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缩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股市有什么影响

48小时排行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大跌!让股市、楼市颤栗的消息来了:中国央行缩表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天天说钱。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一直以来,在中国媒体上有一个传说中的大利空:美联储缩表。
  如今,随着美元提速,美联储的确开始讨论“缩表”。所谓“缩表”,是美联储减少持有的国债、MBS债券的数量,其实质是从市场上收回货币。
  然而,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
  美联储的缩表还没有开始,中国央行的缩表行动其实已经悄然展开了!
  不信?请看下面一张来自央行官方网站的一季度“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我们先看总资产,也就是表中红框的数据:1月末中国央行的总资产是34.8万亿元,2月末下降到了34.5万亿,3月末则下降到了33.7万亿。
  从1月末到3月末,短短两个月,下降了3%。
  按照1美元兑换6.88元人民币,我们可以算出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为4.9万亿美元,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是4.5万亿美元。而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1.7倍。所以,中国货币超发是非常明显的。
  高盛估计,美联储将在2022年把资产负债表缩减到2.9万亿美元,到那时如果中国货币供应量依旧高速增长,汇率水平将肯定支撑不住。
如果中国央行按照美联储的速度“缩表”,则中国楼市、股市的泡沫将出现惨烈的崩溃。
  再看“总负债”的第一栏“储备货币”,也就是黑框里的数据,也呈现下滑趋势。
  所谓“储备货币”其实就是“基础货币”。从1月末到3月末下降了5423亿元。
  你也许会问,基础货币下降了,但M2总量过去2个月在增长呀,只是增速变慢了而已,这是怎么回事?
  这只能说明,货币衍生能力在增强,货币乘数在提高。究其原因,一是楼市活跃,二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受到管制较少。
  到3月末,央行公布的M2为159.96万亿元,除以3月末的“储备货币”30.24万亿,可以计算出中国目前的货币乘数为5.29。而在去年9月末的时候,货币乘数是5.22。也就是说,央行1块钱的基础货币,通过银行体系可以变成5.29元的M2。
  中国的基础货币,基本上是由“外汇占款”和“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两种方式形成的,也就是上图中篮框和绿框里的数据。其中外汇占款在持续下滑,所以央行近年来就通过“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方式投放资金(也就是发行货币),具体来说就是:补充抵押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等。
  所以,如果你查看绿框里的数据,在过去两年是大幅增长的,通过这种方式,央行避免了降准。但今年一季度,绿框里的数据是逐步走低的。
  换句话说,央行通过“外汇占款”减少,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减少”等方式,控制住了基础货币,实现了缩表。但由于楼市火爆,再加上金融机构通过类似“同业存单”等方式逃避监管,让货币衍生能力增强,货币乘数不断上升。
  于是,一个诡异的现象出现了:中国的央行在缩表,但货币供应量仍然在上升。只是M2同比增速显著下降了。
  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要改进金融监管的最重要原因:过去几年,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不断突破监管边界,创造出模糊地带,让央行的调控工具从高效变得低效,甚至有失效的危险。
  现在,央行、银监会等开始反攻,模糊地带在减少,政策的有效性在增强。所以,中国的央行的“缩表”就显得非同寻常,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但是央行从来没有谈到过“缩表”,我们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样想的。市场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但今年“货币政策收紧+金融监管趋向严厉+市场扩容加快”是确定不移的,所以最近股市、期市都在下跌。
