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在海尔公司买社保没有社保卡上班公司买社保没有社保卡给买了社保卡,10年公司买社保没有社保卡说不交费了可以转回老家继续交或者退费。我选择了退费

社保卡这样用违法可能会被判刑 社保卡使用指南及使用范围(图)
来源:人民日报
卡可以在药店买药吗?住院能用 卡吗? 卡能给家里人买药吗? 卡有很多种用法,你知道的有多少?而有些日常中很多人使用 卡的方式是违规的,这些违规使用是违法的可能会被判刑。
母女冒用医保获刑
浙江审理了一起冒用医保案件。母亲患多年高血压,让女儿拿用父亲医保卡买药,合计报销11376.64元,结果母女俩双双获刑。原来,自己的社保卡,给家人买药也不行。
盗刷母亲社保卡获刑两年半
借口退休的母亲行动不便,女子持其母的社保卡到医院狂开药后倒卖,一年盗刷近50万元。事情败露后,该女子获刑两年半。深圳市社保局公布,该局医疗保险监督处成立后,查处的首批移交公安部门的违法使用医保卡案件结案,有5人被判刑,其中最高获刑3年。
违规办理社保费补缴手续获刑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武汉市洪山社保处登记核定科原科长房延斌伙同该科科员王凡、李辉等两人,分三次违规为1624名不具备购房资格的非武汉市户籍人员办理社会保险费补缴手续,并从中收受贿赂109.8万元。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受贿罪判处房延斌有期徒刑九年六个月,判处王凡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判处李辉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
下面这些行为,一旦犯了,那毫无疑问就是欺诈,属于诈骗罪,要入刑的。
1.冒名使用
采用冒名就医购药等虚假手段,骗取基金的。
2.伪造病历、票据
伪造或者使用虚假病历、处方、检查化验报告单、疾病诊断证明等医疗文书和医疗费票据的。
3.倒卖药品
采用转手倒卖药品等手段套取基金,非法牟利或不当得利的。
4.借予他人
将本人社保卡给他人、定点单位、其他单位使用,造成基金损失的。
5.超量开取
参保人员使用社保卡重复、超量开取治疗心脑血管病、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等疾病的药品,提供给家人、朋友使用的。
6.全家共用一张卡
由于有些人达不到门诊实时报销起付线,便打起了一家人共用一张社保卡的主意,或者子女使用父母的社保卡就诊配药,或者一家人合用一张支付比例最高的社保卡。这都是违法的。
原标题:【提醒】社保卡这样用恐会判刑!这些错误你也可能有!
编辑:吴云云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人民日报,版权归属原作者]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4856人关注
地市便民资讯
合肥生活直通车
2018高考来啦!今年的高考招生简章已经全部出来了,考生们关心的高考祝福、...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52e6dacc920f5ec45bed7_b.jpg& data-rawwidth=&1416&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1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52e6dacc920f5ec45bed7_r.jpg&&&/figure&&p&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营模式,多用于基础建设方面。PPP模式最早诞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创新的模式之一。十八大后,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支持PPP项目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使PPP模式从探索发展逐步转向规范化发展。2016年以来,PPP类项目需求不断扩大,入库项目已超过9000起,同时,以PPP为核心的产业基金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p&&p&PPP产业基金为何物呢?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产业基金投资PPP项目或运作PPP项目的运营公司,其基金上层资金结构多为政府、金融机构及运营公司多方参与,待基金存续期结束时,采用政府回购、份额转让等方式退出。从其本质属性来看,PPP产业基金仍属于我们熟知的私募股权基金,具备私募股权基金的诸多特点,所以并非想象中那般高冷。&/p&&p&&strong&PPP&/strong&&strong&产业基金有哪些种类呢?&/strong&&/p&&p&谈起分类,区分角度不同将产生各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和类群,对此业内众说纷纭。笔者习惯性地用两种方式分类,一种是从基金的资金层面划分,鉴别谁是发起主体;另一种则是从法律组织形式的层面划分,沿袭私募股权基金的三种组织形式。笔者认为,事件的发起人往往也是利益的设计者,而法律组织形式多为其利益运作模式,PPP产业基金的运作本质离不开交易,而交易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关联结构。&/p&&p&&strong&从基金的资金层面上划分,一般可分为政府主导、金融机构主导和社会企业主导。&/strong&&/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d75defc58abbc4ece12c6_b.png& data-rawwidth=&422&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d75defc58abbc4ece12c6_r.jpg&&&/figure&图为政府主导的PPP产业基金&/p&&p&政府主导的PPP产业基金通常是由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子母基金模式进行操作的。先由省级政府与金融机构发起成立省级母基金(俗称引导基金),母基金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共同成立子基金,用于当地基建、交通等PPP类项目。并由地方政府作为劣后方,为项目风险兜底。这一模式贯通省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资信高,吸引更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当然对所投的PPP项目也是优中选优。&/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ed3e8a31c2db1adcd7722c_b.png& data-rawwidth=&358& data-rawheight=&3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8&&&/figure&图为金融主导的PPP产业基金&/p&&p&金融机构主导的PPP产业基金多是由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通过地方政府共同成立专项资管计划,由资管计划再与负责建设的公司出资成立PPP产业基金,专项投资于某基建工程。通常,由负责建设的公司作为劣后方,不仅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营,还作为基金风险的第一承担人。从国内已运作的项目来,这类建设公司多为大型集团企业,具备风险承担能力。这一模式不需要上升到省级的高度,专注于地方项目,减少了申报程序,降低了项目门槛儿,反而更接地气。&/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45a411e230c625db9eb0_b.png& data-rawwidth=&495&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45a411e230c625db9eb0_r.jpg&&&/figure&图为社会企业主导的PPP产业基金&/p&&p&社会企业主导的PPP产业基金则是由企业作为重要发起人,多数是大型实业类企业为主导,这类模式中基金出资方没有政府,其资信度和风险责任承担均落在企业身上。但基金所投资的项目仍是政企合作的PPP项目,政府授予企业特许经营权或以特定方式购买服务。相比于上两种模式,虽然企业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但项目运作的灵活度更大,甚至可以实现市场化运营。&/p&&p&&strong&以上是从基金的资金层面上划分,牵头人的性质将决定着基金运作的利益中心点和决策的制高点。有了牵头人,他们将选择适合运营模式的组织形式。PPP产业基金的属性仍是私募股权基金,所以其法律组织形式无外乎三种:公司型、契约型和有限合伙型。&/strong&&/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4f9d11cd6fa75ff7ff33bb97b28807f_b.png& data-rawwidth=&498& data-rawheight=&2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4f9d11cd6fa75ff7ff33bb97b28807f_r.jpg&&&/figure&图为公司型PPP产业基金&/p&&p&公司型PPP产业基金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该基金是由国家财政部、社保理事会及九家大型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总规模1800亿元,目前已与河南等省市地区签订首批投资项目。采用公司型的组织形式的PPP基金并不多见,毕竟要面临双重纳税的负担,但公司型基金的投资人即是股东,拥有相应的决策权,便于参与运营决策。中国政企基金的股东均是国字号企业或机构,对于他们决策权比税收更重要。&/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495a974d6_b.pn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495a974d6_r.jpg&&&/figure&图为契约型PPP产业基金&/p&&p&契约型PPP产业基金相对简单,各基金出资人相当于信托中的委托人,将资金全权委托给受托人管理,如江苏省的PPP融资支持基金,由江苏省财政厅联合交通银行、江苏银行的金融机构成立,首期100亿,每20亿为一个子基金。采用契约型的组织形式,基金不具备法人地位,在投资企业或项目中无法作为真正的股东,在未来上市中存有一定的局限。不过也相应地减少了各类繁杂的登记手续。笔者认为,采用契约模式最重要的是选对专业、合适的基金管理人,契约型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权限较大,直接决定基金的运作成败。&/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42d2b464cd091b2f44f1d8_b.png& data-rawwidth=&489&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42d2b464cd091b2f44f1d8_r.jpg&&&/figure&图为有限合伙型PPP产业基金&/p&&p&有限合伙型PPP产业基金是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模式,由有限&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yzone.cn/tag/%25E5%E4%25BC%%25BA%25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合伙人&/a&和普通合伙人共同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基金),相应承担出资责任和运营管理责任。