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乡镇卫生院大全苹果集团的农场主是按照村还是乡镇来划分的呢?

种什么?怎么种?——五位家庭农场主的供给侧改革之路_网易新闻
种什么?怎么种?——五位家庭农场主的供给侧改革之路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种什么?怎么种?——五位家庭农场主的供给侧改革之路)
  『编者按』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2013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提出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流转。4年来,我省通过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等,把能人培养成专业大户,把专业大户培养成农场主,家庭农场的发展渐入佳境,并逐渐成为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新兴力量。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省共认定家庭农场9612家。  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农场主最知农产品市场的阴晴冷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中,他们在想什么?又是如何干的呢?初夏时节,记者深入忻州、阳泉、晋中、临汾、吕梁等地,探析家庭农场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径,感受农场主的新思路、新期待。【忻州】高士云:“粮改饲”改出种养新天地  高士云今年29岁,2013年,放弃在陕西咸阳中心医院优越的工作,回到家乡神池县龙泉镇戎家梁村办起了家庭农场,经过4年的奋斗,他的丰润家庭农场已成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高士云的家庭农场处于戎家梁村村口,红顶白墙的办公楼干净整洁,蓝顶白墙的标准圈舍不时传来“哞哞”的牛叫声,整个养殖场呈现出一片生机。  戎家梁村地势较高,土地保墒性能差,加之当地气候条件并不优越,一直是当地农作物的低产区,村民们以种植普通玉米、土豆为主。近年来,多数人已迁走,常住人口仅有16人。  高士云的家庭农场共有土地228亩,从农场成立之日起,就伴随家人和村里人的质疑声,在这样一个条件恶劣的地方搞规模养殖能行吗?如何依靠这228亩地搞好肉牛养殖成了他日思夜想的问题,大量实地走访和调研后,高士云决定放弃种植以前的普通玉米,改种青贮玉米。  高士云一步步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用200亩土地种植了青贮玉米,其余少量土地种植其他作为辅料。玉米秸秆回收后一半用作青贮,一半加工成干草,根据季节的变化可随时调整饲草结构。高士云说:“青贮玉米又叫饲料玉米,用来养牛再好不过,青贮玉米养牛,牛的粪便再还田用以种植饲料玉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链条,自然养牛的效益就高了。”  经过近4年的艰苦创业,高士云的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现有优种肉牛56头,其中基础母牛40头,品种全为市场认可度极高的西门塔尔肉牛,3年内可繁育到200头。  记者点评:一些地方“一粮独大”,种植结构单一,种养不衔接,产业融合度低,影响了种植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实施“粮改饲”,推进农牧结合,延长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的互通互联,才能促进农业的增值和农民的增收。【阳泉】李文华:插上科技的翅膀  “五一”期间,记者来到阳泉平定县张庄镇宁艾村,寻访世纪家庭农场的主人李文华,没承想,他在外地洽谈项目,没能见到其人,农场的“管家”梁海亮接待了记者。谈笑间,钻进一个温室大棚,与一般温室不同,里面没有种植蔬菜,而是一片绿油油的植株,老梁说:“这是农场引进的葡萄新品种 早黑宝 ,现已挂果,收入不错,计划扩大种植面积。”  今年29岁的农场主李文华,2011年大学毕业后开始承包农田创业。他没有像其他农户那样种植普通蔬菜,而是瞄上了农业科研新产品的栽种。他上太原、赴寿光,先后引进蔬菜新品种20余个,在自己的农场推广穴盘育苗、间作套种、轮作换茬等种植技术,地里作物长势良好。  为了保证农产品的优质高效,李文华和技术人员一起攻克了苗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温湿度和气体调控等5项技术难关,解决了早黑宝葡萄、红玛瑙大樱桃坐果率低的难题。他承包的100亩土地,50多亩种上了最新品种的早黑宝葡萄,10多亩种了市场抢手的红玛瑙大樱桃,仅这两个品种,进入丰产期后,年销售就有100多万元。  记者点评:减少普通农产品或劣质农产品供给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的驱动力,政府应通过各种手段,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农业科技,并通过农业科技的使用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晋中】张九元:向机械化要效益  立夏刚过,地里的玉米种子已经发芽,钻出地面有一巴掌的高度,整齐地排列在地垄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榆次区弓村兆丰农场的主人张九元正在地头查看玉米的苗情,他说:“今年的苗情不错,有了这个基础,秋天我就不发愁了。”  