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茅台为什么换董事长叫董事幼?

姜芳(索克实业董事长)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索克实业董事长
(索克实业董事长)
姜芳,人。2000年进入河南索克实业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2002年任河南索克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索克实业董事长。
姜芳人物简介
姜芳,现任河南索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她成功打造出了“索克”品牌,迅速将索克的经营及管理楼盘拓展至40余座,并引领公司向商业地产发展。在她的带领下,索克实业发展成为专业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国家一级物业管理企业, 是一家集房地产投资、酒店经营与管理、自持物业经营与管理、房屋及商业底铺租赁为一体的专业综合性企业。
谈起自己的性格,姜芳脱口而出:“坚持真我、个性独立。”正是如此,她走出了别样的人生轨迹和事业路线。十几岁,她只身一人背包四处游走;20岁时,放弃令人羡慕的公务员职位,将青春倾注在物业领域,迈开了事业征途的第一步。从1999年入股索克物业,将业务进一步扩大,提供精细化物业管理与商业地产运营服务。2004年,郑州市2/3楼盘的达50%以上,索克旗下的索克大厦、商务大厦、裕博商务大厦等经营性楼盘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她把事业当做自己的“孩子”,并根据其成长的阶段,适时进行“圈养”或“放养”。工作中,她理性的一面更多。在姜芳看来,要先做有影响力的人,再做有影响力的事情。职场中,她坚持玫瑰法则:“慎独”。在人前人后做到一样,言行一致,单纯做事,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去信任、接纳别人。正是因为简单做事,在她的字典里才没有“困难”二字,取而代之的是“成功”。对她而言,挑战一个又一个项目,就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姜芳职业生涯
20岁经商,开饭店当“伙夫头”
姜芳是我国最早的“驴族”成员之一,12岁的时候就独自外出,周游全国。这份经历让年纪小小的姜芳拥有了与众不同的视野、超出同龄人的成熟。   她在你对面,你没法猜测她的年龄。不过,对于自己的年龄,她倒是不忌讳,“1978年出生。”姜芳笑着说,“我对这个不忌讳。”办公室里摆放着精致的艺术品,显示出她不凡的品位,“从小就学国画,对艺术有种莫名的喜欢,直到现在还想经营一家书店或者艺术品店。”姜芳说。   不过,你想象不出,她所做的第一桩生意却是经营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饭店,每天烟熏火燎,和艺术不沾边。   1998年,刚毕业的姜芳到市直机关下面的地产企业上班,然而,闲散的工作让打小就喜欢四处乱逛的她有些不适应,最后索性请了长假,准备自己做一点事情。   当时姜芳虽然只有20岁,却已经通过股市赚了1万多块钱,加上从父母那里借来的1万多块钱,她就接手了省图书馆对面一家200多平方米的饭店。“开饭店特别累,每天一大早,我就带着两个厨师去菜市场买菜,他们骑着自行车,后座两侧挂着两个大筐,菜装得满满的再回去。回去之后,我就和服务员一起择菜、洗菜。”姜芳说经营饭店跟梦想中的工作状态完全不一样,非常琐碎,而且顾客中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极小的事情搞得整个饭店炸开了锅。   很快,开店初期的兴奋与憧憬没有了,变成了厌恶与逃避,姜芳一有时间就跑到饭店对面的省图书馆去看书。而作为“投资人”的父母就在附近上班,没事就来饭店“监工”,他们不像普通父母那样溺爱孩子,而是要求姜芳“既然已经开始了,就要做下去,做好”。   这对姜芳影响很大,虽然自己并不喜欢经营饭店,但年少好强的她还是坚持了下来。饭店经营了一年多,虽然也在赚钱,但姜芳既看不到饭店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没有进入自己理想的状态,就将饭店转让,再度回到机关工作。
初涉物业,有声有色    姜芳将开饭店的经历视做自己“社会课堂”的第一课,就是这堂课,让她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初步的规划。她辞职了,进入一家公司接触物业管理。   当时润华实业有限公司招聘,月薪开到3000元,这让月收入只有300多元的姜芳怦然心动,因为在开饭店的过程中,她已经不再迷恋“铁饭碗”,而她做公务员的父母,也开明地支持她辞职。   因为对楼盘管理并没有经验,姜芳在省图书馆搜集翻阅资料,对楼盘管理、物业有了初步的认识。   当时“物业”还是个新名词,即使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物业管理也还处于摸索阶段。1999年,姜芳进入润华,并没有担任董事长助理,而成为管理部经理,负责楼盘基础设施安装、招租以及帮客户入住等工作。   因为调岗的缘故,当初公司承诺的3000元月薪并没有兑现,姜芳就直接找到老板,希望老板能够按照约定支付。“后来老板的确这样支付了。我觉得职场中,不能动不动就拿‘走’说事,自己确定去某个地方了,再告诉老板自己希望得到高薪,否则就去另一家。”