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汽集团汽车品牌的什么车?

上海牌小轿车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上海牌小轿车
上海牌小轿车诞生于1963年,由上海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台为手工打造,六缸发动机,当年小批量生产50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牌轿车都是中国轿车工业的一个标志。当一汽的“红旗”作为国家高级领导人的坐骑,在百姓的心中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的时候,“上海”却以其规模化的产量,出众的性能,成为中国距离百姓生活最近的轿车。
上海牌小轿车前世今生
提起就不能不提到她的前身。1958年,一汽人将自己制造
上海牌小轿车
的小轿车作为礼物,送到了正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中国也有自己的小轿车了!这一消息,不仅牵动了国家领导人、与会的代表的心,也大大激励了上海汽车人,上海也要制造中国自己的小轿车。一年不到的时间,在敲工、精工和电工的相互配合下,上海的第一辆轿车雏形初现。
上海人为他们造出的第一辆轿车取了个漂亮的名字———。在车头的发动机盖上,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展翅欲飞,与一汽东风车上的那一条金龙形成了南北呼应。
上海牌小轿车发展简史
上海牌诞生
锤声叮当手工打造第一辆“上海”
早春的上海细雨霏霏,天气微寒,在一间暖和的屋子里,我见到了原上海汽车厂的技术厂长,一位亲身经历从诞生到消失整个过程的老人—蒋国菊。在与蒋老的交谈中,尘封的历史被唤醒,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仿佛将时间拉回到了几十年前……
1958年的一天,一辆奔驰220S被运到了上海汽车制造厂,接下来这辆车被进行“活体解剖”,解剖过程极其细致和零碎。当时几十个上海最有实力的工业企业都参与了分解这辆奔驰车的过程。这种生产方式叫大联合,每个企业都会领到一个相关部件的攻关生产任务。就连车门锁也被相关的厂家拿去研究了。 任务瓜分后完成的结果是:上海汽车底盘配件厂用7个月完成了悬架、、前、传动轴、制动器等18个总成。日,上海内燃机配件厂试制出发动机;上海郑兴泰汽车机件制造厂试制出变速器和螺旋伞齿轮,上海汽车装配厂用5个月完成了车身制造和整车组装。然而,的到来却推迟了上海牌的出生。
1963年,上海的轿车工业重新启动,老牌技术员被重新请回了工厂,和上海重型机械厂等大型企业在技术上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当时局长的支持下,上海工人硬是搞出了自己的六缸发动机。很快,第一辆车诞生了。重新焕发活力的上海汽车人,给重新下线的轿车取了个更为响亮的名字———上海牌。
装配厂试制成功了第一辆中高级轿车,其最高时速达105公里;到1960年底共生产了“凤凰牌”中高级轿车18辆。随后因三年国内经济困难时期,“凤凰牌”中高级轿车停产。
改称为“上海牌SH760型”轿车,使用上海汽车发动机厂生产的680Q型发动机,功率90。上海多家企业协作,通过技术改造和攻关,使得生产工艺和装配不断完善,完成了成套的冲模制作,结束了车身依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当年小批量生产50辆。
通过国家一机部技术鉴定,批准定型。1975年上海牌轿车形成年产5000辆的生产能力,当时这种车型是各地市级领导及接待外宾的专用车辆。从“上海牌”轿车投产到20世纪80年代,上海是中国普通轿车的唯一生产基地,“上海牌”轿车也是中国普通和国宾接待的主力车型。在中国汽车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光辉一页。
上海汽车厂又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
1971上海敞篷
1980年,上海汽车厂年产突破5000辆。
已经开始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上海轿车厂与联营,另行建厂继续生产,并继续做了一些技术改进,一直生产到上世纪90年代初。
11月25日下午2点30分,上海汽车厂总装车间举行了最后一辆下线仪式。上海牌轿车问世33年来,共计生产了79525辆,成为我国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
上海牌轿车有着与前苏联“”轿车车型相似的外观,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中国人能够造出这样的轿车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上海牌”新能源汽车
