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去过中等发达国家家书店,他们的书店也热衷卖教辅

在这个越来越少人买纸质书的时代 如何设计一家书店|界面新闻 · 时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图片来源:网络数理化公式搭配各国文字版的名人名言,夹杂着世界建筑的图案,密密麻麻地铺在半罩着红砖建筑的玻璃幕墙上。以此为背景,&钟书阁&三个大字自右向左排开,出现在了建筑大门的正上方。这是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里一家书店的大门。透过这扇玻璃门透光的缝隙向里看,一眼能瞥到的全是书,在地上、在天上、在墙上......
这家叫做&钟书阁&的书店,是上海一家以卖教辅类书籍见长的民营书店&钟书书店&的高端路线分店,专卖精装书、外文书和一些市面上不多见的书籍。其一期已在2013年3月开业,而在增加了儿童区等区块后,它的二期也在2014年4月开始了正式营业。
本以为在市郊的松江区,书店应该呈现一种冷清的状态。结果,到了书店才发现,上下两层人都不少,有些人正坐着看书,而更多的人穿梭于书店的各个空间或自拍或拍照&&这其中不少人都是冲着上海&最美书店&的名声而来。
钟书阁的设计公司唯想国际已凭借这个书店的设计获得了不少奖,比如在9月11日刚刚举行了颁奖典礼的成功设计论坛上,钟书阁二期设计又得到了&成功设计大奖-最美书店&的奖项。巧合的是,&最美书店&这四个字正是钟书公司向唯想国际提出的设计要求。
&甲方很热爱图书,也很支持全民阅读,所以才会一直梦想着做一家这样的书店。&唯想国际总经理兼创意总监李想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说。
一进书店,映入眼帘的就是玻璃地板下有序陈列着的书,而如果仔细一点还会发现,通往二楼的楼梯后也都藏着书。而在二楼,和很多这些年新出现的书店一样,也顺应潮流布置了桌椅、沙发,开出了咖啡吧。
&我相信很多人以前都会在新华书店买书,而当很多年轻人没有钱去买这些书的时候,他就会站在书架前快速吸取书里面的知识,所以很多人就会站在书架前面去阅读。当他们累了的时候,他们就会直接坐在地上。我们希望钟书阁提供的阅读体验能有别于现在书店这种传统的站式阅读,能创造一种让整个消费群体都会愿意来这里买书和读书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一个书店对他们的关怀。&李想说。
不过,比起方所、诚品这样既卖图书,也卖文创产品的生活方式品牌书店,钟书阁的业态显得很单一,它只卖精选图书。即使开设了咖啡厅,其实也只是根据坐式阅读需求所附带开展的业务。
&专业的做书是我们和甲方共同有的一个目的,我们不希望钟书阁卖创意产品。方所和诚品可以很棒,钟书阁也可以单做图书做得很棒。&李想解释道。他们想要做的其实是通过视觉上和体验上的设计,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
钟书阁将书店分块,各个区块设计风格差异很大。
钟书阁将书店分块,各个区块设计风格差异很大。
钟书阁的儿童阅读区
开始尝试转型的传统教辅类书店,还有深圳友谊书城。和钟书公司的做法相似,深圳友谊书城也新设了一个高端子品牌书店&覔(mi)书店&,并在去年10月把第一家门店开在了深圳龙华区的九方城。
&覔书店&也获得了今年的&成功设计大奖&。和钟书阁以最美室内设计取胜不同,深圳这家&覔书店&的获奖原因是,这是一次从品牌形象、业态构成到室内布置的全方位设计。
最直观的设计体现在室内设计上。覔书店最具有标志性和识别度的设计元素就是图书区几个巨大的圆柱形书架。这些书架仿照大英博物馆圆筒图书馆而建,直通天花板,让进店的人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被书海包围,又或是进入书籍殿堂的感觉,过目难忘。
阅读者一边看书一边坐下的需求也被考虑在内,但和钟书阁额外放置沙发的做法不同,覔书店选择了在书架里&挖个洞&,装上一盏小灯,把沙发嵌入内。
从品牌和商业规划看,&覔书店&的重新命名使得书店摆脱了友谊书城的名称痕迹,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品牌。它也抛弃了原有的业态模式,转而成为了和诚品、方所类似的销售多种产品的生活方式书店&&现在的覔书店共有四个业态空间,包括图书空间、文创精品空间、咖啡区和儿童互动区。而之所以做出这些设计,最根本是因为靳刘高并不觉得单一卖书在今天还是门好生意。
&深圳龙华九方城是一个比较现代的购物中心,他们找到了甲方,想让他们进驻,所以整个书店需要做一个全新的、升级的形象。&负责覔书店设计方案的靳刘高设计顾问公司合伙人高少康对界面记者介绍说。靳刘高是一家成立于1976年的设计顾问公司,目前的业务除了空间设计,也涵盖形象设计、商业模式设计等,而最知名的一件设计作品,是屈臣氏水的曲线瓶身。
重新建立品牌的覔书店的会员卡
覔书店的书封
&现在全世界的书都不好卖,诚品和方所也不是主要靠书赚钱,如果把书店当做一个商业机构来看,它要生存和盈利,就需要有其他业务去补足。&高少康说,&像覔书店,在一个空间里,像图书馆一样,铺那么多书是项很大的投入,所以它需要咖啡厅、精品店。同时,这样的业态组合也容易吸引顾客多呆一些时间,这样他们可能会多买两本书。&