姜芳说。   在润华干了三四个月,姜芳依旧坚持其“直言敢为”的做派,“自己岗位上的事情做得很好,对公司其他工作也从大局上给老板提意见,虽然很多工作与自己没有关系”。   因为公司两任总经理都不能满足老板的期待,老板便将能干的姜芳提升为总经理,负责整个润华商务大楼的运营,姜芳也使出浑身解数,调整规章制度,倾听租户意见,改进工作方法,将润华商务的入住率提高至99%,“基本上没空置的房间”。   姜芳说,不仅入住率很高,而且租金也很高,那时候,一位在北京开过公司的老板考察润华商务的时候,对姜芳说,北京的写字楼每平方米日租金也不过3块多一点,而润华商务的日租金竟达到3.8元/平方米。  声名渐起,入股索克    后来,姜芳的发展思路与整个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出现一定的偏差,这年9月,她到学习物业管理课程。   在上海师范大学学习物业管理期间,姜芳将专业理论与之前的实践慢慢对接,对系统的管理体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她对物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这个行业也开始迷恋,认为是可以作为事业的行业。“不过,做职业经理人很容易因为老板的原因中断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件事情对后来选择自己控股物业公司很有影响。”姜芳说。   半年之后,姜芳又辞职了。不过,辞职后的姜芳还没有什么思路,正好一个亲戚投资的汽车维护店要转手,暂时闲着的姜芳就接手了汽车维护店。“没想到,就把这个汽车维护店给做大了,因为接了不少政府部门的汽车维护业务,每年盈利非常可观。”姜芳说。   很快,她就开了第二家分店。虽然汽车维护店在不断做大,但她还是觉得这个行业不适合自己,“虽然有,但很多事情还得自己亲自来做,汽车维护和饭店业一样,有很多琐碎的事情”。   1999年,姜芳的父母退休,姜芳将汽车维护店交给父母之后,又成了一个“闲人”。这时候,索克实业有限公司的一位股东登门拜访,希望姜芳能够出山来帮忙做楼盘管理和物业管理。而之前,姜芳已经帮这家公司做过可行性论证分析,双方有过不错的沟通和接触。   而这一次,姜芳坚持“自己要有股份”,因为此前的事情让她认识到,要想坚持自己的事业梦想,必须得是老板。当时索克实业公司的几名股东商量之后,决定让姜芳出一部分现金,“有20多万元”,其余的股份用日后的盈利来折算。   姜芳将在汽车维护店赚的一部分资金投入索克实业公司,并于2000年开始就任总经理。不过,因为股东之间投资思路各有不同,姜芳一度到另外一家物业公司负责营销运营。 姜芳离开之后,索克实业公司的楼盘入住率开始下滑,4个月之后,公司请东请姜芳回去增大持股比例权。  控股索克,成为郑州“物业大王”    逐渐增持股份后,姜芳成为索克实业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了进一步突出物业管理优势,她又成立索克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将业务进一步扩大。   然而,姜芳对此很是犹豫。收购股份,需要大笔的资金,而自己手中并没有太多资金,即使将自己所有的钱都拿来,还不够,而且自己经手的项目没有这么大的资金流量,她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一丝担忧。   姜芳回忆道:“那一个月,思前想后,压力非常大,最后还是父母支持我,不但把养老的积蓄都给我,还把房本给我,说不够了,可以把房子抵押贷款。”最终,姜芳逐渐增持索克实业公司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索克实业公司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姜芳将索克实业公司的塑造在物业方面,将“物业的,索克的”作为公司的目标宣传,提供专业的精细化物业管理与服务,使“索克”品牌走进郑州市民心中。   2002年,为了进一步突出物业管理优势,姜芳成立“索克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将业务进一步扩大。虽然郑州竞争激烈,郑州很多楼盘的达50%以上,索克旗下的索克大厦、商务大厦、裕博商务大厦等经营性楼盘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我们不能说是最大的物业公司,因为尚未涉足地产开发,但是自己管理的写字楼面积、公司资质是物业公司中最好的,就是一些烂尾楼,在索克接手之后,也能有不错的出租率,索克在物业管理方面的品牌已经打响。”姜芳说。   这是姜芳控股索克实业公司之初的梦想,做就做行业中最重要的企业,影响整个行业。“其实,到了现在,应该考虑自己喜欢做什么了,我自小就学习国画,非常希望能开一个符合自己圈子品位的书店、艺术品店。”姜芳说。   姜芳所说的圈子,多是一些事业步入稳步发展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探讨生活品位与生活情趣的企业家。而她则是其中游山玩水的牵头人,“总能设计出一些优质的线路,使这一群人玩得开心。”“与从前相比,我现在更喜欢劳逸结合。”她如此形容自己目前的状态。
姜芳生活问卷
您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该拥有的都拥有了,不缺什么。
您最害怕的是什么?
