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被称为商人的反向双货币票据对吗

票据经济职能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票据经济职能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根据票据的经济职能:在商品交易方面,是商品形态化的中介,是便利再生产的手段;在金融活动方面,是真实货币的化身,资金融通的保证,汇兑金钱的契据,转帐结算的工具。
票据经济职能简介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票据的产生,并逐步完善而扩大使用,以适应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要,票据的使用,可以扩展业务,避免运用现金时的危险和麻烦,使货款结算能顺利进行。票据的机能一旦与信用制度结合起来,可以流通转让,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执行货币职能,成为信用货币,以补充货币流通量不足,或代替货币流通,票据的经济职能是多方面的,各种票据也各有其独特的经济职能。
票据经济职能具体表现
票据经济职能汇兑功能
票据的汇兑功能指票据作为现金与现金中介的功能,即人们在异地支付交易款项时,先将现金转化为票据,然后在异地再将票据转化为现金用于支付的功能。
票据在我国及在世界各地出现的历史说明,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现金输送的困难与危险,方便贸易往来而产生的汇款业务和货币兑换业务。在商业交易中,交易双方往往分处两地或远居异国,如果以现金支付交易产生的债务,将十分不便,因为货币,特别是金钱货币的携带很不方便,而且途中的强盗或海盗出现将使商人的现金荡然无存。于是,实践中就出现了商人们在某地给汇款和货币兑换的经营者以一定数量的现金,领取兑付款项的凭证,在到达交易目的地之后,向汇款和货币兑换经营者开设的分店或代理店出示凭证,领取相等数量的在当地可通用的货币用于支付。
例如,威尼斯商人因购买米兰商人的布匹需要支付贷款,为支付方便他在威尼斯将自己的货币兑换成票据,携票据到米兰并在米兰的兑换行将票据兑换成米兰货币支付款项。这种隔地兑付款项的凭证可以说是本票的起源,而在汇款和货币兑换业务发展以后,为了扩大业务,汇款和货币兑换经营者相互之间逐渐建立起业务往来,开始相互接受各地汇款和货币兑换经营者所发的付款证书,相互代为付款,汇票的形式就逐渐形成了。
可以说,票据的最初功能就是作为隔地输送现金的汇兑作用。无论是在中国唐代和宋代,还是在12世纪的意大利城邦国家,票据的产生和发展的相似性充分说明票据的汇兑功能是票据使用的直接动因。作为票据原始性功能的汇兑功能,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票据可以作为异地支付的工具,这一点以汇票体现得最为显著。当人们需要在异地之间转移金钱时,可以把相应的款项交存当地的银行,取得以异地银行为付款人的票据,而后再从异地银行提取该款项,现代的国际贸易,几乎绝大多数是在利用票据的汇兑功能进行国际支付和结算,从而实现减少现金的往返运送、避免风险、节约费用的目的。但是,由于现代电汇、邮汇业务的发展,票据作为汇兑工具的职能已经有所缩小。
票据经济职能支付功能
票据的支付功能指在交易中以货币的支付代替现金的支付。此种功能也是票据的一项最原始、最简单的功能。当票据作为汇兑工具的功能逐渐形成后,在交易中以支付票据代替现金支付的方式逐渐流行起来。在大量的商品交易活动中,金钱支付的需要经常发生,如果直接以现金进行交付,在需要频繁支付或支付较大数额的情况下,现金保管、清点交接的工作将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商人们为了方便交易,就在支付时不再由付款人凭票据提取现金,而是直接将票据交给交易对方,这样,交易对方可以灵活地处理票据,既可以自己去提取现金,又可以拿票据支付自己欠别人的款项,此时,票据的支付就代替了现金的支付。
例如,在上例中,威尼斯商人并不在米兰的兑换行将票据兑换成现金,而是将票据交付给米兰商人任凭其自由处置就显示了票据的支付功能。票据在汇兑工具的基础上发展出支付工具的功能,尤其是支票的支付功能在当今仍尤为明显,可以说,票据作为商品交换活动中的主要支付手段,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表现,人类社会从以物易物的支付到一般等价物即货币的支付,再从货巾的支付到票据的支付,反映了支付手段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商品经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票据经济职能流通功能
票据的流通功能指票据代替货币在一系列交易主体之间转让,从而活跃经济的功能。票据作为支付工具,从一个交易主体之手流转到另一个交易主体之手,这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其流通性,自从背书转让制度出现以后,票据的流通性就大大加强,持票人可以将他的票据背书转让给他人,而且在票据到期前,转让的次数没有限制。所以,票据具有较为强大的流通功能。当然,票据的流通并不完全等同于货币的流通,因为票据的流通不像货币那样具有法定强制性,只有在愿意接受票据的当事人之间,才存在票据的流通。
票据的流通功能比汇兑功能和支付功能出现得晚,但正是票据的流通功能的出现才使票据的功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甚至可以说,票据的作用只有通过其流通性才能表现出来,而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如果没有票据的流通,也就丧失了票据制度在经济上的作用。可以说,正是票据的流通功能的产生,才使票据成为真正的有价证券。
票据的流通作用,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功能,这一功能是通过票据的背书转让实现的。接受票据支付的持票人,在票据到期前如有新的支付需要,就可以将所有的票据经背书后转让给第三人,从而使一张票据实现多次支付,最终实现票据的流通。而且,由于背书人对转让的票据有担保付款的义务,因此票据上的背书次数越多,票据的流通力越强,其信用价值也越高。目前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票据被广泛地运用来代替现金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而现金结算只占一小部分。同时,利用票据的流通功能可以进行多次商品交易,从而达到节约商品流通中的货币资金、促进货币周转速度加快的作用。
票据经济职能信用功能
票据的信用功能指当票据出票人或者背书转让人出票或背书转让时,已经得到基于一定票据基础关系而由对方给付的相应对价,如货物、劳务等支出,但出票人或背书人仍可以通过在票据上记载将来的某一时间为付款日,从而在事实上获得了相应期限内的对方给付对价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在市场交易中,最初是交易和付款同时进行,称为现货交易。现货交易不存在付款人将来能否支付价款的问题,所以也不存在收款人对付款人支付货款的信任问题,即付款信用问题。后来的交易,交易与付款并不同时进行,而是在交易之后的一定期日再予以付款,接受将来付款的交易人,是基于对付款人的信任而同意期后支付的,这种交易也就存在信用问题。票据,特别是远期票据,是代替将来货币支付的一种工具,本身表现了收款人对付款人的信任和付款人的信用,所以具有信用职能。
与票据的汇兑功能、支付功能和流通功能相比,票据的信用功能的形成是相当晚的,但它一经形成,就立刻成为票据的最主要的功能,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被称为票据的生命。可以说票据的汇兑功能克服了金钱支付在空间上的障碍,而票据的信用功能足以克服金钱支付在时间上的障碍。
票据的信用功能在远期票据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远期票据如汇票、本票实际是商业债权合同与到期委托支付凭证的统一,买卖双方在商业交易中采用远期票据作为信用交易,原来掩盖在应收、应付会计账簿上的挂账信用就转化为外在的社会化的票据信用,债务人到期就必须无条件的支付,否则不但要承担票据责任,还要承担商事责任、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这就敦促交易方中的债务人诚实履行自己的义务,以维护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商业信用。即期票据如支票,一般不具有信用工具的功能,但在现代票据实践中,使用支票的人,不把实际签发支票的日期填为出票日,而是把将来的某一日填为出票日,在票载出票日未届至之日予以流通,这种支票也称为远期支票,远期支票也具有信用功能。
票据的信用作用还表现在票据贴现和以票据担保债务上。在票据贴现方面,票据持有人如在票据到期日之前急需现款,可以持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从票据金额中扣除未到期的利息和其他费用并将剩余金额交付持票人。持票人通过票据贴现使未来的可用资金变成了实际的可用资金,而银行之所以付款,也是基于对无瑕疵票据中票据义务人信用的信赖。在票据担保债务方面,当债务人向债权人借款时,为了使债权入相信自己的偿债能力,债务人可以签发本票并请求具有资力或信用的人在本票上背书,或者签发汇票请求具有资力或信用的人在汇票上承兑,这样都使票据的付款得到了保障,也就是增加;了债务人的信用。
票据的流通性使票据的信用功能从交易当事人之间走向整个社会信用,进一步扩展了票据作为信用工具的功能。今天,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票据的汇兑功能、支付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票据的信用功能却不会受到太大冲击。
票据经济职能结算功能
票据的结算功能指在商品交换中,各有关当事人之间相互欠款或存在相互支付关系时,可以利用票据行使货币的给付功能,即通过票据交换收付相抵,冲减和抵消相互债务。例如,甲商人向乙商人购买货物,甲向乙签发了票据,而此前乙签发的以丙为受款人的票据经过数次背书转至甲的手中,甲、乙就可以利用票据结算。无论是票据结算,还是票据转账结算,或者票据交换结算,都是将票据用作结算工具。可以在当事人之间进行结算的票据,既可以是相互签发的票据也可以是因背书转让而从他人手中取得的对方签发的票据。利用票据进行结算,尤其是复杂、长期往来多次多项的结算,不仅手续简便,而且保证了交易安全,因此票据的结算功能虽然出现得相对晚,却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目前,世界各国为了方便票据结算都广泛地实行票据交换制度,不仅在同一城市内设立票据交换中心,而且在异地之间实行票据联网,用票据进行结算,国际间为方便经济贸易往来,在各经贸中心设立票据交换中心,利用票据进行国际间的结算,同时票据买卖市场也随之建立用来供不同币制国家间的票据结算,因此,票据结算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一项重要内容。
票据经济职能融资功能
票据的另一个新的功能是用来作为融资的工具。利用票据融资就是利用票据调度资金,它是通过对未到期的票据进行贴现、转贴现或再贴现实现的。在票据所载付款日期到来之前,持票人因资金困难或其他原因将票据卖给买卖票据的经营者,该经营者再将票据卖给需要票据的人,从中获取买卖差价。即使经营者不将票据再行卖出,他也可以在到期日获得付款。由于有获利的可能,买卖票据的业务就发展起来,称为票据贴现。
在我国,银行经营贴现业务的目的主要是向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资金,但在国际贴现业务中,贴现对于双方来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获得资金和获利。持有未到期票据的持票人在票据所载付款日期到来之前极有可能发生资金调动困难的情况,因此,持票人经常寻求将手中未到期的票据以买卖方式转让于他人;而对于收买人来说,收买未到期的票据,再将该票据卖给需要用票据进行支付或结算的人,就可以从买卖票据的差价中获利,即使不能获利,也可能在到期日取得票据记载金额的付款。由于有获利的可能,现代票据市场一方面买卖到期票据,另一方面买卖未到期票据即对票据进行贴现,票据贴现解决了资金流转中的困难,因而具有融资的功能。票据贴现制度出现以后,票据的融资功能日益显现起来,贴现业务也成为金融机构一项重要的业务。
票据经济职能节约货币功能
票据具有支付工具和结算工具的职能,在行使这两种职能的同时,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使用量自然减少。不仅如此,票据的流通性更加强了其节约货币的职能,由于票据的每次转让都会节约一笔货币,而且在到期日前,票据的转让次数是无限制的,所以,节约货币的职能随转让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票据流通次数越多,其流通价值越大,替代货币的作用越大,因此,有人将票据称为“商人的货币”。
票据经济职能经济调节职能
票据的经济调节职能是在融资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票据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融资功能,使得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贴现率和贴现政策影响现实经济中的货币流量,从而以金融手段调节经济。
.魏振瀛,徐学鹿,郭明瑞,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编委会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 民法学 商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货币金融学_朱新蓉__课后习题答案57
您的位置: →
货币金融学_朱新蓉_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
编辑:admin
点击:1285一、关键词1.货币(money;currency)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现代货币: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一般可以分为纸凭证及电子凭证,就是人们常说的纸币及电子货币。2.信用货币(credit money)