  昨天(4月19日)晚上,由于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将提前举行大选,市场看到了“软退欧”的可能性,所以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英镑汇率飙升,英国股市暴跌。再加上朝鲜局势波动,中国货币政策趋近,所以今天上午A股继续大跌。
  其中上证综合指数走势是这样的:
创业板指数走势是这样的:
  这两天,我们的团队一直在提醒创业板风险。因为未来市场扩容的压力,主要是针对创业板、中小板的,而这类股票国家队很难护盘(估值高,是不确定的私人企业)。所以,创业板是2017年中国最危险的资产。目前,创业板在2015年牛市之后创造的低点,面临新的考验。
  至于主板市场,调整虽然在继续,但指数的下跌空间未必很大。主板市场有混改、大基建+PPP、国企跨行业整合、债转股等政策红利,蓝筹股、大国企股有国家队护盘,所以仍然可以维持鸟笼行情。但创业板和中小板,则面临泡沫破裂的风险。
  最近两天,市场也风声鹤唳,黑色系普遍大跌。这是今天上午11点左右的主要期货合约下跌情况: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国央行收紧货币的行动不是“绝对刚性”的,而是带有“弹性”的。最近,净投放的情况屡次出现,就是一种对市场呵护的表现。但大趋势仍然是明显的,就是继续收紧,推动经济转型、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维持人民币汇率。
  总之,今年是投资很困难的一年,大家的投资策略一定要谨慎,有利润就要落袋为安,不要贪心。
  主板市场蓝筹股大跌之后,反而有短线机会。创业板、中小板的高市盈率个股,即便暴跌也轻易不要抢反弹。
  至于楼市,即将在成交量上入冬,未来两三年有较大可能进入高位横盘甚至阴跌模式。对需、改善型需求,未来将有一段从容看盘、买房的时间段;但对于炒房客来说,短炒盈利难度非常大。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天天说钱
(责任编辑:冉一方 HN058)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大跌!让股市、楼市颤栗的消息来了:中国央行缩表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专题报告:中国式央行缩表是什么?
1、中国央行缩表回顾中国央行曾经经历过两次缩表:第一次是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第二次是2015年3月至12月。具体来看,第一次缩表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幅度也不大。四个月的时间,央行总资产减少大约2500亿。而第二次缩表是一次非常典型的缩表,2015年3月至12月九个月的时间,央行总资产下降超过2.7万亿。2、中国式央行缩表≠美国式缩表历史上中国式央行缩表称不上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这一点完全不同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与收缩,并不是依据货币政策取向而定。(1)历史上的中国央行缩表时期,对应的是货币政策宽松第一次和第二次缩表时期,均对应了央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在第二次期间,央行连续进行了五次降息。(2)历史上的加息周期,并没有伴随央行缩表2007年3月-12月和2010年10月-2011年7月是我国历史上两轮典型的货币紧缩周期。而在这两段时期内,我们均没有观察到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不管是以绝对量还是以同比增速来衡量。而且让人更意外的是,这两轮加息周期反而对应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快速扩张。3、中国式央行缩表并不等于超额准备金下降 考察过去两轮缩表时期超额准备金的实际表现,缩表也的确没有导致超额准备金的同步减少。根据我们的估算,第一次和第二次缩表期间超额准备金均是增加,增量分别为7158亿和4033亿。另外,今年2-3月份央行总资产下降幅度超过1万亿,该期间超额准备金也对应着增加。4、中国式央行缩表与银行间流动性关系不明确我们发现,历史上中国式央行缩表期间多数回购利率下行。2011年11月至2月,R001和R007分别变动-14BP和21BP。2015年3月至12月,R001和R007分别下行128BP和220BP。对于这一结果,本质原因是:对银行间流动性的影响,是立足到超额准备金这个指标。而历史上两轮缩表时期,均对应着超额准备金增加。因此,缩表与银行间流动性,不管是从逻辑验证角度(超额准备金),还是从最终结果(回购利率)来看,均关系不明确。
0102030405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48小时排行来自雪球&#xe6关注 央行缩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自 文/姚凌云