出于这样的考虑,靳刘高还特别为覔书店设置了儿童互动区。这样一来,当一家三口来到覔书店时,孩子就有专属的区域进行活动,而父母就可以自由地在书店里呆上更多时间,或看书,或喝咖啡,为书店带去更多的收入机会。
而高少康提到的书店不好赚钱其实也能从这些书店的选址上看出一二。覔书店所在的深圳龙华区远离市中心,而且店面位于九方城的地下一层;钟书阁则远在上海市郊的松江区。而两家书店的理由都是&&租金太贵了。
&其实我们也一直都很希望甲方能够在城市中心开一间这样的书店,但是在上海这个地方,市中心的租金实在是太贵了。&李想在提到钟书阁的选址时这样说。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界面编辑界面执行主编推荐阅读一个人的书局和一座城的书香梦_新华每日电讯
一个人的书局和一座城的书香梦
日 07:34:0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9版
【字号 】【】【】【】
▲正阳书局砖读空间的内部一景。
▲正阳书局的负责人崔勇帮读者查阅史料。
摄影:本报记者罗晓光
  4月23日第23 个“世一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进“砖读空间”这一富有古都韵味的特色阅读空间,倾听一个人的书局的故事……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斌、吉宁、张漫子
  老门板、老桌椅、老窗棂、门墩儿、城砖、胡同门牌……在西四南大街43号院这个普普通通的院子里,堆满了和老北京相关的物件,房内的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放着关于老北京的图书,还有挂在墙壁上的老地图。每一样,都仿佛透着历史的沧桑、时光的味道,似乎在讲述着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悠悠岁月。
  没有人能想到,这个如此宁静的小院儿就坐落在繁华的西单北大街上,坐落在北京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具有800年历史的砖塔胡同口,周围总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院内却仿佛另一个世界。院子中央,巍然矗立着那座同样有着800年历史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松老人塔,一切都显得如此静谧、自然。
  这个又被称为万松老人塔院的地方,早在4年前就已经成为公益性的阅读空间,运营者是颇有名气的正阳书局创办人崔勇。慕名而来的人们,总是把小院塞得满满当当,充满无限生机。
  4月23日第23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进“砖读空间”这一富有古都韵味的特色阅读空间,倾听一个人的书局的故事,感受一座古城营造“书香之城”的梦想。
“能收一点是一点,给这个城市留点念想”
  作为正阳书局的创办人,崔勇对于万松老人塔院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敬畏之情,每天都要仔仔细细地巡视好几遍,唯恐出现一丝纰漏。
  “800年的老古董,可不能出问题。”崔勇说。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开一家书店,还把书店开进了800年历史的万松老人塔院。
  2007年危房改造,已经在前门大栅栏居住了20多年的崔勇,搬离了那片从小长大、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这件事儿对我触动太大了,故土难离!”一口京腔的崔勇说,搬家时,从床底下发现了几样珍贵的老物件:一张在胡同里拍摄的全家福,老照片上有高祖父的身影;还有一本曾祖父在解放后撰写的家族回忆录。
  他回忆,拿到那些老物件感觉就像被电到一样,原来家族历史是这个样子。从那时起他就留心收集有关北京城的历史文献,旧书摊、图书馆、废品回收站以及搬迁老宅,凡是能收到老书的地方,他都尽量寻访,范围越扩越大,书越收越多。
  “前些年伴随城市改造,大量老建筑被拆掉,我们记忆里的胡同弥足珍贵,能收一点是一点,给这个城市留点念想。”崔勇说,文献里的故纸陈字,能从一个侧面客观真实地记录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形成以及发展。
  崔勇笑称,他收书就是没有底线、没有原则,书把家都堆得满满的。短短几年工夫,单是图书他就收了6万多册,堆满了5个仓库,还准备再租一个仓库。
  “现在不只是书了,古籍、古旧期刊、地图、金石拓片……只要涉及北京的,我都收。”说到这些收藏品时,他一脸骄傲。
  书局收藏了很多孤本图书,清康熙27年刊印的《日下旧闻》,是一部记述北京历史的著作,也是一本如今很多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找不到的书。
  “一般副本只有超过了3本,我们才拿出来卖,孤本图书一概不售,卖出去再想找就难了。”崔勇说。
“以前觉得政府离我们很远,现在政府和我们在一起”
  “书店刚开始那几年确实是艰难维持。”2009年,崔勇离职创业准备开设书局,转了一圈,最终回到了他生长的前门大栅栏,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小铺面里开办了正阳书局。
