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特惠和政府扶持的创业项目区别

白重恩:地方政府要减少对部分企业的“特惠”和扶持
新浪·长安讲坛(总第332期)4月25日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成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常务副院长白重恩担任主讲,题目为《更好地引导地方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
白重恩指出,过去中国普惠的制度化的营商环境还不完善,企业规规矩矩的来照章办事很难办得成,因此地方政府“特惠”帮助了一大批企业,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随着营商环境的逐步完善,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行,地方政府还是想支持自己喜欢的项目,还在扶持这些项目,不仅帮助这些企业解决制度上的障碍,还会给他们提供资金和种种的要素,“这就造成了扭曲,这种扭曲带来了效率的下降。”
高质量发展要求三点:居民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生产方面有更加快速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但地方政府的特惠造成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过多过快,既降低了生产率,也负面地影响了居民的消费率,对高质量发展形成了障碍。
白重恩认为,应该适当地限制地方政府为特惠对象在要素取得方面获得过多优惠的能力,“要让他不能那么随心所欲的去支持他想支持的东西,因为他提供的这些支持,往往会带来一些效率的损失。”
一是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要更加重视居民消费增长速度在考核中的权重,更加重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在考核中的权重。对更加高效的可持续的公共服务的提供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广大企业和居民的主观感受。
二是控制地方政府做过多特惠的能力。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资产和负债的考核,我们不仅仅要管理负债,还要管理资产。
三是要鼓励地方政府的创新。地方政府很大的积极性来自于成就感和晋升的资本。生产发展了才能实现居民消费的增长,只要考核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地方政府就有激励有积极性有动力来支持生产发展。不需要直接考核GDP,他仍然会有动力。
以下为演讲摘编:
地方政府的特惠政策帮企业克服了制度障碍
世界银行每年发出一个研究报告,内容是对世界各国营商环境所做的研究。
我查了它最新的数据和指标,排在第一位的是新西兰,前面几位例如新加坡也排得比较好,说明他们的营商环境比较有利于的企业发展。中国在190个经济体中排第78位,虽然在中间靠前一点,但总体来说并不是那么理想。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按照世界银行的指数,我们的营商环境似乎并不完美,但是我们为什么又能够取得如此高速的增长呢?
我和我的合作者就提出了一个特惠模式理论。在这个特惠模式中,地方政府起到了关键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我们的解释是,尽管在中国,每个企业做生意,都面临着很多很多制度上的成本和障碍,但是如果你有幸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地方政府认为你是值得帮助的企业,他就会主动帮你克服注册、审批建筑、提供电力和运输条件等等难题。只要地方政府下定决心要帮你,你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就是我们成功的经验。
总结起来就是,尽管我们普惠的制度化的营商环境还不完善,企业规规矩矩的来照章办事很难办得成,但是只要地方政府想要帮你,这些事都会很容易办成。地方有能力,但不代表他会主动愿意做,还需要有激励、有动力来帮你做。因为地方政府并不是万能的,他的能力、资源、精力、时间都有限,他不可能帮助所有的企业。地方政府为某些企业提供特殊的帮助和保护,帮助企业克服了不良营商环境造成的障碍,我们把这种帮助叫做特惠,因为这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得到的,所以它不是普惠的帮助,而是有选择性的帮助。
特惠模式跟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地方政府帮助的企业都很烂,好的企业没有得到帮助,经济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现实是经济得到了发展,那么我们得到一个推断就是,地方政府还是选对了一些企业,甚至可能就是那些最好的企业。
为什么地方政府有能力有愿望去帮助这些好的企业呢?
