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退出国寿嘉年天天盈怎么样。

拒绝访问 | www.dir28.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dir28.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db0d09dfdb4388-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苏罡: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年度报告之二——产品特点与市场发展现状_孙博养老金融_传送门
苏罡: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年度报告之二——产品特点与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企业和个人在养老保障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相关管理办法的不断发布和完善,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及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在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市场前景良好的同时,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也逐步显露出产品和政策方面的一些挑战,对此本报告提出了产品创新和改革的建议,包括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强化个人养老保障管理功能、加大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创新能力、加大互联网基因的融合等。基于此,《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对我国的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年度报告”的课题成果。本课题分为四部分:产品概述与发展历程;产品特点与市场发展现状;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市场机遇与挑战;产品创新与改革建议。(一)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特点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包括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和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其业务特性也可分别从两种产品形态来归纳总结。1、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特点(1)客户面广。养老保障业务可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团体客户,提供养老保障以及与养老保障相关的资金管理服务。(2)安全性高。运营模式类似于企业年金管理模式,实行第三方托管制度,受托管理、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等相关职责可以委托其他合格金融机构承担,按照独立账户管理,遵循专户管理、账户隔离和单独核算的原则运行。(3)投资范围宽。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和账户管理比照保监会保险资金有关规定执行,随着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也进一步拓宽,尤其是非标资产的投资品种进一步丰富。(4)形式多样。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根据客户需求不同,可以量身打造不同的产品形式,包括薪酬递延、福利计划、账户管理、待遇支付、员工持股等服务。(5)领取灵活。区别于企业年金领取条件限制,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允许退休、满期、身故、出国定居、离职领取、个人退出等在内的多种领取形式。2、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特点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面向个人客户,实质上类似于个人客户的理财型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产品设计灵活。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既可以设计成封闭式,也可以设计成开放式,封闭式产品类似银行定期理财,而开放式产品则类似公募基金,可以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短期和中长期的理财需求。(2)购买门槛亲民。封闭式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1万元起投,相比同类型的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的起投标准,投资门槛更低,可以吸引更多普通金融消费者的关注。开放式产品1000元起投,和公募基金产品相差无几。(3)投资收益稳健。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无论是封闭式还是开放式产品,往往通过非标资产的合理配置,获取稳健的投资回报,从近年来发行的产品情况来看,投资收益一般高于同类型可比的其他个人理财产品。表2
2016年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比较注:数据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4)风险控制严格。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产品管理人主要是养老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保险公司以风险管理见长,因此对于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风险控制尤其关注。通过将风险管理纳入产品管理人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设立年度新增业务与产品管理人资本实力相匹配的审慎发展制度,以及引入风险准备金机制,基本可以确保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安全运作。表3
个人养老保障产品与银行理财、基金产品比较(二)发展现状1、市场主体根据保监会规定,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涉及产品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三类市场主体。职能方面涵盖受托、投资、账管、托管四大职能。(1)产品管理人《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寿险〔号)首次提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管理人”的概念,并且明确,产品管理人是指开展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的养老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管理公司。目前,市场上获准经营养老保障业务的机构包括6家养老保险公司和1家养老金管理公司。未来,随着新华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展业务,以及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筹)获批开业,养老保障管理市场主体将进一步扩容。表4
养老保障管理业务产品管理人注:数据来源于各公司官网信息披露专栏从各产品管理人的官网信息披露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底,5家养老保险公司养老保障管理业务合计管理规模超过1200亿元,其中平安养老管理规模位居第一;国寿养老紧随其后,管理规模位居市场第二;太平养老和长江养老管理规模相当,排名第三;泰康养老目前仅开展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规模较小。表5
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期末管理规模(截至2016年底)注:平安养老、长江养老、太平养老数据来源于其官网2016年度养老保障管理业务信息披露;国寿养老数据来源于2016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泰康养老数据来源于其官网2016年养老保障产品年度权益报告;安邦养老、建信养老金未对2015年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情况进行披露。(2)投资管理人《管理办法》规定,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的投资管理人可以由产品管理人自行担任,也可以委托符合要求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等专业投资管理机构担任。实践中,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的投资管理人主要分为三类情形:第一类是产品管理人自行负责投资运作,目前长江养老、平安养老、建信养老金基本采取这种模式,该模式有助于提高沟通效率,同时提升公司自身管理资产规模;第二类是委托集团内部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投资运作,比如泰康养老的智选系列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委托泰康资产担任投资管理人,太平养老的金中金系列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委托太平资产投资运作,安邦养老的养生6号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委托安邦资产投资运作,该模式则有助于依托集团优势平台,体现专业化分工与精细化管理;第三类是委托其他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投资运作,比如国寿养老推出的国寿嘉年天天盈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委托嘉实基金担任投资管理人,该模式可以充分借助市场的力量,选择市场上较适合的投资管理人,但对于外部投资管理人的管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采取该模式的产品较少。