张九元家里排行老九,弟兄九个全都务农,张九元尤其出众。2012年,张九元先从村民手中流转240多亩土地,后来,他又替人托管土地1000多亩,为农户提供播种、管护、销售一条龙服务,成了晋中有名的土地“保姆”。去年,张九元靠种地收入有20多万元。  都说种地不挣钱,可张九元不这样想。他打理的1000多亩地,种的全是常见的玉米,不是什么新奇的作物,按最近几年的市场行情,别说盈利,能保本就不错了。他高产高效的秘密是什么呢?  张九元从厂家批量购进优良的玉米品种,从作物播种、肥料施用、药物喷洒到庄稼收割都是规模化作业,把机械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落实到生产每一个环节,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张九元对记者说:“同样的作物,同样的土地,由我种植,每亩地比别人节约成本200元左右,靠的就是生产机械化。”  走进张九元家的院子,只见偌大的院子里停满了各式农机具,播种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深松机、玉米收割机、农药喷洒机……林林总总的农机具着实让人开了眼,在张九元眼里这些机械就是自家的宝贝,因为他靠这些铁家伙发了家致了富。  记者点评: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全面进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阶段,玉米、小麦、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链条已经被打通,要扩大除“三大主粮”之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实现耕种、收获和加工的全程机械化是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临汾】范斌:特色种植铺就小康路  眼下,正是小麦灌浆的时节,曲沃县范斌家庭农场绿油油的麦子,随风摇曳,像一匹望不到边的起伏的绿色绸缎,再过一个来月,将迎来一个大丰收。范斌说:“我的麦子看着和别人家的麦子没什么两样,价格每公斤可要高出4角钱,因为我种的是小麦种子。”  范斌家庭农场位于曲沃县史村镇郇村,土地流转800余亩,年销售农产品总值100多万元,农场年纯收入近30万元。  范斌今年32岁,头脑灵活,眼光独到。他一开始就避开大家都种的普通麦子,把目标瞄向了小麦育种。以前,别人家的小麦亩产只有450公斤,土地流转后,成片的土地统一播种、施肥、收割,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小麦产量也提高到了550公斤。范斌说:“我的农场与种子公司签订良种繁育合同,所产的小麦销售无忧。”  在当地,收完小麦都是种夏玉米,这是祖祖辈辈留下的传统。范斌刚开始也种夏玉米,效益平平。2014年,范斌发现周边村的两个养牛场,每天需要从外地调运大量的养牛饲料,这让他茅塞顿开。他开始探索种植饲料玉米,变种粮为种饲料,这一招又给农场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记者点评:现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思路决定出路,解决玉米种植过剩的问题,可以把一般籽粒玉米改种大豆、杂粮等作物,也从玉米本身入手调整结构,比如种植用于养殖的青储玉米,这样的行为,其实无意中也契合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吕梁】韩志平:构筑绿色“发展梦”  嫩绿的杨柳,清澈的泉水,挺拔的松柏,起伏的山峦,这就是韩志平的贺家会乡寨子沟家庭农场,一块纯天然的黄土地。4月的寨子沟被野鸡的啼鸣叫醒,田地间不时能看到辛勤劳作的农民雇工。  寨子沟原是一条狭长的黄土沟,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为了把这块土地经营好,韩志平先从规划上入手。他跑省城、去北京,寻求各界的帮助,虚心请教各方面的专家,甚至将外国专家请到了山沟里。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思路在他心中逐渐成形。  2012年,韩志平进驻山沟,开始插柳播绿。他拿出自己的积蓄,购买油松、杨树、槐树、杏树等树苗,5年间,韩志平栽植各类乔木2000多亩。去年和今年,他又种植了1000亩连翘,这些树木不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还成了沟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市里的、县里的、乡里的游人纷至沓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怡人的风光。  登上寨子沟的最高处,极目四望,层层的山峦被染绿,成片的山桃花、连翘花点缀其中,俨然一个世外桃源。韩志平说:“眼前这些郁郁葱葱的林木,就像一个绿色的银行,将来不但能有经济收入,还能收获一个山清水秀的生态观光农业园。”
  记者点评:退耕还林既是生态工程,又是民生工程。中央的6个“一号文件“都要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按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营造经济林和景观林为主,将退耕还林工程与特色效益农林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紧密结合,方能达到生态保护、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效果。本栏稿件均由本报记者李全宏采写