  “北京需要什么样的书店?”“北京市民有什么样的阅读需求?”
  正阳,用九门之首——正阳门来为书店命名,表达自己传承北京文化的心愿。
  “刚开始的时候客流量可差了,去前门大栅栏旅游的人没多少会来这儿看书啊,收书、卖书、算账,都是我一个人。”崔勇笑称,自己当了好几年的“光杆司令”。
  2009年,恰逢中国互联网经济快速腾飞,实体书店受到很大冲击,读者对象小众的正阳书局也没能例外,只能苦苦支撑。崔勇回忆,最困难时,书店的电费都只能50块、50块往里面充,自己的社保都是找“发小”东拼西凑才能交上。
  就这么苦苦支撑了5年,情况终于在2014年出现了转机。当年北京市西城区文委开始探索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新模式,将万松老人塔院作为试点项目。几经筛选,西城区文委选择专营老北京历史文化典籍的正阳书局作为委托运营方,打造公益性质的“北京砖读空间”,政府提供免费的空间和基础运营设施,并主导成立了由区公共图书馆、属地街道社区居民代表等共同组成的运营管理委员会。
  对此用心颇多的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说,2013年,中央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中提出文博图场所要试行法人治理结构,组建理事会,引进社会力量。而传统的文博图场所从财政保障、人员管理和具体运营机制上相对固化,于是,万松老人塔院被拿出来作为文物活化利用和文博图场所社会化运营的综合性改革试验田。
  2014年,也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砖读空间”作为北京首个非营利性阅读空间正式开放:它既是一个文物活化使用的展览展示馆,又是兼具图书馆和实体书店功能的阅读空间。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看似普通的砖塔胡同可是非同寻常:万松老人塔是金末元初高僧万松行秀的葬骨塔,砖塔胡同因此塔而得名,是元大都唯一有文字记载并流传至今的一条胡同,被称为“北京胡同之根”。
  将800年历史的文物和传承文明的图书阅览相结合,充分挖掘利用既有空间,短短4年时间,“砖读空间”和正阳书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慕名而来,年接待群众量达到35万人次,被坊间称为“装满老北京的奢侈品店”。
  家住朝阳区的高女士专门抽出周末,带着孩子来正阳书局看书。
  “我想让孩子在这里感受到老北京的传统文化,这些砖砖瓦瓦、门门框框,都是历史。”高女士说,孩子非常喜欢,拿着纸笔不停地画。
  正阳书局搬到砖塔胡同以后,开展读书会、摄影展、美术作品展等活动,他们花费更多功夫来服务读者,搜集老北京的文化印记。
  “以前觉得政府离我们很远,现在政府和我们在一起,房租也免了,看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崔勇说,正阳书局还要继续立足老北京的特色,广泛收集老物件,“‘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北京是我们生长的地方,这里的胡同,这里的老书,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根和魂,我要把正阳书局做成‘百年老店’。”
历史文化如此丰富,应该有“北京学”知识体系
  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基与灵魂,是更内在、更持久、更具渗透性的基因,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深度、厚度、广度。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出炉,首次提出“老城”的概念,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整体保护。“老城不能再拆”,不再成为一句口号。
  “总书记的讲话让我很振奋,我们存的这些书啊、老物件啊,都是地方史料性质的,就是起个存史、资政的作用,现在老城也不拆了,文物也保住了,我们心气儿特别足。”崔勇说,北京新总规提出了“老城”概念,正阳书局也将自己收的书叫“老书”。
  借着政策的春风,正阳书局的砖读空间已从传统的图书文献搜集、借阅、售卖,向北京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和再版、出版、策划等功能提升和转变。
  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正在逐步实现,由正阳书局牵头编纂的“正阳文库”系列丛书已经付梓出版,这些主要关于老北京的系列丛书,既有学术专著,也有坊间珍闻,还不乏瑞典汉学家喜仁龙先生的《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等重磅图书的再版。
