州、市、县政府开始把侨场作为县属企业对待,从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领导配备、低保政策落实等方面履行领导和管理职能,侨场逐步被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中。2.侨场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从年,全省13个侨场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共投入资金2925万元,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68个,投入资金521万元实施小型科研项目42个。经过多年努力,全省侨场在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发展优质林果17780亩,无公害优质蔬菜3700亩,有机生态茶园5000多亩,优质速生丰产林20000亩,一些优质水果、蔬菜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省侨场的粮经结构已由原来70∶30调整到30∶70。新发展的高效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亩产值分别提高500至2000元以上。3.侨场职工场员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场员制度改革,职工改制为场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从根本上改变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制度,使场员家庭的收入直接与经营成果挂钩,调动了广大场员家庭的积极性,给侨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让场员家庭吃了定心丸,讲科技应用、讲经济效益蔚然成风。改革前全省13个侨场长期严重亏损,1999年度,亏损额高达4390万元,人均纯收入仅为1840元。到2004年,亏损额降为1033万元,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275元。4.侨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据不完全统计,从年,中央下达基本建设投资3400万元,侨场又筹集资金6508万元,共建设基础设施项目50个,修建灌溉沟渠249723米,管道68650米,修建田间道路438800米,架设输电线路6500米,治理河道和防洪堤14600米,建沼气池394口,小水井200口,解决了3000多人的饮水,改善灌溉条件12000多亩,帮助1284户贫困归侨难侨家庭改造危房38000多平方米。二、全省华侨农林场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云南省是接收安置受难华侨最多的三个省区之一,云南侨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其特殊的历史客观原因:一是归侨难侨是被侨居国当局驱赶迫迁回国的,归国时两手空空,且原在国外时大多从事商业贸易,缺乏农业生产技能,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生活习俗不同,对国内的生产生活条件适应过程较慢;二是当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立侨场突击安置归国难侨,本身缺乏充分的建设条件,当地基础条件差,生产生活设施十分落后;三是安置工作又遭遇十年“文革”动乱时期,侨场职工有“海外关系”本身就列为嫌疑对象,不可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四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侨场由于管理体制未理顺等原因,游离于全国全省改革发展大潮之外,加上侨场大多地处边远偏僻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因此,虽然“十五”期间全省侨场有了较快发展,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1.归难侨生产生活水平低,困难群体比重大。2004年全国84个侨场国内生产总值85.41亿元,每个侨场为1.1亿元,人均纯收入2477元;而云南13个侨场国内生产总值才有2.85亿元,每个侨场平均生产总值为0.2亿元,是全国侨场平均生产总值的1/5;人均纯收入2275元,比全国侨场人均纯收入还少200元,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低近1000元。全省侨场总人口42194人,人均年收入低于924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为14743人,占总人口的34.94%,其中归难侨10624人,占实际贫困人口的72.06%。现13个侨场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5338人,不少归难侨生活水平比当地农民还低很多,脱贫任务仍很艰巨。2.侨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侨场经济发展。全省侨场大多地处边远山区,缺水少电,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国家每年下达的几百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侨场经济发展缓慢,无力投入更多建设资金。由于投入少且较单一,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侨场基础设施状况,建场时兴建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水库、道路、电力等破损病险严重,许多设施不配套,导致侨场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侨场的水利化程度低,60%以上的耕地没有水利灌溉设施,只能靠天吃饭;侨场道路基本为乡间土路,晴通雨阻;有的侨场未纳入农村电网改造,供电线路老化,电路损耗高,存在安全隐患;侨场人畜饮水困难,仍有14000多人安全饮水问题突出。3.侨场住房困难问题严重。侨场职工、场员的住房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末,当时为及时安置归难侨,在国家支持下,建盖了大量土木结构的简易安置房。由于侨场经济发展长期缓慢,职工场员收入很低,无力投资进行安置房维修改造,加之当时建盖标准低、简陋破旧,年久失修、透风漏雨,已出现墙面剥落,墙体风化、倾斜、开裂,层面木结构腐朽,瓦、梁裂损,大部分已成危房,影响正常居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经统计,全省侨场现有住房1万平方米,其中,归难侨危房9352户,危房面积高达42.9万平方米,约占2/3。4.侨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在13个侨场中,基本养老保险比照个体工商户,虽然都争取纳入了社保,但普遍存在缴费困难问题,不少改制场员年总收入还不够缴纳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绝大多数改制场员没有参加,仅有11个侨场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还有玉溪市元江县两个侨场2000多名职工、离退休人员,大理州宾川县三个侨场的离休人员,也未能参加医保。5.侨场国土资源被侵权侵占情况时有发生。侨场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有9个侨场完成了,还有4个侨场尚未完成。侨场国有土地被侵占情况比较突出,仍有16277亩土地被周边农村和农民侵占。个别地方政府在征用侨场国有土地时补偿标准过低,无法保障被征地的归难侨职工、场员今后的生产和生活。