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3.货币职能(monetary functions) 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功能。货币的职能主要包括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国际货币这五大职能。4.货币层次(monetary levels)
货币层次的划分: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3=M2+其他所有存款 ;M4=M3+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5.流动性(liquidity)
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6.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
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二、重要概念1.价值形式
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2.一般等价物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3.银行券
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纸制信用货币。4.劣币驱逐良币
也称“格雷欣法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5.信用货币
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16.电子货币
可以在互联网上或通过其他电子通信方式进行支付的手段。这种货币没有物理形态,为持有者的金融信用。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这种支付办法越来越流行。7.价值尺度
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指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8.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购买手段的职能。9.支付手段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的。10.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11.国际货币
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由于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货币流通超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国际货币的职能。12.流动性
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13.相关性
货币的某个层次与其他经济量的相关程度,即货币量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物价、市场供求、投资规模等经济变量。影响力越大,则相关性越大。14.货币层次控制重点
依照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的三大原则----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一般将M3确定为控制重点,这是因为其与经济的相关性最强。15.准货币
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准货币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但因可随时转化为现实的货币,故对货币流通有很大影响,是一种潜在货币。16.风险
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17.本位币
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18.辅币
即辅助货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来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辅币一般多为金属铸造的硬币,也有些纸制的纸币。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其名义价值,但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与主币自由兑换,这就是辅币的有限法偿性。19.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也就是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一般来说,本位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而辅币则可能是有限法偿的。20.金币本位制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21.金块本位制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2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22.金汇总本位制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23.铸币平价
是金平价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金本位制下,各国都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单位货币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它是决定汇率的基础。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货币形式从实物货币到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是必然规律?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体现着一个基本规律,即货币形式的发展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在所有经济因素中,生产力因素是决定性的,货币同其他因素一样,都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不管是形式多样的实物货币,还是曾经发挥过巨大促进作用的金属货币,都不可避免地被淘汰,而信用货币则是适合当前生产力水平的货币形式。2.支付手段职能导致货币危机性的原因何在?它与通货膨胀有何关系?⑴支付手段可能引发债务链条,从而导致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不正常。并且,货币具有相对独立运行的能力,在无发行信用保证时,可能引发货币的超量发行从而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⑵从表面上看,支付手段是货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与商品脱离了关系,所以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货币本身就是一种财富,货币越多财富就越多,导致货币量急剧增长,严重偏离商品和劳务总量,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物价上涨引致通货膨胀。3.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为什么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而信用货币不能?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当经济中出现一定的物价上涨时,人们会倾向于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地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由于信用货币本身是价值符号,人们面对物价上涨就会尽可能地将货币换成商品,而且即便人们愿意贮藏,信用货币的主要贮藏方式是存款,存款不仅不会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相反还可能通过银行信用创造出更多货币,所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就不存在了。4.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对货币层次和货币范围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传统的货币理论中,根据金融资产流动性的高低,将货币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然而,对货币层次进行划分要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要客观存在具有明显不同流动性和收益的金融资产;二是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十分明显并且在统计时点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性。在电子货币条件下,传统货币层次的划分前提受到了挑战。电子货币对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电子货币会影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电子货币缩小了金融资产之间的流动性差异从而导致了货币的存在形式在活期存款和通货之3间进行频繁转换,这就模糊了M0和M1之间的界限;其次,电子货模糊了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从而给货币层次的划分带了影响。5.货币作为生产的推动力起了怎样的作用?为何说货币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⑴首先,货币作为社会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发挥原始资本的作用,直接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从而使生产过程得以开始;其次,货币作为持续推动力发挥追加资本的作用,保持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状态;货币作为交换工具促进商品交换,作为分配工具满足分配,还可以作为财富的一般形式促进财富增长。 ⑵货币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宏观调控机制在运用货币政策时往往以货币作为主要的政策中介目标来达到最终目标。四、练习题1.货币产生的经济根源的什么?货币是在什么过程中逐渐产生的?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起源于商品交换,是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促进商品出现后,伴随着商品交易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是与私有制或是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状况相联系的历史范畴。2.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之间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区别表现在:⑴金属货币具有实质的内存价值,是用自身的价值体现商品价值,信用货币内在价值较低,依*名义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⑵金属货币可以自由铸造,信用货币只能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⑶金属货币可以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信用货币则只有少数几种在具备特定条件时成为国际货币。 综上所述,金属货币可以完成自动均衡而信用货币只能依*人为调节。3.货币五大职能中的基本职能是哪两个?其他职能是如何在基本职能上演化出来的?⑴货币五大职能中的两大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因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与一般等价物能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这两个特点直接相联系。⑵从支付手段产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实是流通手段的延长,当处长时间足够长时,货币的流通开始替代商品的流动;贮藏手段是在价值尺度的基础上,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执行的时间推迟到将来;国际货币的职能则是以上四种职能的国际化。所以,五种职能是由货币内在本质所决定的一个整体体系。4.为何要进行货币层次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在广义货币量的范围中,不同金融资产的特点不同,尤其是流动性不同导致对经济的影响力不同,国家对它们的控制力度也不同,所以货币管理当局应该根据流动性标准进行货币层次的划分,以便于区别对待,抓住重点,让货币总量发挥整体作用。5.准货币主要包括哪些金融资产?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的确定原则有哪些?⑴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量、虽不能直接和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其包括主要由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各种短期信用性金融资产构成。4⑵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的确定原则有: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6.货币制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金币本位制下的三大自由和一大功能是什么?⑴货币制度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币材的规定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⑵金币本位制下的三大自由是指: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或熔化,从而可以保证主币的足值;②金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并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从而促进国际贸易;③银行券按面额可以自由兑换金币,不受时间和数量的限制。金币本位制下的一大功能是指:金币本位制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物价和国际收支的能力。第二章 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
