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量比2015年下降24.5%的目标,那半年下降多少算达标

&->&&->&&->&&->&
2015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责任编辑:省统计局资料管理中心&&&【字号 小 中 大】
2015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海南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
2016年1月26日
2015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年初省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民生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地区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3702.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5.8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875.13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971.81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1:23.6:53.3。
(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818元,按现行平均汇率计算为6554美元,比上年增长6.9%。
(三)财政
全年全省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9.99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7.7亿元,增长8.7%。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4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教育支出20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45亿元,增长5.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5.63亿元,增长22.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0.75亿元,增长13.9%;节能环保支出29.19亿元,增长2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7.45亿元,增长25.6%;农林水支出162.87亿元,增长2.2%;交通运输支出100.43亿元,增长16.2%;住房保障支出48.11亿元,增长2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33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704.00亿元,增长19.0%。全年施工项目2979个,增长4.6%;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163个,增长1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1.72亿元,增长21.2%;第二产业投资322.84亿元,下降28.1%;第三产业投资2980.84亿元,增长17.0%。东部地区投资2401.38亿元,增长17.3%;中部地区投资191.18亿元,下降2.1%;西部地区投资762.84亿元,下降4.2%。
全年39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15亿元。西线高铁、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通车,海口江东大道(一期)基本建成,国电西南部电厂两台35万千瓦机组、昌江核电1号机组并网运营,华信洋浦石油储备基地、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二期主体完工进入收尾阶段,海棠湾索菲特度假酒店、海棠湾红树林度假酒店、昌江棋子湾恒盛元酒店等五星级酒店基本完工。琼中至五指山至乐东高速公路、文昌至博鳌高速公路、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博鳌机场、铺前大桥开工建设。
(五)物价
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0%。其中,衣着上涨3.7%,居八大类价格之首;其次是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上涨3.2%。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6%,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1.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6%。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见表1:
表1: 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二、人民生活和民生事业
(一)居民收入
全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9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6元,比上年增长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8元,比上年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5213元,比上年增长9.1%。住户存款2995.32亿元,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总面积31.24平方米,增长0.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总面积28.09平方米,增长3.1%。
(二)就业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1万人,比上年下降0.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保持在较低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9.62万人,增长0.7%。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省从业人员549.4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45.16万人,增长4.2%。
(三)教育
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18所,招生6.18万人、比上年下降4.8%,在校学生20.68万人、下降0.3%。中职(不含技工)招生4.31万人、下降5.0%,在校学生11.71万人、下降9.6%。普通高中106所,招生5.74万人、增长0.7%,在校学生17.23万人、下降2.4%,高中毛入学率88.3%、提高0.8个百分点。普通初中391所,招生10.81万人、下降2.8%,在校学生32.89万人、下降2.5%,初中毛入学率101.05%、提高1.9个百分点。普通小学1619所,招生13.91万人、增长2.4%,在校学生77.32万人、增长2.7%,小学净入学率99.2%、降低0.2个百分点。海南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合作会展经济与管理项目获批。全年新增普通高中学生席位4000个,公办高职院校生均年拨款标准提高到1.2万元,全面扩大中职免学费范围,新建、改扩建乡镇幼儿园35所。
(四)医疗卫生
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7.93%,比上年降低1.6个百分点。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059个,比上年增长0.9%。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7个,妇幼保健机构24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3个,增长0.7%;全年改造农村乡(镇)卫生院18个,年末乡镇卫生院298个。全省卫生机构共有病床位3.75万张,增长8.7%;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36万人,增长6.0%。其中执业医师1.57万人,增长11.4%;执业助理医师0.36万人,增长1.9%;注册护士2.39万人,增长6.7%;药师(士)0.27万人,增长1.0%;检验人员0.19万人,增长2.8%。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3.29万人,比上年增长6.7%;报告死亡75人,下降25.0%;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每十万人有364.48人,增长5.8%;死亡率每十万人有0.83人,下降25.9%。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覆盖。省肿瘤医院建成投入使用,省儿童医院和省结核病医院动工建设。