6.侨场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场员负担仍很沉重。侨场主要从事单一的农业种植业,内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侨场主要工作职能是组织、管理、指导、协调职工场员家庭发展生产,负责人员管理、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帮困等工作。同时,仍在承担着武装、计划生育、当地治安管理、群团工作、社会稳定等大量的社会职能。侨场每年须支出的办公经费、管理人员工资、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等硬性支出达到2942万元。侨场经营职能严重弱化,这些行政管理和服务性支出,主要靠向职工、场员收取土地承包费来付,职工、场员负担十分沉重。三、加快全省华侨农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华侨农林场作为国家集中安置归难侨的生产生活基地,已形成为我国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侨场在国内、影响在国外,侨场归难侨群众与海外华侨华人长期保持着千丝万缕联系,侨场发展状况和广大归难侨的生产生活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国际形象和改革开放大局。根据全省侨场实际,我们认为,在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高度重视和抓紧研究解决侨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侨务工作参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依靠各方面力量帮扶侨场这个特殊弱势群体、改变劣势为优势、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在侨场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上做好两项工作:1.建议全省侨场所在地的地方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侨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继续执行中发〔1985〕2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华侨农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落实中办发〔2005〕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侨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深化完善侨场所在地党委、政府对侨场改革、稳定、发展全面负责的管理体制,切实负起对侨场的领导责任,彻底解决侨场长期几不管、几不靠问题。多渠道争取中央和省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对侨场给予基础设施建设、华侨事业费等资金和项目的帮助扶持,扎扎实实把侨场的改革发展与地方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促进侨场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在改革发展中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研究解决侨场经济体制和领导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2.建议省人民政府明确把侨场纳入全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把侨场农业纳入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把侨场经济纳入“十一五”期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来统筹安排。建议吸收省侨办作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全省侨场加快发展成为地方经济中的农业骨干企业并发挥其独特作用。侨场发展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一是侨场具有相对连片集中的国有土地,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侨场长期实行企业化管理,积累了大量企业生产管理经验;三是在“十一五”期间国家仍将继续对侨场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把侨场作为地方经济中的农业骨干企业来培育,促进侨场加快发展,可以使侨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带动作用,又可以在实现全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起好示范作用,还可以促进全省“十一五”建设规划的顺利完成。建议省发改委、经委、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交通厅、建设厅、民政厅、劳动和社保厅、卫生厅、教育厅、文化厅、科技厅、扶贫办等有关职能部门,协同省侨办和侨场所在的州、市政府,认真研究省委关于贯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相关政策,按照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在实施十大建设工程、完善六大支撑体系、强化六大统筹措施中,结合全省侨场实际,分别提出对全省侨场的倾斜帮扶办法。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安排一定帮扶资金和项目,重点支持建设侨场基础设施,改善侨场生产、生活条件,加大科技和培训扶持力度,把侨场培育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的龙头骨干企业,成为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综合示范园区,逐步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带动和辐射周边农村发展,实现侨场带动所在地新农村建设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二)重点解决好侨场当前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1.侨场基础设施问题。针对侨场较为突出的水利设施薄弱、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建议省水利厅列项加大投资力度,在国家每年定额扶持资金的基础上,请省财政每年安排1∶1的扶持资金,着力解决制约侨场发展的重点项目、关键工程,争取在“十一五”期间较大幅度地解决侨场水利设施、病险水库及安全饮水问题。确实改善侨场生产、生活条件。2.侨场危房改造问题。借鉴外省经验,建议省发改委在“十一五”期间列项,安排实施全省侨场“归难侨危房改造工程”,按每户补助5000元的标准,由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用五年时间筹集4680万元资金,在“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全省侨场归难侨居住危房问题。3.侨场贫困面大问题。考虑到全省侨场不少归难侨和侨眷生活水平普遍低于当地农民的状况,建议省扶贫办把侨场扶贫工作明确纳入全省扶贫工作统筹安排,给予一定倾斜政策,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安排一些扶贫项目和培训经费,促使侨场归难侨和侨眷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4.