相比公司型和契约型,有限合伙型既克服了公司型双重纳税的问题,又突破了契约型无法充当股东的难题,有较大的运作空间和延展空间,因此成为PPP产业基金广泛采用的模式。&/p&&p&其他关于PPP产业基金的三种组织形式的优劣比较,笔者在此不做过多阐释,因其与私募股权基金类似,读者可自行脑补。&/p&&p&&strong&利益相关者:政府、金融机构、运营企业、基金管理人&/strong&&/p&&p&从笔者上述的分类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发起人的角度还是组织形式的角度,PPP产业基金涉及的主体无外乎政府、金融机构、运营企业和基金管理人,他们作为利益相关者,构成了不同形式的PPP产业基金交易结构。那他们都打着怎样的“利益算盘”呢?&/p&&p&随着近几年经济形势下滑,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大,同时又要保证稳增长的业绩要求,PPP项目及PPP产业基金成为各级政府业绩增长的新希望。一方面,政府参与PPP属于表外融资,不计入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在完成基建的同时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政府用资信和少量资金撬动大量社会资金,部分地方政府仅出资10%,杠杆高达1:9,突破了地方政府财政不足的局限。&/p&&p&政府所撬动的社会资金,绝大多数来自于银行、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作为出钱最多的主儿,并没想要挣个盆满钵满,“风险可控,收益可期”才是他们的心声。因此,风控是金融机构参与PPP产业基金的首要任务。他们不仅要带专业的人员去考察项目本身的合规性和投资回报的可行性,还要对当地政府的财政税收、财政预算等情况做深度调研。虽说PPP项目有政府的资信做担保,但因官员换届、财政入不敷出而违约的事件偶有发生,不得不防。不过,在优质资产紧缺的时代里,有政府资信担保的PPP项目仍具有投资较强的竞争力。&/p&&p&政府和金融机构及其他社会资本成立PPP基金后,必然要选择一个基金管理人,通常是由地方政府或母基金与专业的基金公司共同成立一个新的基金管理公司,作为PPP产业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政府参股但不控股。这样一来,既有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对拟投资PPP项目进行筛选和判断,对投资额度定向定量;又有政府的话语权,保证决策的公正公允性。&/p&&p&上述三个主体属于基金的出资主体和管理主体,基金最终投资于项目,需要实实在在的项目运营主体——企业。部分老字号的基建企业一直和政府项目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过去的BT、BOT、TOT到现在的PPP,模式的进化让企业获得了不少甜头。过去BT模式,企业仅仅是一个招标对象,政府授予其一定年限的特许经营权,到期有偿或无偿回购。这建设期间,企业要融资、要垫资、要运营,所谓的特许经营权并不受金融机构的青睐,企业的风险和收益难成正比,参与度也不断下降。而PPP产业基金模式恰恰解决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并由政府和企业共担风险,在强大的外力保护下,企业可以甩开膀子干,不断创新和优化过去传统的模式。&/p&&p&结语:&/p&&p&尽管PPP产业基金给政府、企业带来很多好处,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中间存在的各种风险,如资金时间错配风险、资金退出风险、政府信用风险等。万事万物都有正反面,各方利益体把握尺度才是致胜的关键。“风险可控,收益可期”,这话不仅是金融机构的风控准则,也是PPP产业基金需遵循的投资要领!&/p&&p&笔者希望,PPP产业基金从根源上重新调整各方利益的交易结构,在完成基建、造福一方的同时,让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受益!&/p&&p&&strong&本文由作者刘烜宏 (微信号:lxh)授权创业邦(微信公众号:ichuangyebang)首发,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strong&&/p&
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营模式,多用于基础建设方面。PPP模式最早诞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创新的模式之一。十八大后,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支持PPP项目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使PPP模…
&p&今天,看到919飞起来了,真的很高兴,工业领域再上一个大台阶,可喜可贺,由衷的!&/p&&p&回头看这一年前的回答,感慨良多&/p&&p&对于国产大飞机来说,最艰难的时刻并没有过去,反而是刚刚开始&/p&&p&因为国企体制在面对纯商业竞争的市场面前的难度,对已经工作且在体制内的同学一定深有体会,国企的体制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p&&p&这点在基础建设、工程项目上优势尤其显著,但是在产品上,因为产品每时每刻都在更新,投入大,回收时期长,见效慢,经济杠杆让从业人员不能有一时携带,产品方能有竞争力,所以对于国产大飞机,真正的困难,反倒刚刚开始&/p&&p&但是不管怎么说,919的上天,代表着我们国力、科技、工程的一次大进步,骄傲!高兴!争取坐一次!&/p&&p&=============================================&/p&&p&看到该问题的高票答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p&&p&全篇中都是根据个人喜好的配色、内装、去分析一个机型的优劣,最后还竟然搬出一个山寨版“长江”发动机来证明C919的具有强劲竞争力洗地,甚至为该款发动机同时山寨CFM56和土星发动机而沾沾自喜,发动机要是这么容易山寨,那为什么当年英国人卖给的全套斯贝发动机图纸、全套生产技术,搞了20-30年都飞不上天呢?甚至时至今日国产的斯贝发动机仍然达不到原装的技术指标呢?完全是满满的铁血体呀!&/p&&p&这通篇就是一个自称科研工作者的严谨和专业?&/p&&p&一个连全复合机身的风险点都不知道在哪里&b&“科研工作者”,&/b&死咬住雷击复合材料这个在现有技术和标准下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做文章,实在是怀疑,这是哪门子里的“科研工作者”?&/p&&p&仅靠几个贴图就成为高票,这知乎的科普度也太差了!而且还把A380的驾驶室搞错成A320neo的&br&===================================================================&br&回到正题,C919能下线,是中国航空业的巨大进步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也是国内基础工业水平提升和每年工科庞大毕业生数量的最终体现&/p&&p&我很赞同一句话,就是&/p&&p&&b&&u&&i&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到了腾飞的前夜!&br&&/i&&/u&&/b&&/p&&p&但是讨论C919这个后来者是否是现在A家 B家的搅局者,或者是强有力的竞争者,都是为时尚早的事,因为对于市场来说,对航空公司来说,&b&优势机型就是能挣钱的机型&/b&,哪个机型是真正的挣钱机型,哪个才是真正的需要的机型,&b&而不是单纯的省油、价格便宜、性能好的机型&/b&(波音757性能那叫一个好,但是白搭!)。&b&因为你买的不是战斗机,是商业飞机!&/b&&/p&&p&挣钱机型,无外乎以下几个因素:&br&&b&1、购买成本(含折旧、残值)&br&2、收入&br&3、燃油成本&br&4、培训成本(飞行员)&br&5、维修成本(飞机维护)&br&6、签派成本(出勤率)&br&7、安全性&/b&&/p&&p&&b&一、购买成本&/b&&br&目前C919官方列出的购买价格是5000万美元,737-800的购买价格9050万美元,看似有4050万美元价格优势,但是我要告诉你,航空公司实际购买737-800价格一般是按官方价格5-6折的价格买到手的,你会怎么想?这是大型物品采购很普遍的,假设C919实际购买价格也能在官方价格上再打5折,2000万美元的价格优势,在面对全机使用寿命超过20年以上的折旧期间内的价格优势好像并不明显吧?&/p&&p&现在737-800的残值率很高,折旧非常有优势,这在报表中有巨大优势。国内也同样大量使用的CRJ未来的残值率缺非常差,很多航空公司不得不做资产减值,这个机型就在报表上赢利很差,C919的残值率是多少,更是没谱的是,所以C919在售价上可能不仅没有优势,劣势会非常大。&/p&&p&&b&二、收入&/b&&br&C919目前与A家B家同机型上座位数要少6个,所以每次运营要至少收入6个,飞机在长达20-30年的全是用寿命寿命中会累积的非常多,实际上可能差异会更大。因为,这跟飞机起降曲线有非常大的关系,尤其面对高原机场和复杂地域机场时尤为明显,像昆明机场进行遇到减载并不是不常见的吧?&/p&&p&&b&三、燃油成本&/b&&br&高票答案中作者洋洋洒洒写C919机身比宽、C919与A320同款的发动机比737更省油,与A320同款线控技术也有助于降低油耗。但是作者不知道C919更宽的机身会带来更沉重的飞行机构吗?更大的阻力?更大的油耗?&br&而且,纵然A320有更高效的发动机和线控技术,但是实际737NG系列要比A320要更省油的事实怎么不提呢?不会不知道吧?飞机省油,不仅仅是在发动机上,是牵扯方方面面的。其中被作者不断诟病的737小短腿(起落架),其实是737省油的关键因素之一,相比A320系列的起落架,737短小的起落架不仅可以增强起落架的强度、降低维修损坏几率,更降低飞行时死重,降低油耗的优秀设计。所以737NG面对新锐A320仍然有燃油成本优势和维修成本优势。&/p&&p&在下一代737和320上,波音声称 MAX 比
NEO 的每座运行成本要低 8%,每座的油耗更是降低 19%。这巨大的成功是来于MAX新型“先进技术翼尖小翼”,可以降低1.5%的组里(此处感谢&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shawn-chen-29-68& class=&internal&&Shawn Chen&/a&指正,启动大师理查德惠特康姆目前只是对同时采用上扬和下垂的小翼可以进一步减阻进行了确证,还没资料证明是他设计)&/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26da926ce138f9db936c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e26da926ce138f9db936c5_r.jpg&&&/figure&&p&&br&&/p&&p&虽然737MAX 由于起落架设计,发动机的尺寸受到限制,但较小的发动机阻力也小重量也小,随之带来的油耗也较小&/p&&p&这种情况在波音777同样存在,777最节油的发动机并不是那个最顶级,涵道比最大的GE90-115,而是GE90-85B,更小的直径带来更低的阻力和重量,而RR 37吨推力的Trent 800成为777上装配最多的发动机,也是在油耗、维护性折中&/p&&p&当然空客指出 NEO 的发动机直径比 MAX 要大一号,这肯定会带来着更低的油耗。&/p&&p&实际上,两家都微妙地更改了比较的基础,使得单纯用两家的公开数据比较成为鸡同鸭比&/p&&p&真正的油耗要以实际真正有2种机型机队的签派中心长时间的做数据统计结果为准。&/p&&p&&b&而在这一代737和320,国内大航空公司的双机型签批中心早有定论,同等机型、同等负载、同等气候条件下,737NG比A320要每小时节油0.1吨,这里对比的是737-700对319 737-800对320 737-900对321。