(五)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年末全省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50个,增长0.3%;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74万人,下降9.5%;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83万人,下降20.3%;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92万人,下降7.2%;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3.00万人,下降4.5%。全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35.3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1%。其中,城市医疗救助7.57万人次,下降51.3%;农村医疗救助27.81万人次,下降12.2%。全年救助灾民44.64万人次,投入救灾救济资金0.57亿元。全省共销售福利彩票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5.3%;筹集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4.08亿元,增长4.1%。
(六)保障性住房
全年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4.02万套,占年度计划的110.7%。其中,基本建成3.43万套,占年度计划的208.7%。新开工建设面积352.65万平方米,建成面积53.21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开工4.4万户、改造面积310.16万平方米,其中,竣工4.43万户、竣工面积310.16万平方米。
(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行政村到自然村出口路494.6公里。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6处,解决15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全省行政村光纤宽带网络和4G覆盖率分别达到71.0%和84.7%。
全年减少8.6万贫困人口。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受益农户12.58万户、54.66万人。完成6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确保每个整村推进村投入资金在300万元以上。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工作,新招收贫困生626人,培训4435名贫困在校生,引导2746名贫困毕业生就业,就业率达96%以上。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发放50万元以下农民小额贷款56.05亿元。
(八)安全生产
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9人,比上年下降1.8%。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426起,比上年增长22.9%,其中死亡696人,增长6.1%;直接经济损失7166.46万元,下降9.8%。全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2123起,增长0.1%;造成死亡630人,增长8.6%;直接经济损失1123.46万元,下降24.7%。火灾事故发生2256起,增长59.0%;造成死亡11人,增长10.0%;直接经济损失2401.18万元,下降8.4%。
三、国民经济各行业
(一)农林牧渔业
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881.6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分行业看,种植业完成增加值407.89亿元,比上年增长6.6%。蔬菜收获面积396.01万亩,增长6.1%;蔬菜产量572.19万吨,增长3.8%。水果收获面积256.47万亩,下降1.3%;水果产量407.26万吨,下降1.4%。林业完成增加值63.59亿元,比上年增长7.3%。干胶产量35.81万吨,下降8.5%。畜牧业完成增加值141.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肉类总产量77.83万吨,下降2.1%。渔业完成增加值242.67亿元,比上年增长4.8%。水产品总产量207.29万吨,比上年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5.87亿元,增长10.8%。
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见表2:
表2:&&&&& 2015年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 菠萝
&&&&&& 芒果
&&&&&& 荔枝
&&&&&& 龙眼
橡胶(干胶)
肉类总产量
其中:猪牛羊肉
&&&&&& 禽肉
水产品总产量
&& 其中:海水产品
&&&&&&&& 淡水产品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省工业完成增加值485.8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8.95亿元,增长5.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29.98亿元,增长9.6%;重工业增加值318.97亿元,增长3.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2.8%,集体企业下降60.1%,股份制企业增长5.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2%,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5.7%。工业产销率97.2%,降低0.2个百分点。
在八大工业支柱行业增加值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比上年增长1.6%,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7.3%,石油加工业增长20.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0.2%,医药制造业增长17.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1%,汽车制造业下降2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见表3:
表3:&&&& 201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全年列入统计监测的3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328.3%,比上年降低5.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85.84亿元,下降7.4%;实现利润总额88.03亿元,下降14.1%。
全年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90.41亿元,比上年增长8.5%。本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单位168个,从业人员7.44万人,增长1.4%。本省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32.02万平方米,增长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44.56万平方米,下降4.4%。本省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65亿元,增长0.7%;上缴税金9.78亿元,增长3.3%。
(三)房地产业和旅游业
全年全省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306.7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全年房地产项目房屋施工面积8316.98万平方米,增长10.1%;销售面积1052.28万平方米,增长4.8%;销售额982.75亿元,增长5.1%。其中,纯商品房销售面积991.32万平方米,增长8.9%;销售额958.42亿元,增长6.8%。
全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5335.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其中接待旅游过夜人数4492.09万人次,增长10.6%。旅游总收入572.49亿元,增长13.0%。年末全省共有挂牌星级宾馆144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6家,四星级宾馆42家,三星级宾馆64家。