侨场社会保障问题。一是养老保险,省侨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定的《关于解决我省华侨农(林)场改制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困难问题的意见》,缓解了侨场改制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困难,侨场所在地政府要努力贯彻执行,在此基础上要认真研究侨场增产增效和场员增收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具体困难问题。二是医疗保险,对于仍未将侨场纳入当地医疗保险的县市,应尽快将侨场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当地医疗保险范畴;侨场改制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应当结合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尽快纳入农村医保给予解决。三是最低保障,应当参照城镇的救助和补助办法,结合当地建立健全社会救济保障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真正符合条件的侨场贫困人口,纳入当地社会救济或最低社会保障对象。5.侨场改革遗留问题。一是金坝华侨林场遗留问题,该场担负着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的社会职能,省政府当时明确单独将其定为事业单位,但改革后其基本管理费用尚未纳入财政预算。另外,侨场退休人员客观存在着两种退休金待遇,多次群体到上访反映强烈,已形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建议省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统一意见尽快解决。二是侨场改革前原任场级领导待遇问题。建议侨场所在地党委、政府严格依照云政发〔号文件规定,按属地管理原则,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分别落实所涉及的86名原场级领导的处级干部身份和工资待遇。同时,在侨场整个改革发展中,都应该充分考虑国家和省给予归侨、难侨、侨眷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待遇,依法保护好归侨,侨眷和侨场的合法权益。 医德的基本原则 医德的基本原则医务工作以人为对象,以治病救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为目的。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德诸要求中一个最基本的宗旨,人道主义是医德的基本原则。医德的基本原则是在医务工作中调整医务领域人际关系的根本准则,它在医德的整个规范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贯穿整个医德规范体系中的一条主线,是衡量医务人员品行的最高标准。一、人道主义确立的客观依据医德是用自己所独具的特殊方式调整人与人关系的。医疗人际关系是它调整职能发挥的对象。在医疗人际关系中,医疗行业的确保人类健康与人的健康需求是最基本的关系,这种最基本的关系所产生的医德要求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因此,医德要发挥它的调整的职能,就必须以体现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人道主义要求为宗旨。古今中外的医家都把治病救人作为行医的根本目的。古希腊医家希波克拉底说:“我之唯一目的,是为病家谋幸福”(《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国唐代医家孙思邈说,行医就是为了要“普救含灵之苦”(《大医精诚》)。明代医家龚迁贤说,“医道,古称仙道,原为活人”(《万病回春》)。可见,关心同情病人、救治病人生命是自古以来历代医家所尊奉的医德基本原则。当然,古代的医家并没有明确提出人道主义这个概念。人道主义从词的产生历史来看,是在文艺复兴后期,但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念,它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人具有最高的价值,这种价值准则是同医德中的总体价值标准一致的。在古代医家那里,他们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道主义这个概念,但以治病救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要求却是伴随着医学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也应该用人道主义这个概念来概述医德发展的历史,用人道主义作为医德的基本原则。二、人道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人道主义源远流长,它伴随着医疗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使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从而也使人道主义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一)古代朴素的人道主义古代的人道主义与古代医学结合在一起萌芽、发展。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相传伏羲、神农是最早的医疗活动的实践者,他们“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是为了“拯夭枉”,“令民知所避就”,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朴素意识。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有了医疗职业,从而也使人道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一些医家提出很多医德的人道主张。在中国,一些医家认为行医的人要尊重生命,要关心怜悯患者,行医要“一视同仁”,“药施无二”;同行之间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等等,他们提出了许多医德规范并且身体力行,使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千古流芳的医德楷模,象刚直不阿的华佗,誉满杏林的董奉,精勤不倦的孙思邈等等。在西方,《希波克拉底誓言》是西方古代医德认识的高峰。誓言对医患关系、师徒关系等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医德要求,而希波克拉底本人也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希腊人民,深受人民的爱戴和崇敬。中西方的这些人道思想,为后来人道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分。但这个时期的人道观念,由于受医学科学发展本身的限制,在处理医患关系中,虽然医生有拯救病人疾苦的强烈愿望,但在医疗实践中却经常使医生的救治愿望难以实现,使这种救治愿望往往停留在关心、同情、怜悯患者上。另外,又由于医德处于刚刚产生阶段,因此,医德规范还很不完善、不系统。医德作用的范围也基本局限在医患关系上。而且由于缺乏医学科学的基础,使一些医德规范也不同程度地染上了神学的色彩。摘自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与医疗行业诚信建设实务全书》 医德的基本原则医务工作以人为对象,以治病救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为目的。