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和齐齐哈尔哪个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好?兰州市大学生创业补贴就业机会比较多?

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_百度知道
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综合现有各方观点,分别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性质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体现在总体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性失衡、人力资本存量的信号功能弱化、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差异、人力资本产权未得到充分保障、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对就业吸纳能力差异以及大学生的自愿失业选择等。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体现在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结构缺陷、社会资本的影响、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的作用、社会意识的影响、社会人格的缺陷、职业社会化偏差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经济学;社会学 一、经济学的分析
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非常重要,我国多位学者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经济分析和制度分析。这些研究有的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大学毕业生需求和供给以及大学生市场均衡问题;有的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相关的人力资本信号理论、投资理论、产权理论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有的利用人力资本理论以及教育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学等进行研究;还有的延伸到发展经济学,从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关系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展开研究。 (一)总体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
我国总体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局面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供求失衡的严峻局面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背景。具体来说,供给与需求的结构错位构成大学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进而影响其就业,这种错位主要表现在对就业地理及行业选择上。陈岩松认为目前国内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总体不平衡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外部因素,当今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三峰叠加”的态势,即应届大学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共同构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庞大供给流,这些集中到来的供给在短时间内给我国的就业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丁元竹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中国目前就业三大问题之一,但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存在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失业是合理和必然的现象,应该正确看待,不必过分渲染大学生失业的后果 ;牛金虎认为现行大学生就业统计由于统计对象范围过宽、统计口径太窄、统计指标太粗,造成就业统计缩水,人为夸大了就业难度 。 (二)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性失衡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扩大供给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有效供给的问题。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某种商品的供求平衡,而在高等教育市场上,价格机制很难奏效,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其原因在于供应主要由政府控制。刘宇舸认为政府垄断高等教育造成“市场失灵”与结构失衡,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回报率没有达到均衡点,私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致使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大学生内在质量下降(国有高校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方从表象上看是学生或学生家长,但学生和家长作为消费者个体的理性教育投资决策行为造成了群体行为的非理性,这表现为不管什么专业、什么学校在近期内都人满为患,人们考虑的是先占据这份社会资源,顾不上考虑机会成本,结果导致高等教育卖方市场格局。高等教育供求难以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求得平衡,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 (三)人力资本存量的信号功能反映
根据人力资本信号理论,教育只是一种筛选装置,它起着信号的作用。在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阶段的时候,大学文凭的信号作用慢慢变弱,一个人想在逐渐拥挤的人才市场上抢眼,只有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在大学文凭的信号作用变弱的情况下,就业选择充当衡量人力资本存量的信号作用。市场选择机制是将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与工作层次两者相匹配,市场选择过程本身就带有求职者信号的人力资本存量。杨伟国将大学生就业选择行为一般化为“大学生就业选择矩阵图”,表示大学选择就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和所在地区的组合,认为大学生偏好于选择行政级别高和大城市的单位就业,原因之一就是就业选择充当了衡量人力资本存量的信号功能 (四)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下降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上大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它受到投资预期收益率的影响。正如贝克尔指出,“惟一决定人力资本投资量的最重要因素是这种投资的有利性或收益率。”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人而言,如果预期收益率降低,就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如果预期收益率降低到低于其他形式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就会放弃人力资本投资,转而选择其他形式的投资。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处于不断下降状态,扩招后的就业难与同时出现的毕业生工资水平下降就是最直接的反映。马扬和张玉璐认为,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其高等教育都存在着较高的收益率,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基本上都高于其社会收益率;但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提高,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都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唐鑛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是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下降的过程,教育投资回报率的下降趋势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正常的现象。
另一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呈上升趋势。吴克明认为,从大学生和高中生收入水平的比较来看,我国大学生和高中生收入水平差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呈扩大趋势;从大学生与高中生的就业概率差距角度看,也呈现扩大趋势。就业冷并没有导致大学教育收益率降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教育收益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这正是大学生就业冷背景下依然存在大学热现象的根本原因,大学热反映了人们在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上的理性特点。 (五)大学生人力资本产权未得到充分保障
人力资本产权是指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运用自身人力资本的权利,它是由人力资本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发展权、处置权等一系列人力资本权利所组成的权利束。承认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产权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变革的重要反映。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统一分配”的制度下,大学生就业完全没有择业自主权,这严重限制了其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结果导致整个社会效益的损失。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产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但还受到很多制度方面的约束,其中户籍管理制度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体制性障碍。户籍制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非国有单位使用大学生仍然有进人和户口指标的限制,二是高校毕业生的跨省市流动受到限制,三是派遣的时间限制问题。 (六)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对就业吸纳能力有差异
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与就业效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存在着差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就有所不同。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通过研究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与就业效应 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就业状况。岳昌君、丁小浩(2003)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就业弹性与一般就业弹性密切相关,但其水平大于一般就业弹性;行业间高等教育“相对密集程度”的差异比地区之间的差异大;劳动力价格差异是造成受高等教育从业人员行业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几个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中、西部地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潜在的吸纳能力。同时考虑就业弹性和就业效应,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几个行业为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他们提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应适当调整工资收入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就业弹性高、就业效应大的行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去生产领域,去中西部地区工作,同时放低沿海地区的就业门槛。 (七)大学生自愿失业是理性选择
自愿失业是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吴克明、赖德胜(2004)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职业搜寻理论和保留工资理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实质是一种理性选择。 真心的希望我能为您解惑,谢谢!!!
