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崩溃的原因是如何掏空东北经济的

东北失速:计划经济迹象浓厚 共和国长子被“掏空”|掏空|东北经济_凤凰财经
& 区域经济 & 正文
东北失速:计划经济迹象浓厚 共和国长子被“掏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当下中国,如果要找到一个体制桎梏最齐全、体制坚冰最深厚的样本,东北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其中合理的解释是:资源型经济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东北一直在默默承受,要弥补这个体制欠账,需要整个经济体,对东北有所反哺。
【相关报道】当下中国,如果要找到一个体制桎梏最齐全、体制坚冰最深厚的样本,东北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 2014年,东北这个曾经的计划经济重镇,开始了加速下滑。2014年前三季度,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增速在中国31省市中位居最后五位,其中,黑龙江省以5.2%的增速垫底。 中国的大规模工业化起于东北。曾有人将之归功于特殊的地缘关系,因为接近前苏联,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多数重点项目都落户东北。计划经济的体制和思维最先在这里生根,随之逐渐南下推及全国。还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市场经济起于沿海,偏居北方一隅的东北三省,步履沉重地进入了市场化,但沿着京哈线一路向北,你能感受到的是:计划经济的胎记和氛围,仍然非常浓厚。 旧制度犹如老式的大楼,改造起来,比平地起高楼还要艰难。东北人谈东北,常常会流露出这样的心态,计划经济时代鼎力中国经济的东北,好比是国家的长子,如今,这个长子被掏空了躯干,身形佝偻,却还要追赶步伐矫健的年轻人。 其中合理的解释是:资源型经济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东北一直在默默承受,要弥补这个体制欠账,需要整个经济体,对东北有所反哺。也正是基于此,振兴东北计划,在2003年推出。 2003年,中国正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周期,对资源型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十年,东北经济也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快速的增长周期。但数字背后,掩盖了太多的体制欠账。实际上,这十年来,东北经济的体制性弊端和结构性弊端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国有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掌控了大部分社会资源,低效地运转着。作为市场经济表征之一的非公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比例极低,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东北人要走出东北,到全国找工作和创业。 而结构单一的资源型产品和工业品,则让东北时时处于风险之中。过去十年,不论是石油、、粮食、木材等原材料,还是、机电产品等工业品,每一次市场波动,都会形成蝴蝶效应,在东北大地产生巨澜。整个东北大地,为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提供着廉价的初级工业品。所以,当外部需求不再饥渴,东北也骤然失去了动力,陷入困境。 东北并非没有机会。实际上,在上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内,很多老工业基地,都借机转型突破。例如,沈阳的老工业基地铁西区,就曾经大手笔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为老工业区开拓出搬迁和升级改造的空间,并借助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十年,完成资产重组和优化。但更多的地方,则在经济数字的表面辉煌之下,暂停了体制革新和结构调整,国有经济本就沉疴深重,却仍然依靠国有资本大规模投资,来壮大经济规模。 如今,进入常态的东北,面临的仍然是那个旧制度。不同的是,这套旧制度积累的欠账更多了,一座座资源型城市、一个个国企&老大&,等待着国家的拯救。但这次,单纯的政策性扶持,已经很难实行,新常态之于东北,与其说是背景,不如说是触底的机遇。在新一轮体制改革的使命之下,打破这套旧制度,东北已经别无他路。
[责任编辑:li_yua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59278
播放数:159922
播放数:17360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24小时排行
 哈尔滨HC120 蜂鸟(法语:Colibri)也称欧直EC120,是5座单引擎单主旋翼轻型直升机。由欧洲直升机公司,中国国家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转载]苏联是如何掏空东北经济的
历史的诡异——或者说有趣——之处常常在于:我们以为它必定向东时,它却常常向西。譬如,伪满洲国在我们心目中,一定是一个民生凋敝经济破产的垃圾殖民地。然而,事实上,伪满洲国,乃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必须首先指出的是:伪满洲国所以取得较快的经济成长,其基础有二。