&br&&/b&&br&而且,无论是737MAX和320NEO都是老机型的缝缝补补,已经到了产品设计寿命的末期,737已经生产了超过40年!这是前所未有的,不可能继续这样改下去。波音早就有打算,在787稳定之后,利用787现有技术开发全新一代737,空客难道不想?复合材料机身在下一代737是极高概率的事情,你以为空客不喜欢?那肯定也会在完成350XWB之后有所动作。高票作者连350XWB有53%的复合材料比例都不知道,却喷787的复合材料比例过高,真是让人笑掉大牙,787才50%,350XWB是现在最高复合比例的!这就是一个所谓的“科研工作者”?&/p&&p&而C919作为新锐机型,仍然采用全金属机身,现在已无优势,未来呢?&/p&&p&其实不就是因为国内现在阶段根本无法生产如此之大的一次成型的复合材料机身这一关键问题吗?&/p&&p&&b&四、培训成本&/b&&br&飞行员的培训成本是非常高的,这就为什么虽然737NG实际比A320省油,但是国外廉价航空却更喜欢A320机型的主要原因。因为空客家的飞机之间改飞成本比737NG更低,国外飞行员流动又相对频繁,更低的改飞成本可以真正降低招飞难度和培训成本。&/p&&p&而国内航空,例如四川航空,号称拥有100架全新空客机队,这是有特殊原因的。四川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基数决定了既需要单通道的干线客机飞国内,也需要双通道的大型远程飞机飞国际国内,全空客配置可能油耗并不友好,但是飞行员在A319过渡 A320 A321甚至A330都比纯波音机队成本要低。737NG向上过渡的缺失是波音的短板。这也是为什么波音很想基于787的底子研制新一代737,平滑的过渡,丰富的机型选择,是用于抢夺类似于四川航空公司这类客户的武器之一。&/p&&p&而以廉价著称的春秋,更是把机队干成了一票320-200,保障、培训压力做到了最低&/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dc35bd04285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dc35bd04285b_r.jpg&&&/figure&&p&&br&&/p&&p&而全波音机队也不是死路一条,中国东部的很多航空公司是纯波音737机队,因为所处地域和市场关系,737NG足够用了,更大的767 787面对类似北美客、欧洲国际航线明显客流不足,737-700甚至都可以值飞新德里的航线,根本就没有必要上787,再加上737的油耗优势,出现纯737机队绝对不是偶然。&/p&&p&而C919单一机型下,这个培训成本就非常劣势了。&/p&&p&&b&五、维修成本&/b&&br&国内航空除那几大家之外已经普遍施行单一机种的航空公司,目的就是要统一集中降低维修保障成本,统一备件,统一维修手册,统一人员培训,由此带来成本优势非常明显。从C919的订单上来也可以看到,除了国内那几个大恐龙和小的不能再小的航空公司外,C919在为数众多中性航空公司根本没有一家订单的原因也是如此--不可能实现多机型机队。&/p&&p&&b&六、签派率(出勤率)&/b&&br&目前AB两家的飞机都可以做到在规定的检测周期内每天16个小时的执勤时间,和9-10小时的飞行时间,你能明白这是多么恐怖的出勤率?&/p&&p&中国从古到今就从没生产过出勤率达到以上数字三分之一的飞机。C919就能达到?对于航空公司来说,高出勤率就代表的高收入,高出勤率就代表着赚钱,假设要起飞,发现飞机坏了,面对100多乘客,这是什么感受?而且,根本不止100多乘客,飞机取消意味着1-2天甚至更长时间整个全部班次的取消,航空公司会不会抓狂?人家的飞机天天能飞,自己的飞机天天趴窝,飞机就是不要钱白送给你,你能赔的起吗?&/p&&p&&b&七、安全性&/b&&br&本来不想写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是高票作者却在洋洋洒洒甩出国产航电即将取代进口,国产发动机即将装机,AB两家的空难何其多等等,并且是以&b&“科研工作者”&/b&的身份来嘲讽,真是坐不住了,如果高票作者真是C919“科研工作者”这真是没救了,不说工程人员的技术能力如何,连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态度都没有,怎么能让人对这国产机放心?&br&====&/p&&p&其实对C919最大的威胁是AB两家的倾销,A在天津设了总装厂,B家就马上选定浙江为总装厂,进一步压低成本,甚至钻关税的空子,哪天AB两家都对中国禁运,国产大飞机发展就像大运一样好了&/p&&p&&b&我觉得,未来中国大飞机的出路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波折,熬得住研发,在零配件上大做文章因为我们再零配件上的落后更大&/b&&/p&&p&&b&举个例子,我们的ARJ 2008年首飞,2014年拿到中国的适航证,直到2017年年底总共才生产了8架,包括前期的试验机。当年ARJ的生产线是以每年25架设计的,但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每年能交付6架都非常困难,要想完成ARJ的400个意向订单,需要70年!&/b&&/p&&p&&b&同样C919的生产线也设计每年25架的规模,究竟能实际完成多少真的很难说,参看一下ARJ吧&/b&&/p&&p&&b&与此同时,波音一家一年交付量高达800-900架(每天3架,包含所有的,甚至还有试飞),这里面还包含787和777大型飞机,甚至还有747-8,未来更要调高到年交付1000架的规模,甚至如果不干787 777这种大型机,光生产737这种中型机,一年超过1300架的规模一点问题都没有,同样空客也能做到以上水平,两者加起来就要将近2000架&/b&&/p&&p&&b&这时候边际效应生产成本、研发成本都做到了最低,原因就是因为周边已经创造出一套优秀的零配件的生产链,而919想达到这种规模真的需要极大的挑战。&/b&&/p&&p&一架客机在全生命周期里购买价格只是全部价格的九牛一毛,日后的大量零配件维修维护开销那才叫一个大,汽车工业是近似航空工业,30年前我们连桑塔纳的方向盘都做不好,时到如今除了发动机底盘变速箱最核心的三大件其余都对国内没有什么难度了。&/p&&p&但是航空业又与汽车不同,严格的法规、寡头的垄断,极小的市场,对安全的追求极致完美,以及成本的压力,我们周边零件很难进入AB两家主流体系,只有自有的客机未来才能话语权&/p&&p&所以,我们虽然站在中国航空工业腾飞的前夜,但是C919 甚至C929都不可能让中国航空工业一步登天,这只是一种基石,保证人才、队伍、经验传承的纽带&/p&&p&未来中大型飞机铁定属于BWB机型和闭合机翼机型,以及全新复合材料的,只有现在的积累历时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p&
今天,看到919飞起来了,真的很高兴,工业领域再上一个大台阶,可喜可贺,由衷的!回头看这一年前的回答,感慨良多对于国产大飞机来说,最艰难的时刻并没有过去,反而是刚刚开始因为国企体制在面对纯商业竞争的市场面前的难度,对已经工作且在体制内的同学…
&p&  大学期间在欧洲某航企实习,主要做航空市场分析,发表一下浅显的看法。&/p&&br&&p&&b&一、 &/b&&b&央企数量一直在缩减,但航空企业例外&/b&&/p&&p&  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数量一直在压缩,从最开始的200余家下降到现在100多家。典型的方式是通过企业合并,比如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的合并,南车和北车的合并,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合并等等。&/p&&p&  但是记忆之中,只有两次出现过央企数量增加的情况,第一次是中国商飞的成立(2008年),第二次就是航空发动机集团的成立(2016年)。央企数量增加本来是逆潮流而动,商飞和航发破格而出,可以看出国家对航空产业之重视。&/p&&br&&p&&b&二、 &/b&&b&航发、商飞、中航工业要做好搭档&/b&&/p&&p&  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走过的航空路比我们长,其实有很多可以借鉴的。&/p&&br&&p&  美国的航空工业格局比较清晰:&/p&&br&&p&波音——以民用航空制造为主,兼顾军事工业的航空巨头&/p&&p&GE——专注于发动机、燃气轮机、工业装备的大型工业集团&/p&&p&普惠——专注于发动机的航空工业巨头,代表作猛禽战斗机F119发动机&/p&&p&洛克希德马丁——航空军火巨头&/p&&br&&p&  欧洲的航空工业格局也很明了:&/p&&br&&p&空中客车——以民用航空制造为主,兼顾军事工业的航空巨头&/p&&p&罗罗——专注于发动机、燃气轮机的航空工业集团&/p&&p&CFM——专注于民用发动机的航空工业巨头,代表作CFM56(GE和赛峰合资)&/p&&p&达索/BAE——航空军火巨头&/p&&br&&p&  中国的航空工业一直是剪不断理还乱,现在至少格局比较清楚了:&/p&&br&&p&中航工业——以军事工业为主,兼顾民用航空制造的航空工业集团&/p&&p&中国商飞——民用航空飞机制造商&/p&&p&航发集团——专注于发动机、燃气轮机的航空工业集团&/p&&br&&p&  一比较就不难发现,中国的航空工业企业都有自己的对标:&/p&&br&&p&中国商飞的对标就是波音和空客&/p&&p&中航工业的对标就是洛克希德马丁&/p&&p&航发集团的对标就是普惠或者罗罗(GE产品线太丰富,暂时对不上)&/p&&br&&p&&b&三、 &/b&&b&航发集团要向罗罗看齐&/b&&/p&&p&  航发集团虽然有国家战略使命,但是从长远看,自身的造血功能必须齐全。之前专门研究过罗罗,罗罗其实和航发集团有一定相似之处,就是国家曾经重金投入。罗罗下面有5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民用航空业务(占52%),防务业务(占15%),动力系统(占18%),海洋业务(占10%),核能业务(5%),员工大概有5万名,其中有15000名工程师。&/p&&br&&p&  罗罗可以说是专注于核心业务——航空动力系统,再衍生其他相关业务(船舶燃气轮机系统、核动力系统等)的典范。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中航工业据说房地产也做的不错。&/p&&br&&p&  航空工业虽然不像日用消费品那样极致的做营销,但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使命一点也不应该被忽视。毕竟,航空发动机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依附于航空飞行器。所以航发集团与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的配合一定要跟得上,以谁为主导的问题必须有效沟通。&/p&
大学期间在欧洲某航企实习,主要做航空市场分析,发表一下浅显的看法。 一、 央企数量一直在缩减,但航空企业例外 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数量一直在压缩,从最开始的200余家下降到现在100多家。典型的方式是通过企业合并,比如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的合并…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75b131e6cb9f2e8a1f60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75b131e6cb9f2e8a1f60_r.jpg&&&/figure&&p&&b&企业和我们个人一样,一辈子都在为三种老板打工&/b&&/p&&p&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中产阶级一辈子都在为三种老板打工:天天起早贪黑,操卖白粉的心拿白菜价的薪水——给老板打工;拿到工资条,发现每个月都少不了缴纳个人所得税——给政府打工;每个月到手的薪水还得省着点花,因为月底要还按揭贷款和利息——给银行打工。其实企业也一样。&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c8c749a7a43d19ac34a877ae247ed8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br&&/p&&p&为了准确的从债权人、政府和股东三个不同角度来度量企业价值,精明的会计师、投资家发明了EBIT、EBITDA与净利润。本系列文章分为三部分,重点解决的问题是:EBIT、EBITDA与净利润的真实内涵,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三个指标中的一个或者组合?&br&&/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span&&/span&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息税前利润