2009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企业的首要决策是降低增量就业。在我国,金融行业、外贸行业、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而降低对新增人员的需求,因此,大学毕业生将会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就业群体。我想在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大学生是否也应该学会审时度势、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转变观念,合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勇敢地面对你的就业难问题,而你才是自己名副其实的舵手!因为思路决定出路!鲁迅先生说得好:“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其实,路就在你的脚下,看你是否能成为勇敢的探路者!就业不局限于某种模式,应该说个人的志向能力不同,就业的机会和概率也就不同。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高校毕业生总量的巨增,是近几年来高校扩招的成果,也是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标志。但扩招的结果是大学生毕业总量增加,其质量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问题。由于就业岗位的竞争日趋激烈,上大学似乎有走独木桥之嫌。如:我们国家公务员的十大热门职位如税务、海关、公安等有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而冷门部门如气象局、海事局等却无人问津,真是冰火两重天。这个问题深层次地反映了什么?大学生就业不完全是难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择业观念出了问题?大学生往往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择业过程中,常常是高不成低不就,好高骛远等等。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得他们在毕业求职中一味地埋怨理想和现实差距,倍感失落,从而产生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因此,大学毕业生端正求职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客观定位,选好目标,务实进取,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有选择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这个难题是可以解决的。如何在走出校门后,很快让自己就业并得到良好的个人发展机会,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仅供参考。一是大学生应该解放思想 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增强自立自强意识。正视现实,积极参与新形势下的多元化就业,应该是明智的选择。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去工作,无疑为大学生拓宽了就业面。古人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通过自身努力,就能为自己打出一片新天地来。在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的毕业生中,农学和医学学生的就业形势最严重。农科四分之一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危机(就业率低于30%),仅有10%的学生就业供需平衡,而农学、医学专业的人才又恰恰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最急需的。因此,国家提供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提前晋职(定级)、给予较高额度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大学生为什么不对此进行选择呢?也许去西部能够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大显身手,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同样,农村和边远山区也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据《北京青年》报日一篇题为《海归硕士当上村官贫困山村悄然变革》的报道说,赴英国留学5年,归国后捐资百万元,返乡当村官的浙江省永嘉县巽官镇小坑村章文琼,21岁赴英国留学就读于伦敦研究生管理学院,并取得了金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将在英国打工挣的76万元和回国后在上海挣的20多万元合计近100万人民币全部捐献给本村。这是个壮举,开创了我国高级知识分子携百万巨资回乡当村官的先河,也是和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挑战,给当代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树立了一面旗帜。据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南省3600名大学生赴农村任教36万农村孩子受惠;北京市200多名大学生到边远郊区任“村官”,所到之处改革、发展思路焕然一新。照此类推,每100名农村孩子需要一个大学生的话,全国大学生缺口有多大?竞争的焦点是什么?不是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更不是边远山区,而是国家公务员或大型企业(包括外资)事业单位,是那些薪高荣耀的岗位。二是面对现实 采取灵活就业方式 在就业环境不是很理想的条件下,大学生可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就业,也可以从事灵活就业,包括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就业过程本身就是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人的经历就是财富,多一些经历人生就多了一份经验,可以更好的寻找职业发展机会。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关键在于能否借此积累经验,为今后职业成功奠定基础。就业终身制将被灵活就业取代,从美国通用汽车的就业终身制可以看出其弊端,一旦企业倒闭,那么对员工来说就是灭顶之灾。现在讲究人才合理流动,你适合做什么就去应聘什么职位,在很多城市已经为大学生搭建了较好的就业平台供其选择。我的两个外甥先后于2004年和2005年大学毕业,他们没有按照家人的传统思路去就业。按说油田有就业的机会,国企的待遇也不错,但是他们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就业。大外甥毕业于兰州大学,就是不想回油田,要在北京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他被录用的第一家公司就是顺驰房地产有限公司,虽然这家公司不是国企,属于民营企业,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个人前途的发展,他看好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北京房地产行业,决心先在顺驰学会做房产销售,为自己的人生积累经验。