(原标题:种什么?怎么种?——五位家庭农场主的供给侧改革之路)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点击数:1&&&&
发布时间: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主办杨凌示范区科技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运维电话:029-
陕ICP备号-2    网站标识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陕西苹果网络营销推广策略研究.doc 2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陕西苹果网络营销推广策略研究
所在院(系)
电子商务082班
陕西理工学院
2012 年 6 月 15
1 陕西苹果网络营销现状 2
1.1 农产品网络营销综述 2
1.2 陕西苹果产业现状分析 2
1.3 陕西苹果网络营销现状 3
2 陕西苹果网络营销发展困境 4
2.1 网络营销基础薄弱 4
2.2 网络安全问题 5
2.3 网络应用不足 5
2.4 “陕西苹果”品牌问题 6
3 陕西苹果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7
3.1 网络建设策略 8
3.2 网络培训策略 8
3.3 产品品牌策略 9
3.4 渠道策略 11
3.5 SNS营销策略 12
3.6 网络促销策略 13
参考文献 16
英文摘要 17
陕西苹果网络营销推广策略研究
(陕西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电子商务082班,陕西 汉中 723003)
指导老师:张党利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营销已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我们的生活也因网络的发展而发生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网络营销过程中还是存在有很多的问题,因此网络营销已被国家和各专家人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尤其是网络营销策略模式的研究。目前网络营销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于阻碍网络营销发展因素的研究,网络营销策略的研究等。
农产品网络营销已成为当前农产品营销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主要应用文献研究,理论与调研分析等方法,以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以及取得的经验和在网络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的分析,进而分析陕西苹果网络营销现状以及在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其他农产品网络营销推广的策略模式,提出适合陕西苹果网络营销推广的推广策略。
【关键词】网络营销;陕西苹果;策略
1 陕西苹果网络营销现状
1.1农产品网络营销综述
当前,农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农产品难卖,其实质问题是小农户与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灵,农村市场商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农产品应用电子商务,将对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推广产生影响。
1.2陕西苹果产业现状分析
陕西省是世界著名的苹果优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苹果生产大省,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是陕西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1年底,陕西省水果种植总面积达到1714万亩,瓜果面积1114万亩,产量1420万吨,成为全国水果生产第一大省。
根据陕西省果业部门调查统计,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达到959万亩,产量960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猕猴桃种植面积90.9万亩,产量7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