一是东北优越的矿产资源,满洲地区矿物资源非常丰富。据1936年满洲国国务院的资源调查报告,煤炭储量约为30亿吨,铁储量约40亿吨。其他矿物有黄金、菱镁、铝矾土、油页岩、金刚石等。满洲国建成的丰满发电站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水力发电站,1943年的发电能力为22亿度。当时的东北集中了中国当时的大部分铁路物资和几乎全部的世界先进水平的运输车辆。满洲地区物产丰富,有广阔的可耕地,丰富的林业、渔业资源,煤矿、铁矿等多种原材料储量丰富。
其二是张作霖父子多年的苦心经营。1925年,奉系军阀在第三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占领上海,这背后的基础就是东北的经济已经比肩江南,20年代末东北工业化水平已超过长江流域,张氏父子的新政使东北的民族工商成为日本满铁附属地经济的威胁,这成为9.18事变的经济诱因。东北形成了以钢铁、煤炭为中心的重工业体系和以粮食加工、纺织、食品工业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而直到1949年,关内中国可怜的的工业还只是局限于几个大城市。20年代末,北平、上海拍发到欧美的电报需转经沈阳。东北易帜前夕,东北拥有了中国最强大的海空军,易职后全部移交南京政府。而当我们广泛宣传上海滩的繁华时,千万不要忘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亚洲第二国际大都市
——哈尔滨,34家外资银行在哈埠开设分支机构,与巴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直接业务往来,哈埠的金融动态左右远东的金融形势。在哈尔滨的外国商业机构达
1809个。1928年,以出超实际利益比较,哈尔滨滨江海关稳坐全国六大海关头把交椅,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生产基地,
1926年,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成立并开播。1928年5月,哈尔滨车站已经可以出售直达欧洲各城市的客票。
自然资源匮乏而又侵略野心十足的日本占领这一地区之后,为满足其战争经济的需要,自然是开足马力,尽心经营,在所谓“日满一体”的政策下,使满洲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1931年满洲国城市化水平为11.5%,1942年达到23.8%,而全中国城市化水平在1990年才达到18.96%。然而实质上满洲经济的发展主要仍为日本经济以及军事的发展做出貢獻。满洲国工业产值在1936年为8.07亿元,1940年达到26.47亿元;生产力指数上升幅度超过60%。形成了包括冶金、矿业、飞机、机车和汽车制造、造船、纺织、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业部门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就工业而言,到1945年,东北工业规模超过日本本土,亚洲第一。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烟囱林立,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区被誉为“东方鲁尔”。东北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1931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国2003年才达到
57.5%。1938年,伪满洲国共发电16.3亿度,而且有亚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发电,1943年,丰满水电站开始发电,发电能力每年22亿度,而到了
1949年整个中国发电量才43亿度。1943年时,东北以占中国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占全中国49.4%的煤,87.7%的生铁,
93%的钢材,93.3%的电,69%的硫酸,60%的苏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形成了庞大的人造石油、特种钢等当时领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业。1945年时,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东北占85%,台湾占10%,连年内战的“一穷二白”的中国其余部分只占5%。
再看看交通运输。1939年东北铁路里程超过10000公里,1945年达到11479公里,而中国1949年铁路总里程22000公里,1943年东北公路总里程近6万公里,而到了1949年,中国含东北在内公路总里程才8.09万公里。
1932年,东北航空线总里程1.5万公里,当年或近年的中国航空线总里程目前没有数据,但是可以参考的是,1950年的中国民用航空线总里程才1.14
万公里。1940年,时速130公里的弹丸高速列车由大连机车厂研制成功。1934年至1943年运营于南满铁路新京至大连区间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采用大连制造的SL-7流线型机车,全封闭式空调车厢。