编辑:admin
点击:870一、关键词1.信用(credit)
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形式(type of credit)
是指信用活动所采用的形式。由于信用活动是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开展的,而且开展的各种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信用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3.银行信用(credit of banks)
是指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4.信用工具(credit tools)
也叫金融工具,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代表所有权或债权并据以享受相应权益的书面凭证,必须具有规范性、可接受性和一定的转让性。5.虚拟经济(fictitions economy)
虚拟经济的核心是金融经济,它是围绕虚拟资产的交易和创造而形成的,其基本功能就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非常信用支持,并为满足流动性需要而为交易者提供风险管理与资产结构优化平台。但,由于虚拟资产本身具有高风险性,虚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虚拟经济运行非常不稳定,经常性地引发经济周期波动。二、重要概念1.高利贷
是生息资本的古老形式,是简单商品经济的特定的产物。极高的利息是高利贷最明显的特征。2.借贷资本
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也是现代信用的典型形式,它以金融机构主要是现代商业银行为中介,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进行社会化的资金有偿分配,完成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包括资本主义借贷资本信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借贷资本信用。3.信用标的物
是指信用合约中当事人之间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信用标的物是指信用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54.信用创造
在以各类金融中介机构为核心的阶段,信用具备了信用创造功能。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信用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支付能力,对经济形成持续的推动力。一方面,信用不断地创造信用货币,尤其是存款货币。另一方面,现代信用体系创造出超过现有经济总量的资金,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使经济处于加速发展的状态。从更广义的角度看,信用创造功能还包括了为市场机制提供更多的交易方式和工具,使市场向纵深发展,提高市场的深度、广度与弹性。5.规模效应
是指因投资规模增大而使经济效益提高的规律。根据边际成本递减规律,只有当资金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边际产出率才最高。但超过规模临界点后,边际产出率又会逐步下降。6.直接信用
不需要专门的信用中介联系并进行资金的重新分配而是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的信用活动。直接信用最大的优点是交易成本低。7.间接信用
是指由专门的信用中介联系资金供求双方,并在此过程进行资金重新分配的信用活动。8.内源融资
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储蓄,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9.商业信用
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往来时发生的信用,其主要方式是预付和赊销,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10.按揭
是抵押(mortgage)一词英文的粤语音译,原指以私人资产(不动产或动产)为抵押向信贷机构获得贷款的过程,现主要指私人房地产抵押贷款。11.国家信用
是指一国政府通过财政部门向国内外各类主体举借债务而形成的信用。消费信用
是商业银行或专门的消费信用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的以大型耐用消费品为抵押的贷款。12.证券信用
是以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方式完成资本集中的信用形式。13.租赁信用
是一种以融物的方式进行融资的信用活动,它通过出借实物商品以收取租金。租赁信用表面上是融物,实际上是融资,因为除了信用标的物是实物外,标的物的计价与租金的收取都是货币形式。14.民间信用
是指社会各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尤其是居民个人之间所形成的直接信用形式。15.证券
是指各类记载并代表一定权利,用以证明持有人有权依其内容而取得相信权益的法律凭证的统称。16.有价证券
是指标有票面金额,证明持券人有权按期取得一定收入并可自由转让和买卖的所有权或债权凭证。广义的有价证券包括货币证券、资本证券与商品证券,狭义则仅指资本证券。17.权益性工具
是一种所有权凭证,表示持有人对发行主体的所有权权益,最典型的是股票中的普通股,其持有人可据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红利分配。18.固定收益证券
是指持券人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取得固定的收益,并预先知道取得收益的数量和时间的证券,如固定利率债券、优先股股票等。19.金融衍生工具
是在基础性工具之上衍生出来的,其存在与定价必须基于原生性资产或资产价格,其回报率和回报时间完全由基础工具的表现来决定。20.偿还性
体现了偿还本金的基本要求。由于信用活动是将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活动,6而使用权有向所有权回归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信用活动必须是有特定期限的,亦即具有偿还性。21.安全性
体现了规避各类风险以实现保值的基本要求。22.流动性
体现了金融工具变现的基本要求。也叫流通性,是可以将未到期的金融工具提前在金融市场上转让出来以回笼资金的特性,实际上就是提前实现偿还性。23.商业票据
是一种短期的无担保证券,是由发行人(多为信誉高、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为了短信短期资金或弥补短期资金缺口在货币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在将来一定时期偿付证券本息的凭证。24.商业期票
又称商业本票,是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的付款保证书,其自偿性和无因性最强,可以背书置评,包括全式背书和略式背书。25.商业汇票
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时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16.信用卡
是一种卡基的支付工具,它以磁卡来存储相关信息,并具备储蓄、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和透支等功能。17.国库券
是财政部门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短期国债,它具有流动性高、风险小、投资方便的收益较高等特点,是将流动性和收益性协调较好的信用工具。18.股票
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所发行的代表股东权益,股东到期据以获得红利或股息收入的所有权凭证。19.普通股
指有参与公司管理的权限,收益方式为红利,分配顺位在优先股之后中的股票。20.债券
是债务人出具的在约定时间内承诺还本付息的书面凭证。21.不对称信息
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能产生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不公平或者市场效率降低问题22.逆向选择
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是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经常存在于二手市场、保险市场。23.经济周期
亦称为商业周期或景气循环,指社会经济状况会沿着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过程周而复始地变动。三、思考题1.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会带来哪些效应?信用活动的开展是以债权人保留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为前提,暂时让渡出去的是使用权,债务人必须承诺在一定期限后向债权人归还使用权并支付使用的报酬即利息。所以,信用活动将信用标的物 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既增加了信用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为虚拟经济的存在创造了条件。在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过程中,债权人对信用标的物的其他一些权限也同时分离为两个部分:保留的除所有权外,还有如收益权、继承权和转让权等;出借的除使用权外,还有如占有权、处置权和分割权等。 由于在各类权限中,所有权是第一性的,它决定了信用标的物的基本性质,因此出借的使用其他权限有向7所有权回归的本性,这就决定了信用活动具有偿还性,偿还性又决定了信用期限,这就是信用活动区别于商品交换的最大特点。2. “三重支付与三重归流”的信用运动过程体现了信用与经济之间怎样的关系?借贷资本信用具有特殊的运动过程,即“双重支付和双重归流”的过程。金融机构用贷款方式将资金借给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企业将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将这两大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生产出附加了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销售出去后收回投资成本,并形成一定利润,再归还金融机构贷款,其中既含本金,也包含应付利息。整个过程中贷款和购买生产要素为两重支付过程,销售与偿还贷款为两重归流。如果再考虑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吸收公众存款,到期必须偿还,则整个借贷资金运动过程就变成了“三重支付和三重归流”。借贷资本信用形式以金融机构为核心,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社会化的资金动员,完全克服了高利贷的封闭性、局限性和破坏性的特点,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生活、流通、分配和消费。因此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是决定性的。3.在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对比中为什么间接信用更具有优势?直接信用最大的优点是交易成本低,但在规模上、范围上和期限上都会受到很大限制,成效概率非常低,引导资金流动的效率也很低,所以并不能很好的完成信用的社会功能,导致社会成本高;间接信用虽然交易成本高,但间接能进行社会化的资金重新分配,能最大效率地动员和配置资金,是完成信用的社会功能的最好方式。4.融资者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应注意哪些影响因素?