在2009年上海国际车展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两款以“上海”牌命名的。一款是“上海牌”,该车采用了先进的自主研发电动推进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基于多动力源和多用途的先进汽车驱动架构,可分别用于、油电和纯电动汽车。另一款是“上海牌”,该车是通过对通用汽车第4代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新优化、匹配,并独立完成底盘和车身适应性开发的最新产品,最高时速150公里/小时,最大续驶里程达319公里。
上海牌小轿车雏形
轿车参考波兰的轿车底盘,美国的轿车造型,装用南汽NJ050型发动机进行试制。1958年9月试制出样车,定名为凤凰牌轿车。后决定提高档次,以前苏联吉姆轿车为样车,开始第二轮试制。装用南汽NJ070型发动机,用经过改制的跃进牌后桥。1959年1月试制出第二辆样车。这辆车车体略宽,黑色,仍以凤凰为标志。
上海牌小轿车强势回归
历史感十足的上海牌汽车将正式“复活”。1月31日,工信部发布最新一期新车目录,目录中显示上海牌车型代号与新的车型代号完全相同。
上海汽车内部人士表示,此次上海汽车将定位于高端商务车和政务车,由于上汽其他品牌的平台生产的车型都较显运动,也唯有较为“沉稳”的平台适合的回归生产。有消息称,上海牌汽车将在今年年中同一同上市。
上海牌汽车的销售渠道将主要面向政府机关单位而不在市面上进行销售。上海牌汽车的销路拓展将依靠政府支持。“这款车型是上海市政府和上海汽车联合推出的车型。” 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上海汽车的突然复活与上海市政府的相关决策有着紧密联系。此次上海牌汽车复出的决策来源竟是“”汽车也将复出,此次复出计划使得上海牌汽车先拔头筹。此次,上海牌汽车回归结合着政府助力较大等因素。在未来,上海牌汽车将会很好的照顾三四线城市中机关单位的用车需求。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Sina Visitor System上汽集团2017年报出炉 营业总收入超8700亿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于近期发布了2017年的年报。网通社从年报中了解到,该集团2017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706.39亿元,同比增长15.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344.10亿元,同比增长7.51%,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公司每10股拟派送现金红利18.30元(含税),年度分红比例高达62.13%,连续5年超过50%。2017年,上汽集团营业总收入达到8706.39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达到8579.77亿元,利息收入为111.59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15.02亿元。从主营业务来看,在汽车制造业方面,上汽集团去年实现营业收入8579.77亿元,其中整车业务6568.23亿元,零部件业务1585.23亿元,另外金融业务营业收入达到126.61亿元。2017年,上汽集团去年的营业利润为541.09亿元,净利润达到471.1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4.10亿元,另外,上汽集团去年的营业总成本达到8493.99亿元,而2017年这一数据为7385.65亿元,同比上涨15%。其中,营业成本为7423.82亿元,利息支出26.68亿元,销售费用611.21亿元,管理费用313.01亿元。2017年,上汽集团实现整车累计销量693万辆,同比增长6.8%,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3.2%,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共销售618.8万辆,同比增长9.2%,商用车共售出74.2万辆,同比下降9.8%,不含微车的一般商用车同比增长24.6%。同时,集团实现整车出口和海外销售17万辆,同比增长31.8%,继续蝉联全国第一。自主品牌是驱动上汽集团2017年销量增长的新引擎,其中荣威和名爵品牌累计销量达到52.2万辆,同比增长62.3%;上汽大通全年销量超过7.1万辆,同比增长54%。2017年上汽集团所增加的44万辆销量中,自主品牌新增销量达到22.7万辆,增量贡献占比达到51.6%。同时,上汽集团三家主要整车合资企业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2017年的销量全部超过200万辆,并且在国内整车企业销量四强中占据三席,上汽通用五菱年销量排名全国第一,上汽大众在乘用车市场年销量排名全国第一。