陕西苹果生产区域布局通过近多年来的调整优化,形成了由27个基地县组成的渭北苹果带。陕西省立足资源优势,狠抓苹果产业不放松。陕西省以苹果“四项关键技术”和建设绿色果品基地为载体,以提高果品质量为目标,常抓不懈,使果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陕西苹果生产地主要集中在渭北黄土高原延安、铜川、渭南、咸阳、宝鸡5市的27个县区,这些县区地处暖温带,土壤为黄绵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优越的光、热、水、气及纬度、海拔高度,为生产优质苹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国内外公认、且被生产实践证明了的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近年来,陕西省苹果产业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初步建立了以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为主体的良种繁育体系,红富士、嘎拉等良种比例大量提高,早、中熟和晚熟的比例调整为20:80。全省优质果率达到60%。主要出口东南亚、东欧、西欧、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边境贸易主要销往俄罗斯、越南、泰国、缅甸和香港等地区。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农业部为支持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我国苹果的发展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陕西苹果产量首次破1000万吨_新浪延安
陕西苹果产量首次破1000万吨
陕西传媒网评论
  核心提示:经过14年的连续发展,陕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连片种植苹果区域,苹果产量占全世界六分之一,种植面积高达1040万亩,但在今年,苹果销售却成了部分果农、果商的沉重负担。陕西苹果产量在首次突破1000万吨时,价格却下跌约30%。面对今年苹果价格的起伏波动及市场变化,值得陕西果业相关部门和每一位果农去深入思考。
在苹果销售市场普遍疲软之下,超市苹果价格并未明显下滑
  苹果低价滞销难出手
  “亲们,大家齐给力!我家的三万斤富士苹果一点都没有卖。”昨日上午,一条促销苹果的消息在微信媒体圈被转载,发布人@张晶晶说,实在看不下去父母为苹果滞销煎熬的样子。
  “6亩红富士苹果除了在去年七八月份以每斤一块二三卖了5000多元的嘎啦,剩下的3万斤成果至今堆在墙角没什么动静。”咸阳市礼泉县骏马乡北庄新村果农张兴庆在电话另一端叹息着:去年苹果收购价格是每斤1.53元,目前相同质量的果子七八毛钱也没有客商来要,而今年在他的家乡,苹果收购价最好的是每斤1.01元。“主要是没有客商收购,全村五六十户几乎都没出货,周围几个村子的果农销售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今年苹果销售伊始,张兴庆就意识到“情况可能比去年还要糟糕”,苹果收购代办处只接收亲友的苹果,像张兴庆这样没有批量销售渠道的普通果农,只有干着急的份。“天天在村口张望看有没有果商开着卡车来,给他们打电话有的都不接,接电话的几个说去年赔了,今年行情不好,暂时还没有出手的打算。”
  为了促销,张兴庆把全家都发动了起来,自己外出联系,女儿张晶晶也在元旦那一天开起了网店,“一箱子10斤,售价四五十元。卖了能有40多箱吧。”这样的销售额让张兴庆一点也乐观不起来,“动手太晚了,村里开网店早的都销售上万斤了。”除了果农为苹果销售犯难之外,果商也在为相同的问题“感到头疼”。
  “9个果库的3600吨存货,目前只走了300吨,都是最优质的果子,价钱是每斤4.2元,算是保本价。”在延安市黄陵县经营果库的陈友科1月16日告诉记者,面对苹果低价销售的普遍格局,目前企业正在亏损经营,而像他这样“出血”支撑的果商并非个案。
  陈友科在去年11月苹果开始收购时,已经感觉到苹果价格下滑的趋势已成定局:每斤3.2元,比去年同期掉价一元。到了月底价格掉到了3.0元。到了12月份,价格下滑到2.5元,“这个时候好果子基本都收完了,入库的都是老园子的果子。”价格最惨的要算遭受冰雹的等外苹果,目前每斤只有五角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研究中心主任赵政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我最近跑了全国不少苹果产区,相比之下,陕西苹果的市场情况还是最好的,不但优于外地苹果,而且还优于其他许多水果。”
果商陈友科正在为3000吨苹果存货着急
  丰产不丰收每斤平均跌价一元
  “我们的果库每月运行成本是5800元。每斤苹果的包装费、纸箱费、工人工资及代办费就是一元钱。”陈友科扳着手指告诉记者,关键是出货300吨后,再也没有客商来了。按照往年的经营情况,距离春节前,应该出货一半了。
  从广东传来的消息也不乐观,每斤苹果的批发价格是3.0到3.6元,尺寸小点的苹果价格更是低到了2.8到2.9元每市斤。而一车苹果到港的运费大约7000元,在当地果品批发市场的代卖费是3000元,入场费200元。“这些都是雇佣当地经销商的价格,要在水果批发市场租一个档口,成本价则要上百万,每月月租也要几万元。陈友科对往后的销售趋势也不看好:今年低价、滞销已成定局。
  咸阳市秦都区双照街道办事处的南寺照村果农张网帕家的3.5万斤苹果在去年年底也是“一点都没卖”,其他果农家的苹果,“都在家里摆着呢,正在为销售发愁。”往年苹果成熟后,村里都会有客商来上门收购,进入12月,就基本销售得差不多了,但去年年底只来了一两个客商,“打个照面就走了,留也留不住。”
  相比黄陵、洛川等地的高原苹果,靠近省城西安的咸阳秦都区及相邻的礼泉县的平原苹果在硬度、甜度上要略逊一筹,“像这种晚熟红富士品种,全部套的是白色塑料膜袋,往年收购价格在每斤1.3元左右。看到今年迟迟没有客商,果农们心理价位已经降得很低了,表示一块钱以下也要卖。”
  记者从省果业局获悉,前年陕西苹果总面积1040万亩,平均单产公斤/亩,同比增产5%-7%;总产达万吨,同比增产5%-8%。总产、单产均有望创历史新高,但是,苹果价格比前年下跌0.5元到2元不等,全年苹果企业有30%的亏损面。