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德诸要求中一个最基本的宗旨,人道主义是医德的基本原则。医德的基本原则是在医务工作中调整医务领域人际关系的根本准则,它在医德的整个规范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贯穿整个医德规范体系中的一条主线,是衡量医务人员品行的最高标准。一、人道主义确立的客观依据医德是用自己所独具的特殊方式调整人与人关系的。医疗人际关系是它调整职能发挥的对象。在医疗人际关系中,医疗行业的确保人类健康与人的健康需求是最基本的关系,这种最基本的关系所产生的医德要求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因此,医德要发挥它的调整的职能,就必须以体现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人道主义要求为宗旨。古今中外的医家都把治病救人作为行医的根本目的。古希腊医家希波克拉底说:“我之唯一目的,是为病家谋幸福”(《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国唐代医家孙思邈说,行医就是为了要“普救含灵之苦”(《大医精诚》)。明代医家龚迁贤说,“医道,古称仙道,原为活人”(《万病回春》)。可见,关心同情病人、救治病人生命是自古以来历代医家所尊奉的医德基本原则。当然,古代的医家并没有明确提出人道主义这个概念。人道主义从词的产生历史来看,是在文艺复兴后期,但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念,它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人具有最高的价值,这种价值准则是同医德中的总体价值标准一致的。在古代医家那里,他们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道主义这个概念,但以治病救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要求却是伴随着医学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也应该用人道主义这个概念来概述医德发展的历史,用人道主义作为医德的基本原则。二、人道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人道主义源远流长,它伴随着医疗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使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从而也使人道主义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一)古代朴素的人道主义古代的人道主义与古代医学结合在一起萌芽、发展。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相传伏羲、神农是最早的医疗活动的实践者,他们“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是为了“拯夭枉”,“令民知所避就”,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朴素意识。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有了医疗职业,从而也使人道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一些医家提出很多医德的人道主张。在中国,一些医家认为行医的人要尊重生命,要关心怜悯患者,行医要“一视同仁”,“药施无二”;同行之间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等等,他们提出了许多医德规范并且身体力行,使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千古流芳的医德楷模,象刚直不阿的华佗,誉满杏林的董奉,精勤不倦的孙思邈等等。在西方,《希波克拉底誓言》是西方古代医德认识的高峰。誓言对医患关系、师徒关系等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医德要求,而希波克拉底本人也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希腊人民,深受人民的爱戴和崇敬。中西方的这些人道思想,为后来人道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分。但这个时期的人道观念,由于受医学科学发展本身的限制,在处理医患关系中,虽然医生有拯救病人疾苦的强烈愿望,但在医疗实践中却经常使医生的救治愿望难以实现,使这种救治愿望往往停留在关心、同情、怜悯患者上。另外,又由于医德处于刚刚产生阶段,因此,医德规范还很不完善、不系统。医德作用的范围也基本局限在医患关系上。而且由于缺乏医学科学的基础,使一些医德规范也不同程度地染上了神学的色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已经促使中国企业从营销竞争转变为管理的竞争。参与竞争的企业部门也从前沿的销售、市场转变为全员参与竞争。带着竞争意识工作,随时敏感于来自竞争对手和社会各方面的细微变化,这些已经成了当今企业全体成员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能力。   一:全员竞争意识与竞争情报的概念
  全员竞争意识是指参与企业活动的全体职工接受基本的竞争意识培训、情报能力培训之后,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地、敏感地对企业周围环境做出理智判断,并将细微的情况通过企业特定组织通报给情报中枢机关。
  竞争情报是指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朱战备)
  在日本的日立公司,早在90年代初,便设立了自己的全球情报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对全世界所有的员工提供对方付费电话号码,中心40多位情报员负责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话一一进行数据记录,并输入数据库,这些数据,经过加工、过滤和整理,成为企业制定战略的重要依据。同时,日立公司每年还要对提供重要情报的员工进行高额的物质奖励。通过这种形式,来树立员工敏锐的情报意识。
  良好的情报意识,使得日本企业在世界竞争中处处获得先机。伦敦国际商业风险公司一位商业研究人员忿忿然称:“日本人天生就有收集、窃取情报的狂热”。而且,这种商业间谍活动,从政府到企业甚至到民间,都被强有力的贯彻执行着。据美国中央情报局1993年日本商业间谍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官方每年根据各种需要派出专门从事情报收集的间谍约有近万人次,各大企业、公司和9大商社派驻海外的1000多个办事处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收集经济与技术情报”。相比对情报狂热的日本企业,中国企业轻易的被日本企业盗取核心技术的案件,已经多次曝光。
  二:全员竞争意识的培养
  1,竞争意识是可以培养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看见他们喜欢看见的东西,还有就是看到与他有关的东西。这就是说人更容易感受到与他相关的事物。大家天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股票信息,可是看到之后,不炒股的人往往跟没看到一样,什么也没看懂,什么也没记住。而股民们却非常敏感,看得懂记得住,还有很多分析和判断,甚至要采取一些行动——买进卖出。就像是在测量水的温度,你放进去温度计,它马上就能感受到水温凉热,并且“计算、判断”出来的温度高低的数据。而你放进水中一根筷子,它什么也感受不到。对于企业竞争信息的敏感程度和搜集处理信息的主动程度就叫做情报意识。因此,是否带着主动的情报意识完成一天的工作,决定着企业情报工作的好坏,也决定着企业是否有竞争活力!