另外,上汽集团“互联网汽车家族”销量达50万辆,自主品牌乘用车中的互联网汽车产品占比超过40%。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全年销售6.4万辆,同比增长156%。2017年,上汽集团15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从30%提升至34%,产销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国内汽车市场将从“政策助力”向“内生动力”回归,乘用车市场1.6L及以下小排量产品受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和消费升级的影响,销量和市场占比可能继续下降。而上汽集团将力争在今年实现整车销售725.5万辆的目标,预计营业总收入9115亿元,营业总成本7793亿元。往长远看,上汽集团计划到2020年,在“新四化”领域成为国内技术和市场全面领先的汽车集团;到2025年,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出行服务与产品的综合供应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tomasy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友油耗:12.61-19.75L/百公里
变速器:AT
排量:3.0L、4.0L
颜色:(共9款颜色)
110.38万10.38万
1万↓剩余18天
售全国400-转12345
10.38万10.38万
1万↓剩余18天
售全国400-转12345
10.38万10.38万
1万↓剩余18天
售全国400-转12345
400-转12345
400-转12345
400-转12345
400-转12345
400-转12345
400-转12345
指导价:9.98-16.90万
级别:紧凑型车
400-转12345售全国
10.38万10.30万
400-转12345&售全国
10.38万&10.30万
16.90万10.30万
16.90万10.30万
16.90万10.30万
指导价:9.98-16.90万指导价:
指导价:9.98-16.90万指导价:
指导价:9.98-16.90万指导价:
指导价:9.98-16.90万指导价:
访问购车通小程序
全国城市列表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自主十年》这个选题,在聊到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时,尤为应景,十年前2006年10月,上汽集团正式发布了荣威(Roewe)品牌,在当时所有的自主品牌中,上汽集团荣威品牌,也是第一个从最高端的荣威750做起,并逐渐覆盖主流轿车市场的自主品牌。
十年后的今天,上汽集团已拥有荣威和MG两个乘用车品牌,上汽大通一个商用车品牌,在经历了过去十年曲折的发展之路后,逐渐理清了旗下三大品牌的产品线、定位和所需要面对的消费者。
同样,在10年之后,上汽乘用车公司终于首次实现盈利,这也是上汽集团乘用车自主品牌首年达成盈利。在公告中,上汽集团用了一个更谨慎的措辞是——制造环节盈利,不是全面盈利。上汽集团高层表示,“如果不算40亿至50亿元的研发费用(这部分投入还没有实现资本化),今年制造环节将盈利2亿元左右。如果算上制造环节的研发费用,年销量达到40万辆至50万辆时将实现盈利。”
对投资人而言,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消息。要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荣威、MG为代表的上汽乘用车一直是投资者口中的“烧钱的儿子”,长期以来,需要靠两个嫁了人的女儿(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来不断输血。
上汽集团旗下的自主品牌,按照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来划分的话,分别有2011年成立、产销轻型商用车的上汽大通,以及产销荣威和名爵品牌、直属于集团总部的乘用车分公司。
按照“自主十年”这一系列选题里,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我们单单把视角对准狭义乘用车领域。所以,这期文章的主角,就是上汽乘用车公司。
今年前7个月,上汽乘用车公司累计销量为12.97万辆,同比大增61.56%。而这也是其首次扭亏损的根本原因,经历了多年“新车荒”之后,上汽乘用车旗下两个品牌,终于进入了新产品不断推出的高增长轨道。
从下表两个品牌今年1-7月和去年的同比变化中也不难看出,支撑起销量重担的产品,几乎都是近期推出的全新产品,比如荣威360、350、MG GS等,以及得益于上海新能源牌照政策的荣威550混动。不久前全新上市的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也在产品定价上实现了标杆意义,预计下半年也会有高速增长。
曲折的历史:从罗孚到荣威