没有什么可害怕,现在不去想自然什么也不怕,这样就不会生活在阴影里。
您最钦佩的人是谁?
女性中,佩服,自信有才华,懂得生活;男性中,佩服钱钟书,活得比较自我,而且有才气。
您对自己最满意的成就是什么?
有一个漂亮的小男孩。
您自己的哪个特点让您最觉得痛恨?
您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没有,我很包容他人。
您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员工幸福、快乐地生活和工作。
您最奢侈的事情是什么?
晚上一觉睡到第二天下午。奢侈的事情好像不停地变,现在能够想到的就是这个了。
您认为您自己的哪种美德被过高估计?
商业能力,其实我是个很不精明的商人。
您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目前的职业。
您本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亲和力、值得信赖、率直、纯真。
您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善良、纯真。
您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温柔、体贴。
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您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您给自己的业绩打多少分?
您最喜欢什么花,哪种颜色?
百合、;白色。
.今报网站[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徐冠巨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徐冠巨,男,汉族,1961年7月生,浙江萧山人,无党派,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第九届、十届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常委。曾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浙江省劳动模范、首届世界浙商大会杰出浙商奖、首届“风云浙商评选”、2010风云浙商资深贡献奖等荣誉。 他被认为是浙商的代表人物,2003年当选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后被媒体誉为“民企高官第一人”。日,被聘为浙商总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
日,当选为浙江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徐冠巨个人简历
,男,1961年7月出生,浙江萧山人,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1986年
10月,徐冠巨与父亲徐传化一起共同创办传化企业。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
、董事长。
历任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萧山市工商业联合会会长、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会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萧山市政协常委、萧山市政协副主席、杭州市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徐冠巨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光彩之星、中国经营大师、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21世纪封面人物、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经营管理大师、浙江省优秀企业家、杭州市工业兴市功勋企业优秀经营者、杭州市劳动模范、杭州市“十杰”青年、“十五”时期杰出工业企业家、萧山市劳动模范。
徐冠巨个人经历
0.06 萧山河庄中学任代课教师
5.11 杭州万向节厂(现为万向集团)工作,历任车间工人、机修工人、财务科助理会计、车间
统计员、材料会计等职
6.09 因病在家休养
2.10 与父亲徐传化一起创办传化企业,协助父亲工作,任企业经营厂长
5.10 杭州传化化学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1.10 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2001.11-至今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日,当选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
日,在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浙江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徐冠巨社会职务
徐冠巨工商联
7.08 萧山市第六届工商联副会长
2.07 萧山市第七届工商联会长
1.06 杭州市第九届工商联副会长
2.06 杭州市第十届工商联副会长
7.07 浙江省第六届工商联副会长
2.02 浙江省第七届工商联副会长
7.07 浙江省第八届工商联会长
2.06 浙江省第九届工商联主席
2.10 全国工商联第八届执委
7.11 全国工商联第九届常委
2007.11-至今 全国工商联第十届常委
2005.10-至今 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
日,当选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2017年11月,提名全国工商联兼职副主席。
日,当选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