  “出版这事儿以前我是无能为力,想都不敢想,现在我敢想了。我们将把搜集的关于北京的古籍、口述历史、美术作品、影像资料和史地民俗等编纂后,成系列出版。”崔勇说,今年第一批只有5本书,后续会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新鲜的血液,也在不断汇集正阳书局,小院吸引了一批喜爱北京文化的伙伴。从40后的古稀老人到90后的青年,各个年龄段都有。
  在书局工作还不到一年的朱琳,自上高中开始就泡在正阳书局,至今已经六七年的时间。准备出国深造的她说,正阳书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近距离感受和学习北京历史文化,希望能把北京的历史文化推广出去,推向全世界。
  在首都机场工作的郑璐,喜欢收集北京城的城砖和琉璃瓦,曾把自己收藏的文物捐赠给北京市的相关博物馆,两年前与崔勇一见如故,时不时把自己收集的老物件送给正阳书局。
  “现在这些老物件、老城砖越来越少了,能收一块就是一块,算是留存记忆吧,放在他这里,我更踏实。”刚刚把一块明代城砖送给崔勇的郑璐说。
  作为规划专家,年逾八旬的朱祖希先生也将在“正阳文库”系列丛书中出版自己的著作《北京城: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
  “我和正阳书局算是一见如故,在这里出书也是我对于自己几十年的一个总结吧。”朱祖希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他就在北京市规划部门工作,研究了一辈子的北京城。
  “在北大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讲北京城,印象太深了,爱得太深了,从那时起我就卯足劲要搞清楚北京城。”朱祖希告诉记者,他在北京生活了60多年,攒了很多资料文献,正阳书局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出书的形式,讲述自己对于北京城的历史渊源和保护利用的理解。
  “外文翻译成了中文,下一步,我们计划还要把中文的书翻成外文,向世界传播北京的文化。敦煌以它灿烂丰富的文化产生了‘敦煌学’,北京历史文化如此丰富,应该有‘北京学’知识体系。”崔勇说,著书以卫城,自己想做的就是唤醒共同的北京记忆。
加快构建书香之城:北京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从9.49本升至10.97本
  崔勇并不孤独,在政府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同路者开始同行——从万松老人塔下主打老北京文化的砖读空间,到地安门雁翅楼24小时营业的中国书店;从白云观北里依水而立、设有图书交换空间的白云驿站,到以艺术和戏剧为主题的繁星戏剧村书吧;从坐落于金中都公园的宣阳驿站第二书房,到什刹海边上以老北京文化和非遗专题文献为主题的皮影文化酒店;从坐落在故宫西华门护城河边的西华书房,到位于万寿公园之中的海棠书斋;从杨梅竹斜街的模范书局到北京坊Pageone24小时书店,北京西城已经形成了由2个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青少年儿童图书馆、23家街道图书馆为骨架支撑,25个挂牌特色阅读空间为特色,流动阅读、数字阅读设施设备为补充的“书香网络”,率先成体系地推进特色阅读空间的转型发展,形成了特色阅读空间社会化运营的“西城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政府搭平台、把方向、配资源、定标准、买服务、严考核,用政府的资金资源撬动和吸引社会资源的投入,从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孙劲松说,未来两年,西城区要将特色阅读空间的模式和经验,复制到公共文化服务全领域,在文博图场所全面推广,完善政策体系,以首都公共文化示范区标准为基准,创新建设与首都核心区区位、资源及需求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从西城一系列特色阅读空间,到角楼图书馆等一系列东城区的特色阅读空间,在北京城,越来越多的老建筑正在被重新利用。
  与此同时,书店建设和阅读活动日渐加强:
  ——2015年北京市明确提出要将实体书店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十三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2016年起,北京市财政每年对实体书店进行资金扶持,两年共扶持100余家实体书店;
  ——2017年北京市综合阅读率持续提升,达92.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69个百分点,全市举办各类阅读活动近30000场次,覆盖人群超过1000万;近年来,北京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从9.49本升至10.97本;
  ——根据有关计划,2018年北京市将完成30至50家特色书店的建设工作,到2020年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5%以上,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数字阅读率实现90%以上……
