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建厂美国建厂,中国制造怎么办

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富士康美国建厂获批 100亿美元工厂2020年开始运营
据路透社北京时间8月18日报道,威斯康星州议会周四以59比30投票批准一项法案,为富士康在该州建造LCD面板工厂提供30亿美元一揽子奖励铺平了道路。
据路透社北京时间8月18日报道,威斯康星州议会周四以59比30投票批准一项法案,为富士康在该州建造LCD面板工厂提供30亿美元一揽子奖励铺平了道路。这座工厂仍需要等待联合财政委员会的批准,其成员包括州议会和州参议院官员。富士康这座造价100亿美元的工厂计划于2020年开始运营,其地址位于威斯康星州的西南部,占地1000英亩。“我们已经准备好利用这次历史性的机会,并将与富士康建立持有的关系,”威斯康星州州长斯考特·沃克在一份声明中说。沃克在8月1号命令立法机关召开特别会议,评估对富士康的一揽子奖励方案。该方案计划在未来15年内奖励富士康3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现金奖励。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用户名/邮箱/手机: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最新活动更多 &&
机械自动化单片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市/海淀区
浙江省/金华市
浙江省/金华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大风号出品
富士康美国建厂员工年薪36.5万元!认为中国人力成本高的人傻眼
富士康美国厂工人年薪36万在7月26日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宣布将在未来四年内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兴建液晶面板(LCD)工厂,预计这笔投资将创造13000个就业机会。据说,这将是有史以来外资公司在美国最大的一笔新建投资,不过它只是富士康在美国诸多投资计划中的首个,未来还会有更多。川普对郭台铭颇为满意:“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他都是一个伟大的商人。”威斯康辛州之所以能成功吸引富士康设厂,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川普也给了不少税收优惠政策。如果按照计划建厂、投资并创造就业,富士康未来15年最高可以从威斯康辛州享受30亿美元的税收优惠,包括创造就业的15亿美元州所得税减免、13.5亿美元的资本投资州所得税减免,以及1.5亿美元的营业及使用税豁免。与此同时,富士康也承诺,将创造平均年薪近5.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4万元)的工作,这个数字高于目前美国平均薪资;以美国劳工部6月发布的周薪资料推算,民间企业员工平均年薪约4.7万美元。这座新厂初期将聘雇3000人,最终将聘用1.3万人。 36万的年薪是什么概念,国内的富士康厂,一名普通的流水线工人的工资也就是这个的十分之一左右,更不必说进入美国之后严格的工会制度,想必富士康在美国想让流水线员工加班都会成为难题。 2 制造业美国投资,哪有那么容易从商业角度来看,选择在美国中西部而不是其他地区建厂并不那么合理。况且,富士康的企业文化是否适合美国人依然是个问题,因为在今天,让美国人重回流水线,像中国、越南、东南亚等国的蓝领那样工作,也是比较困难的。赴美建厂面临更大的麻烦是,包括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与原材料零件生产配套设施的缺失,也没有完善的上游供应链产业集群。聘请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需要花费时间,而且令成本大幅上升。 所以对于富士康来说,尽管在美建厂,可能在未来几年获得地方、州和联邦三级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但最难的是获得大量熟练技术工人与相关配套产业链。产业聚集在制造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该地区与富士康的供应商客户与产业布局几乎没有什么关联,也没有多少技术工人储备,更谈不上产业聚集,这意味着富士康即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又要承担过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现代经济中,产业聚集决定着制造业的地位,如果在美国缺乏一个一体化的产业关联的制造业集群,富士康在美国建厂,利弊参半,依旧是一场豪赌。进入美国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具备全球化供货能力,反而因先天基础不足被更高维度的工业科技力量过早冲垮。