  曾经对一些企业做过调查,发现处于决策和销售部门的员工对商业信息比较敏感,而处于执行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员工对于商业信息不十分敏感。在企业中被赋予更多责任和权限的员工对于竞争信息的敏感性也更强。简而言之就是授权和信息敏感性成正比。一些不必负什么责任的执行部门的员工相对表现出对竞争情报的漠不关心。因此竞争意识必须有意识的培养,竞争情报系统必须有专门的组织和运行机制。
  2,高科技企业培养全员竞争意识的必要性
  高科技企业由于自身特点是技术驱动型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的进步促使企业竞争已经从“大鱼吃小鱼”变成“快鱼吃慢鱼”——技术进步贡献率远高于规模贡献率。因此,竞争从一开始就不是营销部门或研发部门的一己之事,而是全体部门协作完成的。所以高科技企业树立全员竞争意识,培养全员敏锐的情报意识,对企业提高竞争力参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同时,高科技企业中,职工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干脆有人直接称呼高科技企业的员工为知识型员工。所以,知识型员工对于竞争意识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系统培训,很容易掌握竞争情报的工作流程、分析方法、利用方式。所以高科技企业在培养全员竞争意识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3,企业文化对培养全员竞争意识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与竞争意识:员工对竞争情报的敏感性和搜集处理信息的主动程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非常大。从员工情报意识的整体上看,企业文化对员工情报意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文化教育中能够承认每一个人的贡献,并鼓励每一个员工都做出自己独有的或协同的贡献,结果必然是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竞争情报的反应速度的能力。以企业文化的形式加强竞争意识,使竞争意识融入员工的血液之中,促使竞争情报流动成为企业竞争活力的来源。
  2,企业文化培训强化的作用:一个企业的信息沟通状况决定了这个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的有效性。通常沟通状况良好的企业鼓励团队内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这也是企业文化所肯定的。竞争情报知识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竞争情报意识,特别是提高员工在搜集、处理和利用竞争情报行为的有效性。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展了对全员的竞争情报知识培训活动。
  三:全员竞争意识的价值增值:知识管理的突破口
  虽然知识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管理概念和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知识管理对提高企业现实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产生可见的经济效益方面,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许是知识管理在推广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在国内企业中,成功的案例不多。
  首先,知识管理对竞争情报是极好的机遇。竞争情报就是知识产品的生产和增值。知识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绝对不仅仅是竞争情报,但竞争情报带给企业的价值是显而宜见的。这一点足以让企业有充足的动力来投入资金,投入时间,投入人员来做知识管理。
  其次,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本身关系密切。这两者的活动主题都是知识和信息。知识管理活动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知识的挖掘、重组、创新、交流和显性化。竞争情报活动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内容重组、信息深度加工以及对发展趋势的预测及分析。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高度交叉,融合在一起。知识管理主要研究关于环境的知识,关于竞争对手的知识,关于公司产品合服务的知识,关于用户的知识。竞争情报也一样,研究宏观经济动态,行业趋势、消费趋势、市场动态、技术研发、有关竞争对手、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情报。
  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都是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知识的载体和来源。 知识管理考虑的是如何转化人的观念使其愿意提供知识和共享知识以及如何方便人们交流、学习知识并最终产生新知识。而做好企业竞争情报也要发动企业中所有的人都做“情报员”,鼓励每个人为公司收集情报,并利用情报。例如,摩托罗拉公司的每一个人,不管他处于何种职位,都被鼓励为公司提供情报。
  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都得益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一个方便知识与情报的沟通、交流、共享、创新的环境,为竞争情报的及时获取、分析、决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将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综合在一个信息平台上。
  再次,竞争情报是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有效结合,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不防把对竞争情报的有效收集和利用当做知识管理的一个突出效果展现出来,竞争情报能带给企业的利益价值是有目共睹的,自不待言。
  所以说,竞争情报是通过提高企业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知识管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不断增多的热点难点问题难免会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坚持教育主体性原则。教育是育人,因此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其次要以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与提供服务,倡导师生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等主体属性;最后要注意把握好大学生个体内在价值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时注意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树立和谐教育的目标。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和谐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受教育者置于客观环境中,在受教育者所依赖的学校、社会和家庭三大外部环境上形成合力。