农业反面:据1936年满洲国国务院的资源调查报告,满洲地区可耕地面积为4000万顷(40亿亩),其中已耕地2500万倾。森林面积为1亿7000万顷。年产大豆250万吨,小麦200万吨,稻子70万吨,小米100万吨,高粱800万吨,玉米500万吨,杂粮豆类(大豆除外)60万吨,棉花30万吨,烟草16万吨。存栏牲畜包括马400万匹,牛300万头,羊3000万头,猪4000万头。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满洲地区年产粮食约2000万吨左右,其中必须优先供应日军和满军的军事用粮、日本与朝鲜移民的口粮以及对日出口。根据关东军的要求,满洲国每年要向日本提供1000万吨以上的粮食,每年8月中旬开始征粮工作,11月底结束。除去来年的种子之后,中国农民的口粮所剩无几。由于粮食供应不足,当局规定中国人不允许运输、食用大米、白面,只能食用由玉米、小米、甚至榆树籽和锯末混合磨成的“协和面”,违者按照“经济犯”治罪。而日本开拓团移民不仅不需要交纳农业税费,还能按月领取口粮。
教育上,满洲国建立了完备的普及教育体制。在各级学校中以“民族协和”、“日满亲善”、“一德一心”为口号进行教育,满洲国规定在学校每届春丁仪式和秋丁仪式举行祀孔,多是在朝礼时由一位老师介绍孔子生平。1937年实行新学制,缩短大、中普通学校的学时年限。广泛设立职业技能学校,培养相关职业技能人员,而专门培养高层官吏和殖民统治骨干的大同学院和建国大学,延长学制两倍为6年,招收学生都以日本人为主,只有少数中国人。相对,以中国人为主的一般高等学校,则多是培养各种职业人员的学校。除人文、科学的教育外,重视学生的品格与体魄的培养训练,乡村学校注重学生对农业知识与科学耕种的训练,女学生还有家政训练课程。借此意图培养轻人文,重技能的供驱使满洲国民。满洲国的各级教师的培养较严格,对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有严格的制度。满洲国拥有一万两千所小学、两百所中学、一百四十所师道学校(院),以及五十所技术及专业学校(院)和一些军官学校。在满洲国教育系统中,共有六十万学生和两万五千名教师。另外,还有一千六百所私立学校(日本批准),一百五十所宗教学校以及哈尔滨地区的二十五所俄国学校。满洲国设立的大专院校有二十所,参与其事绝大部分是日本人。当时的满洲建国大学,教师90%以上为日本人,用日语授课。少数的非日本人用汉语或者蒙语授课。建国大学每年招生150人中,一半是日本人,另外满洲人50名(在满洲国汉族和满洲族人都称为满洲人),朝鲜、蒙古和白俄共25名。
与此同时,伪满洲国的城市化进程也突飞猛进。长春曾是亚洲近代唯一一个比东京还先进的城市,是中国第一个全由外国专家规划设计的城市,是中国唯一的仿照外国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国都新京(长春)”到1934年,整个城市全部掩映在绿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森林之都”的美称。到1942年,长春人均占有绿地2272平方米,超过华盛顿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5倍,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时在国际上声名鹊起。1934年,长春建成亚洲最大的无线电台——新京无线电台,长春是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是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管道煤气的城市。长春是中国第一个规划地铁的城市,1938年开始,在长春规划120公里的环城地铁和有轨电车道路,还有环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电讯线路采用地下管线,是亚洲第一个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
也就是因为东北的富足,所以苏联在出兵东北后进行了大肆抢掠.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150万军队在满洲里、朝鲜半岛北部、南萨哈林岛(库页岛)迅速摧毁了日本军队。仅仅23天的战争,苏联军队以极少的对日作战伤亡从中国换取了巨大利益,(中国抗战后没敢追究关于中国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加入苏联成为图瓦人民共和国的问题,又在1946年1月被迫同意了外蒙古独立,合计失去达173.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江山的清政府才丢失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唐努乌梁海地区和外蒙古大部是丰美的草原和高山森林、草场,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和丰富的矿藏,而我们中国人至今还以为那里都是戈壁荒漠。)还缴获了丰厚的战利品。这还不知足,从1945年9月到1946年5月,苏军把东北的工厂、矿山、电站等物资绝大多数拆运回国,9月起7个月里火车日夜不停,甚至连长春市政府的办公家具都不放过。仅拆运宏大的鞍钢就用了40天,发运货车60列。日前,仅从沈阳每天就有200辆货车开往苏联,到1946年初,大沈阳90%以上工厂都成空壳,连门窗都被拆走。共计劫走东北铁路机车的75%和货车的93%的客车。
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伪满洲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掠夺式的的战时畸形经济,其过程,凝结的千百万东北人民的血泪;而其结果,也只是给日本更大范围的侵略提供了物质支持而已,中国人并未从中收益——倒不如说是相反:伪满洲国经济越发展,中国灾难越深重。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很抱歉,该文章已经被加密!