3 美国制造的前车之鉴谷歌的第一代Moto X。适逢经济危机,奥巴马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谷歌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所有订制手机都是美国装配生产的。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产能完全跟不上,甚至连moto的logo都贴歪、机身缝隙过大是通病。然后moto就被卖给联想了。如果一定要把整条生产线搬到美国的话,巴西就是前车之鉴。 巴西的高额进口关税迫使苹果和富士康在当地开设工厂。全世界唯一一条没有设在中国的iPhone生产线就在圣保罗附近。与在中国制造并在美国销售的iPhone相比,巴西的iPhone售价仍然高出足足一倍。然而,除了不断扩大的赤字外,巴西政府当年为了引入苹果和富士康年而提供的各种税收和激励政策并没有发挥任何成效。当地政府5年前预计将会因此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但实际只实现了一小部分。4 中国制造尚不能掉以轻心 全国两会期间,曹德旺曾递交提案表示,中国的人工上升,运输成本、加上较高的工业土地成本、税负、资源价格等,成本不合理的因素更加凸显。相反,中国周边拥有人口红利等后发优势的国家正在创造条件吸引投资。 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此前也抱怨过:实体经济税费比较高,利润率很低也很辛苦,很多人不愿意干实体经济。可能说出了中国制造业的心声。 中国目前还应该处在制造业强国的阶段,制造业稳才能就业稳。现在最怕的不是周边的发展中国家跟我们抢制造企业,发达国家也在抢。 川普主政的美国又在全球范围不惜以税收、成本、政策等优惠争抢制造业巨头。 富士康等企业的赴美建厂,应该成为中国制造业的警钟。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特朗普赞郭台铭伟大商人 富士康美国建厂意味着什么?
来源:中金网,第一黄金网
早在竞选时,特朗普就放过承诺“让美国再次伟大”,而这其中重要的一课就是让美国制造再次辉煌起来。早前,特朗普曾经搞了一个“美国制造周”,虽然他自己用的笔就是中国制造,但是毫无疑问,特朗普是认真的,最重要的是,他的“美国制造”计划目前已经得到了重要的进展。
  中金网07月28日讯,早在竞选时,特朗普就放过承诺“让美国再次伟大”,而这其中重要的一课就是让美国制造再次辉煌起来。早前,特朗普曾经搞了一个“美国制造周”,虽然他自己用的笔就是中国制造,但是毫无疑问,特朗普是认真的,最重要的是,他的“美国制造”计划目前已经得到了重要的进展。
特朗普不顾外界声音 落实自己的美国制造计划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承诺要将制造业的就业岗位带回美国,提出“美国优先”政策,称会向企业施加压力,确保工作岗位和产能留在美国。他当时说,任何公司如果把就业机会转移到外国,然后把产品进口到美国国内,都会被征收高额关税。
  这个消息几乎震惊制造业,而特朗普也很快开始落实他的想法。不得已之下,多数制造业巨头选择了屈服。
  早在今年1月,特朗普还在等待总统就职典礼期间就已经对三家汽车制造商施压。先是炮轰丰田要在墨西哥建厂,态度简单清晰——就是要丰田在美建厂,不然就将面临高昂关税。
  随后,福特和通用也分分躺枪,甚至以一周后福特就宣布将取消在墨西哥斥资16亿美元建厂的计划,并将投资7亿美元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工厂。
  特朗普此举意图很明晰,就是“要把工作从中国拿回来”,借此笼络蓝领工人,特别是年纪较大的白人。
富士康:投资百亿在美国建厂  据CNBC网站北京时间7月27日报道,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周三在白宫宣布,富士康将投资100亿美元在威斯康星州建造一座一流制造工厂。富士康称,这座工厂将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威斯康星州州长斯考特·沃克(Scott Walker)在一份声明中称,新工厂最终可能将创造1.3万个直接就业岗位,2.2万个间接和衍生就业岗位、1万个建设就业岗位。沃克称,这项协议还有助于威斯康星州吸引和留住人才。