地方政府挑选企业的动力来自哪里呢?我们认为,主要来自于如果他帮了这个企业以后,他一定能从这个企业中得到收益。这个收益两字,我要给它一个很广义的解释,因为不同的地方官员对收益的理解可能不一样。有些地方官员很有情怀,需要有成就感,他觉得帮助一个好的企业成功,就是他事业的重要成就,对得起地方上的老百姓(78.020, -0.33, -0.42%)。对他而言,事业的成就感就是一个动力。
还有一种动力就是要获得政绩。
一个好的官员的认识更加符合当地的实际,但是仍然会有他自己的偏好,所以他不会帮所有的企业,而是会帮他认为该帮的,他愿意帮的,能给他获得最大的成就感的企业。这也是一种动力。
第三种动力就是晋升的资本。很多地方官员都想晋升,想晋升是一个官员自然的动力。他帮助一些企业成功了,上级领导来视察看到以后会很高兴,就会对地方官员有很好的印象,这对他们今后的晋升有好处,我们不排除有这样的考虑。
当然有一些腐败现象,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帮助,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然后也获得了帮助。
我在这儿不想说哪一个动力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不同地区都不一样,地方政府官员的各种考虑也不一样,总之他们会选择一些能给地方上带来最大收益的企业,给些企业提供帮助,帮他们克服制度的障碍,然后这些企业就成功了。
有一个很大的关键问题,地方政府官员希望帮愿意帮的这些企业,是不是最有效率的企业?我们倾向于认为确实是,因为只有当一个企业很有效率的时候,他才更有可能成功,更有可能给人们带来成就感,更有可能带来更多的税收等等,所以如果我们相信这样的一个假设,那么效率越高的企业,能给地方政府官员带来更大的收益,地方政府官员就会选择那些效率比较高的企业提供帮助。假设都这样做的话,那么经济就发展起来了,因为一些好的效率高的企业就能够成功了。
有人说特惠制度下有可能出现腐败,我们不否认可能会有腐败。但是我们如果没有特惠会怎么样?因为我们的普惠环境不够好,没有特惠制度,谁都得不到帮助,所有的企业都不会成功。和普惠制度非常完善的经济体比,我们的制度环境不够完善,只有部分企业得到了帮助,但是和没有特惠的情况相比,至少还有一些企业得到了帮助。所以在不是最理想的环境下,我们退而求其次,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安排了,它还给我们的就是过去40年高速的增长。
地方政府可动用资源更多造成了扭曲
经济增长潜在速度下降了,地方政府还是想支持自己喜欢的项目,但扶持手段不同了。
根据预测,“十三五”期间的增长速度大概在6.36%左右,实际上获得的增长会比这个快。“十四五”期间,增长速度是5.5%几的速度,刚才我们又说,我们不可能接受6.3%的增长速度,因为我们有2010年到2020年收入翻番的目标,所以十三五期间必须要增长6.5%才可以。所以我们定的增长目标会高于我们预测的目标,这是必须要做的,因为我们做了郑重的承诺要实现翻番,必须要去做。
现在情况是,潜在增长速度下降了,我们还没有完全适应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不能允许增长率过低,有一部分是跟我们之前的承诺有关,此外还有种种的因素。
前面讲到的地方政府的特惠模式仍然存在,地方政府仍然在起重要的作用,它的激励有了一些改变,但是可能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激励的机制是类似的,具体的体现有一些不同。
和2008年之前相比,地方政府可以动用的资源更多了。
从2009年开始,我们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掌控大大放松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像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地方政府借到了很多钱,可以花到他喜欢的各种各样的项目中去,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
2008年之后地方政府开始有钱了,可以直接影响当地的投资,地方政府对特惠企业的帮助,就不只是降低制度成本,而是给他们提供大量的资源。特惠模式还存在,但是它提供的帮助不仅仅是降低制度成本,而是配套更多的资源,这有可能带来了扭曲。
另外,当你和发达国家差距还很远的时候,可以借鉴的空间很大。当你和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接近以后,可以借鉴的东西就少了。可借鉴的东西比较多,找到下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就比较容易,因为别人的经验在那儿,别人做什么好我就学做什么。随着经济的发展,再找到好的投资项目越来越难,地方政府真不知道下一个投资热点是什么,于是这种特惠模式又遇到了新的困难,要挑选特惠对象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作用还能像以前一样吗?