从源头上来看,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具有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因此,家庭企业和比较成熟的大企业更倾向于内源融资;外源融资主要是向银行借贷或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来融资,要么增加债务负担,要么会稀释股权,所以往往是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公司采用。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比例关系就是融资结构,有时也称为资本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了发展策略。金融深化理论的倡导者麦金农认为:如果企业家的投资受内源融资的限制,那么其最优策略是投资于传统技术,其总体收益水平会较低;如果企业能从金融体系中得到外源融资,那么新技术就可能会被采纳,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从总体上看,外源融资能促进企业的持续成长,也就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金融体系对于经济成长的作用就非常突出了。5.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协调?一般来说,信用工具具有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等特征。总体上来说,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四个要求之间既存在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的关系。总体上,偿还性与其他三性之间基本是统一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也是统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安全性与收益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这个矛盾恰好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规律。在金融市场上,运用投资组合理论进行资产选择,目的就是要处理好这个矛盾,以实现风险最小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6.为什么说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两面性?金融衍生工具是满足市场交易的多样性、规避风险或逃避制度管制而出现的,因而具有突出的保值避险的作用;同时作为衍生品,又具备未来价格发现功能,即衍生品的交易可以对现货交易产生价格影响作用。随着不断的创新,衍生工具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市场,如期货交易所等。但在衍生品市场上,一般实行保证金交易制度,但保证金交易实际上放大了交易量,在放大交易量的同时,交易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8也被放大,而高风险也代表高收益机会,因此具有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特点。而且再加上衍生工具市场上的杠杆效应所产生的高倍率,以及可以买空卖空的交易制度,使衍生工具交易风险极大,衍生工具市场充满投机性。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避险的功能,同时又具有高风险的特征,这两者并不矛盾,最终出现哪种结果取决于交易者的选择。如果运用套期保值交易,将基础交易与衍生交易结合起来,可以避险保值;如果单纯进行衍生工具交易,则必然面临高风险。这表明衍生工具是一个“双面刃”,即具有突出的利弊两面性。7.信用的顺周期特征能否改变?应该实行相机抉择还是“单一规则”?信用的顺经济周期特征及其放大功能,不仅会加大周期的幅度,而且会延长周期的时间,这一点是现代经济学家们所共同承认的。如果按弗里德曼的自由主义,政府实行单一规则,那么长期内经济是具有稳定性的,但并不见得能克服经济短期波动性。实际上现代经济的脆弱性使得短期衰退和失业增加也是不可容忍的。鉴于此,当今各国政府大多采用凯恩斯的干预主义理论,按相机抉择原则,即灵活机动地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周期的调节,在经济繁荣阶段进行信用收缩,在经济衰退阶段进行信用扩张,人为地使信用成为逆周期的活动,这样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就能抹平哪怕是短期的经济波动。四、练习题1.社会经济各部门经常性的资金余缺分布状况是怎样的?社会经济各部门都可能出现资金的盈余和短缺,由于大多数家庭都会为防备未来之不测或未来大额消费而进行强制性储蓄,所以家庭部门是最主要的资金盈余部门;由于财政收与支具有不同的特点等原因,政府部门也就是财政部门是国家最经常的赤字部门;企业资金运行具有在时间上继起而在空间上并存的特点,而且企业竞争非常激烈,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尽可能快地发展壮大,也就是必须以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扩张,这些因素使企业部门也是经常性的赤字部门;金融部门作为社会信用的主要中介人,会大量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其经营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收支平衡,但在其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同样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2.信用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与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物及人与物之间关系这三大要素构成一样,信用活动也是由这几个要互构成的。(1)信用主体:信用主体即信用活动中人的要素,具体而言包括贷放者即债权人和贷款者也即是债务人。实际上,在现代信用活动中,还包括信用中介人。(2)信用标的物:信用活动中物的要素,表现为信用对象。信用标的物一般可概括为资金,包括货币资金和实物资金。(3)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实际上体现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信用条件主要是关于期限长短和利息高低的条件,这两者是信用的最基本条件。(4)信用工具:信用工具又称为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信用工具作为记录信用标的的书面凭证,是伴随着经济活动的法律化和市场化进程而出现的。3.信用具有哪些经济功能?具体而言,信用具有以下经济功能:(1)资金配置功能:具体又表现为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进规模效应形成、促进社会合理分配等方面。(2)信用创造功能: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信用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9的支付能力,对经济形成持续的推动力。一方面,信用不断地创造出信用货币,尤其是存款货币,使之适应飞速扩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至于出现金融货币流通时期经常出现的“货币饥荒”;另一方面,根据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现代信用体系创造出超过现有经济总量的资金,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使经济处于加速发展的状态。(3)信息传播功能:社会化的信用活动将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联结起来,所有的经济主体的相关信息,不管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也都可以汇集在一起,通过特定的组织或机构进行广泛、充分的传播,从而不断地提高市场的效率。(4)宏观调控功能:信用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总体上讲,当信用规模扩大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都会随之扩大,反之则收缩;同时,当信用结构调整时,社会供求结构也会调整。因此,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主要就是由信用调控机制构成。4.信用工具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信用工具尤其是证券一般具有如下的法律特征:直接代表财产权利,票面文字表明的财立权利和证券不能分离;持有人只能向特定的、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主张财产权利;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是单方履行义务,无权要求对方给予相应的对价,义务人也无权追究持券人的证券来源和使用的原因等。信用工具的法律特征决定了其一般性市场特征与要求。(1)偿还性:偿还性体现了偿还本金的基本要求。由于信用活动是将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活动,而使用权有向所有权回归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信用活动必须是有特定的期限的,亦即具有偿还性。(2)安全性:安全性体现了规避各类风险以实现保值的基本要求。金融风险的客观存在,使金融工具的安全性非常突出。(3)流动性:流动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变现的基本要求。流动性即是将未到期的金融工具提前在金融市场上转让出来以回笼资金的特性,实际是就是提前实现偿还性。(4)收益性:收益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增值的基本目的。投资者投资于各类金融资产,其根本目的就是获得各类收益,包括利息、股息、红利、和价差收益。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四个要求之间既存在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的关系。总体上,偿还性与其他三性之间基本是统一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也是统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安全性与收益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这个矛盾恰好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规律。5.普通股与优先股有哪些区别?普通股是指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构成公司资本的基础,是股票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发行量最大,最为重要的股票。普通股股票持有者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权利:(1)公司决策参与权。(2)利润分配权。普通股股东有权从公司利润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股东必须在优先股股东取得固定股息之后才有权享受股息分配权。(3) 优先认股权。如果公司需要扩张而增发普通股股票时,现有普通股股东有权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优先购买一定数量的新发行股票.(4)剩余资产分配权。当公司破产或清算时,若公司的资产在偿还欠债后还有剩余,其剩余部分按先优先股股东、后普通股股东的顺序进行分配。优先股是公司在筹集资金时,给予投资者某些优先权的股票,这种优先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0(1)、优先股有固定的股息,不随公司业绩好坏而波动,并已可以先于普通股股东领取股息;(2)、当公司破产进行财产清算时,优先股股东对公司剩余财产有先干普通股股东的要求权。但优先股一般不参加公司的红利分配,持股人亦无表决权,不能借助表决权参加公司的经营管理。6.债券按发行主体分类可分为哪几种?债券按发行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政府债券按行政层级可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中央政府债券包括公债券和国库券;地方政府则只能发行地方政府公债券。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长期债券,主要用于补充资本金和筹集长期投资资金,其主要的发行者是专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也有少量发行。公司债券有时也称为企业债券,大体可分为信用公司债券和抵押公司债券,前者是一些大公司仅凭信誉而发行的无抵押债券,后者则需向特定第三方出具抵押品。公司债券的具体种类非常多。如可转换公司债券、重整公司债券和偿债基金公司债券等。7.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活动的事前和事后分别可能发生怎样的行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活动的事前会引发“逆向选择”,事后会引发“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譬如,最积极申请贷款的企业,恰恰是那些效益不太好,收益不稳定的企业. 它与信息不对称有关,如果金融机构完全知道企业的情况,并严格限制那些效益不好的企业,“逆向选择”也就不会发生。“道德风险”指的是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经济主体获得额外保护的情况下,它具有非常普遍一般的意义.