(四)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全年批发零售业完成增加值446.75亿元,比上年增长8.3%;住宿餐饮业完成增加值170.07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5.1亿元,比上年增长8.2%。按经营地分,城镇零售额1102.93亿元,增长7.7%;乡村零售额222.21亿元,增长10.8%。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098.06亿元,增长7.5%;餐饮收入227.08亿元,增长12.0%。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下降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4.5%,化妆品类增长16.3%,金银珠宝类增长11.4%,日用品类增长16.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7%,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5.5%,汽车类增长0.7%。
(五)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
全年全省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85.79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和旅客周转量、吞吐量及其增长速度见表4:
表4:&& 2015年货物和旅客周转量、吞吐量及其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一、货物周转量
二、旅客周转量
三、货物吞吐量
旅客吞吐量
其中:离港旅客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70.39亿元,增长29.9%;邮政业务总量12.61亿元,增长18.1%。年末全省固定电话用户171万户,增长0.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23万户,农村电话用户4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20万户,增长1.4%。年末互联网用户917万户,增长11.7%。固定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9.29部,增长0.6%;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03.83部,增长1.4%。
(六)金融业、证券业和保险业
全年金融业完成增加值247.01亿元,增长19.6%。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637.2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650.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4%。其中,住户贷款903.14亿元,增长29.9%;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507.01亿元,增长23.2%。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57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利润总额118.34亿元,下降4.2%;不良贷款率1.6%,提高0.6个百分点。海南银行挂牌运营,填补了我省无独立省级地方法人商业银行的空白。
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28.80亿元,比上年下降67.8%;年末境内上市公司27家,股票市价总值3551.45亿元,增长28.7%;证券和期货交易总额亿元,增长69.8%。
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44.28亿元,增长17.1%;人身险业务收入69.97亿元,增长47.9%。在人身险业务收入中,寿险收入58.87亿元,增长45.2%;健康险收入8.21亿元,增长85.7%;人身意外伤害险收入2.89亿元,增长22.6%。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38.8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26.22亿元,下降5.7%;人身险业务赔付12.64亿元,增长38.9%。在人身险业务赔付中,寿险赔付10.23亿元,增长31.2%;健康险赔付1.99亿元,增长100.7%;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0.42亿元,增长34.2%。
四、对外经济
全年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868.62亿元,比上年下降10.8%。其中,出口总值232.36亿元,下降14.4%;进口总值636.26亿元,下降9.5%。在出口总值中,对香港出口22.97亿元,下降40.6%;对日本出口14.18亿元,增长75.9%;对美国出口18.08亿元,下降13.7%;对欧盟出口12.86亿元,下降41.5%;对东盟出口77.45亿元,下降20.9%。海口海关全面融入“泛珠”四省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海口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成运营。
全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0.06亿美元,增长6.2%。新签外商投资项目71宗,增长18.3%;协议合同外商投资额12.82亿美元,增长83.7%。
五、科技、文化和体育
(一)科技
全省组织实施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8项。全年共申请专利3125项,比上年增长29.4%;获得专利授权2060项,增长29.0%。新增培育与认定34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69家,认定33个高新技术项目、产品。批准设立海南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航特玻获批建设特种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90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认定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1家省级众创空间,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暨海南省首届“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
(二)文化
年末全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含社会民营团体)71个、文化艺术馆21个、博物馆18个、档案馆39个、公共图书馆21个。全省有线电视用户达213.56万户,比上年增长81.3%。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6.51%和95.48%。全省共有报社17家,出版报纸2.44亿份;杂志社44家,出版杂志0.08亿册。成功举办第二届“海南省群星奖”评奖、第六届黎族织锦大赛、第二届海南民间美术工艺展、第二届海南艺术节、纪念海南解放65周年主题文艺晚会等活动。
(三)体育
全年全省运动健儿在世界性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3枚,在亚洲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2枚,在全国体育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8枚、银牌14枚、铜牌17枚。琼中女足在2015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夺冠。成功举办“阿罗哈杯”2015第六届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海南农信杯”2015第十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15世界拳击联赛暨里约奥运会资格赛中国赛区主场比赛、2015中国(陵水)国际羽毛球挑战赛、2015国际自行车越野赛琼中站比赛、海口国际沙滩马拉松赛和儋州国际马拉松赛等国际赛事。积极开展2015海南高尔夫球公开赛、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省文明生态村广场健身操舞大赛、第七届海航杯海南桥牌公开赛、第二届国际旅游岛围棋公开赛、力加杯羽毛球联赛等各类群众体育比赛活动。
六、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和地质勘查
(一)节能减排