他在顺驰工作的三年时间里,不仅得到了他的主管领导赏识,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可贵的人脉资源和销售经验。由于他头脑灵活,把他父母的房子卖了,又通过按揭方式成功运作了几套二手房和新房,为他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9年3月份,他已不满足在北京发展,毅然选择去澳大利亚留学。小外甥2005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有他哥哥的示范效应,也是不回油田,他选择留在廊坊大学城的本校下属的一家公司做中介工作,年收入也在五万以上,如果他们真的在油田就业,他们的工资不会超过现在的收入。谁能说他们没有在国企工作就不算就业呢?三是主动出击 挖掘人脉资源扩展求职渠道。在发达国家,即便是劳动力市场中介体系相当完善的条件下,基于人脉资源的社会网络资本的使用在大学生寻找工作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哈佛大学超过半数的MBA毕业生都利用了校友的人脉关系寻找工作。四是继续深造 度过就业困难时期。从微观选择来看,大学生可以尝试继续深造以错过职场风暴的高潮期。工作岗位不理想,因此,大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一方面增加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一点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尤其重要,另一方面也能够避过劳动力市场不景气时期,期望在两三年之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五是去私营企发展,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私营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制后出现的新生事物,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和让一部分先富起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500强企业除中国的中铁集团外,外国私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中国的私营企业之所以发展不快,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才的匮乏。大学生到私企去是明智的选择,大多数私企在创业初期因缺乏人才,在发展中难以突破瓶颈,如果一旦有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进驻,必将带动企业快马加鞭,飞跃发展,实现双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大家本能的心理取向,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在就业问题上大都抱着很高的期望值。期望值再高,也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实践。中国大陆富豪、上海首富陈天桥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做过秘书工作,从一个小网络公司发展到今天的盛大CEO,可谓中国网络史上的传奇。自古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屈能伸者乃成大业。很多毕业生误认为就业应该是到国家行政机关或是大的国企工作,那才叫就业,这是人们的传统思想在作怪。大公司和政府部门具有较高的工资,稳定的岗位,良好的工作环境尽人皆知;而民营企业和非正规部门,却是报酬较低、没有保障又不稳定,所有导致他们在就业问题上宁缺毋滥。事实上,许多民企和非正规部门提供的工作岗位往往需要一个人独挡几面,能更全面的锻炼和培养个人能力,这些岗位可以给许多到此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比较好的发展空间。关键是看你个人对社会和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我认为转变就业观念至关重要,无论你是在国家机关、私企、还是在农村、在边远山区工作,哪怕你是一个搞家政的清洁工(清洁工干时间长了有经验后开家政公司的也屡见不鲜)。只要你是凭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你就算是就业了。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出成绩。是金子就会发光;是人才就不会被埋没。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人通过什么捷径能够走上成功之路的!正如人们所说的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勤奋和努力才是最好的人生试金石!
六是广开门路 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 应当提倡大学生工作就业的全新价值观,要提倡和鼓励他们开展自主创业,毕业生创业者还可以为其他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自主创业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开公司,大学生可以选择开零售商店、开酒吧、通过网络开网店做网商、做自由撰稿人等等。上海市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共同合作设立了“上海市全国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资金”,总金额达到了1500万元。
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网络销售已成趋势,对创业者来说,成本相对低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创业模式,在阿里巴巴就诞生了很多成功的网商。大家熟悉的漂亮宝贝高嘉蔓就是大学生成功自主创业的佼佼者。她从1997年大学毕业时,高嘉蔓开始在郑州做时尚饰品店,并发展了N家店面。在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公司在几年的经营中一度陷入困境,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2004年,她决定二次创业,专做毛绒玩具。当时的高嘉蔓认为阿里巴巴的诚信通是最划算的推广方式,一年2300元,自己虽然缺乏资金,但还是能拿出这个钱来。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发展到现在,漂亮宝贝公司已经拥有一个十几人的电子商务部门。从网站的设计、推广到阿里巴巴诚信通的操作,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年销售额达上千万元,这不能不说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范。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本身的心理障碍也给大学生就业难增加了难度。克服大学生本身的心理障碍,是实现成功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祝大学毕业生朋友们早日走上成功的就业之路!详细见空间: 职场直通车解答团为您解答!