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
Net Profit, Profit after tax 净利润,税后利润
&/code&&/pre&&/div&&h2&一、企业收益蛋糕切给了谁?&/h2&&p&在讨论EBIT、EBITDA与净利润三个指标之前,让我们来看看当企业盈利之后,这些收益究竟如何分配——收益蛋糕切给了谁?其实,每家企业的蛋糕都被三种人吃掉:&/p&&p&&br&&/p&&ol&&li&债权人——分得贷款利息&br&&/li&&li&政府——收缴税收&/li&&li&股东——分得公司红利&/li&&/ol&&p&&br&&/p&&p&当一家企业获得了收益,第一步是产生“营业利润” (Operation Income),企业利用这部分利润支付&b&债权人&/b&如银行贷款的利息;接下来用剩下的利润向&b&政府&/b&上缴税收;最后得到“净利润” (Net Income)。净利润(如果不考虑优先股)就是持有这家公司&b&普通股股东&/b&能分得的收益。&/p&&p&因此,这三个去向是所有企业所赚收益的必然归属。&/p&&p&这里讲的必然归属并不一定是必须支付,更准确一点并不是所有三方都得支付,正如利润表刻意排列他们的支付顺序一样,每个方面享有的优先级是不一样的:公司的债权人是优先级最高的,无论企业赚钱与否,企业必须按贷款合同约定支付贷款利息;只有在公司赚得有利润后,才向政府缴纳所得税。&/p&&p&如果当年企业亏损,就不用向政府缴纳所得税;股东只有在净利润为正的情况下才能分得(现金)红利,但股东经过相互协商也可以决定不分享或仅部分分享(现金)红利,把未分享的净利润全部或部分投入企业当中(形成留存收益)继续壮大企业。当然如果当年企业净利润亏损为负,股东是分不到任何一块蛋糕的。总之而言,这三方面是根据自己的座次来分果果(蛋糕)吃。&/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f2af0aa5b175a83acedd8148cadcf8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figure&&p&EBIT、EBITDA与净利润这三个指标正好和收益的三个去向相匹配。&/p&&h2&二、三大指标的真实内涵&/h2&&p&&i&EBIT息税前利润首先登场&/i&&/p&&p&EBIT——息税前利润就是企业的营业利润, 它反映了企业&b&主营核心业务&/b&的经营成果。&/p&&p&此阶段的经营成果不会受到企业“资本结构”(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的资本来源有多少是靠负债,有多少是靠股东的投资和再投资,这一资本结构决定了这个EBIT蛋糕怎么切)和“税收”的影响。&/p&&p&因此,EBIT是上述三方面—债权人、政府和股东—总的分配来源,是一块完整的大蛋糕。这是EBIT不同于其余两个指标的显著差别。&/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c109370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2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p&继续把EBIT拆解来分析:它是由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运营成本还有长期资产的折旧摊销(会计上会把与商品直接相关的折旧摊销计入商品成本)而来。EBIT反映了成本费用与长期资本性支出(通过折旧)对企业盈利的影响。&/p&&p&联想到勤勤之前提到的“自由现金流” 是&u&经营净现金流&/u&减掉&u&长期资产资本性支出(&/u&Capex),这与EBIT有异曲同工之妙。&/p&&p&&i&接下来聊聊EBITDA&/i&&/p&&p&EBIT加上折旧和摊销就是EBITDA——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可以看做是企业&b&经营现金流&/b&的代表,而不是字面上称的“利润”。&/p&&p&与EBIT一样,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未受其资本结构和税收影响的净现金流情况。&/p&&p&如果您对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表熟悉的话(如下表所示,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很容易理解EBITDA为什么可以代表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因为企业的“经营现金流”是由净利润加回折旧和摊销、加或减营运资本的变化调节得到的,这和EBIT加回折旧摊销得到EBITDA的过程又是异曲同工。&/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b1f15baa4e474caeea2fa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figure&&p&如果您从没接触过会计,勤勤就用上面现金流量表的数字来举例吧:假如勤勤财务咨询公司今年收入100万元现金,成本费用合计40万元(其中含办公设备折旧15万元),不考虑所得税的话,净利润60万元。那勤勤是不是到年底就拿到60万元的现金了呢?如果不是,是比60万多,还是比60万少?&/p&&p&显然,勤勤拿到的现金是净利润的60万加上折旧的15万,总共75万元。道理很简单,成本费用中的折旧15万勤勤并没有用现金支付,这在两年前购买办公设备的时候就早已支付了,所以净利润要加回15万,得到75万就是勤勤最后到手的现金,俗称软妹儿。&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ebfbdf1f64bdf860cd11d05f1c3fd0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ebfbdf1f64bdf860cd11d05f1c3fd03_r.jpg&&&/figure&&p&与EBIT一样,EBITDA也是一块完整的大蛋糕,尚未对债权人、政府和股东进行分配。因此,EBITDA是共同属于债权人、政府和股东的。那这个蛋糕怎么切呢?总的游戏规则仍是前面所谈到的优先顺序——排座次吃果果(蛋糕),再考虑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国家的税收制度。&/p&&p&EBIT和EBITDA比直接计算现金流更加方便直观,因此在预测企业未来财务报表和进行企业估值上,更能节约时间。这也是这两个指标受到投资者青睐的另一个原因。&/p&&p&&i&最后上场的是咱们众所周知的净利润&/i&&/p&&p&净利润直接反应在企业的利润表上。净利润已经是经过上缴所得税、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向优先股股东派发股息,并考虑了企业的非核心经营(政府补助,变卖资产等利得损失)之后留给持有普通股股东的经营成果。&/p&&p&股东可以分配净利润,也可以继续投入到企业之中扩大再生产。&/p&&p&投资者喜欢用市盈率PE(price to earning ratio)来比较公司之间的投资价值。这个指标正依赖于企业的净利润。&/p&&h2&三、三指标的联系和区别&/h2&&p&对上述三个指标讨论的总结可以看出:EBIT与EBITDA&b&没有包含&/b&企业的非核心经营利得和损失,也没有包含优先股息和税收;而净利润把这些全都计算(作为加减项目)在内。&/p&&p&作为企业股东,只能依照净利润来发放现金红利或投入企业扩大再生产;债权人和政府更多的应是看EBIT和EBITDA,它们能够反映企业的总体价值。&/p&&p&在这里勤勤埋下一个伏笔: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 EV)仅是对股权人(股东)的价值?还是对债权人、股权人和政府各方面的价值?如果衡量企业价值,我们是用EBIT、EBITDA还是净利润?&/p&&p&许多个人投资者(俗称小散)喜欢关注企业的净利润,但正如勤勤的一贯主张,&b&净利润具有迷惑性&/b&,某程度上是最没实际意义的财务数据。谈到这里,有必要再给各位三个理由:&/p&&p&&b&理由之一,净利润受到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b&假如有两个公司,公司A有50%的股权和50%的债权;公司B有100%的股权。即使这两家公司的企业价值一样,但他们得到的市盈率PE和净利润差别会很大。例如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后者从股权投资者的角度来讲,估值比通用公司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通用公司的负债比福特公司多,影响了其股权价值的估值。&/p&&p&&b&理由之二,净利润受到所得税税收的影响。&/b&两个具有相同企业价值的公司,享受的所得税税率一个15%、一个25%;两家企业享受不同的税前抵扣政策。如果用市盈率PE和净利润来判断这两家企业的投资价值,而不仔细的查看它们不同的税收政策,这是不是太武断了?那么采用EBIT或者EBITDA是不是准确一点?&/p&&p&&b&理由之三,净利润受企业的非核心、非经常业务的影响。&/b&债权人、投资者在分析企业价值的时候,通常不会考虑一些非经常、非核心业务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如变卖固定资产、获得政府补助、行政罚款支出等,这些都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国的很多企业常年依靠政府补助生存,虽然账面的净利润很好看,一旦拿掉政府补助,会亏得一塌糊涂,这样的企业在净利润为正的情况下,还有投资价值么?与净利润不同的是,EBIT和EBITDA可以消除这些影响。&/p&&p&长期关注勤勤的读者会发现,我在每篇文章中都在黑“净利润”。但在实际工作中,咱们千万不能把这三个指标孤立起来分析。&/p&&p&一个合格的财务、投资分析师,一定会在充分理解各项指标真实内涵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项指标,找出影响它们之间的影响差异,并做出合理解释。&/p&&p&这些差异的落脚点,就是企业背后的故事,帮助我们做各种决策,这是财务分析的意义所在。也是人优于机器,不被机器取代的竞争力所在。&/p&&p&怎么理解企业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接下来举两家公司实战一番。&/p&&h2&四、案例分析&/h2&&p&为了让举的例子更有对比效果,勤勤挑选了两家截然不同的美国公司:一家是我们熟悉的Linkedin领英;一家是我们不太熟悉的Steel Dynamics (SD)钢铁动力。&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01f6a666b0eb1b2aa62e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10& data-rawheight=&1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0&&&/figure&&p&前一家高科技互联网公司成立于2003年(已被微软收购),是为专业人士求职的社交网络,属于轻资产行业;&/p&&p&后一家传统型钢铁公司成立于1993年,为其他行业提供各种金属建材,属于重资产行业。&/p&&p&两家公司成立时间正好差别10年,前者仍在飞速成长,后者已进入稳定经营期。