徐冠巨政协
8.02 萧山市第九届政协常委
3.03 萧山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
2.04 杭州市第七届政协常委
8.01 浙江省第七届政协委员
8.01 浙江省第九届政协副主席
2008.01-至今 浙江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
3.01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8.02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3.02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8年1月25日
,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徐冠巨人大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徐冠巨人物语录
1、创新的事情需要提前十年想,提前五年做。
2、企业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3、传化每一次拓展的背后都是一次创新、一种商业模式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传化是在创造市场,培育市场,然后共享市场。
4、广大中小民营企业不仅是区域经济的生力军,更是容纳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小企业解决大就业,每个小企业背后都联系着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家庭的生计。有的人喜欢把大企业比作大树,其实小企业虽然是小草,但因为涉及千家万户,覆盖面广,往往可以起到大树难以发挥的作用,完全可以相得益彰。
5、企业的责任首先要落实到对员工负责上。让他们在企业有安全感、归宿感、成就感。稳定的就业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生计,更关系一个人的尊严。不能对员工负责,怎能担当起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重任?所以我认为,能否让员工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是评判企业社会价值的最重要标准
徐冠巨创业历程
1961年,徐冠巨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浙江农村家庭,浙江这块热土孕育了大量成功的商人,徐冠巨的父亲徐传化,就是千万个具备商业头脑的浙江普通农民之一。
徐冠巨曾公开表示,自己最崇拜的人是自己的父亲。“我从小就喜欢跟在我父亲后面转,看他在外面和人交流,做些小生意。”徐冠巨说。“在‘文革’期间最苦的时候,邻居家有的吃不上大米,但我们家总能吃上大米。相对来讲,我父亲的努力,让我们家比同类家庭都要好一些。”
在徐冠巨的心中,徐传化是个典型的浙江农民,勤劳、乐观且富于韧性,对徐冠巨影响最大的,是徐传化“敢吃头口水”的性格。
“敢吃头口水”是萧山话,意思就是思想灵活,敢于追求新事物。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徐传化敏锐地发现了浙江苗木的种植机会,当时由于害怕风险,很多农村家庭不敢贸然进入,但徐传化带着小儿子徐冠巨,先后种植了黄杨、龙柏,并借了当时视为“巨款”的4000元进行大面积种植。在家人的反对和周围人的怀疑中,徐传化“敢吃头口水”的性格为他取得了成功。由于提前进入市场,徐家的苗木卖出了好价钱,并较大程度规避了随后的大规模跌价风险。
长期跟随父亲徐传化成长,让徐冠巨和徐传化既是父子,又是师徒、搭档,同时,徐冠巨的商业启蒙课也均是来自于父亲。
除了源自父亲的商业头脑外,勤奋加上好学不辍,也让徐冠巨这个高中毕业生,做成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1978年,徐冠巨参加了“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次考试,可惜连续两次均名落孙山。1980年,正在准备第三次高考的徐冠巨,同时参加了当时还是乡镇企业的万向节厂招工考试,600人中最终录取了49个,19岁的徐冠巨正是其中之一,并从此进入万向担任会计。  1985年,一场可怕的疾病降临到了年仅24岁的浙江萧山农村青年徐冠巨身上,他患上了一种在血液病中难以治疗的重病—————溶血性贫血。徐冠巨被医生断定“休养得好大概可以活1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也改变了徐冠巨的人生轨迹,如果不是身患重病,最终世界上可能多了一个好学的“徐会计”,少了一个化工大王。
“当时,由于较早进行苗木栽培和种植,我们家在萧山当地的农村是比较富裕的。”徐冠巨对记者说。徐家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成为了“万元户”,在1985年之前,徐家花7万元盖的楼房是3层的,每层6间,这在当时的萧山农村,是不折不扣的“豪宅”。
“那时肉才九毛钱一斤,万元户已经被视为富裕的象征,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几十块钱而已。”徐冠巨回忆说,当时可谓祸不单行,就在同一年,由于供应过剩引发了苗木价格暴跌,徐家的苗木开始卖不出去,而父亲徐传化工作的磷肥厂也倒闭了,父亲只能退休拿着50块钱一个月的退休工资,这也断绝了徐家主要的经济来源。
到了1986年底,为了给徐冠巨看病,徐家已经欠债2.6万元。同时,由于生病,原来在鲁冠球的万向节厂当会计的徐冠巨只能回家静养。“这意味着,两万六的欠债可能一辈子也还不起了。”
在生存的压力下,徐传化在和徐冠巨商量之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通过创办企业摆脱家庭的经济困境,也为儿子徐冠巨继续治病筹集资金。但那时的背景是,国家刚刚开始允许个人开办商店,个人开办企业,可以说是“敢为天下先”的举动。
不过,摆在已经51岁的徐传化和生病的毛头小伙子徐冠巨面前的问题是,家里已经债台高筑,创业资金要从哪里来呢?