首先,我们潜在的增长速度已经掉下来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立即接受,所以还会定比较高的增长目标。
2018年定的目标是6.5%左右。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就是要适应我们的新常态,适应增长潜力在下降的情况。这个适应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你突然去调整一定会带来困难,所以我们还是定了比较高的增长目标。因为增长的潜力不在那儿了,要实现这个目标怎么办?你就要采取一些手段,这些手段就是各级政府来做刺激做投资,来拉动增长,如果不拉动得不到这样的增长。
显然,2009年、2010年的拉动是必须的,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造成巨大外部冲击。拉动的量是不是过大暂且不论,拉动本身是必须的。随着刺激产生作用,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充分就业,是不是还要持续拉动?持续拉动是不是还需要这么大的力度?这就是可以讨论的地方。在基本上实现了充分就业之后再拉动,它产生的后果就是,资源基本上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如果要把资源挪到某些地方去,别的地方就会发现资源比较困难。
所以我们发现,要素的价格持续高涨,资金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企业说我们的所有成本都高,投资无利可图,民间投资受到负面的影响,挤出了市场主导的投资。
和政府驱动的投资相比,市场主导的投资效率更高,而效率更高的投资所占的比重在降低,总体效率就会下降。目标过高的意思,就是增长目标和效率相比不相适应。当总体效率下降的时候,就更难实现我们的增长目标,需要进一步地刺激才能实现增长,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因为地方政府是靠借债来做投资,债务不断地积累,一些国有企业债务也在增加,这就是我们持续旧的模式所带来的困境。
2017年我们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速很快,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7.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民间固定投资增长速度只有6%。因为地方政府他能借债,所以他手上有很多钱,他就去投这些项目。
看地方政府的债务,一个办法是看所有发行债券的企业,有了它的资产负债表就可以计算他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我们发现这些发行城投债的企业占所有发债企业资产的比例仍然在上升。
政府主导的投资占用了资源,会带来成本上升,使其他企业成本变高。
我们经济增长的潜在速度下降了,地方政府的动力从根本上讲没有变化,它还是想支持自己喜欢的项目,还在扶持这些项目,但是扶持的手段不同了。现在地方政府不仅帮助这些企业解决制度上的障碍,还会给他们提供资金和种种的要素,这就造成了扭曲,这种扭曲带来了效率的下降。
应适当限制控制地方政府做过多特惠的能力
这是非常困难的、漫长的、艰巨的过程。希望地方政府在提供特惠时,更重视居民利益。
高质量发展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各个方面,我们今天只看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是什么样。我想强调其中的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居民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如果有了高速的发展,但是并没有给居民带来获得感,这就不能叫做高质量发展。什么叫做居民有更强的获得感呢?一是居民本身的消费占GDP的比率应该更高一点,消费的质量也应该更高一点。二是要有一些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包括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等等。
第二个是,生产方面有更加快速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带来经济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经济增长除了效率的影响以外,人力资本的改善也对经济增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高效率的增长,希望有更加高效的投资,包括投资资源的配置,也包括创新以及更加高效的人力资源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配置。