&/p&&p&首先来看看领英,下面是它某一年的现金流量表、利润表、EBIT和EBITDA的取数计算过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ab5ad2bfdb436d157eb6d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ab5ad2bfdb436d157eb6dd_r.jpg&&&/figure&&p&不要被现金流量表众多调节项目吓住,我们只注意一头一尾“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CFO)”与中间加回的“折旧和摊销”三个数字即可。&/p&&p&两种颜色的线条代表了由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得出EBIT、EBITDA的取数路径。&/p&&p&钢铁动力SD某一年的现金流量表、利润表、EBIT和EBITDA的取数计算过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fe6ae51579eb3eaf81ae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fe6ae51579eb3eaf81ae0_r.jpg&&&/figure&&p&得出两家公司的EBIT、EBITDA后,接下来列表对比分析三个指标:&/p&&p&&i&&u&领英 Linkedin&/u&&/i&&/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ef9bd5f8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ef9bd5f83_r.jpg&&&/figure&&p&&i&&u&钢铁动力 SD&/u&&/i&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a5a42b9dfa45dfae7391acb3324026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a5a42b9dfa45dfae7391acb3324026f_r.jpg&&&/figure&&p&先看看Linkedin左边的EBIT,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相比,EBIT更接近于后者;奇怪的是右边的EBITDA比EBIT还要更接近于自由现金流(前面理论部分提到的是EBIT更近似于自由现金流)。Steel Dynamics的EBIT更接近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前面理论部分提到的是EBITDA更近似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p&&p&表面上看这和原理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得深入分析,挖掘企业的故事。&/p&&p&&b&发现之一:&/b&从Linkedin的“现金流量表”发现其营运资本的变化为120.3,占当年收入的8%,股票性福利为193.9,占当年收入的13%;而Steel Dynamics两者分别为-129.9和15.5,比例为2%和0.2%,远远小于Linkedin。&/p&&p&&b&发现之二:&/b&资本性支出方面,Steel Dynamics的支出为186.8,Linkedin的支出为278.0。两个绝对数字上看不够性感,我们无法直观感受数字的含义。勤勤以前提到过,不同公司对比需要把绝对数字转换成相对比例,分子是要比较的指标,分母用一个可以代表规模的数据,如收入。Linkedin的资本支出占收入比为18%,而Steel Dynamics的比例仅为3%,巨大的差别!年轻的Linkedin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每年都有大量的长期资本投入;而Steel Dynamics已步入中年,业务稳定,并不需要太多的投入。&/p&&p&因此我们得出的解释可以是:Linkedin在巨大营运资本变化、巨大的股票性福利(用于激励员工,这是科技型创业公司常用的方式)和巨大的资本性支出的影响下,得到了不合乎常规的表现。&/p&&p&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勤勤经常发现:&b&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的脱节。&/b&&/p&&p&这两个公司的例子正能说明理论是美好的,但现实是骨感的。&/p&&p&假如两家公司都在同一个行业,都处于同样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期望这些指标能够一定程度上符合原理:EBIT更接近于自由现金流,EBITDA更接近于经营性净现金流。但在这里恰恰不是,这是工作中常遇到的挑战,正好能成为我们经验的积累。&/p&&h2&五、如何选用这三个指标&/h2&&p&最后,让我们来解决第一篇的提到的现实问题: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三个指标中的一个或者组合?&/p&&p&通常而言,如果分析师想反映资本性支出Capex的影响,EBIT比EBITDA优,因为前者能通过折旧的形式捕获Capex的影响。&/p&&p&EBITDA常用于分析资本性支出影响不是很大的公司,如软件、互联网、咨询公司等。这些公司的研发支出比固定资产等的支出更重要。&/p&&p&在本例中,如按照上述“通常而言”,您可能要优先采用EBITDA分析LinkedIn,因为它是互联网轻资产公司。但勤勤告诉你LinkedIn的资本性支出巨大,对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和估值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应该灵活选用EBIT。&/p&&p&勤勤在这里老是兜圈子,推翻自我,不过有一条金科玉律想要给各位分享:选用EBIT还是EBITDA不能只看行业,还要看企业发展阶段。&/p&&p&&b&如果企业成长迅速,有大量的资本性支出,优先考虑EBIT。如果企业已进入稳定成熟期,没有大量的资本性支出,其影响不大,可以考虑EBITDA。&/b&&/p&&p&另外国际上作为银行等债权人,喜欢用EBITDA与其他指标的比率来约束债务人,在贷款合同中约定债务人的“债务/EBITDA比”不能高于某个数字,“EBITDA/利息比”不能低于某个数字,不然的话就是合同违约,银行有权收回贷款或让债权人补充抵押物。在这里选用EBITDA的目的是消除折旧对蛋糕大小的影响。很多企业喜欢通过改变折旧的方法来调节利润,EBITDA正好不受这种操纵的影响。&/p&&p&最后,勤勤要重申的是:我们千万不能把这三个指标孤立起来分析,一个合格的投资分析师,一定会在充分理解各项指标真实内涵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项指标,找出影响它们之间的影响差异,并做出合理解释。&/p&&p&这些差异的落脚点,就是企业背后的故事,帮助我们做各种决策。这才是财务分析的意义所在。&/p&&h2&六、总 结&/h2&&p&记住,净利润只是普通股股东分得收益蛋糕的最后一块而已。债权人、政府和股东三方面怎么分配决定了最后这块蛋糕的大小。&/p&&p&EBIT反映了企业营运资本和长期资本投入的影响,这和自由现金流受到营运资本和长期资本投入影响类似,所以有些时候可以把EBIT看做是自由现金流。&/p&&p&EBITDA是由EBIT加上折旧摊销DA得到,不完全等同但类似于经营性现金流。&/p&&p&EBIT和EBITDA与现金流做类比的原因是前两者比后者容易获得,特别是在预测公司未来价值的时候。&/p&&p&全文毕,感谢您宝贵的时间!&/p&&p&微信公众号&b&「勤勤的财经教室」&/b&首发,转载请注明;&/p&&p&如有任何专业、学业、职业发展问题,请来&b&值乎&/b&问勤勤,知友的反映都还不错。&/p&&p&推荐阅读:&/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彻底理解“递延所得税”&/a&&/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彻底理解“资本性支出”&/a&&/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彻底理解“自由现金流”&/a&&/p&
企业和我们个人一样,一辈子都在为三种老板打工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中产阶级一辈子都在为三种老板打工:天天起早贪黑,操卖白粉的心拿白菜价的薪水——给老板打工;拿到工资条,发现每个月都少不了缴纳个人所得税——给政府打工;每个月到手的薪水还得省着点…
&p&&b&海尔互联网转型成功了吗?别只听张瑞敏说,让数据说话!&/b&&/p&&p&作者:孙庆金(微信号:ianlijingxuan) 稻盛和夫嫡系,阿米巴经营资深研究者&/p&&p&&b&导语:4月28日晚间,青岛海尔(600690.SH)发布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897.48亿元,同比下滑7.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亿元,同比减少19.42%。从财务数字看,海尔的转型效果不是很好。但这几年,关于海尔互联网转型的文章充斥网络,而且基本上都是张瑞敏及其鼓吹者的声音。我们不要只听张瑞敏说,而是换个角度,去看看他们的财报,从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来看一下海尔转型的效果是怎么样的。&/b&&/p&&p&过去十几年,我们听到的跟海尔有关的新闻几乎都是有关海尔管理变革的。在海尔的变革过程中,张瑞敏提出了很多颇具张氏色彩的词汇,让人眼花缭乱。海尔的转型充满了争议,有力挺者,有看衰者,更多的人可能跟我一样,看不懂。企业作为一个营利性的组织,最终的结果都必然是用财务数字说话,用稻盛和夫的话说就是要&b&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创造高收益&/b&。如果企业的管理变革最终没有导向商业的成功,那我们对这个变革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我是从事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培训咨询的,海尔也曾学习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因此经常会有客户咨询我对海尔转型的看法,在本文中我将从财务数据的角度来解读一下海尔转型的成果,并就海尔转型提一些个人的看法。&/p&&p&&b&数据看海尔&/b&&/p&&p&
就海尔的营收和利润,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与自身发展相比的纵向比较,其次是与同行企业的横向比较。下面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一下。&/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2f543c09e73d24d1d2bb1d_b.png& data-rawwidth=&1081& data-rawheight=&5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2f543c09e73d24d1d2bb1d_r.jpg&&&/figure&图1
