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开放发展体制机制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经济利益驱动机制: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分析--《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经济利益驱动机制: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分析
【摘要】:循环经济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变革,因此,循环经济驱动机制的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根本指导。时下学术界用"经济人"范式、技术经济学范式、生态经济学范式来研究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都有失偏颇。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构建应在公有制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围绕利益机制把产权激励、价格激励、财政政策激励、行政激励等结合起来,激活市场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动性。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F061.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波;张益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卫兴华;本刊记者;;[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4期
范志良;常红;范雅萍;;[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10期
卫兴华;侯为民;;[J];经济学动态;2012年02期
彭春华;;[J];岭南学刊;2012年04期
卫兴华;;[J];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01期
盖凯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12期
李济广;;[J];探索;2013年01期
邱海平;张宇;郑吉伟;赵峰;沈尤佳;张晨;蔡万焕;王娜;李怡乐;靳晓春;秦韬;王婷;徐玉立;吴晓迪;李亚伟;冯志轩;马慎萧;李晓晨;苗奇;牛耀辉;施戍杰;;[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01期
卫兴华;;[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01期
董志凯;;[J];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元春;[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7期
黄速建;余菁;;[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卫兴华;本刊记者;;[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09期
林青松,李实;[J];经济研究;1996年07期
刘小玄;[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张维迎;[J];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刘国光;;[J];经济纵横;2009年01期
程恩富;毛立言;;[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刘国光;;[J];开放导报;2007年05期
林毅夫,蔡昉,李周;[J];改革;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顾巧论,陈秋双;[J];制造业自动化;2004年01期
周仁,任一鑫;[J];煤炭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王晓薇;[J];化工管理;2004年04期
;[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4年02期
石军;[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4年01期
叶太平;[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6期
李健,邱立成,安小会;[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冯之浚;[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宋涛;;[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4年02期
季胤;[J];化工时刊;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会泉;关雪;包炜军;柳海涛;张辉;;[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刘艳华;;[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李伟;苏向前;李连强;;[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陈瑞宝;侯风英;;[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刘晖;;[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季昆森;;[A];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5年
张扬;胡秀英;欧阳强;;[A];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刘洪新;冯舫女;;[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郝树华;;[A];矿山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季昆森;;[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小梅 吴明;[N];中国企业报;2004年
杨中华 魏大鹏;[N];人民日报;2005年
本报特约记者
刘选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李莎;[N];云南日报;2005年
冉慧敏;[N];证券时报;2005年
刘若景(作者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N];广西日报;2006年
人资环;[N];江淮时报;2007年
记者 :张建平;[N];经济参考报;2006年
张显峰;[N];科技日报;2006年
市政协委员
侯洋海;[N];辽源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鲁明;[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臧漫丹;[D];同济大学;2006年
彭善枝;[D];武汉大学;2004年
熊德国;[D];重庆大学;2004年
周生军;[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王文娟;[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王玉涛;[D];山东大学;2011年
冯华;[D];复旦大学;2004年
周玉梅;[D];吉林大学;2005年
孙育红;[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鹏;[D];天津大学;2003年
刁沙沙;[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李慧;[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张永安;[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黄炯炬;[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张龙香;[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丁淑杰;[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杨银涛;[D];兰州大学;2011年
马汝慧;[D];南京大学;2011年
郭安斌;[D];延边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如何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_1193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如何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_1193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
《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09BJY042)的成果基础上,整理和完善形成的。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共十二章,分别解决“什么是循环经济以及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如何”、“怎样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政策层面如何支持发展循环经济”这四个层面的问题。
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基本介绍
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内容简介
《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介绍了“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推进循环经济由示范试点向全面推进的重要阶段。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以及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发展循环经济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研究“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与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作者简介
郗永勤,男,陕西西安人,生于1954年2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专业,理学硕士。现任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府经济学、行政管理等教学与科研工作。曾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与政策研究”,受政府、工业园区和企业的委托,先后主持编写“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福州、泉州、莆田、宁德等市的区域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及部分工业园区和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主持完成“技术转移相关协会的建设研究”、“福建省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研究”、“建设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研究”以及“福建省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等多项重大课题,发表《我国循环经济政策:动因、演进、特点与评价》、《循环型产业集群——内涵、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知识型政府: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的构建》、《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我国地方政府试行雇员制的若干问题探讨》等论文数十篇,主编或参编出版《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内在机制研究》、《海峡两岸科教创新探析》等著作。
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篇理论基础与经验借鉴   第一章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第一节循环经济的内涵   第二节相关理论   第二章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启示   第一节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第二节国际经验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第二篇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和制约因素分析   第三章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研究   第一节承载力系统辨识   第二节模型的具体参数和系统流图   第三节承载力模型仿真运行及其结果分析   第四节发展循环经济是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章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现状评价   第二节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探究   第三篇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   第五章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的研究范畴   第二节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述评及框架构建   第六章循环经济发展的一般机制   第一节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二节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模式   第七章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   第一节区域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机制   第二节不同产业部门循环经济的发展机制   第三节中观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机制   第四节微观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机制   第四篇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   第八章循环经济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政策研究范畴   第二节政府角色与政策功能   第三节循环经济政策的演进、特点与供需分析   第四节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   第九章宏观系统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研究   第一节国家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第二节区域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第三节产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第十章中观系统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研究   第一节循环型产业集群发展政策   第二节循环型工业园区发展政策   第三节循环型社区发展政策   第十一章微观系统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研究   第一节政府表率引领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第二节企业主导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第三节公众参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第四节中介协调服务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主要变量列表   附录二主要方程   附录三年国家出台的循环经济政策清单   索引   后记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4:01:00)?&&( 11:13:00)?&&( 13:56:00)?&&( 11:10:00)?&&( 14:40:00)?&&( 11:23: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选推荐专题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_论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循环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是经济系统运行演进过程中的动力获取及其作用方式。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着力解决资源相对匮乏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为此,应尽快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建立配套的政策体系以及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使我国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循环经济具体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