加快发展低能耗产业,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实施节能预警调控。2015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4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0.56%;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的目标任务。对海口电厂4、5号机组和东方电厂1号机组实施脱硝改造,对金海浆纸业3号锅炉实施脱硫脱硝改造,推进华盛水泥、华润水泥烟气脱硫项目建设。全面推行使用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全年淘汰黄标车29977辆。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减排目标内。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41个,比上年增加6个;年末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20.88万立方米,比上年提高5.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年末垃圾处理设施21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4%。
(二)生态环境
全年造林绿化面积20.1万亩,比上年增长0.8%。森林覆盖率6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5%,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年末全省有自然保护区49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2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70.23万公顷(含海洋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5.41万公顷,省级253.40万公顷。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8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05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8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40种。
新建文明生态村857个,累计达到16448个;新建小康环保示范村53个,累计达到278个。
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9%,其中优级天数比例为73.5%、良级天数比例为24.4%,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0%,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为0.1%。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臭氧,其次为细颗粒物。全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9、35、20微克/立方米,臭氧特定百分位数平均浓度为118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特定百分位数平均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全省各市县空气质量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全省94.2%的监测河段、83.3%的监测湖库水质符合或优于可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三大河流干流、主要大中型湖库及大多数中小河流的水质保持优良状态,但个别湖库和中小河流局部河段水质受到一定污染。开展监测的18个市县29个城市(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均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优,绝大部分近岸海域处于清洁状态,一、二类海水占92.8%,97.1%的功能区测点符合水环境功能区管理目标的要求。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和老城经济开发区三大重点工业区及20个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优良,保持一、二类海水水质。西沙群岛近岸海域水质为优,均为一类海水。
年末全省有环境监测站20个,其中国家一级站1个,国家二级站3个,国家三级站16个。环保系统全年环保投入资金总额28.4亿元。
(三)地质勘查
全年新发现矿产6处,其中金属矿产2处,非金属矿产4处。地质勘查机械岩心钻探3.66万米。新增陆地石油探明储量128.56万吨,新增陆地天然气探明储量19.46亿立方米。
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全省人口出生率14.57‰,死亡率6.00‰,自然增长率8.57‰,控制在年初预期目标9‰以内。全省年末常住人口910.82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55.12%。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为预计数,最终核实数以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海南统计年鉴?2016》公布的数据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海南省东部地区是指海口、三亚、文昌、琼海、万宁、陵水6市县,中部地区是指五指山、定安、屯昌、琼中、保亭、白沙6市县,西部地区是指儋州(含洋浦)、东方、澄迈、临高、乐东、昌江6市县。
4.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和“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
5.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是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省财政厅,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来自人行海口中心支行,金融机构效益数据来自中国银监会海南监管局,上市公司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海南监管局,保险业数据来自中国保监会海南监管局,价格、居民收入数据来自海南调查总队,水产品数据来自省海洋与渔业厅,森林、野生动植物数据来自省林业厅,货物、旅客运输及周转量数据来自省交通厅、粤海铁公司、南航海南公司、海航公司,港口吞吐量数据来自八所港公司、港航控股公司、国投洋浦港公司,邮电通信数据来自省邮政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重点项目、对外借款数据来自省发改委,星级宾馆酒店等旅游数据来自省旅游委,对外经济数据来自省商务厅,进出口数据来自海口海关,保障性住房、城镇垃圾处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数据来自省住建厅,教育数据来自省教育厅,卫生数据来自省卫生厅,社会救助数据来自省民政厅,就业数据来自省人社厅,农村扶贫数据来自省扶贫办,科技数据来自省科技厅,文化体育数据来自省文体厅,环境保护数据来自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城镇污水处理数据来自省水务厅,地质勘查数据来自省国土资源厅,安全生产数据来自省安监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省统计局。您现在的位置: >
> 统计公报
统计/统计公报/其他
大丰区统计局
2015年大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大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大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局面,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绿色增长,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5.11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3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14.44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245.31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4.1∶40.1∶45.8,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6167元。