原文载于微信公众号:凌云随笔原文链接:《》资产负债表是现代会计复式记账原理最精妙的表现。它反映了一家企业的资金从何而来,又去向何处。类似于能量守恒定律,资产负债表的左(资金去向何处)右(资金从何而来)两边是恒等的,有一进必有一出。一家经营良好的企业,初始资源投入后,通过资源配置,会形成各种形态的资产。这些资产又会进一步带来新增的资源,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和企业相同,中央银行也拥有一张资产负债表。这张资产负债表会告诉我们央行目前所拥有的总资产、总负债及相应的明细分别是什么。所谓听其言,不如观其行。我们经常听到央行在各种场合表达将来的货币政策取向,但若非有重大变化,我们往往听到的都是一些类似于“保持稳健中性”这样的模糊字眼。与其如此,不如持续观察央行资产和负债金额的变化。数量化的体现比之于含糊的字眼,应该更有利于判断货币政策的主要结果及未来的导向。企业的资产来源靠的是老板自己压下的注(权益)和企业借来的钱(负债)。而央行不同,其印出的钞票就是主要来源,这在它的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是负债。央行拿着自己印出的钞票,去购买企业挣来的外汇,或是政府发行的国债等等。这些外汇、国债就形成了央行的资产。这种行为一般会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张。央行的负债也不像企业的负债,需要到期还本付息。在理论上不存在央行“还债”一说。央行事实上的还债行为,就是当企业拿人民币来购汇,或者政府回购债券时,缴回原先央行印出的人民币。简单理解,就是“注销”了原先发行的货币。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资产负债表缩减”。央行总资产与上证指数的关系
&(数据来源:WIND)2002年1月-2017年3月,央行总资产从4.5万亿上升到了33.7万亿,上涨6.4倍;而上证指数仅仅从1491点上涨到3222点,仅1倍多的增幅。总体上看,两者没有多少直接关系。就央行总资产本身而言,2015年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2015年以前,基本稳定上升,2015年后则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以及随之而来的上升和震荡。这基本上与2015年开始的人民币快速贬值、外储快速下降,以及GDP增速明显放缓直接相关。
(数据来源:WIND)而正是2015年起,央行的资产规模似乎和股市呈现了更加明显的关系(如果计入今年4月份的数据,应该看得更明显,但央行暂未公布)。而若没有股灾以来的国家队救市干扰指数,两者关系可能更为直接。这两年,两者在总体上涨跌态势接近,而股市的变化基本滞后央行的资产规模变化1-2个月。这种关系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2015年的大牛市注水严重!今年以来的资产负债表缩减截止2017年3月,央行的总资产约33.7万亿元,相比于1月的34.8万亿元,下降了1.1万亿,降幅3.13%。这可不是小数。因为央行印出的钞票都属于高能货币,在现实中流通起来会有个乘数效应。按目前的5.4倍乘数估计,相当于缩减了近6万亿人民币。可能有人认为是这是外储下降的结果。外储下降当然是事实。1月的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余额约21.7万亿,3月份约21.6万亿,下降约0.1万亿。相比于总体资产规模的下降占比10%都不到。因此,从年初以来的资产负债表缩减和外汇占款并无直接关系。(理论上,即使外汇占款下降,央行也仍然可以印发货币来保持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从资产负债表的明细科目上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从1月的9.1万亿下降到3月8万亿,恰好下降1.1万亿。看起来整体的规模缩减主要来自于借给银行的钱少了。这和近几个月连续上调逆回购利率,以及加强金融业监管、控制房价的行政措施基本匹配。我在此前的文章讨论过:2、3月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手段,屡屡调高逆回购利率,已基本宣告宽松时代也将转向。但这还不够,总量上控制了,结构上也要打击金融系统和房市系统的套利。因为银行理财资金和保险资金都是房市和金融系统套利的最便宜资金来源。……土根和银根的结合,是控制房价,同时进一步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完美组合!——《中国经济巨舰转舵开始》,可以基本推断,此次央行缩减资产负债表直接剑指房市和金融系统的去杠杆。因此,此轮缩表的节奏将极大程度地影响房地产市场。尽管股市短期内难以独善其身,但打击各种制度上的套利,将最终有利于股票市场长远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缩表对股市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