海尔全球营业额及增长率()&/p&&p&图1汇总了海尔集团年期间的全球营业额及增长率。由图可见,2005年之前海尔的增长率常在40%、50%以上,但此后成长速度急剧下滑,大多年份仅为个位数。以2004年到2009年为例,销售额由1016亿元增长到1243亿元,年均增幅仅为4.15%,成长瓶颈非常明显。即便是2009年之后的增长率也远不如美的、格力(见下文)。&/p&&p&比较有意思的是,海尔从1998年开始企业内部“市场链”的管理变革,&b&2005年开始人单合一的管理变革,至少从营收上来看,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可能拖累了海尔的营收增长。&/b&可能的原因我会在下文提出自己的的观点。&/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7fafc082bbeead25aa06f_b.png&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2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7fafc082bbeead25aa06f_r.jpg&&&/figure&图2 青岛海尔净利润及增长率()&/p&&p&海尔集团有2家上市公司,主业为白色家电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青岛海尔和在香港上市的海尔电器(日日顺物流母公司,阿里巴巴入股的就是这个),一般人所说的海尔往往指的就是青岛海尔。图2是青岛海尔年净利润及增长率。从图中可以看出,&b&海尔在实施人单合一模式后其利润增长一直不错,不过从2011年开始利润率增幅开始大幅下跌(2015年出现负增长)。就此我个人的推测是10年底或11年上半年开始,海尔开始把人单合一和个人薪酬挂钩,也就是推出了所谓的“人单酬”。&/b&人单酬的具体应用时间我没有查到,不过我通过网络在天涯查到了一个帖子,名字叫《海尔所谓的人单酬变相裁员模式》,时间是日。&/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072bc4c983def0f703af_b.pn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年指责海尔变相裁员的帖子充斥网络。由此我推测,海尔的人单酬是在2011年初开始正式实施。&b&我认为这也是青岛海尔2011年开始净利润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b&具体原因我会在下文集中分析。&/p&&p&
也许有人会说,青岛海尔的利润不是一直都有增长吗,而且增长率即便是我说的2011年之后也维持在20%左右。的确是如此,不过我们分析一家公司的状况肯定是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与同行的横向比较就是一个特别好的角度。如果别人的增长率是10%你是20%那说明你很牛,如果别人是50%而你是20%那就说明你是落后的,至少没那么优秀。与美的、格力的对比数据也支持了我的判断。&/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76554cbcd4b249da7e3b16b74472bc7_b.png& data-rawwidth=&872&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76554cbcd4b249da7e3b16b74472bc7_r.jpg&&&/figure&图3 格力、青岛海尔、美的的营业收入对比&/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0f048f655ab4f72ca117f3ec6f20aef_b.png& data-rawwidth=&838& data-rawheight=&5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0f048f655ab4f72ca117f3ec6f20aef_r.jpg&&&/figure&图4 格力、青岛海尔、美的的净利润对比&/p&&p&图3、图4为青岛海尔、美的与格力三家白电巨头近年来的营收和利润变化。图3显示,2005年之前这三家企业差别不大,在一些年份海尔还是领先的,年期间,海尔大部分时间是落后的,年之后更是被大幅拉开差距:2011年,格力与海尔的营收和利润比为1.1和1.26,但2014年这两个比例变为1.58和1.6;2011年,美的与海尔的营收和利润比为0.73和1.25,但2014年这两个比例分别是2.11和1.57。也就是说从2011年开始,美的、格力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对青岛海尔形成了碾压式超越。营收直接影响市场占有率。从海尔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来看,近几年有明显的下降。&b&根据中怡康的调研数据,2015年一季度,海尔的冰箱、洗衣机、空调占中国市场份额分别是26.66%、26.5%、12.36%,而2012年全年相应的数据是29.91%、29.88%、13%,几乎可以说是全面下降了。&/b&&/p&&p&
综上所述,当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海尔转型时,我们发现它并没有自己或支持者所宣扬的那么光彩夺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海尔的互联网转型拖累了它的增长。海尔的理念和实践探索一再搏人眼球,但到目前为止所产生的结果并不具备说服力。从这个视角来看,过去十年海尔的转型并不成功。当然,海尔的转型正在路上,它的潜力大概也许可能还没有释放出来。&/p&&p&
不过对于海尔的转型,我们认为它在某些方面是有误区的,具体来说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p&&p&&b&误区一:指导思想混乱&/b&&/p&&p&
任何的变革要发挥作用都是多方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其中领导人、指导思想、机制打造是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领导人的作用就不用讲了,华为没有任正非很难是今天的华为,阿里巴巴没有马云很难是今天的阿里巴巴,全世界的航空公司平均利润率1%-2%,只有稻盛和夫才能做到15%左右。同样的,海尔的变革可能离了张瑞敏也就玩不转了。&/p&&p&作为中国教父级的企业家,把张瑞敏和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做个对比是特别有意思的事。这些年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同样充斥网络,首要原因当然是因为华为的业绩极其出色。那有没有其他原因呢?当然有,那就是&b&任正非的话语体系特别接地气&/b&,比如任正非讲“华为文化不就是共产党文化吗,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比如华为要培养“少将连长”,“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未来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等等等等,让人一看就懂一看就明白什么意思,整个公司的指导思想特别容易贯彻。反观张瑞敏,积极拥抱互联网的张瑞敏却最不懂互联网语境下的话语体系,总是“&b&不说人话&/b&”,提出很多云里雾里的词语、概念,比如“小微、交互、引爆、还原、穿刺、协同、日清、人单合一、人单酬、拐点酬”,你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在知乎上有貌似海尔员工的匿名用户说:“(海尔)天天加班;周六上班;工资要乘系数(系数永远小于1);季奖经常打折;海尔术语很虚,看不懂!!!” 还有一个海尔的供应商匿名说“简单说,海尔是一个指导思想天天变,任务计划没有准,上边空话底下懵的公司。张首席整天嚷嚷转型啊,互联网的,可是不看看自己手下那帮人都是什么水平。也可能是根本不想看,只想意淫。”曾有海尔的合作伙伴跟我讲,他去海尔的时候,海尔人开会都不叫开会了而是说要交互交互,他就讥讽他们说“你们能说人话吗”。我老家山东,半个青岛人,我在青岛跟一些人,包括海尔工作的人聊天的时候,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张瑞敏在说什么,甚至经常听到有人说海尔下面的人和张瑞敏是两张皮,张瑞敏说他的,下面的人干自己的。&/p&&p&通过任正非和张瑞敏的讲话或文章,我们感觉任&b&正非更像一个企业家,而张瑞敏更像一个政客。任正非就像一个老农,耐心地、专注地、一心一意地耕种着自己的土地;张瑞敏更像一个管理爱好者,时不时地刮起海尔变革的风暴,推出经过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华丽无比的新奇理念。张瑞敏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不断地发出一道道圣旨,让人只能仰慕而无法接近。任正非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指挥若定的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让每一名员工都感觉他就在自己的队伍里。张瑞敏把管理当成了艺术,做给别人去看;而任正非却将自己的管理思想融入企业的各个角落,指引企业前进。&/b&&/p&&p&一句话总结就是:&b&海尔的转型基本是神在上,人在下。神是神,人是人。神在传说中,人在苦难中。&/b&&/p&&p&在这一点上,我们对张首席的建议就是要有一套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说人话”,用大白话表述出来,让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从成本的角度来讲,这也能极大的降低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和运作成本。稻盛和夫把自己的“哲学”讲了55年基本未变,任正非把他的管理思想讲了30年基本未变,规模不大名气不小的德胜洋楼更是把每月1号15号定为雷打不动的制度学习会,而首要学习的就是他们“&b&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b&”的价值观和他们的制度。&b&企业员工干部的教育,要的不是读书破万卷(比如提出各种新奇的理念、概念),而是要读书破万遍——一遍一遍的重复学习自己公司的指导思想(价值观、企业文化、规则制度等),以此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b&其实当我们把很多新奇的概念剥掉它唬人的外衣,我们发现它还是脱离不了基本上的常识。商业有商业的逻辑,管理有管理的常识。这是永恒不变的。&/p&&p&&b&误区二:企业平台化的误区(战略模糊及小微内耗)&/b&&/p&&p&在知乎上《如何评价海尔小微公司》中有个匿名用户如此回答:“这种把公司的发展交给员工,让员工自己承担各种风险,动不动就克扣工资的方式,还美其名曰小微。大方向都乱的。不看好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