这时,浙江人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关键作用,徐传化用较低的资金,买下了倒闭的磷肥厂和用来铺路的部分磷肥,自己把这些磷肥经过加工后再出售,同时从亲戚朋友家借钱,总共凑齐了2000元的启动资金。“就是这2000元,也东拼西凑地借了十几家。”徐冠巨语气带唏嘘地说。
即便如此,2000元的启动资金,也无法创办一家像样的企业啊。正好,这时徐传化的一个朋友建议,做液体皂不需要太多资金,只需要采购原料的钱,还有一口反应锅。徐家听从了这个朋友的建议。
就这样,1986年底,传化集团的前身———徐家简陋的家庭作坊正式开业。一口自家的水缸和从生产队借来的一口大铁锅成了创业的全部设备。没有反应锅就用水缸和铁锅,没有锅炉就用几块砖头搭炉灶烧,没有搅拌机就用人力搅拌。
不可否认,徐冠巨是不幸的,溶血性贫血几乎将他逼入绝境,但徐冠巨也是幸运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短缺,使他们忐忑不安进入的液体皂市场,没有遭遇太大的市场竞争。 1986年12月,徐家的第一桶液体皂出炉了,当时一桶液体皂的成本是8元,售价14元,每桶可以获得6元的净利润,走家串户一天能卖10到20桶,也就是一天可以赚60到120元。
徐家父子的分工是,徐冠巨主内、徐传化主外。具体来讲就是,需要在家养病、当过会计的徐冠巨负责财务、电话联络买家以及和工商等政府主管部门联络等工作,徐传化则负责销售。
刚开始徐家是夜里生产、白天销售,做一缸卖一缸。但很快液体皂的走俏就让他们的货供不应求了,到了第二年,通过和萧山600多个供销社网点达成合作,液体皂的销售额达到了33万元,利润3万多元,还清了所有欠债并支付医药费后,还剩余一万多元。
至此,徐家开始走出绝境,重病青年徐冠巨也开始乐观起来。
虽然“徐氏作坊”的经济效益不错,但因为没有技术,徐家人常常有种挫败感。
当时作坊里的技术活主要依赖从外面请来的“星期日工程师”。每次在液体皂的工序快完成时,“星期日工程师”就会拿出一包粉末倒入配料中,液体皂就会变得黏稠;但是没有这包粉末,液体皂就会又清又稀,无法出售。但出于“商业机密”,“星期日工程师”一直拒绝告诉徐冠巨粉末是什么东西。
受制于人的徐传化开始到处寻觅答案,这时一个同行提出4000元出售这个“商业机密”,最终,徐家以全部家当2000元买下了这个秘密。该同行告诉徐传化,这个高深莫测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徐家天天都要用的、再普通不过的一勺食盐。
2000元买了一勺盐,让徐家父子痛感挫折,被父亲骂“花钱供你们读书有什么用”的徐冠巨,开始刻苦自学化学知识,研究配方。自此以后,徐冠巨就成了自家企业的研发经理兼唯一的研发人员,许多液体皂的配方都由徐冠巨调制。
“901”的诞生
在生产出液体皂后,徐传化在偶然中获悉,纺织印染厂需要一种去油污的洗涤助剂,用来去掉印染坯布上的污渍,这种洗涤助剂的基本原料和液体皂比较相似。
这时候徐冠巨的哥哥已经辞职回家负责财务,从财务领域脱身的徐冠巨则通过自学研究化工,成为了自家企业的第一个“工程师”。通过不断的实验,徐冠巨造出了两种洗涤助剂—————105和209,并分别卖出了两吨和一吨给一家印染厂,这也使徐家的家庭作坊,第一次可以和企业“做生意”。
不过,由于技术水平导致的去污能力差,1990年,国内去污能力强的印染洗涤助剂市场几乎完全由外资企业占据。徐传化和徐冠巨决定开发去污能力强的洗涤助剂,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
必须打造“拳头产品”的现状和受“2000元买一勺盐”的激励,使徐冠巨下了狠心。1990年,经过1000多次实验,徐冠巨发明了“901特效去油灵”。1991年,“901”通过杭州省级鉴定;1992年,“901”获得了北京国际发明与专利展览会金奖,并在随后几年内连续获得11个国家级和省级发明或产品奖。一位化工权威感叹地说:“没想到这东西被一个高中生搞成了。”
“至今为止的18年内,还没有能明显超越‘901’的同类产品。”徐冠巨说。
“2000元买一勺盐”事件同时也坚定了徐冠巨引入技术人才的决心,从1992年开始,徐冠巨就开始引入大学生和社会人才,建立自己的实验室
徐冠巨产业发展
1)公路港打造物流帝国
9年前传化集团一个3亿元的投资引发了一场供应链革命:货车配货时间从72小时缩短为6小时,使周边3万家制造企业与商贸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逾40%,每年降低物流成本约30亿元,提供5000多人就业,撬动了园区40亿元的年产值,上交利税1.5亿元。
这就是由传化首创的“传化公路港”模式,它不但拉升了传统公路物流运营效率短板,而且创造性地开启了中国公路港物流新时代。在继杭州、成都成功建设和运营之后,这种创新模式开始进入对外连锁复制阶段。2010年5月,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正式开业,宁波的信息物流港已在建设中。徐冠巨创造的传化公路港物流帮助别人发展中壮大自己,在成就别人梦想时也实现自己梦想。
2)高科技孵化现代农业
从小生活在农村,徐冠巨对土地有着特有的情结,在2000年传化的战略抉择中,传化选择了农业:用高科技扶植现代农业,打造国家农业孵化器。当年,传化一次就投了4个多亿,开始了现代农业的探索之路。
徐冠巨一直有个想法:通过成熟的化工经营模式,嫁接到他认为&一定可以赚钱&的农业上;并通过农业的发展,推进化工产业绿色化。&许多人不知道,世界上知名的化工企业,其实都在做绿色农业产业,而且不乏成功的,比如日本的世界五百强之一的麒麟公司&。徐冠巨说道。“下一步将以农业生物技术为核心拓展生物产业,创建全国领先的高端农业生物技术集聚区,打造区域经济的创新中心、孵化中心、服务中心和增长极”。
3)创新推动企业发展
传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得益于在多个创新发展的产业领域,传化始终在进行前瞻性的实践并持续创新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
在化工领域,传化致力于加强技术创新,深化营销模式,推进战略合作,构成大化工产业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用化学品系统集成供应商;在物流领域,基于独创的“公路港物流”模式以及成功的平台运营经验,传化正在展开全国布点,构筑起高效的,覆盖全国的物流平台网络,推进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农业领域,传化将进一步通过缔造产学研结合的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型、战略型科技产业集群,帮助农民化解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并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传化科技城,力图通过服务于民营经济和高科技创业,创造中国新一代产业创新平台,创造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徐冠巨和谐促发展