要想说清楚上汽乘用车旗下荣威、MG两个品牌的历史,要先从英国百年汽车品牌——罗孚开始聊起。
英国罗孚公司创建于1877年,成立后很快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汽车品牌之一。然而好景不长,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政府被迫解除关税壁垒,原本自给自足的汽车市场逐渐被蚕食殆尽。之后包括罗孚、MG、奥斯汀、凯旋、捷豹在内的英国本土品牌均被归拢到英国汽车控股公司,并与英国利兰汽车公司合并。80年代中后期,由于经营不善,众多品牌又被相继卖出,公司更名为罗孚集团。
之后,被宝马接手的罗孚集团凭借着罗孚75的上市迎来了最后一次辉煌,2000年,宝马将罗孚集团内的罗孚、MG品牌以10英镑的象征性价格出售给凤凰财团。眼看着囊括MG、罗孚在内的双品牌集团经营状态每况愈下,凤凰财团又开始物色买家,分别与华晨、吉利、南汽、上汽四家中国企业进行接触。
而就在并购案处于混乱交错之际,日,罗孚汽车集团突然宣布破产,并最终被拆分为几部分。上汽掌握罗孚品牌中重要的25、75技术平台及罗孚1.1L-2.5L全系列发动机。后期报道还证实,罗孚误将MG的TF跑车的知识产权也一并出售给了上汽。南汽则购得了MG品牌以及生产汽车需要的设备和人才。此外,还有一小部分技术、设备在本田手中。
一个英国汽车工业的百年企业,在几经转手之后,被拆分成两部分,卖给了中国的两个买家:上汽和南汽。
资源整合:让上汽有得有失
日,上汽集团旗下首款自主品牌中级车荣威750正式亮相。荣威750基于罗孚75核心技术开发,外观也与罗孚75非常相近。尽管如此,荣威依然是上汽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
品牌有了、产品上市了,但还有一件事困扰着上汽,没有生产罗孚汽车的原厂设备及技术人员,就无法保证荣威750产出的稳定性。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上汽收购南汽手中的罗孚生产设备,或者直接并购南汽集团。
2007年,如大鱼吃小鱼一般,南汽被上汽全面收购。完成并购的“大上汽”将MG也收入了囊中。所以从某些方面来看,相比荣威这个“亲生子”,将MG比做“继子”更为合适。此后,上汽将荣威、MG品牌进行资源整合,并在品牌定位方面将两者进行差异化。
2008年6月,荣威550正式上市,作为上汽迈向自主乘用车领域的拳头产品,这款车型有着不错的卖相,搭载着1.8L涡轮增压发动机或1.8L自然吸气发动机。之后,荣威550的销量一度高歌猛进。
同样是在那个月里,MG名爵正式推出了旗下首款两厢轿车MG 3SW。此后荣威、MG品牌又相继推出了MG6、荣威350、荣威W5等全新车型和换代车型。随着产品的推陈出新,荣威、MG品牌逐渐脱离了并购重组带来的沉痛,但很快它又感受到了市场的残酷。
在经历了两年销量高速增长期后,2011年,荣威和MG品牌销量不升反降,两个品牌之间模糊的定位,没有差异化的产品,以及后续产品研发和投入的不足,导致了荣威和MG品牌自2011年下半年起,出现了销量的下滑。以2011年8月为例,荣威品牌全部车型整月销量不过8,000台,这个数字仅与鼎盛时期荣威550单一车型销量相当。
自2008年荣威550、MG6、荣威350等产品相继上市后,荣威和MG品牌便陷入了“新车荒”的尴尬境地。例如,在销量增长最快的SUV市场上,从荣威品牌诞生开始,由于罗孚本身没有SUV产品,不得不将当年与双龙合作时的产物,一款双龙品牌的SUV产品变身荣威W5进行销售,陈旧的整车平台限制了这款SUV的销量和市场前景,直到2015年3月MG锐腾上市之后,上汽乘用车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SUV热销车型。
在轿车市场上,荣威和MG品牌虽然布局了多款产品,但随着合资品牌在家用入门A级车、主流A级车和A+产品线上的快速布局,2008年问世的荣威550,在2012年左右已经无力招应对合资品牌全新车型的围剿,GM3作为一款A0级小型车,也无法在萎缩的市场上获取更大的份额。自2013年起,荣威和MG品牌旗下多款车型,终端优惠力度不断加码,在合资品牌价格体系下探的“双重打压”之下,荣威品牌在成立之初的本土品牌“高端形象”,也随之逐渐褪色。
在过去的五六年中,上汽集团采用多种方式,努力扩充荣威和MG的产品线,包括来自通用引进技术的荣威950,以及在小排量发动机领域和通用汽车的全面合作,包括重新梳理全球技术中心和设计中心资源,在上海投入巨资建立全新的研发和设计中心等等,经过几年的投入和努力,终于在2015年起,全新的产品不断出现在荣威和MG的品牌清单中。
与此同时,在过去的几年中,荣威和MG两个品牌的定位,也一直困扰着上汽乘用车,荣威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品牌,MG则源自南汽收购的产物,在海外还有一定的影响力。两个品牌未来共享相同的整车平台、动力总成和技术配置,而如何差异化是个大问题。经过了几年的摸索之后,上汽乘用车也逐渐理清了两个品牌之间的差异,以及面对用户人群的差异。过程是痛苦的,但从2015年之后两个品牌的市场表现看,这个痛苦的过程,也是值得的。
盈利之后的下一步?