您可以通过左侧的推荐博文组件浏览其它文章。[转载]苏联是如何掏空东北经济的
历史的诡异——或者说有趣——之处常常在于:我们以为它必定向东时,它却常常向西。譬如,伪满洲国在我们心目中,一定是一个民生凋敝经济破产的垃圾殖民地。然而,事实上,伪满洲国,乃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必须首先指出的是:伪满洲国所以取得较快的经济成长,其基础有二。
一是东北优越的矿产资源,满洲地区矿物资源非常丰富。据1936年满洲国国务院的资源调查报告,煤炭储量约为30亿吨,铁储量约40亿吨。其他矿物有黄金、菱镁、铝矾土、油页岩、金刚石等。满洲国建成的丰满发电站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水力发电站,1943年的发电能力为22亿度。当时的东北集中了中国当时的大部分铁路物资和几乎全部的世界先进水平的运输车辆。满洲地区物产丰富,有广阔的可耕地,丰富的林业、渔业资源,煤矿、铁矿等多种原材料储量丰富。
其二是张作霖父子多年的苦心经营。1925年,奉系军阀在第三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占领上海,这背后的基础就是东北的经济已经比肩江南,20年代末东北工业化水平已超过长江流域,张氏父子的新政使东北的民族工商成为日本满铁附属地经济的威胁,这成为9.18事变的经济诱因。东北形成了以钢铁、煤炭为中心的重工业体系和以粮食加工、纺织、食品工业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而直到1949年,关内中国可怜的的工业还只是局限于几个大城市。20年代末,北平、上海拍发到欧美的电报需转经沈阳。东北易帜前夕,东北拥有了中国最强大的海空军,易职后全部移交南京政府。而当我们广泛宣传上海滩的繁华时,千万不要忘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亚洲第二国际大都市
——哈尔滨,34家外资银行在哈埠开设分支机构,与巴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直接业务往来,哈埠的金融动态左右远东的金融形势。在哈尔滨的外国商业机构达
1809个。1928年,以出超实际利益比较,哈尔滨滨江海关稳坐全国六大海关头把交椅,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生产基地,
1926年,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成立并开播。1928年5月,哈尔滨车站已经可以出售直达欧洲各城市的客票。
自然资源匮乏而又侵略野心十足的日本占领这一地区之后,为满足其战争经济的需要,自然是开足马力,尽心经营,在所谓“日满一体”的政策下,使满洲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1931年满洲国城市化水平为11.5%,1942年达到23.8%,而全中国城市化水平在1990年才达到18.96%。然而实质上满洲经济的发展主要仍为日本经济以及军事的发展做出貢獻。满洲国工业产值在1936年为8.07亿元,1940年达到26.47亿元;生产力指数上升幅度超过60%。形成了包括冶金、矿业、飞机、机车和汽车制造、造船、纺织、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业部门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就工业而言,到1945年,东北工业规模超过日本本土,亚洲第一。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烟囱林立,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区被誉为“东方鲁尔”。东北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1931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国2003年才达到
57.5%。1938年,伪满洲国共发电16.3亿度,而且有亚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发电,1943年,丰满水电站开始发电,发电能力每年22亿度,而到了
1949年整个中国发电量才43亿度。1943年时,东北以占中国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占全中国49.4%的煤,87.7%的生铁,
93%的钢材,93.3%的电,69%的硫酸,60%的苏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形成了庞大的人造石油、特种钢等当时领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业。1945年时,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东北占85%,台湾占10%,连年内战的“一穷二白”的中国其余部分只占5%。
再看看交通运输。1939年东北铁路里程超过10000公里,1945年达到11479公里,而中国1949年铁路总里程22000公里,1943年东北公路总里程近6万公里,而到了1949年,中国含东北在内公路总里程才8.09万公里。
1932年,东北航空线总里程1.5万公里,当年或近年的中国航空线总里程目前没有数据,但是可以参考的是,1950年的中国民用航空线总里程才1.14
万公里。1940年,时速130公里的弹丸高速列车由大连机车厂研制成功。1934年至1943年运营于南满铁路新京至大连区间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采用大连制造的SL-7流线型机车,全封闭式空调车厢。