在浙江杭州,传化集团
赫赫有名。这家1986年靠2000元借款、两口染缸创办起来的家庭作坊,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集化工、物流、农业、投资于一体、拥有7600多名员工、年收入达200亿元的现代企业集团。
传化集团在老百姓中的口碑,源于企业的产品和效益,更源于这家民营企业的掌门人——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付出的努力。
——在这里,徐冠巨保证员工享有多种福利待遇。传化集团实现“五险两金”全覆盖,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单身员工有安装了空调的集体宿舍,已经结婚而尚未购买商品房的员工可入住福利性周转套房。
——在这里,徐冠巨为员工铺就一条畅达的职业发展道路。任何一名员工进入传化集团,都有导师帮助制定成长规划,都能不断获得相应的技能培训,都能通过有序竞争实现职位和待遇的提升。
——在这里,徐冠巨为员工编织起一条与企业相连的情感纽带。员工过生日,都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祝福;员工有特殊困难,总能得到企业帮扶基金的资助;员工家里有老人病逝,企业都会派人慰问。
难怪传化集团的员工说,只要进了传化门,不管是什么身份、在哪个岗位,都会被企业的真情关怀所感动,都会很快成为企业情感纽带中的一个元素,从而实现“享受爱、传递爱、制造爱、延伸爱、升华爱”的转变。
其实,在传化集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念,经历了从朴素情感到理性认识、从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到企业全员参与、从工作要求到制度保障的发展过程。
徐冠巨自幼在农村长大,创业前曾在一家乡镇企业务工。体会过生活艰辛的他深知,外出务工者的最大心愿,是有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因此,他对传化集团的管理层反复强调,对员工既要严格管理、按章办事,又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他向员工多次承诺,只要没犯重大原则性错误,传化集团不解雇员工。
传化集团1997年就开始实行全员劳动合同管理,多年来劳动合同签订率、履约率都是100%。在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国家的劳动法、工会法的同时,传化集团还设立企业年金等,力求从劳动关系的各个环节为员工想得更周全、保障更到位。
2008年和2009年,传化集团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徐冠巨率先提出“不裁员、不减薪”,并积极创造条件给员工涨工资。
徐冠巨认为,有好待遇才会有好心情,有好心情才会有好产品,有好产品才会有好效益,企业对员工的投入最终会与产出成正比。
为此,他视才如宝,求贤若渴,为人才搭建宽广舞台;他郑重承诺,合同管理,让员工对就业有安全感。 正因为此,传化集团从创立之日起,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员工。企业15年前第一批引进的18名大学生,多半在这里干得如鱼得水;近5年进入传化集团的1500多名员工,因为各种原因向外流动的不到8%。
回顾传化集团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走过的历程,徐冠巨深有感触地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员工结构多元化、价值多元化、需求多元化的特征日渐明显,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路子来。”
徐冠巨徐冠巨的十年
在十年的浙江省工商联主席生涯里,徐冠巨从不惑走向了知天命,也完成了一个企业家对政治的探路与追问,并发出了自己应该发出的声音。
日,浙江省工商联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徐冠巨为自己的十年省工商联主席生涯做总结陈词并一度哽咽:“这是满怀激情、风雨前行的十年,也是让我难以忘怀的十年”。
台上台下,包括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汤为平等不少人,当场感动落泪。
2002年,中央开始推行非公有制人士担任省级工商联负责人工作的试点,作为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是五十年来非公有制企业代表出任省级工商联掌门的第一人。
这并不是徐冠巨政治生涯的开端,事实上,自1993年起,徐冠巨就已经先后担任萧山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会长、杭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等职。不过回头来看,这一系列的兼职不过是为徐冠巨未来的政治生涯做一个预热而已。2003年1月,时年42岁的徐冠巨在浙江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又成功当选浙江省政协副主席。这是浙江省政协自成立以来,首次由非公有制企业代表担任副主席。
浙江开创了私营企业主出任省级领导的先例,“红顶商人”争议之外,徐冠巨亦被公众寄予了厚望。十年之后,民营企业家任职省级工商联主席者在全国依然寥寥。
十年间,徐更强调自己的非官员身份,“我觉得副部级的说法就是一句玩笑话,我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一个企业家。工作平衡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公私分明。企业的事情就是企业的事情,公务工作就是公务工作。”徐冠巨称,“说不矛盾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协调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努力扮演好这两种角色。”
为民营企业“代言”
对徐冠巨来说,这过去的十年不单是属于自身个体成长的十年,一如其在演讲中所述,“也是民营经济加速、加快发展和转型的十年”。
民企快速发展与遭遇的危机几乎形影相随。应该注意的是,在就任浙江省工商联主席的十年间,徐冠巨频频为企业发声。在很多公开场合,徐冠巨为民营企业向政府积极谏言,内容涉及破除民企进入垄断行业政策壁垒、缓解民企融资难、政策扶持企业创新等多个问题。
2005年,在徐冠巨的主持之下,浙江省工商联曾进行了大规模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民营企业仍然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以金融方面为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徐提出,“外资可以在中国办银行,中国民营经济却只能参股,不能控股”,直指金融行业民企准入问题。
