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平稳运行的基础是什么

盛来运:实体经济平稳运行 为经济稳中向好打下了坚实基础
&  今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供需关系稳步改善,实体经济运行平稳,效益明显提高,为国民经济稳中向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多项指标显示实体经济运行平稳&  今年以来,我国实体经济主要指标明显好于预期。月份,我国制造业为,连续两个月上升,达到年月份以来的最高点;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增速同比加快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增速同比加快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增速同比加快个百分点;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上年同期下降。新华社近日发布的“挖掘机指数”显示,月份,大挖掘机的平均开工时间达到小时,同比增长。大挖掘机主要用于采矿业,开工率上升反映出基础原材料的市场需求呈现明显增长。&  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效益持续改善。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速同比加快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在个工业大类行业中,个行业利润同比增加,比上年同期多个行业;从利润率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同比提高个百分点,重返“”时代;从减亏看,亏损企业数量同比下降,扭转了上年同期亏损企业增加的局面。从近三年看,年,工业利润同比下降;年,工业利润同比增长;今年月份,工业利润增速再比年全年加快个百分点。三年里,工业利润实现了由降转升、增长提速的跨越式转折。&  二、实体经济平稳运行,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力推进&  去产能缓解了产能过剩矛盾,改善了供求关系。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各地区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加快低端落后产能出清,以钢铁、煤炭为重点的去产能取得明显成效,产品价格有所回升。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企业面临的困境明显缓解,效益得到较大提升。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同比增长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倍。降成本减少了企业支出,扩展了盈利空间。随着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工业企业成本费用有所减少。月份,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元,同比减少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元,同比减少元。去杠杆取得成效,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同比下降个百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同比下降个百分点。&  三、实体经济平稳运行,得益于新动能的快速成长&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经济发展新动能日益壮大,新增长点不断涌现。新市场主体大量增加。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万户,同比增长,日均新登记企业万户。月份,全国近万家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产,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小微企业活力增强。二季度,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回升至近两年最高点,产品订货量增加,生产经营有所改善。新经济快速增长。上半年,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个百分点。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民用无人机增长,城市轨道车辆增长,新能源汽车增长;、集成电路、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等新兴工业产品均保持快速增长。&  四、实体经济平稳运行,得益于政府不断创新和改善宏观调控&  今年以来,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放管服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创造体制机制保障;通过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通过实施“中国制造”,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发展的新引擎。随着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实体经济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月份,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个百分点。&  实体经济平稳运行,不仅增强了经济发展的韧劲和持续性,也为整体经济稳中向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期,国内外多家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世行在最新《东亚太平洋经济展望》报告中,将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上调到,花旗银行将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计值从上调到,渣打银行预计中国经济实现年以来首次加速增长。表明国内外对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国民经济必将沿着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益改善的轨道行稳致远。(作者:盛来运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原文链接地址:&&|||||||||||
促进经济在中高速平台上平稳运行
――2017年走势预判及政策建议
马晓河&杜飞轮
日09:23&&&&来源:
原标题:促进经济在中高速平台上平稳运行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中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指引下,全国各地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使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明年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仍需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16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五稳、五好、五忧”发展特征。
“五稳”显示经济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一是经济大盘基本稳定。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均为6.7%,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经济增长预计6.7%左右。二是工业经济运行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9个月保持在6%以上的水平,汽车、电工两大产业增长旺盛,工业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向好。三是消费需求基本稳定。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其中汽车及住房相关商品销售形势较好。旅游、信息等新消费热点不断扩散,城乡电商交易规模迅速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26.2%,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3.7%,成为稳定增长的主动力。四是价格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1―11月CPI上涨2.0%,八大类商品除食品和医疗保健类商品外,其余商品价格涨幅均在3%以内;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逐月收窄,PPI 9月份转正,走出了54个月负值区间,结构性通缩压力明显减小。五是就业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
“五好”彰显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在增加。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较好。截至11月底,煤炭、钢铁等行业去产能年度任务已基本完成。企业成本稳步下降,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24元。“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新型政商关系正在形成,微观主体活力有所增强,新登记企业有了明显增长。二是新动能成长向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快步推进,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不断涌现,“四新”经济茁壮成长,新兴支柱产业、战略性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三是服务经济发展良好。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旅游、康养、教育、文化、体育健身等幸福产业迅速增长,移动支付、网络租车、远程教育等分享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58.5%。四是企业效益增长势头稍好。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0.6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利润率均有明显改善,财务费用延续年初以来的下降趋势。五是市场预期开始转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4个月回升,位于50%的荣枯线之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在扩张区间连续3个月加快,创2014年7月以来的新高。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乐观区间继续上升,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也较10月提高1.3个百分点。