  面向未来,北京将更有“文化”:3月,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发布《建设项目规划使用性质正面和负面清单》,在首都功能核心区中,鼓励历史建筑调整为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鼓励中轴线两侧的建筑调整为传统文化、传统商业、传统餐饮等历史文化项目,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一座书香之城、文化之城,正日益清晰地浮现在人们面前。
  发稿前,孙劲松告诉记者一个喜讯:正阳书局砖读空间对面,建于上世纪40年代、曾在1980年建成北京第一家宽银幕立体电影院、闲置多年的红楼电影院经过3年的策划,将在4月23日读书日之际揭开新面纱,变身为全国首创的以众藏共阅为主打特色的新概念阅读空间——红楼公共藏书楼。
  “这里的书采用托管或捐赠方式入藏,收藏已故专家、学者、作家的全部或大部分藏书,以及当代作家、人文社科学者自己写的书和部分藏书,还有一些出版机构提供的新书,新书旧书均可免费借阅……”孙劲松说,“1600多平方米的红楼电影院已经闲置多年,我们要让它重新披挂,延续文化脉络,植入时代烙印,焕发文化活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这和教育和升学制度有关。到美国已逛过远远近近七八家书店,除一两家中文书店较小以外,其余的都很大。书店里设有座椅,随处可以,
去书城发现整整一层楼都是卖中小学教辅材料的,有没有人去过发达国家书店,他们的书店也热衷卖教辅材料吗
-爱问知识网
这和教育和升学制度有关。到美国已逛过远远近近七八家书店,除一两家中文书店较小以外,其余的都很大。书店里设有座椅,随处可以坐下看书歇息。不少中小学生放学后也到书店来,在少儿书刊处读书写作业,等候父母来接回家。书店里还有咖啡屋,供有咖啡和各色点心,读者可以边饮用边看书,读到兴头上,有的会坐上半天。其中一家叫BARNES AND NABIE的书店(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家大书店,在不少地方都看到它的连锁店),在这里翻翻加州和洛杉矶等地的画册,还有不少介绍世界各国的书籍,数介绍中国的书种类最多,至少有20多种吧。内容也很详细,介绍中国的大小城市、旅游景点,涉及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甚至有许多中国菜的介绍,什么叫花子鸡,什么白肉血肠、满汉全席、宫保鸡丁等等,应有尽有。介绍上海市的一本书上,还有上海市详细的交通图。最与众不同的巴特露天书店设在一个叫欧海的小镇上,小镇在山谷间,是个景色迷人的旅游地。电影《失去的地平线》那世外桃源的外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露天书店呈大回字形,外圈的四周都是人来人往的马路和人行道,内圈的四周是一间间屋子,中间一个露天大院,院中有棵百年古树,大概三四个人才能环抱住它。古树周边围有一圈长条椅,旁边还有其它凳椅,供读者在树荫下阅览小憩。书店的里里外外圈排列着一层层书架,院中内圈的一间间屋里屋外,还摆了许多大桌子,架上、桌上,到处都是书。书店的营业时间上午10时到下午5时,关门以后,外圈架子上的书,可以投币自取。在门口设有一处投币箱,上面开有个几寸的细长口子,你想买哪本书,只要照书上的标价将钱投入箱内,就可以把书取走。如此凭良心做生意,成为与众不同的当地一绝。这家书店一方桌上,设有顾客签名簿,厚厚的,摊开着,已留下的都是弯弯曲曲的英文姓名和国名,在一行行洋文之间,留有一个中国读者的名字,那三个方块字,在其间显得也有些与众不同哩!总之,美国的书店也和美国的社会一样,自由开放,不拘小节,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其实和我国也差不多。其实国外的孩子学习也不轻松,他们自己很早就要学会如何翻阅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压力也很大的!世界读书日:济宁儿童纸质图书销量比成年类多两成
  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世界读书日的宗旨。近日,记者在城区多家书店、图书馆采访了解到,我市儿童纸质图书销量要比成年纸质图书多出两成,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因此,书店现在流行“家长是陪孩子来看书的”这么一句话。
  看书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书店生意越来越难
  “记得读初中时,我和同学每个周末都要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来书店看书,在满满的书架上搜罗自己喜爱看的课外书籍,在人少的地方坐下来连续看几小时的书,直到书店下班。”21日,在吴泰闸路济宁书城看书的张女士说,自己是书迷,也是书店的忠实顾客。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来书店看书的次数减少了,并且现在有些书店里的书籍没有以前那么丰富了,大多都是一些教辅书。