第三个就是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G20国家居民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其中只有一个国家的消费率比中国低。中国的消费率大概是37%,韩国是50%,美国的消费率是70%几。我们的消费占DGP的比重水平比较低,而且从2000年一直到2010年都是下降的趋势,2010年之后到现在稍有上升。沙特阿拉伯比我们低,但是有它特殊的地方。沙特阿拉伯是一个高度依赖于资源的经济体,而且这个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他现在一定要有高储蓄,来为未来资源用尽的时候做准备,因此他的消费率比较低。而我们不应该这样,我们的居民消费确实是相对比较少。
我们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进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经很小了,主要是消费和投资。和其他国家相比,绝大部分国家的投资率都比我们低,比我们高的除了沙特外,在地图上很难再找到。一个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经济增长模式,显然对于自己的居民不是特别好。我们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的需求,那就应该是居民有更多的消费。
我想知道,为什么2008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变得比较小了?答案是说因为国际金融危机。我们考虑了这些因素,同时也考虑其他的因素,其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投资率高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慢是有强相关性的。
高质量的发展应该有更高的消费率,必然会带来更低的投资率。
我们做了一些分析,2008年之后我们的投资率很高,尽管对保持经济增长有作用,但是对于消费的增长起到了负面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增长的速度。高质量发展要求给居民带来更强烈的获得感,也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来进行生产。
随着特惠模式的潜在问题变成实际问题,地方政府的特惠造成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过多过快,既降低了生产率,也负面地影响了居民的消费率,对高质量发展形成了障碍。
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对地方政府的要求是改善普惠的制度环境,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漫长的、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要有特惠,不然很多事情很难办。我们希望地方政府在提供特惠的时候,更加重视居民的利益。
比如,我们有一些产业政策并没有把居民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们应该在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更加倾向于居民消费,特别是服务的消费。我们需要研究一下不同的消费领域,看看它们的制度障碍是什么,地方政府要以特惠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解决服务领域的制度障碍和降低制度成本。
我们应该适当地限制地方政府为特惠对象在要素取得方面获得过多优惠的能力,要让它不能那么随心所欲的去支持他想支持的东西,因为他提供的这些支持,往往会带来一些效率的损失。这并不是发个文件就能做得到的,一定要提供相应的激励机制。
我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要更加重视居民消费增长速度在考核中的权重,更加重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在考核中的权重。对更加高效的可持续的公共服务的提供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广大企业和居民的主观感受。
二是控制地方政府做过多特惠的能力。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资产和负债的考核,我们不仅仅要管理负债,还要管理资产。
三是要鼓励地方政府的创新。地方政府很大的积极性来自于成就感和晋升的资本。生产发展了才能实现居民消费的增长,只要考核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地方政府就有激励有积极性有动力来支持生产发展。不需要直接考核GDP,他仍然会有动力。
问题是如果只考核居民的消费,地方政府搞短期行为,给居民发很多福利,因此欠下很多债,这种问题也是可能出现的。因此,我们还要考核地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如此一来地方政府就没有办法用赤字来去支持居民的消费,它只能靠发展生产,用更有效率的生产和更合理的分配来支持居民的消费。把考核居民消费的增长与考核债务和资产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动力不足以及短期行为的风险。