由于信用活动可能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由此形成的信用风险必须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化解。现代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使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剧经济周期性波动甚至直接引发经济周期性波动,因此信用管理已经成为必要。五、案例分析题日,震惊美国的伯纳德?莫道夫涉嫌制造“庞氏骗局”诈骗案终于尘埃落定:由于可能诈骗的金额高达1000多亿美元,这位现年71岁、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被纽约地方法院的法官判处150年监禁,并处1710亿美元的罚款。法院同时宣布没收莫道夫所拥有的位于曼哈顿的价值700万美元的公寓、在佛罗里达的1100万美元的房产和一艘220万美元的游艇等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将会被忙拍卖。法官认定,莫道夫给投资者造成了至少数百亿美元的直接损失和更大的间接损失,因此被判入狱150年具有重大象征意义,将对那些有意从事此道的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针对这个事例讨论以下问题:1.莫道夫所制造的“庞氏骗局”中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显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所谓不对称信息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可能产生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不公平或者市场效率降低问题。众所周知,风险与回报成正比,“庞氏骗局”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骗子们信念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多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庞氏骗局”即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11的存在,才导致了“庞氏骗局”的严重危害。2.该案件中的投资者应不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庞氏骗局”是“金字塔”骗局的一种变体。“金字塔”集资实际上是一种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本息的欺骗行为。而“庞氏骗局”也即是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但是,“庞氏骗局”的过程被发起者设计得非常复杂,致使投资者难以识破其中的欺骗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用活动出现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致使“庞氏骗局”愈演愈烈。产生严重的危害。3.如何判断一个融资活动是否为“庞氏骗局”?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此形成的信用风险必须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化解。在融资活动中要想识别“庞氏骗局”就首先要认清“庞氏骗局”的特征。“庞氏骗局”得以长期延续的方式:无限接近极限、不断调整骗局标的物、拆东墙补西墙。庞氏骗局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判断庞氏骗局的特征: 一是鼓吹无极限的单向性增长(尤其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二是增长的基础建立在“良好预期”,而“良好预期”远远偏离现实状况; 三是维持某种持续增长局面的前提是社会公众普遍持有某一“信念”,而这一“信念”并无可信的物质基础; 四是当某一“信念”变得脆弱之时,“信念”标的物出现调整,而通过树立新的“信念”来维持局面不被打破。针对其特征,现实金融系统的庞氏骗局特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 第一,金融体系没有物质的根基,随时存在崩塌的危险第二,金融衍生品,以传销式庞氏骗局贯彻始终。第三,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都难逃走上传销式庞氏骗局之路。所以,在日常融资活动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而且关键在于不要贪心,不要以为天上会掉馅饼,不要相信那些轻易就能赚大钱的鬼话,以免上当受骗。第三章 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
编辑:admin
点击:864一、关键词1.利息(interest)利息是对资金使用权让渡而引起即期消费和机会收益损失的报酬。2.利率(interest rate)利率是衡量利息水平高低的指标,其基本计算方法是利息处以本金。利率作为衡量利息水平高低的指标,一般都是在进入活动发生前就规定好的。3.收益资本化(earning capitalized)指将各种有收益的资产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推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的一种方法。这一资产可以是一笔贷款的货币金额,或是其他可以获得固定收益的资产。4.利率结构(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利率结构有多种形式,除品种结构外,还有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利率的品种结构从利率的实施主体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利率。利率风险结构理论研究相同期限的证券或贷款为何利率可能不同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信用风险,流动性,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利率期限理论研究的是相同风险和流动性的证券或贷款在期限不同时为何利率水平不同,主要有三种假说:预期假说,市场分割假说,流动性升水假说。125.利率理论(theory of interest rates)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古典学派的投资储蓄理论,认为利率由投资和储蓄决定。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认为货币供求相等时决定均衡利率。新剑桥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新古典综合学派的IS-LM模型,它不仅仅是利率决定的模型,更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般性工具。6.利率市场化(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指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通过建立市场机制,规范金融机构行为等措施,逐步或完全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转而由市场决定利率水平的过程。利率市场化要求将利率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主体,经由充分的市场竞争以后,形成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的体系结构与传导机制。二、重要概念1.货币报酬论 货币报酬论认为利息是货币本身的报酬,这种观点基本与中商主义理论相联系。 比较典型的是配第的地租派生理论和洛克的货币分布不均理论。2.利息时差论 庞巴维克在1889年出版的《资本时差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利息时差论。庞巴维克认为利息产生于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时差价值。3.流动性偏好 指人们持有货币以获得流动性的意愿程度。人们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种: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因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收入的函数,并且与收入成正比;而投机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则与利率成反比,因为利率越高人们持有货币进行投机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4.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5.年利率
年利率是用一年的利息除以本金,适用百分号。6.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是未剔除物价变动的利率。7.保值贴补制度: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那么实际利率为负值,这表示不仅没有利息,连本金都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对长期信用活动实行保值贴补制度,否则信用活动尤其是长期信用活动将会大幅减少。保值贴补制度的基本主旨是使实际利率至少要不低于0,其基本公式是:名义利率+保值贴补率-实际利率≥0。8.固定利率
指在整个借贷期内,利率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由借贷双方事先约定。一般适用于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有利于借贷双方计算成本和利益。9.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准利率。基准利率首先是一个市场化利率,有广泛的市场参与性,能够充分的反应市场供求关系,其次他是一个传导性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具有支配作用,关联度强,影响大,最后他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便于控制。10.市场利率
广义的市场利率是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准确的说应该叫市场化利率;狭义的市场利率是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市场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从而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利率,它代表一种平均水平并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参与性.1311.复利
复利是指计量利息本身的时间价值,即上一期利息自动滚入下一期本金,用公式计算为:S=P(1+r)n,其中S表示到期本利和,P 为本金,r为利率,n为期限。12.利率体系
利率体系是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内在因素联结而成的有机系统,包括利率结构和相互传导机制。13.利率传导机制
各种利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之间虽然有的相关性强,有的相关性弱,但都存在一个基本的传导方向:中央银行利率到商业银行利率到市场利率,在这个传导路径中,中央银行利率是主导,商业银行利率居于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变动影响微观经济主题的预期,导致微观主体行为的变化,改变直接融资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并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动。14.利率影响因素 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各种因素主要有:社会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供求状况;货币供求状况;期限与风险;通货膨胀程度;经济周期的影响;政策因素;传统和国际因素;银行成本和经营策略。15.投资储蓄理论
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中,我们分析了投资与储蓄的定义性恒等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只要遵循投资和储蓄的定义,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实际发生的投资和储蓄根据定义必然相等。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和储蓄相等指的是经济均衡状态下,投资和计划储蓄相等。16.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是从分析人们的持币动机开始的,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保存不升息的货币来保存财富的一种心理倾向。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具有这种使用上的灵活性,随时可以满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这三种动机。17.可贷资金理论 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来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该理论试图在利率决定问题上把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完善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18.IS-LM模型