“五忧”凸显风险隐患在增加。一是金融领域风险趋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20个季度上升,企业债券违约增多,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银行风险、信用风险和资本外流风险均有所上升。二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减少,而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刚性支出增加,对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偿债能力提出严峻考验。三是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增多。一、二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推动资产泡沫化,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这既使实体经济发展基础遭到侵蚀,也容易诱发系统性风险。四是区域经济分化问题突出。区域经济发展分化中优化与恶化并存,一些省份新兴产业成长快,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另一些传统产业比重高的省份新旧动能转换步履维艰,发展困难大,出现了新的区域发展差距。五是区域性、群体性居民减收风险加大。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难凸显,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因产业技术替代、体制约束、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农村产权改革滞后等因素影响,增收阻力加大。
2017年经济走势预判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度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下行压力与上行动力胶着,既存在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短期经济仍将处于稳中求进的态势。
(一)有利条件
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任务基本已经推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改革红利正逐步释放。政治生态日益净化,正向激励体系和机制正在形成,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等重大举措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深入推进,产能过剩矛盾得到缓解,生产成本总体趋于下降,“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新型政商关系正在建立,微观主体活力有望增强。这些都有利于经济增长。
新发展理念引领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创新经济、分享经济等多个增长亮点,有利于新动能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空间不断得到延伸拓展。从产业看,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相继实施,重要科技成果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相继涌现,传统产业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融合,新兴支柱产业、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亮点更加突出,产业联动发展态势开始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大。从区域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步伐加快,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全面展开,交通、生态、产业重点领域项目加快落地,新增长极和增长带正在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潜力将不断释放。从城乡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快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进程加快也将释放增长潜力。
对外开放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对接,项目合作稳步扩展,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资本输出与商品出口并重,对外经贸关系出现新气象。重点国别、重点领域国际产能合作扎实推进,与东盟各国建立多双边产能合作框架机制,目前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745.6亿美元,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双向开放持续深化,前三季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342.2亿美元,增长53.7%,企业海外并购实际交易额674.4亿美元,涉及67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行业大类,利用外资总体稳定,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保持积极态势。
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短板继续得到补齐和改善,新供给能力逐步释放,内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发挥投资稳增长、补短板的关键作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引导带动,自2014年9月以来,国家推出12大类工程包,截至今年10月底,已累计开工48个专项476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万亿元。形成了有效需求和供给,新的生产能力和效应将在明后年陆续生成和释放。
稳中求进已成共识,信心和决心不断增强,巨大的增长潜力正在转化为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砥砺前行。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具有保持稳定增长的巨大潜力和坚实基础。各地区各部门底线思维基本形成,各方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将进一步增强,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化解各种问题、矛盾、风险和困难,上下联动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二)不利因素
从国际看,国际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外部需求环境依然疲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还未到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总体特征尚未出现转折性变化,影响经济短期平稳运行的扰动性因素仍未消除。从发达经济体看,美国在今年12月15日再次加息后,明年加息节奏可能加快,无疑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和我国汇率造成冲击,加大我国资本流出压力。欧洲德国、法国等大选后政治、经济政策面临调整,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会通过贸易、投资、金融等多渠道影响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从新兴经济体看,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有所缩小,新兴经济体对我国的替代竞争增强,产业和贸易转移对我国冲击仍将持续。此外,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朝核问题日趋复杂,也将对我国产生一定影响。
从国内看,多重因素交织共振,经济平稳运行受到挑战。在供给方面,制造业在短期内难以重回常态增长轨道。传统落后产能在市场尚未出清条件下恢复增长的阻力还比较大,短期内新兴产业替代和弥补传统产业带来的增长损失尚需时日。同时,企业将过多的资本资源投向中低端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积累严重不足,导致我国需要发展的中高端产业上不来,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此外,短期内某些新兴产业比如网络商店的较快增长,还以替代传统产业并造成其萎缩为代价。制造业不景气还使得与此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从需求方面看,内需短期内难以明显扩大。一方面,投资内生动力不强,虽然国家投资增长较快,但民间投资一直不能及时跟进,有效投资不足的局面一时难以改观,投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受就业冲击、股市低迷等因素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信心和预期上升慢,都将制约消费需求增长。在重要市场方面,今年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车市和楼市还存在不确定性。明年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政策已经调整,房地产市场也将进一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这两大市场均可能会出现稳中收紧趋势。
经济下行的压力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矛盾,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实体经济竞争优势。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进一步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通过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等,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点。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从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突出问题着手,补软短板、硬短板和制度短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
二是保持总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一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建议对企业采取全面降税措施,在推出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之前,建议适当提高个税起征点,适当扩大政府财政赤字率到适当水平。并通过稳定扩大有效需求,加大政府投资补短板力度,增强民间投资发展信心和意愿。通过稳定传统消费,提升消费热点和亮点,拓展新兴消费,释放消费增长潜力。积极培育出口新增长点和新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在M2基数已经相当大的情况下,适当控制货币增速,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加快发展民间金融机构,支持开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等。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三是加强防范风险隐患,推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防控债务违约风险,防范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大幅波动,防范资本外流和外资企业撤资风险,防止市场间风险“交叉感染”。对地方政府债务、国有企业债务进行杠杆风险红线管理。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房地产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在抑制资产泡沫的同时,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