图1&年大丰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2015年大丰区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人口总量略有减少。全区年末户籍人口71.7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70.32万人。在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5.82万人,女性人口为35.9万人;0-17岁人口为8.27万人,18-34岁人口为13.54万人,35-59岁人口为32.95万人,60岁以上人口为16.9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52&,人口死亡率为7.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7&。人均预期寿命80.25岁。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10人,同比减少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1%。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163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967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3.1万人。
价格指数继续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1.3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七涨一跌&:食品涨1.6%,烟酒涨4.8%,衣着涨4.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涨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涨2.6%、居住涨0.1%、交通和通信跌3.4%。
图3&2015年大丰区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经济平稳增长。&据核算,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8.84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下同),增长7.6%。分行业看,农业43.75亿元,增长8.9%;林业2.42亿元,增长7.6%;牧业13.28亿元,增长5.6%;渔业15.91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3.48亿元,增长13.4%。
表1&2015年大丰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构成情况表
绝对值(亿元)
5、农林牧渔服务业
粮棉油生产喜忧参半。全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80.56万亩,比上年增加1.55万亩,增长0.9%;单产443公斤,与上年持平;总产79.94万吨,比上年增加0.68万吨,增长0.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57万亩,比上年减少1.79万亩,下降6.1%;单产188公斤,比上年减少11公斤,下降5.5%;总产5.19万吨,比上年减少0.65万吨,下降11.1%。棉花种植面积13.76万亩,比上年减少19.08万亩,下降58.1%,连续八年减少;单产63公斤,比上年减少16公斤,下降20.3%;总产0.87万吨,比上年减少1.72万吨,下降66.4%。
表2&2015年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及产量情况
图4&年大丰区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畜禽养殖基本稳定。全年全区生猪饲养量144.77万头,同比增长10.0%,其中:出栏97.67万头,同比增长12.2%。家禽饲养量4579万只,同比增长8.2%,其中:出栏3269万只,同比增长10.0%。山羊饲养量54.10万只,同比下降5.1%,其中:出栏31.54万只,同比下降7.9%。
表3&2015年大丰区畜牧业生产情况表
一、牛饲养量
二、生猪饲养量
三、羊饲养量
四、家禽饲养量
五、兔饲养量
六、禽蛋产量
七、肉类总产量
八、畜牧业总产值
九、畜牧业增加值
水产养殖稳中有升。全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40.73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海水面积26.63万亩,淡水面积14.10万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7.50万吨,同比增长0.5%,其中:海水产品7.53万吨,淡水产品9.97万吨。
农村劳动力转移稳步推进。截止2015年底,全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0.96万人,占整个农村劳动力比重68.1%,其中劳务输出人数5.98万人,占劳动力比重19.4%,占转移人数比重28.5%。与上年相比,转移人数增加0.18万人,其中输出人数减少0.11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难中有进。全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9.79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盐城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705.71亿元,同比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8.77亿元,同比增长15.3%。
图5&年大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2.25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利税总额81.65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利润总额54.57亿元,同比增长27.9%。规模以上工业29个主要行业中有17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比上年增长74.1%、62.0%和44.1%。企业亏损面6.9%,比上年同期减少4.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同比下降37.0%,亏损额1.6亿元,同比减少17.1%。
主导行业喜忧参半。从开票销售增幅和开票销售增长面来看,与上年同期比较,除食品上升外,机械、化工、纺织3个行业均有所下降。食品行业较快增长,实现开票销售74.89亿元,同比增长73.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9.5个百分点,开票销售同比增长的企业21家,增长面为61.8%,较上年同期提高8.9个百分点;机械行业发展放缓,实现开票销售234.63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5.8个百分点,开票销售同比增长的企业65家,增长面为39.2%,较上年同期降低15.7个百分点;纺织行业稳定运行,实现开票销售56.15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开票销售同比增长的企业49家,增长面为47.1%,较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化工行业低位运行,实现开票销售147.47亿元,同比下降1.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3.4个百分点,化工行业中开票销售同比增长的企业18家,增长面为58.1%,较上年同期回落23.2个百分点。
表4 2015年大丰区规模以上主导行业开票销售完成情况
本年累计开票销售收入(亿元)
增长面(%)
规模以上工业
# 食品行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其中市内产值36亿元,外施产值42亿元;实现增加值24.2亿元,同比增长23.0%。培植产值超10亿元总包企业2家,新增或升级施工企业18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5.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5.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08.7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旅游业和内外贸易
服务业发展迅猛。全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5.31亿元,同比增长13.0%,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出1.2个百分点,比GDP增幅高出1.9个百分点,居盐城各县(市、区)第1位;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4家,总量和增量均列盐城市第一。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44.6%;服务业税收35.46亿元,同比增长17.3%;服务业用电量3409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2.3%。