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IS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封闭经济中的等式: Y(国民收入)=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经常被视为恒值) ,其中C=C(Y),消费水平随收入正向变化,I=I(i),i为利率。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等式:M/P=L1(i)+L2(Y),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i为利率.19.利率风险结构
利率风险结构理论研究相同期限的证券或贷款为何利率可能不同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信用风险,流动性,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20.利率期限结构 率期限理论研究的是相同风险和流动性的证券或贷款在期限不同时为何利率水平不同,主要有三种假说:预期假说,市场分割假说,流动性升水假说。21.流动性升水假说 流动性升水假说的基本命题是:长期利率等于在该期限内预计出现的所有短期利率的平均数,再加上一个流动性升水或称正的时间溢价。该家和所吸收了前2种理论的内容,认为不同期限14的债券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基于市场偏好,相互不是完全代替。22.普通年金
普通年金的计算公式为:PV=C/(1+r)+C/(1+r)2+C/(1+r)3+…+C/(1+r)n23.永续年金
永续增长年金是指无限期限中每期支付额按固定比率增长的年金,其计算公式为:PV=C/r-g 。24.单一资产定价 一次性还本付息的资产可直接根据一次性贴现公式计算流通价格。25.红利贴现模型
,即 ,式中, ps为股票理论价格,D1,D2 …为每期支付的红利,它实际上有无穷多个值;r为市场贴现率。三、思考题1 .马克思关于利息来源于剩余价值学说与西方经济学中各类报酬理论有何区别?答: 西方经济学的利息理论发展总体呈现三个阶段:一是货币报酬理论,认为利息是货币本身的报酬,这种观点基本上与重商主义理论相联系;二是实物资本报酬理论,认为利息是与实物相对应的资本报酬,这与古典主义前后资本主义经济以商业资本为核心的状况相适应;三是借贷资本报酬论,认为利息是借贷资本的报酬,这与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以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为核心的情况相适应。马克思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运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从商品货币关系分析入手,透彻地分析了借贷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关系,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在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关系的基础上,科学的揭示了利息本质的来源:利息表面上来源与利润,反映为资金的价格,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工人剩余劳动的方式。西方经济学中各类报酬理论大多数只从某个侧面来观察,基本都没有揭示利息的真实来源,对利息的本质只停留在利润的表层上,没有深刻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容,但是马克思深刻揭示了利息的本质来源和界限,并提出了收益资本化理论,为现代信用与金融市场的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收益资本化过程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什么?答:收益资本化过程来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一是在充分的自由竞争条件下,随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同部门和不同投资活动最终会取得趋于一致的收益率,这也即收益率的收敛性;二是在市场上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和实物,或者投入某种能带来收益的无价值之客观存在,都应带来趋近于平均收益率的收益。这样当市场利率成为社会收益率的一般形式后,如果无价值之物需要转让,则其价格相当于能带来平均收益率的资本量。3.利率传动机制为宏观调控提供了怎样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答:各类利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之间有的相关性跟强,有的相关性很弱,总体上存在一个基本的传导方向: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利率,在此传导路径中,重要银行的各类基准利率是主导,它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各类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居于路径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变动影响这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导致微观主体行为的变化,改变直接融资市场的供求状况,并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动。4.利率风险结构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对经济有何指导作用?答:利率期限结构是指某个时点不同期限即期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利率风险结构是指相同15期限的金融工具不同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这种金融工具所承担的信用风险的大小对其收益率的影响。一般而言,利率和风险呈正比例关系,也即风险越大,利率越高。它是资产定价、金融产品设计、保值和风险管理、套利以及投机等的基准。利率期限结构为各种债券定价提供基准,同时它还为衍生产品提供定价基准。所以对利率期限结构的估计一直是金融工程领域一个十分基础性的研究问题。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利率期限结构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利率期限结构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起着一个基准的作用。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有可能成为这种基准的利率期限结构是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的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动形式,为风险管理奠定基础。除计算风险值Var和利率风险管理外,在其他的实证研究上,了解影响利率期限结构变动的因素个数或者是共同趋势的数目,对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固定收益证券的评价和避险也有重要意义。5.针对中国现实情况应该如何设计利率市场化进程?答:总体上我国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如商业银行虽然拥有非常大的存贷款自主调节权,但基本上都是直接按照基准利率执行,缺乏市场灵活性,所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将进一步持续下去。对于我国来说,未来利率市场化的重心将不再是放开利率管理权,而应该是以调整利率结构,优化利率传导机制为重点,具体包括:(1) 强化基准利率和其他利率的自主决定性。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我国各类利率的决策权都不完全在名义决定者手中,即使是基准利率也是如此。基准利率并非由人民银行决定,而是不同利益部门进行充分博弈的结果,最终决定在国务院。但是这种决定机制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多方博弈往往不是最优,而可能是最劣。(2) 协调好利率市场化与利率管理体制的关系。一个有效的利率管理体制,并不与利率市场化相矛盾,因为利率市场化不同于完全的利率自由化,在成熟的利率自由化条件下,利率是由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主体根据金融市场供求状况和中央银行的指导信号决定的。(3)转换市场利率。当前我国一般以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最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其实,存款利率在我国发挥重要的参照作用是与中国特定的经济发展轨道和文化传统背景是分不开的,简言之,就是具有历史性。在中国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居民投资理财观念日益成熟,投资渠道日益丰富的时期,存款利率作为市场利率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既然市场利率应该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自主决定程度最高从而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利率,那么应该可以考虑以拆解利率或国库券利率作为新的市场利率,当然,这种转换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4)增加利率档次。利率档次过粗是我国利率体系的老问题,这与我国金融市场上投资品种不丰富,金融产品定价不够科学有关。过粗的利率档次不仅使投资者的选择余地很少,也会导致利率体系的内在机制过于单调而使整体有效性降低。因此,增加利率档次,细化利率结构,丰富相关利率产品,是发挥利率杠杆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5)建设金融市场和微观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和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利率市场化的速度和改革。从国际经验和教训来看,先培育金融市场,健全金融体制在放开利率的国家成功居多,而不扎实的市场基础而贸然放开利率管制着多以失败告终。所以,上述各项改革的重点都可以归纳为市场体系尤其是金融市场的体系的建设。四、练习题1. 如何用风险的概念来解释庞巴维克的利息时差论?16答:庞巴维克的利息时差论认为,利息产生于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时差价值,产生于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大于同类的将来物品的评价。如果用风险的概念解释的话,就是利息的产生是由于人们认为未来物品由于受到未知因素的影响而有很大的风险,而人们不愿意冒风险,所以产生了利息.2. 单利规则和复利规则的区别是什么?答: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用来衡量利息水平高低的指标,计算利息的方法包括单利法和复利法。单利是指每期都按初始本金来计算利息,用公式表示为:S=P(1+r*n)复利是指计量利息本身的时间价值,即上一期利息自动滚入下一期本金,用公式计算为:S=P(1+r)n其中S表示到期本利和,P 为本金,r为利率,n为期限。3.保值贴补制度在上面情况下实施?其主旨是什么?答: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那么实际利率为负值,这表示不仅没有利息,连本金都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对长期信用活动实行保值贴补制度,否则信用活动尤其是长期信用活动将会大幅减少。保值贴补制度的基本主旨是使实际利率至少要不低于0,其基本公式是:名义利率+保值贴补率-实际利率&=0.4.不同期限的利率如何进行换算?答:年利率是用一年的利息处以本金,使用百分号;月利率是用一月的利息处以本金,适用千分号;日利率是用一日的利息处以本金,适用万分号。三种利率之间的换算方法是:凡从长期限换算成短期限的,除以360,30,12等位制,同时变号;凡从短期限换算成长期限的,乘以相应进制并变号。5.影响利率变动的经济因素大致有哪些?答:影响利率变动的经济因素主要有:(1):社会平均利润率,信贷资金供求状况,货币供求状况,期限与风险,通货膨胀程度,经济周期的影响,政策因素,传统和国际因素,银行成本和经营策略。6.市场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有哪些?答:1
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2
自主决策的微观经济主体3
充分传播的市场信息4