高校决策者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凝聚广大师生,实现学校内部管理和周边环境和谐,学校内部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和谐,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的革新和谐,教育内容即“五育”和谐,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互信互爱、谅解与宽容的和谐校园,激发学生追求正义,探索真知。 和谐的工作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保证。建立和谐的工作体系需要实现基础性和谐和匹配性和谐。基础性和谐重点要解决德育首位的问题。把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立足德育工作的实际,高起点、全方位地构建起政府、高校、家庭、社会高度统一、协调的德育网络,建立健全全社会大力支持、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匹配性和谐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主体之间合力匹配以及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的匹配,实现教育目标和谐全面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客观存在的认知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遵循这一规律,重点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保证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提供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实践式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提高教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四是加强领导,为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为提高教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目前大学生中的贫困生、心理障碍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需要建立为广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长效服务机制。第一,贫困生资助机制。要在“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中,重点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资助形式,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在关心人、帮助人的同时,更要教育人、引导人。第二,心理和谐教育机制。心理和谐是人自身和谐的主要内容。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学生心理和谐教育机制,建设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测试普查、咨询等形式,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因生活、学习、情感等发生的问题,促使个体心理品质健康、均衡、调和、发展。第三,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指导课,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开展创业活动和职业生涯设计,将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的各个环节。 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育人方式。学生有组织或自发地运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受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读书活动、演讲、影视评论、业余党校等形式,辅之以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挂职锻炼等各种社会实践,使他们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对自身潜能的认识,在自我教育中锤炼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从现实情况看,实践育人需要重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主体保障作用,加强对学生组织、团体的指导,健全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核心评价体系,建立起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体系。 下面是篇物流仓库管理的相关论文,希望对你的论文有所借鉴和帮助云南双鹤药业仓储系统的合理化改造 长期以来,中国在医药管理体制,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使得中国医药的开发研制成本、产品的生产销售成本过高、价格昂贵。而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由于一些国家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领先的科技水平以及一流的管理经验,使医药成本降低,市场价格下降。一直以来中国对国外医药品征收较高的关税,并设置了非关税壁垒,因而,便宜的国际医药市场的价格难以在中国医药市场形成,这种状况不能满足我国人民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及人口老龄化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也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年递增13.8%的水平,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据国家经贸委统计,2002年医药行业生产、销售增长,工业总产值(不变价)219.5亿元,增长20.1%,增速比1-2月回落0.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96.1亿元,增长12.8%,增速比1-2月提高2个百分点。产销率94.4%,比上年同期和1-2月分别下降2.5和0.7个百分点,利润保持增长,利润总额9.9亿元,增长12.8%,增速比1-2月回落1个百分点。据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医药行业规模效益逐渐显现,潜力大,成长性好,处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阶段。这次毕业实习我来到云南双鹤药业公司,亲身感受到企业面临的机遇与压力,同时认识到企业物流合理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一、云南双鹤药业的总体概况和发展前景 云南双鹤医药有限公司是北京双鹤这艘医药航母部署在西南战区的一艘战舰,是一个以市场为核心、现代医药科技为先导、金融支持为框架的新型公司,是西南地区经营药品品种较多、较全的医药专业公司。公司成立以来,效益一直稳居云南同行业前列,属下有一个制药厂,9个医药经营分公司,30个医药零售连锁药店。它有着庞大的销售网络,该网络以昆明为中心,辐射整个云南省乃至全国,包括医疗单位网络、商业调拨网络和零售连锁网络。公司预计在2002年完成“销售3个亿,利润300万元,销售双鹤产品3000万”的任务目标。但面对目前市场竞争越演越烈,该公司要顺利完成预定目标又谈何容易呢? 随着中国的入世及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的实施,云南双鹤药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重的考验。