上汽乘用车公司逐渐走出了“四年低谷”,从2016年7月起开始实现盈利,未来的产品线规划,也变得更加清晰。在过去的十年中,上汽集团投资百亿资金“豪赌”自主品牌,是要实现上汽乘用车品牌和利润的双收!去年,上汽旗下的两个合资车企相继改名,凸显“上汽”母品牌重要性的同时,也是在为荣威和MG这两个“上汽出品”的自主品牌做更多的品牌背书。
在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中,上汽集团拥有最好的母品牌形象,无论在资本市场上,还是旗下近百家合资和零部件企业体系,整体竞争力、品牌形象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也是多年来国内整车企业销量最高的三家车企,这些合资车企、零部件企业在市场的卓越表现,也给上汽集团这个母品牌,带来了更多的消费信赖和价值。
上汽母公司、母品牌的价值,如何在未来更好地支撑荣威、MG这两个“亲儿子”的成长,也是上汽乘用车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荣威和MG品牌在产品研发能力大幅提升之后,将来也要更多借力上汽集团母品牌优势,实现更快的增长。
在MG锐腾、荣威RX5快速被市场认可之后,上汽乘用车未来也会加大对SUV产品的投入力度,未来还有多款全新SUV产品进入市场,确保销量和利润的同步增长。同时,在国家关注的新能源领域,上汽乘用车原本的优势产品——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产品线,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在传统的轿车市场上,未来也将主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与合资品牌争夺市场份额。归根结底,对于任何一个品牌,一个车企而言,产品力都是最终决定命运的关键。
另外,在双品牌运作上,《童济仁汽车评论》认为,荣威和MG品牌的差异化,仍需依靠在品牌营销层面,做更多的梳理和重新定位,荣威在消费者心目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代表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产生用户购买品牌的心里认同?这些都需要和产品本身同步调整。与阿里巴巴合作,主打“智能化、互联网汽车”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未来需要长期的营销投入和产品支撑。做一个“智能的、互联网化”的汽车品牌,对于年轻一代用户人群而言,可能更具吸引力。
MG品牌则与荣威不同,这个更具英伦特色的品牌,可能需要不同的产品和营销策略作支撑,差异化的产品是第一步,营销则起辅助作用,去放大这种差异化。双品牌运营对于任何一个自主车企而言,都是一件极具挑战的工作。荣威和MG品牌本身的价格区间、产品定位较为接近,如果不在产品层面扩大差异化,单凭营销很难实现1+1&2的效果。这也是上汽乘用车在下一个十年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正如开篇所述,上汽乘用车的“盈利”,并没有把研发成本计算在内。据上汽集团预测,当年销量达到40万辆至50万辆时,上汽乘用车业务将可以实现盈利,月,上汽乘用车的销量为129,706辆,预计全年销量大约在22-25万辆之间,相比过去几年,已经是增长最快的一年。
《童济仁汽车评论》认为,未来3-5年,如果上汽乘用车在产品层面有足够的储备,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在SUV市场快速布局新品的同时,也能做好荣威、MG两个品牌的差异化营销的话,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荣威品牌需要借助全新产品,初步在年轻一代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荣威“智能化、互联网化”的品牌标签;MG品牌拥有悠久的历史,如何通过差异化的产品体系,营造出一个不一样的MG品牌?如果这些问题可以解决,那么上汽乘用车的下一步,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童济仁)
文章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手机号码:
*所在城市:
接收最新降价提醒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手机号码:
*订阅信息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手机号码:
*所在城市:
||||||||||||||||||||
||||||||||||||||
更多选车参考:
选择车系:
请选择车系
真实姓名:
手机号码:
预约时间:
店面地址:奥迪A1-2011款奥迪A1 1.4T Ego上汽集团成为中国最赚钱车企
上汽集团成为中国最赚钱车企
上汽集团年报显示,该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706.39亿元,同比增长15.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4.10亿元,同比增长7.51%。2016年度,上汽集团净利润达到320亿元,远超第二名长安汽车的110亿,成为最赚钱的汽车集团,今年上汽集团净利润增长,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趣店喊话今年要卖10万辆车
“今年大白汽车和趣店集团要全力以赴卖掉10万辆车,交易规模达到100亿,” 趣店集团高级副总裁、大白汽车负责人许龙对澎湃新闻表示。与趣店的消费金融近似的是,大白汽车的目标客户群体也是三四五线城市的“小镇青年”,要做的是将趣店的年轻用户转化为大白的用户,从而通过融资租赁,最低10%的首付,买上人生第一辆车。雷诺和日产商谈合并为一家新公司
法国雷诺(Renault)和日本日产(NISSAN)两大汽车公司正在商谈合并,从而创建一家新公司,作为一支股票交易。雷诺目前持有43%的日产汽车股权,日产汽车又反过来持有雷诺的15%股权。双方讨论的交易形式,基本上是雷诺的股东和日产的股东分别获得新公司的股份。合并后的汽车公司可能维持在日本和法国各有总部。不过,法国政府拥有雷诺15%股权,可能不愿意放弃这些股权或地位被降低,交易也需要得到两国政府的批准。工信部第二批汽车清退接近收尾
历经两年多的整改“窗口期”之后,曾经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整改的92家汽车企业中,仍有34家未满足准入条件,意味着将被取消资质,退出行业。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发布拟暂停《公告》的企业名单,其中,东风(十堰)特种商用车、上海中集、连云港五洲、重汽福建专用车、中环动力(北京)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如果在4月3日之前,这些企业未有异议并书面意见反馈至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其将被暂停《公告》。大众集团在美国存30万辆购回车辆
2015年9月,大众集团承认在美国柴油车排放测试中作弊,随后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Martin Winterkorn引咎辞职。一份监管文件显示,截止到日,大众集团已购回335,000辆柴油车,二次出售13,000辆以及销毁28,000辆柴油车。截止到去年年底,大众集团在美大约存储294,000辆回购柴油车。据报道,暂时存储场地包括底特律郊区一个废旧的足球场、明尼苏达州的一家造纸厂以及加利福尼亚州一座墓地。全球叫车服务公司整合加剧
叫车服务公司优步已同意将其东南亚业务出售给在区内规模更大的同业Grab。这是优步第二次从亚洲市场回撤业务。优步将获得总部设在新加坡的Grab Inc.公司27.5%的股权。两大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戴姆勒(Daimler AG)和宝马(BMW AG)将组建一家合资企业,把戴姆勒的Car2Go与宝马的DriveNow共乘服务,以及戴姆勒的Moovel与MyTaxi等叫车服务合并为一。
07-11 17:37
07-11 19:04
07-11 19:01
07-11 19:07
07-11 12:04
恭喜抢到车家号评论沙发,获得70里程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汽集团汽车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