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综上所述,利率正常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就是利率市场化。简言之,局势要求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而采取间接调控方法。五、案例分析题日,中国财政部公募发行了2009年第一期5年期的凭证式国债,面额为100元,票面利率为4%,每年按票面利率支付一次利息(即付息发行方式)。某投资者购买并获得第一年利息后欲将其卖出,如果此时商业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仍为2.25%,试衣存款利率为贴现率计算该国债的市场转让价格。答:由题意可知,设 为投资者购买并获得第一年利息后的国债价格,设 为以存款利率为贴现率计算该国债的市场转让价格, =100*4%+100=104=393.5217第四章 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
编辑:admin
点击:669一、关键词1.外汇(Foreign Exchange)
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的最初含义和动态含义是国际汇兑,即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外汇银行)将一国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并借助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行为。静态的外汇从动态的国际汇兑行为衍生而来,它是国际汇兑活动的支付手段和工具,是外汇的物质存在形态。广义的静态外汇泛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所有资产。狭义的静态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亦即通常使用的外汇概念。2.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
指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或以一种货币所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国际经济交易会涉及任何两种货币,因而,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都有一个汇率。由于外汇买卖以汇率为基础,故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3.汇率制度(Foreign Exchange System)
又称汇率安排,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系列安排或规定。汇率因多种因素的交织和作用而复杂多变。但作为有关汇率的确定、变动的基本原则,汇率制度具有普遍适用和相对稳定。汇率制度的主要构成是:(1)确定汇率的依据;(2)汇率的波动界限;(3)维持汇率的措施;(4)汇率的调整。4.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是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19世纪中后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都属于固定汇率制度。5.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汇率不受平价制约,主要随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变动的汇率制度。1971年和1973年美元连续两次贬值后,固定汇率制度难以为继,各国大多实行类型多样的浮动汇率制度。二、重要概念1.外汇
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2.自由外汇
又称“可兑换货币”或“自由外汇货币”,是无需货币发行国的批准,可以随时动用,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汇。3.记账外汇
又称“协定外汇”、“清算外汇”或“双边外汇”,是不经货币发行国允许,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国进行支付,只能用于清算协定订立国双方(或多方)结算的外国货币及以其表示的债权。4.汇率
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或以一种货币所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5.直接标价法
用本国货币(报价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或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基准货币)折算成若干单位本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被称为“直接标价法”。6.间接标价法
用外国货币(报价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或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基准货币)折算成若干单位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被称为“间接标价法”。7.基本汇率
指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关键货币是本国国际经济交易中使用最多、在国际储备18中占比最大、可自由兑换的货币。8.套算汇率
又称“交*汇率”,是根据基本汇率及其他货币与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计算出的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亦即通过两种货币的基本汇率计算出的汇率。9.买入汇率
又称“买入价”,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10.卖出汇率
又称“卖出价”,是银行向同业或者客户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11.即期汇率
又称“现汇汇率”,指交易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外汇交割时使用的汇率。12.远期汇率
又称“期汇汇率”,指买卖双方事先约定的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13.名义汇率
指由官方公布或各种媒体发布的、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的汇率。人们通常观察到的汇率都是名义汇率。14.实际汇率
是用两国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之后的汇率,即实际汇率=名义汇率×两国价格水平之比(国外价格指数/本国价格指数)15.汇率制度
又称汇率安排,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系列安排或规定。16.固定汇率制度
是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17.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不受平价制约,主要随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变动的汇率制度18.铸币平价
是金平价(gold parity)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都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单位货币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它是决定汇率的基础。19.黄金输送点
是指引起黄金流入与流出时的汇率。即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黄金运送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黄金运送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 黄金输送点的计算公式为: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单位黄金运送费用。20.法定平价
货币具有法定而非真实的含金量,也就是由政府规定的价值。法定平价是金平价的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即法定平价;实际汇率也会因供求关系变动而围绕法定平价波动。21.黄金官价
官方宣布与该国货币单位等值的黄金数量。如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为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22.钉住汇率制
是一种将本国货币同某一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关系的汇率安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钉住制度划分为三类:(1)传统的钉住汇率制(Conventional Pegged Arrangement)。采取这一汇率制的国家将本币钉住对象确定为单一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但汇率波动幅度以钉住汇率的1%为上下限。(2)水平带的钉住汇率制(Pegged Exchange Rate within Horizontal Bands)。实行这一汇率制的国家,其汇率浮动幅度为大于钉住汇率±1%的某一窄带范围。(3)爬行钉住汇率制(Growling Peg)。采用这类汇率制国家的货币当局经常地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事先确定的百分比对本币与钉住货币的汇率平价作小幅度调整,直到达到均衡汇率为止。19三、思考题1.一国货币成为自由外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自由外汇,又称“可兑换货币”或“自由外汇货币”,是无需货币发行国的批准,可以随时动用,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汇。自由兑换货币的基本特征是:(1)自由兑换性,即能自由地兑换成他国货币资产;(2)普遍接受性,即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能被各国普遍接受和使用;(3)可偿付性,即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目前,世界上能作为自由外汇使用的货币有50余种,但在外汇市场广泛交易的仅限美元、英镑、欧元、瑞士法郎、日元、港元等10余种,它们是各国普遍接受的主要支付手段。2.不同标价法下如何区分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买入汇率,又称“买入价”,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卖出汇率,又称“卖出价”,是银行向同业或者客户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一般相差1‰~5‰,两者的差额即为银行买卖外汇的利润。银行对客户(如进出口商等)的买卖汇率差额通常大于银行同业的买卖汇率差额。 外汇牌价及银行买卖外汇均须同时报出买入价和卖出价,两个汇率的排列顺序均为前小后大。在直接标价法下,前一汇率为买入价,后一汇率为卖出价,分别表示银行买入、卖出一定数量的外汇需要支付、收取的本国货币数量。在间接标价法下则相反,前一汇率为卖出汇率,后一汇率为买入汇率,分别表示银行收取、支付单位本国货币所需要卖出、买入的外国货币数量。3.本币汇率贬值必然促进本国出口吗?为什么?不一定。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和贸易差额的影响,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价格弹性。假定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为无穷大(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供给可无限增加),若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汇率下降会刺激该国出口额增加,因为出口数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的下降幅度。若进口商品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则汇率下降引起的进口数量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幅度,进口额将会减少。出口额增加、进口额减少,贸易收支必然改善,这就是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马歇尔―勒纳条件。进出口商品若缺乏供求弹性,则引起相反的结果。本币贬值后,贸易收支会先恶化后改善(变化趋势形似英文字母J)。因而,从本币贬值到贸易收支改善之间存在时间长度不等的时滞,此即本币贬值的“时滞效应”或“J曲线效应”。4.本币汇率变动经由哪些途径影响国内物价?(1)汇率变化直接影响贸易品(即进出口商品)价格。从进口角度看,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导致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触发国内同类商品价格上升。若进口商品属于资本货物或中间产品,还会通过本国生产成本上升推动最终商品的价格上升,诱发或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从出口角度看,一国货币汇率下跌首先引起本国出口量扩大,若出口商品的供给数量不能相应地扩大,则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必然上涨。反之,若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则其结果相反。(2)汇率变化间接影响非贸易品价格。汇率变化通过影响贸易品价格而影响非贸易品价格。