中国加入WTO后,根据该组织的原则精神,国家必须减让关税,取消或减少非关税壁垒,这样,大量的医药产品将会涌入中国市场,给中国的医药品以巨大的冲击。在这过程中,受国家关税的保护的医药品不得不降低价格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公司必须在产品的开发、技术的创新以及管理上加大力度,降低成本,从而真正降低产品的价格,融入国际医药品市场。 中国加入WTO还将对现有的制药企业的产品结构造成冲击。近年来,由于医药行业缺乏竞争,制药行业中某些药品的经济效益较好,从而引发了重复建设,技术经济水平差,缺乏规模效益。中国入世之后,在公平的环境下,外国企业和产品可以付出很低的代价进入我国市场,从而形成竞争,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合理化。对于双鹤药业,它则可以利用云南省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天然药物和生物资源,研制具有云南特色的名牌产品,以增强竞争。 另外,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国家对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实行的GSP和GMP认证必须在日之前完成,这样一来,在全国现有持证的医药经营企业13万家中,纷纷出现了并购重组和企业内的改造。 面对这些竞争和社会需求,云南双鹤药业寻求出路和积极转变成了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云南双鹤药业企业物流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云南双鹤虽已形成规模化的产品生产和网络化的市场销售,但其流通过程中物流管理严重滞后,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不能形成价格优势。这严重阻碍了物流服务的开拓与发展,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一)装卸搬运费用过高 装卸搬运活动是衔接物流各环节活动正常进行的关键,它渗透到物流各个领域,控制点在于管理好储存物品、减少装卸搬运过程中商品的损耗率、装卸时间等。而云南双鹤恰好忽视了这一点,由于搬运设备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只有几个小型货架和手推车,大多数作业仍处于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状态,工作效率低,且易损坏物品。另外仓库设计的不合理,造成长距离的搬运。并且库内作业流程混乱,形成重复搬运,大约有70%的无效搬运,这种过多的搬运次数,损坏了商品,也浪费了时间。 (二)储存费用过高 目前,云南双鹤的仓库的平面布置区域安排不合理,只强调充分利用空间,没有考虑前后工序的衔接和商品内的存放,混合堆码的现象严重,造成出入库的复杂的性和长期存放,甚至一些已过效期发生质变和退回的商品没能得到及时处理,占据库存空间,增大了库存成本。 (三)运输费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用比重较大,据日本通产省六大类货物物流成本的调查结果表明,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40%左右,是影响物流费用的重要因素。云南双鹤拥有庞大的运输队伍,但由于物流管理缺乏力度,没有独立的运输成本核算方法,该企业只单纯的追求及时送货,因此不可能做到批量配送,形成不必要的迂回,造成人力、物力上不必要的浪费。而且由于部分员工的工作作风败坏,乘送货之机办自己的私事,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增大了运输费用。 (四)物流管理系统不完备 在企业中物流信息的传递依然采用“批条式”或“跑腿式”方式进行,电脑、网络等先进设备与软件基本上处于初级应用或根本不用,使得各环节间严重脱离甚至停滞,形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人力资源及时间浪费大 由于公司人员管理松散和用人制度的不合理,一部分员工长期处于空闲状态,拿着工资却不工作。有时为消磨时间,往往是几个员工聚在一起花一个人时间做一个人的工作,工作中娱乐成了很自然的事情,每人注意在每一个环节中所用的时间,诸如寻找、拿取、装卡、拆卸、摆放、运输等,这些环节中都延缓了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造成无法计量的成本损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物流成本控制着重在运输和储存费用的控制。在运输中可以加强运输的经济核算,合理选择运输路线,有效调配运输车辆和人员,严格监控运输中的差错事故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运输费用。而在储存中,有些费用好比海中的一座冰山,人们只能看到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虽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却又不容易找到切入点,因此下面重点谈谈企业现有仓储系统的合理化改造问题。 三、云南双鹤药业仓储系统的合理化改造 (一)企业现有仓储系统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 1.仓库的现代化程度低,设备陈旧落后,不少仍处于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状态,人抬肩抗,工作效率低。货物进不来出不去,在库滞留时间过长,或保管不善而破损、霉变、损失严重,加大了物流成本。这与企业的经济实力及远景规划有关。企业建立仓库仅把它作为存放货物的地方,因此对设备现代化的要求很低,而且廉价的劳动力使得企业放弃改造设备的打算,褡裢的手工作业使得人员不至于闲置,“不怕慢,只怕站”的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降低了工作效率。 2.仓库的布局不合理。由于企业业务的不确定性,导致不同品种的零散物品占据很大的仓库面积,大大降低仓库的利用率;而且堆码、分区都很混乱,给出入库、盘点等带来诸多不便,往往是提货员拿着一张提货单在仓库里来回寻找,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影响了配送,降低了服务质量。 3.库存成本过大。企业目前没有一套库存控制策略,包括经济定货批量,订货间隔期,订货点,安全或保险库存等。当某些物品的供大于求时就造成积压,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当供小于求,发生缺货时,妨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销售,不仅带来经济损失,也使企业失去信誉。另一方面是破损、质变及退回商品没能及时处理所形成的库存。企业的仓储部与质检科联系不紧密,信息传递缓慢,对破损、质变等商品的单据处理及层层上报批复的过程复杂,甚至是责任不明确形成的互相推卸,这一切造成了库存的增大和库存成本的提高。 4.仓库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备,其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程度低。这是受企业的经济是实力、人员素质及现代化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现在,企业的储运部只有一台计算机,接收订单、入帐、退货单处理、报损、退厂、查询等工作都只能由它完成,工作量大而繁,易出错,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管理链条中的信息传递和库存管理控制。 5.员工素质低下。云南双鹤在人员的聘用上悬殊很大,基层员工接受不了高层管理人员的思想,导致工作上的误差,甚至一切引起抵触情绪,基层员工在学习培训过程中装模作样,工作起来得过且过,上班时间成了娱乐时间,一些员工还把家里的活带到工作中来做,作风散漫,对本职工作不尽心尽力,更谈不上创造性和积极性。 针对这些现状,企业如何在广泛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以不被淘汰呢?