还有一个问题,考核居民消费的数据里面,并不包括一些很重要的公共服务指标,比如说空气质量比过去好了,在居民消费中反映不出来,那怎么办?我们要对一些少数关键的公共服务的高效和可持续提供有直接的要求。比如对环境要有直接的要求,同时要重视广大居民对公共服务质量的主观感受,要在考核中体现出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白重恩:地方政府要减少对部分企业的“特惠”和扶持_新浪视频
正在使用非WIFI网络,播放将产生流量费用
选择稍后观看,WIFI环境自动提示预约视频
继续播放 流畅不卡顿
打开新浪新闻
打开新浪新闻,使用微博微卡免流量观看
白重恩:地方政府要减少对部分企业的“特惠”和扶持关于冷库建设方面国家有哪些政府优惠or扶持方面的政策。。。。。
标签:机械及行业设备&制冷设备&其他制冷设备
浏览数:731
 冷库(cold storage),利用降温设施创造适宜的湿度和低温条件的仓库。又称冷藏库。是加工、贮存农畜产品的场所。能摆脱气候的影响,延长农畜产品的贮存保鲜期限,以调节市场供应。   冷库的用途:   冷库是用人工制冷的方法让固定的空间达到规定的温度便于贮藏物品的建筑物。冷库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厂、乳品厂、制药厂、化工厂、果蔬仓库、禽蛋仓库、宾馆、酒店、超市、医院、血站、部队、试验室等。  冷库主要用作对食品、乳制品、肉类、水产、禽类、果蔬、冷饮、花卉、绿植、茶叶、药品、化工原料、电子仪表仪器等的恒温贮藏。  概况 中国北方的冰窖是冷库的初级阶段。北京的北海冰窖相传建于明代,至今已沿用四五百年。19世纪中叶,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制冷装置问世,利用人工制冷设备控制低温取得成功。从此冷库建筑在许多国家迅速发展,农畜产品从收获、加工到商品出售的各个环节全部实现了冷藏。中国建造现代冷库始于20世纪初。目前各大、中城市已有相当数量的冷库,且其容量不断增大。此外由于气调贮藏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气调冷库。能创造低压、高湿环境的减压冷库也正在研究设计中。   分类 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生产性冷库、分配性冷库和生活服务性冷库 3类。生产性冷库是食品加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建在货源集中的地区。鱼、肉、禽、蛋、果、蔬等易腐食品,经过适当加工后,送入冷库进行冷加工,然后运往消费地区进行分配。其特点是冷加工能力大,贮存物品零进整出。分配性冷库一般建在大城市或水、陆交通枢纽及人口密集的工矿区,为市场供应、运输中转而贮备食品时用。其特点是冷藏容量大、冻结能力小,适宜于多种食品的贮存。生活服务性冷库是为调剂生活需要而临时贮存食品时用,其特点是库容量小、贮存期短、品种多、堆货率低。   库址和建筑设计 冷库应建筑在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来源可靠的地方,库址周围应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尽量避开工矿企业的有害气体、烟雾、粉尘以及来自传染病院等的污染源。肉类、鱼类等加工厂的冷库应布置在城市居住区夏季风向最小频率的上风侧,位于产地附近或商品集散方便的地方。建筑一般由冷加工及冷藏建筑、冷加工辅助建筑、交通运输设施、管理及生活用房建筑和机房制冰间建筑等组成。冷加工及冷藏建筑统称&冷间&,包括温度在0℃左右的冷却间,温度在-23~-30℃的冻结间,温度在-12~-20℃的冷藏间,以及温度在 -4~-10℃的贮冰间。冷库的平面布置应使工艺流程合理,路线短,不交叉,高、低温分区明确,尽量缩小围护结构的面积,柱网分布整齐,并考虑到扩建和维修方便。其平面一般成方形,多层冷库常建成哑铃式或单体式。哑铃式将高温库和低温库分为两个独立的围护结构体,中间以穿堂衔接,使用效果较好。单体式在高、低温库间用绝热墙将楼板及地面分隔开,库门与常温穿堂相连接,库门上设置空气幕,以防止库内冷空气外溢。冷库的墙体、天棚、地面都要铺设导热性低的材料,如稻壳、软木、沥青、膨胀珍珠岩制块等,作为绝热层,以阻止外界热流浸入库内,增加热负荷。为防止室外水蒸气往绝热层渗透,还需在绝热层的高温侧铺设渗透阻大的材料,如沥青油毡等作为隔气层。  结构要求 冷库建筑从施工开始到设备安装一般是在常温下进行的,结构体系也处于常温状态;而冷库投入使用后,其结构体系却处于低温环境中。由于温差大而引起的结构体系变形比普通建筑大得多,因此必须进行温度应力计算,以防止产生&冷桥&。地坪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止地基隆起而造成建筑物破坏。同时应选用抗冻性强的材料,以增强结构的耐冻性、耐久性。   小型冷库的承重结构一般为梁板式结构,而大型多层冷库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近年来,预制装配式的无梁楼盖与用升板法施工的无梁楼盖框架结构正在逐步推广。