这个看法还是很有道理的。&/p&&p&《孙子兵法》里有句话:&b&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b&&/p&&p&这句话的意思是,打胜仗的军队都是算清楚了自己可以取胜,有了获胜条件之后,才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打仗。而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冲上去就打,企图在战斗中捕捉机会侥幸取胜。&/p&&p&&b&海尔的平台化(互联网)转型,也就是海尔的小微公司,其实就有点先战而后求胜的侥幸心理。也就是说海尔的高层在战略决策方面未负起应有的责任,企图通过小微化在战中求胜。&/b&&/p&&p&战略永远是企业的优先命题,创新、转型、变革、再造等等都是从属命题,是第二位的。打仗肯定不能乱打,先胜后战者胜利的概率更大。企业的变革也是一样,所有的变革必须指向战略方向。变革不过是顺应战略变化而改变组织结构与团队结构,解决的仍然是战略的实施与实现问题。&/p&&p&其次,海尔的小微化肢解了企业的组织能力,削弱了企业整体的价值。&b&企业整体价值的体现往往是任正非先生所讲的针尖战略、压强原则,也就是能够迅速集聚资源配置到产业机会上,在针尖大小的地方采用压强原则形成创新,率先突破。这种整体上的资源配置、系统激活是各自为战的小微公司局部创新完全无法企及的。&/b&这种配置资源的方式,更多是企业家精神主导的,不按常理出牌,不受预算限制,也超越所有人,是小微公司完全没办法做的。所以我们看到,三星能够集中全部资源,甚至不惜忍受400%的资产负债率,坚决投入半导体产生,从“长大重厚”转向“短小轻薄”,目前正在向“美好初创”努力;华为不惜做高利贷,也要从模拟通信设备转向数字设备、再从有线部件到无线全网、从2G到3G再到4G,现在是向“云-管-端”转变。我们耳熟能详的IBM、苹果、GE的转型也都是如此。海尔最近收购了GE的家电业务,海尔应该好好向GE学习。GE的“数一数二战略”就是以企业整体的方式做产业选择,决定应该进入或退出哪些领域。接下来才是GE以SBU实现“大的小企业”的运营方式,再依靠全球化、信息化、6西格玛、增值服务滚滚向前发展。这才是正确的顺序。运用阿米巴经营模式的稻盛和夫在选择进入通信行业的时候是把京瓷绝大多数资金都赌上了,在进入太阳能领域的时候更是忍受了25年()的亏损才盈利,接下来才是他的阿米巴经营手法。道理是一样的。&/p&&p&知名的管理专家陈政先生有一段话我是比较认同的:&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2a4cc15e7a1add5facb742c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2a4cc15e7a1add5facb742c1_r.jpg&&&/figure&&/p&&p&&b&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或者说小微化,成功的前提肯定是高层“先胜”,小微“后战”。这就如同打仗一样,统帅要先想好在哪里排兵布阵(有多少兵?布什么阵?),然后配置各部队去打,在打的过程中再根据情况调整阵法和兵力。与此同时,武器(产品和技术)更先进了,信息化程度更高了,小微部队打起仗来才能事半功倍。&/b&&/p&&p&上文我们提到海尔营收增长缓慢,在我看来,战略性投资不足是海尔成长乏力的直接原因。这些年海尔在原有产业上的研发与品牌投入欠缺很多,比如我们很少看到海尔的广告。这是海尔与华为、三星这些一流企业的差距所在,也是被美的、格力超越的主要原因。我们看到,像华为、格力这种通过大手笔投入核心技术,靠自主研发驱动企业发展的模式往往更有后劲,也更容易在竞争中占据高地。&/p&&p&海尔的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经常被拿来跟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比较,我2009年就在国内运营稻盛和夫创办的盛和塾,是国内最早推广稻盛和夫思想和阿米巴经营的人之一,对阿米巴模式非常了解,在我看来海尔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和阿米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p&&p&在阿米巴模式当中,原则上只把制造和销售(产出部门)划分为利润中心,像行政、财务、人事、信息等部门并不划分为利润中心,这些部门的工作时间和费用要转移到产出部门。而在海尔,海尔的职能部门也是利润中心。这样做有很多弊端,你能想象我们的政府部门有创收压力会发生什么吗?本来一次可以给你做完的事他很乐意分两次甚至是三次给你做。此是其一。&/p&&p&再者说来,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应该是自己的主营业务,即通过向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来获取收入。也就是说,&b&企业的利润是向外求的&/b&。这种把职能部门利润中心化的方式意义并不大,因为这都是在自己盘子里切蛋糕。更何况,任何的管理动作都是有成本的,职能部门的服务定价又很难,这又会增加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和运作成本。企业应该把主要资源和精力放在为客户服务上,而不是内部争利。&/p&&p&在知乎上还有这样一段话:&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ed8ae0c23388_b.png& data-rawwidth=&882& data-rawheight=&1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ed8ae0c23388_r.jpg&&&/figure&&/p&&p&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就想起稻盛和夫的高明之处。在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中,阿米巴想提高核算收益有三种方法:收入最大化、费用最小化、时间最短化。一个团队或组织(我们叫阿米巴)想提高自己的核算收益,就是从收入、费用、工作时间三个方面来想办法。很显然,&b&阿米巴是不鼓励加班的&/b&。不仅如此,如果你这个阿米巴团队工作饱和度不高,那你可以想办法去支援其他阿米巴团队,因为这样你就可以把你的工作时间转移出去,从而提高自己阿米巴的核算效益。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团队合作部门墙问题。&/p&&p&
再有就是在阿米巴模式中的内部结算方法也不一样。举例来说,在日航,日航的结算方式类似订单生产方式下的内部结算,意思是日航每卖出一张机票,钱是进了航线总部的口袋,销售部门是拿佣金的;再比如,如果是饭店或者商超用阿米巴模式,那钱一般是进了厨房部门和商品部门的口袋,门店是拿佣金的。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其中之一就是大家是利润绑定关系,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而海尔人单合一的内部买卖就可能面临很多的矛盾:制造部门想卖15块,而销售部门只想出12块。&/p&&p&
关于组织运营管理,我个人认为张瑞敏也走入了误区,总是想捣鼓出点新意出来,比如什么倒三角、网状组织、节点等等。恕我愚笨,我是搞不清楚什么样的组织是正三角,什么样的组织算是倒三角,标准是什么?稻盛和夫在这方面有自己的认识:&b&组织的科层制也好扁平化也好,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阿米巴并不区分这个,阿米巴是通过组织细化的方式看清经营实态。这也就回到了阿米巴的目的,阿米巴的目的是通过建立阿米巴组织和阿米巴核算(单位时间核算制),引入市场温度、看清经营实态、培养经营人才,创造高收益。&/b&我认为这也是组织管理的目的。兵法中军队管理追求的是&b&治众如治寡&/b&,阿米巴也是这个追求。天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道理还是一样的。&/p&&p&&b&误区三:考核与激励的误区&/b&&/p&&p&
在比较早之前,我对海尔是比较有好感的,我甚至买过海尔的电脑;可是随着我对海尔接触越多了解越多,我对海尔的好感是越来越少的。因为梳理这篇文章,我整理了一些资料,也看了知乎上的三个问答:《在海尔上班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链接:&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在海尔上班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 职场&/a&)《在海尔工作怎么样》(链接:&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在海尔工作怎么样? - 电器&/a&)《如何评价海尔小微公司》(链接:&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海尔小微公司? - 互联网&/a&)。我看了这三篇文章之后,更加确定了我对海尔的一些推断是正确的:①人单合一模式拖累了海尔的增长(美的、格力的增长碾压海尔),②人单酬合一之后海尔利润增速下滑,③ 海尔内部“民怨沸腾”,④海尔小微功利短视,&/p&&p&
关于第①点上文已经提到。那为什么“人单酬合一”(也就是海尔员工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直接跟自己的收入挂钩的)会带来海尔利润下滑(从上文利润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后海尔的利润增长率大幅下滑)?其实很简单,我从来没见过一个每天都看盘的炒股人能够有好的收益的。如果把一场球赛的进球、失球、输赢直接跟每个球员的收入挂钩,你能想象这场球还怎么踢吗?一个每天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自己收入的人,他的焦点肯定是在钱上——一切为人民币服务。但我们看到稻盛和夫不是这样做的,在他的阿米巴模式中,阿米巴追求的是附加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给公司创造附加价值)的提高,在阿米巴核算“单位时间核算制”中追求的是单位时间附加值的提高。而且这个附加值的提高不跟短期物质激励挂钩。华为也是一样,华为的销售人员是没有提成的,只有半年度或年度奖金包。&/p&&p&
这种直接与短期物质激励挂钩的考核方式带来的民怨沸腾大家可以看知乎上的回复,这其中的负面影响知乎上有多篇长文分析,我就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b&兵还是要养的&/b&。我不相信一群乌合之众可以成气候,所有的游击队、土八路最后必须成为正规军才能有真正的战斗力,才能真正的形成组织合力。&/p&&p&
谷歌一直试着将数据科学与管理结合起来。几年前,Google People Analytics团队就试着让算法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中。2012年,为了找出打造完美团队的规律,他们又启动了亚里士多德项目(Project Aristotle)。亚里士多德项目的研究结论是:对于一个成功团队来说,一些其它的行为看起来也很重要——如确保团队有明确的目标,创造相互依赖的团队文化。但是,&b&谷歌的数据表明心理安全,而不是其他任何因素,对团队的成功极其关键。&/b&&/p&&p&
而从我的了解和知乎上的回复来看,海尔在这方面正好站到了对面,几乎让人人自危,用各种方式克扣员工工资——海尔有个神奇的合同酬,净收入不过同期,最低只发最低生活保障工资1500元。缩减人工成本是就是味毒药,是一个恶性循环,会导致员工大量流失,在岗员工也会心不在焉。员工心理安全感对团队的重要性有各种研究支持,从历史上看,&b&铁军的领袖自古以来都是爱兵的。&/b&员工心理安全感缺失的企业其实就是自毁长城。我是很希望张首席能真正听一下底层员工的心声。一个被称为“青岛第二监狱”,文化中心被称为“东厂”的公司跟在媒体上的形象比起来实在是反差太大。&/p&&p&曾有人跟我讲,海尔下面的员工都很功利,能多赚一点尽量多赚一点,基本不为长远考虑。这就是海尔小微化的另一个弊端:海尔小微要同时承担现实生存压力与未来发展机会的双重责任,又要在内部市场化机制的考核要求内,那只会导致员工先要现实而放弃未来,最终连现实也一起放弃——在透支海尔品牌变现后他们就拍屁股走人。从知乎上看,海尔在合作伙伴中口碑也极差,比如有知乎匿名用户说“作为海尔某公司的一个供应商,我只能说,那地方太他娘操蛋了。”知乎上抱怨海尔拖欠钱款的人不在少数(2011年海尔现金周转天数为负10天,简单的讲就是欠别人钱)。我认为海尔在合作方中口碑之所以那么差,很大原因可能也是因为这些小微面临生存压力,所以就挤压合作方的生存空间,侵害他们的利益。这也是小微化带给海尔的严重危机。&/p&&p&在考核方面,海尔也陷入了一个误区。海尔是考核到个人的。我们把一个物体移动10厘米很好移动,可是如果需要移动10纳米就非常困难;同样的,在量子力学中,测量的越精确就越测不准。考核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是很难被完全量化的,考核到个人不但没必要,而且还有各种弊端。&/p&&p&&b&误区四:工具(战略损益表)的繁琐&/b&&/p&&p&海尔有个战略损益表,我没弄明白为什么非加上“战略”二字,也没弄明白它的真义。我隐约记得海尔的战略损益表之所以加上“战略”二字是因为海尔规定如果有员工降价卖出了产品,低于某个标准的话,是不符合他们战略的,所以不能计入战略损益表。战略损益表我没见过,但海尔的人单酬表则给我的感觉是极其繁琐,给大家一张网络的截图(上文提到海尔变相裁员的图片也是其中一个版本)大家感受一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1ca7c93b76fd_b.pn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我个人的感觉是海尔的战略损益表弄繁琐了,这样繁琐的工具高层看起来可能都头疼,给底层用那就更难以落地了。