  “今年苹果价格总体上有一定下跌,平均每斤比去年低一元左右,其中早熟苹果大约低五毛,晚熟苹果低一元以上,优质低不足一元,普通低一元以上,这其实是属于理性回归,如果继续维持去年的过高价位,苹果产业就无法持续了,只能自毁前程。”省果业局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2015年1月份到10月份苹果出口总量58万吨左右,下滑了12.9%,而进口总量达到7.94万吨,比2014年增加了230%。出口比率远远低于进口,造成本就供大于求的国内市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经济下行,农副产品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前两年国内苹果价格过高,相似、相同类型苹果国外进口的价格比国内生产的还低,形成价格倒挂。”省果业局表示:苹果价格下跌,与产量丰收有关,也与果农囤果有关,加之汇率变动带来的出口不畅,多重因素叠加造成了陕西苹果产业如今的困局。保守估计,今年陕西苹果平均单价下降在1元左右。
  北部山区和渭北高原地带苹果销售不错
  从2015年8月开始到年底,陕西苹果陆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收旺季,记者走访发现,有的地方的确是大量苹果无人问津,而有些地方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果农一亩果园的收入达到一万多元。
  黄陵县苍村乡上常村李应虎家有7亩果园,套了7万个袋子,卖了7万元。去年10月他在地头以3.21元的批发价全部卖给了果商,李应虎认为去年的苹果买得不错。李应虎给记者算了笔账,7亩果园共投资3万元,扣除成本,他和妻子忙了一年落下4万元,“这可算是闹得好的。”在李应虎所在的上常村,果农几乎都没有库存的果子。
  “黄陵的苹果没有洛川苹果名气大,但质量却差不了多少。所产的苹果几乎都远销到了广东,四川、河南,包括苹果大省山东也有陕西的市场。”黄陵县果业局副局长梁春辉向记者介绍说,黄陵县现有苹果23万亩,其中挂果20万亩。今年全县苹果总产量达31万吨。全县除隆坊镇、田庄镇部分村组遭受3次冰雹外,其余乡镇村组未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苹果产量、质量较去年有较大提升。
  今年黄陵县中早熟苹果销售价格起步与去年同期持平,之后一路下跌。全县嘎啦苹果最高收购价起步4.2元/斤,最低1.7元/斤左右。晚熟富士价格起步每斤2.5-3.5元左右,平均价格2.7元左右,遭受冰雹的价格在1.5元-2.0元左右。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县苹果现货销售全部结束。今年全县冷(气)库存8.7万吨,只有20%是果农的,其余为果商收购。目前库存出货一万吨左右,价格在3.5-3.8元左右。县果业局抽调4名干部专门从事苹果电子商务工作,全县共建苹果电子商务网店38个,网上销售从业人员100多人,已经通过网上销售苹果0.39万吨。
  调查中,考虑到陕西苹果主产区南北差异,果子质量分布不均的特点,记者分别对洛川、宜君、白水、蒲城、富平、秦都、兴平、礼泉、凤翔等9个苹果种植县区进行了走访。一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即陕西北部山区和渭北高原地带的苹果价格今年虽然有所下降,但果农的苹果已经基本售完,销售量占到全省苹果总产量的80%左右,果农平均每亩收入在6000元到一万元之间。同时,关中平原到渭北高原边缘地带的苹果价格较低,销售难的情况比较普遍。
  苹果依然是果农优势产业
  “每斤苹果的生产成本大约就是一元钱,按今年行情不好的价格每斤卖两元多,就是对半利润呀,咱农民在哪能找到这么好的营生。”节令已经过了大雪,一天比一天冷,黄陵县上常村的刘润民老汉在傍晚时分依然在自家的果园里忙碌着。在他的周围,不少果农也忙着修剪果树,清理果树身上的枯枝老皮。果农们说,之所以这么对果树精心管护,就是因为今年的苹果还是没有让他们失望。
  刘润民10年前经营大货车,“出了个事情,赔得我就没翻起身。毕竟搞运输投资太大。”回到家后刘润民重新经营起了苹果园,再没改过行,“年底一算账,感觉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我家6亩地,每年最少纯收入4万元,这样一算,我和我老伴在城里都算是拿高工资的技术工了。”在刘润民看来,“纯使用有机肥可能费用会高一点,但是苹果的收购价格会高出两毛钱以上,另外晚摘的苹果收购价会更高。以套袋为例,优生区苹果套的是纸袋,每个袋子1毛钱,而非优生区则是塑料膜袋,一个价格不到一分钱。”
  前年黄陵县给几个乡镇的果农下发了防雹网,在今年让刘润民等果农一下子感受到了未雨绸缪的重要性。“我们几个村子冰雹小,几乎没受什么损失,苹果价格因此每斤提高了两元钱。”
  西安北关和南郊几家水果超市的店主告诉记者:2015年苹果销售整体不如2014年,但几种高端苹果销售量基本和2014年差不多。“你像这个12个装的90洛川苹果,最便宜的也卖90元;24个装的70苹果,批发价50元一盒,零售价最少60元。每天要走几十盒。”店员告诉记者:名优产地、品相好、口感佳的苹果在市场上依然受青睐,价格打折并不大。
  “今年陕西苹果的总体销售比去年慢了5%,但却比前年快了2%。陕西苹果依然是大农业中最好的产业,经济效益高于粮食,经济风险低于畜牧,市场周期小于林业,带动辐射作用为一比十,既富民又富省。”省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产业经济专家陈瑞剑表示,各产区需要优化生产布局,科学划分矮化与乔化,以及早中晚熟果品的生产布局;二是优化市场布局,大力开拓国际鲜果市场和国内果汁市场,积极探索“互联网+苹果”的现代销售模式;最后还要合理引导鲜食消费和加工消费的市场需求,加强苹果加工品的多元化开发,均衡消化不断增长的产量,稳定市场预期。
(编辑:ya0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有多少个乡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