冷库的围护墙体结构设计除满足强度和稳定性外,还应保持绝热层及隔气层的连续性,使之符合建筑热工要求。冷库的屋面结构受太阳直接照射的时间较长,受气温变化的影响,会产生膨胀或收缩变形,宜采用预制构件,使变形在构件之间进行调整,从而减小总变形。为了防止因屋面伸缩对墙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可在屋面结构与墙体之间设计成滑动接触面。   冷库设备 一般冷库多由制冷机制冷,利用气化温度很低的液体(氨或氟里昂)作为冷却剂,使其在低压和机械控制的条件下蒸发,吸收贮藏库内的热量,从而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最常用的是压缩式冷藏机,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管等组成。按照蒸发管装置的方式又可分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两种。直接冷却将蒸发管安装在冷藏库房内,液态冷却剂经过低压蒸发管时,直接吸收库房内的热量而降温。间接冷却是由鼓风机将库房内的空气抽吸进空气冷却装置,空气被盘旋于冷却装置内的蒸发管吸热后,再送入库内而降温。空气冷却方式的优点是冷却迅速,库内温度较均匀,同时能将贮藏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带出库外。  冷库保温:一般冷库与外界存在明显温差,需要采用保温隔热材料来阻止热量的传递;目前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氨酯(分板材和现场喷涂两种)、挤塑板、普通泡沫板等多种类型,其中尤以现场喷涂成型的聚氨酯效果最佳,导热系数低且连成整体无拼接缝,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优势。  一、冷库建筑的特点和要求   冷库主要用于食品的冷冻加工及冷藏,它通过人工制冷,使室内保持一定的低温。冷库的墙壁、地板及平顶都敷设有一定厚度的隔热材料,以减少外界传入的热量。为了减少吸收太阳的辐射能,冷库外墙表面一般涂成白色或浅颜色。因而冷库建筑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不同,有它独特的结构。   冷库建筑要防止水蒸气的扩散和空气的渗透。室外空气侵入时不但增加冷库的耗冷量,而且还向库房内带入水分,水分的凝结引起建筑结构特别是隔热结构受潮冻结损坏,所以要设置防潮隔热层,使冷库建筑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潮隔汽性能。   冷库的地基受低温的影响,土壤中的水分易被冻结。因土壤冻结后体积膨胀,会引起地面破裂及整个建筑结构变形,严重的会使冷库不能使用。为此,低温冷库地坪除要有有效的隔热层外,隔热层下还必须进行处理,以防止土壤冻结。   冷库的楼板要堆放大量的货物,又要通行各种装卸运输机械设备,平顶上还设有制冷设备或管道。因此,它的结构应坚固并具有较大的承载力。   低温环境中,特别是在周期性冻结和融解循环过程中,建筑结构易受破坏。因此,冷库的建筑材料和冷库的各部分构造要有足够的抗冻性能。   总的来说,冷库建筑是以其严格的隔热性、密封性、坚固性和抗冻性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二、冷库的分类   (一)按冷库容量规模分   目前,冷库容量划分也未统一,一般分为大、中、小型。大型冷库的冷藏容量在10000t以上;中型冷库的冷藏容量在t;小型冷库的冷藏容量在1000t以下。   (二)按冷藏设计温度分   分为高温、中温、低温和超低温四大类冷库。①一般高温冷库的冷藏设计温度在-2℃至+8℃;②中温冷库的冷藏设计温度在-10℃至-23℃;③低温度,温度一般在-23℃至30℃;④超低速冻库温度一般为-30℃至-80℃。   (三)按库体结构类别分   1.土建冷库   这是目前建造较多的一种冷库,可建成单层或多层。建筑物的主体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者砖混结构。土建冷库的围护结构属重体性结构,热惰性较大,室外空气温度的昼夜波动和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太阳辐射引起的昼夜温度波动,在围护结构中衰减较大,故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动就较小,库温也就易于稳定。   2.组合板式冷库   这种冷库为单层形式,库板为钢框架轻质预制隔热板装配结构,其承重构件多采用薄壁型钢材制作。库板的内、外面板均用彩色钢板(基材为镀锌钢板),库板的芯材为发泡硬质聚氨酯或粘贴聚苯乙烯泡沫板。由于除地面外,所有构件均是按统一标准在专业工厂成套预制,在工地现场组装,所以施工进度快,建设周期短。   3.覆土冷库   它又称土窑洞冷库,洞体多为拱形结构,有单洞体式,也有连续拱形式。一般为砖石砌体,并以一定厚度的黄土覆盖层作为隔热层。用作低温的覆土冷库,洞体的基础应处在不易冻胀的砂石层或者基岩上。由于它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简单、造价较低、坚固耐用等优点,在我国西北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   4.