创意设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新业态加速发展,东方1号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际软件园、大数据产业园入驻企业120多家,为我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旅游业亮点纷呈。全区现有A级以上景区12家、省级乡村旅游区7个,省级工业旅游点1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3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5个;星级酒店5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拥有旅行社、分社(门市部)19 家。中华麋鹿园创成苏北首批、盐城首家国家5A级景区;海洋世界、荷兰花海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江苏丰海新能源淡化海水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创建省工业旅游点。全年各景点共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门票收入11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9.5%、70.0%。旅游行业总收入65亿元。荷兰花海单日游客突破35万人次。
消费品市场缓中趋稳。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4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1.7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2.0亿元,同比增长16.7%,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9.7亿元,同比增长11.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9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4亿元,同比增长12.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5亿元,同比增长14.2%。
图6&年大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对外贸易总量攀升。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13亿美元,同比增长9.5%。其中,进口总额6.1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出口总额8.9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2015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累计已达191家,其中内资企业132家。全区生产企业出口6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4亿美元。
图7&年大丰区进出口总额
外商投资稳定发展。全年协议利用外资2.45亿美元,同比增长32.75%,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同比下降9.14%。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9个,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其中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比上年增加3个。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4.95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5亿元、236.32亿元和154.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0%、20.5%和24.5%。全区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76个,同比增加30个,完成投资134.28亿元,同比增长171.4%,占固定资产投资(除房地产投资)比重37.5%,同比上升20.2个百分点。
图8&年大丰区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全区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80亿元,其中住宅投资 27.0亿元。新开工面积100.6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2.76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84.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2%,其中住宅销售62.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4%。商品房销售额41.46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住宅销售28.53亿元,同比增长18.4%。
六、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961.12万人,公路货运量553.23万吨,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650.2万吨。年末公路里程3096.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8.75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80590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70465辆。2015年货物吞吐量达到7093.75万吨,集装箱20.19万TEU。
邮政电信业稳步发展。全区邮政局35所,订销报刊杂志13567千份,全年邮政业务收入8383万元。全年电信通信收入1.77亿元,手机用户达到15万户,宽带用户突破9万户。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总量攀升。全年实现财政收入(不含基金)8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33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其中,税收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16.3%,税收占比达83.1%。财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教育支出13.6亿元,医疗卫生支出5.5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7亿元,科学技术支出3.58亿元。
表5&2015年大丰区财政收入分项情况
绝对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上划中央收入
&&&&& #消费税
&&&&&& 增值税(7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增值税(25%)
&&&&&& 企业所得税(40%)
&&&&&& 个人所得税(40%)
&&&&&& 营业税
图9&年大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02.11亿元,比年初增加62.37亿元。其中,储蓄存款312.38亿元,比年初增加37.6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35.03亿元,比年初增加48.8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128.5亿元,比年初增加2.39亿元。
表6&201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年末余额(万元)
比年初增减(万元)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中长期贷款
八、科学技术和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048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182人。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3326件,其中发明498件;专利申请授权量1993件,其中发明82件。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10.38亿元。全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010人,其中研究与发展(R&D)人员4005人。