2009年,徐冠巨在长三角一带对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研之时,称“小企业解决大就业。有人把大企业比做大树,而小企业虽然是小草,但每个小企业背后都联系着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家庭的生计,往往可以起到大树难以发挥的作用”,由此呼吁挽救中小企业,“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就是救就业、救民生”。
2010年两会期间,徐冠巨基于调研结果提交《实现经济增长向民间投资拉动转变》的提案,并在提案中指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尽快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民间信贷行为,充分调动浙江省巨大的民间资金”等众多实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这在外界看来,徐冠巨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换位思考,同时也是肩负双重身份的下意识流露。
“我们每年做课题就要下去考察,为民营企业说话,让党委和政府了解第一线的声音,我们企业家提一些建议,政府也非常欢迎”,在就职的十年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表达民企的诉求,“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我对政府一点儿意见都没有。我提的一些建议和意见,都是来自于一些其他民营企业。”徐冠巨说。
树立浙商品牌
徐冠巨这十年,也是“浙商”品牌声名鹊起的十年。
2002年底,浙江省私营企业总户数为24.73万户,注册资本2515.43亿元,户均注册资金87.19万元。“浙江模式”与“浙商”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并被媒体广泛关注。而徐冠巨在浙商品牌树立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4年6月,在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敏尔以及徐冠巨的支持之下,《浙商》杂志创刊。6月6日,《浙商》杂志举办了首届浙商论坛,陈敏尔与徐冠巨为《浙商》杂志揭幕。此后,作为天下浙商的年度盛会,浙商大会(浙商论坛)成为《浙商》杂志每年都要精心策划举办的重大活动。作为浙商大会主办单位的领导之一,每届浙商大会徐冠巨都始终热情支持、积极参与,为浙商大会出谋划策、把握方向、邀请嘉宾。当浙商大会受到一些非议的时候,徐冠巨也始终为浙商大会说话。
日,正是在徐冠巨的建议之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并成为浙江省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浙商聚会。由此,浙商大会从民间为主升格为政府为主,从更高的层次树立浙商品牌形象。在会上,徐冠巨作为浙商领军者与民企代表,宣读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宣言》。
浙江商会大厦的兴建是徐冠巨就职期间参与引导浙商回归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商会大厦由两幢34层的双子楼、3层地下建筑和开放式广场组成。坐落于钱江世纪城中轴线西南侧、占地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投资超过12亿元的浙江商会大厦,被视为“浙江省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民营企业总部基地、民营经济服务中心、浙商形象展示窗口”,是“团结、凝聚浙商,进一步打响‘浙商’品牌”,推进浙商回乡创业和总部经济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声名与财富
1986年10月,徐冠巨与父亲徐传化一起通过2000元借款办起生产液体皂的家庭小作坊,本意只是为了治疗徐冠巨的溶血性贫血病。但这个仅有高中学历的普通年轻人很快被迅速到来的财富、名声和偶然性的命运所包围。
在徐冠巨入仕之前,传化集团的资产仅在8亿元左右。在民营大佬云集的浙江,这一财富数额并不算十分突出;十年之后,传化成为营收高达207.6亿元的企业集团。徐冠巨从商与从政“两不误”。
徐冠巨与传化的出名还在于企业党建等多方面的努力。传化的党建一直为媒体和公众所津津乐道。在传化内部的机构编制上,党委、团委机构健全,集团内部党员人数占到集团总人数的一成以上。
而据公开资料,在传化集团内部一系列制度安排中,党委书记被纳入集团最高决策机构管委会。集团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在形成之前均需经过党委会探讨,并由党委书记在管委会上提出意见。另外,党委成员、党支部书记可参加总裁办公会议或子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参与决策讨论与实施;而一般党员则能够享受“党员早知道”制度,集团的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都需在党员中先行酝酿、讨论。
徐冠巨笑称传化“不务正业”,“众多人只知道传化是搞党建的,却不知道传化具体是做什么的”。传化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非公有制企业中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模范样本,由此受到中央关注。
即便对自己的工作“多有不足与遗憾”,但在外界看来,徐冠巨就职期间所开创的多个“第一”依旧是标志性的。徐冠巨的人生以十年为一个跨度,在这个十年内,徐冠巨从不惑走向了知天命,也完成了一个企业家对政治的探路与追问,并发出了自己应该发出的声音,成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先富阶层的一个道德范式。
在祝福了浙江省工商联与商会明天的同时,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成就于改革开放的好年代。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致富的机会,成就事业的机会。我们对党充满感激”。
徐冠巨两会聚焦