山洞冷库   一般建造在石质较为坚硬、整体性好的岩层内,洞体内侧一般作衬砌或喷锚处理,洞体的岩层覆盖厚度一般不小于20m 一、小型冷库一般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两种 1. 冷库外的环境温度及湿度: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80%。 2. 冷库内设定温度:保鲜冷库:+5~-5℃;冷藏冷库:-5~-20℃;低温冷库:-25℃ 3. 进冷库食品温度:L级冷库:+30℃;D级、J级冷库:+15℃。 4. 装配式冷库的堆货有效容积为公称容积的69%左右,贮存果蔬时再乘以0.8的修正系数。 5. 每天进货量为冷库有效容积的8~10%。 二、小型冷库的库体 小型冷库一般以喷塑彩钢板做面板,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高密度聚苯乙烯做保温料,库体具有刚性好、强度高、隔热保温性能好、阻燃等特点。小型冷库库体一般采用板壁内部预埋件偏心挂钩式连接或现场发泡固合,密封性好装拆搬运方便,现场施工安装工程量小、省工省力、质量好、见效快。小型冷库选配先进的制冷机组,库容量与制冷设备匹配全理,降温速度快,省电节能,且全部自动化操作,运作安全可靠。小型装配式冷库适用广泛,冷库库温范围5℃--23℃,特殊装配式冷库可达-30℃以下,可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适用于各种行业各部门使用。 三、小型冷库制冷设备选用 小型冷库制冷设备的心脏是制冷机组,常用小型制冷机组通用的机型选用先进的氟机制冷设备,氟机制冷设备多利用对环境影响小的制冷剂R22和其他新型制冷剂。氟机制冷设备一般体积小、噪音小、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适于乡村小型冷库用制冷设备。 小型冷库用的制冷机与冷凝器等设备组合在一起常称作制冷机组,制冷机组有水冷机组和风冷机组之分。小型冷库以风冷机组为首选形式,它有简单、紧凑、易安装、操作方便、附属设备少等优点,这种制冷设备也是较易见的。制冷机组的制冷机是制冷设备的心脏,常见的压缩式制冷机有开放式、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之分。全封闭式压缩机体积小、噪音低、耗电少、高效节能。它是小型冷库的首选机型,由全封闭式压缩机为主组成的风冷式制冷机组,可以做成象分体空调那样的形式,在墙壁上挂装。  现在市场上比较好的全封闭制冷压缩机,以发达国家进口或中外合资的制冷设备产品质量比较可靠,但价格相对于国产机要偏高50%以上,比较适合城镇小型冷库用制冷设备。 四、小型冷库设计要点 冷库库温是0度以下(-16度)的小型装配式冷库需在地面上(库板下)设10#槽钢架空,使之自然通风即可。小型冷库,冷库内温度5~-25度,冷库库板都可以直接跟地面接触,但是地面要平整。如果要求高点,那可以在冷库下面放置木条,架空来增强通风;也可以在冷库下面放置槽钢来增强通风。 五、小型冷库工程设计安装建议 近年来,冷库工程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快,大家对冷库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从建筑材料到各种冷库设备的选择日趋成熟。冷库工程常见的建筑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装配式冷库工程,一种是土建冷库工程。目前装配式冷库多选择聚氨酯库体:就是冷库库板为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PU)为夹心,以涂塑钢板等金属材料为面层,将冷库库板材料优越的保温隔热性能和良好的机械强度结合在一起。具有保温隔热年限长,维护简单,费用低以及高强质轻等特点,是冷库保温库板选择的最佳材料之一,冷库库板厚度一般有 150mm和100mm两种。土建冷库工程大多数用PU聚氨酯喷泡做保温库板。 冷库工程制冷设备的选择多数用氟里昂制冷机组,大型冷库多用水冷机组,小型冷库多用风冷机组;目前进口的德国Bitzer冷库制冷机组和法国美优乐机组,运行平稳能耗低,故障发生率低,是目前冷库首选机组。   关注冷库工程制冷设备是否配置合理很是重要。这是因为匹配合理、性能可靠的制冷机组,既能满足产品所要求的冷库制冷量和冷库贮藏工艺要求,又节省能源,故障率低。现在有些想建冷库的企业和个人,一味追求低价格,忽略了冷库设备配置匹配是否合理,导致使用后达不到制冷效果。合理设置匹配冷库工程制冷设备,建冷库时可能会增加投资,但从长远来看却省了不少钱和力。冷库设备的售后服务也非常重要,冷库设备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同样重要。广大的建库企业在建冷库以前应多方面的考察,多听听其他企业对冷库制冷设备配置的意见,最后确定切实的建冷库方案。使自己高起点、高标准地建立自己的冷库,为自己争取最好的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请政府扶持资金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