非贸易品有三类:第一类是随时可转供出口的国内商品;第二类是进口替代品;第三类是完全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或替代进口的国内商品。若一国货币的汇率下降,贸易品的价格上涨,第一类商品转化为出口商品,从而其国内供给减少,价格上升;第二类国内可以生产的进口替代品的价格自动上升;由于本币汇率下降造成出口扩大,出口商利润增加,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第三类商品因厂商或提高价格,或转产出口品,而价格上升。反之,则结果相反。20四、练习题1.汇率变动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又如何影响?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是:(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动有直接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则外国对该国的货币需求上升,外汇供给增加,故顺差国的货币汇率上升。反之,若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该国的货币汇率下降。(2)通货膨胀:一国货币价值的总水平是影响汇率长期走势的主导因素。如果本国物价高于国外物价,则本币对外币贬值。(3)利率水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间利率水平的差异将引发短期资本的跨境流动(套利投资),进而通过资本账户变化,改变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汇率变动。一国利率水平较高,则该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相对较高,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由此导致资本流入,市场对该国的货币需求上升,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该国货币贬值。(4)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提高会导致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转或恶化,从而加大本币汇率下跌的压力。但高经济增长率又是一国经济实力增大、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反映,有利于增强本国货币在国家市场的信用地位,从而驱动本币汇率上升。(5)宏观经济政策: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等,从而影响汇率变动。一般而言,宏观紧缩政策通常导致一国货币汇率上升,而宏观膨胀政策则可能致使该国货币汇率下跌。(6)心理预期:预期有稳定型和破坏稳定型之分。稳定型预期,指市场预期一种货币汇率不再继续下跌时,买进该货币,从而缓和该货币汇率下跌程度;反之,则抛出该货币,从而降低该货币汇率升值幅度。破坏稳定型预期则相反,在这种心理下进行的外汇买卖,使汇率贬值时该货币被进一步抛售,汇率升值时被进一步持有,从而导致汇率暴涨暴跌,加剧汇率的不稳定。此外,外汇市场的投机行为及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汇率的变动。各种因素对汇率的作用错综复杂,因此,在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时,应综合考察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并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际。2.汇率变动如何影响国际收支、国内经济?(1)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①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则该国出口商品或劳务的外币价格下跌,出口数量增加或/和利润上升;同时,进口商品或劳务的本币价格随之上升,进口量会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则该国外汇收入增加,贸易收支得以改善。反之,则相反。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和贸易差额的影响,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价格弹性。假定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为无穷大,若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汇率下降会刺激该国出口额增加,因为出口数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的下降幅度。若进口商品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则汇率下降引起的进口数量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幅度,进口额将会减少。②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首先,汇率变动对无形贸易收支的影响。若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外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本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低廉;同时,本币购买力相对降低,国外商品和劳务价格对本国居民而言显得昂贵,这就有利于改善该国旅游与其他劳务收支。若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其结果则相反。其次,汇率变动对单方转移收支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跌,且国内价格不变或上涨相对缓慢,一般会对21该国的单方转移收支产生不利影响。③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这取决于对汇率后续变动的心理预期,且对长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果市场预期一国货币汇率下跌是一步到位,这将吸引长期资本流入。如果市场预期一国货币汇率下跌是它将进一步贬值的前导讯号,则将阻碍长期资本流入。从长期看,汇率波动的影响可部分地相互抵消,故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入的影响较小。汇率变动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快捷。一国货币汇率开始下跌时,为避免该国货币再贬值而蒙受损失,外资投资者和国内资本持有者会将该国货币兑换成他国货币,引起资本外流,造成货币替换或资本外逃。相反,则资本流入增加。④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第一,一国货币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和资本流动,而直接影响本国外汇储备的增减。 第二,汇率的变动会改变储备货币的实际价值。第三,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导致外汇储备资产的币种结构调整。从长远看,汇率不断上升的外汇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而汇率逐步下降的外汇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会有所下降。(2)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①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首先,汇率变化直接影响贸易品价格。从进口角度看,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导致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触发国内同类商品价格上升。若进口商品属于资本货物或中间产品,还会通过本国生产成本上升推动最终商品的价格上升,诱发或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从出口角度看,一国货币汇率下跌首先引起本国出口量扩大,若出口商品的供给数量不能相应地扩大,则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必然上涨。反之,若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则其结果相反。其次,汇率变化间接影响非贸易品价格。汇率变化通过影响贸易品价格而影响非贸易品价格。非贸易品有三类:第一类是随时可转供出口的国内商品;第二类是进口替代品;第三类是完全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或替代进口的国内商品。若一国货币的汇率下降,贸易品的价格上涨,第一类商品转化为出口商品,从而其国内供给减少,价格上升;第二类国内可以生产的进口替代品的价格自动上升;由于本币汇率下降造成出口扩大,出口商利润增加,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第三类商品因厂商或提高价格,或转产出口品,而价格上升。反之,则结果相反。②汇率变动对国民收入与就业的影响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贸易,后者又通过乘数作用影响国民收入和就业。在存在资源闲置的条件下,一国货币汇率下跌,由于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将会使闲置资源转向出口品生产部门,并促使进口替代生产部门的发展,使生产扩大、国民收入和就业增加。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则一般会造成生产缩减、国民收入下降和就业降低的负面影响。3.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总体演进趋势是什么?以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为标志,人民币汇率改革进入形成机制完善时期。首先,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人民币不再钉住任何一种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汇率进行调节。国际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相互变动,客观上减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并使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其次,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加快发展作为人民币汇率生成基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参与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增加银行间市场交易模式,正式引入做市商制22度和询价交易方式(日),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丰富市场交易品种,增设人民币对外币的远期、掉期交易。再次,汇率浮动区间逐步扩大。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交易汇率的浮动幅度为3‰,非美元对人民币交易汇率的浮动幅度为1.5‰(后扩大至3‰)。此后,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五、案例分析题欧元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成果,欧元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作为历史上首个区域共同货币,欧元自诞生之日起就直接冲击美元的主要国际货币地位,挑战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舞台上的核心地位。随着2009年新年的钟声的敲响,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已迎来10周岁生日,欧元对美元汇率愈益成为国际金融学术界和实物界关注热点。极富戏剧性的现象是,近10年里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出了一个明显的“V”形。试分析:1. 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出V形的原因。答:年欧元兑美元汇率出现两个类似英文字母V的独特走势(见下图,图中附有月度原始数据)。造成这一走势的原因可分阶段进行解析。第一阶段,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美元高估,欧元下跌。主要归因于美国经济增长好于欧元区,美国利率高于同期欧元区利率,北约发动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这些因素使得本就弱势的欧元雪上加霜。同时,市场对刚刚问世的欧元流通前景,新组建的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实施,均存在怀疑。第二阶段:2001年7月至2004年12月,美元市场汇率下跌,欧元汇率上升。这主要导因于欧元区利率高于同期美国利率水平,美国利率从2000年的6.5%经由14次下调而降至1%,同期欧元区利率仅从4.5%调整到2%。利率差异催生了套利机会,逐利货币资产加大欧元配置,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收票据是货币资金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