这个判断是我基于对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模式的了解的观点,未必对。在阿米巴经营中,阿米巴模式落地的核心工具是单位时间核算表,用稻盛和夫的话讲这是一种类似于家庭记账簿的工具,它主要有5个大的指标:收入、费用、附加值(又叫结算收益,是用收入减去费用得到的值)、工作时间、单位时间附加值(用附加值除以工作时间)。单位时间核算表是稻盛和夫“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时间最短化”的具体呈现,也是阿米巴组织之间的沟通预言,更是把目标、过程管控、数据挖掘(业绩报告会)、绩效评价贯穿起来的核心工具。这样设计首要的考虑就是简单易用,所有的人一学就会,极大的降低员工的学习成本。而海尔战略损益表的繁琐在我看来是没必要的,增加了各种内部成本。&/p&&p&当然,我并不是说稻盛和夫的单位时间核算制就比海尔的战略损益表更优秀,在我看来它更简单易懂易用。我是做培训咨询的,我一直跟客户讲,在我看来,管理工具、管理模式并没有好坏之分,金箍棒给孙悟空用威力无穷,给猪八戒可能就是个累赘。6西格玛是摩托罗拉提出来的,但是摩托罗拉已经快消失了,但GE把6西格玛发扬光大了;IPD集成产品开发是IBM提出来的,可是IBM在制造方面后来也不行了只能转型,但是IBM把IPD集成产品开发教给了华为,华为现在的如日中天离不开IPD;最近大火的OKR英特尔很早就提出来并开始用了,微软也在用,OKR之所以大火是因为google在用,同样在用OKR的英特尔、微软则转型路漫漫。说到底,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个慢功夫,需要认定一种模式之后,坚定不移的坚持坚持再坚持,同时再学习其他管理模式,各取所长,融会贯通,自成体系。&/p&&p&&b&建议&/b&&/p&&p&
我对海尔转型的建议有如下几点:①重视员工利益,不要在员工薪酬上动脑筋,这是自毁长城——铁军的领袖自古以来都是爱兵的;②贯彻现场主义,张首席应该多去倾听一下一线员工的心声,跟他们多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人家稻盛和夫80岁高龄了还去现场呢;③开一场海尔自我批评大会,腾讯在3Q大战之后请了很多外部大咖开腾讯自我批评大会,这点张首席应该也学习一下,而不是只是听加里·哈默这样整天鼓吹海尔的人的话;④说一些基层员工听得懂的话(真不好意思,很多话我这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听不懂),真实一点;⑤重视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在我看来现金周转天数为负(海尔经常炫耀这个)真没什么值得好炫耀的,这正说明你们老是欠钱不还(去知乎上看看就知道了)——我觉得这很不要脸;⑥麻烦不要再给我打电话公关了,这点很烦人,你们完全可以请我去分享交流(比如我很看不上你们的战略损益表、人单酬表,觉得你们该学学稻盛和夫的单位时间核算制)。&/p&&p&&b&结语&/b&&/p&&p&
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主要还是因为工作关系。海尔曾经也学习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很多人也把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认为是类阿米巴模式,跟阿米巴模式比较。而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从我的视角和阿米巴模式的角度来讲,海尔的很多做法走偏了,陷入了误区。当然,我只是一家之言,我的观点未必对,每一种管理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只能希望我的逆耳妄言能给海尔的高层带去一些思考。企业的成功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管理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我认为海尔并购GE家电业务,中高档化,互联网化都是正确的方向。企业转型向来困难重重,格力的业绩严重下滑就是例子,过去并不代表未来,愿海尔、格力都能趟出一条大路。&/p&&p&
最后再一次重申,希望海尔公关部不要再公关了,已经打扰到我的生活了。你们这样只会给我一种过气的明星怕人说的感觉。至于你们说我对张首席是人身攻击,你们觉得是那就是吧;至于你们觉得我没有去海尔实地调研就乱下结论,那就麻烦你们安排一下我去海尔调研上一两个月,正好我回趟家。&/p&&p&作者:孙庆金,稻盛和夫嫡系,国内最资深的阿米巴经营研究者,原稻盛和夫创办盛和塾最早运营管理人,致力于传播正宗阿米巴经营(比如阿米巴核算“单位时间核算制”为什么是2种格式核算表?为什么不区分固定费变动费?为什么统计时间?日航为什么采用订单式内部结算?日航如何核算出每趟航班损益的?)&/p&&p& 转载请注明转自案例精选(ID:ianlijingxuan)及作者信息&/p&&p&&strong&附文:&/strong&&/p&&p&知乎《你为什么从海尔离职》&/p&&p&知乎用户崔点点是个滥情鬼:朝令夕改,推卸责任,天天无意义加班做表,数据编织作假,自以为世界第一,四处看脸色,最牛逼的就是扣工资,扣钱,罚钱,你还不知道是怎么扣的,每月工资数据自己做(ps人力是吃
的?),kpi考核项随意调,你根本不知道能发几个钱,各种张首席自创名词,穿刺,协同,还原,和自嗨政策(小微,创客,去中心化),改来改去,其实人还是那批人,事情还是那些事情,换汤不换药,没什么卵用,在海尔,一切都那么美好,伟大,改变世界,创造未来,其实怎么样,呵呵&/p&&p&知乎匿名用户:去年大学同学聚会,好几个还在海尔和曾经在海尔的,说的都眼泪汪汪的——这特么到底什么企业?求解&/p&&p&&strong&在海尔上班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strong&&/p&&p&回复一:&/p&&p&&strong&一样,说说这绩效考核吧!也在&/strong&&strong&H&/strong&&strong&待过的岁月,人性的暴露从领导爆粗口开始,反馈人事尽然说这些是海尔的文化,这种奇葩的文化不要也罢!&/strong&&br&&br&&/p&&p&&strong&第一,切断员工和公司的情感联系。&/strong&&/p&&p&唯绩效体制一旦确立,员工和企业的关系立刻变为纯粹的金钱雇佣关系。所谓的“人/单/酬”考核体制,就是“你给我干多少活,我就给你发多少钱”,除此之外,双方没有瓜葛。是不是很像从天桥底下雇一个扛活的短工?双方没有任何忠诚关系,企业文化和情感纽带无从谈起,员工主动性、创造力和忠诚感荡然无存。整个公司的气氛陡然变冷,员工提起自己的公司,只有压力和冷酷的绩效,毫无自豪感。&/p&&p&&strong&第二,数字全面作假。&/strong&&/p&&p&因为个人薪酬完全决定于绩效完成多少,而绩效数字又总能有空子可钻,于是作假蔓延到整个公司所有的数字上。直接的作假容易查出,但间接的作假方法很多。就连销售数字都可以作假,比如:一台机器可以在内部部门间反复倒卖,看上去每个部门的数字都完成了,但实际没有增加价值。更不用说新型业务的指标作假了——监督部门永远不如业务部门懂业务,业务部门在数字中掺水非常容易。更隐蔽的作假,是设置更容易完成但非业务核心的指标,有意避开难题。看数字的时候,红红火火,但公司的弊病被掩盖了。管理层看不到真实的问题,中层绞尽脑汁作假,初级员工疲于奔命。&/p&&p&&strong&第三,部门之间对立,形成隔热墙。&/strong&&/p&&p&因为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绩效指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完成这些指标上,因此无暇顾及其它部门的需求。但公司是一个整体,各个部门间少不了配合,当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提出需求的时候,得到的回答总是“顾不上”,或者阳奉阴违,甚至逼急了会互相拍桌子对骂。更尖锐的情况是,部门间绩效有冲突时,比如谁拖了谁的后腿,谁揭了谁的老底,将使争吵和对立更加激烈。所以,归根结底,隔热墙根本上是由绩效考核制度产生的,和部门设立、员工素质无关。&/p&&p&&strong&第四,效率奇低,成本其高。&/strong&&/p&&p&唯绩效主义考核通常非常严苛,公司设立独立的考核部门对所有业务部门进行考核。每个部门都小心翼翼地对待所有的投入和产出,结果导致所有流程都变得极其缓慢,从决策到执行都异常迟滞。该采购的不能采购,该付款的不能付款,该执行的不能执行。供应商伙伴不得不承受账期拖延,不得不提高报价,否则宁可不做。业内公司都知道,和这家公司做生意,没有雄厚的资金根本拖不起。最终造成所有的采购成本都严重高于市场价格,严重压缩利润空间。&/p&&p&&strong&第五,策略短视,漏洞百出。&/strong&&/p&&p&唯绩效主义要的是当下的数字,未来的成绩无人关心。从上到下,都在为当月的指标发愁,必然无心考虑长远的发展。事实上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做大量基础铺垫工作,例如研发、试错、完善用户体验等,而偏偏这些工作不好用短期数字衡量。于是真正重要的基础工作被刻意搁置,短期有效甚至能饮鸩止渴的策略占据上风。但漏洞就是漏洞,哄得了公司,却哄不了用户。即使看到用户流失,拘于体制,积重难返。&/p&&p&&strong&第六,固步自封,创新一个死一个。&/strong&&/p&&p&绩效和创新,基本上是反义词。绩效论等于守旧、机械、重复。在绩效制度下只能生存千篇一律的东西,创新都会被绩效考核修剪掉。创新等于自由、想象、发挥。全世界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绩效考核的压力而产生的伟大产品。相反的,所有伟大的产品都是在极度自由、自愿的热情中产生的。没有这种氛围,创新不可能出现。&/p&&p&&strong&第七,离心离德,人才流失。&/strong&&/p&&p&在这种公司里,员工没有任何归属感,对公司毫无忠诚度。整天为完成数字而疲于奔命,为应付考核和汇报浪费精力,精神始终处于高压中,家庭也顾不上照顾,生活毫无幸福感可言。而且唯绩效主义还造成一个更加严重的后果——员工看不到希望。因为没有积累效应,无论过去做过多少积累,明天照样可能发不出工资。当员工在公司消耗完青春,被这个冷酷的体制抛弃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所以,离开成为最理智的选择。&/p&&p&作者:知乎用户呆顶顶&/p&
海尔互联网转型成功了吗?别只听张瑞敏说,让数据说话!作者:孙庆金(微信号:ianlijingxuan) 稻盛和夫嫡系,阿米巴经营资深研究者导语:4月28日晚间,青岛海尔(600690.SH)发布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897.48亿元,同比下滑7.41%,实现归属于…
1,所有认为海航集团,即HNA是一家航空公司的想法都是错误的。&br&&br&2,众所周知,航空公司不怎么赚钱,甚至可以说不亏本就不错了,但是航空公司资产规模往往很大,所以利润率算下来其实极低。南航国航东航都是央企,本身对利润就不敏感,但是海航是民企,对,他就是民企,民企天然有更强的逐利性,所以决定了海航集团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不可能靠海航航空赚钱(不是海南航空,而是海航航空,区别自己百度)。&br&&br&3,海航从战略咨询的角度来说是值得肯定的,初期海航的咨询项目是某top咨询公司做的,落地很好。相比RB给国航做的咨询项目,国航落实了多少?咨询公司不傻,海航也不傻,给你指条明路你去靠投资赚钱,航空板块提供现金流(航空板块对海航最大的意义就是提供稳定充足的现金流和拓宽知名度,而不是赚取利润),你自己做成一家big buy side的样子多好?N倍杠杆刷刷刷用起来。&br&&br&4,海航绑架地方政府的能力可是一流的,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海尔家居上班怎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