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体制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策的再现?

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2017年人教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七单元  第1课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案
ID:6326170
资源大小:96KB
审核人:高历朱波
第七单元  第1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探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对苏俄走上发展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影响及这段史实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通过循循诱导,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历史比较,引导学生探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从而了解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被迫性、必然性和不彻底性;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的探索。
(四)、教学过程:
导入:1、课文引言引用了列宁1921年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的一段话,生动地说明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猖狂围攻,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使政权得 [来自e网通客户端]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事关全球经济发展前景
B.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
C.中国、印度在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中起主导作用
D.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需要紧密合作
A.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B.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俄罗斯失去世界大国地位
A.垄断组织的出现
B.罗斯福新政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中国的三大行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据媒体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公平税负,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研究确定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措施;部署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  给小微企业免税、促进贸易便利化、改革铁路投融资,这些措施和手段,可以看作是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一种经济刺激手段,或者说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温和调整。此时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可能意味着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刚刚公布的7月份汇丰制造业PMI数据也显示,预览值为47.7,创11个月最低水平,说明中国经济复苏的迹象确实不太明显。但是,新政策也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甚至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事实上,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中,已经可以看到许多积极因素,特别是服务业用电量的增长、就业的增加等。  在笔者看来,此刻对政策作出适当调整完全是按照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合理区间论”采取的策略和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协调上、下限的关系,使上、下限之间不要过度割裂,也不要严重突破合理区间以后才对政策作出调整,体现了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更重要的,此次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并没有过去那种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气势,而具有理性、温和、积极和有序的特点,是紧紧围绕“三驾马车”而展开的,而且“三驾马车”的关系协调得很好,度也把握得很好。  给小微企业减税显然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种。但是,此次政策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须通过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财政收支缺口,而不是将缺口转嫁到纳税人身上。这也意味着,在给小微企业减税问题上,政府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必须将可以节省或应当节省的资金节俭下来,用于支持经济发展。因此,中央也就此下发文件,五年之内各级政府不允许再建楼堂馆所。  给小微企业减税对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所产生的作用,对消费需求所产生的作用,是大中型企业难以相比的。因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了80%,而这些就业人员,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消费市场的基础。给小微企业减税,就是给经济和市场增添活力。同时,给小微企业减税对国家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只需要对收支结构作适当调整与优化就能完成。所以,给小微企业减税的刺激政策,既积极、合理,又理性、温和。  再来看铁路投资,虽然也可称作一种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但是,铁路投资与一般的非生产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城市建设投资相比,其所能产生的拉动作用不仅有眼前的也有长远的,不仅有经济的也有社会的。因此,在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选择铁路投资拉动,还是比较理性、温和与积极、合理的一种手段。此次出台的铁路投资拉动政策,立足点就是中西部和贫困地区,而不是过去的全国各地都在铺摊子。这也意味着,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就不要再去凑热闹、争蛋糕了。  那么,此次出台的铁路投资政策会不会给开发商等产生一些想象呢?因为,新一届政府成立到现在,虽然一直没提房地产市场调控退出的话,但也没有再提加大调控力度的话,即便一些城市房价出现了反弹,也没有提出新的措施和办法。这是否意味着房地产也有可能成为经济刺激的一种备选方案呢?显然,这只能让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自己去思考和判断了。此前管理层动不动就发话,结果什么都给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摸得一清二楚了,调控的作用与效果也大打折扣。现在干脆什么也不说,但在出现诸如“钱荒”这样的问题时,也不去救,而是让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自己去观察、去揣摩,反而变得更加稳定和理性了。中国需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但是决不会再是房地产和城市建设,而是生产性投资以及与未来发展关系密切的铁路等准生产性投资。  至于促进贸易便利化,这既是经济刺激手段的一种,更是外贸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步伐。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原则通过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以后,又推出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显然不只是对当前外贸进出口矛盾的化解,更是对今后对外贸易工作的一种支撑。所以,促进贸易便利化,必须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使该项政策能够真正成为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贸易进出口力度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分别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_百度贴吧
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
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分别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
军武次位面吧12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您值得拥有
军武次位面吧9
你要考研啊?
苏科版初中历史书值得拥有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5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特训:1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2015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特训:1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78次
资料类型:专题资料
文档大小:121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一、选择题
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人民政权通过的决定中,最能反映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水平的选项是(  )
A.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战争
B.建立人民委员会取代临时政府
C.土地国有,劳动者使用
D.选举列宁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3.“……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材料中省略号部分所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罗斯福新政
4.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形势,(苏俄)党内有些同志认为“用异己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是“离开社会主义原则”。让这些同志感到“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6.1921年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他为此而采取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工业化方针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7.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8.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9.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10.普京在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从年国家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诚然,农民没有了,而我们大家都清楚记得有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请问“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苏联农业设备和经营方式落后
D.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四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
(3)材料三中的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这种观点与上述三则材料有何联系?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1)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2)斯大林在“把它抛开后”又进行哪些探索?结果如何?
高频考点1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和斯大林模式
一、选择题
1.D 【解析】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由于脱离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而失败,故本题选D。
2.C 【解析】 十月革命胜利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从根本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的,而A、B、D三项则无法体现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B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国家向农民强制征收粮食,统一配发物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逐渐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的;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开始实行,故选B项。
4.B 【解析】 新经济政策中实施的政府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等一些措施,放宽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而使一部分“同志感到‘离开社会主义原则’”。
5.A 【解析】 本题以苏俄农民对某一政策的形象描述入题,农民拥有资源,但是各种劳动成果却不属于他们,反映他们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6.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俄国“新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信息中“1921年”和“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可以判断为新经济政策。
7.C 【解析】 “斯大林模式”开创了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通过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模式,可见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8.B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公私效率的高低对比表明了斯大林体制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弊端,故选B。
9.B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年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农民积极性,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原因是实施新经济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恢复生产力,答案选B。
10.B 【解析】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对农民的剥削太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导致人民的物质生活长期没有得到很大改善。
二、非选择题
11.【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对现代东西方有代表性的经济体制进行横向比较,解题时要注意对号入座,同时要领会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市场,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关键信息“只能实行计划经济”“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可以判断该问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该措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被许多西方国家所引用。第(4)问,根据材料四中“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判断,在邓小平看来,计划经济也好,市场经济也好,这只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因而,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 (1)特点:利用市场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内容:①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②工业: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营;③流通:允许自由贸易。作用:①政治:巩固了新政权;②经济: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思想: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基本观点: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4)观点: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12.【解析】 第(1)问,分析材料,材料给出了列宁和斯大林对新经济政策的评述,考查学生对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掌握和理解,列宁领导的探索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第(2)问材料中“把它抛开”指的是斯大林实行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后来发展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一政策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最终因其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而失败。
【答案】 (1)探索:列宁首先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不是正确途径,后来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探索:斯大林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结果:使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后期逐渐僵化,导致了一些弊端。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经济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