很正常,大学扩招的必然结果,不扩招的话,这批人也是难就业的
各方面因素积于一身的的结果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大学毕业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齐齐哈尔和大连创业哪个城市赚钱快 ?_百度知道
齐齐哈尔和大连创业哪个城市赚钱快 ?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两个城市各有自己的地域优势,市场商机也不尽相同,主要看你自己想从事的那个行业在这两个城市之间哪个更有优势,具体的要去进行市场考察和分析。
采纳率:20%
看你自己,各个城市都有优缺点。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坐落在吉林省四平市。学校建于1958年。现任党委书记卓越教授,现任校长张伯军教授。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吉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设在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肩负着全省所有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培训任务。多年来,通过举办助教进修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题研讨班、岗前培训班等形式,培训各类教师10000多人。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心。建校48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近50000人,成绩斐然。毕业生以基础厚、潜力大、能力强、素质好而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01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省级教学研究课题110余项。自1989年评审教学成果奖以来,学校连续五次获5项国家教学成果奖,获3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占地92万平方米(1385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校园宽阔,环境优雅,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学校。基础设施先进,功能配套齐全,为有志者做学问和莘莘学子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五”以后,吉林师范大学进入超常发展阶段。现已形成了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等协调发展的格局。专业齐全,体系完整。目前,学校拥有22个学院,3个教学部,7个教学中心,20个研究所,有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英语、俄语、日语、朝鲜语、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美术学、音乐学、电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生物技术、通信工程、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公共事业管理、编辑出版、旅游管理、新闻学、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艺术设计、社会体育共39个本科专业,87个实验室。全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0371万元,固定资产总值5亿元。图书馆藏书147万册。全校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13125人,研究生543人,成人教育学生8000余人。
吉林师范大学拥有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1365人,专任教师833人,有中科院院士1人(双聘),教授、副教授287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教师377人,博士生导师2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吉林师范大学始终牢牢把握办学质量生命线。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以狠抓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成效显著而蜚声全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构建教师教育新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师魂、全面发展的师观、热爱学生的师德、教书育人的师能,教学质量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教务处连续两次被评为“省优秀教务处”。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优秀课程38门。学校先后6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在“挑战杯”、“电子作品设计”、“大学生艺术节”等全国性大学生科技、文体竞赛中多次获奖。现在,学校已成为有志青年报考和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热点。入口丰,录取线比省定本科线高出5—7个分数段;出口畅,近几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6%以上,北京、上海、天津、大连、福州、杭州等外省城市的重点高中和吉林省高校纷纷前来选拔毕业生。如今,学校毕业生已遍布25个省、市、自治区。
吉林师范大学从1979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 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法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美术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自然地理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电子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覆盖了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7个学科门类。
吉林师范大学科研事业发展迅速,科学研究硕果累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取得显著成绩。“十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7项,省、市级科研项目286项,通过鉴定的技术成果144项,获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5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工具书等20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在2006“十一五”开局之年,学校科研工作喜获丰收,全年获准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5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编著、教材等52部;获得2006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四平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8项,获得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36项。学校现有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满族文化研究基地和东北文化研究中心;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专门史、基础数学、无机化学、思想政治教育、文艺学;有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实验室。学校落实科教兴省战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2001年连续两次被省政府评为“科、教、企协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全省高校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先进单位”;2005年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十五期间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先进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对外学术交流十分活跃,校际合作广泛。在国内,定期参加全国地方师范大学联系会,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12所省属重点高师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和定期联系会议制度,与全国70多所师范院校建立了定期交流的协作和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国际上,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乌克兰、韩国等国家的22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外籍教师300余人次来校讲学。主持召开了部分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十五”期间,吉林师范大学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以本科教育为主,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其他类型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确定了“彰显特色,提升内涵,重点突破,和谐发展”的战略思路,确定了“立足吉林,面向全国,为基础教育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的服务面向定位,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
展望未来,吉林师范大学发展后劲足,发展潜力大。吉林师范大学将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为推动力,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强调质量是生命线,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朝着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齐齐哈尔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州经济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