  郭台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彭斯、众议院院长瑞安等官员一同出席了宣布仪式。“美国就业——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特朗普表示。
  沃克称,富士康将为汽车、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生产屏幕。特朗普表示,富士康的这笔投资将投向威斯康星州东南部,将在未来几年建造一座大型工厂。该工厂仍在磋商中。
特朗普盛赞郭台铭:最伟大的商人  特朗普对于郭台铭的投资十分赞赏,他表示:“谢谢我的朋友——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人郭台铭” 。
  新工厂占地2000万平方英尺(约合186万平方米),相当于五角大楼面积的三倍,将是美国最大的制造园区之一。最初,富士康将雇佣3000名工人。
  富士康在一份声明中称,这笔投资标志着富士康未来几年对美国制造业实施一系列投资的开始。 特朗普此前披露,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已经向他承诺,将为美国带来三座大型制造工厂。“对于美国制造业来说,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瑞安称,“这再次证明,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真正的制造业大国,一流中的一流。”
为何富士康选择在美国建厂?  郭台铭表示,鉴于电视是在美国发明的,富士康适合在美国开设一家液晶面板厂。除了威斯康辛当地可能给予的巨额补贴,美国的税制改革也是吸引企业投资美国的重要原因。
  今年4月26日,美国白宫就公布了税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原则。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白宫计划将企业所得税从当前的35%降至15%;对美国企业留存海外的利润一次性征税;并推动“属地制”征税原则,即未来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将只需要在利润产生的国家交税,而无需向美国政府交税。在富士康之前,中国制造的另一标杆福耀玻璃也在美国投资了10亿美元建设玻璃工厂。
  富士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设大型工厂的计划,可能在未来几年获得地方、州和联邦三级政府提供的10亿至30亿美元税收优惠。该项目的支持者表示,这个工厂可以对该州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如此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以往几乎不可能在威斯康星州实现,此次计划也需要获得州议会的批准。该州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斯科特·菲茨杰拉德(Scott Fitzgerald)曾经表示,他希望民主共和两党都能支持这项刺激计划。
特朗普能否让美国制造再次崛起?  经济是一个整体,减税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实行贸易保护会导致通胀,即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更何况棋不是一个人下的,中国也会有对策。如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显是为应对美国鼓励投资回流政策的。但相比经济发展趋势,政策的力量非常有限。
  2015年美国第一和第二产业合计增加值占比GDP已不足20%,尽管这两年来美国政府在政策上不断支持“再工业化”,但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不升反降,这实质上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因为美国已经过了城市化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占比越来越大,要吸引民间投资,首先要让企业家有利可图,但美国的一般制造业的优势早已消失,故无论是降税还是其他手段来推进再工业化,都很难实现制造业重新崛起的目标。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给朋友吧史上最大外资!富士康美国建厂,中国制造业该反思什么?