我认为,企业除了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整合营销,树立全球竞争观念,开拓国际市场,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企业的特色优势,实行内部改革,在完善管理和引进技术的同时,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这样才能推进云南双鹤的快速发展。 (二)企业仓储系统合理化改造的建议和方法 1.重视对原有仓库的技术改造,加快实现仓储的现代化。 目前医药行业的仓库类型主要分为生产物流中的制药原料及成品库和销售物流中的战略仓库,大多数的企业比较倾向于采用搞位货架结合窄通道高位驾驶三向堆垛叉车的立体仓库模式,如西安杨森,通化东宝,奇化顿制药,中美史克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引进国外先进的仓储管理经验和现代化物流技术,有效的提高仓库的储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2.完善仓库功能逐步实现仓库的社会化。 加快实现仓库功能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仓库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实现仓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仓库不应该再仅仅是存储商品的场所,更要承担商品分类、挑选、整理、加工、包装、代理销售等职能,还应成为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身的商品配送中心、流通中心。现在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把原来的仓库改成商品的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基于云南双鹤目前的规模及企业实力,企业应实现现有仓库向共同配送的库存型配送中心转化,商品进入配送中心后,先是分类储存,再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拣、验货、最后配送到各连锁店和医疗单位。这种配送中心作业简单,只需将进货商品解捆后,每个库区都与托盘为单位进行存放即可。 3.建立完备的仓库管理系统 最近美国凯玛特的破产再一次警示那些在库存管理上有问题的公司最终难以避免破产的命运。双鹤药业收购的众多子公司也同样存在程度不等的存货管理不善问题,各种过期和滞销存货以及应收款项使得这些国有商业公司步履维艰。所以云南双鹤物流管理的建设必须解决存货管理的低效率现状,降低库存成本和存货滞销风险,解决它在整个管理链条中信息传递问题。 成功的经验表明,WMS是低风险、高回报的选择,其投资回收期通常不超过一年半,有的甚至在一年以内。也正因此,WMS受到世人的青睐,大量应用于财富500强企业中,其应用行业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制药业、食品工业、印刷厂、时装服饰业、出版业、电信业和硬件制造等。采用世界最新、最领先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能力,对贯穿企业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供应链进行合理、科学的整合,通过创建高度共享的数据平台对远程数据进行安全、高效的传递和处理,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预测、控制和分析基础数据。一项由“仓库教育和研究协会”做出的研究表明,最好的仓库运行机制可以获得99.9%订单准确率和99.2%的准时出货率,“零误差”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目标。 如果说物流硬件设备犹如人的身体,那么物流软件解决方案则构成了人的智慧与灵魂,灵与肉的结合才是完整的人。同理,要想构筑先进的物流系统,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单靠物流设备是不够的。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每个企业都面临着重建供应链管理,特别是物流流程的挑战。只有重构或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运作成本,企业才有足够的竞争力在各自的市场生存。先进成熟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众多行业专家多年经验的集成,是好的管理思想的融汇与结晶,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确保商品精确及时交付,最终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并因此获得客户忠诚度,这也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 据中国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据,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约为18%,而美国仅为9%,借助好的物流软件,可以将中国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到10%左右。如EXE的仓储管理软件,它支持在线和离线仓库管理,适合电子商务的需要。再如澳大利亚PULSE物流系统公司提供的仓库管理软件,它除了可以管理库存货物的数量与位置外,更加注重优化仓储中的各种资源,如人力资源、物流装备资源等,通过RF设备、扫描仪和其他物料搬运设备来实现对货物、人员、物流设备的运作管理。实践表明,采用PULSE仓储管理系统为客户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可以使拣货时间缩短50%,降低直接劳动成本40%以上,仓库空间利用率提高20%,库存水平减少15%,客户报告的仓库错误的下降至零。 云南双鹤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需求,有选择的借鉴这些软件。 4.减少作业环节。 每一个作业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实行科学管理的方法,尽可能地减少一些作业环节,既有利于加速作业的进度,又利于降低成本。 (1)采用“二就直拨”的方法。 ·就厂直拨。企业可以根据订单要求,直接到制药厂提货,验收后不经过仓库就将商品直接调运到各店铺或销售单位。 ·就车直拨。对外地运来的商品,企业可事先安排好短途运输工具,在原车边即行分拨,装上其它车辆,转运收货单位,省去入库后再外运的手续。 以上这两种方法既减少了入库中的一切作业环节,又降低了储存成本。 (2)减少装卸搬运环节 改善装卸作业,即要设法提高装卸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还必须尽可能地实现作业的连续化,从而提高装卸效率,缩短装卸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其合理化措施有: ·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尽量减少装卸次数,努力提高被装卸物品的纯度,选择最短的作业路线等都可以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 ·提高物品的装卸搬运活性指数 企业在堆码物品时事先应考虑装卸搬运作业的方便性,把分类好的物品集中放在托盘上,以托盘为单元进行存放,既方便装卸搬运,又能妥善保管好物品。 ·积极而慎重地利用重力原则,实现装卸作业的省力化 装卸搬运使物品发生垂直和水平位移,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完成。由于我国目前装卸机械化水平还不高,许多尚需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因此必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重力进行装卸,将设有动力的小型运输带(板)斜放在货车、卡车上进行装卸,使物品在倾斜的输送带(板)上移动,这样就能减轻劳动强度和能量的消耗。 ·进行正确的设施布置 采用“L”型和“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