教育事业全面均衡发展。全区有普通中学31所,其中高中4所,在校学生22960人,毕业学生8686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3803人,毕业学生2217人。小学33所,在校学生27494人,毕业学生4741人,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特殊教育学校1所,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少年体育学校1所。幼儿园47所,在园幼儿15816名。另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各1所。全区在职教职工总数6812人。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4507人,其中普通中学2358人、小学1907人、中等职业学校242人。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全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3%。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827.4m2,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100%。全年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超过300场次,惠及农村及社区群众超过10万人次。全区共有国家一级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各1个,博物馆1个,歌舞团1个,建有施耐庵纪念馆及书院、碑林。建有国家等级镇综合文化站12个,镇广电站13个。在苏北率先实现了有线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大喇叭工程&全覆盖,有线数字电视覆盖率达95%。
医疗卫生环境不断改善。全区有公立医疗卫生计生机构43个,其中区级医疗机构3个,卫生计生机构4个;镇卫生院17个(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防保所1个),村卫生室215个;计生服务中心(办)19个;另有民营医疗机构15个。全系统共有职工2321人(不含民营医院,下同),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63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88人,实际开放床位2816张,另有注册乡村医生586人。全区人均期望寿命80.5岁,婴儿死亡率2.9&,孕产妇死亡率为零。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大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着力推广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发展体育产业。人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2.96m2。全年举办群众体育健身活动150多场次。在省青少年阳光联赛中,田径竞技成绩近两年保持在全省前10位。参加盐城市第七届运动会,获金牌42枚。大丰籍优秀运动员於秀敏夺得2015年国际射联飞碟射击世界杯女子双向飞碟亚军。
城市面貌展现新形象。全年累计投资295.6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57.8%,顺利完成撤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盐城首家建成公共自行车系统,开通盐丰公交。西郊生态风貌区、东方湿地公园、银杏湖公园、幸福湖公园、五一河公园、团结河公园、常新公园等十大城市公园建成开放,城区绿化覆盖率36.3%,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6万吨/日,全年城区供水总量2357万吨,售水量1627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857万吨;人工煤气、天然气供气总量1103万立方米,用气人口10.5万人;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7188吨,液化气用气人口30858人。
九、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区域1468.61平方公里,其中陆域1209.7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比例达39.55%。环境质量指数96.3,全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318天,占总天数的87.1%,年平均PM2.5数值为48.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近10%;城区声环境达标率74.2%。污水处理厂3座,污水集中处理率87.66%;垃圾处理站19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林木覆盖率27.5%。国家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50.2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5%,增幅比2014年下降了13.7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0.175吨标煤/万元。我区涉及的五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量为113.90万吨标准煤,占总的能源消费量的75.8%。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三个行业能源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9%、42.1%和23.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两个行业能源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6.7%、29.4%。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全力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化、标准化、专业化、科技化、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监管监察水平。安全生产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均控制在盐城市政府下达的目标控制值内。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0.8元,同比增长9.1%,其中,工资性收入12383.0元,增长9.6%;经营净收入5525.5元,增长8.5%;财产净收入1032.5元,增长10.2%;转移净收入4349.8元,增长8.3%。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52.5元,增长9.1%,人均消费性支出16507.5元,同比增长7.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占比为31.6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17.9元,增长9.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109.0元,同比增长10.2%,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占比为28.9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房屋面积为42.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房屋面积为57.3平方米。
图10&年大丰区居民收入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6598人,增加16258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6.8%;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24380人,增加442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6.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5270人,增加2991人,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96.7%。 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月115元,社会化发放率100%。新建保障房47万平方米、农村公路829.6公里,改造危桥266座,开通镇村公交线路16条。建成星级敬老院9家、省级养老服务中心(站)示范点11个。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最终以《大丰统计年鉴》公布数据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均用水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