富士康终究还是去美国建厂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7月26日宣布,富士康将在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建液晶面板工厂,该工程可创造13000个就业机会。
而这周二,特朗普在白宫向一群小企业领袖称,富士康主席郭台铭曾在私下告诉他,该公司计划在美国投资300亿美元,而不是已经宣布的100亿美元。对此,富士康8月2日并没有直接对该数字作出回应,而是重申了其此前的投资计划。该公司上周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签署了一份协议,将在当地建造一座造价100亿美元的显示面板工厂,而特朗普并没有详细说明额外的投资将用在何处。
对此,富士康周三重申称,威斯康星州工厂将是该公司在美国数州建造的一系列设施中的第一座。它并没有对特朗普声称的投资总额作出回应,也没有回应郭台铭是否在私下向特朗普说过这一数字。富士康在声明中说:“我们尚未宣布在其他地区的投资计划,一旦确定这些计划,我们就将及时对外公布。”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商,富士康的工厂遍布中国大陆。它以代工iPhone和其他苹果设备闻名,但其客户也包括索尼、戴尔和黑莓等著名公司。
据说,这将是有史以来外资公司在美国最大的一笔新建投资,不过它只是富士康在美国诸多投资计划中的首个,未来还会有更多,为威斯康星州创造3,000个全新的工作岗位,并有机会上探至13,000人规模。川普对郭台铭颇为满意:“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他都是一个伟大的商人。
富士康去美国建厂:苹果与美国制造业的红利
抢到富士康到美国生产,是一场苹果与美国制造业的红利。重振美国制造业,治疗产业空心化,对于特朗普个人来说,这也能算是其任期内一项很大的政绩工程。对于美国制造业回归政策产生极强的示范效应与带动效应。过去40年里,美国工业就业规模急剧下降。所以,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喊的口号是,要让制造业回流。
对于美国来说,制造业回流的目的更多在于就业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所以在大力争抢先进优质的国外资本与制造业巨头进入的,美国的问题是人力成本高,制造业产业集群规模不如中国,自动化程度较高,所以岗位与就业人数越来越少。
而且富士康的是iPhone最大的供应商与代工厂,自奥巴马时代开始,美国政府就曾持续向苹果施压,希望库克能将苹果产品的制造搬回美国。
而富士康在美国建厂,显然也能带动苹果将产业链的部分产能带回美国,也能助力苹果在本土制衡富士康。
比如说苹果未来可以通过与富士康合作建厂、资本入股以及技术运营、布局安插苹果高管与核心技术人员等势力渗透等多种手段加大控制权,甚至富士康的建厂行为,还会对苹果供应链的许多元器件生产厂商起到带头作用。
早在去年,苹果公司曾经向 “富士康”和硕联合科技提出了将所有的亚洲生产线全线撤回美国的这一想法,当时许多供应商并没有响应,而和硕科技就拒绝这一提议。和硕董事长童子贤此前表示,许多供应商们对于美国建厂兴趣不大,因为电子制造业供应链庞大而复杂,想要实现纯美国生产非常难。
但如今富士康搬迁美国,可能会让苹果供应商群体中不少厂商开始焦虑了,会推动那些摇摆不定的厂商动搬迁的念头。
因此,富士康在美投资建厂对苹果来带了巨大好处,因为从创新上来讲,设计师、工程师及车间生产员工若能集聚在同一个生态产业环境之中,而不是分散在不同的国家,近距离的业务交叉可增强彼此的融合与了解,可带来更大的创造力。显然,这是苹果与美国制造业的共同红利。
而对于富士康自身来说,去美国建厂或是其完成产业升级寻求转型的必然之路,有助于打破代工厂的品牌标签。况且出口转内销,不仅能大幅提升富士康的品牌溢价,也能提升其产品的价格与利润。
特朗普抢到富士康获利颇多,但并不能解决美国制造业的顽疾
特朗普抢到富士康赴美建厂,但难以短时间解决美国制造业的顽疾。一方面,美国制造业长期以来都将生产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本土只保留研发与设计,呈现出 “去硬资产化”趋势。
21世纪以来,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就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如今,美国熟练的技术产业工人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制造业需要产业链集群,但在美国,制造业外迁之后造成本土空心化,如今想要回迁再重新打造制造业产业链集群已经失去了人才、技术与产业链基础。
仅仅依赖政治权利能够短时间来吸引全球资本规律,但从长期来看,产业的兴衰与人才的流动有它长远的经济规律,资本是需要全球化繁殖与扩张的,而非围绕政治号召而运转。
对于富士康来说,赴美建厂面临的麻烦是,包括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与原材料零件生产配套设施的缺失,也没有完善的上游供应链产业集群。聘请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需要花费时间,而且令成本大幅上升。
德国《世界报》称,美国在不到20年里,工厂消失近1/4。美国着名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曾表示,美国现在是一个小镇有200家初创企业,每家雇50人的模式,传统的“美国制造”大厂很难再回来了。
所以对于富士康来说,尽管在美建厂,可能在未来几年获得地方、州和联邦三级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但最难的是获得大量熟练技术工人与相关配套产业链。产业聚集在制造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另一方面,该地区与富士康的供应商客户与产业布局几乎没有什么关联,也没有多少技术工人储备,更谈不上产业聚集,这意味着富士康即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又要承担过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因为像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制造商需要依赖庞杂的供应商产业配套来生产,富士康在该州几乎要重头开始培育人才,发展产业配套,带动美国相关供应链的发展,并直接或间接带来许多就业机会。因此,说到底,富士康给美国该州带来的好处依然远胜富士康所获得的利益。
中国制造业该反思什么?