四是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新旧动力的有效接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对新动能加大扶持力度。新动能既包括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支柱产业,也包括培育发展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战略性产业。还要注意在空间上用区域联动理念培育经济增长极和增长带。比如,以我国“两横三纵”空间布局为依托重点打造几个增长极和增长带。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五是稳定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加强民生保障。强化社会政策托底作用,着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影响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不确定因素,筑牢民生底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去产能重点地区、行业的职工转岗安置,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多元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大民生补短板力度,强化社会保障,增进民众福祉。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责编:沈王一、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金贤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须夯实基础 _ 东方财富网
金贤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须夯实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金贤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须夯实基础】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金贤东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日本亚洲经济知识交流会联合主办的第34届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上,就“关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主题发言。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金贤东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日本亚洲经济知识交流会联合主办的第34届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上,就“关于当前中国形势”进行主题发言。
  对于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情况,金贤东介绍说,2016年首季中国经济开局总体平稳,运行中积极变化增多,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四稳、五进、六回升”。“四稳”,突出体现为:一是经济增速稳。二是就业收入稳。三是消费物价稳。四是社会大局稳。“五进”主要体现为,创新发展的活力、动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六回升”则表现为市场需求有所回升;主要原材料价格有所回升;工业效益和生产有所回升;四是市场交易有所回升;服务业税收贡献有所提升;市场信心有所回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金贤东分析说,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疲弱和大国政策调整对我国稳定发展带来的挑战较大;有效需求总体偏弱导致国内经济触及合理区间下限的压力较大;行业、地区持续分化带来的结构调整阵痛仍然较大;风险因素积聚对经济金融平稳运行构成冲击的可能性较大等四个方面。
  为确保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金贤东建议应突出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一要以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二要多措并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任务;三要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和释放消费需求;四要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五要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六要释放城镇化和区域发展需求潜力;七要加大财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八要切实兜住就业和民生保障底线。
(责任编辑:DF105)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实体经济平稳运行 为经济稳中向好打下了坚实基础_网易财经
实体经济平稳运行 为经济稳中向好打下了坚实基础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实体经济平稳运行 为经济稳中向好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供需关系稳步改善,实体经济运行平稳,效益明显提高,为国民经济稳中向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多项指标显示实体经济运行平稳
今年以来,我国实体经济主要指标明显好于预期。9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52.4%,连续两个月上升,达到2012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增速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0.3%,增速同比加快10.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1%,增速同比加快4.1个百分点;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5.3%,上年同期下降6.2%。新华社近日发布的“挖掘机指数”显示,6月份,大挖掘机的平均开工时间达到113.4小时,同比增长28%。大挖掘机主要用于采矿业,开工率上升反映出基础原材料的市场需求呈现明显增长。
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效益持续改善。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增速同比加快13.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加,比上年同期多6个行业;从利润率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3%,同比提高0.45个百分点,重返“6”时代;从减亏看,亏损企业数量同比下降3.3%,扭转了上年同期亏损企业增加的局面。从近三年看,2015年,工业利润同比下降2.3%;2016年,工业利润同比增长8.5%;今年1-8月份,工业利润增速再比2016年全年加快13.1个百分点。三年里,工业利润实现了由降转升、增长提速的跨越式转折。
二、实体经济平稳运行,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力推进
去产能缓解了产能过剩矛盾,改善了供求关系。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各地区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加快低端落后产能出清,以钢铁、煤炭为重点的去产能取得明显成效,产品价格有所回升。1-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4%。企业面临的困境明显缓解,效益得到较大提升。1-8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同比增长9.6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1.1倍。降成本减少了企业支出,扩展了盈利空间。随着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工业企业成本费用有所减少。1-8月份,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8元,同比减少0.12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28元,同比减少0.29元。去杠杆取得成效,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7%,同比下降0.7个百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三、实体经济平稳运行,得益于新动能的快速成长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经济发展新动能日益壮大,新增长点不断涌现。新市场主体大量增加。1-8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399万户,同比增长12%,日均新登记企业1.64万户。1-8月份,全国近万家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产,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5%。小微企业活力增强。二季度,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回升至近两年最高点,产品订货量增加,生产经营有所改善。新经济快速增长。上半年,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1-8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3%,民用无人机增长107.8%,城市轨道车辆增长34.9%,新能源汽车增长25.4%;SUV、集成电路、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等新兴工业产品均保持快速增长。
四、实体经济平稳运行,得益于政府不断创新和改善宏观调控
今年以来,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放管服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创造体制机制保障;通过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发展的新引擎。随着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实体经济增长结构不断优化。1-8月份,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11.4%,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7个百分点。
实体经济平稳运行,不仅增强了经济发展的韧劲和持续性,也为整体经济稳中向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期,国内外多家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世行在最新《东亚太平洋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6.5%上调到6.7%,将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计值从6.6%上调到6.8%,渣打银行预计中国经济实现2010年以来首次加速增长。表明国内外对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国民经济必将沿着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益改善的轨道行稳致远。(作者:盛来运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基础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