  记者在城区主要售书地点看到,店内占“主角”的是学生的教辅书。相对前几年,城区各大书店内的书籍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减少,规模小些的书店早已转行。“书现在是越来越难卖了。”某购书中心的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近两年,书店的营业额下降得很快,前几年每天人流量都有一百多人,周末的人流量会更多,更不用说销售额了。位于琵琶山路某商场内的书店工作人员说道,“现在人们都在网上买书、手机看书,平时来书店看书买书的人少了很多。只有周末、寒暑假、开学前,人才多些。”
  与前几年相比,书店生意的确难做。这主要是受网络销售渠道以及电子书发展的影响,也有人说,是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可支配用于看书的空闲时间愈加减少。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有妙招,多管齐下强阅读
  看书的人真的越来越少?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也有坚持每天阅读的书迷朋友。
  每天上午10点,市民李大爷都会准时前来看书,并且每次都自带书籍,看到感触之处都会用笔做好标记并写在笔记本上。“电子书是无法满足我的一些‘癖好’的,我看电子书眼花。”李大爷说,阅读的习惯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学会在阅读中享受生活,希望大家每天拿出一点时间用于阅读。”“每天挤出时间用于阅读其实并不难。”济宁学院某文学社社长高飞说,学校和家长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两方面力量。从去年开始,该文学社就针对城区某小学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向学生家长与老师推介必读书目。在大学的课余时间,该文学社会不定期开展大学生与小学生阅读活动:与小学生手抄报评比,让学生将自己阅读中喜欢的文字段落抄写下,制作成手抄报进行展示。开展活动,大学生将古典名著中的片段以表演的形式向小学生演绎,举行班级读书会,学生在会上讲故事、评论书中人物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使中小学生的书籍阅读量增加了不少,有的学生一年看了近15本书籍,他们的读书兴趣也有所增强。”高飞说,家长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也起到作用,有的家庭读书氛围浓厚,家长每天都会陪着孩子一起看书,这样孩子阅读书籍的兴趣也会逐渐更浓。”
  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5本
  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8.6%。第1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公布,我国成年人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未成年人纸质图书阅读量为6.97本,平均下来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在5本左右。而我们的近邻韩国、日本,其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分别为11本、40本,中东国家以色列甚至达到了64本。
  从总体上看,我国阅读水平近年来有所回升,但跟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这也是我们倡导和呼吁加强全民阅读、推动书香中国建设的重要原因。值得关注的是,数字阅读方式首次超过传统图书的占比,成为国民最热衷的阅读方式。
  这种新的阅读方式能否取代传统图书阅读呢?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图书的浅阅读与传统图书的深阅读应相互补充,不应有所偏废。“我们应该积极支持促进和推动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要适应新的阅读方式。其实包括微信公众号也有大量深刻内容甚至上万字长文章,以碎片化的方式,以社交化的方式,以分享的方式,建立微信阅读圈的方式,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体验值得倡导。”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日,2015年潍坊风筝大赛在潍...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数据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达国家的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