我们知道,制造业是一国经济之根本以及民生、就业稳定之保障。这是美国在全球范围不惜以税收、成本、政策等优惠争抢制造业巨头的重要原因。
早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曹德旺曾递交提案表示,中国的人工上升,运输成本、加上较高的工业土地成本、税负、资源价格等,成本不合理的因素更加凸显。相反,中国周边拥有人口红利等后发优势的国家正在创造条件吸引投资。
而在当前的美国,除了人工高于中国,能源,土地,物流,金融成本都比中国要低,尤其有业内提到中美的地价对比的差额甚至高达9倍,再加上美国的关税问题,在美国制造之后再出口的话,产成品价格已经相差无几并且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那么提早在美国布局显然是一场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中国的部分制造业投资正在流向美国也是不争的事实,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到2015年,制造业已经超过金融业,成为中国在美直接投资的最主要的行业。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透露,2016年全年,中国利用外资的规模预计和2015年持平。相比于%的同比增速,去年中国吸引外资出现了明显的放缓。
况且国内制造业一直被给人一种廉价、落后产能、低端血汗工厂的印象,长期以来已被污名化。当下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流入制造行业。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此前也抱怨过:实体经济税费比较高,利润率很低也很辛苦,很多人不愿意干实体经济。
很多人不愿意干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大环境不好,也让中国本土及外国来华制造业投资者开始掂量并观望那些释放友善与红利的国家。
国内制造业高端化升级一直不太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制造业的利润并没有拿来投入高端技术研发完成从低端廉价工厂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而是拿来参股或者流入房地产以及其他热门行业。在当前的中国,能够代替房地产拉动增长的产业也并不是很明朗。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也在经历美国制造也所经历的路径,比如我们看到,深圳一度繁荣发展的服装和玩具工厂中有很多搬到了成本更低的越南等国。
现在,一些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商也在外迁,许多企业正在表示要通过使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力削减成本,而部分企业则已经在流水线上实行机器换人了。美国在这个时候大喊制造业回流,富士康将工厂搬到美国。事实上,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是一种预警。
我们知道,中国的制造业与实体经济在当前环境下的一种反常,它并非是美国那种自然发展到顶端之后顺理成章进行全球化扩张之路,而是制造业的工业基础与科技发展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之时,资本和劳动力与人才却正在加速远离制造业,继而流向房地产与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等来钱快的领域,对实体经济与制造业缺乏一种真正的敬畏与重视。
而一方面,美国在大力推动措施吸纳全球优秀制造企业,而在国内,包括三星、东芝、松下、索尼都在考虑缩减在华资本,将目光放到成本更低的国家上。
如果在制造业向工业4.0时代迈进的时间风口,但我国的制造业土壤、成本、氛围和技术水平依然不足以支撑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与性价比优势,那么未来或将有更多的优秀制造实体跑向更具红利的国家。当然,众多国际高端制造业实体在当前倒是不会彻底抛弃中国制造业,但会越来越多倾向于两手抓,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
在人口红利渐失的今天,国内制造业竞争优势与对于外资的吸引力不能还是依然依靠较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当前制造业留我们的不仅仅是反思,更多的是危机。(中金在线港股综合腾讯科技、亿欧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金在线港股微信公众号
编辑:郑秋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士康在美国建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