(3)托管人根据《管理办法》,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托管人的选择比照保监会资产托管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针对各家公司公开披露产品信息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的托管行主要以国有四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2、产品发展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一是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类年金属性逐步淡化,薪酬激励功能得到开发。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面世之初,仅有团体型产品,且产品主要定位为企业年金计划的替代方案或补充方案,具有非常明显的类年金属性。此后,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深入挖掘,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功能得以拓展,因其较为灵活的制度设计,在薪酬延付管理、员工持股计划管理、留才激励等方面展现出较强的吸引力。近年来,以长江养老发行的薪酬延付型和员工持股型产品为代表的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在服务国企薪酬改革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后来居上,受到市场广泛关注。2013年5月,《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养老保险公司可以发行面向个人销售的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自此掀开了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发展的新阶段。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一经面世,便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购买门槛一般低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可适度配置非标资产,投资收益普遍高于银行理财产品,且大型保险集团良好信誉使得产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预期。各家公司发行的封闭式产品基本处于上市即抢购一空的状态。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国寿养老、平安养老、长江养老、太平养老、安邦养老以及建信养老金公司等都已成功发行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三是开放式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得到快速发展。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面世之初,主要以一年期内封闭式产品的形态出现。此后,为了推动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健康有序发展,避免产品管理人盲目扩张产品规模,2015年《管理办法》首次提出,养老保险公司三年期及以下封闭式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年度新增业务规模应与公司的资本实力相匹配。在此情况下,各家机构逐步开始业务转型,在三年期以上封闭式产品因流动性较差而缺乏市场空间的情况下,探索灵活申赎的开放式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并且以其高于货币基金的稳定收益获得个人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开放式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销售规模已经超过封闭式产品,尤其是可灵活申赎的万份收益披露业绩的类货币基金产品规模增长显著。3、销售渠道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客户为企事业单位,销售过程中基本上对接客户单位的人事或财务部门,其销售模式主要采取公司直销。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客户为个人金融消费者,其销售模式体现出如下特点:(1)销售渠道多元化从市场公开信息来看,主要分为自有互联网平台直销和第三方代销两种模式,其中第三方代销又可以分为通过银行渠道销售和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两种类型。据行业内部交流以及针对市场的不完全统计,直销渠道建设方面,国寿养老、平安养老、长江养老等公司已经建立了官网直销平台,其中,长江养老等公司进一步顺应“互联网+”趋势,搭建起微信公众平台的产品销售与服务功能;银行渠道方面,主要合作对象既有国有商业银行,也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有地方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包括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上海农商行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则以微信理财通、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等渠道为主。(2)充分借助集团资源各家公司都充分依托集团支持,发挥各自集团在销售渠道方面的优势与特长,提升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营销覆盖面。比如,平安养老将陆金所和平安银行作为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以此打响产品知名度;长江养老借助太保在线的平台与客户资源,实现个人客户引流;建信养老金则发挥建行的网点资源,依托银行销售力量推广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作
罡: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副理事长《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总 报 告1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一体三翼格局初成--董克用
姚余栋战 略 篇2 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17)--董克用 甘犁3 从概念框架到政策探索: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路径--董克用 孙博行 业 篇4 养老金金融:体量稳增长与投资低收益并行--胡兵
孙博5 养老服务金融:跨界业态下的多元化探索--岳磊6 养老产业金融:行业并购兴起,多元发展仍是趋势--曹卓君
秦婧专 题 篇7 海外养老金资产管理:资产配置仍是核心,委托投资渐成主流 --王彦杰 胡俊英8 养老社区:社会需求巨大,发展模式仍在探索--冯丽英9 改革与嬗变:企业年金理事会发展趋势探索--何少锋 孙博10 创新与变革:“互联网+”下养老金资产管理--朱海扬
浦鹏举11 PPP与养老产业:供给侧改革下养老产业融资新路径--张岚 王玮12 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公私合营与本土创新--张佳康产 品 篇13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市场积极探索,呼唤政策引导--刘建宇
张学成14 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监管规范与产品创新--苏罡15 养老型基金:从储蓄养老到投资养老的新途径--孙博16 养老金产品:年金资产配置时代新工具--闫化海17 从长期资金到长期资产:养老REITs的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 --陶静 边砺砚 张一辰18 养老信托:制度优势蕴育广阔前景--张明玺19 “以房养老”:小众养老方式的本土化探索 --张栋
孙博 注:本文原载于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微信公众号。
即将打开""小程序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孙博养老金融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孙博养老金融 最新文章“国寿专享卡”能否转为其他4G套餐?如何办理?_百度知道
“国寿专享卡”能否转为其他4G套餐?如何办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您好,可以变更为其它4G套餐,但需遵循其他4G套餐迁转规则,用户可在中国联通营业厅申请办理。注:靓号用户如果办理套餐变更,需从变更套餐之日起按照当地靓号规则进行话费预存、最低消费承诺,并遵守相关合约。靓号的具体规则及资费标准以号码归属地联通公司发布的为准。
创新·改变世界
主营:移动通信、宽带固网、 企业信息化、增值业务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寿嘉年天天盈亏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