十余年“上会”,三十余个提案,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徐冠巨几多年来关注“三农”、非公经济发展及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等问题。身兼浙江省工商联主席的他,对广大非公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创业就业等话题,其许多精彩的言论,成为众媒体的关注焦点。
■“只要找准创业‘蓝海’,中西部农民可以复制浙商的成功模式。中西部农民“就地创业”、家门口就业有广阔的天地。首先,我国每年进口的植物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的轻工产品达数百亿美元,中西部地区完全有条件生产替代产品。其次,中西部的初级消费和基本服务需求,为农民创业提供了空间。第三,中西部农民可以主动对接东部,寻找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会。——《人民日报》
■“我一直认为财富是一种责任,财富是要创造财富的。如果它发现你是值得信任的,财富就会向你涌来,如果它觉得你不值得信任,它就会溜走。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财富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新华网
■“当前,民营企业正处在发展的拐点上,也许会因为没有订单而停业关门,但企业家不能关闭心中那扇坚韧创业的‘精神之门’”。——《浙江日报》
■“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已占全国城镇就业的70%以上,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因此,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双向关注’、‘双管齐下’,既要鼓励和帮助中西部农民创业,又要帮扶东部广大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提升能力,以多渠道破解就业难的问题。”——《经济日报》
■“小企业解决大就业。有人把大企业比做大树,而小企业虽然是小草,但每个小企业背后都联系着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家庭的生计,往往可以起到大树难以发挥的作用。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就是救就业救民生。我们要像重视大树那样关心小树,也只有呵护好今天的小草才能看到来日的参天大树。”——《工人日报》
■“浙江中小企业的外向度较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但一些企业存在的问题大多有其自身原因,不能单纯地归咎于外部环境。那些问题企业更应该‘脱胎换骨’,主动求新、求变、求发展。例如,国家去年出台的一系列环保规定,让许多化工企业失去了从业资格,但也有一些大中型企业积极应对,消化不利因素,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所以说,任何时候都是身体好的人更能抗寒流。”——《21世纪经济报道》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企业家信心短期内难以恢复。许多企业家对市场需求预期不乐观,对今明两年的经济走势信心明显不足,普遍认为,最困难的时刻尚未到来,对企业发展后势极为担忧。民营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创新发展的活力,民营企业能否继续保持创业创新的激情,克服难题,这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关乎全国劳动就业与社会稳定大局。”——《中国产经新闻报》
■“对于情况比较好的企业来说,此次金融危机给了他们一个非常好的转型升级的机会。去年的经济环境教育了我、我的管理者和我的员工,让他们对传化有效的体制、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浙商》
■“中国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一定要走农业科技创新之路。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着主体缺位和动力不足等问题,首先要对现代农业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其次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第三要使政府成为农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最后要显化农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使他们逐步成为推进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农民日报》
■就城镇化来说,我认为不能为城镇化而城镇化,以产业为魂的城镇化才称之为真正的城镇化,而不是人和房子的堆砌。搞农业科技产业的集群,或者发展真正的高科技农业或者现代农业为载体实现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好途径。中国是个农业大国,6.7亿农民,农业的现代化这个载体带动城镇化是很实际的。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集聚区的主要形式,其布局思路是依托农产品产区和农业加工产区,这个做法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初级加工更多地利用现代科技,但不足以强化农业与新兴技术、新型工业的结合。
.腾讯新闻[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浙江日报[引用日期]
.浙江日报[引用日期]
.新华社[引用日期]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浙江民营企业网.[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湘湖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萧山新闻[引用日期]
.《合肥在线》[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全景财经网.[引用日期]
.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报名中心.[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逸为什么不是董事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