农业反面:据1936年满洲国国务院的资源调查报告,满洲地区可耕地面积为4000万顷(40亿亩),其中已耕地2500万倾。森林面积为1亿7000万顷。年产大豆250万吨,小麦200万吨,稻子70万吨,小米100万吨,高粱800万吨,玉米500万吨,杂粮豆类(大豆除外)60万吨,棉花30万吨,烟草16万吨。存栏牲畜包括马400万匹,牛300万头,羊3000万头,猪4000万头。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满洲地区年产粮食约2000万吨左右,其中必须优先供应日军和满军的军事用粮、日本与朝鲜移民的口粮以及对日出口。根据关东军的要求,满洲国每年要向日本提供1000万吨以上的粮食,每年8月中旬开始征粮工作,11月底结束。除去来年的种子之后,中国农民的口粮所剩无几。由于粮食供应不足,当局规定中国人不允许运输、食用大米、白面,只能食用由玉米、小米、甚至榆树籽和锯末混合磨成的“协和面”,违者按照“经济犯”治罪。而日本开拓团移民不仅不需要交纳农业税费,还能按月领取口粮。
教育上,满洲国建立了完备的普及教育体制。在各级学校中以“民族协和”、“日满亲善”、“一德一心”为口号进行教育,满洲国规定在学校每届春丁仪式和秋丁仪式举行祀孔,多是在朝礼时由一位老师介绍孔子生平。1937年实行新学制,缩短大、中普通学校的学时年限。广泛设立职业技能学校,培养相关职业技能人员,而专门培养高层官吏和殖民统治骨干的大同学院和建国大学,延长学制两倍为6年,招收学生都以日本人为主,只有少数中国人。相对,以中国人为主的一般高等学校,则多是培养各种职业人员的学校。除人文、科学的教育外,重视学生的品格与体魄的培养训练,乡村学校注重学生对农业知识与科学耕种的训练,女学生还有家政训练课程。借此意图培养轻人文,重技能的供驱使满洲国民。满洲国的各级教师的培养较严格,对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有严格的制度。满洲国拥有一万两千所小学、两百所中学、一百四十所师道学校(院),以及五十所技术及专业学校(院)和一些军官学校。在满洲国教育系统中,共有六十万学生和两万五千名教师。另外,还有一千六百所私立学校(日本批准),一百五十所宗教学校以及哈尔滨地区的二十五所俄国学校。满洲国设立的大专院校有二十所,参与其事绝大部分是日本人。当时的满洲建国大学,教师90%以上为日本人,用日语授课。少数的非日本人用汉语或者蒙语授课。建国大学每年招生150人中,一半是日本人,另外满洲人50名(在满洲国汉族和满洲族人都称为满洲人),朝鲜、蒙古和白俄共25名。
与此同时,伪满洲国的城市化进程也突飞猛进。长春曾是亚洲近代唯一一个比东京还先进的城市,是中国第一个全由外国专家规划设计的城市,是中国唯一的仿照外国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国都新京(长春)”到1934年,整个城市全部掩映在绿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森林之都”的美称。到1942年,长春人均占有绿地2272平方米,超过华盛顿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5倍,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时在国际上声名鹊起。1934年,长春建成亚洲最大的无线电台——新京无线电台,长春是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是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管道煤气的城市。长春是中国第一个规划地铁的城市,1938年开始,在长春规划120公里的环城地铁和有轨电车道路,还有环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电讯线路采用地下管线,是亚洲第一个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
也就是因为东北的富足,所以苏联在出兵东北后进行了大肆抢掠.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150万军队在满洲里、朝鲜半岛北部、南萨哈林岛(库页岛)迅速摧毁了日本军队。仅仅23天的战争,苏联军队以极少的对日作战伤亡从中国换取了巨大利益,(中国抗战后没敢追究关于中国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加入苏联成为图瓦人民共和国的问题,又在1946年1月被迫同意了外蒙古独立,合计失去达173.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江山的清政府才丢失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唐努乌梁海地区和外蒙古大部是丰美的草原和高山森林、草场,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和丰富的矿藏,而我们中国人至今还以为那里都是戈壁荒漠。)还缴获了丰厚的战利品。这还不知足,从1945年9月到1946年5月,苏军把东北的工厂、矿山、电站等物资绝大多数拆运回国,9月起7个月里火车日夜不停,甚至连长春市政府的办公家具都不放过。仅拆运宏大的鞍钢就用了40天,发运货车60列。日前,仅从沈阳每天就有200辆货车开往苏联,到1946年初,大沈阳90%以上工厂都成空壳,连门窗都被拆走。共计劫走东北铁路机车的75%和货车的93%的客车。
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伪满洲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掠夺式的的战时畸形经济,其过程,凝结的千百万东北人民的血泪;而其结果,也只是给日本更大范围的侵略提供了物质支持而已,中国人并未从中收益——倒不如说是相反:伪满洲国经济越发展,中国灾难越深重。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